CN20519422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4229U
CN205194229U CN201520973493.7U CN201520973493U CN205194229U CN 205194229 U CN205194229 U CN 205194229U CN 201520973493 U CN201520973493 U CN 201520973493U CN 205194229 U CN205194229 U CN 205194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sec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ntrol par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34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振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34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4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4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4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位于所述触控部分下方,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壳体,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使所述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尺寸尽量接近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从而使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尽可能接近所述壳体的边框,有利于获得窄边框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使电子设备如手机的屏幕尽可能增大,因此将电子设备的边框做得越来越窄。但是边框和屏幕粘接的位置和方式却影响了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域,使得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域比边框的内口尺寸要小很多,造成边框尺寸的浪费。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手机,是将触摸屏1与前壳2在图示黑色填充部位粘接,显示屏3小于触摸屏1粘接在触摸屏1的下面,一方面由于触摸屏1的一部分与前壳粘接而不能设置显示区域,另一方面由于显示屏3本身在边界处有一圈不能显示的边(非显示区域)。目前显示屏3的非显示区域宽度大约在1毫米左右。因此,所述显示屏3的有效显示区域实际上比所述前壳2的开口区域小很多,使得开口的部分区域不能显示而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其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域尺寸尽量接近边框的开口尺寸,减少开口尺寸浪费,以最大化利用开口尺寸进行显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位于所述触控部分下方,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
壳体,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上方。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边缘作倒角或圆角处理。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通过胶粘接固定。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
所述第一窗口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所述显示部分和所述触控部分处于所述前壳内。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还包括衬板,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部分的下方,用来支撑所述显示部分。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衬板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一体成型。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衬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显示部分和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后壳内的电子元件电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部分下方,并且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因而可以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并将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由于所述显示部分通常在边缘处有不能显示的区域,通过将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与壳体的边框连接,可以充分利用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不能显示的部分,使所述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尺寸尽量接近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从而使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尽可能接近所述壳体的边框,有利于获得窄边框的电子设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手机的前壳和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屏幕的有效显示区域比边框的内口尺寸要小很多,造成边框尺寸的浪费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以使屏幕有效显示区域尺寸尽量接近边框尺寸,减少边框尺寸浪费,以最大化利用边框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位于所述触控部分下方,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
壳体,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部分下方,并且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因而可以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并将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由于所述显示部分通常在边缘处有不能显示的区域,通过将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与壳体的边框连接,可以充分利用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不能显示的部分,使所述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尺寸尽量接近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从而使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尽可能接近所述壳体的边框,有利于获得窄边框的电子设备。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部分220和显示部分210。所述显示部分210位于所述触控部分220下方,这里所说的上方和下方的概念是以手机的屏幕朝上放置时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显示部分210与所述触控部分220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220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210,所述显示部分210未被所述触控部分220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还包括壳体100,所述触控部分220和所述显示部分210容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触控部分220通过所述壳体100上的第一窗口110显露。所述壳体100上所述第一窗口110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显示部分2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100固定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可以在所述壳体100的一个面上设置凹槽,所述显示部分210和所述触控部分220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开口区域即为所述第一窗口。所述凹槽沿深度方向可以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凹槽112的尺寸,所述触控部分220处于所述第一凹槽111中,所述显示部分210处于所述第二凹槽112中,所述第一凹槽111和所述第二凹槽112形成肩部,所述肩部即为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触控部分220覆盖在所述显示部分210的上面,所述第一凹槽111和所述第二凹槽112形成的肩部,即所述第二连接部压在所述显示部分210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以固定所述显示部分210。当然,还可以将所述显示部分210与所述壳体100通过胶(例如黑胶)粘接固定在一起。所述显示部分210可以与所述壳体100的任意接触部位粘接,例如可以是所述显示部分210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00粘接,还可以是所述显示部分210的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壳体100的第二连接部分粘接(如图2和图3中涂黑部分为粘接处),只要不影响显示部分210的正常显示,对具体粘接部位不作限定。
所述触控部分220与所述显示部分210也可以通过胶粘接,所述显示部分2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CD或LED。
LCD(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液晶显示器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我们知道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型态。液体分子质心的排列虽然不具有任何规律性,但是如果这些分子是长形的(或扁形的),它们的分子指向就可能有规律性。于是我们就可将液态又细分为许多型态。分子方向没有规律性的液体我们直接称为液体,而分子具有方向性的液体则称之为“液态晶体”,又简称“液晶”。例如手机、计算器都是属于液晶产品。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态为向列型液晶,分子形状为细长棒形,长宽约1nm~10nm,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开/关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
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看,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桌面系统,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材料的5μm均匀间隔隔开。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
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液晶液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的光阀。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是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的显示器,可以用作电视机的背光源也可以用作电脑的显示器。
LCD与LED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显示技术,LCD是由液态晶体组成的显示屏,而LED则是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屏。
所述触控部分220可以为触摸屏(touch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触摸屏来代替鼠标或键盘。工作时,首先用手指或其它物体触摸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然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中央处理器(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从技术原理角度来讲,触摸屏是一套透明的绝对定位系统,首先它必须保证是透明的,因此它必须通过材料科技来解决透明问题,像数字化仪、写字板、电梯开关,它们都不是触摸屏;其次它是绝对坐标,手指摸哪就是哪,不需要第二个动作,不像鼠标,是相对定位的一套系统,我们可以注意到,触摸屏软件都不需要光标,有光标反倒影响用户的注意力,因为光标是给相对定位的设备用的,相对定位的设备要移动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知道现在在何处,往哪个方向去,每时每刻还需要不停的给用户反馈当前的位置才不至于出现偏差。这些对采取绝对坐标定位的触摸屏来说都不需要;再其次就是能检测手指的触摸动作并且判断手指位置。
目前的技术生产的LCD显示屏,其都有一个不能显示的边,大概宽约1毫米,因此,可以将不能显示的边与所述壳体100粘接,而不会影响所述显示部分210的有效显示区域。
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部分下方,并且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因而可以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并将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由于所述显示部分通常在边缘处有不能显示的区域,通过将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与壳体的边框连接,可以充分利用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不能显示的部分,使所述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尺寸尽量接近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从而使显示部分的有效显示区域尽可能接近所述壳体的边框,有利于获得窄边框的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上方。当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上方时,所述壳体100的边框从所述显示部分210的上方盖住所述显示部分210的边缘区域,即第一连接部分。所盖住的边缘区域包括所述显示部分210边缘的非显示区域。这样可以使所述显示部分210的非显示区域隐藏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边框下方,使外观美观,且节省电子设备的空间,进而获得窄边框的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边缘可以作倒角或圆角处理。这里主要是指与所述显示部分210的第一连接部分连接的所述壳体的第二连接部分所在的边框周围作倒角或圆角处理。当然,所述壳体100的整个外部边角可以统一作倒角或圆角处理。这样不但能够使电子设备的边框从视觉上显得更窄,更美观,而且可以防止用户使用时被壳体外部的棱角划伤。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00可以包括前壳120和后壳130,所述前壳120和所述后壳130扣合,电子元件放置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形成的内腔里。所述第一窗口110设置在所述前壳120上。所述显示部分210和所述触控部分220设置在所述前壳120内。如图3所示,可以将所述壳体100分为所述前壳120和所述后壳130,这样能够方便安装所述显示部分210。例如,先将所述显示部分210安装到所述前壳120内,然后再将所述前壳120扣合在所述后壳130上。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00还可以包括衬板140,所述衬板140设置在所述显示部分210的下方,用来支撑和保护所述显示部分210。所述显示部分210可以与所述衬板140粘接,也可以是所述显示部分210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00粘接,还可以是所述显示部分210的上表面和所述壳体100粘接(如图2和图3中涂黑部分为粘接处)。所述显示部分200与所述壳体100可以通过涂胶粘接固定,所涂胶可以是黑胶等。一种方案是将所述衬板140扣在所述前壳120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时,首先将所述显示部分210从所述前壳120的下端开口处放置入所述前壳120内,然后将所述衬板140扣上,再安装所述后壳130。另一种方案是安装时,先将所述衬板140扣合在所述后壳130的上端开口处,然后将已经安装有所述显示部分210的前壳120与放置有所述衬板140的所述后壳130扣合。
当然,如图3所示,所述衬板140可以与所述前壳120或所述后壳130一体成型。所述衬板140与所述后壳130一体成型时,能够更方便将所述显示部分210安装于所述前壳120内。同时,为了方便安装电子元件,可以在所述后壳130的下端开口并设置后盖131,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电子元件时,打开后盖131,将电子元件从后壳130的下端开口放入,安装完电子元件后再盖上后盖131。
进一步的,所述衬板140上可以设置通孔150,所述显示部分210和所述触控部分220通过所述通孔150与所述后壳130内的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通孔150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来定,以方便所述显示部分210和触控部分220与设置在所述后壳130内的电子元件进行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部分和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位于所述触控部分下方,所述显示部分与所述触控部分固定连接,所述触控部分未完全覆盖所述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未被所述触控部分覆盖的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分;
壳体,所述触控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窗口显露;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窗口的边框的壳体部分作为第二连接部分,所述显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边缘作倒角或圆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通过胶粘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合;
所述第一窗口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所述显示部分和所述触控部分处于所述前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衬板,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部分的下方,用来支撑所述显示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板与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显示部分和所述触控部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后壳内的电子元件电连接。
CN201520973493.7U 2015-11-30 2015-11-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5194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3493.7U CN205194229U (zh) 2015-11-30 2015-11-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3493.7U CN205194229U (zh) 2015-11-30 2015-11-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4229U true CN205194229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7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3493.7U Active CN205194229U (zh) 2015-11-30 2015-11-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42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902A (zh) * 2019-08-26 2019-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902A (zh) * 2019-08-26 2019-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02902B (zh) * 2019-08-26 2021-03-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4889B1 (en) Digitizer-integrated display module
US9678589B2 (en) Touch panel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thereof
US102098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792062B2 (en) Touch 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KR101780493B1 (ko) 터치 스크린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AU2012101248B4 (en) In-cell or on-cell touch sensor with color filter on array
US961908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2279480B (zh) 与触摸面板相关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525797B2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with electric field shielding layer
US20100289770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444889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JP2009244958A (ja)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KR20120049428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20130990A (ko) 디지타이저 통합형 디스플레이
CN103885235A (zh) 具触控功能的偏光结构
CN105094414A (zh) 集成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2693033A (zh) 触控电子纸和触控电子纸系统
TW201426103A (zh) 偏光板結構
CN205194229U (zh) 电子设备
CN104076991B (zh) 一种触摸屏、触摸显示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515951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5229993U (zh) 显示装置
KR20070103143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764768U (zh) 一种可自动检测的电容触摸屏
CN203338331U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电子纸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