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3435U -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3435U
CN205193435U CN201520884279.4U CN201520884279U CN205193435U CN 205193435 U CN205193435 U CN 205193435U CN 201520884279 U CN201520884279 U CN 201520884279U CN 205193435 U CN205193435 U CN 205193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ember
meal outlet
outlet switch
powder delivery
deliver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842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842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3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3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3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碳粉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碳粉盒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外部出粉开口朝下设置,出粉口开关件,具有打开外部出粉开口的第一位置和关闭外部出粉开口的第二位置;驱动装置,位于壳体上驱动出粉口开关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出粉口开关件相对外部出粉开口平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碳粉出口开关件通过平动的方式进行驱动,解决现有碳粉盒因碳粉出口开关件需要较大的旋转力的作用而导致受力突起被推动过程中容易折断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印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粉盒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碳粉在打印纸上形成图像。碳粉装在可拆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碳粉盒中。当碳粉耗尽的时候,旧的碳粉盒被新的碳粉盒更换掉。
参见图1至图3,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80及碳粉盒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激光打印机中,通常,先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80,然后再安装碳粉盒100,且碳粉盒100也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80上。图像形成装置180包括:显影单元182和清洁单元184,显影单元182上设置有碳粉入口188。碳粉盒100至少包括:壳体108、把手126和导轨122,壳体108内部用来存储碳粉,并设置有碳粉传送装置、碳粉出口152及碳粉出口开关件160。碳粉出口开关件160上设置有碳粉传递口162,当碳粉传递口162与碳粉出口152对齐时,碳粉盒内的碳粉可通过碳粉传递口162和碳粉出口152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80的碳粉入口188中。碳粉盒100的侧壁上安装有推压件210,推压件210的一端上设置的轴孔170与碳粉出口开关件160端部设置的受力突起164铰接,通过推压件210实现关闭或打开碳粉出口152。
碳粉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180之前,碳粉出口开关件160上的碳粉传递口162与碳粉出口152错开,碳粉出口开关件160处于关闭碳粉出口152的第一状态,此时碳粉处于非供应状态。当碳粉盒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80上后,碳粉盒上的碳粉出口152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碳粉入口188对齐配合,打印机的门盖上设置迫推装置迫推推压件210的端部212,推压件向前滑动带动碳粉出口开关件160转动至碳粉出口开关件160上的碳粉传递口162与碳粉出口152对齐的位置,碳粉出口开关件160处于打开碳粉出口152的第二状态,实现碳粉通道的打开,碳粉可从碳粉出口152流入碳粉入口188.
因空间限制,负责承受推压件210推动力以转换成碳粉出口开关件160旋转力的受力突起164的外径不能设计很大,推压件210的直线运动力转换成碳粉出口开关件160的旋转力所需要的力相对较大,即受力突起164需承受的力较大,那么容易在被推动过程中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粉盒,以解决现有碳粉盒因碳粉出口开关件需要较大的旋转力的作用而导致受力突起被推动过程中容易折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粉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所述外部出粉开口朝下设置,
出粉口开关件,具有打开所述外部出粉开口的第一位置和关闭所述外部出粉开口的第二位置;
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上驱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相对所述外部出粉开口平动以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换。
所述壳体包括粉仓体、粉仓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粉仓体和所述粉仓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内部构成碳粉储存仓,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碳粉储存仓通过所述外部出粉开口与外部相通,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主体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端盖之间且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端盖上的开口向外暴露以接收来自打印机的驱动力。
所述粉仓体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所述碳粉输送部设置有中空的外筒,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容纳在所述外筒中,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筒,所述封闭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出粉口开关件可在所述外筒中滑动,所述外部出粉开口设置在所述外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的周壁上设置有中间出粉开口,当外部出粉开口和中间出粉开口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即碳粉可通过各出粉开口从碳粉盒流入到成像单元中;当中间出粉开口与外部出粉开口错开,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
在出粉口开关件与碳粉输送部之间设有内部弹性元件,内部弹性元件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抵接,另一端与碳粉输送部的内壁抵接。
所述粉仓体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所述碳粉输送部设置有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筒腔,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筒,所述封闭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容纳在所述筒腔中,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可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滑动,所述内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内出粉开口,所述外部出粉开口设置在所述外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所述内出粉开口和外部出粉开口对齐设置,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的周壁上设置有中间出粉开口,当所述内出粉开口、外部出粉开口和中间出粉开口三者都对齐时,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当所述中间出粉开口与内出粉开口、外部出粉开口错开,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
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中空圆柱体,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
所述筒腔内设有内部弹性元件,内部弹性元件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抵接,另一端与筒腔的内壁抵接。
所述粉仓体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所述碳粉输送部设置有中空的外筒,所述外部出粉开口设置在所述外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所述出粉口开关件设置在所述外筒底部的外壁上,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一滑板构件并可所述在碳粉输送部外滑动,所述滑板构件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中间出粉开口;当外部出粉开口和中间出粉开口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当中间出粉开口与外部出粉开口错开,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
在所述外筒底部的外壁上覆盖于所述外部出粉开口的部分设置有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以及在所述容纳部底部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与两滑槽连通的凹部。
所述两滑槽沿碳粉盒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部和所述两个滑槽能够与出粉口开关件匹配嵌合,使出粉口开关件可以在容纳部中沿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
所述两滑槽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部和所述两个滑槽能够与出粉口开关件匹配嵌合,使出粉口开关件可以在容纳部中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
所述粉口开关件的主体为一带有折弯结构的板状构件,具有自由端、连接端以及两个侧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所述主体的两侧端处分别延伸有滑动部,所述两滑动部用于配合在外筒底部的两滑槽中使主体嵌入容纳部的凹部中,并在所述容纳部中平移滑动。
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一带有折弯结构的板状构件,具有自由端、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在自由端和连接端的端面分别延伸有滑动部,两滑动部用于配合在外筒底部的两滑槽中,使主体嵌入容纳部的凹部中,并在所述容纳部中平移滑动。
在所述碳粉输送部的外筒底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固定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上设有重叠出粉开口,所述重叠出粉开口的设置位置与外部出粉开口相重合,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在容纳部和遮挡部之间进行平移滑动。
所述外筒上设置的外部出粉开口以及出粉口开关件上设置的中间出粉开口均为至少两扇开口形式的栅格开口,所述中间出粉开口随着出粉口开关件的平移能够与外部出粉开口对齐或者错开。
所述内筒上设置的内出粉开口、外筒上设置的外部出粉开口以及出粉口开关件上设置的中间出粉开口均为两扇开口形式的栅格开口,所述内出粉开口和外部出粉开口对齐设置,所述中间出粉开口随着出粉口开关件的平移能够与内出粉开口和外部出粉开口对齐或者错开。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侧壁之间设置的推压件,所述推压件包括推压主体,所述推压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迫推部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为一斜面,与出粉口开关件的动力接收部配合以传递动力,所述推压主体与第一侧壁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所述外部弹性元件一端与推压件连接,另一端与侧壁连接,所述外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推压出粉口开关件后滑动回初始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侧壁之间设置的推压件和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具有旋转轴孔和分别位于旋转轴孔两端的接收杆和传递杆,所述旋转件可绕旋转轴孔的轴线自由旋转;所述推压件包括推压主体,所述推压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迫推部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与旋转件的接收杆配合以传递迫推力,再由所述旋转件的传递杆将该迫推力传递至出粉口开关件以带动出粉口开关件滑动。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所述外部弹性元件一端与推压件连接,另一端与侧壁连接,所述外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推压出粉口开关件后旋转滑动回初始位置。
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轴孔,所述旋转件的接收杆上具有沿旋转件的旋转轴轴向伸出的圆柱体,所述轴孔中配合插入圆柱体,所述旋转件的传递杆伸入出粉口开关件的动力接收部中,所述动力接收部为一在平面上倾斜设置的长滑槽。
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轴孔,所述旋转件的接收杆上具有沿旋转件的旋转轴轴向伸出的圆柱体,所述轴孔中配合插入圆柱体,所述旋转件的传递杆上设置有长滑槽,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的动力接收部为一圆杆,所述动力接收部伸入所述长滑槽中。
所述推压主体与所述第一侧壁可旋转地滑动连接。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述的碳粉盒,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所述碳粉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激光打印机中。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相对所述外部出粉开口平动以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换。碳粉出口开关件通过平动的方式进行驱动,解决现有碳粉盒因碳粉出口开关件需要较大的旋转力的作用而导致受力突起被推动过程中容易折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碳粉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碳粉盒出粉口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碳粉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后表现出粉口打开和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碳粉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碳粉盒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碳粉盒去掉第一端盖后的左视图;
图9为粉仓体的左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出粉口开关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出粉口开关件的轴向定位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三的碳粉盒的爆炸图;
图13为实施例三的碳粉盒第一侧壁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三的出粉口开关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三的碳粉盒去掉第一端盖后的左视图;
图18为实施例三的驱动装置和出粉口开关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四的碳粉盒的爆炸图;
图20为实施例四的碳粉盒第一侧壁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四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四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四的出粉口开关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四的碳粉盒去掉第一端盖后的左视图;
图25为实施例五的碳粉盒第一侧壁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五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五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六的碳粉盒第一侧壁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六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六中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碳粉盒包括:壳体1、分设在壳体1两侧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壳体1包括:粉仓体11和粉仓盖12,粉仓体11和粉仓盖1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内部构成碳粉储存仓。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上,所述粉仓体11内部前端靠上的位置设置有碳粉传送槽112。
壳体主体的第二侧壁15与第二端盖3之间设置有齿轮系17,齿轮系17包括一个驱动力输入齿轮和多个动力传递齿轮,所述驱动力输入齿轮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壳体主体的外部与打印机的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接收驱动力,动力接收齿轮将驱动力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动力传递齿轮,传动齿轮带动相应的部件(如下述的送粉螺杆、搅拌装置等)转动。
在粉仓体11的内部设置有碳粉搅拌装置13,搅拌装置13包括搅拌架131和安装在搅拌架131上的搅拌叶片(图中未示出),搅拌架131的旋转轴的两端旋转安装在粉仓体的两端侧壁上,其中,所述搅拌架的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侧壁15与所述齿轮系17的其中一个传递齿轮连接,在该传递齿轮带动下搅拌装置13可在所述粉仓体内旋转以搅动碳粉,将所述碳粉储存仓内的碳粉传送到所述碳粉传送槽112中。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粉仓体11内部前端靠上的位置处,所述碳粉传送槽112沿粉仓体11前端延粉仓体11轴向延伸方向设置。碳粉传送槽112的底壁为圆弧面,碳粉传送槽112内设置有送粉螺杆16。碳粉传送槽112包括开放段和封闭段,所述封闭段的底部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所述外部出粉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碳粉储存仓通过所述外部出粉开口与外部相通;所述送粉螺杆的一端与齿轮系17的其中一个传递齿轮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碳粉传送槽的封闭段内,所述送粉螺杆将所述碳粉传送槽的开放段内的碳粉传送到所述封闭段;
根据本申请,所述粉仓体11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115,碳粉输送部115靠近第一侧壁14,碳粉输送部115内部为一中空腔体,一端与碳粉传送槽112接通,送粉螺杆16的一端伸入所述腔体内,由此,所述碳粉输送部115构成了碳粉传送槽112的封闭段,所述碳粉输送部115以外的螺杆部分构成了碳粉传送槽112的开放段。
具体地,碳粉输送部115设置有中空的外筒1152,送粉螺杆16的一端即伸入所述外筒1152中;外筒1152中容纳有出粉口开关件18,出粉口开关件18为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筒,出粉口开关件18可在外筒1152中滑动。
外筒1152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11520,出粉口开关件18的周壁上设置有中间出粉开口1800。当外部出粉开口11520和中间出粉开口1800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18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示于图6),即碳粉可通过各出粉开口从碳粉盒流入到成像单元中;当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错开,出粉口开关件18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示于图7),即碳粉无法从碳粉盒进入到成像单元中。
如图10所示,出粉口开关件18包括:主体1810和设置在主体1810上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主体1810为中空圆柱体,具有开口端1811和封闭端1812,当出粉口开关件18安装到外筒1152中时,开口端1811朝向碳粉传送槽112,送粉螺杆16的一端通过开口端1811伸进主体1810的内部。封闭端1812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18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接收部1813为一斜面。在外筒1152内,出粉口开关件18与碳粉输送部115之间设置有内部弹性元件19,内部弹性元件19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18开口端1811的环形端面181a抵接,另一端与碳粉输送部115内壁一侧的端壁115a抵接。
以下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驱动装置,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2和第一侧壁14之间设置的推压件20,用于推压出粉口开关件18使出粉口开关件18在输送部115的外筒1152内平移滑动。推压件20包括推压主体200,推压主体200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201,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202;迫推部201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递部202为一斜面,与出粉口开关件18的动力接收部1813配合以传递动力。推压主体200与第一侧壁14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的固定柱或固定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也可以是相互扣合的滑轨结构等常规技术手段。本申请中推压件20与碳粉盒壳体滑动连接采用的结构是:推压主体200的中间设置长形滑槽203,与第一侧壁14上设置的两个滑轨突起141配合,即两个滑轨突起141插入到长形滑槽203中,长形滑槽203在滑轨突起141的导引下相对碳粉盒壳体侧壁14滑动。根据本申请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21,所述外部弹性元件21一端与推压件20连接,另一端与侧壁14连接,利用外部弹性元件21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20推压出粉口开关件18后滑动回初始位置。
同时参考图6、图7和图8,在碳粉盒未安装到打印机之前,在内部弹性元件19的弹性力作用下,出粉口开关件18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错开,碳粉通道关闭,如图6所示。当碳粉盒安装入打印机之后,外部出粉开口11520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碳粉入口188对接,进入碳粉传送的准备阶段。当关闭打印机机盖的时候,打印机机盖上的迫推装置迫推推压件20的迫推部201,使推压件20克服外部弹性元件21的弹性拉力在滑轨突起141的导引下向出粉口开关件18侧滑动,推压件20动力传递部202推压出粉口开关件18的动力接收部1813,使出粉口开关件18克服内部弹性元件19的弹性力向筒腔1000的内部滑动,直到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对齐,如图7所示,此时经由送粉螺杆16传送到碳粉输送部115外筒1152中的碳粉可经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碳粉入口188中。
出粉口开关件18的滑动方向与推压件20的滑动方向垂直,推压件20的滑动转化成出粉口开关件18的平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推压件210的滑动转化成碳粉出口开关件160的转动,结构得到简化,且可靠性更高。
因为保证出粉口开关件18可以顺畅滑动,通常,出粉口开关件18与其配合的部件(如外筒1152)之间保存一定的间隙,碳粉流动过程中,很可能通过各出粉口进入到该间隙中,为防止遗留在该间隙中的碳粉在碳粉盒的出粉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泄露出去,出粉口开关件18外周设置密封件,本申请中,如图10所示,出粉口开关件的主体1810上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件环形安装槽1814,环形密封件22安装到环形安装槽1814中,优选在出粉口开关件18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的两端分别至少设置一个密封件,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中间出粉开口1800处的碳粉进入到筒腔1000内而引起碳粉经外部出粉开口11520泄露到碳粉盒外面。本申请中的环形密封件22采用弹性胶圈。
本申请中,出粉口开关件18的轴向定位可以是通过推压件20的动力传递部202与出粉口开关件18的动力接收部1813抵接进行限位,推压件20被第一侧板2限位在第一侧壁14上;还可以是出粉口开关件18上设有定位突起1815与外筒1152的内壁上的凹槽11521配合,即出粉口开关件18上的定位突起1815可在外筒1152内壁上的凹槽11521内滑动,再通过轴向定位件23在第一侧壁14端封堵凹槽11521实现轴向限位,轴向定位件23套在出粉口开关件18上并固定在第一侧壁14上,如图9和图11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碳粉盒包括:壳体1、分设在壳体1两侧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壳体1包括:粉仓体11和粉仓盖12,粉仓体11和粉仓盖1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储存碳粉的内部空间。在粉仓体11的内部设置有碳粉搅拌装置13,搅拌装置13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的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之间,搅拌装置13包括搅拌架131和安装在搅拌架131上的搅拌叶片(图中未示出),搅拌装置13可在所述粉仓腔体内旋转以搅动碳粉。粉仓体11前端延粉仓体11轴向延伸方向设置有碳粉传送槽112,碳粉传送槽112的底壁为圆弧面,碳粉传送槽112内设置有送粉螺杆16。搅拌装置13通过其搅拌叶片将碳粉拨到碳粉传送槽112中。壳体1的第二侧壁15与第二端盖3之间设置有驱动齿轮组17,驱动齿轮组17包括一个动力接收齿轮和多个传动齿轮,所述动力接收齿轮与打印机的驱动齿轮啮合接收驱动力,动力接收齿轮将驱动力传递给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带动相应的部件(如送粉螺杆、搅拌装置)转动。
粉仓体11上还设置有碳粉输送部115,碳粉输送部115靠近第一侧壁14,碳粉输送部115内部为一中空腔体,一端与碳粉传送槽112接通,送粉螺杆16的一端伸入所述腔体内。出粉口开关件18安装在碳粉输送部115内,并可在碳粉输送部115内自由活动;出粉口开关件18安装在碳粉输送部115之间设置有内部弹性元件19,内部弹性元件19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18的端部抵接,另一端抵接在碳粉输送部115的底部。
如图6a和图7a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碳粉盒,在碳粉输送部115设置有内筒1151和外筒1152,送粉螺杆16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筒1151中;内筒1151和外筒1152之间设置筒腔1000,筒腔1000中容纳有出粉口开关件18,出粉口开关件18为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筒,出粉口开关件18可在内筒1151和外筒1152之间滑动,即在筒腔1000内滑动。内筒1151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内出粉开口11510,外筒1152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11520,内出粉开口11510和外部出粉开口11520对齐设置,出粉口开关件18的周壁上设置有中间出粉开口1800。当内出粉开口11510、外部出粉开口11520和中间出粉开口1800三者都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18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即碳粉可通过各碳粉开口从碳粉盒流入到成像单元中;当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内出粉开口11510、外部出粉开口11520错开,出粉口开关件18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即碳粉无法从碳粉盒进入到成像单元中。如图10所示,出粉口开关件18包括:主体1810和设置在主体1810上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主体1810为中空圆柱体,开口端1811和封闭端1812,当出粉口开关件18安装到筒腔1000中时,开口端1811朝向碳粉传送槽112,送粉螺杆16的一端通过开口端1811伸进主体1810的内部。封闭端1812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1813,动力接收部1813为一斜面。筒腔1000内设有内部弹性元件19,内部弹性元件19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18抵接,另一端与筒腔1000的内壁抵接。
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端盖2和第一侧壁14之间设置有推压件20,用于推压出粉口开关件18使出粉口开关件18在筒腔1000内滑动。推压件20包括推压主体200,推压主体200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201,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202;迫推部201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动力传递部202为一斜面,与出粉口开关件18的动力接收部1813配合以传递动力。推压主体200与第一侧壁14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的固定柱或固定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也可以是相互扣合的滑轨结构等常规技术手段。本申请中推压件20与碳粉盒壳体滑动连接采用的结构是:推压主体200的中间设置长形滑槽203,与第一侧壁14上设置的两个滑轨突起141配合,即两个滑轨突起141插入到长形滑槽203中,长形滑槽203在滑轨突起141的导引下相对碳粉盒壳体侧壁14滑动。外部弹性元件21一端与推压件20连接,另一端与侧壁14连接。
同时参考图6a、图7a和图8,在碳粉盒未安装到打印机之前,在内部弹性元件19的弹性力作用下,出粉口开关件18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内出粉开口11510、外部出粉开口11520错开,碳粉通道关闭,如图6a所示。当碳粉盒安装入打印机之后,外部出粉开口11520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碳粉入口188对接,进入碳粉传送的准备阶段。当关闭打印机机盖的时候,打印机机盖上的迫推装置迫推推压件20的迫推部201,使推压件20克服外部弹性元件21的弹性拉力在滑轨突起141的导引下向出粉口开关件18侧滑动,推压件20动力传递部202推压出粉口开关件18的动力接收部1813,使出粉口开关件18克服内部弹性元件19的弹性力向筒腔1000的内部滑动,直到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内出粉开口11510、外部出粉开口11520对齐,如图7a所示,此时经由送粉螺杆16传送到碳粉输送部115内筒1151内的碳粉可经内出粉开口11510、中间出粉开口18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碳粉入口188中。
出粉口开关件18的滑动方向与推压件20的滑动方向垂直,推压件20的的滑动转化成出粉口开关件18的平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推压件210的滑动转化成碳粉出口开关件160的转动,结构得到简化,且可靠性更高。
为保证出粉口开关件18可以顺畅滑动,通常,出粉口开关件18与其配合的部件(如外筒1152)之间保存一定的间隙,碳粉流动过程中,很可能通过各出粉口进入到该间隙中,为防止遗留在该间隙中的碳粉在碳粉盒的出粉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泄露出去,出粉口开关件18外周设置密封件,本申请中,如图10所示,出粉口开关件的主体1810上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密封件环形安装槽1814,环形密封件22安装到环形安装槽1814中,优选在出粉口开关件18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的两端分别至少设置一个密封件,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中间出粉开口1800处的碳粉进入到筒腔1000内而引起碳粉经外部出粉开口11520泄露到碳粉盒外面。本申请中的环形密封件22采用弹性胶圈。
内筒1151的一端与碳粉传送槽112接通,另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18接通,内筒1151中的碳粉会进入到出粉口开关件18中,为方便出粉口开关件18在向碳粉盒内部滑动过程中,出粉口开关件18内的碳粉顺利回流到内筒1151中,在内筒1151的筒壁上设置向内的倒角11512,如图7a和图9所示,倒角11512可以帮助处于出粉口开关件18内的碳粉导入出粉口开关件18内。
本申请中,出粉口开关件18的轴向定位可以是通过推压件20的动力传递部202与出粉口开关件18的动力接收部1813抵接进行限位,推压件20被第一侧板2限位在第一侧壁14上;还可以是出粉口开关件18上设有定位突起1815与外筒1152的内壁上的凹槽11521配合,即出粉口开关件18上的定位突起1815可在外筒1152内壁上的凹槽11521内滑动,再通过轴向定位件23在第一侧壁14端封堵凹槽11521实现轴向限位,轴向定位件23套在出粉口开关件18上并固定在第一侧壁14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碳粉盒的结构,如图12-15所示,碳粉输送部115设置有中空的外筒1152,送粉螺杆16的一端即伸入所述外筒1152中;外筒1152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11520;外筒1152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出粉口开关件24,出粉口开关件24为一滑板构件并可在碳粉输送部115外滑动。
具体地,在外筒1152底部的外壁上,覆盖于所述外部出粉开口11520的部分设置有容纳部1153,在容纳部1153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1154,以及在所述容纳部1153底部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与两滑槽1154连通的凹部1155,所述两滑槽1154沿碳粉盒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部1155和所述两个滑槽1154能够与出粉口开关件24匹配嵌合,使出粉口开关件24可以在容纳部1153中沿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出粉口开关件24为一滑板构件,包括:主体2410和设置在主体2410上的中间出粉开口2400;主体2410可以是一带有折弯结构的板状构件,具有自由端2411、连接端2412以及两个侧端2413,将自由端2411插入容纳部1153,主体2410的两侧端2413处分别延伸有滑动部2414,两滑动部2414用于配合在外筒1152底部的两滑槽1154中,使主体2410嵌入容纳部1153的凹部1155中,并在容纳部1153中平移滑动。此外,在连接端2412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24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接收部2415为一在主体2410平面上倾斜设置的长滑槽,用于接收驱动出粉口开关件24平移滑动的动力。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外部出粉开口11520和中间出粉开口2400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24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示于图14),即碳粉可通过各出粉开口从碳粉盒流入到成像单元中;当中间出粉开口24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错开,出粉口开关件24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示于图15),即碳粉无法从碳粉盒进入到成像单元中。
以下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驱动装置,如图12、图13和图17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2和第一侧壁14之间设置的推压件30和旋转件26,所述推压件30和所述旋转件26用于推压出粉口开关件24使出粉口开关件24在输送部115外部的容纳部1153中平移滑动。旋转件26具有旋转轴孔260和分别位于旋转轴孔260两端的接收杆261和传递杆262,旋转件26可绕旋转轴孔260的轴线自由旋转;推压件30包括推压主体300,推压主体300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301,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302;迫推部301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动力传递部302与旋转件26的接收杆261配合以传递迫推力,再由旋转件26的传递杆262将该迫推力传递至出粉口开关件24,由此带动出粉口开关件24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递部302具有轴孔302a,旋转件26的接收杆261上具有沿旋转件26的旋转轴轴向伸出的圆柱体261a,轴孔302a中配合插入圆柱体261a,使动力传递部302能够推动旋转件26自由旋转;与此同时,旋转件26的传递杆262伸入出粉口开关件24的动力接收部2415中,由于动力接收部2415为一在平面上倾斜设置的长滑槽,于是随着旋转件26的旋转,传递杆262在动力接收部2415中发生摆动,能够迫使动力接收部2415在其倾斜的方向上移动,其结果是,动力接收部2415的倾斜设置发挥导向作用使出粉口开关件24整体沿着两个滑槽1154在容纳部1153中平移滑动。随着推压件30带动旋转件26正向或反向旋转,进而带动出粉口开关件24在碳粉盒长度方向往复平移滑动,实现出粉口开关件2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
推压主体300与第一侧壁14可旋转地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的固定柱或固定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也可以是相互扣合的滑轨结构等常规技术手段。本申请中推压件30与碳粉盒壳体滑动连接采用的结构是:推压主体300的中间设置长形滑槽303,与第一侧壁14上设置的一个滑轨突起141配合,第一侧壁14上设置的另一个滑轨突起142与长形滑槽303外部的推压主体相抵接,即在插入到长形滑槽303中的滑轨突起141与位于长形滑槽303外的滑轨突起141的支撑和约束下,长形滑槽303能够通过滑轨突起141的导引滑动并以滑轨突起141为支点发生旋转,使推压主体300相对碳粉盒壳体侧壁14可旋转地滑动。根据本申请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21,同实施例一,所述外部弹性元件21一端与推压件30连接,另一端与侧壁14连接,利用外部弹性元件21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30推压出粉口开关件24后旋转滑动回初始位置。
本申请中,旋转件26可以是通过定位件25固定在在第一侧壁14上,轴向定位件25固定在第一侧壁14上,其中间部位设置有定位柱250,使旋转件26的旋转轴孔260套于定位柱250上以定位和旋转,其中旋转件26的轴向定位可以通过将圆柱体261a外端设置凸起抵挡在已轴向固定好的动力传递部的轴孔302a外表面,或者将定位柱250外端设置凸起抵挡在旋转轴孔260外表面,以防止旋转件26旋转过程中脱出,由于动力接收部2415的长滑槽形状的限制,可以控制出粉口开关件24的轴向定位,如图17和图18所示。
出粉口开关件24的滑动方向与推压件30的滑动方向以及与旋转件26的旋转面相垂直,推压件20的滑动转化成出粉口开关件18的平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推压件210的滑动转化成碳粉出口开关件160的转动,此外,相比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筒状出粉口开关件,结构更加简化,且更为节省零部件,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碳粉盒的结构,如图19-22所示,碳粉输送部115设置有中空的外筒1152,送粉螺杆16的一端即伸入所述外筒1152中;外筒1152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11520;外筒1152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出粉口开关件27,出粉口开关件27为一滑板构件并可在碳粉输送部115外滑动。
具体地,在外筒1152底部的外壁上,覆盖于所述外部出粉开口11520的部分设置有容纳部1156,在容纳部115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1157,以及在容纳部1156底部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与两滑槽1157连通的凹部1158,两滑槽1157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部1158和所述两个滑槽1157能够与出粉口开关件27匹配嵌合,使出粉口开关件27可以在容纳部1156中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
如图2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出粉口开关件27为一滑板构件,包括:主体2710和设置在主体2710上的中间出粉开口2700;主体2710为一带有折弯结构的板状构件,具有自由端2711、连接端2712,在自由端2711和连接端2712的端面分别延伸有滑动部2713,两滑动部2713用于配合在外筒1152底部的两滑槽1157中,使主体2710嵌入容纳部1156的凹部1158中,并在容纳部1156中平移滑动。此外,在连接端2712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27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接收部2715为一平行于主体平面向外伸出的圆杆,用于接收驱动出粉口开关件27平移滑动的动力。
如图21和图22所示,当外部出粉开口11520和中间出粉开口2700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27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示于图21),即碳粉可通过各出粉开口从碳粉盒流入到成像单元中;当中间出粉开口2700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错开,出粉口开关件27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示于图22),即碳粉无法从碳粉盒进入到成像单元中。
以下描述根据本申请的驱动装置,如图19、图20和图23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2和第一侧壁14之间设置的推压件30和旋转件28,所述推压件30和所述旋转件28用于推压出粉口开关件27使出粉口开关件27在输送部115外部的容纳部1156中平移滑动。旋转件28具有旋转轴孔280和分别位于旋转轴孔280两端的接收杆281和传递杆282,旋转件28可绕旋转轴孔280的轴线自由旋转;推压件30包括推压主体300,推压主体300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301,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302;迫推部301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动力传递部302与旋转件28的接收杆281配合以传递迫推力,再由旋转件28的传递杆282将该迫推力传递至出粉口开关件27,由此带动出粉口开关件27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递部302具有轴孔302a,旋转件28的接收杆281与实施例三相同,具有沿旋转件28的旋转轴轴向伸出的圆柱体281a,轴孔302a中配合插入圆柱体281a,使动力传递部302能够推动旋转件28自由旋转;与此同时,旋转件28的传递杆282上设置有一长滑槽282a,长滑槽282a中伸入出粉口开关件27的动力接收部2715,于是随着旋转件26的旋转,动力接收部2715在传递杆282的长滑槽282a中发生摆动,迫使动力接收部2715在长滑槽282a所倾斜的方向上移动,其结果是,传递杆282的长滑槽282a发挥导向作用使出粉口开关件27整体沿着两个滑槽1157在容纳部1156中平移滑动。随着推压件30带动旋转件28正向或反向旋转,进而带动出粉口开关件27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往复平移滑动,实现出粉口开关件2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换。
推压主体300与第一侧壁14可旋转地滑动连接,其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即在插入到长形滑槽303中的滑轨突起141与位于长形滑槽303外的滑轨突起141的支撑和约束下,长形滑槽303能够通过滑轨突起141的导引滑动并以滑轨突起141为支点发生旋转,使推压主体300相对碳粉盒壳体侧壁14可旋转地滑动。与实施例三相同,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21,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30推压出粉口开关件24后旋转滑动回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旋转件28可以是通过定位件25固定在在第一侧壁14上,其结构以及轴向定位方式均与实施例三相同,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由于出粉口开关件27的滑动方向为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为能有效地防止出粉口开关件27脱出壳体外,可以在容纳部1156上设置限位部1156a以及在出粉口开关件27上设置以折弯状的抵挡部2714,抵挡部2714与限位部1156a相抵接阻止出粉口开关件27在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上脱出,如图20和图21所示。
根据本实施例,同样将推压件20的滑动转化成出粉口开关件27的平动,并且出粉口开关件27的平动方向为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与旋转件26的旋转面相平行,使旋转件26更容易带动出粉口开关件27平动。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碳粉盒的结构,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图24所示,在碳粉输送部115的外筒1152底部的外壁上,增设一固定的遮挡部116,使得出粉口开关件27在容纳部1156和遮挡部116之间进行平移滑动,遮挡部116上设有重叠出粉开口11620,即,重叠出粉开口11620的设置位置与外部出粉开口11520相重合。
根据本实施例,出粉口开关件27的结构及滑动方式均与实施例四相同,遮挡部116可以在出粉口开关件27安装后采用黏贴或者螺钉固定等常规方式固定在容纳部1156的底部,通过设置遮挡部116,当碳粉盒安装入打印机之后,使出粉口开关件27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碳粉入口188不会直接接触,而是在容纳部1156和遮挡部116之间滑动至打开的第一位置(示于图26)或者滑动至关闭的第二位置(示于图27)。从而使出粉口开关件27的平移滑动更加顺畅,并且能够避免因滑动摩擦导致的设计在碳粉入口188表面的如海绵等密封件的磨损现象发生。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碳粉盒的结构,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图24所示,内筒1151上设置的内出粉开口11510,外筒1152上设置的外部出粉开口11520,以及出粉口开关件18上设置的中间出粉开口1800均为两扇开口形式的栅格开口,其中内出粉开口11510和外部出粉开口11520对齐设置,中间出粉开口1800随着出粉口开关件18的平移能够与内出粉开口11510和外部出粉开口11520对齐或者错开,如图29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30所示的第二位置,根据本实施例的栅格开口,在打开同等面积的出粉开口时,能使出粉口开关件18的滑动路径缩短,相应节省驱动装置的控制力度,提高了开关出粉开口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碳粉输送部也可以是非封闭的腔体;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的动力传递部与动力接收部也可以是采用如实施例一的斜面配合的方式推动板状的粉口开关件平动。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碳粉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外部出粉开口,所述外部出粉开口朝下设置,
出粉口开关件,具有打开所述外部出粉开口的第一位置和关闭所述外部出粉开口的第二位置;
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上驱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相对所述外部出粉开口平动以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粉仓体、粉仓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粉仓体和所述粉仓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内部构成碳粉储存仓,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碳粉储存仓通过所述外部出粉开口与外部相通,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主体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端盖之间且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的第一侧壁上,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端盖上的开口向外暴露以接收来自打印机的驱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仓体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所述碳粉输送部设置有中空的外筒,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容纳在所述外筒中,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筒,所述封闭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出粉口开关件可在所述外筒中滑动,所述外部出粉开口设置在所述外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的周壁上设置有中间出粉开口,当外部出粉开口和中间出粉开口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即碳粉可通过各出粉开口从碳粉盒流入到成像单元中;当中间出粉开口与外部出粉开口错开,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在出粉口开关件与碳粉输送部之间设有内部弹性元件,内部弹性元件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抵接,另一端与碳粉输送部的内壁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仓体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所述碳粉输送部设置有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筒腔,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中空且一端封闭的圆筒,所述封闭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容纳在所述筒腔中,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可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滑动,所述内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设置有内出粉开口,所述外部出粉开口设置在所述外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所述内出粉开口和外部出粉开口对齐设置,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的周壁上设置有中间出粉开口,当所述内出粉开口、外部出粉开口和中间出粉开口三者都对齐时,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当所述中间出粉开口与内出粉开口、外部出粉开口错开,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中空圆柱体,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腔内设有内部弹性元件,内部弹性元件一端与出粉口开关件抵接,另一端与筒腔的内壁抵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仓体上设置有碳粉输送部,所述碳粉输送部设置有中空的外筒,所述外部出粉开口设置在所述外筒朝向碳粉盒底部的方向的周壁上,所述出粉口开关件设置在所述外筒底部的外壁上,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一滑板构件并可所述在碳粉输送部外滑动,所述滑板构件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中间出粉开口;当外部出粉开口和中间出粉开口对齐时,出粉口开关件处于打开的第一位置,当中间出粉开口与外部出粉开口错开,出粉口开关件处于关闭的第二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底部的外壁上覆盖于所述外部出粉开口的部分设置有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以及在所述容纳部底部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与两滑槽连通的凹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滑槽沿碳粉盒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部和所述两个滑槽能够与出粉口开关件匹配嵌合,使出粉口开关件可以在容纳部中沿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滑槽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凹部和所述两个滑槽能够与出粉口开关件匹配嵌合,使出粉口开关件可以在容纳部中沿垂直于碳粉盒长度方向平移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口开关件的主体为一带有折弯结构的板状构件,具有自由端、连接端以及两个侧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所述主体的两侧端处分别延伸有滑动部,所述两滑动部用于配合在外筒底部的两滑槽中使主体嵌入容纳部的凹部中,并在所述容纳部中平移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口开关件为一带有折弯结构的板状构件,具有自由端、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在自由端和连接端的端面分别延伸有滑动部,两滑动部用于配合在外筒底部的两滑槽中,使主体嵌入容纳部的凹部中,并在所述容纳部中平移滑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粉输送部的外筒底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固定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上设有重叠出粉开口,所述重叠出粉开口的设置位置与外部出粉开口相重合,所述出粉口开关件在容纳部和遮挡部之间进行平移滑动。
1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设置的外部出粉开口以及出粉口开关件上设置的中间出粉开口均为至少两扇开口形式的栅格开口,所述中间出粉开口随着出粉口开关件的平移能够与外部出粉开口对齐或者错开。
16.如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设置的内出粉开口、外筒上设置的外部出粉开口以及出粉口开关件上设置的中间出粉开口均为至少两扇开口形式的栅格开口,所述内出粉开口和外部出粉开口对齐设置,所述中间出粉开口随着出粉口开关件的平移能够与内出粉开口和外部出粉开口对齐或者错开。
17.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侧壁之间设置的推压件,所述推压件包括推压主体,所述推压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迫推部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为一斜面,与出粉口开关件的动力接收部配合以传递动力,所述推压主体与第一侧壁滑动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所述外部弹性元件一端与推压件连接,另一端与侧壁连接,所述外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推压出粉口开关件后滑动回初始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一侧壁之间设置的推压件和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具有旋转轴孔和分别位于旋转轴孔两端的接收杆和传递杆,所述旋转件可绕旋转轴孔的轴线自由旋转;所述推压件包括推压主体,所述推压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迫推部,另一端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迫推部与打印机中的迫推装置接触以接收迫推力,所述动力传递部与旋转件的接收杆配合以传递迫推力,再由所述旋转件的传递杆将该迫推力传递至出粉口开关件以带动出粉口开关件滑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外部弹性元件,所述外部弹性元件一端与推压件连接,另一端与侧壁连接,所述外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推压件推压出粉口开关件后旋转滑动回初始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轴孔,所述旋转件的接收杆上具有沿旋转件的旋转轴轴向伸出的圆柱体,所述轴孔中配合插入圆柱体,所述旋转件的传递杆伸入出粉口开关件的动力接收部中,所述动力接收部为一在平面上倾斜设置的长滑槽。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轴孔,所述旋转件的接收杆上具有沿旋转件的旋转轴轴向伸出的圆柱体,所述轴孔中配合插入圆柱体,所述旋转件的传递杆上设置有长滑槽,所述出粉口开关件的动力接收部为一圆杆,所述动力接收部伸入所述长滑槽中。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主体与所述第一侧壁可旋转地滑动连接。
2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上述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碳粉盒。
CN201520884279.4U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05193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4279.4U CN205193435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4279.4U CN205193435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3435U true CN205193435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84279.4U Active CN205193435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34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115A (zh) * 2015-11-05 2017-05-17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3703303A (zh) * 2021-08-24 2021-11-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筒、激光打印机及其工作方法
WO2023284109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墨粉供给器出粉口的开关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1115A (zh) * 2015-11-05 2017-05-17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23284109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墨粉供给器出粉口的开关装置
CN113703303A (zh) * 2021-08-24 2021-11-2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筒、激光打印机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1115A (zh)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5193435U (zh) 一种碳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735917B1 (en) Toner cartridge
CN101109922B (zh) 滑动闸门及具有该滑动闸门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EP263171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US6292644B1 (en) Ton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CN206020925U (zh) 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411267B2 (en) Developer stor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10739722B2 (en) Control mechanism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879280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shutter driving member
CN209821594U (zh) 一种碳粉盒
US10394163B2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a toner switch assembly
CN111562731A (zh) 显影剂供应装置
US8261426B2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toner dispensing unit
CN111562732A (zh) 一种显影剂供应装置
CN204009375U (zh)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8508724A (zh) 碳粉容器以及打开和关闭碳粉容器上出粉口的方法
CN207976705U (zh) 碳粉容器
JP2015034565A (ja) 回転力伝達装置と現像剤容器収容装置
CN109917623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成像设备及装取方法
CN209570806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和成像设备
CN210072325U (zh) 碳粉筒的加粉组件及碳粉筒
WO2017152884A1 (zh) 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88281B (zh) 墨粉盒
CN215340698U (zh) 一种用于墨粉供应容器的卡爪装置、转动盘和安装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