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3310U -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3310U
CN205193310U CN201520887449.4U CN201520887449U CN205193310U CN 205193310 U CN205193310 U CN 205193310U CN 201520887449 U CN201520887449 U CN 201520887449U CN 205193310 U CN205193310 U CN 205193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glass light
lighting module
radia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874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献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shi Zh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shi Zh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shi Zh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shi Zhix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874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3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3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33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所述导光模组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边缘的第二散热面;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面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面平行设置;背光灯条,所述背光灯条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面上,并且所述背光灯条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上述导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玻璃导光板平行,并且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热膨胀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实现超薄整机和超窄边的设计需求。

Description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主流的液晶显示装置(如: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的尺寸的增加,其功率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液晶显示装置内部通常需要配设较大功率的背光LED灯条,这种配置直接导致发热量的大幅增加,使得导光板的受热膨胀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容易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目前,传统的导光模组中通常采用塑胶材质的导光板,例如:PMMA导光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光板)等。然而,这种结构的液晶模组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对于塑胶材质的导光板,其本身的强度非常弱,因此必须通过在背板增加很厚的补强结构来支撑整机,这种设计无形中增加了整机的厚度,大大制约了整机超薄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塑胶材质的导光板的热膨胀系数很大,受背光LED灯条发热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在导光板与背光LED灯条之间保留很大的间隙来适应导光板所产生的形变,这无疑会增加边框的宽度,不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基于上述缺陷,如何减少背光LED灯条所产生的热量对导光板的影响,减少由此产生的画面阴影、整机变形等问题已经成为大尺寸电视生产者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导光模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边缘的第二散热面;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面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面平行设置;背光灯条,所述背光灯条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面上,并且所述背光灯条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形成间隙。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的夹角是90°。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背板组合,所述背板组合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面的第一背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并平行与所述第二散热面的第二背板;所述第一背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上背向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表面,所述第二背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上背向所述第二散热面的表面。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第一背板是平板结构。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玻璃导光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边缘夹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垫。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第一胶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且所述第一胶垫与所述玻璃导光板抵接。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边缘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优选地,所述玻璃导光板与所述第一散热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导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玻璃导光板平行,并且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
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优选地,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玻璃导光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边缘夹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抵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背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表面。
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优选地,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垫,所述第二胶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二胶垫抵接。
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优选地,所述背光灯条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该环形结构的中央。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将玻璃导光板和背光灯条分别设置在散热板的两个散热面上,通过玻璃导光板的低热膨胀系数和高强度的特性,降低玻璃导光板的膨胀量,以减少设计空间,增加整机的强度,达到超窄边框及整机超薄的设计目的。具体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由于玻璃导光板的膨胀系数很低,在受热时的膨胀量也比较小,在设计时并不需要在玻璃导光板和背光灯条之间留很大的间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背光灯条和玻璃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边框的宽度,以适应窄边框的设计需求。另外,由于玻璃导光板的强度较大,其本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支撑和加强结构的作用,而不需要对背板设置专门的加强结构,只需要很薄的平板结构作为背板即可,甚至不设置背板也可以达到整机所需要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地减小了整机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整机的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模组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模组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模组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包括散热板10、玻璃导光板20和背光灯条30。
所述散热板10包括第一散热面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面11的边缘的第二散热面12,所述散热板10一方面可以实现工作过程中的散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第一散热面11和第二散热面12分别对所述玻璃导光板20和背光灯条30进行限位,使结构更加稳定。具体地,可以将所述玻璃导光板20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面11上,使所述玻璃导光板20与所述第一散热面11平行设置;并且将所述背光灯条30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面12上。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设计在所述背光灯条30与所述玻璃导光板20之间形成间隙40,用于为玻璃导光板20的受热膨胀保留一定的空间。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玻璃导光板20设置在散热板10上,解决了传统设计中所存在的缺陷,有效地减小了热膨胀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具体地,由于玻璃导光板20的膨胀系数仅为塑胶材料的1/13左右,受热时的膨胀量远远小于传统的导光板,在设计时只需要在背光灯条30和玻璃导光板20之间形成很小的间隙40即可为玻璃导光板20的热膨胀留出空间,从而有效地减小边框的宽度,有利于实现超窄边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面11与所述第二散热面12之间的夹角是90°,这种设计便于将所述第二散热面12上的背光灯条30设置在正对玻璃导光板20的侧边的位置,提高背光的利用率,提升显示效果。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模组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还包括背板组合50,所述背板组合50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面11的第一背板51,以及与所述第一背板51连接、并平行与所述第二散热面12的第二背板52;所述第一背板51固定在所述散热板10上背向所述第一散热面11的表面,所述第二背板52固定在所述散热板10上背向所述第二散热面12的表面。
由于设置在所述散热板10上的是玻璃导光板20,对于同等厚度的玻璃和塑胶材料相比,玻璃的强度是塑料材质的几十倍,因此,玻璃导光板20本身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背部支撑和结构加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背板组合50并不再需要额外增加其它补强结构,只需要如图2中所示将所述第一背板51设置为平板结构、镂空或中空的平板结构即可,甚至可以不设置背板,这种设计可以大大降低了整机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设计的目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玻璃导光板可从市场购买,例如:可以通过康宁公司购得。
在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框体60,所述第一框体60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玻璃导光板20的第一支撑板61,所述玻璃导光板20的边缘夹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所述第一散热面11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框体60与所述散热板10配合来实现玻璃导光板20的限位与固定。在这种设计中,所述玻璃导光板20与所述散热板10之间无需通过各种胶粘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只需要抵接即可,有效地避免了凝固的胶水因高温变形而影响玻璃导光板20的使用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玻璃导光板20上设置各种光学膜90。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所述玻璃导光板20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垫63,通过所述第一胶垫63实现玻璃导光板20与第一框体60之间的缓冲效果,防止两者之间的刚性碰撞而破坏玻璃导光板20。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胶垫6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61上,并且所述第一胶垫63与所述玻璃导光板20抵接。这种设计将第一胶垫63固定在玻璃导光板20上,可以防止小体积的第一胶垫63在安装或维修过程中掉入整机的其它部位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6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61边缘的第一连接板62;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框体70,所述第二框体70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62上。所述第一框体60可以用于在模组工艺时卡合液晶面板80,实现液晶面板80的限位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导光模组,还包括模组工艺中与导光模组进行配装的液晶面板80。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液晶面板80可以与所述玻璃导光板20平行,并且所述玻璃导光板20位于所述液晶面板80与所述第一散热面11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模组,通过玻璃导光板20的设计可以实现超薄、超窄边的设计。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框体60,所述第一框体60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玻璃导光板20的第一支撑板61,所述玻璃导光板20的边缘夹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61和所述第一散热面11之间;所述液晶面板80的边缘抵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61上背向所述玻璃导光板20的表面。所述液晶面板8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61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垫64,所述第二胶垫6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61固定连接,所述液晶面板80与所述第二胶垫64抵接。通过所述第二胶垫64实现液晶面板80与第一支撑板61之间的缓冲,防止液晶面板80的破损。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优选地将背光灯条30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玻璃导光板20位于该环形结构的中央。具体地,可以将背光灯条30设置在玻璃导光板20的周围,并且与玻璃导光板20之间留有间隙40。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将玻璃导光板和背光灯条分别设置在散热板的两个散热面上,通过玻璃导光板的低热膨胀系数和高强度的特性,降低玻璃导光板的膨胀量,以减少设计空间,增加整机的强度,达到超窄边框及整机超薄的设计目的。具体地,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由于玻璃导光板的膨胀系数很低,在受热时的膨胀量也比较小,在设计时并不需要在玻璃导光板和背光灯条之间留很大的间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背光灯条和玻璃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边框的宽度,以适应窄边框的设计需求。另外,由于玻璃导光板的强度较大,其本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支撑和加强结构的作用,而不需要对背板设置专门的加强结构,只需要很薄的平板结构作为背板即可,甚至不设置背板也可以达到整机所需要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地减小了整机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整机的设计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包括: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边缘的第二散热面;
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面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面平行设置;
背光灯条,所述背光灯条固定在所述第二散热面上,并且所述背光灯条与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面之间的夹角是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背板组合,所述背板组合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散热面的第一背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背板连接、并平行与所述第二散热面的第二背板;所述第一背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上背向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表面,所述第二背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上背向所述第二散热面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是平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玻璃导光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边缘夹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玻璃导光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并且所述第一胶垫与所述玻璃导光板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边缘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与所述第一散热面抵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玻璃导光板平行,并且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玻璃导光板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边缘夹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散热面之间;所述液晶面板的边缘抵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背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垫,所述第二胶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第二胶垫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灯条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玻璃导光板位于该环形结构的中央。
CN201520887449.4U 2015-11-06 2015-11-06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93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7449.4U CN205193310U (zh) 2015-11-06 2015-11-06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7449.4U CN205193310U (zh) 2015-11-06 2015-11-06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3310U true CN205193310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8744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93310U (zh) 2015-11-06 2015-11-06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33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6008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9154744A (zh) * 2016-05-25 2019-01-04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液晶模块、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
US11161769B2 (en) 2016-09-16 2021-11-02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 transmission glasses with alkaline earth oxides as a modifi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6008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9154744A (zh) * 2016-05-25 2019-01-04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液晶模块、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
US11460630B2 (en) 2016-05-25 2022-10-04 Saturn Licensing Llc Light emitting unit, liquid crystal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US11726255B2 (en) 2016-05-25 2023-08-15 Saturn Licensing Llc Light emitting unit, liquid crystal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US11161769B2 (en) 2016-09-16 2021-11-02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 transmission glasses with alkaline earth oxides as a modifi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2747U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205193310U (zh)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02581171U (zh) 背光模组承载结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66761Y (zh) 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源模块
CN102841458B (zh)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94277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209343699U (zh) 一种双画面窄边框拼接屏
CN204756803U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灯条的固定结构
CN102809836A (zh)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9006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CN202281138U (zh) 背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394014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4287676U (zh) 背光散热结构及显示设备
CN103176305A (zh) 偏光片贴附方法
CN103791311A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5121108U (zh) 一种液晶模组
CN105652359A (zh) 导光模组及包括导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0375938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588908A (zh) 组合背板及用该组合背板的背光模组
CN204287675U (zh) 弧形液晶显示设备
CN20742445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30258232A1 (en) Middle Fr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2606958A (zh) 背光模组
CN105278156A (zh) 弧形液晶显示设备
CN202835045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7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