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7517U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77517U CN205177517U CN201520653087.2U CN201520653087U CN205177517U CN 205177517 U CN205177517 U CN 205177517U CN 201520653087 U CN201520653087 U CN 201520653087U CN 205177517 U CN205177517 U CN 2051775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on tube
- face
- compound insulation
- tube liner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复合绝缘管内衬包括片状的本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此外,还提供一种复合绝缘管,以及包括该复合绝缘管的复合绝缘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LTB(柱式断路器)在敞开式电站中起着带负载开断和异常开断作用,在开断过程中伴随着瞬时高温,同时电弧会喷到绝缘管的内壁上。灭弧室作为LTB的核心部件,对绝缘管的内壁在耐高温、耐电弧及耐腐蚀方面要求非常高。目前,常用的LTB灭弧室绝缘管有两种:一是磁绝缘管,二是复合绝缘管。其中,磁绝缘管虽然其内壁耐高温耐烧蚀性能优良,但其重量大,加工成本高且存在着爆炸危险,不利于应用。与磁绝缘管相比,复合绝缘管重量小、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易出现绝缘管损坏危险,且具有较高的防爆性能,然而,其内壁耐烧蚀性能差,也不利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灭弧室复合绝缘管不利于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置在复合绝缘管内壁上以利于其应用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复合绝缘管内衬包括片状的本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邻,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邻,所述第一端面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端面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本体卷成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内表面和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外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通过胶黏剂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剂选自环氧树脂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和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对接后,连接处的厚度与所述本体的厚度相同。
一种复合绝缘管,包括管状的绝缘管本体,所述绝缘管本体内设置有上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由于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本体内,能够提高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此外,还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复合绝缘管和包覆在复合绝缘管外的伞裙,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设置有如上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进一步的,有利于设置有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复合绝缘子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去除覆盖物之后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接并固定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片状本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片状本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片状本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片状本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8的复合绝缘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复合绝缘管内衬包括片状的本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Teflon或PTFE),俗称“塑料王”,是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因此,聚四氟乙烯用作复合绝缘管内衬能够提高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
本体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邻,第二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邻,第一端面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端面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为斜面,增大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二者的作用面积,有利于增加二者后续对接的牢固性。
本体卷成复合绝缘管内衬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为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内表面和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面可以与第一斜面重合,还可以包括除第一斜面之外的其余部分,只要第一端面包括有一段斜面即可。同样的,第二端面可以与第二斜面重合,还可以包括除第二斜面之外的其余部分,只要第二端面包括有一段斜面即可。而其余部分所在的面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的夹角可以为任意值,例如可以为锐角或直角。
上述通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复合绝缘管内衬,而非现有技术通过两端搭接的方式形成复合绝缘管内衬,避免了在对接处形成明显的台阶,有效防止在后续的真空注射伞裙时,台阶处与芯模之间存在间隙,受真空压力影响致使绝缘管本体受到压力破坏,产生不良品。
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通过胶黏剂固定连接。胶黏剂选自环氧树脂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和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控制胶黏剂的涂覆量及涂覆宽度能够使得LTB灭弧室用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内壁光滑无凹坑。
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后,连接处的厚度与本体的厚度相同。因此,连接处可平滑过渡,使得复合绝缘管内衬整体为平滑过渡的圆管,不会出现明显的台阶。使得复合绝缘管内衬在连接处附近电场不会产生畸变,能够减少局部放电,有利于应用。
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片状的本体,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本体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邻,第二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邻,分别对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行处理,且经过处理之后的第一端面包括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经过处理之后的第二端面包括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S20、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之后固定连接,得到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固定连接的操作为:采用覆盖物将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的边缘位置进行覆盖,之后在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上涂覆胶黏剂,去除覆盖物,之后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接并固定。
此处采用覆盖物的目的是在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的边缘位置留出空白处,用于防止后续胶黏剂溢出而影响复合绝缘管的性能。具体的,由于胶黏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不采用覆盖物直接在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上涂覆胶黏剂,之后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接时,位于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上流动的胶黏剂会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挤压作用下向周围扩散,则有可能会溢出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上下表面,导致复合绝缘管内衬的上下表面不平滑,从而影响使用该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复合绝缘管的使用性能。
覆盖物可以为胶带等带有一定粘附性的物体,无需借助其他外力即可将覆盖物覆盖在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的边缘位置,有利于后续操作。但覆盖物的种类不以此为限。
在第一端面或/和第二端面上涂覆胶黏剂,即可以只在第一端面上涂覆胶黏剂,也可以只在第二端面上涂覆胶黏剂,当然,还可以在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上都涂覆胶黏剂。胶黏剂选自环氧树脂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和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控制胶黏剂的涂覆量及涂覆宽度能够使得LTB灭弧室用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内壁光滑无凹坑。去除覆盖物,之后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互对接并固定的操作,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1、提供一柱状的芯模。
芯模在制作复合绝缘管内衬的过程中起到支撑定型的作用,芯模可以为铁棒等柱状物,但不限于此。
S22、将覆盖物去除。
S23、将本体覆盖在芯模上。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2与步骤S23的顺序可以调换,即可以先将覆盖物去除之后再将本体覆盖在芯模上,也可以先将本体覆盖在芯模上之后再将覆盖物去除。
将芯模加热至90℃~110℃,之后将本体覆盖在加热后的芯模的外表面。将芯模进行加热的目的是使覆盖在其外表面的本体软化,以利于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更好地对接。芯模的加热温度可以根据本体的材质进行选择,本申请中本体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因此,可以将芯模加热至90℃~110℃之间的任意温度(包括两个端点值),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既能够将聚四氟乙烯本体软化,而又不会影响其使用性能。
S24、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行对接。
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时,采用固定物将本体固定在芯模上,待胶黏剂固化后拆除固定物。固定物选自玻璃纤维、白布条、尼龙绳和聚酯表面毡的至少一种。固定物均匀缠绕在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外表面,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上述种类的固定物不会与软化后的聚四氟乙烯板材发生反应,且后续容易去除。
采用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管,包括管状的绝缘管本体,绝缘管本体内设置有上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由于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本体内,能够提高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管的制备方法,当上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完成后,在制备好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外表面添加玻璃钢制备复合绝缘管。上述复合绝缘管的制备方法中包括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制备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一实施方式的复合绝缘子,包括复合绝缘管和包覆在复合绝缘管外的伞裙,复合绝缘管内设置有上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由片状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接形成,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进一步的,有利于设置有上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复合绝缘子的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照图3和图4,实施例1的复合绝缘管内衬100呈筒状,复合绝缘管内衬100包括片状的本体110,本体110包括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112和第二端面114,以及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116和第二表面118。其中,第一表面116为上表面,第二表面118为下表面。将片状的本体110的两端向上卷起,之后将第一端面112和第二端面114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100。此时,第一表面116为复合绝缘管内衬100的内表面,第二表面118为复合绝缘管内衬10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12和第二端面114各自均为平滑的斜面。具体的,第一端面112包括第一斜面112’,且第一端面112与第一斜面112’重合。第二端面114包括第二斜面114’,且第二端面114与第二斜面114’重合。第一斜面112’与第一表面116或第二表面118的夹角均为30°,同样的,第二斜面114’与第一表面116或第二表面118的夹角也均为30°。
由于第一端面112和第二端面114的面积相同,将二者对接之后,第一端面112和第二端面114相互覆盖,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1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和图6,实施例2的复合绝缘管内衬200呈筒状,包括片状的本体210,本体2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212和第二端面214,以及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216和第二表面218。其中,第一表面216为上表面,第二表面218为下表面。将片状的本体210的两端向上卷起,之后将第一端面212和第二端面214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200。此时,第一表面216为复合绝缘管内衬200的内表面,第二表面218为复合绝缘管内衬20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端面212包括第一斜面2121、第一垂直面2122以及第二垂直面2123。具体的,第一斜面2121与第一表面216或第二表面218的夹角均为25°,而第一垂直面2122和第二垂直面2123均垂直于第一表面216或第二表面218。同样的,第二端面214包括第二斜面2141、第三垂直面2142以及第四垂直面2143。具体的,第二斜面2141与第一表面216或第二表面218的夹角均为25°,而第三垂直面2142和第四垂直面2143均垂直于第一表面216或第二表面218。此外,第一垂直面2122与第三垂直面2142的面积相同,第二垂直面2123与第四垂直面2143的面积相同。
当片状的本体210卷成复合绝缘管内衬200之后,将第一端面212与第二端面214相互覆盖对接,具体的,第一斜面2121与第二斜面2141对接,而第一垂直面2122与第三垂直面2142对接,第二垂直面2123与第四垂直面2143对接。
由于第一斜面2121、第一垂直面2122以及第二垂直面2123分别与第二斜面2141、第三垂直面2142以及第四垂直面2143一一对接,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2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3
请参照图7和图8,实施例3的复合绝缘管内衬300呈筒状,包括片状的本体310,本体3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312和第二端面314,以及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316和第二表面318。其中,第一表面316为上表面,第二表面318为下表面。将片状的本体310的两端向上卷起,之后将第一端面312和第二端面314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300。此时,第一表面316为复合绝缘管内衬300的内表面,第二表面318为复合绝缘管内衬30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端面312包括第一斜面3121和第三斜面3122,第二端面314包括第二斜面3141和第四斜面3142。其中,第一斜面3121与第二斜面3141的面积相同,第三斜面3122与第四斜面3142的面积相同。此外,第一斜面3121、第二斜面3141、第三斜面3122以及第四斜面3142与第一表面316或第二表面318的夹角均为锐角。
当片状的本体310卷成复合绝缘管内衬300之后,将第一端面312与第二端面314相互覆盖对接,具体的,第一斜面3121与第二斜面3141对接,而第三斜面3122与第四斜面3142对接。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3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4
请参照图9和图10,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400呈筒状,包括片状的本体410,本体4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412和第二端面414,以及相对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表面416和第二表面418。其中,第一表面416为上表面,第二表面418为下表面。将片状的本体410的两端向上卷起,之后将第一端面412和第二端面414对接形成筒状的复合绝缘管内衬400。此时,第一表面416为复合绝缘管内衬400的内表面,第二表面418为复合绝缘管内衬40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端面412包括第一斜面4121和第三斜面4122,且二者相互对称。第二端面414包括第二斜面4141和第四斜面4142,且二者相互对称。其中,第一斜面4121与第二斜面4141的面积相同,第三斜面4122与第四斜面4142的面积相同。此外,第一斜面4121、第二斜面4141、第三斜面4122以及第四斜面4142与第一表面416或第二表面418的夹角均为锐角。
当片状的本体410卷成复合绝缘管内衬400之后,将第一端面412与第二端面414相互覆盖对接,具体的,第一斜面4121与第二斜面4141对接,而第三斜面4122与第四斜面4142对接。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4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5
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PTFE板材的两个端面进行处理,得到实施例4的片状本体。
将胶带粘贴在第一斜面的两个边缘位置,之后在第一斜面上涂覆环氧树脂胶黏剂,得到涂胶后的本体。
提供一柱状的铁棒作为芯模,将铁棒加热至100℃,之后将涂胶后的本体覆盖在铁棒外侧表面,撕掉胶带,将本体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对接。
在本体的外侧缠绕适量的玻璃纤维,将本体固定在铁棒外侧,待环氧树脂胶黏剂固化后拆除玻璃纤维,得到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采用实施例5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管包括管状的绝缘管本体,绝缘管本体内设置有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由于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7
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实施例5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完成后,在制备好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外表面添加玻璃钢制备复合绝缘管。
由于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管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实施例5的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制备方法,因此,制备得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8
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500包括实施例6的复合绝缘管510、包覆在复合绝缘管510外的伞裙520以及设置在两个端部的法兰530。此外,复合绝缘管510内设置有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400。
由于实施例4的复合绝缘管内衬4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平滑表面,将其设置在灭弧室复合绝缘管510的内壁上,能够提高灭弧室复合绝缘管510的耐烧蚀性能,从而使得复合绝缘管510以及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子500有利于应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复合绝缘管内衬,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呈筒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包括片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对接形成筒状的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邻,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邻,所述第一端面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端面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本体卷成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为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内表面和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衬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通过胶黏剂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选自环氧树脂胶黏剂、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和聚酰亚胺胶黏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对接后,连接处的厚度与所述本体的厚度相同。
7.一种复合绝缘管,包括管状的绝缘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本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8.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复合绝缘管和包覆在复合绝缘管外的伞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管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管内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3087.2U CN205177517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3087.2U CN205177517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77517U true CN205177517U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574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53087.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77517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775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7332A (zh) * | 2015-08-26 | 2015-11-11 |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5
- 2015-08-26 CN CN201520653087.2U patent/CN20517751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7332A (zh) * | 2015-08-26 | 2015-11-11 | 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25037A1 (zh) | 绝缘套管及绝缘管 | |
CN105047332A (zh)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05177517U (zh) | 复合绝缘管内衬及其应用 | |
CN105811280B (zh) | 一种gis设备气体泄漏带电带压堵漏方法 | |
CN109450185B (zh) | 一种磁悬浮直线电机的引出线绝缘密封工艺及其密封结构 | |
CN104599822B (zh) | 一种防渗漏的箱变导电杆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151520B (zh) | 密封接头组件 | |
CN106057384B (zh) | 复合绝缘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05211505U (zh) | 绝缘套管及绝缘管 | |
CN202353167U (zh) | 一种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 | |
CN102185428B (zh) | 一种绕线式电机转子制造方法 | |
CN109215895B (zh) | 一种母排绝缘包覆工艺 | |
CN207145801U (zh) | 一种天然气涂塑钢管 | |
CN105952895B (zh) | 一种密封接头 | |
CN101752938A (zh) | 深潜水电泵电缆的接头保护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683939A (zh) | 一种充气柜用高密封性固封极柱 | |
CN102189235B (zh) | 直接水冷式电磁搅拌器绕组内y形接头密封方法 | |
CN202167806U (zh) | 带电流互感器一体式硅油固化全干式穿墙套管 | |
CN106090485B (zh) | 一种拆卸的机械式连接带软胶层的绝缘接头 | |
CN207883411U (zh) | 一种耐低氟化合物腐蚀的胶浸玻璃纤维绝缘套管 | |
CN108223954A (zh) | 高密封性gis波纹管补偿器 | |
CN207367764U (zh) | 一种光伏和风电用组合式变压器用低压套管 | |
CN206471791U (zh) | 用于充油户外电缆终端的预制密封绝缘油结构 | |
CN108320897A (zh) | 全表面防潮绝缘干式空芯电抗器的制作方法 | |
CN109301568B (zh) | 一种用于低温及真空环境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