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63908U -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 Google Patents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63908U CN205163908U CN201520729522.5U CN201520729522U CN205163908U CN 205163908 U CN205163908 U CN 205163908U CN 201520729522 U CN201520729522 U CN 201520729522U CN 205163908 U CN205163908 U CN 2051639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dialyser
- cerini
- liquid
- waste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主要由灌流器、透析器、三个三通接头和八根管路组成。其中,通过密封夹关闭不同的管路,可以使多功能连接管在密闭的条件下实现单独预冲灌流器、单独预冲透析器、串联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使用灌流器和透析器串联治疗、以及仅使用透析器进行透析这几种功能之间的切换。该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一方面,可首先分别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避免了直接串联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时,灌流器预冲废液容易污染透析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透析时通过关闭不同的管路,可直接切换两种透析方式,避免了在透析过程中拆除灌流器及其管路,容易造成管路及密封接头暴露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连接管,具体地说是一种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两者在透析膜的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以达到清除毒素和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补充体内所需的物质,并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透析器,也称滤器,是完成血液透析过程的重要设备。
血液灌流器主要通过吸附尿毒症患者体内的难透性尿毒症毒素如甲状旁腺素(PTH)、瘦素、β2微球蛋白(β2‐MG)、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用于治疗尿毒症并发症,如肾性骨病、异位钙化、淀粉样变、腕管综合征、营养不良、顽固性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等。
目前临床常采用透析器和灌流器串联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通常先使用血液灌流器及透析器联合治疗,2小时后再撤掉灌流器,然后单纯使用透析器透析2小时。此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状,弥补单纯透析器透析的缺陷,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例如:(1)血液灌流器中的吸附剂一般为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过的中性大孔吸附树脂,血液灌流器和透析器串联连接,在治疗前的预冲过程中,预冲生理盐水要先通过血液灌流器,然后再经管路进入透析器,最终流入废液缓冲袋。在预冲过程中,即使血液灌流器仅有微量树脂包膜或其他杂质脱落,也会造成透析器堵塞等情况发生,从而对透析器形成二次污染,甚至可能影响透析器的有效性。(2)灌流器、透析器串联治疗2小时后需要将灌流器拆除单纯使用透析器透析,拆除管路过程中透析器连接端部和患者透析管端部必然要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细菌、微尘等易通过开放端部进入透析器和血液管路中造成污染或感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合灌流器和透析器使用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包括三个三通接头和七根管路,第一管路的出液端、第二管路的进液端和第三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一三通接头的三个端口连接;第四管路的出液端、第五管路的进液端和第六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二三通接头的三个端口连接;第三管路的出液端、第六管路的出液端和第七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三三通接头的三个端口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夹。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灌流器、透析器和第八管路;其中所述第二管路的出液端与灌流器的液体入口连接,所述第四管路的进液端与灌流器的液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七管路的出液端与透析器的血液入口连接,第八管路的进液端与透析器的血液出口连接。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第五管路的出液端与第一废液缓冲袋的进液端连接;
或者,还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及其连接管路;第五管路的出液端与第一废液缓冲袋的连接管路的进液端连接;在第一废液缓冲袋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密封夹。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废液缓冲袋与其连接管路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其中较优地,所述密封夹设置在单根管路上靠近进液端的位置,或者,所述密封夹在单根管路上可移动。
其中较优地,所述三通接头是Y型接头或T型接头。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第二废液缓冲袋,第八管路的出液端连接第二废液缓冲袋,所述第八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废液缓冲袋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管路的开放端口设有密封接头。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灌流器的液体入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灌流器的液体出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入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所述第八管路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出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密封所述管路的开放端口的保护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通过密封夹关闭不同的管路,可以在密闭的条件下,实现单独预冲灌流器、单独预冲透析器、串联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使用灌流器和透析器串联治疗、以及仅使用透析器进行透析这几种功能之间的切换。该多功能连接管,一方面,可首先分别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避免了直接串联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时,灌流器预冲废液流入透析器中,容易污染透析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治疗时通过关闭不同的管路,可直接切换两种治疗方式,避免了在使用现有管路进行治疗时,当切换两种治疗方式时,需要拆除灌流器及其管路,容易造成管路及密封接头暴露污染的问题。
此外,该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在对灌流器和透析器单独预冲时,使用不同的管路连接至废液缓冲袋,从而避免了灌流器的预冲废液对透析器造成污染。而且,该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在结束单独预冲灌流器之后,还可以在管路密闭的条件下去除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及其连接管路,从而保证了管路内部的安全性,并减轻了管路在透析过程中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以下简称多功能连接管),包括七根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其中,单根管路和三通接头分别使用医用塑料制成,三通接头可以是Y型接头或T型接头。此外,该多功能连接管还包括灌流器10、透析器30和第八管路。下面结合图1对该多功能连接管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1的出液端、第二管路2的进液端和第三管路3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一三通接头21的三个端口连接;第二管路2的出液端与灌流器10的液体入口连接,第四管路4的进液端与灌流器10的液体出口连接。
第四管路4的出液端、第五管路5的进液端和第六管路6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二三通接头22的三个端口连接;第五管路5的出液端用于与第一废液缓冲袋40的连接管路41的进液端连接。第一废液缓冲袋40与其连接管路41通过密封接头连接。第一废液缓冲袋40的连接管路41的进液端与第五管路5的出液端可以通过图示的二通接头20连接,也可以通过各自端口的密封接头直接进行连接。当然,第五管路5的出液端也可以直接与第一废液缓冲袋40连接。只是,当在第五管路5和第一废液缓冲袋40之间设置连接管路41时,在单独预冲灌流器10结束后,便于去掉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连接管路,从而简化多功能连接管的结构,可以增加透析的便捷性。
第三管路3的出液端、第六管路6的出液端和第七管路7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三三通接头23的三个端口连接,第七管路7的出液端连接于透析器30的血液入口,第八管路8的进液端连接于透析器30的血液出口,第八管路8的出液端用于连接第二废液缓冲袋50或静脉。
在该多功能连接管中,第二管路2与灌流器10的液体入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第四管路4与灌流器10的液体出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第七管路7与透析器30的血液入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第八管路8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出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在密封条件下实现多功能连接管路中多种液体流动方式的切换,在第二管路2、第三管路3、第五管路5和第六管路6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夹25、35、55和65。通过关闭密封夹,可以切断对应管路中的液体流动。密封夹可以设置在单根管路上靠近进液端的位置,密封夹还可以在单根医用塑料软管上滑动。
如图1所示,在该多功能连接管中,可以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连接管路41,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二废液缓冲袋50。当然,在该多功能连接管中,也可以仅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连接管路41,而不配备第二废液缓冲袋50,第二废液缓冲袋50可以直接使用透析机器配套的废液缓冲袋。
当该多功能连接管中包括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连接管路41时,在第一废液缓冲袋40的连接管路41上设置有密封夹42。在完成灌流器的单独预冲后,闭合密封夹55和42后,可以去除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连接管路41。同时,应使用保护帽对第五管路5的开放端口进行密封。
在该多功能连接管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废液缓冲袋50,第八管路8的出液端与第二废液缓冲袋50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在该多功能连接管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密封上述管路的开放端口的保护帽。当去除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管路后,第五管路5的开放端口需要使用保护帽进行密封,从而构成密闭的透析环境。
该多功能连接管中还可以不包括第一废液缓冲袋及第二废液缓冲袋。第一废液缓冲袋40和第二废液缓冲袋50均可以直接使用透析机器配套的废液缓冲袋。此时,第五管路5在未连接废液缓冲袋时应使用保护帽进行保护;第八管路8的出液端在未连接废液缓冲袋和未连接至静脉时也应使用保护帽进行保护。第一管路1的开放端设有密封接头,在未使用时,第一管路1的开放端口应使用保护帽进行保护。
该多功能连接管,通过八根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将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并联连接,通过关闭不同的密封夹,可以在密闭的条件下实现单独预冲灌流器、单独预冲透析器、串联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使用灌流器和透析器串联治疗、以及仅使用透析器进行透析这几种功能之间的切换。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生理盐水预冲灌流器10。首先将第三管路3和第六管路6上的密封夹35和65关闭,打开第二管路2和第五管路5上的密封夹25和55,此时,应保持与第一废液缓冲袋40连接的连接管路41上的密封夹42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将生理盐水注入第一管路1,生理盐水经由第二管路2进入灌流器10,然后经第四管路4、第五管路5和与第一废液缓冲袋40连接的连接管路41,最终进入第一废液缓冲袋40中。
2)使用生理盐水预冲透析器30。将第三管路3的密封夹35打开,关闭第二管路2、第五管路5和连接管路41的密封夹25、55和42,并保持第六管路6的密封夹65关闭。然后将生理盐水注入第一管路1。生理盐水经由第三管路3、第七管路7进入透析器30,然后经第八管路8最终进入第二废液缓冲袋50中。
3)由于在分别单独预冲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时,第六管路没有进行预冲,所以在单独预冲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后,使用生理盐水串联预冲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此时,关闭第三管路3的密封夹35,打开第二管路2和第六管路6的密封夹25和65,并保持第五管路5的密封夹55处于关闭状态。从第一管路1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经由第二管路2进入灌流器10,然后经由第四管路4、第六管路6、第七管路7进入透析器30,并经由第八管路8最终进入第二废液缓冲袋50。
4)在对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完成串联预冲后,将第一管路1的进液端(即开放端口)与动脉连接,将第八管路的出液端与静脉连接。保持第三管路3和第五管路5的密封夹35和55处于关闭状态,保持第二管路2和第六管路6的密封夹25和65处于打开状态,使用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进行串联治疗。
5)在完成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的串联治疗后,保持第一管路1的进液端(即开放端口)与动脉连接,第八管路的出液端与静脉连接。将第二管路2、灌流器10和第五管路5中的血液输送回人体后,打开第三管路3的密封夹35,关闭第二管路2、第六管路6的密封夹25和65,并保持第五管路5的密封夹55关闭,仅使用透析器30进行透析。
在上述过程中,在串联预冲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之前,增加了对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单独进行预冲的步骤。并且,在对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单独进行预冲时,两者使用不同的管路独立进行预冲,互不影响,从而避免了灌流器10的预冲废液对透析器30造成污染。当单独预冲灌流器10的过程结束后,可通过关闭第五管路5上的密封夹55,并同时关闭连接管路41上的密封夹42,然后将第一废液缓冲袋40及其连接管路41去掉,从而在管路密闭的条件下去除了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及其连接管路,保证了多功能连接管内部的安全性,并减轻了多功能连接管在透析过程中的重量。同时应使用保护帽对第五管路的出液端进行密封保护。
此外,使用灌流器10和透析器30串联治疗结束后,通过打开第三管路的密封夹35,并关闭第二管路和第六管路上的密封夹25和65,可以将灌流器10及其连接管路关闭,仅使用透析器30进行透析。从而避免了在透析过程中拆除灌流器及其连接管路造成开放端部暴露于空气中所带来的感染危害。
综上所述,该多功能连接管,一方面,通过分别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避免了直接串联预冲灌流器和透析器时,灌流器预冲废液流入透析器中污染透析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透析时通过关闭不同的管路上的管夹可直接切换两种治疗方式,避免了在治疗过程中拆除灌流器及其管路,容易造成管路及密封接头暴露污染的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三个三通接头和七根管路,
其中,第一管路的出液端、第二管路的进液端和第三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一三通接头的三个端口连接;
第四管路的出液端、第五管路的进液端和第六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二三通接头的三个端口连接;
第三管路的出液端、第六管路的出液端和第七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三三通接头的三个端口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灌流器、透析器和第八管路;其中所述第二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灌流器的液体入口连接,所述第四管路的进液端与所述灌流器的液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七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入口连接,所述第八管路的进液端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出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所述第五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废液缓冲袋的进液端连接;
或者,还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废液缓冲袋及其连接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出液端与第一废液缓冲袋的连接管路的进液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废液缓冲袋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密封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废液缓冲袋与其连接管路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夹设置在单根管路上靠近进液端的位置,或者,所述密封夹在单根管路上可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接头是Y型接头或T型接头。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废液缓冲袋,所述第八管路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二废液缓冲袋,所述第八管路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废液缓冲袋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的开放端口设有密封接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灌流器的液体入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灌流器的液体出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入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所述第八管路与所述透析器的血液出口通过密封接头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密封所述管路的开放端口的保护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9522.5U CN205163908U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9522.5U CN205163908U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63908U true CN205163908U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5727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29522.5U Active CN205163908U (zh) | 2015-09-18 | 2015-09-18 |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639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14334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净化器、血液净化系统及其预冲方法 |
-
2015
- 2015-09-18 CN CN201520729522.5U patent/CN2051639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14334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净化器、血液净化系统及其预冲方法 |
CN108114334B (zh) * | 2016-11-28 | 2024-01-12 |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净化器、血液净化系统及其预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35211B (zh) | 用于冲洗和/或灌注血液处理装置的方法及血液处理装置 | |
CN201026321Y (zh) | 一种人工肝肾支持系统 | |
CN107583120B (zh) | 一种血浆置换透析吸附系统 | |
CN100493633C (zh) | 人工肝肾支持系统 | |
CN202761781U (zh) | 便携式腹膜透析用管路对接操作仓 | |
CN205163908U (zh) | 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连接管 | |
CN108114333B (zh) | 血液净化装置、血液净化系统及其预冲方法 | |
CN203619966U (zh) |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腹水超滤回输的血液腹水净化装置 | |
CN204766771U (zh) | 一种血液灌流器及体外血液循环管路系统 | |
CN106456863A (zh) | 透析液取出装置 | |
JP4266256B2 (ja) | 省力化血液透析装置に好適な血液回路 | |
CN212547797U (zh) | 一种多功能血液净化用辅助管路 | |
CN205360103U (zh) | 腹膜透析导管 | |
CN104906648B (zh) | 血液灌流器及体外血液循环管路系统 | |
CN205215817U (zh) | 闭合式人工肾连接管 | |
CN205360105U (zh) | 血浆吸附系统及其用管路 | |
CN211584543U (zh) | 一种血路管及无肝素透析装置 | |
JP7249147B2 (ja) | 血液浄化装置 | |
CN205163772U (zh) | 组合型人工肾体外循环管路 | |
CN206642149U (zh) | 血液净化废液收集装置 | |
CN202699702U (zh) | 血液净化密闭式透析废液排放装置 | |
CN214807261U (zh) | 一种免拆除灌流器连接管 | |
CN205360101U (zh) | 血液净化系统及其用管路 | |
CN203315422U (zh) | 密闭式双联血液透析用体外循环管路 | |
WO2014199949A2 (ja) | 血液浄化治療中に発生した停電等緊急時における自動返血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9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xth Road, Zhuhai High-tech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fan Bio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85 No. 9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xth Road, Zhuhai High-tech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afron Biomedical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