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63219U -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63219U
CN205163219U CN201521008806.1U CN201521008806U CN205163219U CN 205163219 U CN205163219 U CN 205163219U CN 201521008806 U CN201521008806 U CN 201521008806U CN 205163219 U CN205163219 U CN 205163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fiber bar
bone
bar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088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晨光
田军
王兆年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Bang M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Bang M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Bang M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088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63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63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63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属于骨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骨加压器盲目地对骨折断端进行骨加压,经常发生骨折不愈合;体积大,外固定在肢体上不便于携带,给术后生活带来不便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生理骨加压器,生理骨加压器安装在碳纤维杆上,碳纤维杆上还安装有骨钉固定夹,骨钉的尾部安装在固定夹上,调整生理骨加压器带动碳纤维杆向骨断端移动,碳纤维杆带动其上的骨钉固定夹,固定夹带动骨钉,骨钉带动骨折段,完成生理骨加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体积小、重量轻,断端生理骨加压灵活、安全,操作简单,提高治愈率,避免开放性骨折治疗时带来的骨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外固定支架,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用于人体四肢各部位骨折外固定治疗,特别适用多段骨折不愈合骨加压和骨折不愈合骨缺损断端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治疗多段骨折不愈合,属于骨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没有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现有的一种骨外固定支架占用空间大,体积大,术后携带不方便,也没有生理加压装置,另一种是带骨加压器的外固定支架,骨加压器只是扭转加压器伸缩体(螺纹杆),使一端骨折段向骨折断端移动,产生骨加压,只能在标尺上看到位移毫米数,当断端吻合后,在断端产生压应力数值是未知数,达不到生理压应力,造成骨折不愈合,也经常发生外固定支架应力遮挡,骨折断端发生骨折不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以至少解决现有的骨加压器是盲目地对骨折断端进行骨加压,用螺纹杆推动,虽然设有标尺,可见移动毫米数,但是不知施加在骨折断端吻合后压应力,因此不科学,没有压应力数据,没有恢复该骨折段正常生理压应力,所以经常发生骨折不愈合;还有目前的固定支架体积大,外固定在肢体上不便于携带,给术后生活带来不便。
方案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碳纤维杆、加固杆、第二碳纤维杆、第三碳纤维杆、第一钉夹、第二钉夹、第三钉夹、第一双杆联夹、万向联夹和凸形加压器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第三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置于第一碳纤维杆、第三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平行设置;加固杆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连接,加固杆的中部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三碳纤维杆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三碳纤维杆通过凸形加压器连接,第三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上安装有第一钉夹,第三碳纤维杆上通过万向联夹安装有第三钉夹,第二碳纤维杆上通过万向联夹安装有第二钉夹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行设计:
所述生理骨加压器包括固定块、调压块、拉伸弹簧、指针螺钉、标尺外套筒、内套筒、动力螺钉、螺杆和第一短螺钉;
所述标尺外套筒开口端与内套筒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的筒底与固定块的立板通过第一短螺钉固定连接,内套筒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动力螺钉与调压块建立连接,动力螺钉上设置有调压旋钮,拉伸弹簧设置在标尺外套筒和内套筒内,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与内套筒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与内套筒连接,指针螺钉穿过长槽孔。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和顶丝,固定块和调压块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第一圆柱刻度尺通过顶丝与固定块固定。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所述固定块和调压块的上部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固定块通过长螺杆防止其沿第三碳纤维杆的轴线发生转动;调压块通过长螺杆防止其沿第二碳纤维杆的轴线发生转动。
对凸形加压器进行设计:
所述凸形加压器包括正螺纹固定夹、反螺纹固定夹、双向调压螺杆、第二双杆联夹、第二圆柱刻度尺;第一碳纤维杆通过正螺纹固定夹与双向调压螺杆连接,第三碳纤维杆通过反螺纹固定夹与双向调压螺杆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三碳纤维杆的相邻端各通过一个第二双杆联夹与第二圆柱刻度尺连接。
对凸形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所述正螺纹固定夹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双向调压螺杆正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正螺纹固定夹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中间设置压缩弹簧,第二短螺钉穿过压缩弹簧将两个正螺纹固定夹连接在一起。
所述反螺纹固定夹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双向调压螺杆反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反螺纹固定夹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中间设置压缩弹簧,第二短螺钉穿过压缩弹簧将两个反螺纹固定夹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双杆联夹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的两端均形成圆柱形孔道;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中部通过第二短螺钉连接在一起;位于上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二圆柱刻度尺;位于下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三碳纤维杆。
所述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二双杆联夹结构相同,位于上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位于下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加固杆。
对第一钉夹进行设计:
所述第一钉夹为卡扣钉夹,所述卡扣钉夹包括卡扣螺钉、钢钉上夹板、钢钉下夹板、钉夹弹簧、带齿U槽夹块、U槽夹块和小螺钉,卡扣螺钉的下端依次穿过钢钉上夹板、钢钉下夹板、钉夹弹簧、带齿U槽夹块和U槽夹块后与小螺钉建立联接,所述钢钉下夹板和钢钉上夹板的接触面上设有钢钉槽,带齿U槽夹块和U槽夹块的接触面上均设有U形槽,U形槽组合后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所述钢钉下夹板的下表面和带齿U槽夹块的上表面均为齿状面。
对第二钉夹进行设计:所述第二钉夹为圆柱头万向钉夹。
对第三钉夹进行设计:所述第三钉夹为方头万向钉夹。
对万向联夹进行设计:
所述万向联夹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的一端均形成圆柱形孔道,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的另一端均形成球形孔道,球形孔道用于连接圆柱头万向钉夹和/或方头万向钉夹。
方案一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横行骨折与骨折不愈合类的多段骨折。
方案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碳纤维杆、加固杆、第二碳纤维杆、第一钉夹、第一双杆联夹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置于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平行设置;加固杆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上安装有第一钉夹。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行设计:
所述生理骨加压器包括第三双杆联夹、拉伸弹簧、指针螺钉、标尺外套筒、内套筒、动力螺钉、螺杆和第一短螺钉;
所述标尺外套筒开口端与内套筒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的筒底与一个第三双杆联夹通过第一短螺钉连接,内套筒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动力螺钉与另一个第三双杆联夹螺纹连接,动力螺钉上设置有调压旋钮,拉伸弹簧设置在标尺外套筒和内套筒内,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与内套筒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与内套筒连接,指针螺钉穿过长槽孔;第三双杆联夹的上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和第二双杆联夹,第二双杆联夹的上部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第二双杆联夹的下部安装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
第三双杆联夹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或第二碳纤维杆;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动力螺钉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半片夹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中间设置压缩弹簧,第二短螺钉穿过压缩弹簧将两个半片夹连接在一起。
方案二中的第一钉夹的具体结构与方案一中相同;另外第一钉夹可采用方案一中的万向联夹与第三钉夹组合替换,或者第一钉夹可采用方案一中的万向联夹与第二钉夹组合替换。
方案二尤其适用于治疗斜形骨折,术后可将生理骨加压器拆下,便于携带,方便生活。
方案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碳纤维杆、加固杆、第二碳纤维杆、第一钉夹、第一双杆联夹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置于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平行设置;加固杆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上安装有第一钉夹;生理骨加压器包括固定块、调压块、拉伸弹簧、指针螺钉、标尺外套筒、内套筒、动力螺钉、螺杆和第一短螺钉;
所述标尺外套筒开口端与内套筒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的筒底与固定块的立板通过第一短螺钉固定连接,内套筒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动力螺钉与调压块建立连接,动力螺钉上设置有调压旋钮,拉伸弹簧设置在标尺外套筒和内套筒内,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与内套筒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与内套筒连接,指针螺钉穿过长槽孔。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和顶丝,固定块和调压块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第一圆柱刻度尺通过顶丝与固定块固定。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所述固定块和调压块的上部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和第二碳纤维杆,固定块通过长螺杆防止其沿第一碳纤维杆的轴线发生转动;调压块通过长螺杆防止其沿第二碳纤维杆的轴线发生转动。
方案三中的第一钉夹的具体结构与方案一中相同;另外第一钉夹可采用方案一中的万向联夹与第三钉夹组合替换,或者第一钉夹可采用方案一中的万向联夹与第二钉夹组合替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为: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体积小、重量轻,断端生理骨加压灵活、安全,操作简单,提高治愈率,避免开放性骨折治疗时带来的骨感染。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采用凸形加压器和生理加压器,实现了多段不同类型骨折,骨断端恢复了人体本来骨折部位的生理压应力。
生理压应力的数据计算方法推理(参见图1至图4),90年代的方法胫骨斜形骨折,骨断端重叠移位,斜形骨折骨断端呈重叠移位(参见图1和图3),重叠移位是由骨折段软组织,如皮肤、肌肉、肌腱、筋膜、血管等收缩张力造成的。首先用小夹板外固定,做跟骨牵引,开始用6KG重锤,三天后重叠胫骨骨折已牵引矫正,然后换重锤为2.5KG,维持重量直到骨折愈合,拆除跟骨牵引,拆除外固定小夹板。现在将3KG定为生理压应力,本实用新型的生理压应力3KG是在骨断端吻合接触后施加压力,恢复了骨折段原生理压应力,才能使骨折断端髓内、外骨痂形成,达到骨折愈合治疗的目的。
组合式:骨外固定支架各部件可以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局部软组织损伤、解剖个体化准确选用,适用于各种骨折外固定治疗,提高复杂骨折的治愈率。
多功能:骨外固定支架能完成人体四肢各部位骨折复位外固定,对新鲜骨折可用可拆卸的凸形加压器,可以随时对需要骨加压部位骨折断端骨加压,加压后,可将凸形加压器拆卸下来,减轻重量,减少麻烦,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骨外固定支架可以对胫骨、股骨、肱骨尺挠骨各部位骨折、多发骨折和单一骨折进行治疗,术后可将加压器进行拆卸。
生理骨加压是指根据骨折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生理压应力不同分析判断骨折断端生理压应力数值,确定转动动力螺钉,使指针螺钉的指针线移动,实现在骨断端加压,达到生理压应力,提高骨折愈合率。术后可将加压器进行拆卸,减轻重量,减少麻烦,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胫骨斜形骨折重叠移位根骨牵引示意图;
图2是胫骨根骨牵引骨折复位,改换重锤维持牵引示意图;
图3是股骨斜形骨折重叠移位,牵引示意图;
图4是股骨牵引复位,改换重锤维持牵引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立体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组合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双杆联夹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钢钉上夹板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钢钉上夹板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钢钉下夹板的主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钢钉下夹板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带齿U槽夹块的主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带齿U槽夹块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U槽夹块的主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扣钉夹的U槽夹块的侧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凸形加压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正螺纹固定夹的分体结构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反螺纹固定夹的分体结构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万向联夹的分体结构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万向夹块的侧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万向夹块的主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万向夹块的侧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万向夹块的主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方头万向钉夹的主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方头万向钉夹的侧剖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方头万向钉夹的横剖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方头万向钉夹与万向联夹的安装关系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3的生理骨加压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固定块剖视图;
图31是图30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0的俯视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压块的剖视图;
图34是图33的侧视图;
图35是图33的俯视图;
图3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生理骨加压器的剖面图;
图3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三双杆联夹的分体结构图;
图3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生理骨加压器的立体图;
图3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圆柱头万向钉夹与万向联夹的位置关系图;
图4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圆柱头万向钉夹与万向联夹的安装关系图;
图4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状态图;
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状态图(采用卡扣钉夹);
图43是术后可将凸形加压器部分拆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术后可将生理加压器部分拆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单独采用凸形加压器用于骨折治疗的示意图(采用方头万向钉夹);
图4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状态图(采用方头万向钉夹);
图47是单独采用凸形加压器用于骨折治疗的示意图(采用圆柱头万向钉夹);
图4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状态图(采用圆柱头万向钉夹);
图4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状态图(采用卡扣钉夹);
图5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状态图(采用圆柱头万向钉夹);
图51是单独采用凸形加压器用于骨折治疗的示意图(采用卡扣钉夹)。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1: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碳纤维杆5、加固杆10、第二碳纤维杆27、第三碳纤维杆50、第一钉夹E、第二钉夹D、第三钉夹C、第一双杆联夹A、万向联夹B和凸形加压器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5、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10置于第一碳纤维杆5、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5平行设置;加固杆10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连接,加固杆10的中部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三碳纤维杆50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三碳纤维杆50通过凸形加压器连接,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上安装有第一钉夹E,第三碳纤维杆50上通过万向联夹B安装有第三钉夹C,第二碳纤维杆27上通过万向联夹B安装有第二钉夹D。参见图5。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行设计(参见图29至图36):
所述生理骨加压器包括固定块17、调压块24、拉伸弹簧20、指针螺钉21、标尺外套筒22、内套筒23、动力螺钉25、螺杆19和第一短螺钉16;
所述标尺外套筒22开口端与内套筒23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22的筒底与固定块17的立板通过第一短螺钉16固定连接,内套筒23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25,动力螺钉25与调压块24建立连接,动力螺钉25上设置有调压旋钮51,拉伸弹簧20设置在标尺外套筒22和内套筒23内,拉伸弹簧20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22通过螺杆19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22与内套筒23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21与内套筒23连接,指针螺钉21穿过长槽孔。固定块17、调压块24呈长方凸耳状。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31和顶丝33,固定块17和调压块24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31,第一圆柱刻度尺31通过顶丝33与固定块17固定。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所述固定块17和调压块24的上部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固定块17通过长螺杆18防止其沿第三碳纤维杆50的轴线发生转动;调压块24通过长螺杆18防止其沿第二碳纤维杆27的轴线发生转动。
对凸形加压器进行设计:
所述凸形加压器包括正螺纹固定夹12、反螺纹固定夹15、双向调压螺杆14、第二双杆联夹11、第二圆柱刻度尺52;第一碳纤维杆5通过正螺纹固定夹12与双向调压螺杆14连接,第三碳纤维杆50通过反螺纹固定夹15与双向调压螺杆14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三碳纤维杆50的相邻端各通过一个第二双杆联夹11与第二圆柱刻度尺52连接。双向调压螺杆14一端攻有正螺纹,一端攻有反螺纹。参见图17。
对凸形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所述正螺纹固定夹1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双向调压螺杆14正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正螺纹固定夹13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中间设置压缩弹簧34,第二短螺钉8穿过压缩弹簧34将两个正螺纹固定夹13连接在一起。参见图18。
所述反螺纹固定夹1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50;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双向调压螺杆14反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反螺纹固定夹53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中间设置压缩弹簧34,第二短螺钉8穿过压缩弹簧34将两个反螺纹固定夹53连接在一起。参见图19。
所述第二双杆联夹11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9;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9的两端均形成圆柱形孔道;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9中部通过第二短螺钉8连接在一起;位于上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二圆柱刻度尺52;位于下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三碳纤维杆50。参见图8。
所述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二双杆联夹11结构相同,位于上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位于下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加固杆10。参见图5和图8。
对第一钉夹E进行设计:
所述第一钉夹E为卡扣钉夹,所述卡扣钉夹包括卡扣螺钉1、钢钉上夹板2、钢钉下夹板3、钉夹弹簧54、带齿U槽夹块6、U槽夹块7和小螺钉55,卡扣螺钉1的下端依次穿过钢钉上夹板2、钢钉下夹板3、钉夹弹簧54、带齿U槽夹块6和U槽夹块7后与小螺钉55建立联接,所述钢钉下夹板3和钢钉上夹板2的接触面上设有钢钉槽,带齿U槽夹块6和U槽夹块7的接触面上均设有U形槽,U形槽组合后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所述钢钉下夹板3的下表面和带齿U槽夹块6的上表面均为齿状面。参加图6、图7、图9-图16。
对第二钉夹D进行设计:所述第二钉夹D为圆柱头万向钉夹。参见图39和图40。
对第三钉夹C进行设计:所述第三钉夹C为方头万向钉夹。参见图20、图25-28。
对万向联夹B进行设计(参见图20-图24,图39):
所述万向联夹B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28;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28的一端均形成圆柱形孔道,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50;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28的另一端均形成球形孔道,球形孔道用于连接圆柱头万向钉夹和/或方头万向钉夹。
实施例1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横行骨折与骨折不愈合类的多段骨折,参见图41。
以股骨多段骨折为例,股骨下1/3横行骨折,股骨上1/3骨折不愈合,使用步骤如下:
根据股骨多段骨折部位、类型,做使用前准备,在手术前将凸形加压器组装在横行骨折骨加压部位,将生理骨加压器组装在骨折不愈合需要生理骨加压部位。根据男、女、肌肉发育强弱,拧转动力螺钉,把标尺指针移动到7KG位置(每1小刻度是1mm,加压重量1KG)备用,按外固定常规方法在下1/3骨折段,中1/3骨折段,上1/3骨折段分别备拧入骨钉,股骨远端两根骨钉,尾部置入卡扣钉夹,用L扳拧紧卡扣螺钉固定骨钉,把中段骨折段的两个骨钉尾部插入方形万向钉夹并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段的两个骨钉尾部插入圆柱形万向钉夹并固定。整体外固定支架组装完成。然后分别进行骨断端加压,用L扳松动反螺纹固定夹上的第二短螺钉,用直杆插入双向调压螺杆中间孔,逆时针扳转,使碳素限位杆向横形骨折断端移动,同时使骨钉带动近端骨折段向横形骨折端移动,用肉眼观察骨横形骨折线闭合无缝隙,拨动骨断端不松动,立即拧紧反螺纹固定夹上的第二短螺钉,固定完成骨加压。然后实施股骨上1/3骨折不愈合生理骨加压,方法是用L扳拧松调压块上的长螺钉,拉伸弹簧拉动指针螺钉由之前的7KG回缩到3KG,带动碳素纤维杆及万向钉夹,骨钉连接的近端骨折段向骨折断面移动,骨折断面吻合,骨加压指针螺钉指针保持在3KG停止,3KG生理压应力,作用在骨断端,骨痂形成,维持到骨折愈合。
实施例2: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碳纤维杆5、加固杆10、第二碳纤维杆27、第一钉夹E、第一双杆联夹A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10置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5平行设置;加固杆10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上安装有第一钉夹E。参见图42。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行设计(参见图38):
所述生理骨加压器包括第三双杆联夹35、拉伸弹簧20、指针螺钉21、标尺外套筒22、内套筒23、动力螺钉25、螺杆和第一短螺钉16;
所述标尺外套筒22开口端与内套筒23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22的筒底与一个第三双杆联夹35通过第一短螺钉16连接,内套筒23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25,动力螺钉25与另一个第三双杆联夹35螺纹连接,动力螺钉25上设置有调压旋钮51,拉伸弹簧20设置在标尺外套筒22和内套筒23内,拉伸弹簧20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22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22与内套筒23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21与内套筒23连接,指针螺钉21穿过长槽孔;第三双杆联夹35的上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31和第二双杆联夹11,第二双杆联夹11的上部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31,第二双杆联夹11的下部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
第三双杆联夹3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30;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30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或第二碳纤维杆27;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30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动力螺钉25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半片夹30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半片夹30中间设置压缩弹簧34,第二短螺钉8穿过压缩弹簧34将两个半片夹30连接在一起。参见图37。
实施例2中的第一钉夹E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另外第一钉夹E可采用实施例1中的万向联夹B与第三钉夹C组合替换,或者第一钉夹E可采用实施例1中的万向联夹B与第二钉夹D组合替换。参见图46和图48。
实施例2尤其适用于治疗斜形骨折,术后可将生理骨加压器拆下,便于携带,方便生活。参见图42和图44。
使用方法:以胫骨中1/3斜形骨折不愈合为例,首先骨折复位,用持骨钳夹紧骨折断端,固定骨断端,然后再胫骨骨折远端和近端插入骨钉,分析确定骨断端生理压应力为3KG,用L扳逆时针转动动力螺钉,把指针螺钉移动在6KG标尺刻度位置,然后固定已插入的骨钉,拧松第三双杆联夹上的第二短螺钉,使碳纤维杆向骨断端移动,骨钉带动骨折段同向移动,骨断端生理压应力达到3KG时,停止移动拧紧第三双杆联夹上的第二短螺钉松开持骨钳,生理骨加压完成。
实施例3: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包括第一碳纤维杆5、加固杆10、第二碳纤维杆27、第一钉夹E、第一双杆联夹A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10置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5平行设置;加固杆10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上安装有第一钉夹E;生理骨加压器包括固定块17、调压块24、拉伸弹簧20、指针螺钉21、标尺外套筒22、内套筒23、动力螺钉25、螺杆和第一短螺钉16;
所述标尺外套筒22开口端与内套筒23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22的筒底与固定块17的立板通过第一短螺钉16固定连接,内套筒23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25,动力螺钉25与调压块24建立连接,动力螺钉25上设置有调压旋钮51,拉伸弹簧20设置在标尺外套筒22和内套筒23内,拉伸弹簧20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22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22与内套筒23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21与内套筒23连接,指针螺钉21穿过长槽孔。参见图49。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31和顶丝33,固定块17和调压块24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31,第一圆柱刻度尺31通过顶丝33与固定块17固定。参见图49。
对生理骨加压器进一步设计:
所述固定块17和调压块24的上部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固定块17通过长螺杆18防止其沿第一碳纤维杆5的轴线发生转动;调压块24通过长螺杆18防止其沿第二碳纤维杆27的轴线发生转动。参见图49。
实施例3中的第一钉夹E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相同;另外第一钉夹E可采用实施例1中的万向联夹B与第三钉夹C组合替换,或者第一钉夹E可采用实施例1中的万向联夹B与第二钉夹D组合替换。参见图50。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还可以采用凸形加压器进行骨加压治疗骨折,参见图45、图47和图51,尤其适用于横形骨折(稳定性骨折)治疗,术后可将凸形加压器部分拆下,参见图43,方便携带,生活更方便。使用方法:以胫骨中1/3横形骨折为例,首先骨折复位,然后在胫骨骨折远端和近端钻孔拧入骨钉,然后将骨钉尾部固定在固定夹内,用L扳松动反螺纹固定夹上的第二短螺钉,用直杆插入双向调压螺杆中间孔,逆时针扳转,使碳素限位杆向横形骨折断端移动,同时使骨钉带动近端骨折段向横形骨折端移动,用肉眼观察骨横形骨折线闭合无缝隙,拨动骨断端不松动,立即拧紧反螺纹固定夹上的第二短螺钉,固定完成骨加压。缺点是不知道骨折断端吻合后的压应力,不知道压应力数值。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纤维杆(5)、加固杆(10)、第二碳纤维杆(27)、第三碳纤维杆(50)、第一钉夹(E)、第二钉夹(D)、第三钉夹(C)、第一双杆联夹(A)、万向联夹(B)和凸形加压器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5)、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10)置于第一碳纤维杆(5)、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5)平行设置;加固杆(10)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连接,加固杆(10)的中部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与第三碳纤维杆(50)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三碳纤维杆(50)通过凸形加压器连接,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上安装有第一钉夹(E),第三碳纤维杆(50)上通过万向联夹(B)安装有第三钉夹(C),第二碳纤维杆(27)上通过万向联夹(B)安装有第二钉夹(D);所述第一钉夹(E)为卡扣钉夹;所述第二钉夹(D)为圆柱头万向钉夹;所述第三钉夹(C)为方头万向钉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骨加压器包括固定块(17)、调压块(24)、拉伸弹簧(20)、指针螺钉(21)、标尺外套筒(22)、内套筒(23)、动力螺钉(25)、螺杆(19)和第一短螺钉(16);
所述标尺外套筒(22)开口端与内套筒(23)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22)的筒底与固定块(17)的立板通过第一短螺钉(16)固定连接,内套筒(23)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25),动力螺钉(25)与调压块(24)建立连接,动力螺钉(25)上设置有调压旋钮(51),拉伸弹簧(20)设置在标尺外套筒(22)和内套筒(23)内,拉伸弹簧(20)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22)通过螺杆(19)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22)与内套筒(23)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21)与内套筒(23)连接,指针螺钉(21)穿过长槽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31)和顶丝(33),固定块(17)和调压块(24)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31),第一圆柱刻度尺(31)通过顶丝(33)与固定块(17)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7)和调压块(24)的上部还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50)和第二碳纤维杆(27),固定块(17)通过长螺杆(18)防止其沿第三碳纤维杆(50)的轴线发生转动;调压块(24)通过长螺杆(18)防止其沿第二碳纤维杆(27)的轴线发生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加压器包括正螺纹固定夹(12)、反螺纹固定夹(15)、双向调压螺杆(14)、第二双杆联夹(11)、第二圆柱刻度尺(52);第一碳纤维杆(5)通过正螺纹固定夹(12)与双向调压螺杆(14)连接,第三碳纤维杆(50)通过反螺纹固定夹(15)与双向调压螺杆(14)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三碳纤维杆(50)的相邻端各通过一个第二双杆联夹(11)与第二圆柱刻度尺(5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螺纹固定夹(1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双向调压螺杆(14)正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正螺纹固定夹(13)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正螺纹固定夹(13)中间设置压缩弹簧(34),第二短螺钉(8)穿过压缩弹簧(34)将两个正螺纹固定夹(13)连接在一起;所述反螺纹固定夹(1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的一端形成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50);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的另一端内设置螺母,螺母与双向调压螺杆(14)反螺纹连接;螺母与任意一个反螺纹固定夹(53)制成一体;两个相对布置的反螺纹固定夹(53)中间设置压缩弹簧(34),第二短螺钉(8)穿过压缩弹簧(34)将两个反螺纹固定夹(5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双杆联夹(11)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9);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9)的两端均形成圆柱形孔道;两个相对布置的加固夹块(9)中部通过第二短螺钉(8)连接在一起;位于上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二圆柱刻度尺(52);位于下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三碳纤维杆(50);所述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二双杆联夹(11)结构相同,位于上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位于下部的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加固杆(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联夹(B)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28);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28)的一端均形成圆柱形孔道,圆柱形孔道用于安装第三碳纤维杆(50);两个相对布置的万向夹块(28)的另一端均形成球形孔道,球形孔道用于连接圆柱头万向钉夹和/或方头万向钉夹。
8.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纤维杆(5)、加固杆(10)、第二碳纤维杆(27)、第一钉夹(E)、第一双杆联夹(A)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10)置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5)平行设置;加固杆(10)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上安装有第一钉夹(E),所述第一钉夹(E)为卡扣钉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骨加压器包括第三双杆联夹(35)、拉伸弹簧(20)、指针螺钉(21)、标尺外套筒(22)、内套筒(23)、动力螺钉(25)、螺杆和第一短螺钉(16);
所述标尺外套筒(22)开口端与内套筒(23)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22)的筒底与一个第三双杆联夹(35)通过第一短螺钉(16)连接,内套筒(23)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25),动力螺钉(25)与另一个第三双杆联夹(35)螺纹连接,动力螺钉(25)上设置有调压旋钮(51),拉伸弹簧(20)设置在标尺外套筒(22)和内套筒(23)内,拉伸弹簧(20)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22)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22)与内套筒(23)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21)与内套筒(23)连接,指针螺钉(21)穿过长槽孔;第三双杆联夹(35)的上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生理骨加压器还包括第一圆柱刻度尺(31)和第二双杆联夹(11),第二双杆联夹(11)的上部安装第一圆柱刻度尺(31),第二双杆联夹(11)的下部安装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
10.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纤维杆(5)、加固杆(10)、第二碳纤维杆(27)、第一钉夹(E)、第一双杆联夹(A)和生理骨加压器;
所述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水平同轴设置;加固杆(10)置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的下方,且与第一碳纤维杆(5)平行设置;加固杆(10)的端部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双杆联夹(A)与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通过生理加压器连接;第一碳纤维杆(5)和第二碳纤维杆(27)上安装有第一钉夹(E),所述第一钉夹(E)为卡扣钉夹;生理骨加压器包括固定块(17)、调压块(24)、拉伸弹簧(20)、指针螺钉(21)、标尺外套筒(22)、内套筒(23)、动力螺钉(25)、螺杆和第一短螺钉(16);
所述标尺外套筒(22)开口端与内套筒(23)开口端滑动套装,标尺外套筒(22)的筒底与固定块(17)的立板通过第一短螺钉(16)固定连接,内套筒(23)的筒底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动力螺钉(25),动力螺钉(25)与调压块(24)建立连接,动力螺钉(25)上设置有调压旋钮(51),拉伸弹簧(20)设置在标尺外套筒(22)和内套筒(23)内,拉伸弹簧(20)的一端与标尺外套筒(22)通过螺杆固定连接,标尺外套筒(22)与内套筒(23)重合部的壁面上开有长槽孔,长槽孔处刻制或安装有标尺,拉伸弹簧(20)的另一端通过指针螺钉(21)与内套筒(23)连接,指针螺钉(21)穿过长槽孔。
CN201521008806.1U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Active CN205163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8806.1U CN205163219U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8806.1U CN205163219U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63219U true CN205163219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2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08806.1U Active CN205163219U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6321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811A (zh) * 2018-03-30 2018-10-16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骨科复位支架
CN108742808A (zh) * 2018-05-29 2018-11-06 陈金凤 一种用于骨科臀部腿骨骨折治疗的矫正架装置
CN108904020A (zh) * 2018-05-22 2018-11-30 哈尔滨杰瑞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机械双上肢式动力综合整复多段骨畸形外固定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811A (zh) * 2018-03-30 2018-10-16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骨科复位支架
CN108904020A (zh) * 2018-05-22 2018-11-30 哈尔滨杰瑞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机械双上肢式动力综合整复多段骨畸形外固定支架
CN108742808A (zh) * 2018-05-29 2018-11-06 陈金凤 一种用于骨科臀部腿骨骨折治疗的矫正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2676A (zh) 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CN103445838B (zh) 长骨骨折复位器
CN205163219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生理骨加压骨外固定支架
CN105476701B (zh) 一种用于股骨大段骨缺损的骨搬运装置
CN204931821U (zh) 胫骨近端外侧桥接内固定系统
CN104970871A (zh) 单侧双臂可调双向双动力骨延长加压锁定外固定器
CN105476702B (zh) 一种用于肱骨大段骨缺损的骨搬运装置
CN106859757B (zh) 一种用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骨搬运装置
CN202526285U (zh) 双层单侧骨外固定器
CN203425020U (zh) 长骨骨折复位器
CN102499748B (zh) 一种尺骨鹰嘴髓内加压钉板
CN203425021U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107049449B (zh) 足、手多段开放性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CN104873256A (zh) 一种腓骨段切截骨术后拉近两侧腓骨的插接装置
CN204708967U (zh) 一种腓骨段切截骨术后拉近两侧腓骨的组合式钢板
CN103445835A (zh) 髋关节矫形与股骨延长器
CN202218907U (zh) 一种骨折内固定器
CN211187486U (zh) 一种组合式弹性外固定支架
CN204683745U (zh) 组合式单侧双臂多段股骨骨折可调卡扣骨加压固定器
CN103417280A (zh) 管状牵伸加压连接杆控制装置及骨外固定器
CN204708955U (zh) 一种腓骨段切截骨术后拉近两侧腓骨的插接装置
CN104042318A (zh) 一种异型肋骨环抱接骨板及其使用方法
CN201200468Y (zh) 胫骨下端内侧t型钩状钉板
CN103932778A (zh) 髌骨上入路胫骨交锁髓内钉系统用把手
CN108904020B (zh) 机械双上肢式动力综合整复多段骨畸形外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8

Address after: Beixin Street Daowai District 150026 Heilongjiang city of Harbin province No. 10 1 unit 3 Building 2

Patentee after: Wang Zhaonian

Address before: 150080 Nang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eilongjiang District, Harbin, No. 927, ro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Harbin Bang Me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