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7925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7925U
CN205157925U CN201520795954.6U CN201520795954U CN205157925U CN 205157925 U CN205157925 U CN 205157925U CN 201520795954 U CN201520795954 U CN 201520795954U CN 205157925 U CN205157925 U CN 205157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frame
light guide
sidepiec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959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广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959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7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7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7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反射片。所述胶框,包括四条依次连接的边框;所述反射片,具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侧部;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至少一侧部与其对应的所述边框的内壁接触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本体与所述侧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边缘的光线反射回可视区,提升侧边光线利用率;同时解决背光模组外围漏光,避免亮度损失过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模组(LiquidCrystalModule,LCM)已被大量地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中。但是,由于LCM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LightUnit,BLU)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
随着液晶显示模组趋于超薄、高亮、窄边框的发展趋势,背光模组中的胶框也越来越薄。现有技术中,对于白色胶框,由于具有一定的透光性,背光模组外围存在一定漏光现象,特别对于越来越薄的胶框,这种漏光现象会更明显。当手机机壳设计不合理时,如机壳背部有开孔、触摸屏(TouchPanel,TP)周边存在漏光等,则在整机上也会表现出漏光问题。当采用黑色胶框时,可避免这种漏光现象,但此时背光模组的亮度损失较多,不利于液晶显示模组高亮的发展趋势。当前还有另一种双色胶框(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可以在降低亮度损失的情况下减少漏光问题,但因双色成型设备资源有限,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因此推广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外围存在漏光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胶框,包括四条依次连接的边框;
反射片,具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侧部;
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至少一侧部与其对应的所述边框的内壁接触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本体与所述侧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第二方面,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胶框包括四条依次连接的边框,反射片具有本体和侧部;反射片侧部与其对应的边框的内壁接触并和反射片本体之间形成小于等于90°的夹角。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边缘的光线反射回可视区,提升侧边光线利用率;同时解决背光模组外围漏光,避免亮度损失过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背光模组1001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所述胶框14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述反射片11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背光模组1002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背光模组1003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200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且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及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背光模组1001的局部剖视图。所述背光模组1001具有可视区B2和边框区B1。所述背光模组1001包括黑色麦拉10、反射片11、导光板12、光学膜片13及胶框14。所述反射片11包括一本体111及一侧部112。所述光学膜片13设置于所述所导光板12的一侧,所述本体111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的另一侧并覆盖所述导光板12。所述侧部112自所述本体111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13一侧延伸而成。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述胶框14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所述胶框14包括四条依次连接的边框,分别是边框141、边框142、边框143、边框144。与所述侧部112对应的所述边框141的内壁具有间隔设置的凸点140。所述凸点140与所述胶框14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凸点140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边框141的内壁,如此设置将更有便于所述胶框14成型。可选的,所述凸点140为圆形凸点、矩形凸点或者其他规则/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点140为圆形凸点。所述胶框14可以为白色塑胶框、黑色塑胶框或者双色成型的黑白塑胶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框14为黑色塑胶框,由于所述反射片11具有所述侧部112,可以将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边缘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可视区B2,因此所述胶框14采用黑色塑胶框,并不会使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亮度损失太多,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围漏光。
请参考图1和图4,图4为图1所述反射片11的示意图。所述本体111和所述侧部112一体成型。所述反射片11在所述本体111的边缘做折边设计,即在所述本体111与所述侧部112的交接处进行虚切处理。所述反射片11置于所述胶框14内,所述侧部112与其对应的所述边框141的内壁接触并和所述本体111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小于等于90°。如此设置,可以将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边缘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可视区B2,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光线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围漏光。另外,相比于所述夹角β大于90°的情况,所述夹角β小于等于90°时可以起到改善所述背光模组1001边缘亮线的功能。
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本体111的四周与所述胶框14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距离为d;所述凸点140凸出所述胶框14的凸出距离为c。所述本体111与所述胶框14之间存在的间隙可以使所述背光模组1001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如冷热冲击测试),所述反射片11有一定膨胀和收缩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稳定性。当所述间隙距离d等于所述凸出距离c时,所述夹角β等于90°。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背光模组1002的局部剖视图。所述背光模组1002的结构与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此时所述间隙距离d小于所述凸出距离c,所述夹角β小于9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本体111的四周与所述胶框14之间存在间隙不是必须的,当所述本体111的四周与所述胶框14之间不存在间隙时,可以视为所述间隙距离d为0,此时仍可使所述夹角β小于等于9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所述侧部,此时,与所述侧部对应的所述边框的内壁均具有间隔设置的凸点。设置多个所述侧部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将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边缘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可视区B2,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光线利用率,防止外围漏光的效果更好。
请继续参考图1,进一步的,所述侧部112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导光板12的厚度,且小于等于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的总厚度。所述光学膜片13包括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112的高度等于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的总厚度。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边缘的光线最大程度地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2内,从而提升所述可视区B2亮度,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光线利用率,同时更有效地防止外围漏光。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1001还包括所述黑色麦拉10,所述黑色麦拉10设置于所述反射片11远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反射片11。所述黑色麦拉10能有效防止所述背光模组1001底部漏光。所述黑色麦拉10通过遮光胶带15与所述胶框14黏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1001还包括遮光胶带16,所述背光模组1001通过所述遮光胶带16与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黏贴连接。
实施例2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背光模组1003的局部剖视图。所述背光模组1003与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不同之处在于,与所述侧部112对应的所述边框141的内壁不具有所述凸点140。与所述侧部112对应的所述边框141的内壁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本体111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朝向所述导光板12一侧)α为锐角。如此设置,通过改变所述间隙距离d可以使得所述夹角β小于等于90°。
具体的,所述边框141的上边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2方向上投影的宽度为f,所述边框141的下边在垂直于所述导光板12方向上投影的宽度为e。因为所述边框141的内壁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本体111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朝向所述导光板12一侧)α为锐角,因此所述宽度f大于所述宽度e。因此,当所述间隙距离d小于等于所述宽度f与所述宽度e的宽度差时(即d≤(f-e)),所述夹角β小于等于9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本体111的四周与所述胶框14之间存在间隙不是必须的,当所述本体111的四周与所述胶框14之间不存在间隙时,可以视为所述间隙距离d为0,此时仍可使所述夹角β小于9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如此设置,所述边框14成型工艺难度低,同时可以将所述导光板12和所述光学膜片13边缘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可视区B2,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01的光线利用率,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围漏光。另外,相比于所述夹角β大于90°的情况,所述夹角β小于等于90°时可以起到改善所述背光模组1003边缘亮线的功能。
实施例3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200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2001包括显示面板21和背光模组22,其中,所述背光模组22为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具体地,所述显示装置2001可以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数码相框、导航仪等电子终端产品或部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且该背光模组的反射片具有一本体和至少一侧部,且所述本体与所述侧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可以提高所述背光模组22的光线利用率,改善边缘亮线;从而有效地防止外围漏光。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能够实现提高光线利用率,防止外围漏光的效果。
显然,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框,包括四条依次连接的边框;
反射片,具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侧部;
所述反射片置于所述胶框内,所述至少一侧部与其对应的所述边框的内壁接触并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本体与所述侧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光板;
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另一侧并覆盖所述导光板;
所述侧部自所述本体向靠近所述光学膜片一侧延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且小于等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总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侧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黑色塑胶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侧部对应的所述边框的内壁具有间隔设置的凸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侧部对应的所述边框的内壁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本体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朝向所述导光板一侧为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四周与所述胶框之间存在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2、3、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黑色麦拉,设置于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反射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520795954.6U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157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5954.6U CN205157925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5954.6U CN205157925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7925U true CN205157925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95954.6U Active CN205157925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79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5648A (zh) * 2016-05-09 2016-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185421A1 (zh) * 2016-04-25 2017-11-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及胶框的成型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5421A1 (zh) * 2016-04-25 2017-11-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及胶框的成型工艺
CN105785648A (zh) * 2016-05-09 2016-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193421A1 (zh) * 2016-05-09 2017-1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8634B (zh) 显示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CN20480876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698684B (zh) 显示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CN202995196U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85390A (zh) 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0557299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0088A (zh) 一种多面显示器件
CN104407465A (zh) 一种多面显示器件
CN102954407A (zh) 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460089A (zh) 一种多面显示器件
CN20515792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678647A (zh) 一种黑色胶框的lcd显示装置
CN10789467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10838804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460087A (zh) 一种多面显示器件
CN104298000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US8866988B2 (en) Frame for LCD device and LCD device
CN105116605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406561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301059U (zh) 一种导光板和背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3090255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20630111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128310B (zh) 显示装置及其框体
CN205210467U (zh) 显示装置
CN204241801U (zh) 一种多面显示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