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5185U -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 Google Patents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5185U
CN205155185U CN201520790365.9U CN201520790365U CN205155185U CN 205155185 U CN205155185 U CN 205155185U CN 201520790365 U CN201520790365 U CN 201520790365U CN 205155185 U CN205155185 U CN 205155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tem
stem
connec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903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J·伯吉特
Y·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sco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sco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scom Corp filed Critical Tescom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7903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5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5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5185U/zh
Priority to US15/187,316 priority patent/US2017010208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一种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阀杆,该阀杆从闭合位置相对于阀的主体部可移位到打开位置,其中在闭合位置,阀杆部的阀部与阀座部相接合,在打开位置,阀部偏离阀座部。阀杆部的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流动孔口内。该控制组件还包括连接器部,并且在连接器部的底表面中形成连接器孔。阀杆部的第一端设置在连接器部的连接器孔内。

Description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阀,更具体地说,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调压阀用于各种工业和住宅应用以便控制流体的下游压力。在一些应用中,调节阀包括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伸长的连接器部和伸长的阀杆部。连接器部适于通过致动器(例如活塞,其与连接器部的顶端接触)来纵向移位。通常,连接器部的底部包括直径缩小的部分(例如,其具有0.9mm的直径),该直径缩小的部分延伸穿过阀座的流动孔口(例如,其具有1.5mm的直径)。该直径缩小的部分的底表面接触阀杆部的顶表面,阀杆部的顶表面与阀杆部的阀部邻接,其中当连接器向上或向下移动时,阀杆部与阀座接合(engage)和脱开(disengage)(以闭合和打开阀)。虽然连接器部的直径缩小的部分的底表面和阀杆部的顶表面的支座对于低的和中等的入口流动压力(例如,10k-15kpsi)而言表现良好,但是在较高的入口压力(例如,20kpsi)处,连接器构件的相对细的底部可能出现故障或损伤,从而引起连接器部的底部可能的屈曲。这种故障或屈曲可能导致穿过阀座的泄露以及至少对控制组件的不便的和昂贵的替换。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在较高的入口压力处,连接器构件的相对细的底部可能出现故障或损伤,从而引起连接器部的底部可能的屈曲,可能导致穿过阀座的泄露以及至少对控制组件的不便的和昂贵的替换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调节阀,该调节阀包括主体部,并且在所述主体部中限定了入口和出口。该调节阀10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阀座部,并且所述阀座部包括接合表面。流动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阀座部。所述调节阀还包括伸长的阀杆部,所述伸长的阀杆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主孔内。所述阀杆部沿着阀杆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并且所述阀杆部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阀部。所述阀杆部沿着所述阀杆轴从闭合位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可移位到打开位置,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阀杆部与所述阀座部的接合表面相接合,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阀杆部沿着所述阀杆轴偏离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从而允许流体从所述入口通过所述流动孔口流动到所述出口。所述阀杆部的一部分可移动地被设置在所述流动孔口内。所述调节阀还包括伸长的连接器部,所述伸长的连接器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孔内。所述连接器部沿着连接器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在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第二端处的底表面中形成连接器孔,并且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连接器孔内。所述连接器部沿着所述连接器轴从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可移位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杆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从所述阀部延伸到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延伸部延伸穿过所述流动孔口并且具有比所述流动孔口的最大宽度小的最大宽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配合部具有圆形剖面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配合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阀部的最大宽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杆轴和所述连接器轴是同轴对齐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具有圆锥形的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杆部包括环形弹簧座,所述环形弹簧座设置在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阀部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保持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孔内,并且所述连接器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保持器孔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器孔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连接器孔的最大宽度。
鉴于在较高的入口压力处,连接器构件的相对细的底部可能出现故障或损伤,从而引起连接器部的底部可能的屈曲,可能导致穿过阀座的泄露以及至少对控制组件的不便的和昂贵的替换这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伸长的阀杆部,所述伸长的阀杆部沿着阀杆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所述阀杆部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阀部,所述阀杆部适于沿着所述阀杆轴从闭合位置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的主体部可移位到打开位置,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阀部与阀座部的接合表面相接合,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阀部沿着所述阀杆轴偏离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从而允许流体从所述调节阀的入口通过所述阀座部的流动孔口流动到所述调节阀的出口。该控制组件还包括伸长的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沿着连接器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其中,在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第二端处的底表面中形成连接器孔,并且其中,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连接器孔内,其中,所述连接器部适于沿着所述连接器轴从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的所述主体部可移位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杆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从所述阀部延伸到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延伸部适于延伸穿过所述流动孔口并且具有比所述流动孔口的最大宽度小的最大宽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配合部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配合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阀部的最大宽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杆轴和所述连接器轴是同轴对齐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具有圆锥形的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阀杆部包括环形弹簧座,所述环形弹簧座设置在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阀部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连接器孔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连接器孔的最大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被配置有阀杆部的第一端设置在连接器部的连接器孔内的情况下,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展示了比常规控制组件提高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控制组件的实施例的调节阀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调节阀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剖面图;
图3是具有阀杆部处于闭合位置的、控制组件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具有阀杆部处于打开位置的、控制组件的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阀杆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阀杆部和连接器部的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出的,调节阀10包括主体部12,并且在主体部12中限定了入口16和出口18。调节阀10还包括阀座部20,其中阀座部20设置在主体部12内的入口16和出口18之间,并且如图2中所示出的,阀座部20包括接合表面22。流动孔口24延伸穿过阀座部20。如图1中所示出的,调节阀10还包括控制组件15,其中控制组件15包括被设置在主体部12的主孔27内的伸长的阀杆部26。参考图3,阀杆部26沿着阀杆轴28从第一端30延伸到第二端32,并且阀杆部26包括被设置在第一端30和第二端32之间的阀部34。阀杆部26沿着阀杆轴28从闭合位置(图3中所示出的)相对于主体部12可移位到打开位置(图4中所示出的),其中在闭合位置,阀部34与阀座部20的接合表面22相接合,在打开位置,阀部34沿着阀杆轴28偏离阀座部20的接合表面22,从而允许流体从入口16通过流动孔口24流动到出口18。接合表面22和阀部34的外表面可以是互补的,并且接合表面22和阀部34的外表面的形状可以均是圆锥形或者截头圆锥形。阀杆部26的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流动孔口24内。
如图1中所示出的,控制组件15还包括伸长的连接器部36,其中连接器部36设置在主体部12的主孔27内。参考图3,连接器部36沿着连接器轴38从第一端40延伸到第二端42。在被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第二端42处的底表面中形成连接器孔44,并且阀杆部26的第一端42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内。连接器部36沿着连接器轴38从第一位置(图3中所示出的)相对于主体部12可移位到第二位置(图4中所示出的),其中在第一位置,阀杆部26处于闭合位置,在第二位置,阀杆部26处于打开位置。
在被配置有阀杆部26的第一端30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内的情况下,控制组件15在高的入口施压(例如,20kpsi)以及较低的或者中等的入口施压(例如,10-15kpsi)下依然保持稳定。
更详细地转到调节阀10,如图1中所示出的,主体部12可以是伸长的并且可以沿着纵向轴48从第一端11延伸到第二端13。参考图2,可以将入口16和出口18形成为穿过主体部12的通道,并且入口16可以在与纵向轴48呈法向的方向上延伸并延伸到主孔27的第一部分47中,其中第一部分47沿着纵向轴48延伸。可以在主孔27的第一部分47中设置主体插入件50,并且主体插入件50的螺纹部51可以与主孔27的第一部分47的螺纹部52以螺纹方式接合,使得主体插入件50固定于主体部12。插入件孔54可以从主体插入件50的第一端延伸到主体插入件50的第二端,并且插入件孔54可以与纵向轴48对齐。如图3中所示出的,插入件孔54可以包括第一孔部分56和第二孔部分58,并且第一孔部分56的直径或宽度可以小于第二孔部分58的直径或宽度,使得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点处形成肩部59。第一孔部分56可以具有恒定的剖面形状,诸如举例来说,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
如图3中所示出的,调节阀10可以包括阀座部20,阀座部20可以具有含有底表面95的圆盘状形状,其中底表面95支靠在插入件孔54中形成肩部59的表面上。经过这样设置,流动孔口24可以与纵向轴48同轴对齐,并且流动孔口24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一孔部分56和第二孔部分58中的每一项的直径。
如图3中所示出的,调节阀10还可以包括保持器60,保持器60可以设置在主孔27中,并且该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主孔27的第一部分47中。保持器60可以沿着中心轴从第一端64延伸到第二端63,并且该中心轴可以与纵向轴48对齐。第二端63可以设置在阀座部20的顶表面65处或者与顶表面65邻接,并且保持器60的凸缘部66的底表面(其设置在第一端64处)可以与主体插入件50的第一端的一部分接触或者邻接。保持器60的圆柱形外表面可以与主体插入件50中对第二孔部分58进行限定的表面直接地邻接。保持器60的螺纹部61可以与主体插入件50的第二孔部分58的螺纹部62以螺纹方式接合,使得保持器60被固定到主体插入件50(和主体部12)。
保持器孔68可以从保持器60的第一端64延伸到保持器60的第二端63,并且保持器孔64可以沿着纵向轴48延伸。保持器孔68可以从第一端64到与第二端63邻接的点具有恒定的剖面形状(例如,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恒定的剖面形状可以具有宽度W1(即,与纵向轴48呈法向的某一距离),并且宽度W1可以是最大宽度。邻接于第二端63,宽度从恒定宽度W1减小到大致等于流动孔口24的直径。保持器孔68的宽度W1可以大致等于插入件孔54的第一孔部分56的直径。
如前面所说明的,调节阀10的控制组件15还包括伸长的连接器部36,其中连接器部36设置在主体部12的主孔27内,并且连接器部36的至少一部分(即,第二端42)可以设置在主孔27的第一部分47内。连接器部36可以沿着连接器轴38延伸,并且连接器轴38可以与纵向轴48对齐。连接器部36可以具有接合部70和本体部72,其中接合部70从第一端40延伸到中间点71,并且本体部72从中间点71延伸到第二端42。接合部70适于被阀的部件(例如,活塞75(见图1))接触,该接触施加沿着连接器轴38朝向连接器部36的第二端42指向的力(即,向下的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主体部12的腔体93a(和/或93b)内的流体压力可以使活塞75移位,或者可以通过组件91中的被耦合到隔膜组件92的一部分来使活塞移位,如图1中所示出的。在这种向下的力的作用下,连接器部36相对于保持器60和主体部12、沿着连接器轴38朝向主体部12的第二端13平移。
连接器部36的本体部72可以具有恒定的剖面形状,该恒定的剖面形状通常可以与保持器孔68的剖面形状相对应。也就是说,如果保持器孔68具有方形(或者六边形)的剖面形状,则连接器部36的本体部72具有方形(或者六边形)的剖面形状。但是,连接器部36的本体部72的宽度W2(例如,最大宽度W2)可以小于保持器孔68的宽度W1,使得本体部72和保持器孔68之间存在间隙。
保持器孔68可以从第一端64到与第二端63邻接的点具有恒定的剖面形状(例如,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该恒定的剖面形状可以具有宽度W1(即,与纵向轴48呈法向的某一距离)。邻接于第二端64,宽度从恒定的宽度W1减小到大致等于流动孔口24的直径。保持器孔68的宽度W1可以大致等于插入件孔54的第一孔部分56的直径。在连接器部36的第一位置(在阀杆部26处于闭合位置的图3中所示出的),中间点71与保持器60的第二端64邻接。同样在该第一位置,连接器部36的第二端42偏离保持器60的第二端63。在被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第二端42处的底表面46中形成连接器孔44,并且阀杆部26的第一端42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内。底表面46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或形状的组合,以允许阀杆部26的第一端42适当地设置在连接器孔44内。例如,底表面46可以是平面的或者可以是与连接器轴38呈法向的。在第一位置,底表面46可以是离阀座部20的顶表面65第一纵向距离,并且在第二位置,底表面46可以是离阀座部20的顶表面65第二纵向距离,并且第一纵向距离可以大于第二纵向距离。连接器孔44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剖面形状和深度,如下面将更加详细描述的。
参考图3,调节阀10的控制组件15还包括伸长的阀杆部26,其中伸长的阀杆部26设置在主体部12的主孔27内,并且阀杆部2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整个阀杆部26)可以设置在主孔27的第一部分47中。阀杆部26沿着阀杆轴28从第一端30延伸到第二端32,并且阀杆轴28可以与纵向轴48(和/或连接器轴38)对齐。参考图5,阀杆部26可以包括配合部74、基体部76和阀部34,并且阀部34可以设置在配合部74和基体部76之间。配合部74可以沿着阀杆轴28从第一端78(在阀杆部26的第一端30处)延伸到第二端80(与阀部34的顶部邻接)。连接器孔44的深度可以是在配合部74的长度的5%至25%之间的某一距离。
配合部74可以具有适当的剖面形状和长度(沿着阀杆轴28),以允许连接器部36从第一位置向下移位到第二位置(如图4中所示出的),从而将阀部34从阀座部20的接合表面22脱离。例如,配合部74可以具有恒定的或者基本上恒定的剖面形状,并且该恒定的剖面形状通常可以与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的剖面形状相对应。在其它实施例中,至少(或者仅)配合部74的顶部81(例如,在或者适于在连接器部36的底表面46和配合部74的第一端78之间的部分)可以具有通常可以与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的剖面形状相对应的剖面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74(或者至少顶部81)和连接器孔44均可以具有例如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如图6中所示出的,连接器孔44的最大宽度W3(例如,最大直径(如果剖面形状是圆形的话))稍大于(例如,大3%至10%)配合部74(或者至少顶部81)的最大宽度W4(例如,最大直径(如果剖面形状是圆形的话))。连接器孔44的最大宽度W3可以是在连接器部36的宽度W2的10%至80%之间的某一距离。
连接器孔44可以具有用于充分地固定住阀杆组件26的第一端30的任何适当的深度,诸如举例来说,大约1mm。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孔44的深度可以在连接器部36的宽度W2的10%至80%之间。连接器部36的底表面46和横孔表面82(其可以是例如平面的或者基本上平面的)之间的纵向距离D1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值,例如大约1mm。例如,纵向距离D1可以大致等于连接器孔44的最大宽度W3。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当连接器部36沿着连接器轴38向下平移时(诸如举例来说,当通过图1中所示出的隔膜组件92以已知的方式来进行平移时),在横孔表面82和阀杆部26的顶部81的一部分(例如,顶表面)之间的接触使得阀杆部沿着阀杆轴28从闭合位置平移到打开位置。
参考图4,可以设定配合部74(或者至少配合部74中的延伸穿过阀座部20的流动孔口24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以使其可移动地容纳或设置在阀座部20的流动孔口24内。此外,在阀杆部26处于打开位置(图4中所示出的),可以设定配合部74(或者至少配合部74中的延伸穿过阀座部20的流动孔口24的一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在配合部74的表面和对流动孔口24进行限定的表面之间存在第一间隙G1。在该打开位置,从入口16流动到出口18的流体可以流动通过第一间隙G1。
参考图5,伸长的阀杆部26包括基体部76,其中基体部76从阀部34的底部延伸到阀杆部26的第二端32。基体部76可以包括中间部84,中间部84可以在阀部34的底部至中间点85之间延伸,其中中间点85设置在阀部34的底部和阀杆部26的第二端3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部84可以从阀部34的底部延伸到阀杆部26的第二端32。
中间部84可以具有某一纵向长度,使得在阀杆部26处于打开位置,中间部84可以延伸到(或者超过)主体插入件50的插入件孔54的第一孔部分56的端(见图3)。可以设定中间部84的形状和尺寸以使其可移动地容纳或设置在第一孔部分56内,并且中间部84的剖面形状通常可以与第一孔部分56的剖面形状相对应。在阀杆部26处于打开位置(图4中所示出的),可以设定中间部84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在中间部84的表面和对第一孔部分56进行限定的表面之间存在第二间隙G2(见图3)。在该打开位置,从入口16流动到出口18的流体可以流动通过第二间隙G2。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5中所示出的),环形弹簧座86可以围绕基体部76的圆周(例如,基体76在中间部84和阀杆部26的第二端32之间的圆周)延伸。如图2中所示出的,弹簧座86可以适于接触可以被设置在主孔27内的线圈弹簧88的一部分,这将阀杆部26偏置到闭合位置。再次参考图5,基体部76可以包括端部90,其中端部90延伸自弹簧座86(或者,如果未使用弹簧座86的话,自中间点85至阀杆部26的第二端32)。端部90可以是圆柱形的并且可以具有小于线圈弹簧88的直径和弹簧座86的外直径的直径。
在被配置有阀杆部26的第一端30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内的情况下,控制组件15展示了比常规控制组件提高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被设置在连接器部36的连接器孔44内的阀杆部26的第一端30提供了“固定销”柱式,该“固定销”柱式显示了比常规控制组件的“自由固定”端提高的稳定性,这与使用欧拉公式的柱分析是一致的。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固定销柱式在高的入口施压(例如,20kpsi)以及较低的或中等的入口施压(例如,10k-15kpsi)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内容并非旨在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变型,这些变型仍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包括:
主体部,其具有被限定在所述主体部(12)中的入口和出口(18);
阀座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所述阀座部包括接合表面和流动孔口,所述流动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阀座部;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伸长的阀杆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主孔内,并且沿着阀杆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所述阀杆部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阀部,所述阀杆部沿着所述阀杆轴从闭合位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可移位到打开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阀杆部与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相接合,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阀杆部沿着所述阀杆轴偏离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从而允许流体从所述入口通过所述流动孔口流动到所述出口,并且其中,所述阀杆部的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流动孔口内;以及
伸长的连接器部,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孔内并且沿着连接器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其中,在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第二端处的底表面中形成连接器孔,并且其中,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连接器孔内,其中,所述连接器部沿着所述连接器轴从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可移位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从所述阀部延伸到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延伸部延伸穿过所述流动孔口并且具有比所述流动孔口的最大宽度小的最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具有圆形剖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阀部的最大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轴和所述连接器轴是同轴对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具有圆锥形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部包括环形弹簧座,所述环形弹簧座设置在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阀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保持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主孔内,并且所述连接器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保持器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孔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连接器孔的最大宽度。
10.一种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伸长的阀杆部,其沿着阀杆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所述阀杆部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阀部,所述阀杆部适于沿着所述阀杆轴从闭合位置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的主体部可移位到打开位置,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阀部与阀座部的接合表面相接合,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阀部沿着所述阀杆轴偏离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从而允许流体从所述调节阀的入口通过所述阀座部的流动孔口流动到所述调节阀的出口;以及
伸长的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沿着连接器轴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其中,在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第二端处的底表面中形成连接器孔,并且其中,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连接器孔内,其中,所述连接器部适于沿着所述连接器轴从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调节阀的所述主体部可移位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阀杆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从所述阀部延伸到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延伸部适于延伸穿过所述流动孔口并且具有比所述流动孔口的最大宽度小的最大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阀部的最大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轴和所述连接器轴是同轴对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的所述接合表面具有圆锥形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部包括环形弹簧座,所述环形弹簧座设置在所述阀杆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阀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孔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连接器孔的最大宽度。
CN201520790365.9U 2015-10-12 2015-10-12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Active CN205155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0365.9U CN205155185U (zh) 2015-10-12 2015-10-12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US15/187,316 US20170102087A1 (en) 2015-10-12 2016-06-20 Control Assembly for a Valv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90365.9U CN205155185U (zh) 2015-10-12 2015-10-12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5185U true CN205155185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90365.9U Active CN205155185U (zh) 2015-10-12 2015-10-12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51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7937A (zh) * 2015-10-12 2017-04-19 泰思康公司 用于阀的控制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7937A (zh) * 2015-10-12 2017-04-19 泰思康公司 用于阀的控制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005003513T2 (de) Elektromagnetisch betätigtes Krafstoffeinspritzventil
US20180180191A1 (en) Integrated check-relief valve
DE102013106500A1 (de) 2-Wege-Ventil
US20180259077A1 (en) Integrated check-relief valve
CN101542181A (zh) 用于盲孔安装的密封塞
EP3163167B1 (en) Plug member of gas valve
DE112016001091T5 (de) Dämpfer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 des Dämpfers
CN204175995U (zh) 用于流体阀的密封组件装置
CN205155185U (zh) 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阀的控制组件
US20120091385A1 (en) Process valve having a flexible sealing edge
WO2014063616A1 (zh) 一种阀杆与阀芯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阀
EP2118541B1 (de) Gasströmungswächter
CN111043369A (zh) 一种入口带变限流缓冲的减压调节阀
EP2522887A1 (de) Ventiloberteil
EP2325533B1 (de) Ventiloberteil
CN202468504U (zh) 直动式溢流阀
CN201306512Y (zh) 缓冲阀
CN201560994U (zh) 溢流阀
CN2839690Y (zh) 叠加式溢流阀
EP2071215B1 (de) Dichtungsanordnung für Ventil
DE102007042891A1 (de) Druckregelventil
CN208831766U (zh) 一种用于滑板式调节阀的阀座压盖临时固定结构
CN103256270A (zh) 脚踏先导阀
CN106567937A (zh) 用于阀的控制组件
CN202203463U (zh) 调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