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2863U - 清扫车 - Google Patents

清扫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2863U
CN205152863U CN201520910766.3U CN201520910766U CN205152863U CN 205152863 U CN205152863 U CN 205152863U CN 201520910766 U CN201520910766 U CN 201520910766U CN 205152863 U CN205152863 U CN 205152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oil cylinders
frame
road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107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鸿
赵新伟
李洪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llite Auto Tech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llite Auto Tech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llite Auto Tech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llite Auto Tech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107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2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2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2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扫车,其包括机架、驾驶室、主扫刷装置、副扫刷装置、前轮总成、储料箱体、垃圾收集装置、机油箱、发动机、柴油箱、后轮总成和喷淋装置等部件。通过对机架、主扫刷装置、副扫刷装置、前轮总成、储料箱体、后轮总成及喷淋装置等部件进行合理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清扫车的机架结构更为紧凑、主扫刷装置的机械控制部分设计更加合理、清扫车的清扫范围进一步加大、前轮的控制更为精确、储料箱体的结构更为优化、后轮的转向半径减小、喷淋装置的设计更加能适应改进后的清扫车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丰富清扫车功能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清扫车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清扫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卫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扫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清扫车,包括机架、驾驶室、主扫刷装置、前轮总成、储料箱体、垃圾收集装置、机油箱、发动机、柴油箱、后轮总成和喷淋装置等部件,驾驶室、主扫刷装置和前轮总成安装在机架的前部,储料箱体、发动机、柴油箱及机油箱等部件安装在机架的后部。现有技术中的清扫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的清扫车,其零部件诸如发动机、机油箱、柴油箱、储料箱体等在机架上放置散乱,占用车架体积较大;(2)目前的清扫车,其驱动形式为前置前驱方式,此种驱动方式由于发动机动力经过差速器后用半轴直接驱动前轮,不需要经过传动轴,动力损耗较小;然而,由于前轮同时负责驱动和转向,所以转向半径较大,容易出现转向不足的问题;(3)目前的清扫车仅仅具有两个主扫刷机械臂,两个主扫刷机械臂均连接到车机架上;虽然通过两个主扫刷机械臂可以实现清扫车前方、左前方或右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垃圾清扫工作;然而,由于清扫车的清扫范围有限,无法对路沿石上的垃圾进行清扫;(4)目前使用的喷淋装置,由于仅仅具有两个连接到主扫刷上的降尘管路,无法满足更新后的清扫车需要。由此可见,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清扫车,其采用如下方案:
清扫车,包括机架、驾驶室、主扫刷装置、前轮总成、储料箱体、垃圾收集装置、机油箱、发动机、柴油箱、后轮总成和喷淋装置;所述机架包括纵向支架;在纵向支架的前方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驾驶室安装架、主扫刷装置安装架和前轮总成安装架,驾驶室安装架、主扫刷装置安装架及前轮总成安装架分别与纵向支架连接,在驾驶室安装架上安装有驾驶室,在主扫刷装置安装架上安装有主扫刷装置,在前轮总成安装架上安装有前轮总成;在驾驶室的前部右下角处安装有副扫刷装置;在纵向支架的后方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分别与纵向支架连接;在第一横向支架上安装有储料箱体;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端延伸至主扫刷装置处,垃圾收集装置的另一端与储料箱体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架上自左往右依次设有机油箱放置区、发动机放置区和柴油箱放置区,在机油箱放置区、发动机放置区和柴油箱放置区依次安装有机油箱、发动机和柴油箱;在第二横向支架的后方连接有后轮总成安装架,在后轮总成安装架上安装有后轮总成;由喷淋装置伸出若干条分别延伸至主扫刷装置、副扫刷装置及储料箱体处的管路。
优选地,主扫刷装置包括左、右两个举升臂;在左侧举升臂与右侧举升臂之间设置同步轨道,该同步轨道的一端与左侧举升臂连接,另一端与右侧举升臂连接;左侧举升臂上配置有用于提升该左侧举升臂的一号油缸,右侧举升臂上配置有用于提升该右侧举升臂的二号油缸,一号油缸与二号油缸同步动作;在同步轨道上安装有滑动基座,该滑动基座上配置有用于带动该滑动基座沿所述同步轨道往复运动的三号油缸;在滑动基座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号主扫刷连杆和二号主扫刷连杆,其中,一号主扫刷连杆的末端连接有一号主扫刷,二号主扫刷连杆的末端连接有二号主扫刷。
优选地,左、右两个举升臂的前部均设有同步轨道安装孔,同步轨道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一个同步轨道安装孔内;左、右两个举升臂的中部均设有油缸固定孔;一号油缸一端位于左侧举升臂的油缸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到机架上;二号油缸一端位于右侧举升臂的油缸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到机架上;左、右两个举升臂的后部均设有转轴孔,左、右两个举升臂各自以该举升臂对应转轴孔内的转轴作为旋转轴。
优选地,前轮总成由左、右两个相同的前轮驱动单元构成;前轮驱动单元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固定座、鼓式制动器及车轮;液压马达的驱动轴与鼓式制动器的刹车鼓及车轮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座通过法兰盘连接到机架上;后轮总成包括后桥以及与后桥连接的左、右两个后轮;在后桥上设有与两个后轮连接的转向机构。
优选地,储料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后门,箱体本体的顶部与后门的顶部之间为可转动式连接;在箱体本体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垃圾入口,垃圾收集装置连接到该一号垃圾入口处;所述箱体本体的上方设有吸风机和除杂箱体;其中,吸风机的入风口与箱体本体连通,吸风机的出风口与除杂箱体连通;在箱体本体的上部横向布置有一号滤网,该一号滤网的安装高度高于一号垃圾入口的高度;在除杂箱体的顶部安装有二号滤网,该二号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一号滤网的网孔直径。
优选地,所述吸风机配置有液压马达;在一号滤网的下方横向布置有弧形防护板,弧形防护板的安装高度高于一号垃圾入口的高度;在箱体本体的后部纵向布置有挡帘;在箱体本体的前侧壁上安装有一号垃圾入口挡板;垃圾收集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号垃圾入口处;在后门上开设有二号垃圾入口,在后门的后方设有手持式垃圾收集管,该手持式垃圾收集管的一端连接在二号垃圾入口处。
优选地,储料箱体还包括用于实现后门开启/关闭的电动开关以及用于在后门绕箱体本体旋转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部件;所述电动开关包括限位柱、电动拉杆和门钩;其中,限位柱竖向设置并连接在后门的底部;电动拉杆水平设置在箱体本体的底部;门钩为水平放置,门钩的一端连接在电动拉杆上,门钩的中部通过一根竖向的转轴连接到箱体本体的底部,门钩的另一端设有与限位柱互相配合的钩状部;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板和导向柱;其中,导向板的顶部通过一根水平的转轴安装到箱体本体的左/右侧壁上部,在导向板上开设有沿导向板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导向槽;导向柱水平安装在后门上且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在导向板上还开设有一段连接在导向槽末端的支撑凹槽,支撑凹槽以导向槽的末端为起点向斜上方倾斜。
优选地,储料箱体还包括用于举升和翻转箱体本体的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提升单元,一个提升单元位于箱体本体的左侧壁处,另一个提升单元位于箱体本体的右侧壁处;所述提升单元包括四号油缸、五号油缸和箱体举升臂;四号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四号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本体的左/右侧壁下部,且四号油缸沿四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下方倾斜;箱体举升臂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箱体举升臂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本体的左/右侧壁底部,且箱体举升臂沿箱体举升臂与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下方倾斜;五号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五号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举升臂的中部,且五号油缸沿五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上方倾斜;四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高于箱体举升臂与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高于五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
优选地,副扫刷装置包括副扫刷安装架、副扫刷基座、副扫刷连杆、副扫刷、六号油缸和七号油缸;其中,副扫刷安装架水平放置并连接到驾驶室的前部右下角处;副扫刷安装架的一端设有六号油缸固定孔,另一端设有一号转轴孔;副扫刷基座上固连有垂直放置的一号转轴,副扫刷安装架的一号转轴孔端套设在该一号转轴上;在一号转轴上固连有一个水平连杆,水平连杆的另一端设有六号油缸固定孔;六号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副扫刷安装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连杆上;副扫刷连杆的一端通过水平放置的二号转轴连接到副扫刷基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副扫刷上;在副扫刷基座和副扫刷连杆上均设有七号油缸固定孔,七号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副扫刷基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副扫刷连杆上。
优选地,喷淋装置包括水箱、一号喷淋机构和二号喷淋机构;一号喷淋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一号泵,各个一号泵上均配置有电磁控制阀;每个一号泵单独通过一条一号进水管路与水箱连接;所有一号泵共用一条一号出水管路;一号出水管路的末端分流成三条出水支路,第一条出水支路延伸至主扫刷装置的两个主扫刷处,第二条出水支路延长至副扫刷装置的副扫刷处,第三条出水支路延长至垃圾收集装置的管道口处,在每条出水支路上设置一个管路控制开关;二号喷淋机构包括一个二号泵,二号泵通过一条二号进水管路与水箱连接,二号泵上还连接有一条延长至储料箱体内的二号出水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清扫车的机架结构紧凑、体积小,通过纵向支架将机架分为前后两个安装区;在前方安装区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驾驶室安装架、主扫刷装置安装架和前轮总成安装架;在后方安装区内,由上往下形成两层横向支架,在上层横向支架上安装储料箱体,方便倾倒垃圾,在下层横向支架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机油箱放置区、发动机放置区和柴油箱放置区,此两层式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机架空间,使得清扫车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结构更为紧凑;此外,在下层横向支架的后方连接有后轮总成安装架。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清扫车的主要零部件均有了合理化的装配区。(2)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扫刷装置的机械控制部分设计合理,其两个主扫刷能够同步实现上下运动和左右运动,清扫效率高。(3)本实用新型中前轮总成包括两个相同的前轮驱动单元,前轮驱动单元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前轮转动,通过对液压马达流量的控制可以精确控制车速;上述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前轮总成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控制方便、响应速度块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后轮实现转向,具有较小的转向半径,使得清扫车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工作。(4)本实用新型中的储料箱体,其结构设计使得在吸风机的吸力作用下,垃圾经由垃圾收集装置被吸入储料箱体内,然后向上经过一号滤网进入吸风机的入风口,再经过吸风机的出风口进入除杂箱体内,最后经二号滤网排到空气中;经过上述两级滤网的过滤作用,有效提高了储料箱体向外排出空气的清洁度。(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料箱体后门开启不方便的问题,实现了电动控制;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后门支撑结构,方便了储料箱体内部清洗。(6)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副扫刷装置,明显加大了清扫车的清扫范围,在清扫车靠近路边运动时,可以方便的对路沿石上的垃圾进行清扫。(7)本实用新型中的喷淋装置,其结构与改进后的清扫车相适应,即该喷淋装置不仅仅具有接入到主扫刷处的降尘管路,还有一路接入到副扫刷处的降尘管路;此外,喷淋装置还具有一路延伸至储料箱体内的清洗管路,方便对储料箱体内部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扫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架的45°前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架的45°后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扫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扫车的液压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前轮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料箱体的内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料箱体的一个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料箱体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副扫刷装置的一个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副扫刷装置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机架,2-主扫刷装置,3-前轮总成,4-储料箱体,5-垃圾收集装置,6-后轮总成,7-喷淋装置,8-副扫刷装置,9-驾驶室;101-纵向支架,102-前方安装区,103-后方安装区,104-驾驶室安装架,105-前轮总成安装架,106-第一横向安装架,107-第二横向安装架,108-垃圾箱放置区,109-机油箱放置区,110-发动机放置区,111-柴油箱放置区,112-加强架,113-支撑架,114-后轮总成安装架,115-主扫刷装置安装架;201-左侧举升臂,202-右侧举升臂,203-同步轨道,204-一号油缸,205-二号油缸,206、207-转轴,208-滑动基座,209-三号油缸;210-一号主扫刷连杆,211-二号主扫刷连杆,212-一号主扫刷,213-二号主扫刷;301-前轮驱动单元,302-液压马达,303-车轮,304-刹车鼓,305-液压马达固定座,306-法兰盘;401-箱体本体,402-一号垃圾入口,403-一号垃圾入口挡板,404-吸风机,405-除杂箱体,406-吸风机的入风口,407-吸风机的出风口,408-一号滤网,409-二号滤网,410-液压马达,411-弧形防护板,412-挡帘,413-手持式垃圾收集管,414-后门,415-限位柱,416-电动拉杆,417-门钩,418-转轴,419-导向板,420-导向柱,421-转轴,422-箱体本体的左侧壁,423-导向槽,424-支撑凹槽,425-四号油缸,426-五号油缸,427-箱体举升臂;601-后桥,602、603-后轮,604-转向机构;701、702-一号泵,703、704-一号进水管路,705-一号出水管路,706-第一条出水支路,707、708-主扫刷,709-第二条出水支路,710-副扫刷,711-第三条出水支路,712-垃圾收集装置的管道口,713、714、715、716、717-出水子支路,718、719、720-管路控制开关,721-二号泵,722-二号进水管路,723-二号出水管路,724-主水箱,725-副水箱,726-主副水箱连接管路,727-喷嘴;801-安装架,802-副扫刷基座,803-副扫刷连杆,804-副扫刷,805-六号油缸,806-七号油缸,807-装配孔,808-一号转轴,809-水平连杆,810-二号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所示,清扫车,包括机架1、驾驶室9、主扫刷装置2、前轮总成3、储料箱体4、垃圾收集装置5、机油箱、发动机、柴油箱、后轮总成6和喷淋装置7。
如图2和图3所示,机架1包括一个纵向支架101;以纵向支架101为分界面,机架分为前、后两个安装区,分别为前方安装区102和后方安装区103。
在前方安装区102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驾驶室安装架104、主扫刷装置安装架115和前轮总成安装架105。其中,驾驶室安装架104用于安装驾驶室9,主扫刷装置安装架115用于安装主扫刷装置2,前轮总成安装架5用于安装前轮总成3。驾驶室安装架104、主扫刷装置安装架115和前轮总成安装架105分别与纵向支架101连接。
在后方安装区103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上下两层横向支架,定义该两层横向支架分别为第一横向支架106和第二横向支架107。
第一横向支架106和第二横向支架107分别与纵向支架101连接。第一横向支架106上设有垃圾箱放置区108,用于放置储料箱体4。垃圾收集装置5的一端延伸至主扫刷装置2处,垃圾收集装置5的另一端与储料箱体4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架107上自左往右依次设有机油箱放置区109、发动机放置区110及柴油箱放置区111;其中,机油箱放置区109用于放置机油箱,发动机放置区110用于放置发动机,柴油箱放置区111用于放置柴油箱。
当然,机油箱放置区109与柴油箱放置区11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不影响不实用新型。
此外,为了提高第一横向支架106与纵向支架10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在二者之间还设有加强架112,该加强架112一端与第一横向支架106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支架101连接。
在第一横向支架106与第二横向支架107之间设有支撑架113,用于支撑第一横向支架106。优选地,支撑架113在第一横向支架106上的支撑点位于第一横向支架106后部。支撑架113与纵向支架101配合,共同起到支撑第一横向支架106的作用。
在第二横向支架107后方连接有后轮总成安装架114,用于安装后轮总成6。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清扫车的主要零部件均有了合理化的装配区,提高了机架整体的结构紧凑性,节约了机架自身占用的体积。
在驾驶室9的前部右下角处安装有副扫刷装置8,用于增大清扫车的清扫范围。由喷淋装置7伸出若干条分别延伸至主扫刷装置、副扫刷装置及储料箱体处的管路。
结合图4所示,主扫刷装置2包括左、右两个举升臂,分别为左侧举升臂201和右侧举升臂202。在左侧举升臂201与右侧举升臂202之间设置同步轨道203。具体的,左、右两个举升臂201、202的前部均设有同步轨道安装孔,同步轨道203的一端位于左侧举升臂201的同步轨道安装孔内,另一端位于右侧举升臂202的同步轨道安装孔内。
左、右两个举升臂201、202的中部均设有油缸固定孔。左侧举升臂201上配置有用于提升该左侧举升臂201的一号油缸204,一号油缸204的一个端部位于左侧举升臂201的油缸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到机架1上。右侧举升臂202上配置有用于提升该右侧举升臂202的二号油缸205,二号油缸205的一个端部位于右侧举升臂202的油缸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到机架1上。一号油缸204与二号油缸205同步动作。
左、右两个举升臂201、202后部均设有转轴孔。左侧举升臂201以该举升臂对应转轴孔内的转轴206作为旋转轴,右侧举升臂202以该举升臂对应转轴孔内的转轴207作为旋转轴。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一号油缸204与二号油缸205动作时,可以带动两个举升臂201、202和同步轨道203进行上升和下降运动。
在同步轨道203上安装有滑动基座208,该滑动基座208上配置有用于带动该滑动基座沿同步轨道203往复运动的三号油缸209。具体的,在同步轨道203和滑动基座208上均设有油缸固定孔,三号油缸209的一端固定在同步轨道203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基座208上。
在滑动基座208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号主扫刷连杆210和二号主扫刷连杆211。
一号主扫刷连杆210的末端连接有一号主扫刷212,二号主扫刷连杆211的末端连接有二号主扫刷213。三号油缸209动作时,可以带动一号主扫刷连杆210和二号主扫刷连杆211同步向左或向右运动,实现了一号主扫刷212和二号主扫刷213的同步向左或向右运动。
如图5所示,前轮总成3和后轮总成6共同组成了清扫车的液压行走装置。通过二者利于实现清扫车的前轮驱动和后轮转向功能,提高清扫车的适用范围。
前轮总成3由左、右两个相同的前轮驱动单元301构成。具体的,
如图6所示,前轮驱动单元301包括液压马达302、鼓式制动器及车轮303。其中,液压马达302的驱动轴与鼓式制动器的刹车鼓304及车轮303连接。
发动机与液压马达302连接,控制液压马达302驱动车轮303转动。此种驱动方式具有如下优点:车速随液压马达302的流量增加而增加,响应速度快、控制方便。
此外,为了方便固定液压马达302,前轮驱动单元还包括液压马达固定座305,该液压马达固定座305通过法兰盘306连接到清扫车的机架1上。
如图7所示,后轮总成6包括后桥601以及与后桥601连接的左、右两个后轮602、603;在后桥601上设有与两个后轮602、603连接的转向机构604。
转向机构604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转向机构,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结合图8所示,储料箱体4包括箱体本体401和后门414,箱体本体401的顶部与后门414的顶部之间为可转动式连接。
在箱体本体40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垃圾入口402,在箱体本体401的前方设有垃圾收集装置5,该垃圾收集装置5的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号垃圾入口402处。在箱体本体401的前侧壁上安装有一号垃圾入口挡板403,可以将一号垃圾入口402关闭。
箱体本体401上方设有吸风机404和除杂箱体405,吸风机的入风口406与箱体本体401连通,吸风机的出风口407与除杂箱体405连通。
在箱体本体401的上部横向布置有一号滤网408,该一号滤网408的安装高度高于一号垃圾入口402的高度。在除杂箱体405的顶部安装有二号滤网409,该二号滤网409的网孔直径小于一号滤网408的网孔直径。
在将垃圾吸入箱体本体401时,一号滤网408起到粗过滤的作用,二号滤网409起到细过滤的作用,通过上述两级过滤,可以清洁由箱体本体401排出的空气。
具体的,吸风机404配置有液压马达410,由液压马达410驱动吸风机404动作。
优选地,在一号滤网408的下方横向布置有弧形防护板411,弧形防护板411的安装高度高于一号垃圾入口402的高度。弧形防护板411的作用是防止在将垃圾吸入箱体本体401时,诸如小石子等垃圾敲打到箱体本体的顶壁上。该弧形防护板可以采用钢铁材料制成。
优选地,在箱体本体401的后部纵向布置有挡帘412,防止在将垃圾吸入箱体本体时,诸如小石子等垃圾敲打到后门414上。该挡帘412可以采用钢铁材料制成。
优选地,在后门上开设有二号垃圾入口(图中未示出),在后门后方设有手持式垃圾收集管413,该手持式垃圾收集管413的一端连接在二号垃圾入口处。
在使用手持式垃圾收集管413时,可以先将一号垃圾入口402关闭,然后拔开手持式垃圾收集管413的封堵头,对一些饮料瓶等大件垃圾进行简单清扫,增加了清扫车的适用范围。
如图9和图10所示,储料箱体4还包括用于实现后门414开启或关闭的电动开关。
所述电动开关包括限位柱415、电动拉杆416和门钩417。其中,限位柱415竖向设置并连接在后门414的底部。电动拉杆416水平设置在箱体本体401的底部。门钩417为水平放置,门钩417的一端连接在电动拉杆416上,门钩417的中部通过一根竖向的转轴418连接到箱体本体401的底部,门钩417的另一端设有与限位柱415互相配合的钩状部。
钩状部与限位柱415的配合关系体现在:
在需要关闭后门414时,电动拉杆416带动门钩417绕转轴418转动,此时,钩状部逐渐接近限位柱415,最后钩状部环绕在限位柱415的外侧并与限位柱415接触;在需要开启后门414时,电动拉杆416带动门钩417绕转轴418反向转动,钩状部与限位柱415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后门414开启依靠电动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节约人力。
储料箱体还包括用于在后门414绕箱体本体401旋转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部件。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板419和导向柱420;其中,导向板419的顶部通过一根水平的转轴421安装到箱体本体的左侧壁422(或右侧壁)上部,在导向板419上开设有沿导向板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导向槽423;导向柱420水平安装在后门414上且位于导向槽423内。在后门414绕箱体本体401旋转过程中,导向柱420沿导向槽423滑动,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
优选地,在导向板419上还开设有一段连接在导向槽423末端的支撑凹槽424,支撑凹槽424以导向槽423的末端为起点向斜上方倾斜。
支撑凹槽424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储料箱体清理过程中后门414的支撑问题,其结构简单、支撑牢固度高,且有效节省了人力。支撑凹槽424的使用方法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此外,储料箱体还包括用于举升和翻转箱体本体的提升装置。具体的,
提升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提升单元,一个提升单元位于箱体本体的左侧壁处,另一个提升单元位于箱体本体的右侧壁处。以设置在左侧壁422处的提升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提升单元包括四号油缸425、五号油缸426和箱体举升臂427。四号油缸425的一端铰接在清扫车机架1上,四号油缸425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本体的左侧壁422下部,且四号油缸425沿四号油缸与清扫车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下方倾斜。箱体举升臂427的一端铰接在清扫车机架上,箱体举升臂427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本体的左侧壁422底部,且箱体举升臂427沿箱体举升臂与清扫车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下方倾斜;五号油缸426的一端铰接在清扫车机架上,五号油缸426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举升臂427的中部,且五号油缸426沿五号油缸与清扫车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上方倾斜;四号油缸425与清扫车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高于箱体举升臂427与清扫车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高于五号油缸426与清扫车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改进后的清扫车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低位倾倒垃圾模式,另一种是高位倾倒垃圾模式。
在将储料箱体内的树叶等垃圾直接倾倒到河沟内时,由于河沟的高度明显低于清扫车所在路面的高度,因此,选择低位倾倒垃圾模式。此时,各个部件的协同动作关系如下:
电动开关控制打开后门414;四号油缸425动作,并带动箱体本体401以箱体举升臂427与左侧壁422的铰接点为轴旋转,箱体本体401逐渐向后下方倾斜,与此同时,后门414在自身重力下保持垂直状态,导向柱420沿导向槽423滑动,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
在将储料箱体内的垃圾倒入大型垃圾箱或处理设备时,由于大型垃圾箱或处理设备有一定的高度,因此,需要选择高位倾倒垃圾模式。此时,各个部件的协同作用关系如下:
电动开关控制打开后门414;五号油缸426动作,并带动箱体本体401移动至较高的位置,然后四号油缸425动作,并带动箱体本体401以箱体举升臂427与左侧壁422的铰接点为轴旋转,箱体本体401逐渐向后下方倾斜,与此同时,后门414在自身重力下保持垂直状态,导向柱420沿导向槽423滑动,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
当需要对储料箱体进行清理时,各部件的协同作用关系可以参照低位倾倒垃圾模式,只需要手动将导向柱420继续向导向槽423的末端滑动,当导向柱420移动到导向槽423的末端时被卡入支撑凹槽424内,起到支撑后门的作用。此种支撑方式结构简单、支撑牢固度高。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副扫刷装置8包括副扫刷安装架801、副扫刷基座802、副扫刷连杆803、副扫刷804、六号油缸805和七号油缸806。
副扫刷安装架801水平放置并连接到驾驶室9的前部右下角处。
具体的,副扫刷安装架801的一端设有六号油缸固定孔和装配孔807,副扫刷安装架801的另一端设有一号转轴孔。
副扫刷基座802上固连有垂直放置的一号转轴808,副扫刷安装架801的一号转轴孔端套设在一号转轴808上。
在一号转轴808上固连有一个水平连杆809,该连接点位于水平连杆809的一端。在水平连杆809的另一端设有六号油缸固定孔。
六号油缸805的一端固定在副扫刷安装架801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连杆809上。
副扫刷连杆803的一端通过水平放置的二号转轴810连接到副扫刷基座802上,副扫刷连杆803的另一端连接在副扫刷804上。
在副扫刷基座802和副扫刷连杆803上均设有七号油缸固定孔,七号油缸806的一端固定在副扫刷基座802上,另一端固定在副扫刷连杆803上。
其大致工作过程如下:
在副扫刷机械臂需要进行左右移动时,六号油缸805动作,带动水平连杆809、一号转轴808和副扫刷基座802实现同步左右移动,由于副扫刷连杆803、副扫刷804均是连接在副扫刷基座802上的,因此,实现了副扫刷804的左右移动;在副扫刷机械臂需要进行上下运动时,七号油缸806动作,带动副扫刷连杆803及副扫刷804实现同步上下运动,且当副扫刷804下落到低点时开始清扫工作,当副扫刷804上升到高点时不进行清扫工作。
结合图13所示,喷淋装置7包括水箱、一号喷淋机构和二号喷淋机构。
一号喷淋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一号泵,以设置两个一号泵为例,分别为一号泵701、702,在一号泵701、702上均配置有电磁控制阀。一号泵701、702均为低压泵。
一号泵701通过一条一号进水管路703与水箱连接,一号泵702通过一条一号进水管路704与水箱连接。一号泵701和一号泵702共用一条一号出水管路705。
优选地,在一号进水管路703、704与水箱之间设置一号过滤器(图中未示出)。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设置一号喷淋机构的两种工作模式:一号泵701或一号泵702单独工作、一号泵701和一号泵702同时工作。
当清扫环境中灰尘相对较少时,可以控制一号泵701或一号泵702单独工作,此时,进入一号出水管路705的水流量相对较小;当清扫环境中灰尘相对较多时,可以控制一号泵701和一号泵702同时工作,此时,进入一号出水管路705的水流量相对较大。
上述方式实现了高、低水流量的两级控制。当然,一号泵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五个等等。
例如,当一号泵的数量为三个时,可以实现一号喷淋机构水流量的高、中、低三级控制。
如图14所示,一号出水管路705的末端分流成三条出水支路。其中,
第一条出水支路706延伸至两个主扫刷707、708处,第二条出水支路709延长至副扫刷710处,第三条出水支路711延长至垃圾收集装置的管道口712处。具体的,
第一条出水支路706的末端分流呈两条出水子支路713、714,出水子支路713的出水口对准主扫刷707,出水子支路714的出水口对准主扫刷708。第三条出水支路711的末端分流成三条出水子支路715、716、717,三条出水子支路715、716、717的出水口分别对准管道口712的左侧、右侧及下侧。在出水子支路713、714、715、716、717及第二条出水支路709的出水口处均连接有喷嘴727。第一条出水支路706、第二条出水支路709及第三条出水支路711上分别设置一个管路控制开关718、719、720,分别用于控制相应出水支路的开关状态。
二号喷淋机构包括一个二号泵721,二号泵为高压泵。二号泵721通过一条二号进水管路722与水箱连接,二号泵721上还连接有一条延长至垃圾储料装置内的二号出水管路723。
优选地,在二号进水管路722与水箱之间设置二号过滤器(图中未示出)。
通过该二号喷淋机构可以实现对储料箱体4的清洗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喷淋装置,由于受限于清扫车的紧凑式结构,其水箱由一个主水箱724和一个副水箱725组成,主水箱724的底部应当与副水箱725的顶部平齐、或高于副水箱725的顶部,在主水箱724的底部开口与副水箱725的顶部开口之间通过一根主副水箱连接管路726连接;其中,一号进水管路703、704及二号进水管路722分别连接到副水箱725上。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10)

1.清扫车,包括机架、驾驶室、主扫刷装置、前轮总成、储料箱体、垃圾收集装置、机油箱、发动机、柴油箱、后轮总成和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纵向支架;在纵向支架的前方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驾驶室安装架、主扫刷装置安装架和前轮总成安装架,驾驶室安装架、主扫刷装置安装架及前轮总成安装架分别与纵向支架连接,在驾驶室安装架上安装有驾驶室,在主扫刷装置安装架上安装有主扫刷装置,在前轮总成安装架上安装有前轮总成;在驾驶室的前部右下角处安装有副扫刷装置;在纵向支架的后方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分别与纵向支架连接;在第一横向支架上安装有储料箱体;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端延伸至主扫刷装置处,垃圾收集装置的另一端与储料箱体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架上自左往右依次设有机油箱放置区、发动机放置区和柴油箱放置区,在机油箱放置区、发动机放置区和柴油箱放置区依次安装有机油箱、发动机和柴油箱;在第二横向支架的后方连接有后轮总成安装架,在后轮总成安装架上安装有后轮总成;由喷淋装置伸出若干条分别延伸至主扫刷装置、副扫刷装置及储料箱体处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主扫刷装置包括左、右两个举升臂;在左侧举升臂与右侧举升臂之间设置同步轨道,该同步轨道的一端与左侧举升臂连接,另一端与右侧举升臂连接;左侧举升臂上配置有用于提升该左侧举升臂的一号油缸,右侧举升臂上配置有用于提升该右侧举升臂的二号油缸,一号油缸与二号油缸同步动作;在同步轨道上安装有滑动基座,该滑动基座上配置有用于带动该滑动基座沿所述同步轨道往复运动的三号油缸;在滑动基座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号主扫刷连杆和二号主扫刷连杆,其中,一号主扫刷连杆的末端连接有一号主扫刷,二号主扫刷连杆的末端连接有二号主扫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个举升臂的前部均设有同步轨道安装孔,同步轨道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一个同步轨道安装孔内;左、右两个举升臂的中部均设有油缸固定孔;一号油缸一端位于左侧举升臂的油缸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到机架上;二号油缸一端位于右侧举升臂的油缸固定孔内,另一端连接到机架上;左、右两个举升臂的后部均设有转轴孔,左、右两个举升臂各自以该举升臂对应转轴孔内的转轴作为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总成由左、右两个相同的前轮驱动单元构成;前轮驱动单元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固定座、鼓式制动器及车轮;液压马达的驱动轴与鼓式制动器的刹车鼓及车轮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座通过法兰盘连接到机架上;后轮总成包括后桥以及与后桥连接的左、右两个后轮;在后桥上设有与两个后轮连接的转向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储料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后门,箱体本体的顶部与后门的顶部之间为可转动式连接;在箱体本体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一号垃圾入口,垃圾收集装置连接到该一号垃圾入口处;所述箱体本体的上方设有吸风机和除杂箱体;其中,吸风机的入风口与箱体本体连通,吸风机的出风口与除杂箱体连通;在箱体本体的上部横向布置有一号滤网,该一号滤网的安装高度高于一号垃圾入口的高度;在除杂箱体的顶部安装有二号滤网,该二号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一号滤网的网孔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配置有液压马达;在一号滤网的下方横向布置有弧形防护板,弧形防护板的安装高度高于一号垃圾入口的高度;在箱体本体的后部纵向布置有挡帘;在箱体本体的前侧壁上安装有一号垃圾入口挡板;垃圾收集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号垃圾入口处;在后门上开设有二号垃圾入口,在后门的后方设有手持式垃圾收集管,该手持式垃圾收集管的一端连接在二号垃圾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体还包括用于实现后门开启/关闭的电动开关以及用于在后门绕箱体本体旋转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导向部件;所述电动开关包括限位柱、电动拉杆和门钩;其中,限位柱竖向设置并连接在后门的底部;电动拉杆水平设置在箱体本体的底部;门钩为水平放置,门钩的一端连接在电动拉杆上,门钩的中部通过一根竖向的转轴连接到箱体本体的底部,门钩的另一端设有与限位柱互相配合的钩状部;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导向板和导向柱;其中,导向板的顶部通过一根水平的转轴安装到箱体本体的左/右侧壁上部,在导向板上开设有沿导向板的长度方向伸展的导向槽;导向柱水平安装在后门上且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在导向板上还开设有一段连接在导向槽末端的支撑凹槽,支撑凹槽以导向槽的末端为起点向斜上方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储料箱体还包括用于举升和翻转箱体本体的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提升单元,一个提升单元位于箱体本体的左侧壁处,另一个提升单元位于箱体本体的右侧壁处;所述提升单元包括四号油缸、五号油缸和箱体举升臂;四号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四号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本体的左/右侧壁下部,且四号油缸沿四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下方倾斜;箱体举升臂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箱体举升臂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本体的左/右侧壁底部,且箱体举升臂沿箱体举升臂与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下方倾斜;五号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五号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箱体举升臂的中部,且五号油缸沿五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向斜上方倾斜;四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高于箱体举升臂与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高于五号油缸与机架的铰接点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副扫刷装置包括副扫刷安装架、副扫刷基座、副扫刷连杆、副扫刷、六号油缸和七号油缸;其中,副扫刷安装架水平放置并连接到驾驶室的前部右下角处;副扫刷安装架的一端设有六号油缸固定孔,另一端设有一号转轴孔;副扫刷基座上固连有垂直放置的一号转轴,副扫刷安装架的一号转轴孔端套设在该一号转轴上;在一号转轴上固连有一个水平连杆,水平连杆的另一端设有六号油缸固定孔;六号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副扫刷安装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连杆上;副扫刷连杆的一端通过水平放置的二号转轴连接到副扫刷基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副扫刷上;在副扫刷基座和副扫刷连杆上均设有七号油缸固定孔,七号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副扫刷基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副扫刷连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车,其特征在于,喷淋装置包括水箱、一号喷淋机构和二号喷淋机构;一号喷淋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一号泵,各个一号泵上均配置有电磁控制阀;每个一号泵单独通过一条一号进水管路与水箱连接;所有一号泵共用一条一号出水管路;一号出水管路的末端分流成三条出水支路,第一条出水支路延伸至主扫刷装置的两个主扫刷处,第二条出水支路延长至副扫刷装置的副扫刷处,第三条出水支路延长至垃圾收集装置的管道口处,在每条出水支路上设置一个管路控制开关;二号喷淋机构包括一个二号泵,二号泵通过一条二号进水管路与水箱连接,二号泵上还连接有一条延长至储料箱体内的二号出水管路。
CN201520910766.3U 2015-11-16 2015-11-16 清扫车 Active CN205152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10766.3U CN205152863U (zh) 2015-11-16 2015-11-16 清扫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10766.3U CN205152863U (zh) 2015-11-16 2015-11-16 清扫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2863U true CN205152863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10766.3U Active CN205152863U (zh) 2015-11-16 2015-11-16 清扫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28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7661A (zh) * 2015-11-16 2016-02-03 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清扫车
CN106320243A (zh) * 2016-11-01 2017-01-1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扫路机的附加扫刷装置及扫路机
CN106592480A (zh) * 2016-12-13 2017-04-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s形路线扫地车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7661A (zh) * 2015-11-16 2016-02-03 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清扫车
CN105297661B (zh) * 2015-11-16 2017-01-04 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清扫车
CN106320243A (zh) * 2016-11-01 2017-01-1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扫路机的附加扫刷装置及扫路机
CN106320243B (zh) * 2016-11-01 2019-07-23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扫路机的附加扫刷装置及扫路机
CN106592480A (zh) * 2016-12-13 2017-04-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s形路线扫地车
CN106592480B (zh) * 2016-12-13 2018-07-2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s形路线扫地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7661A (zh) 清扫车
CN208666152U (zh) 一种电动环卫垃圾车
CN205152863U (zh) 清扫车
CN104499450B (zh) 一种垃圾清扫车
CN206337535U (zh) 一种洗扫车
CN107988966A (zh) 扫路机
CN201704664U (zh) 污水循环利用式道路清扫车
CN1194144C (zh) 道路洗扫车
CN2734828Y (zh) 无扬尘扫路车
CN101225646B (zh) 连环扫路机
CN2523786Y (zh) 小型地面清洁机
CN208088197U (zh) 扫路机
CN2641117Y (zh) 铲式清扫车
CN214401571U (zh) 多功能城市环卫车
CN110258405A (zh) 一种新型道路清淤除污设备
CN110258404A (zh) 一种智能化道路清洁方法
CN108330882A (zh) 一种小区街道环卫用扫地车
CN210766565U (zh) 无尘道路清扫车
CN2546495Y (zh) 多功能电动环卫保洁车
CN207553003U (zh) 一种路面清扫车
CN2608155Y (zh) 多功能环保清洗机
CN206784282U (zh) 道路水洗车
CN217971009U (zh) 一种垃圾收集清运装置
CN207760699U (zh) 渣水回收式高压水清除标线汽车
CN112813894A (zh) 一种根据清扫场地垃圾的种类更换清扫装置的清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