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0206U -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0206U
CN205150206U CN201520977717.1U CN201520977717U CN205150206U CN 205150206 U CN205150206 U CN 205150206U CN 201520977717 U CN201520977717 U CN 201520977717U CN 205150206 U CN205150206 U CN 205150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ing unit
cabin
shrouding
propeller
unit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77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杨虎
刘旭东
徐明亮
王树元
刘陆昱
吴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 Ocea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77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0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0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0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推进器舱室包括舱室壁、全回转推进器和封板。舱室壁嵌入固定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空间内并围成底部开口内部中空的腔室;全回转推进器安装在所述腔室内并能够向所述腔室外伸出或向内缩回;封板形状与所述腔室的开口相适配,其连接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的底部,以跟随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而闭合所述腔室的开口。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推进器舱室的自动启闭,减少高速行进时候的流体阻力,减少海洋生物附着以及减少全回转推进器和其舱室的海水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工装备建造领域,尤其涉及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在深海进行作业时,通常是通过控制全回转推进器提供多方向可变推力来满足工程船舶作业的定位要求。当船舶需要快速驶向、驶离工作海域时,又需要艉部推进器可以提供更大推力。而使用可伸缩全回转推进器可以满足以下两种工作状态的有效转换,即:
(1)当海工船舶在进行抛石、铺管、钻井作业时,此时需要全回转推进器提供动力定位功能,艉部推进器停止工作,可伸缩全回转推进器伸出推进器室,提供可变力。
(2)在船舶需要高速行进时,艉部推进器提供推力,全回转推进器停止工作,收回到推进器室,从而减少全回转推进器由于静止裸露在船底下形成的行进阻力。
因而,可伸缩全回转推进器被广泛使用于深海作业船舶上。但由于动力定位系统海工船舶安装的推进器个数较多,并且安装于船底,因此需要在船底开有多个直径3米到5米的巨大开孔,这些永久性开孔在船舶行进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漩涡和和流体不均的情况,增大船舶高速行进的流体阻力,从而极大负面影响航速。此外大量的海洋生物会通过此孔进入推进器舱室,相对安逸的环境下更适宜海洋生物的生存,日积月累推进器舱室和推进器上会布满大量的海洋浮游生物,并且直接暴露于海水中的推进器和推进器舱壁更加容易被海水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用于解决全回转推进器裸露在船体底部而产生行进阻力,推进器舱室和全回转推进器易造成大量海洋生物的附着和海水腐蚀等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设置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用以提供动力定位功能,包括舱室壁、全回转推进器和封板。
舱室壁嵌入固定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空间内并围成底部开口内部中空的腔室;全回转推进器安装在所述腔室内并能够向所述腔室外伸出或向内缩回;封板形状与所述腔室的开口相适配,其连接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的底部,以跟随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而闭合所述腔室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的边缘与所述舱室壁之间具有缝隙以使所述推进器舱室的开口封闭时的内外压差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多个流水孔,所述流水孔连通所述推进器舱室的内部和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上设置有加强其自身强度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沿所述海工装备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加强板的间距与所述海工装备底板上的肋板间隔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板缘周位置上的环形加强筋。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和所述封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采用全熔透焊的方式与所述封板连接,另一端采用角焊的方式与所述全回转推进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多边形钢板,其沿所述海工装备长度方向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推进器舱室的自动启闭,使海工装备底部的开孔随全回转推进器的伸出或缩回而开启或关闭;减少了因海工装备高速行进时候的流体阻力,减少了海洋生物附着,减少了推进器舱室的海水腐蚀,大大保护了推进器舱室。此外,由于流水孔和缝隙的设置,确保推进器舱室内外压强一致,当推进器舱室内外属于一个无压力差的状态时全回转推进器可以达到自如地伸出和缩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推进器舱室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流水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封板与舱室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推进器舱室从闭合至开启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推进器舱室;20、海工装备底板;2、舱室壁;3、全回转推进器;4、封板;5、连接件;21、腔室;31、全回转推进器外罩;32、结构件;41、流水孔;42、纵向加强筋;43、环形加强筋;a、海工装备长度方向;b、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推进器舱室100设置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用以提供动力定位功能,包括舱室壁2、全回转推进器3、封板4和连接件5。
本实施例中的海工装备可以为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舱室壁2嵌入固定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空间内并围成底部开口内部中空的腔室21。
全回转推进器3安装在腔室21内并能够向腔室21外伸出或向内缩回。
封板4形状与腔室21的开口相适配,其连接在全回转推进器3的底部,以跟随全回转推进器3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而闭合腔室21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的封板4板材的材料、厚度、等级以及底面线型等同于海工装备底板20,当腔室21闭合时以实现封板4与海工装备底板20的一体性。
封板4的边缘与舱室壁2之间具有缝隙b以使腔室21的开口封闭时的内外压差一致,便于封板4的开启。较佳地,缝隙b可以是在10mm~20mm之间。
封板4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多个流水孔41,流水孔41连通腔室21的内部和外部,以保证腔室21内外不存在压力差,避免产生负压,确保全回转推进器3和封板4能够自如伸缩。同时,流水孔41需设置在封板4的最低处便于高于此位置的流水可以通过重力排出腔室21。
封板4上设置有加强其自身强度的加强筋,该加强筋包括多个纵向加强筋42和环形加强筋43。
纵向加强筋42通过角焊的方式与封板4焊接在一起,以满足封板4与海工装备主体具有相同的使用寿命。纵向加强筋42沿海工装备长度方向a设置,有利于全回转推进器3伸出海工装备底板20工作时,流体顺流通过,减少流体通过时的阻力。此外,纵向加强筋42的间距与海工装备底板20上的肋板间隔相同,以满足封板4结构加强方式与海工装备周围加强方式和强度相同,且布置起来更加美观。
环形加强筋43设置在所述封板4缘周位置上,且与封板4通过角焊焊接在一起,其作用首先是为了方便消除纵向加强筋42因为焊接在封板4边缘而产生的硬点,避免因硬点的产生对海工装备的疲劳寿命不利,防止了封板4在边缘处变形。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的数量为多个,其固定连接在全回转推进器3和封板4之间使封板4和全回转推进器3作为一个整体构件。连接件5的一端采用全熔透焊的方式与封板4连接,另一端采用角焊的方式与全回转推进器3连接。其中,对于与全回转推进器3连接的一端,根据连接件5的均匀受力的布置情况,可以焊接在全回转推进器外罩31上,也可以焊接在全回转推进器3自身的结构件32上。连接件5的高度取决于向内缩回时全回转推进器3底部和海工装备底板20之间的间距。全回转推进器3、连接件5和封板4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封板4可以随全回转推进器3的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而自动启闭推进器舱室100在海工装备底板20的开孔。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为多边形钢板,其沿海工装备长度方向a设置,以减少行进中的阻力。
在实际使用中,连接件5的形状可以随全回转推进器3底部和封板4之间的空间结构而不同,此处不作限定。
请再参阅图7,当海工装备需提供动力定位功时,全回转推进器3从腔室21内伸出,封板4随之打开;当全回转推进器3缩回至腔室21时封板4自动关闭,达到了腔室21自动启闭的效果,避免全回转推进器3及其腔室21长期裸露在海水中,有效减少流体阻力和漩涡的产生,同时也防止了海洋生物的附着,减少腐蚀,大大保护了全回转推进器3及其腔室21。此外,在海工装备行进过程中,由于流水孔41和缝隙b的设置,确保腔室21内外压强一致,当腔室21内外属于一个无压力差的状态时全回转推进器3可以达到自如地伸出和缩回。
虽然已参照以上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设置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用以提供动力定位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室壁,嵌入固定在海工装备的底部空间内并围成底部开口内部中空的腔室;
全回转推进器,安装在所述腔室内并能够向所述腔室外伸出或向内缩回;
封板,形状与所述腔室的开口相适配,其连接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的底部,以跟随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而闭合所述腔室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的边缘与所述舱室壁之间具有缝隙以使所述推进器舱室的开口封闭时的内外压差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多个流水孔,所述流水孔连通所述推进器舱室的内部和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上设置有加强其自身强度的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沿所述海工装备长度方向设置的纵向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板的间距与所述海工装备底板上的肋板间隔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封板缘周位置上的环形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全回转推进器和所述封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采用全熔透焊的方式与所述封板连接,另一端采用角焊的方式与所述全回转推进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进器舱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多边形钢板,其沿所述海工装备长度方向设置。
CN201520977717.1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Active CN205150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7717.1U CN205150206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7717.1U CN205150206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0206U true CN205150206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7717.1U Active CN205150206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0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4808B2 (ja) ムーンプ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掘削船
KR20120045615A (ko) 시추선의 캐니스터 방식의 스러스터 설치 구조
CN205150206U (zh) 一种海工装备的推进器舱室
CN209905028U (zh) 一种深水安装吊舱式电力推进器
KR20120132218A (ko) 선박의 스러스터 워터 타이트 구조물 및 이 구조물을 설치 방법
KR20130128929A (ko) 석션파일 하부구조물
KR20140035588A (ko) 불연속 선저부를 가지는 부양식 선체 및 그 조립방법
KR20120136135A (ko) 해상작업용 선박 및 그 선박의 자세제어 방법
KR20110068486A (ko) 시추선
KR20160117654A (ko) 선박의 저항감소장치
CN211873127U (zh) 一种三联管道浮筒
JP4577066B2 (ja) 可撓性ブイ
CN103185176A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高电位金属海水管路焊接座板
JP2012132141A (ja) 柱状構造体及び柱状構造体の海底延伸方法
KR20160117655A (ko) 버블형성유닛
KR101444149B1 (ko) 인입 가능한 스러스터를 구비한 선박
CN203247627U (zh) 海床掘进设备
CN207417083U (zh) 一种单柱型平台
CN207191366U (zh) 一种吊舱式电动螺旋桨推进装置
CN104590480A (zh) 超u型水线的三艏侧推低阻船体
CN212155779U (zh) 整体式艉管与冷却水舱水密封堵结构
KR101526365B1 (ko) 선박 및 선박의 배치 방법
CN203450336U (zh) 单点系泊系统的水下软管浮块
CN212373614U (zh) 一种用于筒型基础海上运输的辅助装置
CN103395475B (zh) 单点系泊系统的水下软管浮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1

Address after: 518000 Qianhai, Shenzhen, Guangdong,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63 Bay Road, Qianhai 20 business mansion 20, 1, 2 level

Patentee after: Zhongji Ocean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4000 Zhifu East Road, Zhifu District,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 No. 70

Co-patentee before: Chinese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antai CIMC Raffles Offshore Limite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