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9882U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39882U CN205139882U CN201520844749.4U CN201520844749U CN205139882U CN 205139882 U CN205139882 U CN 205139882U CN 201520844749 U CN201520844749 U CN 201520844749U CN 205139882 U CN205139882 U CN 2051398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lectrode
- layer
- electrode lay
- wir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indium;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In].[Sn]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824 polypheno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20 A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336 CuNi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70 Cupro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入装置,能够减少基板的在缘部的布线区域而扩大显示区域(输入区域)的面积,而且能够抑制在布线层与电极层之间形成不需要的感度的现象,进而,还能够良好地保持显示品质。多个第一电极层(21)由连结部(22)连结且在Y方向上连续而形成,第二电极层(31)相互独立地形成且沿X方向排列。在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有第二布线层(35a~35d),各个第二布线层在形成于第二电极层(31A)的布线通路(32)内通过且沿Y方向延伸。在第二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保持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持有不需要的感度。
Description
技术区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透光性的基板的相同的面上形成多个透光性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用电子机器等设有检知静电电容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在彩色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面板的前方被重叠而配置。
输入装置在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有多个透光性的电极层,电极层具有沿第一方向连接的第一电极层和沿第二方向连接的第二电极层。在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一方的电极层赋予驱动电力时,从另一方的电极层获得检知输出,能够检知手指等接近了输入装置的哪个位置。
在这种输入装置中,存在能够在1个基板的相同的表面形成有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这两方,减少基板数从而进行薄型化的输入装置。
在该输入装置中,需要在上述基板的表面形成,与第一电极层连接的第一布线层(引线层)和与第二电极层连接的第二布线层(引线层),但是,由于第一电极层在第一方向上被连接,第二电极层在第二方向上被连接,因此,需要在基板的第一方向的缘部牵引第一布线层,在基板的第二方向的缘部牵引第二布线层。在基板的相互正交的2个边形成布线区域时,该布线区域成为作为检知区域而不发挥作用的死区。另外,在表面面板安装输入装置的情况下,需要用加饰层覆盖布线区域,存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变狭窄设置该加饰层部分的量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触摸屏幕面板中,一体地形成有在Y方向上连续的第2感知电极与将第2感知电极彼此沿Y方向连结的第2连接图案,在第2连接图案的两侧,沿X方向排列的第1感知电极被相互独立地形成。另外,驱动图案从第1感知电极和第2感知电极之间通过并沿Y方向连续地延伸。第2连接图案和驱动图案由绝缘层覆盖,通过在绝缘层之上形成的第1连接图案,在X方向上邻接的第1检知电极彼此被互相连接。
该触摸屏幕面板能够通过驱动图案从第1连接图案的下侧通过,来将与第2感知电极连接的驱动布线和经由驱动图案与第1感知电极连接的驱动布线仅引出到基板的朝向Y方向的缘部。
专利文献2记载的触摸面板在基板的表面一体地形成有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将第一电极彼此连结的第一导线。在各个第一电极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的内部互相独立地形成有第二电极。在第一电极之上形成有绝缘层,在该绝缘层之上形成有第二导线,通过第二导线,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二电极层彼此被连接。
在基板的表面设有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段,各个导电段与第一导线连接,但是,在不应连接的第一导线与导电段的交叉部,在第一导线的表面形成有上述绝缘层,经由在该绝缘层之上形成的第三导线,导电段彼此被连接。
在该触摸面板中,与在X方向上导通的第一电极连接的导电段沿Y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将与第一电极连接的引线线和与第二电极连接的引线线仅牵引到基板的Y方向的缘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0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313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触摸屏幕面板中,与第1感知电极导通的驱动图案从靠近第2感知电极的侧方的位置通过。因此,在驱动图案与第2感知电极之间形成静电电容,驱动图案与第2感知电极的对置部成为感度区域。在手指等接近时,在驱动图案与第2感知电极之间产生检知输出,该输出作为检测噪声,对检知第1感度电极与第2感度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本来的检知输出进行叠加。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触摸面板中,与第一电极导通的导电段作为沿Y方向延伸的布线层(引线层)而发挥作用,但是,该导电段从位于开口部内的第二电极离开,因此,导电段与第二电极的静电耦合减弱,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不应持有本来感度的区域成为感度区域的这一问题不易发生。
但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触摸面板中,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段从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电极之间通过,因此,为了使导电段从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电极通过而需要离开地配置,电极的密集配置变得困难。
另外,由于采用了在形成于第一电极的开口部之中配置第二电极的复杂的构造,因此,需要相对1个第一电极各设置两处将第二电极彼此连接的第二导线的数量。因此,在增加电极数时,第二导线的数量以及在第二导线之下形成的绝缘块的数量增多,在显示设置于背后的显示面板时,很多第二导线和绝缘块变得容易被目视到地醒目,容易损害显示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能够减少基板的在缘部的布线区域而扩大显示区域(输入区域)的面积,而且能够抑制在布线层与电极层之间形成有不需要的感度的现象,进而,还能够良好地保持显示品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输入装置,在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有以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多个上述第一电极层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第二电极层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该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电极层和上述第二电极层的任意一方的电极层彼此连结的连结部由上述透光性的导电材料一体地形成,在上述连结部之上重叠地形成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一桥接层,通过上述第一桥接层,另一方的电极层彼此被导通,在上述第二电极层的内部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布线通路,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的布线层与其他的上述第二电极层导通,上述布线层的某一方的层和以上述布线通路区分了上述第二电极层而成的区分电极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连续且在该连续的部分之上形成有第二绝缘层和第二桥接层,通过上述第二桥接层,另一方的层被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中,由于与第二电极层导通的布线层在形成于第二电极层的布线通路内通过,因此能够减弱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的静电耦合,能够防止在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不必要的感度区域。
另外,由于布线层在第二电极层的内部通过,因此,不需要在第二电极层的外部形成用于将布线层向第一方向引出的通路。因此,不管布线层的存在与否,都能够适当地设定第二电极层的配置间距等。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没有形成上述布线通路的上述第二电极层的区域内形成有开口部。另外,优选地,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区域内形成有开口部。
在上述实用新型中,能够防止在具有布线通路的第二电极层与不具有布线通路的其他的电极层中电极层的面积产生较大的差,从而变得易使在各个电极层的感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能够构成为,多个上述布线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各个上述布线层与不同的上述第二电极层导通。
或者能够构成为,在上述第二电极层形成有多个上述布线通路,上述布线层在各个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各个上述布线层与不同的上述第二电极层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优选地,上述布线通路形成于将上述第二电极层在第二方向上一分为二的中央部。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设成对位于第二电极层的两侧的各个第一电极层与布线层的距离进行均等地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优选地,上述第一绝缘层和上述第二绝缘层以相同的材料且以相同的工序形成,上述第一桥接层和上述第二桥接层以相同的材料且以相同的工序形成。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中,上述第一电极层和上述第二电极层是四边形,四边形的角部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优选地,上述布线层经过与上述第一电极层对置的区域,在位于该位置的上述第一电极层与上述布线层之间,设有以导电材料形成的保护层。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保护层以与上述第一电极层相同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能够构成为,将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述保护层彼此连结的保护连结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
进而能够构成为,上述保护层与上述第二电极层连续而形成。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中,由于与第二电极层导通的布线层在形成于第二电极层的布线通路内通过,因此,能够使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离开地配置,从而难以在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不必要的感度区域,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另外,由于布线层在第二电极层的内部通过,因此不需要在第二电极层的外部形成用于将布线层向第一方向引出的通路。因此,无论布线层的存在与否,变得易配置第二电极层,例如能够适当地设定第二电极层的配置间距。
进而,通过在第一电极层与布线层之间形成保护层,从而能够减少第一电极层与布线层之间的静电电容,能够减少检知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3是以III-III线切断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以IV-IV线切断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的I向视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的配置的部分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的配置的部分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第二电极层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层和保护层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保护层的变形例的部分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层和保护层的部分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层和保护层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电极层和保护层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3是对具有保护层的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和不具有保护层的实施方式中的、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静电电容的不同进行表示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1触摸面板,2表面面板,5显示面板,10输入装置,11基板,20第一电极列,21第一电极层,21b开口部,22连结部,25a、25b、25c第一布线层,30第二电极列,31、31A第二电极层,31b开口部,32布线通路,33区分电极层,35a、35b、35c、35d第二布线层,37连结部,41第一绝缘层,42第一桥接层,43第二绝缘层,44第二桥接层,51、52、53、55保护层,54保护连结层,110、210、310、410、510、610输入装置,H布线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触摸面板1。触摸面板1由表面面板2和位于该表面面板2之下的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装置10构成。
表面面板2构成了便携用电话机、导航装置、游戏装置、通信装置等各种电子机器的壳体的一部分。表面面板2由丙烯酸类树脂等的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或玻璃形成,从表面面板2的外部能够透视机器内部。
输入装置10具有透光性的基板11。基板11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树脂片。表面面板2和输入装置10经由OCA(透明粘着性粘接剂)而被粘接。
在输入装置10中,Y方向为第一方向,X方向为第二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输入装置10只在第一方向(Y方向)的一方的缘部10y侧设有布线区域H,布线区域H以外的区域成为检知区域S。在电子机器的壳体内收纳有彩色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5,能够透过表面面板2和输入装置10的检知区域S从外部目视显示面板5的显示画面。因此,检知区域S也是显示区域。
在图2以下,输入装置10以使布线区域H朝向图示上方的姿态进行显示。由于在输入装置10中没有在朝向第二方向(X方向)的缘部10x形成布线区域H,因此能够将检知区域(显示区域)S扩展到与输入装置10的缘部10x极其接近的位置,能够消除因布线造成的死区。
如图2所示,在基板11的共通的表面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列20和沿第二方向(X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列30。
在第一电极列20中,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第一电极层21、以及沿Y方向连结(连接)第一电极层21的连结部22,第一电极列20设成y1、y2、y3这3列,但该数量能根据输入装置10的面积进行选择。
第一电极层21是正方形(或者菱形),正方形的角部朝向X方向和Y方向,连结部22将在Y方向上邻接的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彼此连结。
第二电极列30沿着x1、x2、x3、x4这4列朝向X方向以均等的间距规则地排列,并且沿着ya、yb、yc、yd的各列向Y方向以均等的间距规则地排列。X方向和Y方向的各列的数量根据输入装置10的面积进行选择。第二电极层31为正方形(或者菱形),各角部朝向X方向和Y方向。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31的四边形的各边的大小相互一致。
在第二电极层31中,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布线通路32,对形成有布线通路32的第二电极层标记符号31A,与不具有布线通路32的第二电极层31进行区别。
在第二电极层31A中,布线通路32沿Y方向直线地延伸而形成。布线通路32以沿X方向均等地分割第二电极层31A的方式形成于X方向的中央部。第二电极层31A通过布线通路32被分割成2个区分电极层33、33。
第一电极层21、连结部22以及第二电极层31、31A以相同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透光性的导电材料以ITO(氧化铟锡)层、以银纳米线为代表的金属纳米线层、形成为网状的薄的金属层、或者导电性聚合物层等形成。
在图3中,用剖视图示出了y1列的第一电极列20与x2列的第二电极列30的交叉部的层叠构造。
在该交叉部中,形成有对第一电极列20的连结部22进行覆盖的透光性的第一绝缘层41,在第一绝缘层41之上形成有第一桥接层42。通过第1桥接层42,与连结部22的X方向的两侧邻接的第二电极层31彼此被连接并导通。在第一电极列20与第二电极列30的所有的交叉部形成有上述绝缘层41和第一桥接层42,在x1列排列的第二电极层31(31A)在X方向上被连结。同样地,在x2、x3、x4列,第二电极层31(31A)也在X方向上被连结。
透光性的第一绝缘层41由酚醛树脂构成,或者由酚醛树脂和丙烯酸树脂构成。第一桥接层42是在非晶形的ITO层的基底层之上重叠有Au(金)、Au合金、CuNi合金(铜·镍合金)、Ni(镍)等导电性金属材料,并且优选的是由非晶形的ITO层的保护层覆盖。
在第一电极层21、连结部22以及第二电极层31由ITO层形成的情况下,通过以结晶性的ITO来形成,能够对构成第一电极层21、连结部22以及第二电极层31的结晶性的ITO和构成第一绝缘层32的非晶形的ITO进行选择并蚀刻。
另外,在第一电极列20与第二电极列30的交叉部,将在X方向上邻接的第二电极层31(31A)彼此连结的连结部与第二电极层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层31(31A)也可以在X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层21夹着上述连结部而配置于Y方向的两侧,在将第二电极层31(31A)连结的上述连结部之上形成有第一绝缘层41和第一桥接层42,通过第一桥接层42,在Y方向上邻接的第一电极层21彼此被连接。
如图2所示,在形成于基板11的Y方向的一端的布线区域H中,形成有与y1列的第一电极层21一体地形成的第一布线层25a、以及与y2、y3列的第一电极层21分别一体地形成的第一布线层25b、25c。另外,在布线区域H中形成有与第二电极列30分别导通的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
第一布线层25a、25b、25c和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在上述布线区域H被牵引,与设置于布线区域H的连接器部导通。
如图2所示,第二布线层35a与位于x1列和ya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
第二布线层35b与位于x2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该第二布线层35b从在位于x1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并向Y方向直线地延伸至布线区域H。
第二布线层35c与位于x3列和yc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该第二布线层35c从在位于x2列和yc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以及在位于x1列和yc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并向Y方向直线地延伸至布线区域H。
第二布线层35d与位于x4列和yd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该第二布线层35d从在位于x3列和yd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在位于x2列和yd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以及在位于x1列和yd列的交点的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并向Y方向直线地延伸至布线区域H。
第二布线层35a与位于x1列的构成第二电极列30的各第二电极层31(31A)导通,第二布线层35b、35c、35d分别与位于x2、x3、x4列的构成第二电极列30的各第二电极层31(31A)导通。
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均通过构成第二电极层31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与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
图4示出了位于x3列和yd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的截面构造。
第二电极层31A通过布线通路32被二分为区分电极层33、33。在布线通路32和第二布线层35d之上形成有第二绝缘层43,在该第二绝缘层43之上形成有第二桥接层44。由布线通路32分割的区分电极层33、33通过第二桥接层44而被连接,由此,第二电极层31A能够整体作为1个电极层而发挥作用。这在其他位置所设置的全部第二电极层31A中是相同的。
图4所示的第二绝缘层43以与图3所示的第一绝缘层32相同的材料且以相同的工序形成。图4所示的第二桥接层44以与图3所示的第一桥接层42相同的材料且以相同的工序形成。
在输入装置10的制造工序中,在基板11的表面使用形成了ITO等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的原料,并对该导电材料进行蚀刻,来形成第一电极列20、第二电极列30、第一布线层25a、25b、25c以及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
之后,在基板11上形成酚醛树脂和丙烯树脂的树脂层,通过光刻工序第一绝缘层41和第二绝缘层43同时被构图。进而,形成桥接层用的层叠体,通过蚀刻工序,第一桥接层42和第二桥接层44被同时形成。
在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10中,透过输入装置10和表面面板2从外部能够目视显示面板5的显示图像。能够通过一边观察该显示一边用手指触摸表面面板2,来操作输入装置10。
该输入装置10在第一电极列20与第二电极列30之间形成有静电电容。对第一电极列20和第二电极列30的任意一方的电极列按顺序地赋予脉冲状的驱动电力,在赋予了驱动电力时,在另一方的电极列中检测出流动的检知电流。在手指接近时,在手指与电极层之间形成静电电容,因此,上述检测电流发生变化。通过检知该检测电流的变化,能够检测手指接近了表面面板2的哪个位置。
在第二电极层31A形成有在Y方向上贯通的布线通路32,因此,与不具有布线通路32的电极层相比实质上面积变小,在检知动作中,每个电极层感度可能会不均。因此,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没有形成布线通路32的第二电极层31形成有开口部31b,具有布线通路32的第二电极层31A与不具有布线通路32的第二电极层31几乎不产生面积的差异。
进而,设置成在第一电极层21也形成有开口部21b,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电极层31A的面积的差不会相差很大。
在上述输入装置10中,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从在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并向Y方向延伸。第二布线层35b、35c、35d被第二电极层31A的区分电极层33、33在X方向的两侧夹着,因此,能够减少第二布线层35b、35c、35d与第一电极层21邻接的区域,能够降低第二布线层35b、35c、35d与第一电极层21的静电耦合。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布线层35b、35c、35d的牵引部分持有多余的感度,对在第一电极列20与第二电极列30之间检知的本来的检知输出,噪声难以叠加,能够提高检知精度。
另外,第二布线层35b、35c、35d从第二电极层31A的内部通过,因此,不需要在相邻的电极层之间形成用于使第二布线层通过的通路。因此,各电极层21、31的配置不会因第二布线层的牵引而被制约,例如能够使各电极层21、31相互接近地配置,能够提高检知动作的分辨率。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10的电极的配置构造的部分俯视图。在图5中,对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5所示的输入装置110中,第二布线层35a与位于x1列和ya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一体地形成。在该第二电极层31A形成有布线通路32,从上述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的第二布线层35b与位于x2列和ya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
2条第二布线层35c、35d从在位于x1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内以及在位于x2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内通过。一方的第二布线层35c与位于x3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一体地形成。另一方的第二布线层35d从位于x3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与位于x4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一体地形成。
位于x1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以及位于x2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在布线通路32内通过有2条第二布线层35c、35d,因此,形成为用于连接左右的区分电极层33、33的第二绝缘层43以及第二桥接层44跨越2条第二布线层35c、35d。
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中,在第二电极层31A形成的布线通路32中,只通过1条第二布线层,因此,第二电极层31(31A)在例如X方向的排列数和Y方向的排列数不是相同数量则不能构成。对此,在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电极层31A的布线通路32中,通过有2条或多条第二布线层,因此,能够将第二电极层31(31A)的排列数构成为在Y方向比在X方向多。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10的电极的配置构造的部分俯视图。以下,仅对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10的区别点进行说明。
在图6所示的输入装置210中,在位于x1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以及位于x2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中,分别形成2条布线通路32、32。第二布线层35c从一方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第二布线层35d从另一方的布线通路32的内部通过。
在上述第二电极层31A中,由于形成有2条布线通路32,因此电极层分割成3个区分电极层33、33、33。进而,在各个布线通路32中,形成有跨越第二布线层的第二绝缘层43以及第二桥接层44。
另外,在位于x2列和yb列的交点的第二电极层31A中,覆盖一方的布线通路32的第二绝缘层43、第二桥接层44和覆盖另一方的布线通路32的第二绝缘层43、第二桥接层44在Y方向上隔开距离地被形成。由此,易于防止接近地配置的2组第二绝缘层43、第二桥接层44被目视成宛如一体地醒目的现象。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
在图7中示出了第二电极层31A。在该第二电极层31A中,在X方向上被区分了的区分电极层33、33由连结部37连结。区分电极层33、33和连结部37由相同的导电材料被一体地形成。布线通路32、32夹着连结部37在Y方向被分割而形成。第二布线层35e、35e配置于上述布线通路32、32,但夹着连结部37而分离。
在该构成中,覆盖连结部37的第二绝缘层45和第二桥接层46在Y方向上延伸地形成,且通过第二桥接层46,分离了的第二布线层35e、35e彼此被连接而导通。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310。
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中,从位于x4列和yd列的交叉部的第二电极层31起沿Y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布线层35d通过xa、xb、xc、xd各列时,与位于其右方向的多个第一电极层21的各个角部对置。第二布线层35c通过xa、xb、xc各列时,与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第一电极层21的各个角部对置。第二布线层35b通过xa、xb各列时,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电极层21的各个角部对置。进而,第二布线层35a通过xa列时,与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对置。
因此,在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与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对置的部分,在两层之间形成静电电容。与第二布线层35a相比,第二布线层35b与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的对置位置增加,这是按照第二布线层35c、35d,···的顺序逐渐增加。1条第二布线层与1个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对置的部分是很小的长度,在该部分中静电电容并不会变得很大,但是如第二布线层35d等那样,在与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的对置位置逐渐增加时,静电电容的累积值变大,存在检知噪声稍微变大的担心。
因此,在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310中,在ya、yb、yc、yd各列与xa列的交叉部、yb、yc、yd各列与xb列的交叉部、yc、yd各列与xc列的交叉部、以及yd列与xd列的交叉部中,在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形成保护层51。
保护层51由与第一电极层21以及第二电极层31相同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保护层51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层51是长方形,以长边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与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平行。
多个保护层51各自相互独立,且不与第一电极层21、第二电极层31以及任一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连接地分离。通过设置该保护层51,能够减少第二布线层35a、35b、35c、35d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静电电容。
图9示出了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310设置的保护层的变形例。
图9所示的保护层55具有介于第二布线层35c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直线部55a、以及与第一电极层21的2个边对置并对于X方向和Y方向这两方斜着延伸的倾斜部55b。在该变形例中,第一电极层21之中的与第二布线层35c对置的部分由保护层55围住,因此,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布线层35c之间的静电电容。
在图10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410。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二布线层35c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保护层52与位于与其最近的位置的第二电极层31或者31A连续地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护层52与位于与其靠近的位置的第二电极层31或者31A始终为相同的电位,因此能够防止保护层52个别地带电,能够提高降低第二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静电电容的效果。
在图1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510。在图11中,只取出位于yc列的第二电极层31、31A和第二布线层35c,进行放大并表示。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布线层35c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配置的保护层53彼此由保护连结层54连结。保护连结层54与第2布线层35c一起通过布线通路32的内部。因此,第二绝缘层43和第二桥接层44形成为覆盖第二布线层35c和保护连结层54这两方。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多个保护层53设定成相同的电位,因此,能够避免多个保护层53个别地带电,且避免保护层53成为相互不同的电位,能够提高降低静电电容的效果。
在图12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610。
第七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610与图5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10同样地,在位于x1列和yb列的交叉部以及x2列和yb列的交叉部的第二电极层31A的布线通路32,通过有第二布线层35c和第二布线层35d这2条。同样地,在yc列、yd列、ye列,···,在第二电极层31A中也存在2条第二布线层通过的部分。
该输入装置610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0同样地,在第一电极层21形成有开口部21b,在第二电极层31形成有开口部31b。进而,在xa、xb、xc、···各列与ya、yb、yc、···各列的交叉部中,在各个2条第二布线层的两侧且与第一电极层21的对置部形成有保护层51。保护层51与第一电极层21以及第二电极层31、31A独立地形成。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xa、xb、xc、···各列,2条第二布线层从在X方向上相邻的第一电极层21之间通过,但是通过在该2条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形成保护层51,能够使第二布线层35a、35b、35c、···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静电电容降低。
图13是表示上述保护层51的效果的仿真结果。
该仿真是将图12所示的具有保护层51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610与图5所示的不具有保护层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10进行比较后的仿真。图13(A)是与具有保护层51的输入装置610有关的结果,图13(B)是与不具有保护层51的输入装置110有关的结果。
在仿真中,将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电极层31的各自的1边设为3mm、将第二布线层35a、35b、···的宽度尺寸设为45μm,将如图5所示的、没有设置保护层51时的、第二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的角部的X方向的距离δ设为30μm。上述距离在第二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的对置部的全部的部分上是相同的值。另外,在保护层51中,将X方向的宽度尺寸设为500μm、将Y方向的长度尺寸设为1.2mm。进而,开口部21b和开口部31b设为3mm×0.18mm。
在图13所示的仿真中,将第一电极列20设为从y1至y12为止的12列,将第二电极列30设为从x1至x21为止的21列。
在使用了该输入装置的检知动作中,第一电极列20按照y1、y2、y3、···的顺序作为驱动电极被选择并按顺序地被施加驱动电压。在y1的第一电极列20作为驱动电极被选择的期间中,第二电极列30按照x1、x2、x3、···列的顺序被选择而成为检知电极,并且按照x1、x2、x3、···列的顺序来检知输出。随后,在y2的第一电极列20作为驱动电极被选择的期间中,第二电极列30按照x1、x2、x3、···的顺序被选择并作为检知电极来检知输出。通过这样以y3、y4、y5、···的顺序进行,从而能够在X-Y坐标上检知手指接近了表面面板2的位置。
图13所示的仿真在y1的第一电极列20作为驱动电极被选择的期间中,按照x1、x2、x3、x4、···的顺序选择第二电极列30作为检知电极,分别求出按照x1、x2、x3、x4、···的顺序选择出的第二电极列30与y1列的电极列20之间的静电电容。随后,在y2的第一电极列20作为驱动电极被选择的期间中,按顺序地选择x1、x2、x3、x4、···的各第二电极列30作为检知电极,分别求出按顺序选择出的第二电极列30与y1列的电极列20之间的静电电容。图13所示的仿真是将其按y3、y4、y5、···、y12的顺序重复后的结果。
图13(A)和图13(B)的横轴均表示按顺序作为检知电极而被选择出的第二电极列30的列x1、x2、x3、···、x21,纵轴均表示作为驱动电极被选择出的y1、y2、y3、···、y12各列的第一电极列20与x1、x2、x3、···、x21的各自的列的第二电极列30之间的静电电容(单位是pF)。
如图13(A)所示,在设置了保护层51的仿真结果中,在将y12列的第一电极列20作为驱动电极,将X21列的第二电极列30作为检知电极时,两电极列间的静电电容成为最大值CA,CA=0.88pF。对此,如图13(B)所示,在没有设置保护层51的仿真结果中,在将y12列的第一电极列20作为驱动电极,将x21列的第二电极列30作为检知电极时,两电极列间的静电电容成为最大值CB,CB=1.07pF。
通过设置保护层51,能够将第二布线层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的静电电容的累积值的最大值改善18%左右。
Claims (14)
1.一种输入装置,在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有以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多个上述第一电极层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上述第二电极层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该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一电极层和上述第二电极层的任意一方的电极层彼此连结的连结部由上述透光性的导电材料一体地形成,在上述连结部之上重叠地形成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一桥接层,通过上述第一桥接层,另一方的电极层彼此被导通,
在上述第二电极层的内部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布线通路,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的布线层与其他的上述第二电极层导通,
上述布线层的某一方的层和以上述布线通路区分了上述第二电极层而成的区分电极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连续,且在该连续的部分之上形成有第二绝缘层和第二桥接层,通过上述第二桥接层,另一方的层被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没有形成上述布线通路的上述第二电极层的区域内形成有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电极层的区域内形成有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布线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各个上述布线层与不同的上述第二电极层导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电极层形成有多个上述布线通路,上述布线层在各个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各个上述布线层与不同的上述第二电极层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布线通路形成于将上述第二电极层在第二方向上一分为二的中央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绝缘层和上述第二绝缘层以相同的材料且以相同的工序形成,上述第一桥接层和上述第二桥接层以相同的材料且以相同的工序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层和上述第二电极层是四边形,四边形的角部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布线层经过与上述第一电极层对置的区域,在位于该位置的上述第一电极层与上述布线层之间,设有以导电材料形成的保护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层以与上述第一电极层相同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述保护层彼此连结的保护连结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在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上述保护层彼此连结的保护连结层在上述布线通路内通过。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层与上述第二电极层连续而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护层与上述第二电极层连续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15055 | 2015-01-29 | ||
JP2015-015055 | 2015-01-29 | ||
JP2015073293A JP6404762B2 (ja) | 2015-01-29 | 2015-03-31 | 入力装置 |
JP2015-073293 | 2015-03-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39882U true CN205139882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2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4474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39882U (zh) | 2015-01-29 | 2015-10-28 | 输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3988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8466A (zh) * | 2016-05-13 | 2016-07-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968214A (zh) * | 2018-09-30 | 2020-04-07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
-
2015
- 2015-10-28 CN CN201520844749.4U patent/CN2051398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88466A (zh) * | 2016-05-13 | 2016-07-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968214A (zh) * | 2018-09-30 | 2020-04-07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
CN110968214B (zh) * | 2018-09-30 | 2023-09-12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84598B2 (ja) |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センサ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センサシステム、情報入出力装置 | |
US20210048920A1 (en) | Touch screen panel | |
CN102810024B (zh) | 触摸屏面板 | |
CN108415629A (zh) | 一种结合了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571678A (zh) | 触控面板 | |
TW201715365A (zh) |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
CN108874209A (zh) | 触摸传感器 | |
CN105393196A (zh) | 触摸传感器用电极、触摸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KR102394537B1 (ko) |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 |
US9933898B2 (en) | Matrix switching type touch panel | |
CN205028258U (zh) | 输入装置 | |
CN205139882U (zh) | 输入装置 | |
CN102855046A (zh) | 一种单层多点电容屏传感器的图案结构 | |
CN102360260A (zh) | 一种用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感测电极 | |
CN109491546A (zh) | 一种窄边框触摸面板与制造方法 | |
CN106415463B (zh) | 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6543754B2 (ja) | 入力装置 | |
JP7526839B2 (ja) | タッチセンサ | |
CN106610750A (zh) |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205028276U (zh) | 输入装置 | |
JP2017097464A (ja) | 電子ペーパー表示装置用タッチセンサ | |
KR101447805B1 (ko)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
JP2024526112A (ja) | 容量性グリッドタッチセンサのための補完電極パターニング | |
JP6185946B2 (ja) | 入力装置 | |
CN204537093U (zh) | 输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