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8214B -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8214B
CN110968214B CN201811160132.5A CN201811160132A CN110968214B CN 110968214 B CN110968214 B CN 110968214B CN 201811160132 A CN201811160132 A CN 201811160132A CN 110968214 B CN110968214 B CN 110968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layer
blocks
display module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01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8214A (zh
Inventor
胡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01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68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68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8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8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8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感应层包括感应块层和金属走线层;感应块层包括多个感应图形,每个感应图形包括多个感应块和多个驱动块;每个感应块包括两个感应子块,每列感应图形中的感应块中的间隔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一条走线槽;金属走线层包括多根第一连接线和多根第二连接线;每条走线槽内第一连接线;n行感应图形中的驱动块通过同一第二连接线连接。本发明实现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两侧的出线数量,减小了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两侧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满足全面屏发展需求。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如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机、机器人等)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智能设备的屏幕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智能设备由于触摸屏的显示模组的两侧边框金属走线数量较多,占用较大空间,从而限制了屏幕的全面屏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显示模组的两侧边框金属走线数量较多,占用较大空间,从而限制了屏幕的全面屏技术的发展等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感应块层和金属走线层;
所述感应块层包括多个感应图形,多个所述感应图形按照M行N列排列,M、N均取正整数;
每个所述感应图形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块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块;
每个所述感应块包括两个感应子块,在两个所述感应子块之间设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间隔;
每列所述感应图形中的所述感应块中的所述间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一条走线槽;
所述金属走线层包括多根第一连接线和多根第二连接线;
每条所述走线槽内设有m根所述第一连接线;
n行所述感应图形中的所述驱动块通过同一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其中n≤m且n≤M;
每根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至一个感应通道,且不同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感应通道;每根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至一个驱动通道,且不同的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驱动通道;
同一所述感应图形中的多个所述感应块与同一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且对于与同一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所述驱动块对应的同一列中的不同的多个所述感应图形,每个所述感应图形中的多个所述感应块分别与同一所述走线槽内的不同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金属走线层还包括多根第三连接线;
所述感应图形的每个所述感应块中的两个所述感应子块之间通过一根所述第三连接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感应层还包括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绝缘块和多个第二绝缘块;
所述第一绝缘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连接线之间,且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两端跨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上;
所述第二绝缘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端跨接在所述走线槽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上。
可选地,所述感应图形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感应块和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驱动块;
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线沿竖直方向出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水平方向出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玻璃和上述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
所述感应层贴附在所述显示玻璃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盖板玻璃、偏光片和上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偏光片贴附在所述盖板玻璃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可选地,所述触摸屏还包括OCA(一种光学胶)层;
所述OCA层贴附在所述盖板玻璃和所述偏光片之间。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通过在每个感应图形之间设置的间隙内设置多个与感应通道连接的第一连接线,并将多行的感应图形中的驱动块均连接至同一驱动通道的第二连接线,然后将同一感应图形中的两个感应块与同一第一连接线连接,实现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两侧的出线数量,减小了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两侧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满足全面屏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中的感应图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金属走线层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金属走线层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七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包括感应块层1和金属走线层2。其中,金属走线层2设于感应块层1的表面。
如图2所示,感应块层1包括多个感应图形11,多个感应图形11按照M行N列排列,M、N均取正整数。
每个感应图形11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块(图2中未示出)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块(图2中未示出)。具体地,如图3所示,感应图形11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感应块111和沿着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驱动块112。
其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连接线21沿竖直方向出线,第二连接线22沿水平方向出线。
每个感应块111包括两个感应子块a,在两个感应子块a之间设有沿着第一方向的间隔。每列感应图形11中的感应块111中的间隔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一条走线槽b。
金属走线层2包括多根第一连接线21和多根第二连接线22。
每条走线槽b内设有m根第一连接线21。
n行感应图形11中的驱动块112通过同一第二连接线22连接,其中n≤m且n≤M。
每根第一连接线21连接至一个感应通道,且不同的第一连接线21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感应通道;每根第二连接线22连接至一个驱动通道,且不同的第二连接线22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驱动通道。
同一感应图形11中的多个感应块111与同一第一连接线21连接,且对于与同一第二连接线22连接的驱动块112对应的同一列中的不同的多个感应图形11,每个感应图形11中的多个感应块111分别与同一走线槽b内的不同的第一连接线21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感应图形之间设置的间隙内设置多个与感应通道连接的第一连接线,并将多行的感应图形中的驱动块均连接至同一驱动通道的第二连接线,然后将同一感应图形中的两个感应块与同一第一连接线连接,实现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两侧的出线数量,减小了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两侧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满足全面屏发展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金属走线层2还包括多根第三连接线,感应图形11的每个感应块111中的两个感应子块a之间通过一根第三连接线连接。
具体地,当m取值为2时,如图4所示,第三连接线23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感应子块a和一根第一连接线2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感应子块a连接。
当m取值为3时,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线23的一端与一个感应子块a、中间部分与一根第一连接线2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感应子块a连接。
另外,如图6所示,感应层还包括绝缘层3。其中绝缘层3设于感应块层1和金属走线层2之间。
具体地,绝缘层3包括多个第一绝缘块和多个第二绝缘块。
第一绝缘块设于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之间,且第一绝缘块的两端跨接在第一连接线21上。
第二绝缘块设于第一连接线21与第二连接线22之间,且第二绝缘块的两端跨接在走线槽b内的第一连接线21上。以上,由于感应块111和驱动块112属于同一感应块层,通过将第一绝缘块架桥形式连接在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之间,以及将第二绝缘块架桥形式连接在第一连接线21与第二连接线22之间,阻隔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之间以及第一连接线21与第二连接线22之间产生静电,加强了感应层的静电保护效果。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减少感应层的两侧出线数量的原理:
对于现有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如图7所示,以包括6行6列设置的36个感应图像11的感应层为例,该感应层包括多个感应图形,具体地,如图8所示,为该感应层中的一个感应图形,该感应图形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驱动块,和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感应块。由于感应块和驱动块处于同一感应层,所以在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感应块连接之后,需要将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驱动块通过架桥形式的连接线进行连接,并在架桥形式的连接线和连接两个感应块连接线之间设置绝缘层来加强感应层的静电保护效果。
现有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中,每个感应图形中的感应块对应的连接线从竖直方向出线,每个感应图形中的驱动块对应的连接线从两侧出线,所以边框的宽度需要满足这些连接线从侧边出线的布局空间。
如图7所示,该感应层的驱动块对应的连接线为6根;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感应层的两侧出线数量减少至3根,这样可以缩小一般的布线空间;而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感应层的两侧出线数量减少至2根,这样可以缩小至现有的1/3的布线空间,更好地满足全面屏的需求。而实际的感应层的感应块的数量远不止这些,以常规的5寸16:9显示玻璃为例,驱动块对应的连接线数量为24根,而随着触摸屏尺寸的增大(如18:9显示玻璃),驱动块对应的连接线数量也随之增加,这将影响触摸屏两侧的宽度;而此时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优化后的出线数量将会成倍的减少,因此大大减少两侧引出线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显示屏两侧边框走线的占用空间。
另外,当用户手指接触触摸屏时,一般能触摸到9个感应块,每个感应块和手指距离以及正对面积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电容数据,将这9个自电容数据通过重心算法计算得出手指的触摸位置。
具体地,如图9所示,当m、n取值均为2,M取值为6时,感应图形中的感应块用RX表示,驱动块用TX表示。如图10所示,同一感应图形中的RX1(图中斜线区域表示RX1)与同一第一连接线连接,在该感应图形形成的电容值为RX1+TX1;如图11所示,同一感应图形中的RX2(图中斜线区域表示RX2)均与另一根第一连接线连接,则该感应图形对应的电容值为RX2+TX1;依次类推,则该感应层对应的各个电容数据的分别为表1:
表1
TX1+RX1 TX1+RX3 TX1+RX5 TX1+RX7
TX1+RX2 TX1+RX4 TX1+RX6 TX1+RX8
TX2+RX1 TX2+RX3 TX2+RX5 TX2+RX7
TX2+RX2 TX2+RX4 TX2+RX6 TX2+RX8
TX3+RX1 TX3+RX3 TX3+RX5 TX3+RX7
TX3+RX2 TX3+RX4 TX3+RX6 TX3+RX8
根据表1可知,本实施例的触摸屏能够保证每个电容数据的唯一性,即每个电容数据都有不同的定义,用于区分出不同的感应块,从而实现保证计算手指的触摸位置的准确性的同时实现两侧出线数量的大大减少。
如图12所示,当m、n取值均为3,M取值为6时,感应图形中的感应块用RX表示,驱动块用TX表示,如图13所示,同一感应图形中的RX1
(图中斜线区域表示RX1)与同一第一连接线连接,在该感应图形形成的电容值为RX1+TX1;如图14所示,同一感应图形中的RX2(图中斜线区域表示RX2)均与另一根第一连接线连接,在该感应图形形成的电容值为RX2+TX1;如图15所示,同一感应图形中的RX3(图中斜线区域表示RX3)均与另一根第一连接线连接,在该感应图形形成的电容值为RX3+TX1,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依次类推,该感应层对应的各个电容数据的分别为表2:
表2
TX1+RX1 TX1+RX4 TX1+RX7 TX1+RX10
TX1+RX2 TX1+RX5 TX1+RX8 TX1+RX11
TX1+RX3 TX1+RX6 TX1+RX9 TX1+RX12
TX2+RX1 TX2+RX4 TX2+RX7 TX2+RX10
TX2+RX2 TX2+RX5 TX2+RX8 TX2+RX11
TX2+RX3 TX2+RX6 TX2+RX9 TX2+RX12
根据表2可知,本实施例的触摸屏能够保证每个电容数据的唯一性,即每个电容数据都有不同的定义,用于区分出不同的感应块,从而实现保证计算手指的触摸位置的准确性的同时实现两侧出线数量的大大减少。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类推,将本实施例中的感应层中的M行驱动块均连接至同一驱动通道即出线数量减少至1根,此时所有的出线空间只集中在屏幕上下边缘,而两侧可以实现最小边框宽度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感应图形之间设置的间隙内设置多个与感应通道连接的第一连接线,并将多行的感应图形中的驱动块均连接至同一驱动通道的第二连接线,然后将同一感应图形中的两个感应块与同一第一连接线连接,实现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两侧的出线数量,减小了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两侧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满足全面屏发展需求;同时,通过设置绝缘层来加强感应层的静电保护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玻璃4和实施例2中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
感应层中的感应块层1贴附在显示玻璃4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示模组也可以包括显示玻璃4和实施例1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
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的感应层实现了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两侧的出线数量,减小了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两侧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满足全面屏发展需求。
实施例4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摸屏包括盖板玻璃5、偏光片6、OCA层7和实施例3的显示模组。
其中,显示玻璃4上依次设有感应层中的感应块层1、绝缘层3、金属走线层2、偏光片6、OCA层7和盖板玻璃5。
本实施例的触摸屏中的显示模组中包括的感应层,实现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两侧的出线数量,减小了触摸屏的显示模组两侧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达到减小边框宽度的目的,满足全面屏发展需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包括感应块层和金属走线层;
所述感应块层包括多个感应图形,多个所述感应图形按照M行N列排列,M、N均取正整数;
每个所述感应图形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块和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块;
每个所述感应块包括两个感应子块,在两个所述感应子块之间设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间隔;
每列所述感应图形中的所述感应块中的所述间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一条走线槽;
所述金属走线层包括多根第一连接线和多根第二连接线;
每条所述走线槽内设有m根所述第一连接线;
n行所述感应图形中的所述驱动块通过同一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其中n≤m且n≤M;
每根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至一个感应通道,且不同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感应通道;每根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至一个驱动通道,且不同的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所述驱动通道;
同一所述感应图形中的多个所述感应块与同一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且对于与同一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所述驱动块对应的同一列中的不同的多个所述感应图形,每个所述感应图形中的多个所述感应块分别与同一所述走线槽内的不同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走线层还包括多根第三连接线;
所述感应图形的每个所述感应块中的两个所述感应子块之间通过一根所述第三连接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层还包括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绝缘块和多个第二绝缘块;
所述第一绝缘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连接线之间,且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两端跨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上;
所述第二绝缘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且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端跨接在所述走线槽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图形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感应块和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驱动块;
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沿竖直方向出线,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水平方向出线。
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玻璃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
所述感应层贴附在所述显示玻璃上。
7.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包括盖板玻璃、偏光片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偏光片贴附在所述盖板玻璃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还包括OCA层;
所述OCA层贴附在所述盖板玻璃和所述偏光片之间。
CN201811160132.5A 2018-09-30 2018-09-30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Active CN110968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0132.5A CN110968214B (zh) 2018-09-30 2018-09-30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0132.5A CN110968214B (zh) 2018-09-30 2018-09-30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8214A CN110968214A (zh) 2020-04-07
CN110968214B true CN110968214B (zh) 2023-09-12

Family

ID=7002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0132.5A Active CN110968214B (zh) 2018-09-30 2018-09-30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6821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7932A (ko) * 2010-04-22 2011-10-28 전자부품연구원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5139882U (zh) * 2015-01-29 2016-04-0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6201143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7932A (ko) * 2010-04-22 2011-10-28 전자부품연구원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5139882U (zh) * 2015-01-29 2016-04-0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6201143A (zh) * 2016-07-18 2016-1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8214A (zh) 20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1053U (zh) 智能手机
CN104049790B (zh) 触摸传感器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422932B (zh) 显示面板、移动终端及其驱动方法
KR20140051649A (ko) 메탈 메쉬형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EP3176684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984452A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CN104750307A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式显示装置
CN203812224U (zh) 一种触摸屏设备及其单层互电容触摸屏体和电子装置
US20160109988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50336A (zh) 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面板
CN104951143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84567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ouch substrate, touch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5045453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244574A (zh) Pcb信号布线结构及电子产品接口
CN106406602A (zh) 触摸检测器、触摸检测芯片以及触摸输入装置
CN103984435A (zh) 可缩减边框区的触控面板
CN10522414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121509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459592B2 (en) Touch apparatus
WO2012115685A1 (en) Single layer touch sensor
JP2024507594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US9164632B2 (en) Touch panel
CN106547413A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
CN205540674U (zh) 触摸输入装置
CN110968214B (zh) 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