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8003U -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8003U
CN205138003U CN201520934998.2U CN201520934998U CN205138003U CN 205138003 U CN205138003 U CN 205138003U CN 201520934998 U CN201520934998 U CN 201520934998U CN 205138003 U CN205138003 U CN 205138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r
evaporator assemblies
exchanger tube
sepa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49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鑫
郭瑞安
郭爱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9349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8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8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8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其中,蒸发器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包括在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中部的中间换热管及位于外侧的第一外侧换热管,第一外侧换热管在垂直于换热管方向上位于中间换热管的外侧;分液管组件包括进液管及与进液管连通的多个分液管,多个分液管包括与中间换热管连通的第一分液管及与第一外侧换热管连通的第二分液管,其中,第一分液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液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蒸发器不同部分换热不均匀所导致的换热效率以及空调制冷量低,增加冷藏车油耗的问题。

Description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饮食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冷冻冷藏保鲜食品的需求量呈几何增长,大大刺激了国内冷冻冷藏物流链行业的飞速发展。冷冻冷藏车生产量及销售量得到稳步快速提高。
蒸发器为冷冻冷藏车空调的最关键的零部件,其性能往往对冷冻冷藏车空调的性能指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蒸发器一般由风机提供风源进行换热,但由于风力分布不均,容易导致蒸发器不同部分换热不均匀,影响换热效率,降低冷藏车空调制冷量,增加冷藏车油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蒸发器不同部分换热不均匀所导致的换热效率以及空调制冷量低,增加冷藏车油耗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发器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包括在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中部的中间换热管及位于外侧的第一外侧换热管,第一外侧换热管在垂直于换热管方向上位于中间换热管的外侧;分液管组件,分液管组件包括进液管及与进液管连通的多个分液管,多个分液管包括与中间换热管连通的第一分液管及与第一外侧换热管连通的第二分液管,其中,第一分液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液管的内径。
进一步地,多个换热管还包括在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第一外侧换热管外侧的第二外侧换热管,第二外侧换热管在垂直于换热管方向上位于第一外侧换热管的外侧;分液管组件还包括与第二外侧换热管连通的第三分液管,第二分液管的内径大于第三分液管的内径。
进一步地,中间换热管为多个,第一分液管为多个,多个中间换热管和多个第一分液管一一对应地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换热管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在25mm至35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各换热管的管长在120mm至200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一分液管32的管径在4mm至8.1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在1.8mm至2.5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三分液管34的管径在1.2mm至1.8m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分液管组件还包括分液头,进液管和分液管通过分液头连通。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多个换热管通过固定板固定。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穿设在多个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与各换热管均连通的集液管。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风机及设置在风机下方的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为上述蒸发器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蒸发器组件设置有多个换热管,其中上述换热管包括中间换热管以及第一外侧换热管,中间换热管位于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的中部,上述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为垂直于风机轴线的平面。第一外侧换热管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换热管的外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设置位置的差异,中间换热管受到的风力比第一外侧换热管处大。在本申请中,蒸发器组件还包括分液管组件,上述的分液管组件具有进液管以及多个和进液管连通的分液管。其中与中间换热管连接的分液管为第一分液管,与第一外侧换热管连接的分液管为第二分液管,且第一分液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液管的内径。因此第一分液管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多于第二分液管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受到风力较大的中间换热管的制冷剂的流量多于风力较小的第一外侧换热管的制冷剂的流量。这样有效地调节了中间换热管和第一外侧换热管的换热情况,使得两者的换热速度相对平衡,换热较为均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只需对分液管的内径进行更改,就能解决换热不均匀的问题,因而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组件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安装有隔板组件、顶板组件以及风机的蒸发器组件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蒸发器组件的侧视图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蒸发器组件的分液管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风机;10、中间换热管;20、第一外侧换热管;30、分液管组件;31、进液管;32、第一分液管;33、第二分液管;34、第三分液管;35、分液头;40、第二外侧换热管;50、固定板;70、集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包括多个换热管以及分液管组件30。其中多个换热管包括在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中部的中间换热管10及位于外侧的第一外侧换热管20,第一外侧换热管20在垂直于换热管方向上位于中间换热管10的外侧;分液管组件30包括进液管31及与进液管31连通的多个分液管,多个分液管包括与中间换热管10连通的第一分液管32及第一外侧换热管20连通的第二分液管33,其中,第一分液管32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
应用本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设置有多个换热管,其中上述换热管包括中间换热管10以及第一外侧换热管20,中间换热管10位于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的中部,上述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为垂直于风机1轴线的平面。如图2所示,风机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该俯视平面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第一外侧换热管20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换热管10的外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设置位置的差异,中间换热管10受到的风力比第一外侧换热管20处大。在本申请中,蒸发器组件还包括分液管组件30,上述的分液管组件30具有进液管31以及多个和进液管31连通的分液管。其中与中间换热管10连接的分液管为第一分液管32,与第一外侧换热管20连接的分液管为第二分液管33,且第一分液管32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因此第一分液管32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多于第二分液管33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受到风力较大的中间换热管10的制冷剂的流量多于风力较小的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制冷剂的流量。这样有效地调节了中间换热管10和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换热情况,使得两者的换热速度相对平衡,换热较为均匀。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只需对分液管的内径进行更改,就能解决换热不均匀的问题,因而节约了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还包括在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第一外侧换热管20外侧的第二外侧换热管40,第二外侧换热管40在垂直于换热管方向上位于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外侧;分液管组件30还包括与第二外侧换热管40连通的第三分液管34,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大于第三分液管34的内径。在上述结构中,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大于第三分液管34的内径,因此第二分液管33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多于第三分液管34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受到风力较大的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制冷剂的流量多于风力较小的第二外侧换热管40的制冷剂的流量。这样有效地调节了第一外侧换热管20和第二外侧换热管40的换热情况,使得两者的换热速度相对平衡,换热较为均匀。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换热管10为多个,第一分液管32为多个,多个中间换热管10和多个第一分液管32一一对应地连接。在上述结构中,中间换热管10设置为多个,这样使得换热面积增加,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速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将多个第一分液管32与上述中间换热管10一一对应连接,使得中间换热管10中的制冷剂流量增加,相对减小了换热速度,最终达到换热均匀的目的。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管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上述结构使得蒸发器组件中的换热管的布置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换热速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在25mm至35mm的范围内。当两个换热管之间的距离在上述范围内时,蒸发器组件的换热效率达到最优。
在本实施例中,各换热管的管长在120mm至200mm的范围内。上述设置使得换热面积增加,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速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地,第一分液管32的管径在4mm至8.1mm的范围内。上述设置使得换热效率最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液管32的内径为5mm。
优选地,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在1.8mm至2.5m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为2mm。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小于第一分液管32的管径,从而使得第二分液管33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小于第一分液管32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平衡了中间换热管10与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换热量,最终使得中间换热管10与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换热更均匀。同时,第一分液管32的管径与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进而使得换热更均匀。
优选地,第三分液管34的管径在1.2mm至1.8m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分液管34的内径为1.6mm。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三分液管34的管径小于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从而使得第三分液管34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小于第二分液管33输送的制冷剂的流量,平衡了第一外侧换热管20与第二外侧换热管40的换热量,最终使得第一外侧换热管20与第二外侧换热管40的换热更均匀。同时,第三分液管34的管径与第一分液管32的管径及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进而使得换热更均匀。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侧换热管20为多个,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外侧换热管20设置为多个,这样使得换热面积增加,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速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侧换热管40为多个。上述结构使得换热面积增加,提高了整体的换热速度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液管组件30还包括分液头35,进液管31和分液管通过分液头35连通。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进液管31和多个分液管连通,将液态制冷剂进行分流,使之分向多个换热通道,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50,多个换热管通过固定板50固定。其中,固定板50除对换热管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之外,固定板50上还设置有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顶板组件、风机1、隔板组件等重要部件。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穿设在多个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整体的换热速度,并且使得换热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组件还包括与各换热管均连通的集液管70。上述集液管70与各换热管均连接在一起,上述结构起到的作用为将制冷剂经过换热管换热作用升温后气化成的气体收集在一起。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制冷装置中,包括风机1及设置在风机1下方的蒸发器组件,其中该蒸发器组件为上述的蒸发器组件。上述结构能够使制冷装置中的换热管之间的换热速度相对平衡、换热更加均匀,进而使得制冷效果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包括在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中部的中间换热管(10)及位于外侧的第一外侧换热管(20),所述第一外侧换热管(20)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间换热管(10)的外侧;
分液管组件(30),所述分液管组件(30)包括进液管(31)及与所述进液管(31)连通的多个分液管,所述多个分液管包括与所述中间换热管(10)连通的第一分液管(32)及与所述第一外侧换热管(20)连通的第二分液管(33),其中,所述第一分液管(3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换热管还包括在所述蒸发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内位于所述第一外侧换热管(20)外侧的第二外侧换热管(40),所述第二外侧换热管(40)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外侧换热管(20)的外侧;
所述分液管组件(3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外侧换热管(40)连通的第三分液管(34),所述第二分液管(3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分液管(34)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管(10)为多个,所述第一分液管(32)为多个,所述多个中间换热管(10)和所述多个第一分液管(32)一一对应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距离在25mm至35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的管长在120mm至200m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管(32)的管径在4mm至8.1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液管(33)的管径在1.8mm至2.5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液管(34)的管径在1.2mm至1.8m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组件(30)还包括分液头(35),所述进液管(31)和所述分液管通过所述分液头(35)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50),所述多个换热管通过所述固定板(50)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穿设在所述多个换热管上的多个翅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与各所述换热管均连通的集液管(70)。
13.一种制冷装置,包括风机(1)及设置在所述风机(1)下方的蒸发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组件。
CN201520934998.2U 2015-11-19 2015-11-19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Active CN205138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4998.2U CN205138003U (zh) 2015-11-19 2015-11-19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4998.2U CN205138003U (zh) 2015-11-19 2015-11-19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8003U true CN205138003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3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4998.2U Active CN205138003U (zh) 2015-11-19 2015-11-19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80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535A (zh) * 2015-11-19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535A (zh) * 2015-11-19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371535B (zh) * 2015-11-19 2018-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2040A (zh) 制冷剂分配器及具备此制冷剂分配器的热交换器
CN205209304U (zh) 换热器系统
CN202002233U (zh) 除湿机
EP2195597A4 (en) EVAPORATOR
CN104457034A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416528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CN103542619A (zh) 热交换器结构
CN205138003U (zh)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3123188B (zh)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11043881A (zh) 具有二次分配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CN202133190U (zh) 非对称翅片管换热器
CN105371535A (zh) 蒸发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719253U (zh) 翅片式蒸发器
CN203100291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03277944B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103994611B (zh) 吹胀式冷凝器和包括该吹胀式冷凝器的冰箱
CN205606961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微通道蒸发装置
CN104406332A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185237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03501559U (zh) 大换热面积冰箱用翅片式蒸发器
CN20230411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02126028U (zh) 室外机换热器
CN102269486A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房间空调器
CN203572100U (zh) 用于平行流蒸发器的隔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