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1685U - 宇宙飞碟 - Google Patents

宇宙飞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1685U
CN205131685U CN201520697068.XU CN201520697068U CN205131685U CN 205131685 U CN205131685 U CN 205131685U CN 201520697068 U CN201520697068 U CN 201520697068U CN 205131685 U CN205131685 U CN 205131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ir
power unit
jet power
mon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970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970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1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1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16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壳、连杆、第一喷气动力装置、第二喷气动力装置、第三喷气动力装置、第四喷气动力装置、第五喷气动力装置;所述的连杆固定在碟壳上;所述的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第二喷气动力装置、第三喷气动力装置、第四喷气动力装置、第五喷气动力装置的构造完全相同,均包括第三电机、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和第三支架;所述的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瓶;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和双层圆筒板。

Description

宇宙飞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飞行器是由人类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飞行并由人来控制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物。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宇宙飞碟,其结构比较简单,飞行性能和操控性较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功能,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壳、连杆、第一喷气动力装置、第二喷气动力装置、第三喷气动力装置、第四喷气动力装置、第五喷气动力装置;所述的连杆固定在碟壳上;所述的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第二喷气动力装置、第三喷气动力装置、第四喷气动力装置、第五喷气动力装置的构造完全相同,均包括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和第三支架;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的第二喷气动力装置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二连杆上;所述的第三喷气动力装置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三连杆上;所述的第四喷气动力装置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四连杆上;所述的第五喷气动力装置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五连杆上。
所述的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瓶;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和第二层圆筒板;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上压板的宽度;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第一层圆筒板的口径,第二层圆筒板套在第一层圆筒板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的顶部与上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第二层圆筒板的顶部也与上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壳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外壳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包括第一层圆筒板槽和第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内上下活动;外壳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上压板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与部分上压板、部分外壳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所述的外壳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第二层圆筒板、部分上压板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与外壳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合围形成主气室;
所述的储气瓶包括瓶体;所述的瓶体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相通的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的口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二进气口处还设置有螺纹盖;所述的螺纹盖的内部被凿空形成出气管,螺纹盖的左部的下端开有与出气管相通的第二出气口;螺纹盖的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固定在螺纹盖的上部的外壁上;螺纹盖的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气口的口沿上的第一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的螺纹盖的下部的外壁上的螺纹与第一螺纹之间设置橡胶圈;所述的螺纹盖的下方设置第二进气口盖,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呈“U”形;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位于瓶体的内部;第二进气口的周围的部分瓶体的上部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出气的底端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的附近的部分瓶体的上部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一竖杆、第一杠杆、第二竖杆、第二锥齿轮;所述的第一竖杆上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的第三齿条固定在第一竖杆上;所述的第二竖杆上设置有第四齿条,所述的第四齿条固定在第二竖杆上;所述的第一竖杆的顶部与第一杠杆的右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的顶部与第一杠杆的左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支架的周围设置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六支架;所述的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六支架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三电机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一锥齿轮设置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杠杆设置在第五支架上,所述的第二锥齿轮设置在第六支架上;所述的第三电机上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一锥齿轮既与第三电机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也与第一竖杆上的第三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锥齿轮既可与第二竖杆上的第四齿条相啮合,也可与螺纹盖上的第三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机架的右上部设置第七支架;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齿轮、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上的第一传力杆、设置在第一传力杆上的第一齿条和第二杠杆制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杠杆制动装置包括第三竖杆、第二杠杆、第四竖杆、第五齿条和第六齿条;所述的第二杠杆设置在第七支架上;所述的第五齿条固定在第三竖杆上,所述的第六齿条固定在第四竖杆上;所述的第三竖杆的顶部与第二杠杆的左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竖杆的顶部与第二杠杆的右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既与第一齿条相啮合,也与第五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六齿条相啮合。
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固定在外壳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可以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的底端从第一凹槽脱离出来;所述的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的附近设置用来托住第二进气口盖的第二进气口盖托;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托的顶部与第二进气口的周围的部分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内,第二进气口盖托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的部分上部相配合的盖槽,第二进气口盖的部分上部可在盖槽内上下活动;第二进气口盖托的右部开有与瓶体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盖托的底部开有与瓶体内部相通的气道。
附图说明
图1是宇宙飞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部分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储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部分第一杠杆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杠杆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壳66、连杆88、第一喷气动力装置7701、第二喷气动力装置7702、第三喷气动力装置7703、第四喷气动力装置7704、第五喷气动力装置7705;所述的连杆88固定在碟壳66上;所述的连杆88包括第一连杆8801、第二连杆8802、第三连杆8803、第四连杆8804、第五连杆8805;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7701、第二喷气动力装置7702、第三喷气动力装置7703、第四喷气动力装置7704、第五喷气动力装置7705的构造完全相同,均包括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和第三支架;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7701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一连杆8801上;所述的第二喷气动力装置7702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二连杆8802上;所述的第三喷气动力装置7703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三连杆8803上;所述的第四喷气动力装置7704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四连杆8804上;所述的第五喷气动力装置7705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五连杆8805上。
所述的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瓶;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1;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和第二层圆筒板29;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第二层圆筒板29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与上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第二层圆筒板29的顶部也与上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7,外壳1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包括第一层圆筒板槽4和第二层圆筒板槽30;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0内上下活动;外壳1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1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1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所述的外壳1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29、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28;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与外壳1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
所述的储气瓶包括瓶体9(如图3所示);所述的瓶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1的口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23;第二进气口11处还设置有螺纹盖12;所述的螺纹盖12的内部被凿空形成出气管19,螺纹盖12的左部的下端开有与出气管19相通的第二出气口24;螺纹盖12的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25,所述的第三齿轮25固定在螺纹盖12的上部的外壁上;螺纹盖12的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气口11的口沿上的第一螺纹23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的螺纹盖12的下部的外壁上的螺纹与第一螺纹23之间设置橡胶圈;所述的螺纹盖12的下方设置第二进气口盖38,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呈“U”形;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位于瓶体9的内部;第二进气口11的周围的部分瓶体9的上部开有第一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设置在第一凹槽20内;第一凹槽20的附近的部分瓶体9的上部开有第二凹槽36,所述的第二凹槽3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37;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属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下同),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26、第一锥齿轮27、第一竖杆36、第一杠杆34、第二竖杆31、第二锥齿轮41(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竖杆36上设置有第三齿条35,所述的第三齿条35固定在第一竖杆36上;所述的第二竖杆31上设置有第四齿条32,所述的第四齿条32固定在第二竖杆31上;所述的第一竖杆36的顶部与第一杠杆34的右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31的顶部与第一杠杆34的左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支架的周围设置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六支架;所述的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六支架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三电机26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一锥齿轮27设置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杠杆34设置在第五支架33上,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1设置在第六支架上;所述的第三电机26上设置有第四齿轮42;所述的第一锥齿轮27既与第三电机26上的第四齿轮42相啮合,也与第一竖杆36上的第三齿条35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1既可与第二竖杆31上的第四齿条32相啮合,也可与螺纹盖12上的第三齿轮25相啮合。
所述的机架的右上部设置第七支架45;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210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齿轮2102、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的第一传力杆2103、设置在第一传力杆2103上的第一齿条2104和第二杠杆制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杠杆制动装置包括第三竖杆44、第二杠杆46、第四竖杆48、第五齿条43和第六齿条47(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杠杆46设置在第七支架45上;所述的第五齿条43固定在第三竖杆44上,所述的第六齿条47固定在第四竖杆48上;所述的第三竖杆44的顶部与第二杠杆46的左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竖杆48的顶部与第二杠杆46的右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2102既与第一齿条2104相啮合,也与第五齿条43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2101上设置有第四齿轮49,所述的第四齿轮49与第六齿条47相啮合。
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2201、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2201驱动的第二齿轮2202、固定在外壳1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2203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2203上的第二齿条2204;所述的第二齿轮2202与第二齿条220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220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2202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从第一凹槽20脱离出来;所述的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的附近设置用来托住第二进气口盖38的第二进气口盖托39;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顶部与第二进气口11的周围的部分瓶体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39内,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38的部分上部相配合的盖槽13,第二进气口盖38的部分上部可在盖槽13内上下活动;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右部开有与瓶体9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40;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底部开有与瓶体9内部相通的气道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1.往下旋转螺纹盖12使得第二出气口24与瓶体9内部相通。
2.外界气体从第一进气口7依次进入到第一副气室10、第一层圆筒板槽4、第二副气室28、第二层圆筒板槽30、主气室6内。
3.第一电机2101启动后驱动第一传力杆2103向下运动,上压板2也随之向下运动并压缩主气室6内的气体。压缩过程中,第一副气室10内的气体的压强、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的气体的压强、第二副气室28内的气体的压强与第二层圆筒板槽30内的气体的压强、主气室6内的气体的压强逐级递增,这样可以减少主气室6内气体的泄漏。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一出气口5喷出并依次进入到第二进气口11、第三进气口40、瓶体9内。
4.第二电机2201启动后驱动第二传力杆2203向上运动,第二传力杆2203推动整个压气机向上运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从凹槽20脱离出来。在此过程中,由于气道8内的气体对第二进气口盖38的推动作用,使得第二进气口盖38向上运动,第二进气口盖38进入到盖槽13内。
5.往上旋转螺纹盖12以阻断瓶体9内的气体从第二出气口24溢出。
6.将储气瓶固定在连杆88上,并使第二锥齿轮41与第三齿轮25相啮合。
7.当需要使用瓶体9内的高压气体推动飞碟飞行时,控制第三电机26往下旋转螺纹盖12使得气体从与瓶体9相通第二出气口24溢出并向上喷出,这些高压气体作用于碟壳66使得飞碟往上运动。
以上说明书中未作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能实现。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6)

1.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壳(66)、连杆(88)、第一喷气动力装置(7701)、第二喷气动力装置(7702)、第三喷气动力装置(7703)、第四喷气动力装置(7704)、第五喷气动力装置(7705);所述的连杆(88)固定在碟壳(66)上;所述的连杆(88)包括第一连杆(8801)、第二连杆(8802)、第三连杆(8803)、第四连杆(8804)、第五连杆(8805);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7701)、第二喷气动力装置(7702)、第三喷气动力装置(7703)、第四喷气动力装置(7704)、第五喷气动力装置(7705)的构造完全相同,均包括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和第三支架;所述的第一喷气动力装置(7701)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一连杆(8801)上;所述的第二喷气动力装置(7702)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二连杆(8802)上;所述的第三喷气动力装置(7703)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三连杆(8803)上;所述的第四喷气动力装置(7704)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四连杆(8804)上;所述的第五喷气动力装置(7705)中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中的储气瓶、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五连杆(880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瓶;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1);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和第二层圆筒板(29);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第二层圆筒板(29)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与上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其第二层圆筒板(29)的顶部也与上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7),外壳(1)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包括第一层圆筒板槽(4)和第二层圆筒板槽(30);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0)内上下活动;外壳(1)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1)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1)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所述的外壳(1)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29)、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28);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与外壳(1)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
所述的储气瓶包括瓶体(9);所述的瓶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1)的口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23);第二进气口(11)处还设置有螺纹盖(12);所述的螺纹盖(12)的内部被凿空形成出气管(19),螺纹盖(12)的左部的下端开有与出气管(19)相通的第二出气口(24);螺纹盖(12)的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25),所述的第三齿轮(25)固定在螺纹盖(12)的上部的外壁上;螺纹盖(12)的下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进气口(11)的口沿上的第一螺纹(23)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的螺纹盖(12)的下部的外壁上的螺纹与第一螺纹(23)之间设置橡胶圈;所述的螺纹盖(12)的下方设置第二进气口盖(38),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的纵向截面的形状呈“U”形;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位于瓶体(9)的内部;第二进气口(11)的周围的部分瓶体(9)的上部开有第一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设置在第一凹槽(20)内;第一凹槽(20)的附近的部分瓶体(9)的上部开有第二凹槽(36),所述的第二凹槽(3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37);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杠杆制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26)、第一锥齿轮(27)、第一竖杆(36)、第一杠杆(34)、第二竖杆(31)、第二锥齿轮(41);所述的第一竖杆(36)上设置有第三齿条(35),所述的第三齿条(35)固定在第一竖杆(36)上;所述的第二竖杆(31)上设置有第四齿条(32),所述的第四齿条(32)固定在第二竖杆(31)上;所述的第一竖杆(36)的顶部与第一杠杆(34)的右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竖杆(31)的顶部与第一杠杆(34)的左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支架的周围设置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六支架;所述的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六支架固定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三电机(26)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的第一锥齿轮(27)设置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杠杆(34)设置在第五支架(33)上,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1)设置在第六支架上;所述的第三电机(26)上设置有第四齿轮(42);所述的第一锥齿轮(27)既与第三电机(26)上的第四齿轮(42)相啮合,也与第一竖杆(36)上的第三齿条(35)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1)既可与第二竖杆(31)上的第四齿条(32)相啮合,也可与螺纹盖(12)上的第三齿轮(25)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的右上部设置第七支架(45);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210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齿轮(2102)、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的第一传力杆(2103)、设置在第一传力杆(2103)上的第一齿条(2104)和第二杠杆制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杠杆制动装置包括第三竖杆(44)、第二杠杆(46)、第四竖杆(48)、第五齿条(43)和第六齿条(47);所述的第二杠杆(46)设置在第七支架(45)上;所述的第五齿条(43)固定在第三竖杆(44)上,所述的第六齿条(47)固定在第四竖杆(48)上;所述的第三竖杆(44)的顶部与第二杠杆(46)的左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竖杆(48)的顶部与第二杠杆(46)的右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2102)既与第一齿条(2104)相啮合,也与第五齿条(43)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2101)上设置有第四齿轮(49),所述的第四齿轮(49)与第六齿条(47)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2201)、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2201)驱动的第二齿轮(2202)、固定在外壳(1)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2203)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2203)上的第二齿条(2204);所述的第二齿轮(2202)与第二齿条(220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220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2202)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从第一凹槽(20)脱离出来;所述的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宇宙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的附近设置用来托住第二进气口盖(38)的第二进气口盖托(39);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顶部与第二进气口(11)的周围的部分瓶体(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38)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39)内,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38)的部分上部相配合的盖槽(13),第二进气口盖(38)的部分上部可在盖槽(13)内上下活动;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右部开有与瓶体(9)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40);第二进气口盖托(39)的底部开有与瓶体(9)内部相通的气道(8)。
CN201520697068.XU 2015-09-06 2015-09-06 宇宙飞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31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7068.XU CN205131685U (zh) 2015-09-06 2015-09-06 宇宙飞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97068.XU CN205131685U (zh) 2015-09-06 2015-09-06 宇宙飞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1685U true CN205131685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9706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31685U (zh) 2015-09-06 2015-09-06 宇宙飞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16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229A1 (zh) * 2016-05-10 2017-11-16 陈小辉 涡轮增压环保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3229A1 (zh) * 2016-05-10 2017-11-16 陈小辉 涡轮增压环保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3175U (zh) 超高压空气生产密封装置
CN204253329U (zh) 节能多维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
CN204371585U (zh) 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
CN205131685U (zh) 宇宙飞碟
CN202947221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4283786U (zh) 多维矛盾压气机
CN107035796A (zh) 车辆停放缸的手动缓解装置
CN204845502U (zh) 涡轮喷气式汽车
CN204126851U (zh) 高压气体生产密封装置
CN105734663A (zh) 一种单晶炉加压装置
CN204175546U (zh) 矛盾压气机
CN107176592A (zh) 螺杆驱动活塞分子筛制氧系统
CN106476594A (zh) 涡轮喷气式汽车
CN205618247U (zh) 涡轮增压环保发动机
CN110624255A (zh) 一种基于气流悬浮的飞机模型旋转展示装置
CN204341885U (zh) 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
CN205618248U (zh) 涡轮增压天然气发动机
CN106184772A (zh) 宇宙飞碟
CN106494627A (zh) 宇宙飞碟
CN107288750A (zh) 涡轮增压双燃料发动机
US10247094B2 (en) Turbocharged natural-gas engine
CN205166810U (zh) 一种拆卸装置
CN207023191U (zh) 一种柑橘果皮自动分离机
CN205013055U (zh) 空气动力发电机
CN202312792U (zh) 去果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 Xiaohu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 Xiaohu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 Xiaohu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