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2438U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2438U
CN205122438U CN201520930391.7U CN201520930391U CN205122438U CN 205122438 U CN205122438 U CN 205122438U CN 201520930391 U CN201520930391 U CN 201520930391U CN 205122438 U CN205122438 U CN 205122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main body
key
key main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03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浩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2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2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一框架、一按键主体、一第一弹臂及一第二弹臂;框架具有一透空部;按键主体呈长条型,按键主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相对分别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第一弹臂设置于第一侧且靠近第一端,第一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按键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框架;第二弹臂设置于第二侧且靠近第二端,第二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按键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框架,通过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支撑按键主体悬空设置于框架的透空部内。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指一种即使按压单边仍可维持具有整体平移效果而无翻翘现象,且所需按压力量小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为一种现有的按键结构80,其具有两个支点81、82用以将按键结构80固定于一壳体(图中未示出),该两个支点81、82分别通过弹臂83、84连接于长条型的按键主体85,其中一弹臂83呈“U”型,另一弹臂84呈“L”型,弹臂83形成一活动支点力臂A83,弹臂84形成一固定支点力臂A84,活动支点力臂A83与固定支点力臂A84的长度都超过弹臂83、84与按键主体85连接处的距离L1的一半。该按键结构80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支点81、82位于两侧,若按压(施力)于按键结构80的中央部位时,可确保按键主体85顺利作动。然而,由于按键主体85呈长条型,操作者往往会按压按键主体85其中一端,导致按键主体85另一端翘高,因此必须加大按键主体85与壳体的间隙,以避免发生“卡键”的现象。此外,就肉厚为0.7毫米的弹臂83、84而言,按压按键主体85中心使下降1毫米(mm)所需力量约为350克。
如图5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的按键结构90,其具有四个支点91~94,用以将按键结构90固定于一壳体(图中未示出),该四个支点91~94分别通过对称且呈“U”型的弹臂95~98连接于长条型的按键主体99,以弹臂95为例,其所形成的活动支点力臂A95长度小于弹臂95~98与按键主体99连接处的距离L2的一半。由于按键结构90具有四个支点91~94,因此可以使得受力平均,从而改善图4所示按键结构80受力不均而翻翘的现象,然而,也因为按键主体99受到四支弹臂95~98的牵制,因此需要较大的按压力,就肉厚为0.7毫米的弹臂95~98而言,按压按键主体99中心使下降1毫米(mm)所需力量约550克。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的按键结构的缺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竭力苦思的重要课题,因此亟需一种“即使按压单边仍可维持具有整体平移效果而无翻翘现象,且所需按压力量小”的按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
一框架,其具有一透空部;
一按键主体,呈长条型,按键主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相对分别位于长度方向两侧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一第一弹臂,设置于第一侧且靠近第一端,第一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按键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框架;以及
一第二弹臂,设置于第二侧且靠近第二端,第二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按键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框架,通过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支撑按键主体悬空设置于框架的透空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臂包括:
一转折部,其具有相对的两端;
一第一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一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框架,另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其中一端;以及
一第二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二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相对连接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折部、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构成一“U”型结构,该转折部在该“U”型结构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弹臂亦设有一转折部,且该第一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反;该第二弹臂与该第一弹臂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凸部的凸伸方向垂直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折部的中心线与该凸部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形成一力臂,该力臂的距离小于该多个弹臂与该按键主体连接位置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框架呈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框架呈矩形,该按键主体置于该矩形的中间,且该矩形内侧具有相对称于该按键主体的四个边角,该第一弹臂和该第二弹臂与该框架连接的位置位于该框架所包含的四个边角其中任意两个位于对角线位置的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按键主体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弹臂和该第二弹臂与该框架连接位置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个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按键主体凸伸于该框架的其中一面,该按键主体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凸伸于该框架的另一面,当按压该按键主体时可连动该延伸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另一种按键结构,其包含:
一按键主体,呈长条型,该按键主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相对分别位于该长度方向两侧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一第一弹臂,设置于该第一侧且靠近该第一端,该第一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另一端构成一第一固定点;以及
一第二弹臂,设置于该第二侧且靠近该第二端,该第二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另一端构成一第二固定点,通过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支撑该按键主体悬空设置,其中该按键主体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固定点和该第二固定点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个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臂包括:
一转折部,其具有相对的两端;
一第一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一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固定点,另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其中一端;以及
一第二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二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相对连接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折部、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构成一“U”型的结构,该转折部在该“U”型结构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弹臂亦设有一转折部,且该第一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反;该第二弹臂与该第一弹臂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凸部的凸伸方向垂直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转折部的中心线与该凸部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形成一力臂,该力臂的距离小于该多个弹臂与该按键主体连接位置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即使按压单边仍可维持具有整体平移效果而无翻翘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按压力量减小,低于现有的按键结构所需的按压力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搭配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现有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现有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80、90-按键结构;81、82、91~94-支点;83、84、95~98-弹臂;85、99-按键主体;A83、A95-活动支点力臂;A84-固定支点力臂;L1、L2-距离;10-按键结构;11-框架;111-透空部;112-固定点;12-按键主体;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23-第一侧;124-第二侧;125-延伸部;13-第一弹臂;131-转折部;132-第一杆件;133-第二杆件;134-凸部;14-第二弹臂;141-转折部;20-机壳;A13-第一力臂;A14-第二力臂;F1-长度方向;L-距离;θ1、θ2-锐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10,其包含一框架11、一按键主体12、一第一弹臂13及一第二弹臂14。
框架11具有一透空部111,于框架11设有四个固定点112,该四个固定点112大致对称设置于框架11的四角,通过螺栓或其他方式,可将按键结构10固定于所需位置,例如图3所示的机壳20内。固定点112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亦可以是两个或三个等,只要能让框架11固定在机壳20内的对称设置皆可。
按键主体12大致呈扁平的长条型,按键主体12沿其长度方向F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21与一第二端122以及相对分别位于长度方向F1两侧的一第一侧123与一第二侧124。按键主体12凸伸于框架11的其中一面(图示框架11的顶面),按键主体12具有一延伸部125,延伸部125凸伸于框架11的另一面(图示框架11的底面),如图3所示,当按压按键主体12时可连动延伸部125向下,使延伸部125的底部触动设置于相对应位置的电子元件(图中未示出)。
第一弹臂13设置于按键主体12的第一侧123且靠近第一端121,第一弹臂13包括一转折部131、一第一杆件132及一第二杆件133,转折部131、第一杆件132与第二杆件133大致构成一呈“U”型的结构,该转折部131大致位于该“U”型结构的顶部。转折部131具有相对的两端,第一杆件132与第二杆件133分别连接于转接部131的两端,转折部131的形态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弧形结构;第一杆件13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按键主体12的长度方向F1,第一杆件132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框架11,另一端连接于转折部131的其中一端。第二杆件13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按键主体12的长度方向F1,第二杆件133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转折部131的相对连接有第一杆件132的另一端,第二杆件133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于按键主体12的凸部134。凸部134的凸伸方向垂直于按键主体12的长度方向F1。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弹臂13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按键主体12,另一端连接于框架11。
第二弹臂14的形状与第一弹臂13的形状相同,但与第一弹臂13对称设置于按键主体12的两侧及两端。亦即,第二弹臂14设置于按键主体12的第二侧124且靠近第二端122,第二弹臂14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按键主体12,另一端连接于框架11,第二弹臂14的两端之间亦设有另一转折部141,且第一弹臂13的转折部1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弹臂14的转折部141的延伸方向相反。通过第一弹臂13与第二弹臂14支撑按键主体12悬空设置于框架11的透空部111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框架11大致成一矩形,按键主体12置于该矩形的中间,且该矩形内侧具有相对称于按键主体12的四个边角,第一弹臂13和第二弹臂14与框架11连接的位置位于框架11所包含四个边角其中任意两个位于对角线位置的边角,亦即按键主体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弹臂13和第二弹臂14与框架11连接位置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个锐角θ1、θ2。框架11的形状不限于矩形,任何相对称于按键主体12的多边形皆可,例如可以是六边形或八边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亦可为无框架11的结构,第一弹臂13远离按键主体12的另一端构成一个固定点112,第二弹臂14远离按键主体12的另一端构成另一个固定点112,按键主体12的延伸方向与上述两个固定点的延伸方向的间形成一个锐角θ1、θ2。
以第一弹臂13为例,转折部131的中心线与凸部134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形成一第一力臂A13,第一力臂A13的距离小于第一弹臂13及第二弹臂14与按键主体12连接位置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的二分之一。同理,第二弹臂14形成的第二力臂A14也小于距离L的二分之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于长条型的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及两端分别设置一弹臂,通过两个结构对称的弹臂支撑长条形的按键主体悬空置设于一框架,由于按压支点缩短(相较于图4所示的现有的按键结构),因此,即使按压单边仍可维持具有整体平移效果而无翻翘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按压力量减小,就肉厚为0.7毫米的第一弹臂13及第二弹臂14而言,按压按键主体12中心使下降1毫米(mm)所需力量约300克,皆低于图4及图5所示的现有的按键结构所需的按压力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例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畴,于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上揭的精神与技术范畴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而完成的等效改变及修饰,均仍应为本案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其具有透空部;
一按键主体,呈长条型,该按键主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相对分别位于该长度方向两侧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一第一弹臂,设置于该第一侧且靠近该第一端,该第一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框架;以及
一第二弹臂,设置于该第二侧且靠近该第二端,该第二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框架,通过该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支撑该按键主体悬空设置于该框架的该透空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臂包括:
一转折部,其具有相对的两端;
一第一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一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框架,另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其中一端;以及
一第二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二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相对连接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构成一“U”型结构,该转折部在该“U”型结构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臂亦设有一转折部,且该第一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反;该第二弹臂与该第一弹臂的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部的凸伸方向垂直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的中心线与该凸部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形成一力臂,该力臂的距离小于该多个弹臂与该按键主体连接位置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呈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呈矩形,该按键主体置于该矩形的中间,且该矩形内侧具有相对称于该按键主体的四个边角,该第一弹臂和该第二弹臂与该框架连接的位置位于该框架所包含的四个边角其中任意两个位于对角线位置的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主体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弹臂和该第二弹臂与该框架连接位置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个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主体凸伸于该框架的其中一面,该按键主体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凸伸于该框架的另一面,当按压该按键主体时可连动该延伸部。
1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按键主体,呈长条型,该按键主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以及相对分别位于该长度方向两侧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
一第一弹臂,设置于该第一侧且靠近该第一端,该第一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另一端构成一第一固定点;以及
一第二弹臂,设置于该第二侧且靠近该第二端,该第二弹臂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连接于该按键主体,另一端构成一第二固定点,通过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支撑该按键主体悬空设置,其中该按键主体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固定点和该第二固定点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一个锐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臂包括:
一转折部,其具有相对的两端;
一第一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一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固定点,另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其中一端;以及
一第二杆件,其长度方向平行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该第二杆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该转折部的相对连接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于该按键主体的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构成一“U”型的结构,该转折部在该“U”型结构的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臂亦设有一转折部,且该第一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弹臂的转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反;该第二弹臂与该第一弹臂的形状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部的凸伸方向垂直于该按键主体的长度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折部的中心线与该凸部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形成一力臂,该力臂的距离小于该多个弹臂与该按键主体连接位置的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CN201520930391.7U 2015-11-13 2015-11-19 按键结构 Active CN2051224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8273 2015-11-13
TW104218273U TWM517402U (zh) 2015-11-13 2015-11-13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2438U true CN205122438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8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0391.7U Active CN205122438U (zh) 2015-11-13 2015-11-19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04640U (zh)
CN (1) CN205122438U (zh)
TW (1) TWM5174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3446A (zh) * 2020-06-30 2020-09-11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
CN111816486A (zh) * 2019-04-10 2020-10-23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6486A (zh) * 2019-04-10 2020-10-23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N111816486B (zh) * 2019-04-10 2022-12-16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N111653446A (zh) * 2020-06-30 2020-09-11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4640U (ja) 2016-06-09
TWM517402U (zh) 2016-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21352U (zh) 一种开关柜柜门
CN204825621U (zh) 一种多向活动型支座的连杆抗拔装置
CN205122438U (zh) 按键结构
CN203245632U (zh) 一种型面压紧装置
CN208481295U (zh) 连接结构以及洗碗机
CN21049366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s钩舌片
CN204053952U (zh) 笔记本显示屏外框手动压合器
CN207033988U (zh) 滑轨自锁结构的拨块装置
CN208763409U (zh) 模板用连接杆
CN206721657U (zh) 单柱面球型拉压支座
CN206772564U (zh) 横梁总成快速检验漏冲孔装置
CN207892942U (zh) 一种安装快速连接件
CN207618808U (zh) 一种固定结构
CN203099297U (zh) 异型断面型钢
CN207347915U (zh) 一种金属止水带
CN203822775U (zh) 一种洁净板的连接结构
CN103904598A (zh) 一种滚花槽式电缆桥架
CN202687692U (zh) 一种电梯平衡块压板
CN203659369U (zh) 一种led箱体显示屏面罩
CN202861257U (zh) 拉伸模上脱模装置
CN209567296U (zh) 一种包角胶合板
CN209687863U (zh) 一种新型冲压铜板铆接结构
CN203194035U (zh) 一种用于4g无线网的拼装式基站室外机柜
CN208330917U (zh) 一种用于连接型材的弧形连接件
CN206199948U (zh) 一种机柜侧板翻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