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9896U - 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9896U
CN205119896U CN201520763023.8U CN201520763023U CN205119896U CN 205119896 U CN205119896 U CN 205119896U CN 201520763023 U CN201520763023 U CN 201520763023U CN 205119896 U CN205119896 U CN 205119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tube
lower outer
described 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30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宝文
王均桂
徐广廷
滑凌让
田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x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30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9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9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98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包括:上管、立管和下管,其中,上管水平设置,上管的一端封闭,上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立管与上管相连通;下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和同轴设于下外管内的下内管,且下内管与下外管之间留有导热间隙,下外管与立管相连通,下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导热间隙的封堵件,下内管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上管的内腔、立管的内腔,以及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由于利用导热介质作为传热源,仅下内管内通入热水,导热介质能很快将热水的温度吸收,传热效率快,热水仅需通过下内管,因此,所需热水较少,耗能较少。

Description

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又被称为暖气片。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传输到散热器,最终通过散热器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现在市场销售及家庭安装的传统散热器主要是通过向散热器内部腔体充入热水,并通过散热器的腔体壁的传导将热水的热量散发到室内空气中,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散热器,由于需要不断地向散热器的内部腔体内充入大量的热水,以保证热水能够持续与散热器的各处腔体壁接触,进而保证足够的热量能源源不断散发出来,因此,该种形式的散热器所需要的热水较多,而烧热水所需要的电、煤等也相应增多,如此一来容易造成耗能较多,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实现降低散热器的能源浪费,并且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
上管,所述上管水平设置,所述上管的一端封闭,所述上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
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上管相连通;
下管,所述下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和和同轴设于所述下外管内的下内管,且所述下内管与所述下外管之间留有导热间隙,所述下外管与所述立管相连通,所述下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所述导热间隙的封堵件,所述下内管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
所述上管的内腔、所述立管的内腔,以及所述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所述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立管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为散热肋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和所述下外管的外侧还分别覆盖有扣帽,所述扣帽的外侧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
进一步的,在所述封堵件上、且沿所述封堵件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与所述下内管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有用于与供热管道连接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件包括与所述下外管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部、与所述下内管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部,以及用于卡入到所述下内管内的定位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下外管搭接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下内管对接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外边缘开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与所述下外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焊接坡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焊接部上用于与所述下内管焊接的一端边缘开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与所述下内管的端面之间形成焊接坡口。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的一端焊接有密封堵头以形成所述上管的密封端,所述上管的另一端焊接有所述充气嘴以形成所述上管的充气端。
优选的,所述上管、立管与所述下外管采用低碳钢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散热件为铝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由于仅在下内管中通入热水,即单管通水,上管、立管以及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形成传热腔体,而该传热腔体保持真空状态,通过上管的充气嘴向传热腔体内注入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在真空的状态下其沸点较低,下内管内的热水的热量会迅速传递给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很快达到所需温度,由于仅下内管内需要通入热水,所需的热水量较少,进而所需要烧开热水所用的煤、电等能源也大大减少,因此,十分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去除盖帽后的半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安装有充气嘴的上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安装有封堵件的下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管;2-立管;3-下管;
4-充气嘴;5-封堵件;6-第一散热件;
7-扣帽;8-第二散热片;9-密封堵头;
301-下外管;302-下内管;501-通孔;
502-第一焊接部;503-第二焊接部;504-定位部;
505-第一倒角;506-第二倒角;401-基座;
402-内芯;403-内芯座;404-V形密封环;
405-限位块;406-导向套;407-抵压部;
408-弹簧;409-密封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去除盖帽后的半剖视图;图4为图3中安装有充气嘴的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下管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上管1、立管2和下管3。
其中,上管1水平设置,上管1的一端封闭,上管1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立管2与上管1相连通;下管3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301和同轴设于下外管301内的下内管302,且下内管302与下外管301之间留有导热间隙,下外管301与立管2相连通,下管3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导热间隙的封堵件5,下内管302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上管1的内腔、立管2的内腔,以及下外管301与下内管302之间的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导热介质在一定压力下是液态形式,当有19℃以上的热源突然接触,导热介质能够瞬时气化循环导热。
优选的,上管1、立管2和下管3可以为由低碳钢制成的低碳钢管,并且可以一体铸造成型,成型工艺简单,具有易散热,耐腐蚀的优点。立管2可以垂直设置在上管1和下管2之间,或者也可以稍微倾斜地设置在上管1与下管3之间。用于充装导热介质的真空的腔体在充入导热介质之前,可以通过充气嘴4连接真空泵将腔体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的腔体,在真空的环境中,导热介质的沸点较低,因此,当导热介质即使接触到较弱的热源后也可以很快发热,并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管壁上并散发到外界空气中。
下内管302插入到下外管301内,并与导热介质所在的真空腔体相互隔绝,如此,下内管302内的热水不会溢出到导热介质所在的腔体内,不会与导热介质混合而影响导热介质的导热性能,当下内管302具有热水通过时,很快通过下内管302的管壁传递到导热介质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由于仅在下内管302中通入热水,即单管通水,上管1、立管2以及下外管301与下内管302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形成真空的腔体,而该真空的腔体保持真空状态,通过上管1的充气嘴向传热腔体内注入导热介质,由于导热介质在真空的状态下其沸点较低,下内管302内的热水的热量会迅速传递给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启动热内循环,使散热器的内部的温度能够很快达到通过热水的温度,产生热涡流内循环,达到取暖的目的,由于仅下内管302内需要通入热水,所需的热水的水量较少,进而所需要烧开热水所用的煤、电等能源也大大减少,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
立管2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件件6。优选的,第一散热件6可以为散热肋片,例如,可以为具有良好散热性的铝板,并且能够降低整个散热器的重量。通过第一散热件6的设置可以增大散热面积,另外,各第一散热件6之间可以保留一定间隙,以提供散热的空气流动通道,提高散热效果。
另外,第一散热件6上还可以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图中未示出),从而进一步加强空气流通,进而加强散热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上管1和下外管301的外侧还可以分别覆盖有扣帽7,扣帽7的外侧可以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8。各第二散热片8之间也可以保留一定间隙,并且第二散热片8可以与扣帽本体的表面呈一锐角设置,并且还可以以与上管1的外表面相同的弧度弯曲,在外观上保证美观度,并且,也防止刮伤人员,若干第二散热片8的设置,同样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图6为图3中安装有封堵件的下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封堵件5上、且沿封堵件5的轴线方向可以开设有与下内管302相连通的通孔501,通孔501内开设有用于与供热管道连接的内螺纹。供热管道可以与封堵件5螺纹连接,供热管道内的热水经过封堵件5的通孔501进入到下内管302内,此时,封堵件5既可以作为隔绝下外管301与下内管302的装置,同时也作为热水流体的进出口,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当然,要在向下内管302内注入热水,也可以不通过设置在下内管302两端的封堵件5,可以在下内管302的其他位置处开设热水注入口和热水出口,而封堵件5可以将下管3的两端整个封闭起来,并使得下内管302与下外管301之间不连通。在此,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热水注入口和热水出口的位置。
封堵件5可以包括与下外管301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部502、与下内管302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部503,以及用于卡入到下内管302内的定位部504,第一焊接部502可以与下外管301搭接焊接在一起,第二焊接部503可以与下内管302对接焊接在一起。优选的,第一焊接部502的外径等于下外管301的内径,第二焊接部503的外径可以等于下内管302的外径。当加工时,可以先将封堵件5的定位部504插入到下内管302内,以实现整个封堵件5的初始定位,防止焊接时产生偏移,造成焊接后的强度不能达到预定效果,而影响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通过将封堵件5焊接在下管3的两端,焊接后的密封性较好,能够充分隔绝下外管301与下内管302,保证散热器的性能稳定。
第一焊接部502上远离第二焊接部503的一端外边缘开设有第一倒角505,第一倒角505与下外管30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第一焊接部502的端面可与下外管301的端面齐平,通过在第一焊接部502上开设第一倒角505,使得第一倒角505与下外管30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焊接坡口能够有利于保证焊接的深度,提高焊接后的稳定性,更进一步防止散热器内部导热介质泄露的现象发生。
相应的,第二焊接部503上用于与下内管302焊接的一端边缘也可以开设有第二倒角506,第二倒角506与下内管302的端面之间形成焊接坡口。第二倒角506的作用与第一倒角505的作用类似,在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上管1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密封堵头9以形成上管1的密封端,上管1的另一端焊接有充气嘴4以形成上管1的充气端。同样的,密封堵头9和充气嘴4都以焊接的形式焊接到上管1上,其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并且由焊缝所形成的密封效果较好。当然,在铸造整个上管1、立管2和下外管301时,可以直接将上管1的一端铸造成封闭的结构,即,将密封堵头9与上管1一体铸造成型,同样也能起到密封的效果,在此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图7为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充气嘴4可以包括基座401、内芯402、内芯座403、V形密封环404、限位块405、导向套406、抵压部407和弹簧408。
其中,基座401的一端与散热器相连,基座401内沿轴向开设有与散热器的内腔相连通的通孔;内芯402同轴设置于基座401的通孔内;内芯座403固定于基座401内,内芯402滑设于内芯座403内,内芯座403与基座401的内表面形成供气流通过间隙;V形密封环404固定套设于内芯402上、且位于内芯座403上远离散热器的一端,V形密封环404沿径向压设在基座401内,V形密封环404的V形开口背离散热器;限位块5固定于内芯402上、且位于内芯座403上靠近散热器的一端,用于限定内芯402的轴向位移;限位块5与V形密封环404之间的间距大于内芯座403的轴向长度。
抵压部407可以一体形成于内芯402上,用于抵顶V形密封环404,抵压部407与导向套406之间可以连接弹簧408,弹簧408可以套设在内芯402外侧,基座401内远离散热器的一端可以螺接有密封螺帽409。密封螺帽409主要能够对充气嘴实现进一步密封。
基座401可与散热器焊接在一起,以保证散热器的密封性,内芯座403可以与基座401过盈配合,V形密封环404可以通过密封胶固定套设在内芯402上,使得气流不会推动V形密封环404在内芯402上轴向移动,并且也保证V形密封环404与内芯402之间的良好密封。限位块5可以与内芯402一体成型,并且可位于内芯402的端部,优选的,限位块5可以是沿内芯40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台肩,当限位块5抵顶到内芯座403的端面时,可以封堵住内芯座403与内芯402之间的滑动间隙,尽量保证气流仅在内芯座403与基座401之间的间隙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V形密封环404,指的是密封环上在一端面上开设了一圈开口,该开口的横截面呈V形。V形密封环404可以选用硅胶或者橡胶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充气嘴,通过一基座401固定到散热器上,并且与散热器内部空腔相连通,而在基座401内设置内芯座403,在内芯座403内滑设有内芯402,内芯座403固定在基座401内,内芯402可在内芯座403内沿轴向来回移动,在内芯座403与基座401之间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V形密封环404由于固定套设在内芯402上,并且径向压设在基座401内,因此,当没有外界的压力时,可对基座的内部通孔实现密封,限位块5与V形密封环404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内芯座403的轴向长度,使得内芯402可以具有一定的轴向移动空间,当抽真空时,散热器的内部空气可以推动V形密封环404变形,V形密封环404与基座401内壁之间产生间隙,使得空气流能够在抽真空时顺利通过;当抽完真空后,V形密封环404恢复变形,此时,又需要对散热器的内部充装导热介质,可通过直接对内芯402施加朝靠近散热器的方向的推力,由于V形密封环404与内芯402固定连接,在受到推力时,内芯402会带动V形密封环404一起沿轴向运动,当V形密封环404抵顶到内芯座403时,V形密封环404不能继续运动,但是仍然受到轴向的推力,使得V形密封环404产生向内弯曲变形,进而V形密封环404与基座401之间也产生了间隙,使得导热介质也能够通过该间隙,并通过内芯座403与基座401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散热器的内腔内。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充气嘴能够一次性通过一个充气口实现一次性对散热器进行抽真空和充装导热介质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管,所述上管水平设置,所述上管的一端封闭,所述上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
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上管相连通;
下管,所述下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和同轴设于所述下外管内的下内管,且所述下内管与所述下外管之间留有导热间隙,所述下外管与所述立管相连通,所述下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所述导热间隙的封堵件,所述下内管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
所述上管的内腔、所述立管的内腔,以及所述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所述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为散热肋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和所述下外管的外侧分别还覆盖有扣帽,所述扣帽的外侧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堵件上、且沿所述封堵件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与所述下内管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有用于与供热管道连接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与所述下外管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部、与所述下内管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部,以及用于卡入到所述下内管内的定位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下外管搭接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下内管对接焊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外边缘开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与所述下外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焊接坡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上用于与所述下内管焊接的一端边缘开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与所述下内管的端面之间形成焊接坡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的一端焊接有密封堵头以形成所述上管的密封端,所述上管的另一端焊接有所述充气嘴以形成所述上管的充气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立管与所述下外管采用低碳钢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散热件为铝片。
CN201520763023.8U 2015-09-30 2015-09-30 散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9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3023.8U CN205119896U (zh) 2015-09-30 2015-09-30 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3023.8U CN205119896U (zh) 2015-09-30 2015-09-30 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9896U true CN205119896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5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30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9896U (zh) 2015-09-30 2015-09-30 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9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954A (zh) * 2015-09-30 2015-12-30 山东泰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2954A (zh) * 2015-09-30 2015-12-30 山东泰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2464U (zh) 热管落差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05119896U (zh) 散热器
CN105202954B (zh) 散热器
CN207317236U (zh) 一种内置内循环装置的套管式壁挂炉
CN203216054U (zh) 一种太阳能真空玻璃集热管热管空气集热器
CN203177461U (zh) 一种热水器
CN201680330U (zh) 灯具的散热构造
CN103423880A (zh) 一种新型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04730499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203964704U (zh) 旋涡式汽水换热器
CN200996802Y (zh) 复合型超导暖气散热器
CN207564813U (zh) 一种高强度聚氯乙烯管生产用循环冷却装置
CN202814198U (zh) 一种暖风芯体的堵帽式活接管接头
CN206207200U (zh) 植物培养器照明装置
CN201081584Y (zh) 带有抽真空阀门的隐形导热管散热器
CN202254961U (zh) 辐射采暖高温尾气热量回收装置
CN204730482U (zh) 一种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器
CN203927838U (zh) 一种水冷式led节能灯
CN204717655U (zh) 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
CN214636286U (zh) 一种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成反应装置
CN220489786U (zh) 一种火力发电的热能回收装置
CN204128215U (zh) 太阳能二合一热水器
CN205227805U (zh) 一种小型多功能热水器
CN210119007U (zh) 一种具有热能回收机构的热煤水加热器
CN203533938U (zh) 横式分体太阳能水箱专用搪瓷盘管内胆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