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3427U -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3427U
CN205113427U CN201520844924.XU CN201520844924U CN205113427U CN 205113427 U CN205113427 U CN 205113427U CN 201520844924 U CN201520844924 U CN 201520844924U CN 205113427 U CN205113427 U CN 205113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ervo
fuel tank
hydraulic
ferry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49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春栋
张晓东
杨东升
孙忠磊
夏松江
马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CIMC AIRPORT EQUIPMENT Co.,Ltd.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Xinfa Airport Equi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Cimc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Xinfa Airport Equip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Cimc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Xinfa Airport Equipment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Cimc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49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3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3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3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包括助力转向油箱、助力转向回路以及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助力转向油箱设于双向行驶摆渡车的一液压油箱内;助力转向回路包括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以及助力转向回油管路,分别连通于助力转向油箱与两个转向器之间;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设于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上,选择性地对两组助力转向机构的其中之一供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通过将助力转向油箱设置于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的另一液压油箱内,结合为一个共用的油箱,解决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油温过高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简化了双向行驶摆渡车的液压系统。

Description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摆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机场摆渡车用于往返于候机楼与远机位飞机之间接送登机和离机乘客,其适用于各民航机场的站坪及其他场所。对于较小的机场,双向行驶摆渡车由于其具有两个驾驶头,故较为适合其较小的行车空间。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掉头时,只需在另一驾驶头驾驶即可。双向行驶摆渡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机场摆渡车转弯半径大,掉头困难的问题。
现有双向行驶摆渡车中,其中一种采用行走和转向依靠机械驱动形式,液压系统主要用于助力转向和锁桥的技术措施。其中液压系统的助力转向功能主要使用液压助力转向器增加转向驱动力,使人力操纵转向更加轻便。这种液压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用车辆专用转向油壶,在使用中存在油液发热严重,导致密封老化,油液泄漏等问题,影响转向系统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以解决现有摆渡车的助力转向液压系统油液发热导致泄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包括设于其前后侧的两个车桥以及能够分别转向所述两个车桥的两个转向器,其中,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包括助力转向油箱、助力转向回路以及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所述助力转向油箱设于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的一液压油箱内;所述助力转向回路包括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以及助力转向回油管路,分别连通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与所述两个转向器之间;所述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设于所述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上,选择性地对所述两个转向器的其中之一供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箱具有吸油口及回油口,所述助力转向油箱且具有吸油口、回油口及顶部开口,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顶部开口高于所述液压油箱的吸油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还包括两个回油过滤器;所述两个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液压油箱回油口以及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回油口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还包括两个散热器;所述两个散热器分别设于所述液压油箱回油口以及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回油口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箱还包括液位液温计;所述液位液温计设于所述液压油箱上,所述液位液温计的最低液位对应的液面高度等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顶部开口处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助力转向油箱固定于所述液压油箱的一内壁上,所述助力转向油箱与所述液压油箱共用所述内壁,所述液压油箱的吸油口设于所述内壁位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下方的位置,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吸油口设于所述内壁对应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位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箱内设有第一隔板,以将所述液压油箱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以连通所述两个腔室,所述第一穿孔的高度低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箱具有一顶板,所述液压油箱的回油口及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回油口均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回油口位于所述液压油箱两个腔室之一的上方,且对应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的上方位置,所述液压油箱的回油口位于所述液压油箱两个腔室中另一个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助力转向油箱内设有第二隔板,以将所述助力转向油箱分隔为两个腔槽,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穿孔,以连通所述两个腔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应急液压系统;所述应急液压系统包括应急油泵及应急电磁阀;所述应急电磁阀可启闭地连通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与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之间,使所述应急油泵对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供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通过将助力转向油箱设置于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的另一液压油箱内,结合为一个共用的油箱,解决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油温过高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简化了双向行驶摆渡车的液压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的助力转向油箱设于另一液压油箱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向示意图;
图5时图2的C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油箱的第一隔板的B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油箱的第二隔板的C向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车桥;30.转向器;1.组合式油箱;11.锁桥油箱;111.吸油口;112.回油口;1121.回油过滤器安装界面;1122.安装界面;113.第一隔板;1131.第一穿孔;12.助力转向油箱;121.吸油口;122.回油口;1221.回油过滤器安装界面;123.第二隔板;1231.第二穿孔;13.液位液温计;31.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2.第二油泵;42.应急油泵;43.应急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各数值单位均以文字或数字的形式进行说明,例如压强单位兆帕(MPa),时间单位分钟(min)、秒(s),距离单位米(m)、毫米(mm),速度单位千米每小时(Km/h)和容积单位升(L)等,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应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能够应用于双向行驶摆渡车。该双向行驶摆渡车具有两个驾驶侧,分别为a头即主驾驶侧和b头即副驾驶侧,又称为双向行驶摆渡车的前后侧,每一个驾驶侧所在的一侧均具有一个车桥10(前侧车桥通常为转向驱动桥,后侧车桥通常为转向桥),每个车桥10均设有转向机构。具体来说,每个车桥10分别由一组助力转向机构提供助力转向的功能,例如带有转向传动链的转向器30。当驾驶员在a头和b头的其中之一驾驶时,驾驶员操纵该驾驶侧的方向盘,该侧车桥10在助力转向机构作用下起转向作用,另一侧车桥10则被锁桥机构的液压压力锁正,轮胎保持直线运动。其中,助力转向机构通过助力转向液压系统供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以下简称为助力转向液压系统)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助力转向液压系统能够用于双向行驶摆渡车两侧车桥的助力转向。该助力转向液压系统主要包括助力转向油箱12、助力转向回路以及应急液压系统。其中,该助力转向油箱12设置在双向行驶摆渡车其他液压系统中的一液压油箱中,并与该液压油箱形成一组合式油箱1。
以下参考图2至图7所示,以双向行驶摆渡车多种液压系统中的其中一种,锁桥液压系统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转向液压系统的助力转向油箱12与上述锁桥液压系统的锁桥油箱11组成的组合式油箱1进行进一步解释与说明。其中,锁桥液压系统主要包括锁桥回路以及锁桥油箱11,锁桥回路包括锁桥压力管路及锁桥回油管路。但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描述,并不意味着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转向油箱12仅限于与锁桥油箱11组成的组合结构,而应当适用于双向行驶摆渡车具有的其他任意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
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桥油箱11以及助力转向油箱12均具有吸油口、回油口以及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113和第二隔板123)。并且,助力转向油箱12还具有顶部开口结构,即助力转向油箱12实际为油槽结构,且其顶部开口高度高于锁桥油箱11的吸油口111高度。这种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当锁桥油箱11内液位较高时,例如高于助力转向油箱12顶部开口时,锁桥油箱11与助力转向油箱12实际为一个油箱;当锁桥油箱11内液位降低至助力转向油箱12顶部开口以下,且高于锁桥油箱11的吸油口111时,锁桥油箱11与助力转向油箱12分别独立工作;当锁桥油箱11所连接的液压回路因泄漏或其他原因,导致锁桥油箱11液位降至其吸油口以下时,助力转向油箱12的液位不会因锁桥油箱11所连接的液压回路的泄漏而下降,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当助力转向油箱12所连接的液压回路因泄漏或其他原因,导致助力转向油箱12液位下降时,锁桥油箱11的液位不会因助力转向油箱12所连接的液压回路的泄漏而降至锁桥油箱11的吸油口111以下,因此锁桥油箱11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一隔板113竖直设置于锁桥油箱11的内部,将锁桥油箱11分隔为两个腔室。第一隔板113上开设有第一穿孔1131,以连通这两个腔室。并且,第一穿孔1131的开设高度低于助力转向油箱12的高度,以保证两个油箱内的液压油的充分混合换热。另外,第二隔板123竖直设置于助力转向油箱12的内部,将助力转向油箱12分隔为两个腔槽。第二隔板123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231,以连通两个腔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穿孔1131的数量及位置并不唯一,可以灵活调整。
如图2和图3所示,助力转向油箱12固定于锁桥油箱11的一内壁上,即助力转向油箱12与锁桥油箱11共用该内壁。锁桥油箱11的吸油口111设于该内壁位于助力转向油箱12下方的位置,助力转向油箱12的吸油口121设于该内壁对应于助力转向油箱12的位置上。另外,锁桥油箱11具有一顶板,锁桥油箱11的回油口112及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均设于顶板上,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位于锁桥油箱11两个腔室之一的上方,且对应于助力转向油箱12的上方位置,锁桥油箱11的回油口112位于锁桥油箱11两个腔室中另一个的上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锁桥油箱11及助力转向油箱12均未设置隔板时,锁桥油箱11的回油口112可灵活选择在顶板上的开设位置,但应保证其不在助力转向油箱12的上方,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开设位置亦可适当调整,但应保证其位于助力转向油箱12顶部开口的上方,以便回油。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桥油箱11的回油口112及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上分别设有回油过滤器安装界面1121,1221,以分别安装两个回油过滤器。这两个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锁桥回路的锁桥回油管路及助力转向回路的助力转向回油管路,以分别对两个回路的回油进行过滤。并且,锁桥油箱11顶部还设有用于安装空气滤清器的安装界面1122,其与现有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桥回路的锁桥回油管路及助力转向回路的助力转向回油管路上还分别设有一个散热器,两个散热器分别位于两个回油过滤器的上路方向,即提供对回油先散热后过滤的功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将锁桥回路以及助力转向回路的回油管路连通为一根回油总管,并在该回油总管上安装散热器以及回油过滤器后,在分别连通于锁桥油箱11的回油口112以及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管路设计的其他灵活变换在此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出的回油过滤器及散热器,仅为示例性的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锁桥回路为例,亦可单独设置回油过滤器,或者单独设置散热器,即在锁桥油箱11的回油管路上安装散热器,又或将回油过滤器设置在散热器的上路方向,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但应优选地将回油过滤器和散热器均设置在锁桥回路与锁桥油箱11回油口112的连接处,或设置在助力转向回路与助力转向油箱12回油口122的连接处。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桥油箱11上设置有液位液温计13,其最低液位对应的液面高度等于助力转向油箱12顶部开口处的高度。即,当锁桥油箱11内液面高度下降至液位液温计13最低读数以下时,则锁桥油箱11与助力转向油箱12作为两个独立的油箱工作。
现有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通常采用车用转向油壶作为油箱,由于车用转向油壶存储油液容积较小,一般为2升~2.5升,双向摆渡车a头和b头各装有助力转向装置,因而助力转向系统液压管路较长,一般达到10米左右,液压回路中无冷却散热装置。以上因素致使液压油在现有转向系统中流动时发热量大,温度循环升高,致使液压系统密封老化,逐步出现泄漏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取消了转向油壶,将助力转向回路连通的助力转向油箱12与双向行驶摆渡车的其他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用的组合式油箱1,其容积较大。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桥油箱11的容积可达30升,助力转向油箱12容积可设计为5升。同时,在助力转向回油管路与锁桥回油管路同时设置散热器,或将两回油管路共用并经过散热器回油,以增强回油管路内油液的散热。油箱容积的增大和回油管路通过散热器回油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现有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油温过高导致的原件老化和油液泄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油箱1在正常工作情况下,锁桥油箱11液位在液位液温计13最低液位以上,锁桥油箱11与助力转向油箱12内的油液混合在一起。经过散热器散热的液压油回到锁桥油箱11与助力转向油箱12内,液压油充分换热,降低了助力转向油箱12的油液温度,有效解决了现有转向液压系统液压油温过高的问题。当锁桥油箱11内的液位降低至液位液温计13最低液位时,即降低至助力转向油箱12最高液位以下时,锁桥油箱11和助力转向油箱12成为两个独立的油箱,此时由于助力转向油箱12容积大于现有助力转向液压油壶,其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效果也较好。
另外,采用锁桥油箱11内嵌设置助力转向油箱12的设计方案,还可以解决现有锁桥或者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发生爆管后,对另一液压系统的影响。例如锁桥回路的液压泵压力油口的胶管爆管后,锁桥油箱11内的液压油通过爆管侧流尽,但助力转向油箱12内的液压油不会减少。该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了液压系统爆管后的风险,避免了爆管后导致的锁桥和助力转向功能同时失灵的情况,提高了整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对组合式油箱1的描述仅为示例性的。当该助力转向液压系统的助力转向油箱12与其他不同的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组合时,在保证助力转向油箱12设置在其他液压油箱内的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组合式油箱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箱的不同结构灵活调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一端通过一个第二油泵32连通于助力转向油箱12的吸油口121,另一端分别连通于两组助力转向机构,例如两个转向器30。助力转向回油管路一端分别连通于两个转向器,另一端连通于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1设于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上,选择性地对两个转向器30的其中之一供油。
如图1所示,上述助力转向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为:a头驾驶时,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1左位工作,即电磁铁DTA得电,第二油泵32为该侧的助力转向机构供油,反之亦然。当无需转向时,助力转向回路内压力为0,助力转向液压系统通过转向机构自带的回油口泄荷。驾驶员操作方向盘转向时,助力转向液压系统的压力升高,转向器30通过转向传动链进行助力转向。
例如,当双向行驶摆渡车的锁桥液压系统对摆渡车的主驾驶侧锁桥时,驾驶员在副驾驶侧驾驶车辆,则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1选择对与b头一侧的助力转向机构供油,当驾驶员控制副驾驶侧的方向盘时,该侧的助力转向器30配合方向盘对该侧车桥10提供助力转向的功能。当锁桥液压系统对摆渡车的副驾驶侧锁桥时,驾驶员在主驾驶侧驾驶车辆,则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1转换为对与a头一侧的助力转向机构供油,当驾驶员控制主驾驶侧的方向盘时,该侧的助力转向器30配合方向盘对该侧车桥10提供助力转向的功能。
在现有摆渡车的使用中,由于车辆故障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紧急情况下需要用牵引车将摆渡车拖离至维修地点进行维修。由于安装于发动机上的转向泵无法正常运转,只能人力操纵方向盘转向,车辆转向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应急液压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油泵42以及应急电磁阀43。应急电磁阀43用于可启闭地连通助力转向油箱12与助力转向回路,使应急油泵42对助力转向回路供油。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锁桥油箱11发生故障对应急液压系统的影响,还可以设置一应急油箱,以使应急电磁阀43可启闭地连通应急油箱与助力转向回路,使应急油泵42对助力转向回路供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应急液压系统中的各液压元件亦可选择其他种类,并不以此为限。
以本实施方式为例,当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系统瘫痪时,应急电磁阀43选择通过应急管路将助力转向油箱12或应急油箱与助力转向回路连通,并通过应急油泵42向助力转向机构供油,提供应急助力转向功能。优选的,应急管路与助力转向回路的连通位置为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上的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1与第二油泵32之间的位置。该应急液压系统解决了车辆故障时转向困难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应急油泵42作为应急动力源提供动力时,都是在较短时间内工作。正常情况下,应急油泵42为助力转向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时,持续工作时间为车辆转向时间,转向时间通常在10秒以内。为了避免发热严重,要求应急油泵42的持续工作时间不超过规定值。本实施方式中所选用的应急油泵42要求持续工作时间不超过3分钟,实际使用情况完全满足应急油泵42的持续工作时间要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驾驶员操作,可在驾驶室仪表盘上安装自复位的电动助力转向开关。按下电动助力转向开关后,应急电磁阀43控制应急油泵为助力转向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应当理解的是,应急液压系统并不仅限于为助力转向液压系统提供应急保障。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例,图1实际上示出了应急液压系统还可以为包括锁桥液压系统在内的,双向行驶摆渡车的其他液压系统提供应急保障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可将应急电磁阀43选用电磁换向阀,以便选择性地对上述各个液压系统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行应急供油,即同时对双向行驶摆渡车的各液压系统提供应急保障。
虽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但应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其构思或实质,因此,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构思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故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包括设于其前后侧的两个车桥(10)以及能够分别转向所述两个车桥(10)的两个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包括:
助力转向油箱(12),设于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的一液压油箱(11)内;
助力转向回路,包括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以及助力转向回油管路,分别连通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与所述两个转向器之间;以及
助力转向电磁换向阀(31),设于所述助力转向压力管路上,选择性地对所述两个转向器的其中之一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11)具有吸油口(111)及回油口(112),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且具有吸油口(121)、回油口(122)及顶部开口,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顶部开口高于所述液压油箱(11)的吸油口(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还包括:
两个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液压油箱(11)回油口(112)以及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回油口(122)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还包括:
两个散热器,分别设于所述液压油箱(11)回油口(112)以及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回油口(122)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1)还包括:
液位液温计(13),设于所述液压油箱(11)上,所述液位液温计(13)的最低液位对应的液面高度等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顶部开口处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固定于所述液压油箱(11)的一内壁上,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与所述液压油箱(11)共用所述内壁,所述液压油箱(11)的吸油口(111)设于所述内壁位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下方的位置,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吸油口(121)设于所述内壁对应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11)内设有第一隔板(113),以将所述液压油箱(11)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第一隔板(113)上开设有第一穿孔(1131),以连通所述两个腔室,所述第一穿孔(1131)的高度低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11)具有一顶板,所述液压油箱(11)的回油口(112)及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均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回油口(122)位于所述液压油箱(11)两个腔室之一的上方,且对应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的上方位置,所述液压油箱(11)的回油口(112)位于所述液压油箱(11)两个腔室中另一个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内设有第二隔板(123),以将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分隔为两个腔槽,所述第二隔板(123)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231),以连通所述两个腔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应急液压系统,包括:
应急油泵(42);及
应急电磁阀(43),可启闭地连通于所述助力转向油箱(12)与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之间,使所述应急油泵(42)对所述助力转向回路供油。
CN201520844924.XU 2015-10-28 2015-10-28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Active CN205113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4924.XU CN205113427U (zh) 2015-10-28 2015-10-28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4924.XU CN205113427U (zh) 2015-10-28 2015-10-28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3427U true CN205113427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9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4924.XU Active CN205113427U (zh) 2015-10-28 2015-10-28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34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9157A (zh) * 2018-01-23 2018-09-2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驾驶电动摆渡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9157A (zh) * 2018-01-23 2018-09-25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驾驶电动摆渡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0854A (zh) 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
CN205154812U (zh) 双向行驶摆渡车锁桥液压系统
CN107264499B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液压辅助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59804B (zh) 轮毂马达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CN102951198B (zh) 一种车辆及液压转向驱动系统
CN201841911U (zh) 一种车桥浮动液压装置
CN108547821B (zh) 集成液压转向控制阀组及液压转向控制系统
CN103786703B (zh) 一体式制动主缸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分层控制架构及方法
CN204527622U (zh) 一种无人机刹车系统
US20230331205A1 (en) Hydraulic apparatus, braking apparatus, braking system, and braking control method
CN10725343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双电机并联散热系统和散热方法
CN205113427U (zh) 双向行驶摆渡车助力转向液压系统
CN203581085U (zh) 一种带油温冷却器的转向管路系统
CN105435400A (zh) 轻型高机动远程供水消防方法及系统
CN204821122U (zh) 无油箱的驱动桥散热系统
CN205331089U (zh) 一种飞机牵引车双路液压驱动系统
CN106931002A (zh) 双向行驶摆渡车锁桥液压系统
CN101492035A (zh) 汽车智能水冷节能器
CN205058300U (zh) 搅拌车
CN203268119U (zh) 转向助力系统
CN202669477U (zh) 一种多轴线自行式液压载重车多泵驱动闭式液压回路
CN207875754U (zh) 汽车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控制系统
CN107882821A (zh) 双向车辆锁桥液压系统
CN204344335U (zh) 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
CN201923113U (zh) 两通道esp本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2

Address after: 102206 b4061, building 8, No. 97, Changpi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Changping Demonstration Park)

Patentee after: XINFA AIRPORT EQUIPMENT Ltd.

Patentee after: LANGFANG CIMC AIRPORT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MC-TIANDA AIRPORT SUPPOR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room 402, block C, Xinyuan Science Park, No.97, Shahe Changp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XINFA AIRPORT EQUIPMENT Ltd.

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CIMC AIRPORT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IMC-TIANDA AIRPORT SUPPOR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