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8010U - 四片式肢体夹板 - Google Patents

四片式肢体夹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8010U
CN205108010U CN201520883393.5U CN201520883393U CN205108010U CN 205108010 U CN205108010 U CN 205108010U CN 201520883393 U CN201520883393 U CN 201520883393U CN 205108010 U CN205108010 U CN 205108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side clamping
outside
rear side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833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自伟
成思源
黄枫
郑晓辉
刘吉安
何元烈
丛海宸
孙世栋
赵京涛
劳永生
陆宇云
董航
孙汉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208833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8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8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80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片式肢体夹板,包括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和缠绕带,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的板面曲率分别与肢体前侧表面、后侧表面、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的曲率相匹配,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通过所述缠绕带连接固定在肢体的相对应处以形成对肢体的环绕加压。实际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时,四块夹板的轮廓与肢体安装部位表面轮廓相适应,将四块夹板分别放置在肢体相应部位并通过缠绕带绑紧,患者穿戴舒适,个性化强,能够适用于不同个体,穿戴舒适。

Description

四片式肢体夹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片式肢体夹板。
背景技术
肢体骨折如前臂骨折、上臂骨折、小腿骨折、大腿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类骨折。对肢体骨折病人进行治疗时,一般将夹板固定在骨折已复位的肢体上并配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以利于骨折断端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愈合,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传统的,采用简易的片状夹板对病人肢体进行固定。但是,片状夹板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制作非个体化现象,病人穿戴不舒适、体验不好,且不能适应不同的病人个体,给患者的穿戴、康复带来不必要的困扰,限制了临床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个性化、可适应不同个体、穿戴舒适的四片式肢体夹板。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片式肢体夹板,包括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和缠绕带,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的板面曲率分别与肢体前侧表面、后侧表面、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的曲率相匹配,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通过所述缠绕带连接固定在肢体的相对应处以形成对肢体的环绕加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片式肢体夹板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相匹配的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使用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气通孔,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的相对应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透气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的前端超过肢体关节部位,所述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前端的板面曲率与肢体关节部位曲率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片式肢体夹板还包括压力测量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显示终端,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显示终端电连接;
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固定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及外侧夹板的内侧面上,用于测量所述缠绕带对肢体的绑紧压力或/和患者功能锻炼次数;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固定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或外侧夹板上,用于对所述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传输;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存储显示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所传输的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多个应变片,多个所述应变片间隔固定在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及外侧夹板的内侧面上,所述显示终端为APP移动终端,所述APP移动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所得信号的采集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采集模块所采集信号的存储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所采集信号的显示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缠绕带为多条,所述缠绕带为弹性可调式缠绕带,所述缠绕带的外侧面上设有压力指示标,所述缠绕带固定安装在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或外侧夹板的外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及外侧夹板的外边缘为倒钝边缘,所述第一透气通孔的孔边缘为倒钝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和外侧垫片均由硅胶材料或海绵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的板面曲率分别与肢体前侧表面、后侧表面、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的曲率相匹配,实际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时,四块夹板的轮廓与肢体安装部位表面轮廓相适应,将四块夹板分别放置在肢体相应部位并通过缠绕带绑紧,患者穿戴舒适,个性化强,能够适用于不同个体,穿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的前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的后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的内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的外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侧夹板,20、后侧夹板,30、内侧夹板,40、外侧夹板,50、缠绕带,510、压力指示标,60、第一透气通孔,70、压力测量装置,80、信号处理装置,90、显示终端,910、采集模块,920、存储模块,930、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四片式肢体夹板,包括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外侧夹板40和缠绕带50,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的板面曲率分别与肢体前侧表面、后侧表面、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的曲率相匹配,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外侧夹板40通过所述缠绕带50连接固定在肢体的相对应处以形成对肢体的环绕加压。所述肢体前侧表面是指与手背或脚背所对应的表面,后侧表面是指与手掌或脚后跟所对应的表面,内侧表面是指将手掌向上小拇指一侧所对应的表面或腿站立时靠近另一条腿的一侧所对应的表面,外侧表面是指将手掌向上大拇指一侧所对应的表面或腿站立时远离另一条腿的一侧所对应的表面。所述缠绕带可固定在所述曲率夹板10上,也可独立存在不与所述曲率夹板10连接。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的板面曲率分别与肢体前侧表面、后侧表面、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的曲率相匹配,实际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时,四块夹板的轮廓与肢体安装部位表面轮廓相适应,将四块夹板分别放置在肢体相应部位并通过缠绕带50绑紧,患者穿戴舒适,个性化强,能够适用于不同个体。优选的,所述缠绕带50为多条,所述缠绕带50为弹性可调式缠绕带,所述缠绕带50的外侧面上设有压力指示标510,所述缠绕带50固定安装在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或外侧夹板40的外侧面上,图1中示出了所述缠绕带50安装在所述前侧夹板10上的一种情形。将多条缠绕带50固定安装在某一夹板上,缠绕带50不易丢失,对患者肢体进行包扎时缠绕方便,操作简单。所述缠绕带50为弹性可调式缠绕带,且外侧面上还设有压力指示标510,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压力指示标510方便有效地调节夹板对肢体的绑紧压力。通过缠绕带50与各夹板相配合,所述四片式肢体夹板个性化强,能适应不同个体,患者穿戴舒适方便。
所述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的前端超过肢体关节部位,所述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前端的板面曲率与肢体关节部位曲率相匹配。所述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的前端用于固定人体肢体的关节部位,如前臂的手腕关节、上臂前端的肘关节、小腿脚踝等。一般的,人体肢体骨折后,需防止骨折部位左右滑移,通过将内侧夹板30和外侧夹板40的前端设计成超过肢体关节部位,从而形成容纳肢体关节部位的空间,防止骨折部位发生左右滑移,且不会妨碍患者进行正常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此外,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前端的板面曲率与肢体关节部位曲率相匹配,患者穿戴舒适。
所述四片式肢体夹板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外侧夹板40相匹配的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图中未示出),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使用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外侧夹板40的内侧。各垫片的结构与相应夹板相匹配,即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和外侧垫片的侧壁曲率也与肢体安装部位曲率相匹配,实际对患者进行绑紧固定时,各垫片位于患者肢体与各夹板之间,能够缓解肢体局部压力较大区域,使夹板更加贴合人体,患者穿戴舒适。优选的,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和外侧垫片均由硅胶材料或海绵材料制成,弹性好,能够有效缓解局部压力较大问题,人体贴合性能好。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与外侧夹板40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气通孔60,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与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外侧夹板40的相对应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透气通孔。通过各夹板和各垫片上设置透气通孔,患者能够长期穿戴本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患者皮肤有良好的透气性,易于康复且穿戴舒适。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及外侧夹板40的外边缘为倒钝边缘,所述第一透气通孔60的孔边缘为倒钝边缘。对各夹板的外边缘及其上的透气通孔的孔边缘均进行倒钝处理,各夹板与肢体皮肤进行接触时,不会划伤或刮伤患者,安全性高且美观。
所述四片式肢体夹板还包括压力测量装置70、信号处理装置80以及显示终端90,所述压力测量装置70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80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80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显示终端90电连接。所述压力测量装置70固定于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及外侧夹板40的内侧面上,用于测量所述缠绕带50对肢体的绑紧压力或/和患者功能锻炼次数。所述信号处理装置80固定于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或外侧夹板40上,用于对所述压力测量装置70测量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所述显示终端90用于存储显示所述信号处理装置80所传输的信号。通过设置压力测量装置70,能够从客观上对患者肢体的绑紧压力进行实时监控,而不仅仅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患者或医护人员通过查看显示终端90可直接获得较为精确的绑紧压力,当绑紧压力与预期值不同时,可主动进行压力调整,准确性高、患者使用体验好、有助于骨骼康复且操作方便。此外,所述压力测量装置70还能够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次数如握拳次数、脚踝活动次数等进行监测,当患者每天的功能锻炼次数少于或大于预期值时,患者可根据显示装置显示的数据进行调整,医护人员可根据数据对患者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患者的活动量从而对患者康复给出合理的指导。所述压力测量装置70能够分别测量绑紧压力或患者功能锻炼次数,也可以同时测量绑紧压力和患者功能锻炼次数这两个数据。通过设置压力测量装置70,能够对绑紧压力及患者锻炼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准确,患者体验好,并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具体的,所述压力测量装置70包括多个应变片(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应变片间隔固定在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及外侧夹板40的内侧面上,所述显示终端90为APP移动终端,所述APP移动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所述信号处理装置80所得信号的采集模块910、用于存储所述采集模块910所采集信号的存储模块920,以及用于显示所采集信号的显示模块930。应变片为多个,并间隔均布在各夹板的内侧面上,将各夹板置于患者肢体上并绑紧后,所述应变片有一个初始形变,设定该初始形变为标准压力值,所述信号处理装置80通过检测应变片的最终形变量可得到绑紧压力值,通过检测应变片的形变次数可得到患者的功能锻炼次数,并将得到的数据传输给APP移动终端。所述APP移动终端进行相应采集、存储及显示,患者或医护人员可在电子产品如手机上安装该APP移动终端软件,即可对患者的绑紧压力和功能锻炼进行实时查看或监督,使用方便,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本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适用于人体四肢如前臂、上臂、小腿、大腿的骨折固定。实际使用时,将相应肢体安装部位的垫片及夹板安装至肢体相应部位上,将弹性可调式缠绕带绑紧在各夹板外侧从而形成对患者肢体的环绕加压。所述前侧夹板10、后侧夹板20、内侧夹板30、外侧夹板40及各垫片的板面曲率轮廓与肢体安装部位表面轮廓相适应,个性化强,患者穿戴舒适。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还设有压力测量装置70和APP移动终端,能够对绑紧压力及患者功能锻炼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本实施例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个性化强,能够对患者肢体形成良好的环绕加压,可实现不同个体的舒适穿戴,患者体验好,穿戴舒适方便,康复快。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和缠绕带,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的板面曲率分别与肢体前侧表面、后侧表面、内侧表面与外侧表面的曲率相匹配,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通过所述缠绕带连接固定在肢体的相对应处以形成对肢体的环绕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相匹配的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使用时分别安装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透气通孔,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外侧垫片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外侧夹板的相对应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透气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的前端超过肢体关节部位,所述内侧夹板与外侧夹板前端的板面曲率与肢体关节部位曲率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测量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显示终端,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与所述显示终端电连接;
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固定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及外侧夹板的内侧面上,用于测量所述缠绕带对肢体的绑紧压力或/和患者功能锻炼次数;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固定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或外侧夹板上,用于对所述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传输;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存储显示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所传输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多个应变片,多个所述应变片间隔固定在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及外侧夹板的内侧面上,所述显示终端为APP移动终端,所述APP移动终端包括用于采集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所得信号的采集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采集模块所采集信号的存储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所采集信号的显示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带为多条,所述缠绕带为弹性可调式缠绕带,所述缠绕带的外侧面上设有压力指示标,所述缠绕带固定安装在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或外侧夹板的外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夹板、后侧夹板、内侧夹板及外侧夹板的外边缘为倒钝边缘,所述第一透气通孔的孔边缘为倒钝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四片式肢体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垫片、后侧垫片、内侧垫片和外侧垫片均由硅胶材料或海绵材料制成。
CN201520883393.5U 2015-11-05 2015-11-05 四片式肢体夹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8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3393.5U CN205108010U (zh) 2015-11-05 2015-11-05 四片式肢体夹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83393.5U CN205108010U (zh) 2015-11-05 2015-11-05 四片式肢体夹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8010U true CN205108010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8339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8010U (zh) 2015-11-05 2015-11-05 四片式肢体夹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80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2205A (zh) * 2015-11-05 2016-01-1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四片式肢体夹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55816A (zh) * 2020-09-22 2021-01-0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踇外翻矫正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2205A (zh) * 2015-11-05 2016-01-1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四片式肢体夹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55816A (zh) * 2020-09-22 2021-01-01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踇外翻矫正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59758C (en) Shoulder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system
CN104523256B (zh) 一种一体式智能耐受训练臂带及其物联网应用
CN105232206B (zh) 肢体夹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274556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arable Device
CN205108010U (zh) 四片式肢体夹板
CN102494825B (zh) 面向多点位压力监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70000353A (ko) 자세교정을 위한 생체신호 측정장치
CN205006875U (zh) 一种体温监测装置
CN103584939A (zh) 医用充气矫形固定背心
CN205108009U (zh) 肢体夹板
RU2504350C1 (ru) Интерак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ррекции осанки человека и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осанки
CN205198401U (zh) 骨折康复护理装置
CN203609558U (zh) 医用充气矫形固定背心
CN204698573U (zh) 运动类型测量装置及运动类型测量智能鞋
CN105232205A (zh) 四片式肢体夹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735008U (zh) 面向多点位压力监测的数据处理装置及系统
CN110974232A (zh) 穿戴式负重监测与康复训练智能辅助装置
CN208048728U (zh) 体位护理监测仪
CN102908222A (zh) 痉挛手动态矫形用成套装置
CN216136134U (zh) 一种通过人造肌肉对儿童及成人下肢进行康复装置
CN205181334U (zh) 医用智能手环
CN104398260A (zh) 一种踝关节角度测量系统
CN211658140U (zh) 一种手腕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CN204581259U (zh) 一种一体式智能耐受训练臂带及基于该臂带的物联网系统
CN205268227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加压止血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