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7338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7338U
CN205107338U CN201520899455.1U CN201520899455U CN205107338U CN 205107338 U CN205107338 U CN 205107338U CN 201520899455 U CN201520899455 U CN 201520899455U CN 205107338 U CN205107338 U CN 205107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evice
heating
housing
heating vessel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94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史庭飞
黄理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994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7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7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73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包括壳体(1)、具有开口(21)且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盛液装置(2)、遮盖所述开口(21)的盖体(12)以及用于给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连接部(31)和加热部(32),所述加热部(32)从所述开口(21)进入所述盛液装置(2),且通过所述连接部(31)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能够提高保温效果。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电水壶,作为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加热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家用小电器。电水壶一般包括壶体和设置在壶体内部的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外接电源,对壶体中容纳的水进行加热。目前,壶体分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对于单层结构而言,壶体的制作材料通常为不锈钢、陶瓷或塑料,其保温性能较差;对于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而言,其外层通常采用不锈钢、陶瓷或塑料制成,内层通常采用不锈钢制成,虽然保温效果相对于单层结构要好一些,但仍然不能够实现长时间保温。市场上还有一种壶体为双层结构的电水壶,其壶体侧壁的外层和内层之间设置为真空形式,但由于加热装置设置在壶体的下面,因此,为了提高加热效率,无法将壶体的底部设置为真空形式,同样也不能达到长时间保温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用于提高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具有开口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盛液装置、遮盖所述开口的盖体以及用于给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连接部和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从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盛液装置,且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采用包括连接部和加热部的加热装置,且加热部从盛液装置的开口伸入盛液装置内以对其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则不但可以在盛液装置的侧壁与壳体之间施行保温手段,还可以在盛液装置的底部与壳体之间施行保温手段,例如可以在盛液装置的侧壁和底部均与壳体之间设置保温材料或抽真空的形式。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任一种方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较明显地提高保温效果,延长保温时间。
另外,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设置在盛液装置的底部,占据了液体加热容器较大的空间。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加热部设置在盛液装置的内部,不再占用液体加热容器的空间,在盛装液体容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缩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减小对生活空间的占用,更易于摆放;或者在液体加热容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盛液装置的容积,增大盛装液体的容量。
可选的,所述盛液装置为真空玻璃内胆,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于盛液装置中的部分沿垂直于盛液装置底面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位于盛液装置中的部分朝向靠近盛液装置侧壁的方向弯曲,且弯曲后的形状与盛液装置的侧壁形状一致,以使从盛液装置的开口朝内部的方向,看不到加热部,有利于观察盛液装置内的液位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伸入所述盛液装置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固定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位于盛液装置中的部分沿垂直于盛液装置底面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位于盛液装置中的部分朝向靠近盛液装置侧壁的方向弯曲,且弯曲的形状与盛液装置的侧壁形状一致。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位置高于加热部的顶端。
可选的,所述加热部的顶端位于最高液位线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最高液位线上方。
可选的,还包括伸入所述盛液装置内的液位探测器,所述液位探测器通过安装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上,用于测量液位,在液位满足加热要求时才进行加热,避免干烧。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和加热部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和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和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2-盖体;13-出液嘴;
14-把手;15-底盖;2-盛液装置;
21-开口;3-加热装置;31-连接部;
32-加热部;4-温度传感器;41-固定部;
42-探测部;6-底座;7-防爆膜。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和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1、具有开口21且位于壳体1内的盛液装置2、遮盖开口21的盖体12、以及用于给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3。该加热装置3包括连接部31和加热部32,其中,加热部32从开口21进入盛液装置2,并通过连接部31固定连接至壳体1。
具体的,壳体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水壶的形状,也可以为圆柱形、茶壶形状或其他形状。图1展示的一种壳体1的结构仅作为例子。
盛液装置2设置于壳体1内,盛液装置2的顶部具有开口21。盖体12盖在盛液装置2的顶部,用于遮盖或封闭开口21。盖体12与壳体1连接,其连接关系可以为铰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打开盖体12可向盛液装置2中注入待加热的液体。
另外,在壳体1的顶部还设有出液嘴13,在使用过程中,倾斜液体加热容器,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可从出液嘴13中倒出。或者,也可以从出液嘴13向盛液装置2中注入待加热的液体。为了便于端拿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在壳体1的侧壁设有把手14。
加热装置3中连接部3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另一端从开口21伸入盛液装置2内并与加热部32连接。加热部32具有加热功能,用于对盛液装置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该加热装置3可以为电加热装置,接通电源之后,产生热量,可对盛液装置2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包括连接部和加热部的加热装置,且加热部从盛液装置的开口伸入盛液装置内以对其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则不但可以在盛液装置的侧壁与壳体之间施行保温手段,还可以在盛液装置的底部与壳体之间施行保温手段,例如可以在盛液装置的侧壁和底部均与壳体之间设置保温材料或抽真空的形式。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任一种方案,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较明显地提高保温效果,延长保温时间。
另外,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设置在盛液装置的底部,占据了液体加热容器较大的空间。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加热部设置在盛液装置的内部,不再占用液体加热容器的空间,在盛装液体容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缩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减小对生活空间的占用,更易于摆放;或者在液体加热容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盛液装置的容积,增大盛装液体的容量。
上述加热装置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方式: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3中的连接部31位于盛液装置2中的部分沿垂直于盛液装置2底面的方向延伸,例如图1中的连接部31呈笔直的长条状,垂直插入盛液装置2内。加热部32也为长条状,与连接部31连接,垂直于盛液装置2的底面。
加热部32可以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内部设有加热丝。连接部31也可以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与加热部32连通,以使加热丝的引线从连接部31内穿过,再连接至壳体1上的电连接端子。从加热装置3的外观上看,连接部31和加热部32整体呈一根细长条的管,具体可以为金属管(如图1所示)。
为了避免干烧,可以将加热部32尽量接近盛液装置2的底部,使得在液体量较少的时候也能够正常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液体加热容器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伸入盛液装置2内用于测温。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包括固定部41和探测部42,探测部42位于盛液装置2内,并通过固定部42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
对于温度传感器4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可采用下面的方式来实现: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部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其余部分均从开口21伸入盛液装置2内,且位于盛液装置2内的部分沿垂直于盛液装置2底面的方向延伸,例如图2和图3所示的固定部41为长条状,且沿垂直于盛液装置2底面的方向延伸,相当于固定部41与连接部31平行。探测部42设置在固定部41的端部。
温度传感器4中探测部42可高于加热部32的顶端,在使用过程中,向盛液装置2内添加的液体,其高度应当高于加热部32,以避免干烧。或者也可以将加热部32设置在最高液位线的下方,探测部42设置为位于最高液位线的上方,该最高液位线可以为盛液装置2内壁上的刻度线。温度传感器4的探测部42具体可包括金属外壳和设置于金属外壳内的热敏电阻。
进一步的,液体加热容器中还可以设置有液位探测器,并通过安装部固定连接至壳体1上。液位探测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测量液位的器件。或者,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将温度传感器4中探测部42的金属外壳用于检测液位,金属外壳通过导线连接至液体加热容器中的控制电路,当金属外壳与液体接触,则金属外壳向控制电路发送信号,也能够实现对液位的检测。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和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壳体1、盖体12、盛液装置2的结构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加热装置3的实现方式。
如图4至图6所示,盛液装置2中的开口21的口径较小,而开口21下方部分的直径逐渐增大(将直径逐渐增大的部分称为过渡段),盛液装置2的侧壁是位于过渡段下方的部分,侧壁的直径最大。对应的,加热装置3中的连接部31位于盛液装置2中的部分从开口21下方开始朝向靠近盛液装置2侧壁的方向弯曲,且弯曲后的形状与盛液装置2的侧壁形状基本一致。具体的,以图4的视角为例,连接部31位于盛液装置2内的部分向右侧弯曲,并贴近盛液装置2的侧壁。加热部32连接至连接部31的末端,并垂直于盛液装置2的底面。
进一步可以将连接部31的弯曲部分和加热部32设置在过渡段的下方,则加热部32被过渡段挡住,从盛液装置2的开口21向内是看不到加热部32的,一方面提高了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使用者观察盛液装置2内的液位状态。
而连接部31中用于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端部,可以根据壳体1的形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该端部可进行弯曲,如图4所示。
加热部32可以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内部设有加热丝。连接部31也可以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与加热部32连通,以使加热丝的引线从连接部31内穿过,再连接至壳体1上的电连接端子。从加热装置3的外观上看,连接部31和加热部32整体呈一根弯曲的金属管。
为了避免干烧,可以将加热部32尽量接近盛液装置2的底部,使得在液体量较少的时候也能够正常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液体加热容器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伸入盛液装置2内用于测温。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包括固定部41和探测部42,探测部42位于盛液装置2内,并通过固定部42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
对于温度传感器4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可采用下面的方式来实现:如图5所示,固定部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其余部分均从开口21伸入盛液装置2内,且位于盛液装置2内的部分朝向靠近盛液装置2侧壁的方向弯曲,弯曲的形状与盛液装置2侧壁的形状基本一致。
温度传感器4中探测部42设置在固定部41的端部,探测部42可高于加热部32的顶端,在使用过程中,向盛液装置2内添加的液体,其高度应当高于加热部32,以避免干烧。或者也可以将加热部32设置在最高液位线的下方,探测部42设置为位于最高液位线的上方,该最高液位线可以为盛液装置2内壁上的刻度线。温度传感器4的探测部42具体可包括金属外壳和设置于金属外壳内的热敏电阻。
进一步的,液体加热容器中还可以设置有液位探测器,并通过安装部固定连接至壳体1上。液位探测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测量液位的器件。或者,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将温度传感器4中探测部42的金属外壳用于检测液位,金属外壳通过导线连接至液体加热容器中的控制电路,当金属外壳与液体接触,则金属外壳向控制电路发送信号,也能够实现对液位的检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盛液装置2采用真空玻璃内胆,例如:传统的暖水瓶中采用的真空玻璃内胆,其可以为中间抽成真空的双层玻璃内胆,或多层玻璃内胆。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将玻璃内胆的形状设置成与壳体1的形状相匹配。
若盛液装置2采用真空玻璃内胆,由于真空玻璃内胆在受到外界剧烈撞击时会发生爆裂,玻璃碎片容易划伤用户,则可以在真空玻璃内胆的外表贴设一层防爆膜7,一方面能在真空玻璃内胆在受到外界剧烈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发生爆裂,玻璃碎片也不会散落。
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还可以在盛液装置2与壳体1之间填充绝热物质,例如保温棉、泡沫、隔热胶等。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在壳体1的下方设置底座6,底座6上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的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用于通过电源线插接至外部插座。底座6上还设有电插座,该电插座可凸出设置于底座6的表面,其具体位置可以在底座4的边缘,也可以在底座4的中心。电插座内部布设金属丝或金属片。
与电插座对应的,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与电插座相匹配的电插头,电插头内也布设有金属丝或金属片,电插头可以与电插座插接,一方面实现电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固定壳体1。该电插头与加热装置3电连接。
对于上述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其壳体1和盛液装置2的制作材料和组装过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壳体1可以采用塑料、陶瓷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对于塑料、不锈钢等容易进行二次变形的材料而言,壳体1的实现方式可采用如下方式:
壳体1为上端开口底部封闭的结构。在液体加热容器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壳体1做成上下直径相同的形状,然后将盛液装置2从壳体1的开口由上至下放入壳体1中并与壳体1固定连接。然后,将壳体1的上部进行缩口,使得壳体1的口部尺寸较小,有利于提高保温效果。
对于陶瓷等不容易进行二次变形的材料而言,壳体1的实现方式可采用如下方式:
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为上下端均开口的结构,其中,上端开口的口径较小便于提高保温效果,下端开口与一个底盖15可拆卸连接。盛液装置2可以从壳体1的下端放入壳体1中并与壳体1固定连接。将底盖15安装至壳体1的下端开口处,以避免盛液装置2从壳体1的下方脱出。
当然,采用塑料、不锈钢等容易进行二次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壳体1而言,也可以采用底盖15与壳体1连接的方式。底盖15与壳体1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或粘接等方式,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螺纹连接的方式,具体的,在壳体1的侧壁下部设置外螺纹,对应在底盖15的内侧壁设置内螺纹,通过螺纹咬合实现壳体1与底盖15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便于在液体加热容器使用过程中更换盛液装置2,也便于排出壳体1与盛液装置2之间残留的液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1)、具有开口(21)且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盛液装置(2)、遮盖所述开口(21)的盖体(12)以及用于给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连接部(31)和加热部(32),所述加热部(32)从所述开口(21)进入所述盛液装置(2),且通过所述连接部(31)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装置(2)为真空玻璃内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位于盛液装置(2)中的部分沿垂直于盛液装置(2)底面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位于盛液装置(2)中的部分朝向靠近盛液装置(2)侧壁的方向弯曲,且弯曲后的形状与盛液装置(2)的侧壁形状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所述盛液装置(2)内的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通过固定部(41)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位于盛液装置(2)中的部分沿垂直于盛液装置(2)底面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位于盛液装置(2)中的部分朝向靠近盛液装置(2)侧壁的方向弯曲,且弯曲的形状与盛液装置(2)的侧壁形状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位置高于加热部(32)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32)的顶端位于最高液位线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4)位于最高液位线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所述盛液装置(2)内的液位探测器,所述液位探测器通过安装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和加热部(32)为一体式结构。
CN201520899455.1U 2015-11-12 2015-11-12 液体加热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7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9455.1U CN205107338U (zh) 2015-11-12 2015-11-12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9455.1U CN205107338U (zh) 2015-11-12 2015-11-12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7338U true CN205107338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3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945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07338U (zh) 2015-11-12 2015-11-12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7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5544B (zh) 一种直饮机及冷水壶、热水壶
KR101660421B1 (ko) 가정용 간편 요거트 및 치즈 발효기
CN105212736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5107338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5107340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6979348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5107339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4207579U (zh) 一种隔热防滑过滤式茶壶
CN201216507Y (zh) 一种真空电热保温瓶
CN202636420U (zh) 一种家庭式咖啡加热壶
CN203634038U (zh) 一种电热开水保温瓶
CN208640402U (zh) 一种具有泡茶功能的茶盘
CN107669136A (zh) 一种活动盖板组件、电饭煲上盖结构和电饭煲
KR101388153B1 (ko) 보온 도시락
CN2354459Y (zh) 保温冲泡器
CN212379160U (zh) 一种样品消解装置
CN105919399A (zh) 快速加热式养生壶
CN219438756U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过滤茶壶
CN203506403U (zh) 一种桶装水饮水机
CN205306738U (zh) 一种分盘蒸饭的蒸饭箱
JP2003116718A (ja) 飲料抽出機用の保温容器
CN220069477U (zh) 一种能同时出咖啡液的摩卡壶
CN214300059U (zh) 一种米酒生产蒸煮装置
CN215838242U (zh) 一种便捷式不烫手茶具
CN217013560U (zh) 一种养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