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2552U - 雷区避雷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雷区避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2552U
CN205092552U CN201520869411.4U CN201520869411U CN205092552U CN 205092552 U CN205092552 U CN 205092552U CN 201520869411 U CN201520869411 U CN 201520869411U CN 205092552 U CN205092552 U CN 20509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lid
connecting portion
lightning arrester
lower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94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毅
吕多勇
陈群伟
杨乐新
庄力行
刘双喜
李希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208694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255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雷区避雷装置。包括支撑臂和盖体;所述盖体呈内凹的弧形且凹口朝下设置;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顶端,所述支撑臂下端与杆塔连接;所述盖体距离杆塔顶端80cm至110cm;在所述盖体的顶面上分布设置轴线相对垂直面向外侧倾斜的斜孔。通过在杆塔顶端一定间距处设置盖体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雷击直接作用在避雷线上,有效减少雷雨季节雷击导致的停断电故障,减少故障发生率,减轻维修、排查难度,为用户用电提供稳定保障,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雷区避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区输电线保护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对雷区输电线缆进行保护的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易于遭受雷击的地点以及修复比较困难的通信电杆上,安装避雷线能够起到较好的雷电防护作用。避雷线一般都是铁线制成的,通过卡钉固定在电杆上,避雷线的下部埋在土壤中。这样就可以保护电杆免受直击雷的“攻击”了。
避雷线又称架空地线,架设在杆塔顶部,一根或二根,用于防雷,110-220千伏线路一般沿全线架设。架空送电线着雷时,可能打在导线上,也可能打在杆塔上。雷击导线时,在导线上将产生远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所谓“过电压”,有时达几百万伏。它超过线路绝缘子串的抗电强度时,绝缘子将“闪络”,往往引起线路跳闸,甚至造成停电事故。避雷线可以遮住导线,使雷尽量落在避雷线本身上,并通过杆塔上的金属部分和埋设在地下的接地装置,使雷电流流入大地。雷击杆塔或避雷线时,在杆塔和导线间的电压超过绝缘子串的抗电强度时,绝缘子串也将闪络,而造成雷击事故。通常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办法,来减少这类事故。
众所周知,雷区供电线路的跳闸事件,均是雷击导致的。线路雷击跳闸后,受到天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输电线缆的运检人员很难再地面及时发现故障点,往往需要等到杆塔顶部检查,检查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变电所线路多为杆双回架杆,停电作业影响较大。目前克服经常性落雷造成故障的手段主要是在杆塔顶部加装避雷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避雷设施进行了改进,设置了一种雷区避雷装置,其能够减少雨季雷区线路停断电的故障率,减少了雷击造成的人力、物力损耗,有效增强居民雷雨天气用电保障,减少由此导致的不便,增强雷区线路雷雨天的运行稳定性,提升了供电服务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雷区避雷装置,包括支撑臂和盖体;所述盖体呈内凹的弧形且凹口朝下设置;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顶端,所述支撑臂下端与杆塔连接;所述盖体距离杆塔顶端80cm至110cm;在所述盖体的顶面上分布设置轴线相对垂直面向外侧倾斜的斜孔。
进一步,所述盖体的下缘周边设置成锯齿状。
进一步,还包括固定部和夹块;
所述固定部上设置U型槽,在U型槽的底面设置沿槽深方向的沉槽,在沉槽的前后侧壁上设置设置滑槽;所述夹块与所述沉槽通过滑轨结构配合;在所述固定部的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设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与夹块的右端面配合。
在所述支撑臂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与所述夹块配合的滑槽;在所述支撑臂的左端对应条形槽设置的螺纹孔内设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与夹块的左端面配合。
将所述固定部的U型槽槽口端对应支撑臂上的条形槽,通过螺栓与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夹块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端面。
进一步,还包括下压板、紧固螺栓及锥形柱;所述支撑臂的下端为U型连接部,U型口沿水平面延伸;所述U型连接部的下臂上设置螺纹通孔与所述紧固螺栓配合,并于该螺纹通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锥形孔;所述锥形柱与所述锥形孔配合,锥形孔与锥形柱的锥度一致但轴向长度小于锥形柱;所述锥形柱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U型连接部的硬度;所述下压板置于所述U型连接部的下臂上端,对应所述螺纹通孔在下压板的下端设置螺纹盲孔与所述紧固螺栓配合;所述锥形柱与所述下压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U型连接部的上臂下端还设置了上压板,所述上压板与所述U型连接部的上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呈下凸的弧形;所示U型连接部的上臂下端面设置槽体,使下压板的左右两端与槽体的左右壁体接触。
进一步,在所述下压板的上端面设置左右向延伸的槽体,在槽体内沿左右方形均布设置“﹥”状的筋条且使筋条的尖端指向所述U型连接部的开口方向;所述筋条的上端相对槽体的上端面向上延伸0.5mm至1mm;在相邻两筋条之间设置橡胶条且使橡胶条的上端与筋条上端平齐。
进一步,在所述下压板内嵌置T型加强板或工型加强板,且使宽端面朝下对应于螺纹盲孔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杆塔顶端一定间距处设置盖体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雷击直接作用在避雷线上,有效减少雷雨季节雷击导致的停断电故障,减少故障发生率,减轻维修、排查难度,为用户用电提供稳定保障,提升供电服务质量。
通过将支撑臂设置成不同的形式结构,使本装置能够牢固地安装在电杆或者电塔上,保障安装的稳固性,放置不必要的二次整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与盖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杆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塔的横担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压板的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压板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臂,11U型连接部,2盖体,3固定部,4夹块,5下压板,51锥形柱,52紧固螺栓,53筋条,54T型加强板,6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得技术方案,下面便结合附图对其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采用的方位描述如“上”、“下”、“左”、“右”等只是为表述方便,并不必然形成对所涉及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雷区避雷装置。包括支撑臂2和盖体1。所述盖体1固定在所述支撑臂2的顶端,所述支撑臂2下端与杆塔连接。使所述盖体1距离杆塔的顶端80cm至110cm,优选1m。
所述盖体1呈内凹的弧形且凹口朝下设置。在所述盖体1的顶面上分布设置轴线相对垂直面向外侧倾斜的斜孔。以减小风力对本装置的破坏作用。最好将所述盖体1的下缘周边设置成锯齿状,以增强盖体1的引雷效果。
为将本装置牢固、稳定地安装在电杆上,如图3所示,其还包括固定部3和夹块4。所述固定部3上设置U型槽,在U型槽的底面设置沿槽深方向的沉槽,在沉槽的前后侧壁上设置设置滑槽。所述夹块4与所述沉槽通过滑轨结构配合。在所述固定部3的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设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与夹块4的右端面配合。
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支撑臂2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与所述夹块4配合的滑槽。在所述支撑臂2的左端对应条形槽设置的螺纹孔内设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与夹块4的左端面配合。
将所述固定部3的U型槽槽口端对应支撑臂2上的条形槽,通过螺栓将固定部3与支撑臂2固定连接。所述夹块4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端面。
通过调节与所述夹块4配合的螺栓,使所述夹块4相对所述固定部3的U型槽向左滑移,使所述夹块4相对所述支撑臂2上的条形槽向右滑移,而将本装置固定在电杆上。拧紧后,在所述夹块4与固定部3及支撑臂2槽体之间缝隙内填充防水胶,减小腐蚀作用对安装稳定性的影响,提高安装稳固效果,使能够经受长时间考验。
为将本装置牢固、稳定地安装在电塔的横担上,如图4所示,还包括下压板5、紧固螺栓52及锥形柱51。所述支撑臂2的下端为U型连接部11,U型连接部11的U型口沿水平面延伸。所述U型连接部11的下臂上设置螺纹通孔与所述紧固螺栓52配合,并于该螺纹通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锥形孔。所述锥形柱51与所述锥形孔配合,锥形孔与锥形柱51的锥度一致但轴向长度小于锥形柱。所述锥形柱51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U型连接部11的硬度,这样在将锥形柱51向锥形孔内按压时,锥形柱51能够产生变形挤压进入锥形孔内,为防止锥形孔的端口对锥形柱51形成剪切,加工时应对锥形孔的端口进行处理,消除加工产生的锋刃。所述下压板5置于所述U型连接部11的下臂上端,对应所述螺纹通孔在下压板5的下端设置螺纹盲孔与所述紧固螺栓51配合。所述锥形柱51与所述下压板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旋转紧固螺栓52使其推动下压板5上移与横担接触,期间会带动锥形柱51上移向锥形孔内挤压,从而保证安装的稳定性。一方面,连接不是靠紧固螺栓52与横担的接触而使通过下压板5形成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另一方面,锥形柱51与U型连接部11之前的配合能够形成融合,经受长时间外界作用力后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在所述U型连接部11的上臂下端还设置了上压板6,所述上压板6与所述U型连接部11的上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6呈下凸的弧形。所示U型连接部11的上臂下端面设置槽体,下压板5的左右端卡装在槽体内,使下压板6的左右两端与槽体的左右壁体接触。安装后,下压板6下端弧形面顶部相对槽体端口的垂直间距至少确保有1mm且不能超过4mm。
上压板6的材质硬度应小于U型连接部11且还要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保证受力作用时具有较大的形变量,其能够克服横担表面粗糙对连接效果的不利影响。
当然为防止紧固螺栓52、锥形柱51对下压板5的作用力,造成下压板5产生明显的向下弯曲变形,应保证下压板5的刚度。具体方式可以采取如下手段。
其一,如图5所示,在所述下压板5的上端面设置左右向延伸的槽体,在槽体内沿左右方形均布设置“﹥”状的筋条53且使筋条53的尖端指向所述U型连接部11的开口方向;所述筋条53的上端相对槽体的上端面向上延伸0.5mm至1mm。在相邻两筋条53之间设置橡胶条且使橡胶条的上端与筋条53上端平齐。设置筋条53一方面为增加下压板5的刚性,防止其受力变形,另一方面增加下压板5与横担接触后的垂直弹力(筋条53受压会有所变形,变形后筋条53的上端差不多与下压板5的上端平齐),增加左右向摩擦力。将筋条53设置在槽体内,能够减小配合时下压板5与横担之间的间隙,特别是设置了橡胶条后,其能够克服横担表面粗糙对连接效果的不利影响,能够使配合保持整面接触。
其二,如图6、图7所示,在所述下压板5内嵌置T型加强板54或工型加强板,且使T型加强板54宽端面朝下对应于螺纹盲孔上端。
在将上压板6与下压板5结合使用后,安装的稳固性显然会有所增加。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9)

1.一种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臂和盖体;所述盖体呈内凹的弧形且凹口朝下设置;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支撑臂的顶端,所述支撑臂下端与杆塔连接;所述盖体距离杆塔顶端80cm至110cm;在所述盖体的顶面上分布设置轴线相对垂直面向外侧倾斜的斜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盖体的下缘周边设置成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
还包括固定部和夹块;
所述固定部上设置U型槽,在U型槽的底面设置沿槽深方向的沉槽,在沉槽的前后侧壁上设置设置滑槽;所述夹块与所述沉槽通过滑轨结构配合;在所述固定部的右端设置的螺纹孔内设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与夹块的右端面配合;
在所述支撑臂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与所述夹块配合的滑槽;在所述支撑臂的左端对应条形槽设置的螺纹孔内设螺栓,螺栓穿过螺纹孔与夹块的左端面配合;
将所述固定部的U型槽槽口端对应支撑臂上的条形槽,通过螺栓与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夹块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
还包括下压板、紧固螺栓及锥形柱;
所述支撑臂的下端为U型连接部,U型口沿水平面延伸;
所述U型连接部的下臂上设置螺纹通孔与所述紧固螺栓配合,并于该螺纹通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锥形孔;
所述锥形柱与所述锥形孔配合,锥形孔与锥形柱的锥度一致但轴向长度小于锥形柱;
所述锥形柱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U型连接部的硬度;
所述下压板置于所述U型连接部的下臂上端,对应所述螺纹通孔在下压板的下端设置螺纹盲孔与所述紧固螺栓配合;
所述锥形柱与所述下压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
在所述U型连接部的上臂下端还设置了上压板,所述上压板与所述U型连接部的上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上压板呈下凸的弧形;
所示U型连接部的上臂下端面设置槽体,使下压板的左右两端与槽体的左右壁体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
在所述下压板的上端面设置左右向延伸的槽体,在槽体内沿左右方形均布设置“﹥”状的筋条且使筋条的尖端指向所述U型连接部的开口方向;
所述筋条的上端相对槽体的上端面向上延伸0.5mm至1mm;
在相邻两筋条之间设置橡胶条且使橡胶条的上端与筋条上端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
在所述下压板的上端面设置左右向延伸的槽体,在槽体内沿左右方形均布设置“﹥”状的筋条且使筋条的尖端指向所述U型连接部的开口方向;
所述筋条的上端相对槽体的上端面向上延伸0.5mm至1mm;
在相邻两筋条之间设置橡胶条且使橡胶条的上端与筋条上端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下压板内嵌置T型加强板或工型加强板,且使宽端面朝下对应于螺纹盲孔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区避雷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下压板内嵌置T型加强板或工型加强板,且使宽端面朝下对应于螺纹盲孔上端。
CN201520869411.4U 2015-11-03 2015-11-03 雷区避雷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9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9411.4U CN205092552U (zh) 2015-11-03 2015-11-03 雷区避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69411.4U CN205092552U (zh) 2015-11-03 2015-11-03 雷区避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2552U true CN205092552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83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941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92552U (zh) 2015-11-03 2015-11-03 雷区避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25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041A (zh) * 2015-11-03 2016-01-20 国网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 雷区避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041A (zh) * 2015-11-03 2016-01-20 国网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 雷区避雷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06032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稳定性良好的电力接地桩
CN205092552U (zh) 雷区避雷装置
CN205452569U (zh) 接地引上连接装置
CN105262041B (zh) 雷区避雷装置
CN107610853A (zh) 一种具有稳定结构和防护能力的避雷器
CN201280826Y (zh) 一种避雷水泥电杆
CN206849757U (zh) 一种zw32真空断路器隔板装置
CN104314352A (zh) 复合材料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
CN204376357U (zh) 一种绝缘导线防护装置
CN203808590U (zh) 一种用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60mm重冰区的直线塔
CN203871659U (zh) 避雷器
CN202678010U (zh) 新型防雷装置
CN105449612A (zh) 一种导线绝缘支撑板装置
CN103904602A (zh) 输配电线路弃线保杆装置以及弃线保杆装置的安装方法
CN204464928U (zh) 应用于高架线系统且具有自由移动功能的接线系统
CN211319853U (zh) 一种防雷瓷绝缘子
CN203674671U (zh) 基于避雷线及避雷线支架的10kV架空绝缘线路
CN203800533U (zh) 输配电线路弃线保杆装置
CN204515000U (zh) 熔断器验电工具
CN102957117A (zh) 防雷耐张串
CN208337125U (zh) 一种档距中央防雷击避雷线直接闪络导线的库仑力灭弧球
CN103606871B (zh) 一种释放型悬垂线夹
CN210665825U (zh) 一种便于接地电阻测试的杆塔接地引下装置
CN217335027U (zh) 一种适应于中压配电线路全保护的防雷装置
CN202309001U (zh) 非接触式输配电线路防的雷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