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6867U -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86867U CN205086867U CN201520875329.2U CN201520875329U CN205086867U CN 205086867 U CN205086867 U CN 205086867U CN 201520875329 U CN201520875329 U CN 201520875329U CN 205086867 U CN205086867 U CN 2050868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
- switch
- rfid
- induction
- r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包括感应锁具以及感应钥匙,所述感应锁具包括第一感应装置、与其电连接的第一解锁控制器及与其电连接的锁具,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第一RFID感应器,还包括嵌设于汽车的左前门的外拉手上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电源端接VCC电源,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J1的一端电连接的第一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线圈J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KM-6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触点KM-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汽车的解锁一般是通过车钥匙上的解锁按钮,用户按下解锁按钮后,车钥匙无线发送解锁请求至汽车的解锁控制器,解锁控制器无线接收到解锁请求后,控制汽车的锁具打开,并发出声或光反馈以提示用户汽车被解锁,用户向外拉拉手即可打开汽车门。在这种方式中,用户需要从携带的包、衣物荷包等盛物装置中找出汽车钥匙才能解锁,特别对于女性车主,由于包中装载的物件较多,往往较难快速的找到汽车钥匙,为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并且浪费较多时间。
也有一些厂家研发出无钥匙解锁技术,采用RFID技术进行解锁,在汽车内安装RFID感应器,只要用户携带有与所述RFID感应器相互感应配合的RFID电子标签,汽车即发出解锁控制,对车门进行解锁,用户向外拉拉手即可打开车门。这种方式中,仅设计了一个关卡来进行解锁,虽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但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一些弊端,随着RFID的技术不断成熟以及灵敏度不断增加,RFID的感应距离可以达到数十米,更甚至数百米,如此,当用户进入感应区后,若此时有不法份子抢在用户之前进入汽车内部,在用户还未反映的情况下通过无钥匙启动车辆后驾驶车辆离开等等,造成用户车辆损失等较大风险,降低了车辆的自身防护性能,并且现有的技术的结构设计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增加汽车的自身防护性能并且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包括感应锁具以及与所述感应锁具感应配合的感应钥匙,所述感应锁具包括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连接的第一解锁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的锁具,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第一RFID感应器,还包括嵌设于汽车的左前门的外拉手上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电源端接VCC电源,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J1的一端电连接的第一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线圈J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KM-6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触点KM-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感应钥匙为RFID卡。
作为优化,所述感应钥匙为内置有与RFID电子标签的车钥匙。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嵌设于所述外拉手上朝向左前车门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用户只要携带有车钥匙,当用户进入感应范围内后,只需要按下左前门的外拉手上的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即可开启车门。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需要按下车钥匙上的开门按键后,再向外拉左前门的外拉手。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两级关卡,只有在当第一微动开关开启的情况下才被解锁,增加了汽车的自身防护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是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感应锁具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中外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解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包括感应锁具以及与所述感应锁具感应配合的感应钥匙。
请参见图2,作为第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应锁具包括设于左前门的外拉手1内的第一感应装置、嵌设于左前门的外拉手1上的第一微动开关、通过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连接的第一解锁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的设于左车门上的锁具(电子锁)。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第一RFID感应器、与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包括RFID天线、微处理芯片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厂商存入的电子标签,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感应距离为2~5米。相应的,所述感应钥匙为RFID电子标签,例如RFID卡或者内置有RFID电子标签的车钥匙。本实施例中的感应钥匙为内置有与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感应配合的RFID电子标签的车钥匙。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电源端接VCC电源,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J1的一端电连接的第一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线圈J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KM-6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触点KM-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的功能通过ECU完成。如此,当所述用户持有与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感应配合的车钥匙进入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内并且感应成功时,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发出电信号,电信号经所述线圈J1接地形成回路,线圈J1得电后吸合使得第一RFID感应器与第一解锁控制器之间的工作回路能够连通,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接收到第一RFID感应器传输过来的信号后为汽车的解锁作好准备,只要当用户按下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第一微动开关闭合,发送请求至第一解锁控制器,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接收到请求后控制左车门上的电子锁打开以对左前门进行解锁。本方案中,用户只要携带有车钥匙,当用户进入感应范围内后,只需要按下左前门的外拉手1上的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即可开启车门。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需要按下车钥匙上的开门按键后,再向外拉左前门的外拉手1。
请参见图3,作为第二个实施例,所述感应锁具包括第二感应装置、分别嵌设于汽车的四个车门的外拉手1上的第二至第五微动开关K1至K4、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至第五微动开关K1至K4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电连接的第二解锁控制器以及与第二解锁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电子锁。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第二RFID感应器、与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结构或功能与上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此处便不再详述。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一线圈J2以及触点KM-1至触点KM-4,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电源端接VCC,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具有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J2的一端电连接的第三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线圈J2的另一端接地,还具有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KM-1的一端连接的第四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触点KM-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K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第四电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触点KM-2的一端连接,所述触点KM-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微动开关K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微动开关K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第四电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触点KM-3的一端连接,所述触点KM-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微动开关K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微动开关K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第四电信号输出端还与所述触点KM-4的一端连接,所述触点KM-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微动开关K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动开关K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解锁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子锁可以是一个控制四个门开闭的总控电子锁,也可以是分别控制每一个车门的独立电子锁(则需要四个电子锁,分别用于开启和锁闭每一个车门)。本实施方式中,当持有具有RFID电子标签的车钥匙的用户进入感应区,第二继电器的线圈J2得电吸合,使触点KM-1至KM-4接通,那么则使第二RFID感应器能够与第二解锁控制器连通,那么用户可以按下位于汽车的任何一道车门上对应的微动开关,即可发送解锁信号至第二解锁控制器,第二解锁控制器对相应的车门或者四个车门均进行解锁。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使得用户只要位于汽车的车门附近,即可通过按下最近的一道车门上的微动开关,然后进行解锁。上述触点KM-1至KM-4均为常开触点。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二继电器仅具有两个触点、三个触点或者一个触点,相应的电路中设置与各个触点相连的微动开关,如此,可以仅使汽车上安装有微动开关的车门具有解锁请求功能,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举例说明。
作为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还包括第六微动开关(图未示出),所述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第三电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RFID感应器的第四电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微动开关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微动开关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解锁控制器,所述第六微动开关设于所述行李箱盖上,可以设于原行李箱盖的锁具的地方。如此,当用户持有具有RFID电子标签的车钥匙进入感应装置的感应范围内,并且当用户按下行李箱盖上的第六微动开关后,即可开启行李箱盖,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在打开车门后还需要按下操控台上的行李箱按钮。上述第三继电器的触点为常开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感应装置,仅需要一个RFID感应器、一个继电器以及一个微动开关,它们之间实现联动即可实现双重解锁控制,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起到双重防护,并且使微动开关设置在外拉手1的内侧面,使微动开关的外端不外凸于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和防护性。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外拉手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拉手1安装于所述汽车门的外侧面,所述外拉手1具有上侧面、下侧面、外侧面以及里侧面,它们相互围合后具有一内部容置空间,在所述内部容置空间的四个边角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内螺纹柱,所述RFID感应器的电路板通过所述内螺纹柱固定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嵌设于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具体地,在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上开设有一皿形孔或者沉孔,所述沉孔由所述内侧面的外表面向内表面方向开设,所述第一微动开关通过该沉孔嵌设于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外端面不外凸于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行程小于所述沉孔的较大内径的一段的深度(或者轴向长度),如此,方便用户顺利按下第一微动开关,无需借助其它尖锐的工具。采用上述结构,将第一微动开关设计在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保证外拉手1的外侧面的完整性,隐藏该第一微动开关,另一方面,将第一微动开关隐藏在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即使车主的钥匙被不良人士获取之后,亦能够防止不良人士找到该第一微动开关,并且第一微动开关不外凸于所述外拉手1的内侧面的外表面,即使当不良人士手握外拉手1时,亦如法察觉到该第一微动开关的位置,因此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可以理解的,上述设置于右前车门的第二微动开关、设置于左后车门的第三微动开关、设置于右后车门的第四微动开关的设置方式亦可采用上述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进行设计,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安全性的汽车开门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方框图。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第一感应装置、第一微动开关,还包括一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内存储有被许可人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位于左前门的内侧,具体位于左前门的玻璃穿未贴太阳膜的部分的内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汽车的左前车门附近的三角窗的内侧。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窗朝向外,以能够准确的采集到用户的图像。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连接,第二端和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只有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处理得到持有RFID电子标签的用户是被许可的用户、被第一感应装置成功感应以及微动开关被按下的情况下,第一解锁控制器才能进行后续的解锁操作。图像采集装置的识别对比技术已属于现有的非常成功的技术,因此此处不再详细阐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RFID感应器能够成功驱动继电器的线圈,可以在所述RFID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之间增加了一个芯片,RFID感应器输出的电信号通过该芯片处理过后,能够保证继电器的线圈被驱动。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本解锁方法是针对上述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第一实施例而设计的。本实施例的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判断整车电源是否为OFF模式;若判断得到整车电源为OFF模式时,则进入S102步骤;否则转入S107步骤;
本步骤中,所述整车电源为OFF状态,即车辆的打火开关被拧到OFF的位置的状态,即车辆未被打火的状态。本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可以由独立电源为其供电,也可以是由汽车的电瓶供电,如此能够保证在未打火的状态下,RFID感应器能够正常进行感应工作。
S102、判断汽车的左前门是否为上锁状态;若判断得到所述汽车的左前门为上锁状态,则进入S103步骤;否则转入S107步骤;
S103、判断RFID电子标签是否进入感应区;若判断得到所述RFID电子标签进入感应区,则进入S104步骤,否则转入S107步骤;
本步骤中,RFID感应器的无线电载波信号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当RFID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作用区域时,RFID电子标签被激活,经过天线将自身的数据发射出去,RFID电子标签的自身的数据被天线接收,并经过天线的调节器传输给RFID感应器,RFID感应器后台进行处理,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合法性由后台处理器根据逻辑运算进行判断,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当处理得到RFID电子标签合法后,则进入下一步骤的工作。
S104、判断第一微动开关是否被按下;若判断得到第一微动开关被按下,则进入S105步骤,否则转入S103步骤;
S105、通过CAN总成发送PE解锁请求至第一解锁控制器;
S106、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收到所述PE解锁请求之后,解锁车门;
S107、结束。
本方法中,通过继电器、RFID感应器以及第一微动开关的相互联动,使得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需要两级关卡才能打开车门,第一级关卡则为RFID电子标签,只能当RFID电子标签进入第一RFID感应器的感应区之后,第一级关卡被打开;随后进入第二级关卡,只有当第一微动开关被按下后,第二级关卡才被打开,当两级关卡均被打开后,才能向第一解锁控制器发送解锁请求,当解锁成功后,用户向外拉开外拉手1开启汽车的左前门。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解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本解锁方法是针对上述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第二实施例而设计的。本实施例的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判断整车电源是否为OFF模式;若判断得到整车电源为OFF模式时,则进入S202步骤;否则转入S207步骤;
S202、判断汽车的四扇车门是否为上锁状态;若判断得到为上锁状态,则进入S203步骤;否则转入S207步骤;
S203、判断RFID电子标签是否进入感应区;若判断得到所述RFID电子标签进入感应区,则进入S204步骤,否则转入S207步骤;
S204、判断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五微动开关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按下;若判断得到第二至第五微动开关中的任何一个被按下,则进入S205步骤,否则转入S203步骤;
S205、通过CAN总成发送PE解锁请求至第二解锁控制器;
S206、所述第二解锁控制器收到所述PE解锁请求之后,发出解锁命令以解开车门锁;
S207、结束。
在所述S204步骤中,还包括判断第六微动开关是否被按下,即判断第二至第六微动开关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按下,若判断得到第二至第六微动开关中的任何一个被按下,则进入S205步骤,否则转入S203步骤。
本方法中,通过第二继电器、第二RFID感应器以及第二至第五微动开关的相互联动,使得汽车电控解锁系统需要两级关卡才能打开车门,第一级关卡则为RFID电子标签,只能当RFID电子标签进入第二RFID感应器的感应区之后,第一级关卡被打开;随后进入第二级关卡,当第二至第五微动开关中的任何一个被按下后,第二级关卡才被打开,当两级关卡均被打开后,才能向第一解锁控制器发送解锁请求,当解锁成功后,用户向外拉开外拉手以开启离用户最近的一扇汽车门。本方法更方便用户按下较近的一扇门的微动开关,用户可以打开汽车的任何一扇汽车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包括感应锁具以及与所述感应锁具感应配合的感应钥匙,所述感应锁具包括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连接的第一解锁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的锁具,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第一RFID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设于汽车的左前门的外拉手上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还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的电源端接VCC电源,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J1的一端电连接的第一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线圈J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RFID感应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KM-6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电信号输出端,所述触点KM-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钥匙为RFID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钥匙为内置有与RFID电子标签的车钥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嵌设于所述外拉手上朝向左前车门的内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75329.2U CN205086867U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75329.2U CN205086867U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86867U true CN205086867U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547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75329.2U Active CN205086867U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8686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9651A (zh) * | 2016-08-25 | 2017-01-18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8049735A (zh) * | 2018-01-10 | 2018-05-18 |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电子式外把手 |
CN109895736A (zh) * | 2019-02-19 | 2019-06-18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开启车门系统及车门安全开启方法 |
-
2015
- 2015-11-05 CN CN201520875329.2U patent/CN2050868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9651A (zh) * | 2016-08-25 | 2017-01-18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8049735A (zh) * | 2018-01-10 | 2018-05-18 |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电子式外把手 |
CN109895736A (zh) * | 2019-02-19 | 2019-06-18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开启车门系统及车门安全开启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69211A (zh) | 后备箱自动开启控制装置及方法 | |
US20160221536A1 (en) | Method for triggering a command in a motor vehicle by means of a data exchange between a control device and an identifier element | |
CN205086867U (zh) | 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 | |
US2014021059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communication device keypad in a vehicle | |
CN105303653A (zh) | 手机套车辆密钥卡 | |
CN106710040A (zh) | 一种车辆后备箱语音开启装置 | |
CN104612530A (zh) | 一种汽车尾箱感应自启系统 | |
US20100052848A1 (en) | Remote vehicle operating system | |
CN104108373A (zh) | 汽车中控系统以及车门自动开锁的控制方法 | |
EP3699076B1 (en) | Electric vehicle | |
CN205086868U (zh) | 高安全性的汽车开门控制系统 | |
CN201522777U (zh) | 一种汽车无线遥控发射器 | |
CN204077971U (zh) | 具有蓝牙识别锁车功能的电动自行车 | |
CN105346508A (zh) | 基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解锁方法 | |
CN205263912U (zh) | 车辆感应式电控解锁系统 | |
US9045110B2 (en) | Portable identification transmitter for a passive access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the energy-saving oper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transmitter | |
CN202422241U (zh) | 一种汽车及汽车的生物活体指纹控制系统 | |
CN202731473U (zh) | 汽车指纹门锁 | |
CN112959973A (zh) | 一种快速无钥匙解锁系统及解锁方法 | |
CN209687036U (zh) | 一种车用智能钥匙 | |
CN203759769U (zh) | 一种开闭行李箱系统 | |
CN11261595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 |
CN104943653A (zh) | 集成主动式胎压监测的无钥匙进入启动装置 | |
CN207633894U (zh) | 具有双重认证机制的智能锁 | |
CN203894837U (zh) | 一种集成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