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0861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0861U
CN205080861U CN201520848969.4U CN201520848969U CN205080861U CN 205080861 U CN205080861 U CN 205080861U CN 201520848969 U CN201520848969 U CN 201520848969U CN 205080861 U CN205080861 U CN 205080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ouvre
barricade
display device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89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沛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0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08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壳体、底板、光源模块、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壳体具有侧壁,其侧壁有相对的承载端与固定端,且显示模块设置于承载端。底板设置于固定端,且壳体与底板之间可形成腔体。光源模块则设置于底板,且容纳于腔体。第一散热孔形成于底板,第二散热孔则形成于侧壁。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有高散热功效。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散热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显示装置中,显示模块需要搭配光源模块,来提供显示亮度。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生活中,显示装置不仅仅是使用于电视、计算机或手机..等移动装置领域中,亦可延伸应用于汽车领域中。目前,车用显示装置为了能够在挡风玻璃上清楚显示,则会搭配高亮度的光源模块。利用高电流来驱动光源,而达到高亮度的功效。
然而,在提高光源模块的亮度时,会产生高温,进而影响显示模块外侧贴覆的偏光片。详言之,偏光片是由多层胶层、光学膜层与保护层所组成,而其各层不同材料的收缩或膨胀率皆不同,并且,偏光片的基体材料耐热性较差。因此,偏光片在高温环境中,会产生光线不均匀分布或雾点(muraphenomenon)。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使其具有高散热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壳体、底板、光源模块、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壳体具有侧壁,其侧壁有相对的承载端与固定端,且显示模块设置于承载端。底板设置于固定端,且壳体与底板之间可形成腔体。光源模块则设置于底板,且容纳于腔体。第一散热孔,形成于该底板;第二散热孔,形成于该侧壁。
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一第一光源,且该第一散热孔位于该侧壁与该第一光源之间。
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相邻的一第一光源与一第二光源,且该第一散热孔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
其中,该第二散热孔于该侧壁形成一轮廓,而该轮廓具有一顶缘(该顶缘为该轮廓中与该底板的垂直距离最大),其中该顶缘位于该光源模块的发光范围外。
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一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一发光面与一发光角度,而该顶缘与该发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该发光角度为2Θ,且该第一光源与该侧壁的内缘的垂直距离为d时,其中H≦d/(2tan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壳体、底板、光源模块以及散热通道。壳体具有侧壁,而侧壁具有相对的承载端与固定端,且显示模块设置于承载端。底板设置于固定端,且壳体与底板之间可形成腔体。光源模块则设置于底板,且容纳于腔体,其中光源模块具有相邻的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散热通道形成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其中散热通道具有第一散热孔与第三散热孔,且第一散热孔的孔洞面积大于第三散热孔的孔洞面积。
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挡墙与一第二挡墙,而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围绕而形成该散热通道。
其中,该第三散热孔介于该显示模块与该第一散热孔之间。
其中,于邻近该第三散热孔处,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之间具有一缩口角度,而该第一光源具有一发光角度,其中该缩口角度等于该发光角度。
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挡墙与一第二挡墙,而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于邻近该显示模块的一端形成该第三散热孔,而另一端形成该第一散热孔。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图3c为图3b的上视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图3e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显示装置
110、210显示模块
111显示面
112背光面
113、213上偏光片
114、214下偏光片
130、230壳体
131、231侧壁
132、232承载端
133、233固定端
140、240腔体
150、250底板
170、270光源模块
171、271第一光源
172、272第二光源
173、273电路板
174、274发光面
191、291第一散热孔
192第二散热孔
194顶缘
251第一挡墙
252第二挡墙
290散热通道
293第三散热孔
294细孔
2Θ发光角度
α缩口角度
d、H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模块110、壳体130、底板150、光源模块170、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显示模块110具有相对的显示面111与背光面112,且上偏光片113设置于显示面111,而下偏光片114设置于背光面112。壳体130的侧壁131具有相对的承载端132与固定端133,而显示模块110则位于承载端132,底板150则位于固定端133。于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0可通过黏胶、胶带而定位于承载端132,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显示装置100亦可备有上盖(未绘示)固定于显示模块110上方,且通过上盖锁固于壳体130时,将显示模块110定位于上盖与壳体130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30亦可通过黏胶、锁固件而与底板150相互连接固定,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壳体130与底板150亦可为相同材料或一体形成的框体结构。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30与底板150之间可形成腔体140,光源模块170则设置于底板150,且容纳于腔体140内。详言之,光源模块170具有第一光源171、第二光源172与电路板173,而第一光源171与第二光源172设置于电路板173,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73,使得外部信号可借由电路板173而控制第一光源171、第二光源172的亮暗开关与亮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71具有发光面174与发光角度2Θ,其中发光面174朝向显示模块110的背光面112而发出光线,使得显示装置100为直下式背光源170搭配显示模块110的架构。第一光源171的发光面174与显示模块110之间具间隙,亦即形成腔体140,以做为混光均匀与空气流通的空间。举例而言,显示模块110与底板150之间的距离为35mm,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可依显示模块110或光源模块171的面积大小而调整。
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具有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而第一散热孔191形成于底板150,第二散热孔192形成于壳体。请参阅图1a,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皆为贯孔,且借由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存在,而使腔体140可与外界环境相互连通,形成空气对流的通道,进而达到散热功效。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宽度或直径能够大于或等于4mm,便于形成自然对流。具体而言,高亮度的第一光源171会产生高热,而通过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可使得腔体140与外界环境连通,且温度差异而形成自然对流。自然对流造成于壳体130壁面的空气层流(边界层流),而空气层流约为2mm,因此,当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宽度或直径能够大于或等于4mm时,较能确保产生顺利的自然对流。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91可形成于第一光源171与壳体130的侧壁131之间。此外,第一散热孔191亦可形成于第一光源171与第二光源172之间,如图1a所示,底板150可具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91,且第一散热孔191可位于壳体130与光源之间以及相邻两光源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散热孔191的数量可为单个或多个,且位置分布可依散热或机械强度的需求,而做调整。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孔192可于侧壁131形成一轮廓,而轮廓于壳体130中有一顶缘194,其中顶缘194是指在轮廓之中的一段边缘,而此段边缘与底板的垂直距离最大。举例而言,第二散热孔192为圆形的贯孔时,轮廓则为一圆形轮廓,亦即第二散热孔192的外圆周。顶缘194则为在第二散热孔192的圆周上中,离承载端132最近、离固定端133最远的一段边缘,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二散热孔192亦可为矩形的贯孔。
请参阅图1a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光源171具有发光面174与发光角度2Θ,其中发光角度2Θ为第一光源171射出光线的范围角度。为了减少漏光现象,第二散热孔192位于光源模块170的发光面积外。为方便说明,则将第一光源171的发光面积绘示出来,请参阅图1a所示,第二散热孔192则位于发光面积以外。详言之,顶缘194与发光面174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第一光源171的发光角度为2Θ以及第一光源171与侧壁131的内缘的垂直距离为d时,H需小于或等于d/(2tanΘ),以避免漏光。
请参阅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上视图。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91是位于光源周边,换言之,第一散热孔191除了位于壳体130(未绘示)周边外,亦设置于相邻两光源之间,通过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未绘示)来于腔体140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自然对流,而达到散热功能。请参阅图1b,第一散热孔191为矩形,且开孔面积皆不同,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71与第二光源172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电路板173上,且各电路板173之间可通过连接器与软性电路板来相互电性连接,亦可与外界的控制电路达到电性连接的功效。但本实用新型不以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71与第二光源172可设置于单一的电路板上,而电路板上对应于第一散热孔191的区域亦可形成开口,使得第一散热孔191依旧能够使腔体140与外界环境相互连通,而达到散热功效。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可能会造成粉尘进入腔体140中,然而,于本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70为高亮度的光源设计,即使粉尘进入腔体140后,受到高亮度的作用下,粉尘是不易被看见。因此,可通过第一散热孔191与第二散热孔192的设计,形成高散热且不影响显示效果的显示装置。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包含显示模块210、壳体230、底板250、光源模块270、第一散热孔291。上偏光片213与下偏光片214分别设置于显示模块210之相对两面。壳体230的侧壁231具有相对的承载端232与固定端233,而显示模块210则位于承载端232,底板250则位于固定端233。第一光源271与第二光源272设置于电路板273中,且第一光源271与第二光源272具有发光面274。于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10可通过黏胶、胶带而定位于承载端232,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具有散热通道290,且散热通道290形成于相邻的第一光源271与第二光源272之间。散热通道290则具有第一散热孔291与第三散热孔293,且该第一散热孔291的孔洞面积大于该第三散热孔293的孔洞面积。具体而言,底板250设有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且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位于第一光源271与第二光源272之间,而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290。请参阅图2所示,散热通道290可通过第一散热孔291与第三热散孔293而使腔体240与外界环境相互连通。当腔体240受到光源的高温影响,而与外界环境形成温度差异时,则于散热通道290会形成自然对流,而腔体240则会发生降温的散热现象。
于本实施例中,邻近第三散热孔293处,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之间具有一缩口角度α,使得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之间具有夹角。换言之,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于邻近第三散热孔293处,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小,而于邻近第一散热孔291处,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大。即第三散热孔293的开孔面积小于第一散热孔291的开孔面积,通过如此的设计,使得散热通道290于邻近第三散热孔293处,可形成缩口结构,以助于自然对流,且可提升对流效率。
于本实施例中,缩口角度α等于第一光源271的发光角度2Θ。当缩口角度大于发光角度时,则第一挡墙251与第二挡墙252会影响光源的光路,亦会降低光线的利用率。当缩口角度过小时,则会影响自然对流的效能。换言之,在第一光源271与第二光源272周边形成杯状沿伸结构,可助于光学亮度与均匀度,同时杯状沿伸结构可于散热通道290形成缩口而提升对流效率。
请参阅图3a至图3e,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流程。将光源模块270设置于底板250后,可于底板250形成细孔294,如图3b所示。于本实施中,细孔294可通过刀模切割而成,且细孔294围绕于第一光源271周间,举例而言,细孔294可为一类似U字形的贯口,且U字型的开口面对第一光源271,如图3c所示,图3c为图3b的上视图。位于第一光源271与壳体之间的细孔294为类似U字形的贯口,而位于第一光源271与第二光源272之间的细孔294为类似工字形的贯口,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形成细孔294后,则可翻折第一光源271周边的底板250,使其部分底板250弯折至第一光源271侧边,而产生第一挡墙251,如图3d所示。为了于散热通道290产生缩口结构,以助于提升对流效率,则可于第一挡墙251的顶端处再进行弯折,如图3d所示。因此,借由上述的切割与翻折底板250,则可制作高散热且兼顾良好光学质量的显示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借由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形成自然对流,助于高亮度的光源模块的散热效能。此外,于底板形成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而产生具有缩口结构的散热通道,能够提升散热效率外,亦可兼顾良好的光学质量。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
一壳体,具有一侧壁,而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承载端与一固定端,且该显示模块设置于该承载端;
一底板,设置于该固定端,且该壳体与该底板之间形成一腔体;
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底板,且容纳于该腔体;
一第一散热孔,形成于该底板;以及
一第二散热孔,形成于该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具有一第一光源,且该第一散热孔位于该侧壁与该第一光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具有相邻的一第一光源与一第二光源,且该第一散热孔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孔于该侧壁形成一轮廓,而该轮廓具有一顶缘,其中该顶缘位于该光源模块的发光范围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具有一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具有一发光面与一发光角度,而该顶缘与该发光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该发光角度为2Θ,且该第一光源与该侧壁的内缘的垂直距离为d时,其中H≦d/(2tanΘ)。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
一壳体,具有一侧壁,而该侧壁具有相对的一承载端与一固定端,且该显示模块设置于该承载端;
一底板,设置于该固定端,且该壳体与该底板之间形成一腔体;
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底板,且容纳于该腔体,其中该光源模块具有相邻的一第一光源与一第二光源;以及
一散热通道,形成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其中该散热通道具有一第一散热孔与一第三散热孔,且该第一散热孔的孔洞面积大于该第三散热孔的孔洞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第一挡墙与一第二挡墙,而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围绕而形成该散热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散热孔介于该显示模块与该第一散热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邻近该第三散热孔处,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之间具有一缩口角度,而该第一光源具有一发光角度,其中该缩口角度等于该发光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一第一挡墙与一第二挡墙,而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位于该第一光源与该第二光源之间,且该第一挡墙与该第二挡墙于邻近该显示模块的一端形成该第三散热孔,而另一端形成该第一散热孔。
CN201520848969.4U 2015-08-17 2015-10-29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08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266 2015-08-17
TW104213266U TWM517344U (zh) 2015-08-17 2015-08-17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0861U true CN205080861U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33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896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80861U (zh) 2015-08-17 2015-10-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0861U (zh)
TW (1) TWM5173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7861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7861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7344U (zh) 2016-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2919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3500982U (zh)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3672724A (zh) 一种背光模组遮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300865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EP320001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759498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509368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909333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光板结构的手机背光板
CN10552775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5080861U (zh) 显示装置
CN201149633Y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991447U (zh) 光导组件以及车灯
CN204331227U (zh) 背光模块
CN10888537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363049U (zh) 一种手机背光组件的胶铁结构
CN206584141U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机
CN212276185U (zh) 一种氛围灯和显示设备
CN210324925U (zh) 一种具有多个摄像头通孔的背光模组
CN207555362U (zh) 一种超窄边框背光模组
CN203848096U (zh) 一种防眩光的led面板灯
CN104344283B (zh) 背光模块
CN203337937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5204228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207689803U (zh) 一种背光模组
US20190025496A1 (en) Panel ligh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