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0991U -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70991U
CN205070991U CN201520673294.4U CN201520673294U CN205070991U CN 205070991 U CN205070991 U CN 205070991U CN 201520673294 U CN201520673294 U CN 201520673294U CN 205070991 U CN205070991 U CN 205070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ivision
noise suppression
division duplex
suppression circuit
battery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732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732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70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70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70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其中,该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印刷电路板(PCB)主板上,包括:音频回路、电池座、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RFPA)以及导线,所述电池座和所述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主板的同一侧;导线的第一端与电池座的负极连接,导线的第二端位于RFPA的正下方区域或所述正下方区域的周围区域内,所述周围区域的宽度小于预定宽度,第二端通过设置在正下方区域或周围区域内的连接孔连接至PCB主板中的主地层。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和电池座组成的回路上容易引起纹波电流的问题,且不会对移动终端的整体器件布局、电路设计以及结构设计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当移动终端工作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模式下时,音频电路经常存在因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TDMA)工作方式而产生的时分双工噪声(TimeDivisionDistortionnoise,简称为TDDNOISE)。TDDNOISE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原因是射频放大器(RadioFrequencyPowerAmplifier,简称为RFPA)工作时引起的过大的纹波电流串扰到音频模块电路,从而导致用户听到明显TDD噪声。
由于GSM采用TDMA多址工作方式,RFPA在通话状态时必须以217HZ的开关频率间隙性工作,工作时所消耗的电流最大达到1.5安培,从而容易在RFPA和电池座组成的回路上引起217HZ的纹波电流。此回路如果稍长,且方向与音频线路回路大体相同,音频信号必然将被严重干扰。假如被干扰的是耳机或外放等音频线路,则耳机或外放等音频设备必然会产生较严重的TDD噪声。
解决此问题的常见方式是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采用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避免纹波回路方式的电路结构设计示意图,1为射频功率放大器,2为电池座,3为音频回路,4为基带,5为射频天线),但是这种方式容易给移动终端的整体器件布局带来较大不便,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从而可以解决为避免RFPA和电池座组成的回路上引起纹波电流导致音频信号被干扰而采用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的方式容易影响移动终端的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印刷电路板(PCB)主板上,所述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包括:音频回路、电池座、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RFPA)以及导线,所述电池座和所述RFPA位于所述PCB主板的同一侧;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座的负极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RFPA的正下方区域或所述正下方区域的周围区域内,所述周围区域的宽度小于预定宽度,所述第二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正下方区域或所述周围区域内的连接孔连接至所述PCB主板中的主地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无需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就可以解决RFPA和电池座组成的回路上容易引起纹波电流的问题,而且不会对移动终端的整体器件布局、移动终端的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采用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避免纹波回路方式的电路结构设计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的设计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为了解决RFPA和电池座组成的回路上容易引起纹波电流的问题,多采用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这一解决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容易给移动终端的整体器件布局带来较大不便,从而影响移动终端的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
为了克服该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的设计示意图,为便于理解,以下结合图1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印刷电路板(PCB)主板1上,所述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包括:音频回路(图1中未直接标示,而对其组件进行了标示)、电池座2、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RFPA)3以及导线4,所述电池座2和所述RFPA3位于所述PCB主板1的同一侧;所述导线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座2的负极连接,所述导线4的第二端位于所述RFPA3的正下方区域或所述正下方区域的周围区域内,所述周围区域的宽度小于预定宽度,所述第二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正下方区域或所述周围区域内的连接孔连接至所述PCB主板1中的主地层。
在实际应用中,PCB主板1一般有6~12层,其中有至少一层是较完整的地铜皮(无PCB走线,一般称之为主地,即所述主地层),绝大多数情况PCB主板1上的器件的地管脚通过就近打孔的方式连接到主地层。所述电池座2的负极也称为地管脚,所述导线也即PCB导线,也就是说,在所述电池座2的地管脚与PCB主地层(例如PCB各层中的主地铜皮层)之间设置一段PCB导线,这样可以做到RFPA电源回路与音频回路不共地,从而可以避免该两个回路因共地而产生的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预定宽度小于等于1mm。也就是说,在将所述导线4的第二段设置在RFPA3的正下方区域的周围区域时,该周围区域的范围是有一个优选范围的,该周围区域可以是一个宽度为1mm的环状区域,当然,所述预定宽度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选取。当然,如果为了达到较好的避免回路干扰的效果,可以将连接孔设置在RFPA3的正下方区域中尽量靠近中心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导线4的宽度的范围为1.5~2mm。所述导线4的最小长度的范围为3-5mm。在实际设计和工艺生产中,所述导线4(即PCB导线)的宽度一般都有一定的规格,PCB布线的原则都是先信号线、再处理电源线和地线,把信号线布完以后,电源线和地线都可以走尽量粗的线,例如在双面PCB主板1中,信号线宽通常取8到10mils(1mil=0.0254mm);电源线取20个mils以上;地线采用大规模灌铜处理、没有被灌铜覆盖的零星地线取20个mils以上。当然,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取所述导线4的宽度的标准或规定。对于长度的范围选取,3-5mm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根据实际设计要求确定的一个能避免回路干扰效果较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音频回路包括:音频解码器5,以及与所述音频解码器连接的耳机插座/音频功率放大器6。当然,这里的音频回路的设计方式和现有设计差别不大,在此不再进行过多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电池座2与所述RFPA3位于所述PCB主板1的顶层或底层,所述导线位于所述PCB主板1的顶层、底层或中间层。也就是说,所述RFPA3和所述电池座2位于同一层即可,该层可以是PCB主板1的底层(从观察者角度看是PCB主板1的背面),也可以是PCB主板1的顶层(从观察者角度看是PCB主板1的正面)。而对于所述导线4来说,其可以与所述RFPA3和所述电池座2位于同一层,也可以是不同层,当然可以是PCB主板1的中间层,相对来说,所述导线4的设置层是比较灵活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时分双工(TDD)噪声抑制电路。由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改进即在于该TDD噪声抑制电路,而上述实施例一已经对该TDD噪声抑制电路进行了详细描述,再次不再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过多描述。
通过本实用新型,不需限制RFPA到电池座的距离,只需让电池座的负极(或称地管脚)并不就近连接到主地层,而是通过连到一段PCB走线走到RFPA正下方再连到主板的主地铜皮上,这样就可做到RFPA电源回路与移动终端音频回路不共地,从而避免了两个回路因共地平面导致干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印刷电路板PCB主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包括:音频回路、电池座、射频电路功率放大器RFPA以及导线,所述电池座和所述RFPA位于所述PCB主板的同一侧;
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座的负极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RFPA的正下方区域或所述正下方区域的周围区域内,所述周围区域的宽度小于预定宽度,所述第二端通过设置在所述正下方区域或所述周围区域内的连接孔连接至所述PCB主板中的主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宽度小于等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宽度的范围为1.5~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最小长度的范围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回路包括:音频解码器,以及与所述音频解码器连接的耳机插座/音频功率放大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座与所述RFPA位于所述PCB主板的顶层或底层,所述导线位于所述PCB主板的顶层、底层或中间层。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
CN201520673294.4U 2015-08-31 2015-08-31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05070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3294.4U CN205070991U (zh) 2015-08-31 2015-08-31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73294.4U CN205070991U (zh) 2015-08-31 2015-08-31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70991U true CN205070991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73294.4U Active CN205070991U (zh) 2015-08-31 2015-08-31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709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8922A (zh) * 2023-07-25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8922A (zh) * 2023-07-25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6668922B (zh) * 2023-07-25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1233U (zh) 一种全金属后盖的双馈电天线结构
CN10539082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33701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441330A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03441333A (zh) 同步双频电路板辐射天线
CN204424977U (zh) 一种具有Wifi信号放大功能的移动电源
CN105226376A (zh) 一种天线结构
CN10542878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3751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5070991U (zh) 时分双工噪声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6850893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2050592U (zh) 天线馈点焊盘及带有天线馈点焊盘的印制电路板
CN204011713U (zh) 一种多频带lte mimo天线结构
US20130249739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by utilizing short trace structures
CN104600426B (zh) 一种usb通信终端
CN104219344A (zh) 便携式终端和便携式终端的制造方法
CN101917659A (zh) 一种耳机电路的检测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447760B (zh) 移动终端
CN205212897U (zh) 移动终端
CN203225346U (zh) 一种新型手机扩展天线
CN208570906U (zh) 一种Sub 6G MIMO天线手机
CN103001009A (zh)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与pcb板间的卡槽式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04143683A (zh) 终端设备
CN204205054U (zh) 利用终端听筒作为天线的结构
CN102930328A (zh) 数据卡和数据交互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