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9231U -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9231U
CN205059231U CN201520845735.4U CN201520845735U CN205059231U CN 205059231 U CN205059231 U CN 205059231U CN 201520845735 U CN201520845735 U CN 201520845735U CN 205059231 U CN205059231 U CN 205059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hub motor
countershaft
speed box
kee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5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超
宋延大
殷建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57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9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9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9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发动机与离合器的第一端相连接,离合器的第二端与变速器相连接,系统还包括安设在左前轮的左前轮毂电机、安设在右前轮的右前轮毂电机、安设在左后轮的左后轮毂电机、安设在右后轮的右后轮毂电机;所述的变速器与所述的左前轮毂电机以及右前轮毂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包括主轴同步器、副轴同步器以及差速器。采用该种结构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减少了机械部件,如纯电动模式下的变速器的传动,这样车辆运行结构更加简单,另外,四驱的模式动力性更强,系统可以纯燃油模式、纯电动模式,也可以混动模式,满足车辆的日常行驶要求,并且能够较大地发挥轮毂电机的优势。

Description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混合动力系统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纯电动汽车还未完全被人们所接受的时候,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相互竞争的焦点。
在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主要是由一个发动机和一个或者两个电机所组成,混合方式分为并联、串联和混联三种,其中发动机是主要动力,电机是辅助动力,电机在起步时时提供启动动力,在加速时提供附加动力,在刹车时充当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现有技术对发动机的要求比较高,能耗也比较大,并且不能够较好地执行纯电动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支持纯燃油模式、纯电动模式以及混动模式,满足车辆的日常行驶要求,并且能够较大地发挥轮毂电机的优势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具有如下构成:
该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的发动机与所述的离合器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离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的变速器相连接,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安设在左前轮的左前轮毂电机、安设在右前轮的右前轮毂电机、安设在左后轮的左后轮毂电机、安设在右后轮的右后轮毂电机;所述的变速器与所述的左前轮毂电机以及右前轮毂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变速器包括主轴同步器、副轴同步器以及差速器,所述的主轴同步器的设置于所述的变速器的主轴上,且所述的主轴同步器分别与3挡主动齿轮以及4挡主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的变速器的主轴还分别与1挡主动齿轮以及2挡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副轴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上,且所述的副轴同步器分别与1挡从动齿轮以及2挡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还分别与3挡从动齿轮以及4当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与所述的差速器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前轮毂电机、右前轮毂电机、左后轮毂电机、右后轮毂电机均为外转子内定子的结构形式的轮毂电机。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轮毂电机系统的结构简单,结合发动机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车辆的目的,能够将传统意义上的混合动力系统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中的轮毂电机的使用给纯电动模式减少了机械部件,如变速器的传动,这样车辆运行结构更加简单,另外,四驱的模式动力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左前轮毂电机
2右前轮毂电机
3左后轮毂电机
4右后轮毂电机
5发动机
6离合器
7变速器
8副轴同步器
9主轴同步器
10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尽可能大地发挥电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优点是不需要减速器或者变速器也能够直接驱动车辆,低功率、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可以支持纯燃油模式、纯电动模式,也可以支持混动模式,满足车辆的日常行驶要求,并且能够较大地发挥轮毂电机的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5和4个轮毂电机都能单独驱动车辆,混动模式时,轮毂电机1和轮毂电机2负责启动车辆,发动机5负责给车辆提供加速主动力。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变速器7内含有两个同步器,能够实现在燃油模式和混动模式自由切换4个挡位,提高动力性。所述的变速器包括主轴同步器、副轴同步器以及差速器,所述的主轴同步器的设置于所述的变速器的主轴上,且所述的主轴同步器分别与3挡主动齿轮以及4挡主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的变速器的主轴还分别与1挡主动齿轮以及2挡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副轴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上,且所述的副轴同步器分别与1挡从动齿轮以及2挡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还分别与3挡从动齿轮以及4当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与所述的差速器相固定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轴同步器9通过内花键与主轴上的外花键相连,发动机5通过离合器6将动力传递到主轴同步器9上,再通过同步环将动力传递到三或四挡主动齿轮上,然后经过齿轮啮合作用将动力输出;即主轴同步器9只有在车辆处于三挡或者四挡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如图1中所示,在车辆挂三/四挡的时候,离合器6的动力才能传递到主轴同步器9上,然后将动力传递到副轴,此时,副轴同步器8不起任何作用,动力经过副轴传递到差速器10。
副轴同步器8通过内花键与副轴上的外花键相连,发动机5传递到一或二挡主动齿轮上的动力先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到一或二挡从动齿轮上,再经过副轴同步环的同步作用再传递到副轴上,从而将动力输出;即副轴同步器8只有在车辆处于一挡或者二挡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如图1中所示,在车辆挂一/二挡的时候,离合器6的动力才能经主轴传递到副轴同步器8上,然后将动力传递到副轴,此时,主轴同步器9不起任何作用,动力经过副轴传递到差速器10。
所有的动力最后都是通过齿轮啮合输出到差速器10,再经过差速器10输出到车轮半轴上,差速器10与车轮半轴是通过花键相连。
混动模式时,左前轮毂电机1和右前轮毂电机2负责启动车辆和车辆加速时提供助力;电动模式时,左前轮毂电机1、右前轮毂电机2、左后轮毂电机3和右后轮毂电机4同时驱动车辆,这时四个轮毂电机作为车辆前进唯一的驱动力;车辆制动时,四个轮毂电机都能一定程度上回收能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四个轮毂电机都是外转子内定子的结构形式。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实现三种模式:
(1)燃油模式,如图1所示,从发动机5传过来的动力经过离合器6再传递给变速器7,通过差速器10将动力传递给两个前车轮,从而驱动车辆前进,燃油模式的结构形式就是前置前驱。
(2)电动模式,如图1所示,由于轮毂电机具有特殊结构,整个电机置于轮胎内,所以能够单独驱动车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左前轮毂电机1、右前轮毂电机2、左后轮毂电机3和右后轮毂电机4从蓄电池获取能量后直接驱动车轮前进。
(3)并联混动模式,车辆起步时,左前轮毂电机1和右前轮毂电机2利用蓄电池提供的能量驱动车辆前进,达到一定速度后就可以靠发动机5驱动车辆,车辆制动时还能通过左前轮毂电机1、右前轮毂电机2、左后轮毂电机3和右后轮毂电机4将能量回收,储存在蓄电池内。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轮毂电机系统的结构简单,结合发动机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车辆的目的,能够将传统意义上的混合动力系统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中的轮毂电机的使用给纯电动模式减少了机械部件,如变速器的传动,这样车辆运行结构更加简单,另外,四驱的模式动力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模块单元均能够对应于集成电路结构中的具体硬件电路,因此仅涉及具体硬件电路的改进,硬件部分并非仅仅属于执行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因此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也并未涉及任何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这些模块和单元所涉及的硬件电路结构方面的改进即可以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而并不需要辅助以特定的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即可以实现相应功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作的改进、变化、组合、替代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3)

1.一种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所述的发动机与所述的离合器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离合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的变速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还包括安设在左前轮的左前轮毂电机、安设在右前轮的右前轮毂电机、安设在左后轮的左后轮毂电机、安设在右后轮的右后轮毂电机;所述的变速器与所述的左前轮毂电机以及所述的右前轮毂电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器包括主轴同步器、副轴同步器以及差速器,所述的主轴同步器的设置于所述的变速器的主轴上,且所述的主轴同步器分别与3挡主动齿轮以及4挡主动齿轮相连接;且所述的变速器的主轴还分别与1挡主动齿轮以及2挡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副轴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上,且所述的副轴同步器分别与1挡从动齿轮以及2挡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还分别与3挡从动齿轮以及4当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的变速器的副轴与所述的差速器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轮毂电机、右前轮毂电机、左后轮毂电机、右后轮毂电机均为外转子内定子的结构形式的轮毂电机。
CN201520845735.4U 2015-10-28 2015-10-28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205059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5735.4U CN205059231U (zh) 2015-10-28 2015-10-28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5735.4U CN205059231U (zh) 2015-10-28 2015-10-28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9231U true CN205059231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5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5735.4U Active CN205059231U (zh) 2015-10-28 2015-10-28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92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2099A (zh) * 2018-04-03 2018-09-04 朱珍 一种车用智能车用复合循环式动力系统
CN108501931A (zh) * 2017-02-28 2018-09-0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起动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8944404A (zh) * 2018-07-18 2018-12-0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931A (zh) * 2017-02-28 2018-09-0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起动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08482099A (zh) * 2018-04-03 2018-09-04 朱珍 一种车用智能车用复合循环式动力系统
CN108944404A (zh) * 2018-07-18 2018-12-0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和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62884U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系统及装设其的汽车
CN102310755B (zh) 动力耦合装置及其控制装置、混合动力系统
CN102897017B (zh) 一种动力耦合电控动力换挡混合动力系统
CN105059104B (zh)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其发动机启动控制方法
KR101459490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102490588B (zh) 基于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01973207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
CN104742721B (zh) 一种采用双离合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275496B (zh) 一种混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4175860A (zh) 行星式混联动力系统及使用该动力系统的车辆
CN104924889A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及混合驱动方法
CN202641356U (zh)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四轮驱动系统
CN102897016A (zh) 双离合器变速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驱传动及控制系统
CN204055309U (zh) 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机构
CN104890496A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及混合驱动方法
CN205059231U (zh) 四驱多挡混合动力系统
CN202357849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1092255Y (zh) 一种大客车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装置
CN105172571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9203966A (zh) 混合动力的横置变速器驱动系统及其车辆
CN109278533A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变速器驱动系统
CN209320682U (zh) 基于混合动力的变速器驱动系统
CN204774600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
CN201881875U (zh) 双驱双控的地面混联动力系统
CN208682597U (zh) 混合汽车用三挡混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