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9796U - 光学镜片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片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9796U
CN205049796U CN201520752922.8U CN201520752922U CN205049796U CN 205049796 U CN205049796 U CN 205049796U CN 201520752922 U CN201520752922 U CN 201520752922U CN 205049796 U CN205049796 U CN 205049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urface
ejection formation
mirror slip
phacoid
form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29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隆
颜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zhu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filed Critical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07529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9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9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9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镜片总成,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该光学镜片总成包括透镜体以及射出成型结构,该透镜体具有相对的两个透镜表面,该透镜体界定有一光学有效区以及一非光学有效区。该射出成型结构应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至少一浇口面,且该射出成型结构包覆该透镜体的该非光学有效区的至少一部分,以供与一外界结构作组接定位。该两个透镜表面之一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其中之一,另一则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非球面(aspheric)透镜表面、平坦透镜表面其中之一。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遮挡光线通过透镜体的非光学有效区,消除杂散光,还可以减少作业员的繁杂组装工序。

Description

光学镜片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光学镜片总成,特别是一种以射出成型结构包覆光学镜片的光学镜片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已逐渐朝微型化对象的制程发展,光学镜片除了在直径上有越来越小的需求,在厚度上也有越来越薄的需求,即光学镜片朝体积小型化发展。同时,在应用场景上,由于电子装置的功能多样化,在产业上已经开始有把微型化光学镜片搭载于移动式或穿戴式电子装置的情形及需求。其中,这些微型化光学镜片往往需具有多工的效能。
一个镜头模块所需的主要机构元件包括多个镜片及支撑镜片的多个架体,且彼此组接而成。在目前朝体积微型化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镜片微型化外,亦必需得同时对支撑架体微型化。然而,微型化过程中,会出现的缺点是,支撑架体会因制作不易而降低强度,并且因为机构元件的体积减小,必然使得工厂作业员必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以组装镜片及支撑架体,因而有降低镜头模块组装效率的情事发生。
此外,为了避免有鬼影或杂散光的现象发生,往往需于镜片与镜片之间设置额外的遮光元件以遮挡光线,避免光线通过镜片的非光学有效区,此亦为目前无法有效降低镜头模块的整体组装空间的原因之一。
有鉴于此,要提供一种高结构强度、微型化、且能降低杂光干扰的光学镜片总成,为此技术领域所亟需达成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光学镜片总成,藉由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支撑架体,以提高支撑架体结构强度,且支撑架体射出成型于光学镜片的非光学有效区,藉以阻止光线穿经非光学有效区,进而避免鬼影或杂散光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镜片总成,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该光学镜片总成包括透镜体以及射出成型结构,该透镜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透镜表面以及一第二透镜表面,该透镜体界定有一光学有效区以及一非光学有效区。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至少一浇口面,且该射出成型结构包覆该透镜体的该非光学有效区的至少一部分,以供与一外界结构作组接定位。其中,该第一透镜表面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其中之一;该第二透镜表面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非球面(aspheric)透镜表面、平坦透镜表面其中之一。
较佳地,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同一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侧边。
较佳地,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四个浇口面,该四个浇口面分别形成于呈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四个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六个浇口面,其中,四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长侧边,两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短侧边。
较佳地,该透镜体的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皆为多孔透镜表面。
较佳地,该透镜体具有一光轴,且各该多孔透镜表面关于该光轴不对称。
较佳地,形成于各该多孔透镜表面的多个视角方向(即各自的视方向(boresightviewingdirection)或指向(orientations))于该透镜体上呈不对称分布。
较佳地,该多孔透镜表面的孔径形式(apertureforms)是选自不同的视角方向(boresightviewingdirection)或方位(differentorientations)、通光孔径(clearapertures)、边缘厚度(edgethickness)、外形中的至少两者。
较佳地,该多孔透镜表面上的微结构分布是依据该至少一浇口面的方位(orientation)为准作对称分布。
较佳地,该透镜体的该第一透镜表面为该多孔透镜表面,且该第二透镜表面为该柱状透镜表面。
较佳地,该透镜体具有一光轴,且该多孔透镜表面以及该柱状透镜表面关于该光轴不对称。
较佳地,该柱状透镜表面的方向(orientations)于该透镜体上呈不对称分布。
较佳地,该柱状透镜表面具有多个微柱状透镜组,且各该微柱状透镜组具有不同的方向性(orientation)、多个指向(boresightviewingdirection)、不同的间距(pitch)、不同的深度(depth)及/或不同的外形(appearance)。
较佳地,该多孔透镜表面的孔径形式(apertureforms)是选自不同的指向定位(differentorientations)、通光孔径(clearapertures)、边缘厚度(edgethickness)、外观面形(appearedsurfaceoutlook)中的至少两者。
较佳地,该多孔透镜表面以及该柱状透镜表面上的微结构分布是依据该至少一浇口面的方向(orientation)为准作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学镜片总成,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该光学镜片总成包括透镜体以及射出成型结构。该透镜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透镜表面以及一第二透镜表面,该透镜体界定有一光学有效区以及一非光学有效区,且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非球面透镜表面或其组合。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至少一浇口面,且该射出成型结构包覆该透镜体的该非光学有效区的至少一部分,以供与一外界结构作组接定位。其中,该透镜体的中心厚度不小于该透镜体的一通光孔径的相对应直径的五分之一。
较佳地,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同一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侧边。
较佳地,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四个浇口面,该四个浇口面分别形成于呈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四个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六个浇口面,其中,四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长侧边,两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短侧边。
较佳地,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皆为该非球面透镜表面,且各该非球面透镜表面关于该透镜体的一光轴不对称。
较佳地,该透镜体的边缘厚度不小于该透镜体的该通光孔径的相对应直径的五分之一或相对应厚度的十分之一。
较佳地,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上的微结构分布是依据该至少一浇口面的方向(orientation)为准作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藉由以射出成型方式直接将射出成型结构包覆于透镜体上,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能够遮挡光线通过透镜体的非光学有效区,消除杂散光,还可以减少作业员的繁杂组装工序。此外,提高模具的浇口数量更是提升了光学镜片总成的结构强度,大幅提升了整体产品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二实施例具有两浇口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三实施例具有四浇口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四实施例具有六浇口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具有柱状透镜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具有多孔透镜表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五实施例的第一透镜表面及第二透镜表面皆为多孔透镜表面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六实施例的第一透镜表面为多孔透镜表面,第二透镜表面为柱状透镜表面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属体积微型化后的产品,其实际产品长度、宽度或直径可呈现在1.0厘米(cm)以下,厚度可呈现在1.0毫米(mm)以下,或等效径厚比为10:1或更多(如10:2)。但当然此仅为便于了解体积大小概念的列举,于此并不作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并请合并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1包括一透镜体11以及一射出成型结构12。首先介绍透镜体11,如图2所示,透镜体11界定有位于中心区域的一光学有效区11a以及位于环周区域的一非光学有效区11b。透镜体11的光学有效区11a属设计者设计透镜体11上欲使光线通过的区域,其具有良好折射或其它改变光路径的功能,以达到清晰的成像。至于透镜体11的非光学有效区11b则是属设计者设计透镜体11上不欲使光线通过的区域,以免因杂光投射而影响到成像质量。
接着介绍射出成型结构12,于本实用新型中,射出成型结构12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且在制造过程时射出成型结构12即会包覆透镜体11的非光学有效区11b的至少一部分,较佳是包覆透镜体11全部的非光学有效区11b(如图1所示),以阻挡杂光或避免光线通过非光学有效区11b,而达良好成像效果。同时,射出成型结构12本身因结构强度够,故可作为与一外界结构组接定位的结构;如镜头模块组装时,射出成型结构12即可作为固定透镜体11的媒介元件。
另外于射出成型结构12包覆透镜体11时,还能同时于射出成型结构12上形成至少一扣接孔121,以供与移动电子装置的一中框(图未示)做扣合连接。换句话说,若以本实用新型射出成型的方式制成射出成型结构12,将使得于光学镜片总成1制造过程中,即能完成射出成型结构12与透镜体11相互连接固定的程序,如此一来,即能大幅节省工厂作业员组装的工序,进而提高光学镜片总成1的生产效率。
再者,在制造过程中,射出成型结构12于相应制造模具浇口处,会形成浇口面120。因此从射出成型结构12的浇口面120即可回推判断出射出成型结构12是否为以射出成型的方式所制造。此外,本实用新型除了使用单浇口的制造模具,更进一步发展出以具有双浇口的制造模具制造的方式制造射出成型结构12,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二实施例具有两浇口面220的立体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片总成2的射出成型结构22因应双浇口的制造模具而形成有两浇口面220,本实施态样中的两浇口面220形成于射出成型结构22的相对两侧边。当然,若是两浇口面220形成于射出成型结构22的相同一侧边,亦为可行的方式。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三实施例具有四浇口面的立体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片总成3的射出成型结构32因应四浇口的制造模具而形成有四浇口面320,四浇口面320各自形成于呈方形的射出成型结构32的四个侧边。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第四实施例具有六浇口面的立体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片总成4的射出成型结构42因应六浇口的制造模具而形成有六浇口面420,其中四浇口面420形成于呈长方形的射出成型结构42的相对两长侧边,两浇口面420形成于呈长方形的射出成型结构42的相对两短侧边。
使用多个浇口的成型方式来制造射出成型结构的好处在于,透过同一时间在多方位注入熔体至射出成型模具中,能够让熔体流速均匀,进而使熔体凝固后的射出成型结构的应力分布良好,以尽可能地降低应力不均的现象,而提高整体结构强度。至于上述射出成型结构的浇口面的数量设置当然仅为一列举,于此并不一限制。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的透镜体1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透镜表面110以及一第二透镜表面111,较佳地,第一透镜表面110以及第二透镜表面111皆为非球面(aspheric)透镜表面。于此实施态样中,透镜体11的中心厚度不小于透镜体11的一通光孔径的相对应直径的五分之一,并且透镜体11的边缘厚度不小于透镜体11的该通光孔径的相对应直径的20%(五分之一)。藉此布置,可以提高整个透镜体的稳定度。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成形时,该透镜体的边缘厚度不小于该透镜体的该通光孔径的相对应厚度的10%(十分之一),而同样地,于此厚度范围亦可以提高整个透镜体的稳定度。
除了上述实施态样中所提及的第一透镜表面110以及第二透镜表面111皆为非球面透镜表面外,第一透镜表面110以及第二透镜表面111亦有其它可能的结构表面选择,如图6所示,为使用柱状透镜表面L的光学镜片总成;或是如图7所示,为使用多孔透镜表面M的光学镜片总成;或是任何其它可能应用的透镜表面,如平坦表面(未绘示)。
再者,第一透镜表面110以及第二透镜表面111可以分别是选自不同的结构表面,比如第一透镜表面110为非球面透镜表面,而第二透镜表面111为柱状透镜表面L;或是第一透镜表面110为多孔透镜表面M,而第二透镜表面111为柱状透镜表面L;皆为可能实行的方案。
如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片总成5,其第一透镜表面510及第二透镜表面511皆为多孔透镜表面M,为便于同时观察第一透镜表面510和第二透镜表面511,图8以侧面示意图作表示。图8所绘示为多孔透镜表面以透镜体51的一光轴A1对称(请合并参阅图7),但为因应各式应变情形,多孔透镜表面不以光轴A1对称的设计,亦属可行的方案,比如于多孔透镜表面形成有的多个视角方向(即各自的视方向(boresightviewingdirection)或指向(orientations))不与透镜体51对称(于透镜体51上呈不对称分布),也因此多个视角方向也就不会对称于光轴。
于一较佳实施态样中,多孔透镜表面M的孔径形式(apertureforms)是选自不同的视角方向(differentorientations)、通光孔径(clearapertures)、边缘厚度(edgethickness)、外形(appeared)中的至少两者。
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射出成型结构52是由射出成型的方式所制成,故多孔透镜表面M上的微结构分布即会因应物理规律,依据至少一浇口面520的方向(orientation)为准作对称分布。
如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片总成6,第一透镜表面610为多孔透镜表面M,且第二透镜表面611为柱状透镜表面L的实施例,且透镜体61具有一光轴。其中,多孔透镜表面M可以关于透镜体61的一光轴A1对称设置(请合并参阅图7),但亦可因应各式应变情形,可以不关于光轴对称设置;相似地,柱状透镜表面L可以关于透镜体的一光轴A2对称设置(请合并参阅图6),但亦可因应各式应变情形,可以不关于透镜体对称设置。且该光学镜片总成6的射出成型结构62上形成有至少一浇口面620。
其中,柱状透镜表面L可具有多个微柱状透镜组,且各微柱状透镜组具有不同的方向性(orientation)、多个指向(boresightviewingdirection)、不同的间距(pitch)、不同的深度(depth)及/或不同的外形(appearance),制造者得视实际应用情境对微柱状透镜组的形成及设置作相应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光学镜片总成藉由以射出成型方式直接将射出成型结构包覆于透镜体上,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能够遮挡光线通过透镜体的非光学有效区,消除杂散光,还可以减少作业员的繁杂组装工序。此外,提高模具的浇口数量更是提升了光学镜片总成的结构强度,大幅提升了整体产品的使用年限。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其权利要求范围所列。

Claims (20)

1.一种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该光学镜片总成包括:
透镜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透镜表面以及一第二透镜表面,该透镜体界定有一光学有效区以及一非光学有效区;以及
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至少一浇口面,且该射出成型结构包覆该透镜体的该非光学有效区的至少一部分,以供与一外界结构作组接定位;
其中,该第一透镜表面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其中之一;该第二透镜表面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非球面透镜表面、平坦透镜表面其中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同一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侧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四个浇口面,该四个浇口面分别形成于呈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四个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六个浇口面,其中,四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长侧边,两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短侧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体的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皆为多孔透镜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体具有一光轴,且各该多孔透镜表面关于该光轴不对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各该多孔透镜表面的多个视角方向于该透镜体上呈不对称分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透镜表面的孔径形式是选自不同的视角方向或方位、通光孔径、边缘厚度、外形中的至少两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透镜表面上的微结构分布是依据该至少一浇口面的方位为准作对称分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体的该第一透镜表面为该多孔透镜表面,且该第二透镜表面为该柱状透镜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体具有一光轴,且该多孔透镜表面以及该柱状透镜表面关于该光轴不对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柱状透镜表面的方向于该透镜体上呈不对称分布。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柱状透镜表面具有多个微柱状透镜组,且各该微柱状透镜组具有不同的方向性、多个指向、不同的间距、不同的深度及/或不同的外形。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透镜表面的孔径形式是选自不同的指向定位、通光孔径、边缘厚度、外观面形中的至少两者。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透镜表面以及该柱状透镜表面上的微结构分布是依据该至少一浇口面的方向为准作对称分布。
15.一种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该光学镜片总成包括:
透镜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透镜表面以及一第二透镜表面,该透镜体界定有一光学有效区以及一非光学有效区,且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选自多孔透镜表面、柱状透镜表面、非球面透镜表面或其组合;以及
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至少一浇口面,且该射出成型结构包覆该透镜体的该非光学有效区的至少一部分,以供与一外界结构作组接定位;
其中,该透镜体的中心厚度不小于该透镜体的一通光孔径的相对应直径的五分之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同一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两个浇口面,该两个浇口面形成于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侧边。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四个浇口面,该四个浇口面分别形成于呈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四个侧边;抑或,该射出成型结构应该射出成型方式而具有六个浇口面,其中,四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长侧边,两个该浇口面形成于呈长方形的该射出成型结构的相对两短侧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皆为该非球面透镜表面,且各该非球面透镜表面关于该透镜体的一光轴不对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透镜体的边缘厚度不小于该透镜体的该通光孔径的相对应直径的五分之一或相对应厚度的十分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片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表面以及该第二透镜表面上的微结构分布是依据该至少一浇口面的方向为准作对称分布。
CN201520752922.8U 2015-09-25 2015-09-25 光学镜片总成 Active CN205049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2922.8U CN205049796U (zh) 2015-09-25 2015-09-25 光学镜片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2922.8U CN205049796U (zh) 2015-09-25 2015-09-25 光学镜片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9796U true CN205049796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2922.8U Active CN205049796U (zh) 2015-09-25 2015-09-25 光学镜片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97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6935B2 (en) * 2018-03-20 2023-11-28 Docter Optics Se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ens element
US11884570B2 (en) 2021-02-01 2024-01-30 Docter Optics Se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element from glass
US11932566B2 (en) 2021-03-08 2024-03-19 Docter Optics Se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element from glas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6935B2 (en) * 2018-03-20 2023-11-28 Docter Optics Se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ens element
US11884570B2 (en) 2021-02-01 2024-01-30 Docter Optics Se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element from glass
US11932566B2 (en) 2021-03-08 2024-03-19 Docter Optics Se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element from glas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2476U (zh)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电路板组件和成型模具及电子设备
CN103809261B (zh) 塑料镜筒及其制造方法
CN205049796U (zh) 光学镜片总成
CN105182552A (zh) 光栅膜及3d显示装置
CN104749738B (zh) 阵列式镜头与阵列式镜头模组
TWI507758B (zh) 具有凸台的鏡頭及利用凸台的傾斜調整方法
US11662543B2 (en) Multi-group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6199931A (zh) 成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6339758U (zh) 镜头模组
CN104423020B (zh) 影像撷取镜片及镜头模块及影像撷取装置
CN208907939U (zh) 镜头模组
CN206773266U (zh) 镜头
CN105182454B (zh) 凹形间隔件晶圆孔洞及形成于其中的晶圆位准光学组件
CN107037562A (zh) 镜头
CN109298499A (zh) 镜片、镜头及影像设备
CN101452105A (zh) 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20602U (zh) 一种监控镜头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装置
CN204129312U (zh) 一种多镜头成像系统镜头
CN207352248U (zh) 镜头模组
CN101762856A (zh) 阵列光学玻璃镜片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76416B (zh) 透镜阵列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76525A (zh) 镜头结构及其摄像装置
CN103969797B (zh) 一种非球面高清前置广角镜头
CN209387965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9198734U (zh) 垫圈和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PO box 31119 Furong Bay, 802 West Bay Road, ky1-1205 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Patentee after: Gaozhu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 Donger street, Nanzi processing district, Nanzi District, Kaohsiung,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Everready Precision Ind.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