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47707U -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47707U
CN205047707U CN201520767083.7U CN201520767083U CN205047707U CN 205047707 U CN205047707 U CN 205047707U CN 201520767083 U CN201520767083 U CN 201520767083U CN 205047707 U CN205047707 U CN 205047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rum
brake
tricycle
disc assembl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70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anghu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anghu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anghu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anghu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70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47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47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477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属于制动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包括制动鼓,该制动鼓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支座,该支座与制动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中的一体成型或铆接或焊接,支座与制动鼓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中的销轴连接或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所述支座上设有连接件或连接孔,所述支座的壁厚与制动鼓的壁厚相等。三轮车刹车过程中,此三轮车制动盘总成中制动鼓不会发生扭动。

Description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背景技术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通常有鼓刹总成和碟刹总成两种方式,其中以鼓刹总成为主要形式。鼓刹总成通常包括制动鼓、刹车蹄、回位弹簧、制动缸。
三轮车后桥总成通常包括制动盘总成和后桥管。为了防止三轮车在货物装载的过程中后桥向后滑移,通常在车架上安装一根固定拉杆,该固定拉杆的一端铰接在车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后桥管上,后桥管向后滑移时,固定拉杆对后桥管进行限位。三轮车货物装载的过程中由于货架装载的货物增多,在重力的作用下使车架向下压。
车架下压的过程中,固定拉杆拉住后桥管防止后桥管向后退,由于固定拉杆与后桥管是铰接,此时后桥管发生轻微扭动。
如图1所示,现有三轮车的固定拉杆12与车架10铰接的端点为A点,固定拉杆12与后桥管15的铰接点为B点,刹车臂13与制动鼓17的铰接点为C点,刹车拉杆14与转动柄18的铰接点为D点,刹车拉杆14与刹车臂13的铰接点为E点。车架10在重物的作用下向下压时,A点向下运动,钢板弹簧16的左端向左移动。此时由于后桥管15与钢板弹簧16通过U型螺栓连接,则此时后桥管也会向左移动,然而由于后桥管15与固定拉杆12铰接,此时固定拉杆12阻止后桥管15向后移动,然而因为后桥管15与固定拉杆12是铰接,此时后桥管15会发生轻微扭动。此时A、B、C、D、E五点组成五连杆结构,由于多边形的稳定性较差,B向左移动时,五连杆结构会发生轻微变形。由于A点位于车架上,D点位于转动柄18上,转动柄18通常是固定的,只有三轮车刹车过程中转动柄18才发生摆动,故可视为A点和D点组成的AD连杆是固定杆。B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C点和E点均围绕A点摆动,由于E点是刹车臂13与刹车拉杆14的铰接点,此时E点围绕A点摆动时,会带动刹车拉杆14运动。由于非刹车过程中,刹车拉杆14是处于静止固定状态,此时,刹车拉杆14与刹车臂13发生相对转动。通过相对运动定律可知,刹车臂13运动刹车拉杆14静止和刹车拉杆14运动刹车臂13静止的效果是相同的,由此可见此时刹车臂13处于受力状态,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处于半刹车状态,此时轻点刹车,就会出现急刹情况,对车辆的冲击较大,影响车辆安全性能。当刹车臂13与刹车拉杆14的相对运动较大时,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出现自刹现象。
根据发明人的多年经验发现,三轮车装载货物后刹车臂与刹车拉杆发生相对转动的原因主要在于,车架10下压,B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C点和E点围绕转动的点不为同一点。刹车臂13上的C点和E点均围绕A点摆动,然而刹车拉杆14上的E点围绕D点摆动,A点与D点不重合。
针对制动盘总成存在的自刹现象,对固定拉杆12的安装进行改进,使固定拉杆12在车架10的铰接点(A点)与刹车拉杆14与转动柄18的铰接点(D点)重合。若此时固定拉杆12的B点还是位于后桥管15上,则三轮车在刹车的过程中刹车拉杆14随转动柄18向右移动,刹车臂13转动,刹车臂13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凸轮轴转动,凸轮轴上的凸轮使刹车蹄向外扩张,进而对轮毂进行制动达到刹车的目的。三轮车刹车过程中,刹车臂13转动对制动鼓17产生较大扭力,由于制动鼓17上只有杀车臂13一个支点,钢板弹簧16的柔性相对较大,制动鼓17与后桥管15是固定连接,此时制动鼓17会发生扭动,后桥管15因扭力而运动,此时制动鼓17的运动轨迹为波浪形路径。后桥管15扭动会将钢板弹簧16或U型螺栓损坏。一旦钢板弹簧16或U型螺栓损坏则对整个三轮车的安全造成极大危险。
由此可见,现急需一种制动盘总成在三轮车刹车的过程中,制动鼓不发生扭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三轮车刹车的过程中,制动鼓不发生扭动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包括制动鼓,所述制动鼓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支座。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具体使用本三轮车制动盘总成时,将固定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支座上,另一端铰接在车架上,且固定拉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即车架点)、刹车拉杆与转动柄的铰接点(转动柄点)在同一根平行后桥管的轴线上。固定拉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即车架点)、刹车拉杆与转动柄的铰接点(转动柄点)的连线形成转动轴线,三轮车装载货物的过程中,车架向下压,刹车臂的两个端点、支座与固定拉杆铰接的端点和刹车臂与刹车拉杆的铰接点均围绕转动轴线旋转,故在围绕转动轴旋转的过程中,刹车臂与刹车拉杆不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克服了该三轮车制动盘总成自刹的情况。
三轮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臂带动凸轮轴上的凸轮进行刹车时,制动鼓会受到较大的扭力。由于制动鼓上有两个支点,一个是凸轮轴与制动盘的连接点(即刹车臂摆动点),另一个是支座与固定拉杆的铰接点(即支座点),制动鼓有两个支点进行限位,故制动鼓只能做水平滑动,而不能做转动,由此克服了传统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在三轮车刹车的过程中因刹车臂摆动而对制动鼓产生扭力,导致制动鼓扭动。
本方案中,在制动鼓上安装支座,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克服了三轮车刹车时,制动鼓发生扭动对钢板弹簧或U型螺栓的损坏。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与制动鼓一体成型或铆接或焊接。一体成型或铆接或焊接均属于固定连接方式,支座与制动鼓固定连接时,支座不会因为受外力的冲击而导致支座轻易从制动鼓上脱落。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又一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与制动鼓可拆卸连接。支座与制动鼓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加工和制作。制动鼓在制作时可使用现有的模具和加工设备,降低制作成本。单独加工支座时装卡比较方便,由于支座本身使用材料较少,可很好的利用加工厂的边角料,减少厂家的制造成本。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与制动鼓销轴连接、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销轴连接、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制作工艺成熟,无需单独制作工艺,降低厂家制作成本。销轴、螺栓、螺钉等制作可利用工厂大量边角料,减少材料的浪费。
优选方案四:作为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二、三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连接孔。支座上钻孔相对于在支座上加工连接件而言,难度较低。
优选方案五:作为基础方案、优选方案一、二、三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连接件。支座上安装连接件相对于单独选用螺栓等连接件而言,由于连接件是在支座上整体加工而成,则连接件的抗剪切力较强,且连接件不会轻易从支座上脱落。
优选方案六:作为优选方案五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螺柱。螺柱加工技术成熟,加工夹持工装简单。螺柱与固定拉杆安装和拆卸均简单,安装时,只需在螺柱上安装螺母,然后拧紧螺母即可;拆卸时,只需将螺母从螺柱上拆掉即可。
优选方案七:作为优选方案六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数量为多个。一方面,固定拉杆连接时,通常与其中一个支座连接,其余支座作为备用。当固定拉杆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时,固定拉杆可同时与多个支座连接,增加制动鼓的限位支点。
优选方案八: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为多个。固定拉杆与支座连接时,通常只有一个连接孔与固定拉杆连接,其余连接孔为备用孔,根据固定拉杆上的连接件或连接孔的情况选择支座上相应的连接孔,增加制动盘总成的通用性。连接孔为多个还方便固定拉杆安装,减小固定拉杆在制作过程中因为加工误差导致固定拉杆的长度不统一,而影响安装。
优选方案九:作为优选方案八的优选方案:所述制动鼓的中部设有多个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径为6mm至20mm;所述制动鼓的壁厚为2.5mm至5.5mm;所述制动鼓的外圆直径为130mm至260mm;所述支座的壁厚与制动鼓的壁厚相等。
安装孔方便制动鼓与后桥管的连接。安装孔的孔径为6mm至20mm为较适宜的孔径,孔径小于6mm时,安装的螺栓也对应较细,直径较小的螺栓强度较低,影响制动鼓与后桥管的连接性能。孔径大于20mm,则安装的螺栓相对较粗,然而由于制动鼓的空间比较有限,孔径较大时,一方面,安装螺栓时容易与制动盘总成的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另一方面由于制动鼓自身壁厚通常较薄,安装孔的孔径较大,则会降低制动鼓的强度。制动鼓壁厚2.5mm至5.5mm为最优方案,壁厚较薄则制动鼓的强度不够,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壁厚太厚则提高了制作成本,造成材料浪费。制动鼓外圆直径为130mm至260mm能满足常规三轮车的制动系统需要。支座的壁厚与制动鼓的壁厚相等,一方面方便材料的采购,另一方面尽可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三轮车后桥总成安装在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制动盘总成中制动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三轮车制动盘总成中制动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架10、固定拉杆12、刹车臂13、刹车拉杆14、后桥管15、钢板弹簧16、制动鼓17、转动柄18、支座20、连接孔21、安装孔22、螺柱23。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2、图3所示: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包括制动鼓17,该制动鼓17上安装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支座20,该支座20与制动鼓17可以是一体成型、铆接或焊接,本实施例选用焊接。支座20上钻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连接孔21,该连接孔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选用连接孔21数量为一个。该连接孔21可以是通孔、螺纹孔或铰制孔,本实施例选用通孔。
如图2所示,制动鼓17的中部钻有四个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安装孔22,该安装孔22的孔径为6mm;制动鼓17的壁厚为2.5mm;制动鼓17的外圆直径为130mm;支座20的壁厚与制动鼓17的壁厚相等。
具体使用本三轮车制动盘总成时,将固定拉杆的一端与支座20通过转动销穿过连接孔21实现连接,另一端铰接在车架上,且固定拉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即车架点)、刹车拉杆与转动柄的铰接点(转动柄点)在同一根平行后桥管的轴线上。固定拉杆与车架的铰接点(即车架点)、刹车拉杆与转动柄的铰接点(转动柄点)的连线形成转动轴线,三轮车装载货物的过程中,车架向下压,刹车臂的两个端点、支座20与固定拉杆铰接的端点和刹车臂与刹车拉杆铰接的点均围绕转动轴线旋转,故在围绕转动轴旋转的过程中,刹车臂与刹车拉杆不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克服了该三轮车制动盘总成自刹的情况。
三轮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臂带动凸轮轴上的凸轮进行刹车时,制动鼓17会受到较大的扭力。由于制动鼓17上有两个支点,一个是凸轮轴与制动盘的连接点(即刹车臂摆动点),另一个是支座20与固定拉杆的铰接点(即支座20点),制动鼓17有两个支点进行限位,故制动鼓17只能做水平滑动,而不能做转动,由此克服了传统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在三轮车刹车的过程中因刹车臂摆动而对制动鼓17产生扭力,导致制动鼓17扭动。
本方案中,在制动鼓17上安装支座20,巧妙利用力学原理(一个物体有两个限位点,则该物体不会出现自转。)克服了三轮车刹车时,制动鼓17发生扭动对钢板弹簧或U型螺栓的损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支座20上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与支座20可以是一体成型、焊接或铆接,本实施例选用一体成型,该连接件为螺柱23。
本实施例中,螺柱23与支座20一体成型,加工螺柱23时是整体加工,故螺柱23与支座20的结合处强度较高。实施例一中支座20与固定拉杆连接时,起连接作用的转动销必须同时满足支座20上连接孔21的孔径和固定拉杆上连接孔21的孔径的要求,对转动销的要求比较高。转动销受力时销对,转动支座20上的连接孔21的孔壁进行挤压,故对连接孔21的孔壁提出了加工精度和强度的较高要求。本实施例则不需要考虑这些加工因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支座2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制动鼓17上支座20数量为两个,两个支座20可以在制动鼓17的同一圆周上,也可以不在制动鼓17的同一圆周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支座20处于制动鼓17的同一圆周上。两个支座20的夹角为90°。
本实施例中,有两个支座20,其中一个支座20作为备用。选用两个支座20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高本制动盘总成的通用性,克服固定拉杆在制作过程中因为加工误差导致固定拉杆的长度不统一,而影响安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A点与D点重合”指:A点与D点在同一条水平轴线上,且该水平轴线是与后桥管平行的轴线。“扭动”指工件因外力原因而发生转动和滑动的合运动。“自刹”指:车辆在未操作刹车手柄时,车辆处于刹车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包括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制动鼓一体成型或铆接或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制动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制动鼓销轴连接、螺栓连接或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设有用于和固定拉杆连接的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轮车制动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的中部设有多个均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孔径为6mm至20mm;所述制动鼓的壁厚为2.5mm至5.5mm;所述制动鼓的外圆直径为130mm至260mm;所述支座的壁厚与制动鼓的壁厚相等。
CN201520767083.7U 2015-09-30 2015-09-30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7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7083.7U CN205047707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7083.7U CN205047707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47707U true CN205047707U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41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708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47707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47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9532A (zh) * 2015-09-30 2015-12-23 重庆帮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9532A (zh) * 2015-09-30 2015-12-23 重庆帮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03380U (zh) 一种制动鼓夹紧装置
CN205047707U (zh)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CN105179532A (zh) 三轮车制动盘总成
CN103395467B (zh) 两轮车联动制动装置及前后轮联动制动两轮车
CN104527895B (zh) 机动车及电动车机械制动式刹车
CN103149021B (zh) 橡胶减振产品三向综合加载疲劳试验装置
US4305482A (en) Caliper type brake for bicycles
CN207594669U (zh) 适用多连杆式整体纵臂悬挂系统的底盘后桥总成
CN103395414B (zh) 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CN104085416B (zh) 用于列车座椅的旋转基架
CN204452423U (zh) 机动车及电动车机械制动式后桥
CN104554218A (zh) 机动车及电动车机械制动式后桥
CN203580927U (zh) 一种两轮车联动制动平衡结构
CN201400275Y (zh) 三轮摩托车后制动外置脚踏机构
CN208913598U (zh) 一种车床加工轮圈用固定装置
CN210592120U (zh) 一种赛车转向节立柱结构
CN210014870U (zh) 一种制动器拖滞力矩测量工装
CN102689655A (zh) 扭力可调式驾驶室翻转机构
CN207809428U (zh) 一种汽车部件用打包带盘车
CN217193554U (zh) 一种带制动钳的轴头点固工装
CN210774718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门材料的碰撞试验装置
CN205170263U (zh) 一种一体式卧式千斤顶
CN101476644A (zh) 电缆桥架专用双杆吊架
CN216731703U (zh) 一种用于刹车盘的夹具装置
JP2016190572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