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9959U -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 Google Patents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9959U
CN205039959U CN201520633255.1U CN201520633255U CN205039959U CN 205039959 U CN205039959 U CN 205039959U CN 201520633255 U CN201520633255 U CN 201520633255U CN 205039959 U CN205039959 U CN 205039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hole
wire casing
offers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332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远文
余新
吴海全
师瑞文
彭久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332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9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9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9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提供了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包括头带组件、两个发声单元和导线。头带组件包括两个连接组件和固定座,每个连接组件均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上的转接座和滑动连接条。各发声单元分别通过铰接组件铰接于滑动连接条的端部,各滑动连接条的底端部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铰接组件包括基轴以及转动支架,发声单元包括连接支架。固定座顶面开设有第一线槽,连接支架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线槽,基轴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转动支架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孔和第三线槽,滑动连接条的内壁上开设有第四线槽。与现有技术对比,导线完全隐藏不外露,避免了被导线被拉断或者被割断的情形出现。

Description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输出装置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于各种音频播放设备(如CD、MP3、MP4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说,耳机已成为一种必要装置。现有耳机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其中,由于具有佩带舒适、音质效果好等优点,头戴式耳机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便于收藏和携带,头戴式耳机一般会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对于头戴式耳机而言,仅仅满足音频输出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进一步提高佩带的舒适性及便利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头戴式耳机,主要包括头带、安装在头带端部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左右发声单元和连接左右发声单元的导线,左右发声单元可以随支架绕铰接处转动,发声单元的耳机壳能够绕金属销轴旋转,实现折叠。但是,导线一般都是外露设计,由于导线较细,且暴露在外面,容易勾挂物体,造成导线拉断或者被某些锋利的物体割断,以致耳机使用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导线外露导致其易被拉断或者被割断,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缩短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包括头带组件、两个发声单元和连接两个所述发声单元的导线,其中,所述头带组件包括两个连接组件、固定座和盖设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装饰盖,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转接座和与所述转接座连接的滑动连接条;各所述发声单元分别通过一铰接组件铰接于所述滑动连接条的端部;各滑动连接条的底端部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凹槽,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基轴以及铰接在所述基轴上的转动支架,所述基轴通过一固定板连接于滑动连接条,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基轴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中的第一安装孔,发声单元包括与所述转动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所述固定座的顶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一线槽,所述连接支架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二线槽,所述基轴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转动支架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孔和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三线槽,所述滑动连接条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第四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三线槽、所述第一过线孔、所述凹槽、所述第四线槽和所述第一线槽顺序连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还包括与所述转接座固定连接的弧形的转动连接条和固设在所述转动连接条上的锁定件,所述滑动连接条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连接条与所述锁定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连接条上开设有一滑槽,所述锁定件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转动连接条固定连接,所述锁定件的顶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伸出形成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面抵接在所述滑动连接条的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转动连接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连接条为滑动连接钢条,所述转动连接条为转动连接钢条。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板体和连接在另一侧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基轴铰接;所述第三线槽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过线孔位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述固定座的底面凸设有两个插柱,所述转接座的顶面开设有供所述插柱插入的旋转孔,各所述插柱的外壁与各所述旋转孔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插柱于所述旋转孔中转动阻力感的弹性阻转件;各所述转接座分别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圆形的底座和形成在该底座中心的柱体,所述底座的直径大于所述转接座的所述旋转孔的内径;所述固定座于各所述插柱的底面均开设有供所述柱体插入的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线槽连通;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与两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柱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座于各插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锁位片,各所述锁位片的内端嵌设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柱体顶面开设有第三过线孔。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导线完全隐藏不外露,避免了被导线被拉断或者被割断的情形出现,以保证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使用寿命正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处展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处第一阶段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处第二阶段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处第一阶段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省略了发声单元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省略了发声单元时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10为图9中B部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省略了发声单元时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12为图11中C部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头带组件
2:发声单元3:铰接组件
31:基轴32:转动支架
33:弹性支撑件31a:第一端
31b:第二端100a:内部空间
21:耳壳22:驱动器
1a:凹槽34:固定板
11:容腔341:第一安装孔
35:轴向限位结构311:凸缘
342:限位部34a:第一表面
34b:第二表面343:容置空间
3411:上孔位3412:下孔位
344:凸块312:凸起部
321:底板322:第一板体
323:第二板体3231:安装槽
36:铰接结构313:铰接槽
331:弹片332:第二安装孔
3311:上部3312:下部
12:连接组件13:固定座
13a:通孔131:第一线槽
132:插槽121:转接座
122:转动连接条123:锁定件
124:滑动连接条1241:滑槽
1231:挡板125:内底盖
126:外底盖127:内面盖
128:外面盖1251:卡扣台
1271:卡扣柱1252:压销安装孔位
1211:旋转孔1212:连接孔
129:连接件1291:底座
1292:柱体1293:环形槽
120:锁位片23:连接支架
231:第二线槽314:第一过线孔
324:第二过线孔325:第三线槽
4:导线1242:第四线槽
15:装饰盖1253:第六线槽
1294:第三过线孔133:插柱
14:弹性阻转件1213:第五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00,包括头带组件1、两个发声单元2和连接两个所述发声单元2的导线4,其中,所述头带组件1包括两个连接组件12、固定座13和盖设在所述固定座13上的装饰盖15,每个所述连接组件12均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3上的转接座121和与所述转接座121连接的滑动连接条124;各所述发声单元2分别通过一铰接组件3铰接于所述滑动连接条124的端部;各滑动连接条124的底端部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凹槽1a,所述铰接组件3包括基轴31以及铰接在所述基轴31上的转动支架32,所述基轴31通过一固定板34连接于滑动连接条124,所述固定板34上开设有供所述基轴31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1a中的第一安装孔341,发声单元2包括与所述转动支架32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23;所述固定座13的顶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4的第一线槽131,所述连接支架23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4的第二线槽231,所述基轴31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314,所述转动支架3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孔324和用于放置导线4的第三线槽325,所述滑动连接条124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4的第四线槽1242;所述第二线槽231、所述第二过线孔324、所述第三线槽325、所述第一过线孔314、所述凹槽1a、所述第四线槽1242和所述第一线槽131顺序连通。
上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00,导线4完全隐藏不外露,避免了被导线4被拉断或者被割断的情形出现,以保证可折叠头戴式耳机的使用寿命正常。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内”“外”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内、外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00包括用于将发生单元佩戴至人体头部的两侧的头带组件1、左右发声单元2和铰接组件3。
参见图1至图4,左右发声单元2,每个发生单元均包括耳壳21和安装在耳壳21中的驱动器22(即耳机扬声器),耳壳21的顶端部固定安装有一个连接支架23。由于驱动器22为一切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器22,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至图6,铰接组件3包括基轴31、转动支架32以及弹性支撑件33。
基轴31,大致为中空的圆柱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具有与头带组件1的端部连接的第一端31a和与第一端31a相对的第二端31b。从图7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头带组件1的端部的内侧表面(即朝向内部空间100a一侧)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凹槽1a,在各凹槽1a的开口处分别固定安装一个固定板34,固定板34可以通过焊接、螺钉等一切现有的方式与头带组件1连接,固定板34的大小与凹槽1a槽口的大小基本相同,使固定板34在安装后能基本封闭凹槽1a,并与头带组件1之间围合形成容腔11。固定板34上开设有供基轴31的第一端31a置入容腔11的第一安装孔341。
当然,也可以将基轴31的第一端31a直接安装在头带组件1的端部上。
参见图5和图6,固定板34与基轴31之间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35,以用来在转动支架32上下转动时防止基轴31向内部空间100a移动以脱离固定板34。轴向限位结构35包括凸设在基轴31的第一端31a上的凸缘311和凸设在固定板34于第一安装孔341内壁上并用于限制基轴31沿该基轴31轴线向内部空间100a移动的限位部34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4具有朝向容腔11的第一表面34a和与第一表面34a相对的第二表面34b,第一安装孔341内于限位部342与第一表面34a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基轴31的第一端31a的容置空间343。第一安装孔341大致为倒葫芦形,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孔位3411和下孔位3412,限位部342及容置空间343均形成于下孔位3412内。上孔位3411大致为圆形,以供基轴31的第一端31a置入容腔11,在基轴31由上孔位3411进入后,向下移动至下孔位3412内,与限位部342相配合,使基轴31在第一安装孔341的下孔位3412内旋转而不能脱离该固定板34。基轴31的第一端31a上的凸缘311绕基轴31的整个周向设置,固定板34内的限位部342为形成在下孔位3412中靠近第二表面34b的一圈凸台,凸台大致为U形形状,凸台之间形成的间距略大于基轴31的直径且小于凸缘311的直径,这样,当基轴31的第一端31a与固定板34的下孔位3412连接后,凸缘311的外侧表面(即朝向内部空间100a的一侧表面)与凸台的内侧表面(即凸台上靠近第一表面34a的一侧表面)相接触,且凸台的外侧表面与第二表面34b基本平齐,从而于第二表面34b上第一安装孔341的形成葫芦形形状,基轴31在固定板34中绕该基轴31的轴线旋转,并不会沿向内部空间100a移动的方向脱离固定板34。
为了进一步对基轴31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参见图5和图6,容置空间343的内壁上形成有向第一安装孔341中心伸出的凸块344,基轴31于凸缘311的外周侧壁上凸设有与凸块344配合抵接以限制基轴31转动角度的凸起部312。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12大致为扇形结构,由凸缘311的外壁上沿径向向外伸出形成,凸起部312的厚度与凸缘311的厚度基本相同(当然也可以小于凸缘的厚度),凸起部312的角度,决定了基轴31的转动范围。凸块344,大致在三角形结构(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当基轴31转动时,通过凸起部312端部侧壁与凸块344的侧壁相抵触,以限制基轴31转动,从而限定基轴31的转动角度。
当然,容置空间343的内壁上形成的凸块344可以是多个,沿第一安装孔341的周向间隔设置,基轴31上的凸起部312也可以为多个。
转动支架3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参见图5和图6,其铰接在基轴31的第二端31b且连接于发声单元2,转动支架32能够绕第二端31b上下转动,向上翻转时将与其连接的发声单元2收纳至收纳到头带组件包围的内部空间100a中。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支架32大致为U形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321、第一板体322和第二板体323,其中,第一板体322连接在底板321的一侧,第二板体323连接在底板321上与第一板体322相对的另一侧,第一板体322与第二板体323基本平行。第一板体322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二板体323基本相同,第一板体322的高度小于第二板体323。第一板体322与连接支架23焊接固定(当然也可以是螺钉等一切现有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板体323上开设有供基轴31的第二端31b穿出的安装槽3231,基轴31与转动支架32之间设置有铰接结构36。安装槽3231具有两个纵向壁,铰接结构36包括凸设在每个纵向壁上的一转轴3232及开设在基轴31的第二端31b侧壁上且与转轴3232相适配的铰接槽313。需要说明的是,基轴31第二端31b的直径与基轴31第一端31a的直径基本相同,铰接槽313大致为U形,由第二端31b侧壁的中央向第一端31a延伸。当转动支架32与基轴31连接时,转轴3232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至对应的铰接槽313内,两个转轴3232的轴线基本在同一直线上,且与基轴31的轴线处同一表面(当然也可以不在同一表面)并相互垂直。
当然,铰接结构36也可以是在基轴31的第二端31b上形成转轴3232,在第二板体323的安装槽3231的纵向壁上形成与转轴3232相适配的铰接槽313。
弹性支撑件33,用于在发声单元2佩戴和收纳到头带组件包围的内部空间100a内时抵压于转动支架32上,以限制转动支架32相对第二端31b转动。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33包括一弹片331,弹片331的顶端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板34上(当然,弹片331也可以之间固定安装在头带组件1的端部上,或者,弹片331与固定板34一体成型制成),并与固定板34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弹片331上开设有供基轴31穿出的第二安装孔332,第二安装孔332与第一安装孔341的形状基本相同,也呈倒葫芦形,在施加外力对转动支架32进行上下转动以实现发声单元2翻转时,转动支架32于第二板体323的顶端部抵压在弹片331的表面并相对弹片311滑动,同时第二板体323的顶端部朝固定板34方向挤压弹片331;在完成翻转后,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00中的发声单元2处于展开状态(即发声单元2位于最下方位置的状态,以用于佩戴在人体头部)或收纳到头带组件包围的内部空间100a内的收纳状态,弹片331借由其弹性复位,并抵接在转动支架32的第二板体323的侧壁上,对转动支架32的位置进行保持。
当然,弹性支撑件33也可以采用两个或多个弹片331,弹片331分别位于基轴31的两侧,并与转动支架32相配合。
当然,弹性支撑件33还可是塑胶件,或者采用柱状的弹性橡胶。
参见图5,弹片331的外侧表面包括上部3311和下部3312,上部3311的外侧表面(即朝向内部空间100a的一侧表面)与下部3312的外侧表面(即朝向内部空间100a的一侧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当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00中的发声单元2处于展开状态,下部3312的外侧表面、固定板34的外侧表面和转动支架32中第二板体323的内侧表面基本平行,第二板体323的内侧表面抵接于弹片331的下部3312外侧表面上,弹片331与转动支架32之间为面接触,且接触的位置低于转动支架32与基轴31的铰接处,转动支架32要转动需施加外力挤压弹片331方可转动,因此,转动支架32的位置相对稳定,不会绕基轴31的第二端31b随意转动。当施加外力后,转动支架32克服弹片331的弹力向内翻转同时挤压弹片331,在转动支架32绕基轴31的第二端31b转动180度后,第二板体323的内侧表面(即在转动支架32翻转前,第二板体323的外侧表面)抵接于弹片331的上部3311外侧表面处,弹片331与转动支架32之间为面接触。这样,增大了弹片331与转动支架3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转动支架32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4及图7至图10,头带组件1包括左右连接组件12及连接在左右连接组件12之间的固定座13。
固定座13,大致为矩形形状,从图7、图8、图10至图12可以看出,固定座13的底面凸设有两个截面为圆形的插柱133,插柱133的轴线与固定座13的顶面基本垂直,每个插柱133的底面中央开设有一个通孔13a,两个通孔13a分别贯通固定座13的顶面和插柱133的底面,在固定座13的顶面于两通孔13a之间开设有第一线槽131,第一线槽1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各通孔13a处并与通孔13a连通。在固定座13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插槽132,两个插槽132与两个通孔13a一一对应且分别连通。
参见图7至图10,每个连接组件12均包括转接座121、弧形的转动连接条122、锁定件123、滑动设置在转动连接条122外侧表面上的弧形的滑动连接条124。转动连接条122与转接座12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条122和滑动连接条124均采用金属制成,优选不锈钢材料,转动连接条122和滑动连接条124的弧度基本相同,滑动连接条124上开设有一滑槽1241,锁定件123设置在滑槽1241中并通过螺钉等方式与转动连接条122固定连接,锁定件123的顶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挡板1231,挡板1231的底面抵接在滑动连接条124的外侧表面上,使得滑动连接条124能够在转动连接条122与锁定件123的挡板1231之间沿转动连接条122的外侧表面弧形移动,实现伸缩。滑动连接条124端部的内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a,固定板34通过焊接等一切现有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滑动连接条124的端部上,从而将铰接组件3和发声单元2连接在滑动连接条124的端部上。
参见图7至图10,转动连接条122的下方由内向外顺序设置有内底盖125和外底盖126,滑动连接条124的上方由内向外顺序设置有内面盖127和外面盖128。内底盖125和内面盖127均可采用PVC、PE等塑料制成,且均大致成弧形,内底盖125端部的外侧表面分别形成有两个卡扣台1251,每个卡扣台1251的顶面分别开设有圆形卡扣槽,内面盖127的内侧表面形成有两个卡扣柱1271,卡扣柱1271的底端形成堵头结构,两个卡扣台1251与两个卡扣柱1271分别一一对应,且当卡扣柱1271的堵头结构伸入卡扣台1251的圆形卡扣槽内时形成卡扣配合,从而使内底盖125与内面盖127固定连接,并将转动连接条122、锁定件123及滑动连接条124安装在内底盖125与内面盖127之间,内底盖125顶端部的外侧表面上在卡扣台1251的外侧开设有一个压销安装孔位1252。
参见图7、图8和图10,转接座121的顶面开设有供插柱133插入的旋转孔1211和连接孔1212,固定座13的两个插柱133分别与左右两个连接组件12中转接座121上的旋转孔1211一一对应。内底盖125上靠近固定座13一端的卡扣台1251穿过连接孔1212,并在内底盖125与内面盖127固定连接时将转接座121压紧固定在内底盖125与内面盖127之间。在与固定座13连接时,固定座13的插柱133分别插设在对应的旋转孔1211内,使头带组件1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固定座13。
在内底盖125的压销安装孔位1252内设置有一连接件129,连接件129包括一个圆形的底座1291和形成在该底座1291中心的柱体1292,连接件129的底座1291放置在压销安装孔位1252中,连接件129的柱体1292插设于固定座13的通孔13a内。
参见图8和图10,各柱体129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1293,环形槽1293沿柱体1292的整个周向延伸,固定座13上两个插槽132中分别插设有一个锁位片120,锁位片120的内端成月牙形并与环形槽1293相适配,锁位片120的内端分别插设在环形槽1293中,通过螺钉使锁位片120固定,底座1291的直径大于旋转孔1211,这样,使转接座121保持在固定座13上。
图2是本实施例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处阶段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处第二阶段收纳时的立体示意图,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左右两侧的连接组件12可以分别绕固定座13上左右两个插柱133的轴线转动,实现头带组件1的居中对折收起,对折后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100的整体体积更加小,便于携带和收纳。
参见图7,外底盖126和外面盖128分别罩设在内底盖125和内面盖127的外侧,外底盖126和外面盖128均采用弹性的硅胶制成,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另外,在固定座13的外侧还可安装有一个装饰盖15,以对导线4进行隐藏。
为了使头带组件1对折后的结构稳定,在各转接座121与固定座13之间分别设置一个用于增强插柱133于旋转孔1211中转动阻力感的弹性阻转件14,参见图7至图10,弹性阻转件14为管体状,可采用橡胶制成,优选PTFE(Polytetrafluoroethene聚四氟乙烯)材料,即铁氟龙材料制成。固定座13的插柱133外周分别套设一个弹性阻转件14,弹性阻转件14分别与插柱133的外壁和旋转孔1211的内壁接触,使固定座13与转接座121之间紧配合,在头带组件1转动时,弹性阻转件14与旋转孔1211的内壁之间以及弹性阻转件14与插柱133的外壁之间均形成摩擦阻力,从而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对折时左右连接组件12的位置较为稳定。
为了较好地对导线4进行隐藏设计,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连接支架23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线槽231,从图5可以看出,基轴31于第二端31b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基轴31内部连通的第一过线孔314,从图6可以看出,转动支架32于底板321上开设有供导线4穿出的第二过线孔324,在第二板体32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4的第三线槽325,从图7、图8、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滑动连接条124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四线槽1242,第四线槽1242与凹槽1a连通,转接座121的底面形成有第五线槽1213,内底盖125顶端部的外侧表面上于压销安装孔位1252处开设有第六线槽1253。连接件129的柱体1292顶面开设有第三过线孔1294,第三过线孔1294贯通连接件129的底座1291的底面,在连接组件12绕固定座13转动过程中,连接件129能够避免导线4与弹性阻转件14和固定座13之间接触导致摩损。在本实施例中,导线4从左侧发声单元2的底端进入,由发声单元2的顶端伸出并埋设在左侧连接支架23的第二线槽231中,经第二过线孔324进入左侧转动支架32中,并埋设在第三线槽325中,经第一过线孔314进入左侧基轴31的内部,由基轴31的第一端31a进入容腔11内,再由容腔11伸出后埋设在第四线槽1242中,然后顺序经左侧转接座121的第五线槽1213和左侧内底盖125的第六线槽1253穿入连接件129的柱体1292中,后由柱体1292的第三过线孔1294穿出并埋设在固定座13的第一线槽131中,再顺序进入右侧的连接组件12、铰接组件3和发声单元2中,由于导入的设置方式与左侧基本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包括头带组件、两个发声单元和连接两个所述发声单元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组件包括两个连接组件、固定座和盖设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装饰盖,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转接座和与所述转接座连接的滑动连接条;各所述发声单元分别通过一铰接组件铰接于所述滑动连接条的端部;各滑动连接条的底端部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凹槽,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基轴以及铰接在所述基轴上的转动支架,所述基轴通过一固定板连接于滑动连接条,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基轴的一端置入所述凹槽中的第一安装孔,发声单元包括与所述转动支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架;所述固定座的顶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一线槽,所述连接支架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二线槽,所述基轴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转动支架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孔和用于放置导线的第三线槽,所述滑动连接条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导线的第四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三线槽、所述第一过线孔、所述凹槽、所述第四线槽和所述第一线槽顺序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还包括与所述转接座固定连接的弧形的转动连接条和固设在所述转动连接条上的锁定件,所述滑动连接条滑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连接条与所述锁定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条上开设有一滑槽,所述锁定件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转动连接条固定连接,所述锁定件的顶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伸出形成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面抵接在所述滑动连接条的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转动连接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条为滑动连接钢条,所述转动连接条为转动连接钢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板体和连接在另一侧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基轴铰接;所述第三线槽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过线孔位于所述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面凸设有两个插柱,所述转接座的顶面开设有供所述插柱插入的旋转孔,各所述插柱的外壁与各所述旋转孔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插柱于所述旋转孔中转动阻力感的弹性阻转件;各所述转接座分别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圆形的底座和形成在该底座中心的柱体,所述底座的直径大于所述转接座的所述旋转孔的内径;所述固定座于各所述插柱的底面均开设有供所述柱体插入的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线槽连通;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两个插槽,两个所述插槽与两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各所述柱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座于各插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锁位片,各所述锁位片的内端嵌设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柱体顶面开设有第三过线孔。
CN201520633255.1U 2015-08-20 2015-08-20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Active CN205039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3255.1U CN205039959U (zh) 2015-08-20 2015-08-20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3255.1U CN205039959U (zh) 2015-08-20 2015-08-20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9959U true CN205039959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33255.1U Active CN205039959U (zh) 2015-08-20 2015-08-20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9959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642A (zh) * 2016-06-02 2016-08-24 深圳市艾昕宸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便携式无线耳机
CN109413534A (zh) * 2018-12-07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耳机
CN109584644A (zh) * 2019-01-21 2019-04-05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一种学校语音室用辅助装置
CN110794579A (zh) * 2018-08-01 2020-02-14 宏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CN112089610A (zh) * 2019-12-31 2020-12-18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仪
WO202103093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深圳前海帕拓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的组装方法及应用该旋转支架的耳机
US11287846B2 (en) 2018-08-01 2022-03-29 Starvr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642A (zh) * 2016-06-02 2016-08-24 深圳市艾昕宸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便携式无线耳机
CN105898642B (zh) * 2016-06-02 2017-05-10 深圳市艾昕宸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便携式无线耳机
CN110794579A (zh) * 2018-08-01 2020-02-14 宏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US11287846B2 (en) 2018-08-01 2022-03-29 Starvr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CN110794579B (zh) * 2018-08-01 2022-05-03 宏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
CN109413534A (zh) * 2018-12-07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耳机
CN109413534B (zh) * 2018-12-07 2023-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耳机
CN109584644A (zh) * 2019-01-21 2019-04-05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一种学校语音室用辅助装置
CN109584644B (zh) * 2019-01-21 2020-11-24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一种学校语音室用辅助装置
WO2021030937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深圳前海帕拓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的组装方法及应用该旋转支架的耳机
CN112089610A (zh) * 2019-12-31 2020-12-18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仪
CN112089610B (zh) * 2019-12-31 2022-03-22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9959U (zh) 隐线式可折叠头戴耳机
CN105049980A (zh) 头戴式耳机
US8256568B2 (en) Protective sleeve having an external sound-amplifying member
CN101409854B (zh) 耳机
CN107197602A (zh) 电子装置的铰接组件
CN105100997B (zh) 折叠式头戴耳机
CN205039958U (zh) 头带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N205081913U (zh) 长度可调节的头戴式耳机
CN206294317U (zh) 可旋转折叠蓝牙耳机
CN205491050U (zh) 一种新型耳机
CN203136110U (zh) 一种可变换腔体的耳机
CN201096141Y (zh) 枢纽器
CN207304858U (zh) 可折叠头戴耳机
WO2012164526A1 (en) System for connecting a protable device to an apparatus, dock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aid system
CN107942515B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vr眼镜
CN201742536U (zh) 具有外接式扩音构件的保护套
CN207460440U (zh) 头戴式耳机及其旋转机构
CN219812248U (zh) 一种耳机盒
CN220186450U (zh) 便携式支架
CN216905264U (zh) 耳塞支撑件、耳机盒及耳机盒组件
CN205353857U (zh) 一种内置usb接口的平板电脑
CN204838172U (zh) 一种基于骨传导耳机的可切换发声导向方式的骑行头盔
CN214675624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伸缩阻尼结构
CN203499330U (zh) 帐篷顶部支撑装置
KR100746888B1 (ko) 이어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6 Ping Street Takahashi Industrial Park East Area

Patentee after: SHENZHE GUANXU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6 Ping Street Takahashi Industrial Park East Are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