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7352U -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7352U
CN205037352U CN201520563818.4U CN201520563818U CN205037352U CN 205037352 U CN205037352 U CN 205037352U CN 201520563818 U CN201520563818 U CN 201520563818U CN 205037352 U CN205037352 U CN 205037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 type
type back
back fire
fire device
water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38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炼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638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37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7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73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以及设置于炉体二次助燃装置,所述炉体包括炉体壳体、设置于炉体壳体前端的加煤口、进风口和出渣口、焊接于炉体壳体上端的炉体吸热装置以及设置于炉体壳体内的炉箅,所述二次助燃装置为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所述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壳体内的炉箅上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烟气排放和粉尘污染,提高热效率,加煤口采用了斜形入煤方式,避免了在火口正上方加煤时,煤灰遇火炉内的煤灰和煤焦油因为重力的原因而返流回炉膛内,从而进行二次燃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燃烧质量,节省了能源,既美观,又减少了安全的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背景技术
广大北方冬季取暖大部分都在使用水暖燃煤采暖炉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暖燃煤采暖炉具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即应寻求一种安全节煤、热效率高、尾气排放达标的炉具,来满足目前水暖燃煤采暖炉具的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以及设置于炉体二次助燃装置,
所述炉体包括炉体壳体、设置于炉体壳体前端的加煤口、进风口和出渣口、焊接于炉体壳体上端的炉体吸热装置以及设置于炉体壳体内的炉箅,
所述二次助燃装置为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所述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壳体内的炉箅上端。
所述炉体上端还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分体式反烧装置,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上端设置有排烟装置,
所述炉体吸热装置由炉体水套、设置于炉体水套后端的进水管、设置于炉体水套两侧的导流管以及设置于炉体水套中心处的一根以上的吸热管组成,所述炉体水套与进水管、吸热管以及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炉体水套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炉体定位卡具;
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包括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以及设置于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内的反烧水套,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中心处设置有反烧板,所述反烧板与反烧水套相连通,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自下至上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之间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通过水封密封件相连通,最上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通过水封密封件与排烟装置相连通,最下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通过水封密封件与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下边沿设置有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孔,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上边沿设置有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孔与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以及炉体定位卡具相适配;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烟囱、设置于烟囱下端的聚热水套、设置于聚热水套内的一个以上的聚热水套吸热管以及设置于聚热水套两侧的聚热水套三通管组成,所述聚热水套与所述聚热水套吸热管和聚热水套三通管相连通,所述聚热水套三通管下端通过水封密封件与顶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相连通,所述聚热水套下端设置有一个以上与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相适配的烟囱定位孔。
所述炉体水套为倒L型。
所述聚热水套三通管、进水管、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水阀,所述电磁阀水阀的型号为2W400-40F。
所述加煤口呈斜向设置,所述加煤口与水平夹角为α,60°>α>15°。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集合了直烧、反烧的功能,并且解决了反烧炉在维修时不易拆卸的问题,当发生漏水等故障时,只需对应关闭电磁阀水阀,对分体式反烧装置逐级排查,发现问题后仅需更换单个分体式反烧装置即可,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集直烧、返烧燃烧为一体,合理的空气对流的应用,利用冷、热气体的对流原理,对构造上进行发明创新,增加了高温烟气的导热时间,充分燃烧燃料、燃料排出的可燃气体、可燃物,从而减少了烟气排放和粉尘污染,提高热效率,加煤口采用了斜形入煤方式,避免了在火口正上方加煤时,煤灰遇火炉内的煤灰和煤焦油因为重力的原因而返流回炉膛内,从而进行二次燃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燃烧质量,节省了能源,既美观,又减少了安全的隐患,同时锅炉未燃烧充分气体经过陶瓷催化剂载体二次燃烧,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排放,净化排烟,使得排放烟气达到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炉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炉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反烧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反烧装置进烟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反烧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排烟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排烟装置聚热水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正视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1以及设置于炉体二次助燃装置5,
所述炉体1包括炉体壳体1-1、设置于炉体壳体1-1前端的加煤口1-2、进风口1-3和出渣口1-4、焊接于炉体壳体1-1上端的炉体吸热装置以及设置于炉体壳体1-1内的炉箅1-10,
所述二次助燃装置5为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所述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壳体1-1内的炉箅1-10上端。
所述炉体1上端还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2上端设置有排烟装置3,
所述炉体吸热装置由炉体水套1-5、设置于炉体水套1-5后端的进水管1-6、设置于炉体水套1-5两侧的导流管1-9以及设置于炉体水套1-5中心处的一根以上的吸热管1-8组成,所述炉体水套1-5与进水管1-6、吸热管1-8以及导流管1-9相连通,所述炉体水套1-5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炉体定位卡具1-7;
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2包括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以及设置于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内的反烧水套2-2,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中心处设置有反烧板2-3,所述反烧板2-3与反烧水套2-2相连通,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自下至上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之间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通过水封密封件4相连通,最上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通过水封密封件4与排烟装置3相连通,最下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通过水封密封件4与导流管1-9相连通,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下边沿设置有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孔2-5,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上边沿设置有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2-6,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孔2-5与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2-6以及炉体定位卡具1-7相适配;
所述排烟装置3包括烟囱3-1、设置于烟囱3-1下端的聚热水套3-2、设置于聚热水套3-2内的一个以上的聚热水套吸热管3-3以及设置于聚热水套3-2两侧的聚热水套三通管3-4组成,所述聚热水套3-2与所述聚热水套吸热管3-3和聚热水套三通管3-4相连通,所述聚热水套三通管3-4下端通过水封密封件4与顶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相连通,所述聚热水套3-2下端设置有一个以上与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2-6相适配的烟囱定位孔3-5。
所述的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水套1-5为倒L型。
所述聚热水套三通管3-4、进水管1-6、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水阀,所述电磁阀水阀的型号为2W400-40F。
所述加煤口1-2呈斜向设置,所述加煤口1-2与水平夹角为α,60°>α>15°。
本实用新型加煤口采用了斜形入煤方式,避免了在火口正上方加煤时,煤灰遇火炉内的煤灰和煤焦油因为重力的原因而返流回炉膛内,从而进行二次燃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燃烧质量,节省了能源,既美观,又减少了安全的隐患。本实用新型集直烧、返烧燃烧为一体,合理的空气对流的应用,利用冷、热气体的对流原理,对构造上进行发明创新,增加了高温烟气的导热时间,充分燃烧燃料、燃料排出的可燃气体、可燃物,从而减少了烟气排放和粉尘污染,提高热效率,使用过程中燃烧室内的燃料气化充足,封闭的燃烧室将气化的高温提起排到分体式反烧装置处,并在此处继续燃烧导热,热量大部分被四周的水套管内的的水吸走,减少了热量浪费,从而大大提高了热效率。

Claims (5)

1.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体(1)以及设置于炉体二次助燃装置(5),
所述炉体(1)包括炉体壳体(1-1)、设置于炉体壳体(1-1)前端的加煤口(1-2)、进风口(1-3)和出渣口(1-4)、焊接于炉体壳体(1-1)上端的炉体吸热装置以及设置于炉体壳体(1-1)内的炉箅(1-10),
所述二次助燃装置(5)为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所述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壳体(1-1)内的炉箅(1-10)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上端还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相互连通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2)上端设置有排烟装置(3),
所述炉体吸热装置由炉体水套(1-5)、设置于炉体水套(1-5)后端的进水管(1-6)、设置于炉体水套(1-5)两侧的导流管(1-9)以及设置于炉体水套(1-5)中心处的一根以上的吸热管(1-8)组成,所述炉体水套(1-5)与进水管(1-6)、吸热管(1-8)以及导流管(1-9)相连通,所述炉体水套(1-5)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炉体定位卡具(1-7);
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2)包括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以及设置于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内的反烧水套(2-2),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中心处设置有反烧板(2-3),所述反烧板(2-3)与反烧水套(2-2)相连通,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自下至上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之间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通过水封密封件(4)相连通,最上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通过水封密封件(4)与排烟装置(3)相连通,最下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的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通过水封密封件(4)与导流管(1-9)相连通,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下边沿设置有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孔(2-5),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壳体(2-1)上边沿设置有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2-6),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孔(2-5)与所述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2-6)以及炉体定位卡具(1-7)相适配;
所述排烟装置(3)包括烟囱(3-1)、设置于烟囱(3-1)下端的聚热水套(3-2)、设置于聚热水套(3-2)内的一个以上的聚热水套吸热管(3-3)以及设置于聚热水套(3-2)两侧的聚热水套三通管(3-4)组成,所述聚热水套(3-2)与所述聚热水套吸热管(3-3)和聚热水套三通管(3-4)相连通,所述聚热水套三通管(3-4)下端通过水封密封件(4)与顶端的分体式反烧装置(2)相连通,所述聚热水套(3-2)下端设置有一个以上与分体式反烧装置定位卡具(2-6)相适配的烟囱定位孔(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水套(1-5)为倒L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水套三通管(3-4)、进水管(1-6)、分体式反烧装置三通管(2-4)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水阀,所述电磁阀水阀的型号为2W400-40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煤口(1-2)呈斜向设置,所述加煤口(1-2)与水平夹角为α,60°>α>15°。
CN201520563818.4U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7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3818.4U CN205037352U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3818.4U CN205037352U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7352U true CN205037352U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9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381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7352U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37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6917U (zh) 一种炊暖家用清洁煤锅炉
CN205783767U (zh) 一种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利用锅炉
CN102235684A (zh) 三回程反烧式生物质超导热半气化炉
CN203642240U (zh) 一种一室双燃环保节能炊事采暖炉的腔体
CN205037352U (zh) 一种带有蜂窝陶瓷催化剂载体的采暖炉
CN202835457U (zh) 带有内风道系统的多重燃烧式民用采暖炉
CN201297660Y (zh) 热水恒温省柴灶
CN204987091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分体式采暖炉
CN202012948U (zh) 三回程反烧式生物质超导热半气化炉
CN203940608U (zh) 一种卧式燃气锅炉
CN205137544U (zh) 一种带有水管换热器的炊事采暖炉
CN204201877U (zh) 新型烟气余热高效利用反烧锅炉
CN201680577U (zh) 立式多功能水暖炉
CN2883957Y (zh) 一种高效节能家用锅炉
CN202973186U (zh) 定向倒流式反烧炊暖锅炉
CN201093545Y (zh) 高效多用节能炉
CN202002150U (zh) 民用采暖炉
CN2356233Y (zh) 采暖炊事反烧炉
CN202630122U (zh) 柴煤采暖炉
CN202221107U (zh) 热风供氧二次燃烧炉
CN201476065U (zh) 一种多功能烧柴、烧煤家用炉
CN201121992Y (zh) 一种节约创新热水器
CN205316394U (zh) 新型环保气化反烧水暖炉
CN202973188U (zh) 民用节能炉
CN201434371Y (zh) 带活动拱的立式煤气化燃烧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