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0133U - 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30133U CN205030133U CN201520786869.3U CN201520786869U CN205030133U CN 205030133 U CN205030133 U CN 205030133U CN 201520786869 U CN201520786869 U CN 201520786869U CN 205030133 U CN205030133 U CN 2050301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ping apparatus
- tractor
- backpack
- branch
- shelle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包括:拖拉机、分行器、拨禾轮、收割装置、传送装置和脱粒装置,所述拖拉机的前端设置有分行器、拨禾轮和收割装置,所述收割装置的端部设置有分行器和拨禾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一端与收割装置相对设置,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拖拉机尾部的脱粒装置相连接,用于将收割后的葵花盘输送到所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动力由拖拉机提供,属于背负式牵引方式,机动性好、便于田间作业,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能够进行不同品种葵花收获作业,使用操作简便、脱净率高,葵花商品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我国作物收获机械种类很多,但其基本是针对小麦、玉米等作物收获而设计的。目前在广大农村葵花收获绝大部分还是用人工收获,晒干后机械脱离,劳动效率低。有些地方也用谷物联合收获机改装进行葵花收获,其适应性不理想,造价高,推广应用于葵花收获作业尚需要再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葵花收割的劳动效率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包括:拖拉机、分行器、拨禾轮、收割装置、传送装置和脱粒装置,所述拖拉机的前端设置有分行器、拨禾轮和收割装置,所述收割装置的端部设置有分行器和拨禾轮,所述分行器位于拨禾轮的前部,所述拨禾轮位于分行器和收割装置之间;
所述传送装置的一端与收割装置相对设置,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拖拉机尾部的脱粒装置相连接,用于将收割后的葵花盘输送到所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
还包括与所述收割装置相连接的割台升降系统,所述拖拉机与割台升降系统相连接,向所述割台升降系统施加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收割装置的高度。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脱粒装置的出口相连接的收集箱,用于收集脱粒后的葵花籽。
优选地,还包括与传送装置、脱粒装置相连接的动力源,所述拖拉机通过联轴器和齿轮箱与动力源相连接,用于将动力传递到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通过链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传送装置、脱粒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风机,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附近,用于对脱粒后的葵花籽施加风力。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收割装置相连接的割台动力装置,用于向收割装置提供动力,所述动力源通过链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割台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收获机的动力由拖拉机提供,属于背负式牵引方式,机动性好、便于田间作业,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能够进行不同品种葵花收获作业,使用操作简便、脱净率高,葵花商品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行器,2拨禾轮,3收割装置,4搅轮,5割台升降系统,6割台动力装置,7拖拉机,8传送装置,9动力源,10脱粒装置,11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包括:拖拉机7、分行器1、拨禾轮2、收割装置3、传送装置8和脱粒装置10,所述拖拉机7的前端设置有分行器1、拨禾轮2和收割装置3,所述收割装置3的端部设置有分行器1和拨禾轮2,所述拨禾轮位于分行器1和收割装置3之间;
所述传送装置8的一端与收割装置3相对设置,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拖拉机7尾部的脱粒装置10相连接,用于将收割后的葵花盘输送到所述脱粒装置10进行脱粒。本实施例的传送装置为轨道式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拖拉机的上部,从而节省了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收割装置3相连接的割台升降系统5,所述拖拉机7与割台升降系统5动力连接,向所述割台升降系统5施加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收割装置3的高度。搅轮4设置在收割装置3的连接处,当收割装置3升降时,便于控制收割装置3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脱粒装置10的出口相连接的收集箱11,用于收集脱粒后的葵花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传送装置8、脱粒装置10相连接的动力源9,所述拖拉机7通过联轴器和齿轮箱与动力源9相连接,用于将动力传递到动力源9。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风机,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10附近,用于对脱粒后的葵花籽施加风力。除了风机之外,还可以设置筛选装置,对葵花籽进行筛选。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割台动力装置6,与所述收割装置3相连接,用于向收割装置3提供动力。所述动力源9通过链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割台动力装置6。
作业时:安全检查完毕,启动拖拉机7,根据葵花杆的高低通过调整割台升降系统5调整的收割装置割台到最佳位置,操作拖拉机前进,由拖拉机后端联轴器和齿轮箱传递到动力源9,通过将动力传递到各工种部位。
随着葵花收割装置的前进,被分行器1梳起的葵花杆上的葵花盘,在拨禾轮2的帮助下依次向后被收割装置3切割,经输送传送装置8将葵花盘输送至脱粒装置10,进行脱粒,经过筛分和风机作用,留下葵花籽进入收集箱11,收集满后可使用液压装置自行卸车至指定地点。
工作过程中可根据葵花种植的行距、品种特点调整收割装置进行田间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拉机(7)、分行器(1)、拨禾轮(2)、收割装置(3)、传送装置(8)和脱粒装置(10),所述拖拉机(7)的前端设置有分行器(1)、拨禾轮(2)和收割装置(3),所述收割装置(3)的端部设置有分行器(1)和拨禾轮(2),所述分行器(1)位于拨禾轮(2)的前部,所述拨禾轮(2)位于分行器(1)和收割装置(3)之间;
所述传送装置(8)的一端与收割装置(3)相对设置,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拖拉机(7)尾部的脱粒装置(10)相连接,用于将收割后的葵花盘输送到所述脱粒装置(10)进行脱粒;
还包括与所述收割装置(3)相连接的割台升降系统(5),所述拖拉机(7)与割台升降系统(5)相连接,向所述割台升降系统(5)施加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收割装置(3)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脱粒装置(10)的出口相连接的收集箱(11),用于收集脱粒后的葵花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传送装置(8)、脱粒装置(10)相连接的动力源(9),所述拖拉机(7)通过联轴器和齿轮箱与动力源(9)相连接,用于将动力传递到动力源(9),所述动力源(9)通过链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传送装置(8)、脱粒装置(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10)附近,用于对脱粒后的葵花籽施加风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收割装置(3)相连接的割台动力装置(6),用于向收割装置(3)提供动力,所述动力源(9)通过链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割台动力装置(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86869.3U CN205030133U (zh) | 2015-10-13 | 2015-10-13 | 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86869.3U CN205030133U (zh) | 2015-10-13 | 2015-10-13 | 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30133U true CN205030133U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8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8686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0133U (zh) | 2015-10-13 | 2015-10-13 | 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301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5947A (zh) * | 2016-10-24 | 2017-02-15 | 周末 | 一种葵花收割装置 |
-
2015
- 2015-10-13 CN CN201520786869.3U patent/CN2050301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5947A (zh) * | 2016-10-24 | 2017-02-15 | 周末 | 一种葵花收割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07786A (zh) | 收割机 | |
CN105830638A (zh) | 多功能玉米收获机 | |
CN207269383U (zh) | 一种桑树收割收集装置 | |
CN208258337U (zh) | 一种带施肥旋耕装置和犁地器装置的玉米收割机 | |
CN211406872U (zh) | 穗茎兼收智能玉米收获机 | |
CN101416581A (zh) | 移动式秸秆捡拾切碎机 | |
CN106888678A (zh) | 玉米收割机 | |
CN205030133U (zh) | 一种背负式食葵联合收获机 | |
CN201270669Y (zh) | 一种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 |
CN101647342B (zh) | 一种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 |
CN105230219A (zh) | 一种大蒜收割机 | |
CN204579169U (zh) | 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 |
CN209676882U (zh) | 一种玉米收割机割台 | |
CN200997777Y (zh) | 一种新型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机 | |
CN110603962A (zh) | 一种花生秧蔓自动打捆包膜装置 | |
CN106888680A (zh) | 茎穗兼收式鲜食玉米收割机 | |
CN109644675A (zh) | 自走式鲜食玉米收割机 | |
CN205546562U (zh) | 多功能玉米收获机 | |
CN201639987U (zh) | 玉米割秆机 | |
KR101170513B1 (ko) | 조사료 수확기의 가변폭 예취기구 | |
CN205755574U (zh) | 一种小型不对行玉米联合收获机 | |
CN2236726Y (zh) | 一种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 |
CN204014512U (zh) | 一种自走式玉米收割机 | |
Srivastava | Animate energy in agriculture | |
CN203261747U (zh) | 田间秸秆收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