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5616U -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5616U
CN205015616U CN201520759217.0U CN201520759217U CN205015616U CN 205015616 U CN205015616 U CN 205015616U CN 201520759217 U CN201520759217 U CN 201520759217U CN 205015616 U CN205015616 U CN 205015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hole
charging roller
coupling shaft
handle box
cl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92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海飞
邵哲
苏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592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5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5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5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处理盒包括:框架;充电辊,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所述框架铰接;清洁辊,所述清洁辊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平行;卡套,所述卡套上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二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以使所述清洁辊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的表面相接触;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在所述限位孔中;感光鼓,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充电辊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图像输出质量。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处理盒中感光鼓的充电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中通过使充电辊直接接触感光鼓而对该感光鼓进行充电的接触充电方法由于其电源效率良好而成为近来主流方法。
处理盒中设有感光鼓和充电辊,充电辊与感光鼓相接触并相对旋转,使充电辊能够对感光鼓进行充电。由于充电辊需要一直接触感光鼓,因此感光鼓表面上的杂质容易粘附在充电辊表面,进而引起充电辊的表面电阻值不均匀,并且引发不正常放电或不稳定放电,从而使充电均匀性劣化,因此,现有技术的处理盒中还设有清洁辊,清洁辊与充电辊通过齿轮连接,且清洁辊的表面与充电辊的表面相接触,当充电辊旋转时通过齿轮传动能够带动清洁辊旋转,进而使清洁辊能够对充电辊进行清洁。
现有技术中,由于充电辊和清洁辊之间采用齿轮连接,而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而使充电辊与清洁辊的轴心距出现波动,从而造成充电辊清洁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导致感光鼓充电均匀性劣化,影响图像输出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以提高图像输出质量。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
框架;
充电辊,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所述框架铰接;
清洁辊,所述清洁辊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平行;
卡套,所述卡套上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二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以使所述清洁辊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的表面相接触;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在所述限位孔中;感光鼓,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充电辊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相贴合。
所述的处理盒,优选的,所述清洁辊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的表面过盈配合。
所述的处理盒,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以形成半封闭的弹性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装入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第二轴孔的侧壁上开有第二安装口以形成半封闭的弹性轴孔,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口装入所述第二轴孔中。
所述的处理盒,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轴孔所在平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所述的处理盒,优选的,还包括: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弹性装置沿所述感光鼓的径向伸缩设置,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辊朝向所述感光鼓移动,以使所述充电辊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相贴合;所述限位孔至少沿所述弹性装置的伸缩方向延伸。
所述的处理盒,优选的,所述支架与所述卡套相抵持,以限制所述卡套沿所述限位孔的轴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处理盒。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由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使清洁辊的表面与充电辊的表面相接触,因此当充电辊绕第一连接轴旋转时,能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清洁辊绕第二连接轴旋转,从而使清洁辊能够对充电辊进行清洁。由于清洁辊和充电辊的轴心距被卡套所限定,而且清洁辊和充电辊是通过表面之间的接触来实现传动,因此不会出现轴心距的波动,提高了充电辊的清洁效果,从而提高了充电辊对感光鼓充电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图像输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省略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卡套的侧面视图。
附图标记:
101:框架;102:充电辊;103:第一连接轴;
104:清洁辊;105:第二连接轴;106:卡套;
107:第一轴孔;108:第二轴孔;109:第一安装口;
110:第二安装口;111:支架;112:限位孔;
113:感光鼓;114:弹性装置;115:轴承;
116:感光鼓清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框架101;充电辊102,通过第一连接轴103与所述框架101铰接;清洁辊104,所述清洁辊104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轴105,所述第二连接轴105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03相平行;卡套106,所述卡套106上设有第一轴孔107和第二轴孔108,所述第一轴孔107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103上,所述第二轴孔108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轴105上,所述第一轴孔107和第二轴孔108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以使所述清洁辊104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102的表面相接触;支架111,所述支架111与所述框架101连接,所述支架111上设有限位孔112,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在所述限位孔112中;感光鼓113,与所述框架101铰接,所述充电辊102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113的表面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轴孔107和第二轴孔108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使清洁辊104的表面与充电辊102的表面相接触,因此当充电辊102绕第一连接轴103旋转时,能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清洁辊104绕第二连接轴105旋转,从而使清洁辊104能够对充电辊102进行清洁。由于清洁辊104和充电辊102的轴心距被卡套106所限定,而且清洁辊104和充电辊102是通过表面之间的接触来实现传动,因此不会出现轴心距的波动,提高了充电辊102的清洁效果,从而提高了充电辊102对感光鼓113充电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图像输出质量。其中,限位孔112能够限制第二连接轴105沿径向的移动,防止清洁辊104绕第一连接轴103旋转,使充电辊102和清洁辊104之间的传动更为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清洁辊104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102的表面过盈配合。由此,清洁辊104的表面与充电辊102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进一步提高了清洁效果,同时,保证了充电辊102和清洁辊104之间传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孔107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09以形成半封闭的弹性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103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109装入所述第一轴孔107中,所述第二轴孔108的侧壁上开有第二安装口110以形成半封闭的弹性轴孔,所述第二连接轴105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口110装入所述第二轴孔108中。由此,可方便的将第一连接轴103和第二连接轴105装入第一轴孔107和第二轴孔108中。
请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轴孔107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轴孔108所在平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由此,在将第一连接轴103和第二连接轴105先后装入第一轴孔107和第二轴孔108过程中,可以减少第一连接轴103和第二连接轴105之间的干扰,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盒还包括:弹性装置114,所述弹性装置114一端与所述框架101连接,所述弹性装置114的另一端与轴承115连接,所述轴承115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103上,所述弹性装置114沿所述感光鼓113的径向伸缩设置,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辊102朝向所述感光鼓113移动,以使所述充电辊102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113的表面相贴合;所述限位孔112至少沿所述弹性装置114的伸缩方向延伸。由于感光鼓113采用齿轮驱动旋转,而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而使感光鼓113的轴心位置出现波动,通过弹性装置114带动充电辊102朝向感光鼓113移动,从而保证充电辊102的表面始终与所述感光鼓113的表面相贴合,保证了感光鼓113的充电效果。弹性装置114在伸缩过程中,会带动充电辊102和清洁辊104沿弹性装置114的伸缩方向移动,由于限位孔112至少沿所述弹性装置114的伸缩方向延伸,因此使第二连接轴105能够沿弹性装置114的伸缩方向移动,以保证第二连接轴105与第一连接轴103的轴心距不发生改变,保证了充电辊102的清洁效果。其中,限位孔112可沿弹性装置114伸缩方向延伸,也可沿与弹性装置114伸缩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延伸,只要能够使清洁辊104在充电辊102带动下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影响充电辊102和感光鼓113之间的弹性接触即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111与所述卡套106相抵持,以限制所述卡套106沿所述限位孔112的轴向位移。由此可防止充电辊102和清洁辊104沿轴向移动,使充电辊102与感光鼓113的接触更为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处理盒还感光鼓清洁单元116,感光鼓清洁单元116与所述感光鼓113表面相接触,用于在感光鼓113旋转过程中对感光鼓113表面进行清洁。其中支架111可以通过螺钉先固定连接于感光鼓清洁单元116上,然后再与感光鼓清洁单元116一起通过该螺钉固定连接于框架101上,因此可以节省材料,方便安装,还可充分利用处理盒的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处理盒。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轴孔107和第二轴孔108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使清洁辊104的表面与充电辊102的表面相接触,因此当充电辊102绕第一连接轴103旋转时,能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清洁辊104绕第二连接轴105旋转,从而使清洁辊104能够对充电辊102进行清洁。由于清洁辊104和充电辊102的轴心距被卡套106所限定,而且清洁辊104和充电辊102是通过表面之间的接触来实现传动,因此不会出现轴心距的波动,提高了充电辊102的清洁效果,从而提高了充电辊102对感光鼓113充电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图像输出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充电辊,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所述框架铰接;
清洁辊,所述清洁辊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平行;
卡套,所述卡套上设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二轴孔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之间具有设定轴心距,以使所述清洁辊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的表面相接触;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设在所述限位孔中;
感光鼓,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充电辊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辊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辊的表面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以形成半封闭的弹性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装入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第二轴孔的侧壁上开有第二安装口以形成半封闭的弹性轴孔,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口装入所述第二轴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轴孔所在平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弹性装置沿所述感光鼓的径向伸缩设置,用于带动所述充电辊朝向所述感光鼓移动,以使所述充电辊的表面与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相贴合;
所述限位孔至少沿所述弹性装置的伸缩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卡套相抵持,以限制所述卡套沿所述限位孔的轴向位移。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处理盒。
CN201520759217.0U 2015-09-25 2015-09-25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205015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9217.0U CN205015616U (zh) 2015-09-25 2015-09-25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9217.0U CN205015616U (zh) 2015-09-25 2015-09-25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5616U true CN205015616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9217.0U Active CN205015616U (zh) 2015-09-25 2015-09-25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56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8123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8123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2851U (zh) 扭矩离合器
CN205015616U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2033588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5195478A (zh) 一种垃圾桶清洗系统
CN103885306A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7436551A (zh) 一种处理盒的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107385526B (zh) 一种喷丝板的刮铲方法及实现机构
CN104985520A (zh) 一种滚筒式抛光除尘一体机
CN203732884U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3480217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8477304U (zh) 处理盒
CN208470883U (zh) 一种扭簧式刮刀清扫器
CN203551949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6868705U (zh) 喷淋自动洗粒机
CN207632261U (zh) 一种高速卷纸轴
CN110611075B (zh) 用于电池生产的极片加工工艺
CN204116817U (zh) 处理盒
CN209248453U (zh) 一种计算机导风罩
CN103894374B (zh) 铁屑自排装置
KR101640128B1 (ko) 회전축의 분해가 용이한 베어링
CN109602258A (zh) 一种瓜果去皮装置
CN111960662B (zh) 一种通信光纤生产方法
CN102736461A (zh)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CN105300759B (zh) 一种刮片固定装置和血涂片推片装置
CN220390645U (zh) 一种间隙涂布用凹版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