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2884U -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2884U
CN203732884U CN201420106612.4U CN201420106612U CN203732884U CN 203732884 U CN203732884 U CN 203732884U CN 201420106612 U CN201420106612 U CN 201420106612U CN 203732884 U CN203732884 U CN 203732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vity
inner end
wall
driven unit
fol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66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武刚
杨晓锋
李争光
范文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066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2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2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28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连接件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连接件安装在容纳腔内;驱动力接收件包括内端部、外端部以及连接于内端部与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其中,驱动部与内端部连接,内端部带动驱动部绕连接件的轴线旋转;容纳腔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从动力接收部与从动部连接,从动部绕齿轮座的轴线带动从动力接收部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杆体部穿过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定位组件往复滑动。以及安装有上述该驱动组件的棍和处理。该驱动组件、棍和处理盒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等优点。

Description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组件、采用该驱动组件构建的辊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内通常使用处理盒作为成像时使用的调色剂供应源,现有的处理盒大多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中使用。
通常,在处理盒内许多转动的工作辊,例如送粉辊、显影辊和感光鼓等,他们通称为辊,且相互之间通过齿轮系统传递动力。目前,处理盒具有两种结构。第一种如美国专利文献US5815644公开的一体式处理盒,一体式的处理盒具有感光鼓、显影辊、清洁装置和充电装置等,第二种如美国专利文献US6330410公开的分体式处理盒,分体式处理盒包括鼓盒和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盒上,鼓盒包括感光鼓、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出粉刀和送粉辊等部件。
通常,感光鼓通过装配在其一端的驱动组件接收成像装置的驱动力而工作,显影辊通过齿轮系统接收赖在感光鼓的驱动力,如美国专利文献US6898399所公开的处理盒。另外,显影辊也可以通过装配在其端部的驱动组件直接接收来自成像装置的驱动力而工作,从而与感光鼓各自独立地接收来自成像装置的驱动力,如美国专利文献US20080138115A1所公开的处理盒。显影辊接收驱动力的来源处理来自感光鼓和成像装置外,还可以通过处理盒框架的侧壁上装配一个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接收成像装置的驱动力,再通过齿轮系统把驱动力传递给显影辊,如美国专利号US7826767所公开的处理盒。
参照图1、图2和图3,美国专利文献US20080152388A1公开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1,成像装置1的壳体内安装有机体,机体设置有可安装处理盒15(见图3)的安装位,在安装位的一侧上安装有驱动装置11,驱动装置11包括驱动轮12和为驱动轮12提供旋转驱动力的电机13,驱动轮12在其中心轴S1上设置有驱动轴14,驱动轴14在其径向上设置有传动柱141。参照图3,图3为处理盒15沿箭头X的方向安装到处理盒安装位中时的结构图,处理盒15内安装有感光鼓,在感光鼓的端部安装有驱动组件16,驱动组件16与驱动轴13进行安装配合时,驱动组件16以滑动的方式将驱动轴13与驱动组件16进行连接,从而使驱动组件16接收由驱动轴13传送的旋转驱动力,继而带到感光鼓和显影辊等零部件的旋转。
然而上述驱动组件是采用圆球式万向节的驱动联合结构,在运输装有这种驱动组件的处理盒或成像装置时,这种驱动组件容易从处理盒或成像装置中脱离,从而导致感光鼓或显影辊无法接收驱动力,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并且,由于上述这种驱动组件在非受力的状态下随机摆动,所以在与驱动轴进行安装或拆卸时,容易造成驱动组件与驱动轴之间相互卡死,甚至导致驱动组件和驱动轴的损坏,导致处理盒或成像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的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连接件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连接件安装在容纳腔内,且连接件包括驱动部、从动部以及连接于驱动部和从动部之间的连接部;驱动力接收件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内端部、设置在容纳腔外的外端部以及连接于内端部与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其中,驱动部与内端部连接,内端部带动驱动部绕连接件的轴线旋转;容纳腔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从动力接收部与从动部连接,从动部绕齿轮座的轴线带动从动力接收部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杆体部穿过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定位组件往复滑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连接件的两端设置有万向节结构使得连接件可以倾斜地绕齿轮座的轴线转动,继而驱动力接收件可在齿轮座的轴线的方向上进行伸缩滑动,并且通过定位组件套合在杆体部中,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靠近于齿轮座的轴线,继而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在非受力状态下,驱动力接收件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位置相对固定和能够实现伸缩功能的驱动力接收件更有利于与驱动轮进行平稳、可靠的配合连接,使得该驱动组件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等优点。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定位片,第一弹性件的外端抵接于限位槽的槽壁,第一弹性件的内端抵接于定位片,定位片沿齿轮座的轴向开设有定位孔,杆体部穿过定位孔。
由上可见,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海绵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部件,通过定位孔将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平行于齿轮座的轴线,使得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轴进行平稳、可靠的配合连接,在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轴配合连接后,由于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与驱动轴的轴线共线,共线传动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减低出现卡死等故障的机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外端抵接于限位槽的槽壁,第二弹性件的内端抵接于杆体部。
由上可见,通过如弹簧或弹性海绵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性件套合在杆体部中,同样可实现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靠近于齿轮座的轴线,并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驱动力接收件和驱动轮可进行平稳、可靠的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从动力接收部包括容纳腔底面沿轴向伸出的凸台,凸台形成有球面内陷的外壁,凸台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槽;内端部形成有球面内陷的外壁,内端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二通槽;从动部设置有与从动力接收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从动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第一通槽相配合的第一传动柱;驱动部设置有与内端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驱动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第二通槽相配合的第二传动柱。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部设置有球面内陷的外壁,驱动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三通槽;从动部设置有球面内陷的外壁,驱动部沿径向设置有第四通槽;内端部设置有与驱动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内端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第三通槽相配合的第三传动柱;从动力接收部设置有与从动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从动力接收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第四通槽相配合的第四传动柱。
由上可见,在驱动部、从动部、内端部和从动力接收部设置有万向节的结构,使得驱动力接收件可顺畅地进行伸缩滑动,并且驱动力接收件能够呈一定角度在任意方向摆动或转动,从而实现旋转驱动力的平稳、可靠地传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定位组件还包括销轴和弹簧,销轴安装在容纳腔内并穿过驱动力接收件,弹簧安装在容纳腔内,弹簧的第一端与容纳腔底部抵接,弹簧的第二端与销轴抵接。
由上可见,通过销轴穿过驱动力接收件使得驱动力接收件可沿销轴滑动,并通过弹簧进行复位,可有效地增加驱动力接收件的复位力,令驱动力接收件的位置更加相对固定。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该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辊体的一端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连接件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连接件安装在容纳腔内,且连接件包括驱动部、从动部以及连接于驱动部和从动部之间的连接部;驱动力接收件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内端部、设置在容纳腔外的外端部以及连接于内端部与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其中,驱动部与内端部连接,内端部带动驱动部绕连接件的轴线旋转;容纳腔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从动力接收部与从动部连接,从动部绕齿轮座的轴线带动从动力接收部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杆体部穿过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定位组件往复滑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安装在显影辊、送粉辊、感光鼓等辊上的驱动组件可实现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轴进行平稳、可靠的配合连接,使得安装有该驱动组件的辊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框架和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内的辊,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辊体的一端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连接件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连接件安装在容纳腔内,且连接件包括驱动部、从动部以及连接于驱动部和从动部之间的连接部;驱动力接收件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内端部、设置在容纳腔外的外端部以及连接于内端部与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其中,驱动部与内端部连接,内端部带动驱动部绕连接件的轴线旋转;容纳腔包括设置在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从动力接收部与从动部连接,从动部绕齿轮座的轴线带动从动力接收部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杆体部穿过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定位组件往复滑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处理盒内安装有显影辊、送粉辊、感光鼓等辊,通过在上述辊上安装驱动组件可实现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轴进行平稳、可靠的配合连接,使得安装有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成像装置结构图。
图2是现有的驱动装置结构图。
图3是现有的处理盒与驱动轴配合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定位片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齿轮座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辊第一实施例与驱动轴配合是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与驱动轴配合过程的第一原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与驱动轴配合过程的第二原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与驱动轴配合过程的第三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与驱动轴配合过程的第四原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中定位片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三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4、图5和图6,驱动组件2包括齿轮座21、连接件5、驱动轮接收件3和定位组件。驱动组件2安装在感光鼓、显影辊、送粉辊等辊的端部上,通过驱动轮接收件3接收来自打印机或复印机等成像装置传送的旋转驱动力,再利用连接件5传递该旋转驱动力从而带动齿轮座21旋转。齿轮座21的壳体形成有沿齿轮座21轴向内凹的容纳腔26,容纳腔26为一有底筒状的腔体,并在容纳腔26的一端开设有开口24,在齿轮座21外壁相对于开口24的另一端上设有固定端23,在齿轮座21外壁位于开口24和固定端23之间的位置上设有齿轮22。当驱动轮接收件3将接收到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齿轮座21并使齿轮座21旋转时,由于固定端23紧固连接于辊体,所以驱动组件2通过接收驱动力带动感光鼓、显影辊、送粉辊等辊进行旋转工作,并通过齿轮23和其他齿轮进行啮合配合传动,继而也可以将驱动力传递到其他关联组件,使其他关联组件正常工作。
参照图7和图8,驱动力接收件3具有一中心轴S2,驱动力接收件3包括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外端部31、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下一级零部件的内端部33和连接于外端部31和内端部33之间的杆体部32,外端部31、杆体部32和内端部32依次沿中心轴S2设置。外端部31大致类似火炬的形状,外端部31的直径自外向向内(图7、图8当中是自上到下)依次变小,并在外端部31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内凹的球形外壁312,该球形外壁312的周围形成有向外伸出的两个凸爪311,两个凸爪311沿球形外壁312的外围呈周向对称分布。在外端部31的最外侧设置有倾斜于中心轴S2的引导面313。内端部33在其中心位置形成有内凹的球形外壁332,球形外壁332在沿垂直于中心轴S2的方向上开设有通槽331。
参照图9,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片4和复位件46(见图11),定位片4包括第一半片41和与第一半片41结构相同的第二半片42,第一半片41在其基部44上设有凸台45,并在中心位置开设有半通孔,当第一半片41与第二半片42配合时,定位片4在中心形成一通孔43。复位件46为弹性海绵,复位件46设置在齿轮座21的容纳腔26中。
参照图10,连接件5具有一中心轴S3,连接件5包括驱动部511、从动部52以及连接于驱动部511和从动部52之间的连接部53,驱动部51、从动部52和连接部53依次沿中心轴S3设置。驱动部511包括外凸球面的外壁,并在驱动部51的球面外壁上沿垂直于中心轴S3的方向上设置有两个传动柱511、512,传动柱511和传动柱512以轴S3为中心对称地设置。从动部52包括外凸球面的外壁,并在驱动部52的球面外壁上沿垂直于中心轴S3的方向上设置有两个传动柱521、522,传动柱521和传动柱522以轴S3为中心对称地设置。
参照图11,齿轮座21具有一中心轴S4,齿轮座21沿其轴向开设有底筒状的容纳腔26,容纳腔26的底面261沿轴向向外形成有从动力接收部27,从动力接收部27为底面261沿轴向向容纳腔26的内部延伸形成的凸台。从动力接收部27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内凹的球形外壁272,并在球形外壁272在沿垂直于中心轴S4的方向上开设有通槽271。容纳腔26在靠近开口24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槽25,定位槽25沿容纳腔26的周向环状设置,复位件46安装在环状结构的定位槽25中。
参照图12并结合图5,当需要为驱动组件2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时,首先将连接件5安装到容纳腔26内,即将连接件5的从动部52安装到动力接收部27中,并使传动柱521和传动柱522位于通槽271中。由于具有外凸球面外壁的从动部52与具有内凹球面外壁的动力接收部27相互配合,使得连接件5可绕动力接收部27的球形外壁272的轴心倾斜于齿轮座中心轴S4旋转,并且可以通过传动柱521、522与通槽271的相互配合进行驱动力的传递。
安装连接件5完毕后则对驱动力接收件3进行安装,即将内端部33伸到容纳腔26中,通过具有外凸球面外壁的驱动部51与具有内凹球面外壁的内端部33相互配合,并使得使传动柱511和传动柱512位于通槽331中,以完成连接件5与驱动力接收件3的连接。由于具有外凸球面外壁的驱动部51与具有内凹球面外壁的内端部33相互配合,使得连接件5可绕内端部33的球形外壁332的轴心倾斜于驱动力接收件3的中心轴S2旋转,并且可以通过传动柱511、512与通槽331的相互配合进行驱动力的传递。
最后再对定位组件的安装,首先将复位件46安装到定位槽25中,再将定位片4的第一半片41和第二半片42分别安装到定位槽25中,并使得定位孔43套装在杆体部32中。由于复位件46的外端与定位槽25的槽壁抵接,复位件46的内端与定位片4的基部44抵接,且由于复位件46为环状设置的弹性海绵,所以使得与复位件46抵接的定位片4只在复位件46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位于开口24的中心部。通过在定位片4的通孔43设置成可使驱动力接收件3的中心轴S2平行于齿轮座2的中心轴S4,使得在复位件46和定位片4的作用下,驱动力接收件3在沿径向或轴向滑动时中心轴S2均可平行于中心轴S4,并且,中心轴S2靠近或重合于中心轴S4。
参照图13并结合图1和图2,当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时,安装到辊体71一端的驱动组件2将沿箭头X的方向与固定在成像装置中的驱动轴14进行配合连接。
参照图14,在驱动组件2在没与驱动轮14接触时,在复位件和定位片的预置复位力的作用下,使得驱动力接收件3的中心轴S1、连接件的中心轴S2和齿轮座的中心轴S3共线,引导部313与容纳腔的底面261在中心轴S4的方向上的距离为L1。
参照图15,驱动组件2从图14所示的位置沿箭头X的方向移动到图15所示的位置,驱动力接收件3的外端部31与驱动轴14接触后,由于驱动轴14是相对固定的,所以驱动力接收件3则朝箭头X的反方向滑动,并且带动套合在杆体部32上的定位片4在定位槽25中滑动。使得中心轴S2倾斜于中心轴S3,中心轴S3倾斜于中心轴S4,同时由于驱动部51和从动部52均设置成球状万向节结构,所以驱动力接收件3将沿垂直于箭头X的方向朝向容纳腔26向内滑动,导致引导部313与容纳腔26的底面261在中心轴S4的方向上的距离L2小于L1,从而实现驱动力接收件3的伸缩功能,使得驱动轮可顺利地沿引导部滑动到内凹的球面外壁中。 
参照图16,当驱动组件2从图15所示的位置沿箭头X的方向继续移动到图16所示的位置,驱动轮14的端部将滑过引导部并与位于驱动力接收件3中心的内凹的球形外壁312相互配合。此时,中心轴S1、S2、S3、S4共线。当驱动轴14旋转时,通过传动柱141与凸爪311相互配合传动,继而再利用驱动力接收件3、连接件5和齿轮座21相互之间的传动配合,以完成将驱动轴14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齿轮座21上。
参照图17,当需要将安装有驱动组件2的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取出时,则将驱动组件2沿与箭头X相反的箭头Y的方向抽出,驱动力接收件3则朝箭头Y的反方向滑动,并且带动套合在杆体部32上的定位片4在定位槽中滑动。使得中心轴S2倾斜于中心轴S3,中心轴S3倾斜于中心轴S4,同时由于驱动部51和从动部52均设置成球状万向节结构,所以驱动力接收件3将沿垂直于箭头Y的方向朝向容纳腔26向内滑动,导致引导部313与容纳腔的底面261在中心轴S4的方向上的距离L3小于L1,从而实现驱动力接收件3的伸缩功能,使得驱动轮14可顺利地从内凹的球面外壁312中脱离并沿着引导部313滑动继而完成脱离驱动组件2。
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8和图19,在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定位片4设计成为如图18所示的定位片6,定位片6包括第一半片61和第二半片62,第一半片61和第二半片62分别开设有半通孔,在第一半片61和第二半片62相互配合时形成通孔63。当定位片6安装到驱动组件的定位槽中时,通孔63套合在杆体部上并使驱动力接收件的中心轴平行于齿轮座的中心轴。通过该定位片6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片4相比,本实施例的定位片6缺少定位片4的凸台45,由于没有了定位片4的凸台45与定位槽的端面之间的配合限制,使得定位片6在定位槽中滑动具有更大的滑动区间范围,继而驱动力接收件具有更大的伸缩范围,更有利于驱动轴与驱动组件之间的配合连接。
驱动组件第三实施例:
在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在齿轮座71的容纳腔76内设置销轴74和弹簧77。参照图20和图21,销轴74的轴向长度设置成小于或等于容纳腔76的直径,并在杆体部72位于容纳腔76内的位置上开设有通孔721,销轴74穿过通孔721,使得驱动力接收件可沿着销轴74滑动且销轴74可在容纳腔76内沿着容纳腔76的轴向移动。弹簧77安装在容纳腔76内,其一端与容纳腔76的底面761抵接,另一端与销轴74抵接。当驱动力接收件与驱动轮进行连接时,驱动力接收件将沿容纳腔76的径向发生移动,同时,驱动力接收件沿着销轴74滑动,继而驱动力接收件和销轴74也沿容纳腔76的轴向朝内移动,导致弹簧77发生形变。当移除外力后,驱动力接收件非受力状态下,由于弹簧77的弹性恢复力使销轴74邻接与定位槽75的外壁,并通过销轴74带动驱动力接收件进行复位,通过销轴74和弹簧77的配合,有效地增加驱动力接收件的复位力,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的位置更加相对固定。
驱动组件第四实施例:
在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定位组件还可以为盘簧等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簧,将盘簧套装在杆体部中,并使弹簧的外端地接与定位槽的槽壁,弹簧的内端抵接于杆体部,通过弹性恢复力将其驱动力接收件的中心轴靠近于齿轮座的中心轴,同样可以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相对地固定在齿轮座的中部,从而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驱动组件第五实施例:
在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内端部和从动力接收部还可以设置成具有外凸球面的外壁,并在外凸球状的外壁设置对称分布的传动柱。相应地,将驱动部和从动部设置成内凹球面的外壁,并在内凹球面的外壁设置通槽,通过具有外凸球面的内端部与具有内凹球面的驱动部相互配合,具有外凸球面的从动力接收部和内凹球面的从动部相互配合后,同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辊实施例:
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辊7至少包括感光鼓或显影辊之一,辊7包括辊体71,在辊体71的端部安装有上述任一驱动组件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通过齿轮座的固定端可以与显影辊或感光鼓的辊体的一端紧固连接,从而实现把成像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显影辊或感光鼓。
处理盒实施例:
处理盒包括框架和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框架内的辊,该辊至少包括感光鼓或显影辊之一,辊包括辊体,并在辊体的一端上安装有上述任一驱动组件实施例中驱动组件。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连接件端设有万向节结构使得连接件可以倾斜于从动力接收部、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转动,继而驱动力接收件可在齿轮座的轴线的方向上进行伸缩滑动,并且通过定位组件套合在杆体部中,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靠近于齿轮座的轴线,或者使得驱动力接收件的轴线与连接件的轴线、齿轮座的轴线共线,继而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在非受力状态下,驱动力接收件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定位组件有效地对驱动轮接收件的径向窜动良进行控制,位置相对固定和能够实现伸缩功能的驱动力接收件更有利于与驱动轮进行平稳、可靠的配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具有性能可靠、落机平稳、工作稳定等优点。同时将驱动组件中连接件和定位片安装在齿轮座的容纳腔中,有效地避免在安装或运送过程中造成零部件的脱落或丢失。

Claims (10)

1. 驱动组件,包括
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
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连接件包括驱动部、从动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从动部之间的连接部;
驱动力接收件,所述驱动力接收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内端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的外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内端部与所述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内端部连接,所述内端部带动所述驱动部绕所述连接件的轴线旋转;
所述容纳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所述从动力接收部与所述从动部连接,所述从动部绕所述齿轮座的轴线带动所述从动力接收部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所述杆体部穿过所述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往复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定位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端抵接于所述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沿所述齿轮座的轴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杆体部穿过所述定位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外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内端抵接于所述杆体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力接收部包括所述容纳腔底面沿轴向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形成有球面内陷的外壁,所述凸台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槽;
所述内端部形成有球面内陷的外壁,所述内端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二通槽;
所述从动部设置有与所述从动力接收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所述从动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配合的第一传动柱;
所述驱动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端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所述驱动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二通槽相配合的第二传动柱。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设置有球面内陷的外壁,所述驱动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三通槽;
所述从动部设置有球面内陷的外壁,所述驱动部沿径向设置有第四通槽;
所述内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所述内端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三通槽相配合的第三传动柱;
所述从动力接收部设置有与所述从动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所述从动力接收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四通槽相配合的第四传动柱。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销轴和弹簧,所述销轴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并穿过所述驱动力接收件,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底部抵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销轴抵接。
7. 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所述辊体的一端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
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连接件包括驱动部、从动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从动部之间的连接部;
驱动力接收件,所述驱动力接收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内端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的外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内端部与所述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内端部连接,所述内端部带动所述驱动部绕所述连接件的轴线旋转;
所述容纳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所述从动力接收部与所述从动部连接,所述从动部绕所述齿轮座的轴线带动所述从动力接收部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所述杆体部穿过所述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往复滑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定位片,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端抵接于所述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沿所述齿轮座的轴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杆体部穿过所述定位孔。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力接收部包括所述容纳腔底面沿轴向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形成有球面内陷的外壁,所述凸台沿径向设置有第一通槽;
所述内端部形成有球面内陷的外壁,所述内端部沿径向设置有第二通槽;
所述从动部设置有与所述从动力接收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所述从动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配合的第一传动柱;
所述驱动部设置有与所述内端部相互配合的球面外凸的外壁,在所述驱动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二通槽相配合的第二传动柱。
10. 处理盒,包括框架和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框架内的辊,所述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所述辊体的一端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
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连接件包括驱动部、从动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从动部之间的连接部;
驱动力接收件,所述驱动力接收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内端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的外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内端部与所述外端部之间的杆体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内端部连接,所述内端部带动所述驱动部绕所述连接件的轴线旋转;
所述容纳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底部的从动力接收部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端部的限位槽,所述从动力接收部与所述从动部连接,所述从动部绕所述齿轮座的轴线带动所述从动力接收部旋转;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限位槽中的定位组件,所述杆体部穿过所述定位组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组件往复滑动。
CN201420106612.4U 2014-03-10 2014-03-10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2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6612.4U CN203732884U (zh) 2014-03-10 2014-03-10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6612.4U CN203732884U (zh) 2014-03-10 2014-03-10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2884U true CN203732884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661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2884U (zh) 2014-03-10 2014-03-10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28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306A (zh) * 2014-03-10 2014-06-2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5301928A (zh) * 2015-11-05 2016-02-03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的力传递组件
CN106610573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接收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5306A (zh) * 2014-03-10 2014-06-2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3885306B (zh) * 2014-03-10 2017-01-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6610573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接收件
CN105301928A (zh) * 2015-11-05 2016-02-03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的力传递组件
CN105301928B (zh) * 2015-11-05 2018-02-06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的力传递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5306A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4116810U (zh) 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CN203732884U (zh) 驱动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9143827A (zh) 定位组件及处理盒
CN205263484U (zh) 处理盒
RU2015128302A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206505261U (zh) 一种控制机构以及显影盒
CN207096695U (zh) 处理盒
CN106444316B (zh) 驱动力接收组件
CN203786469U (zh) 处理盒
CN204374619U (zh)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4614959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5573092A (zh) 处理盒
CN204009377U (zh)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204009375U (zh)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6075004U (zh) 一种驱动力接收组件
CN207882671U (zh) 处理盒
CN104035302B (zh) 一种显影盒
CN208477304U (zh) 处理盒
CN20800045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7601519U (zh) 一种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
CN203811990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5093871A (zh)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102749821B (zh) 驱动组件、辊及处理盒
CN202710925U (zh) 驱动组件、辊及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