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4855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4855U
CN205014855U CN201520571863.4U CN201520571863U CN205014855U CN 205014855 U CN205014855 U CN 205014855U CN 201520571863 U CN201520571863 U CN 201520571863U CN 205014855 U CN205014855 U CN 205014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radiating fin
heat exchanger
header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18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长盛
李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ew king Che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CHEN SANP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CHEN SANPU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CHEN SANP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718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4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4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4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它解决了现有换热器易腐蚀等问题。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集流管,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扁管,各扁管沿着集流管轴向间隔分布,扁管的两端分别与集流管相贯通,集流管之间还设有若干与扁管接触的散热翅片,扁管水平设置和/或倾斜于水平面设置,集流管的下端设有能使扁管和散热翅片在工作时避免与积液接触的架空结构。本换热器的优点在于:能使换热器的底部架空,底部的积液盘的积液腔能够收集排出液,从而达到防腐蚀的目的,当积液盘上通孔堵塞时能通过排液槽流出,散热翅片与扁管插接牢固,不易出现脱落,增强了散热翅片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常见的热换热器具有多种形态,其中平行流换热器因其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最为广泛。常见的平行流换热器主要包括一对相互平行且彼此分开的集流管,若干根两端分别与两个集流管的内腔连通且相互平行的扁管,设置在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以及通过翅片与外侧扁管固定连接的两个边板,集流管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扁管的孔,组装后整个换热器呈扁平的板状结构。工作时,制冷剂沿着扁管在集流管之间沿设计方向流动,在流动的同时,与吹过翅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现有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安装位置较低或者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换热器底部易出现积水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换热器底部生锈、腐蚀,造成换热器换热效果变差,且严重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增强的耐腐蚀性的换热器[申请号:201280073169.9],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部件,该换热器部件包括壁,该壁具有与流体相接触的第一侧部和与烟道气相接触的第二侧部,第二侧部设置有保护性氧化物,以用于保护换热器部件免受由被携带或者包含在烟道气中的腐蚀性化合物引起的腐蚀,其中保护性氧化物包括α-Al2O3。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氧化皮的方法,该氧化皮用于保护换热器部件免受由被携带或者包含在烟道气中的腐蚀性化合物引起的腐蚀。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表面易腐蚀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由于底部积水导致的换热器底部生锈、腐蚀,换热效果变差,严重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防止换热器底部腐蚀的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换热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集流管,所述的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扁管,各扁管沿着集流管轴向间隔分布,所述的扁管的两端分别与集流管相贯通,所述的集流管之间还设有若干与扁管接触的散热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管水平设置和/或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的集流管的下端设有能使扁管和散热翅片在工作时避免与积液接触的架空结构。使用该结构能使换热器的底部架空,防止扁管与散热翅片和积液相互接触,避免了扁管与散热翅片的生锈、腐蚀,且当扁管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时能使得扁管上的冷凝液更快排出,不易聚集在扁管与散热翅片上。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架空结构包括两根分别由集流管向下延伸形成的架空管体,且两根架空管体之间形成架空空间,所述的架空管体与集流管连为一体或者可拆卸连接。安装时,通过架空管体将换热器底部架空,这样能将扁管与散热翅片架空从而提高本换热器的防腐蚀能力。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散热翅片由金属片材弯折成连续三角波形,所述的散热翅片横向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扁管之间且散热翅片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两根扁管接触。即各个散热翅片夹在相邻两个扁管之间,且当扁管水平设置时,散热翅片水平设置;当扁管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时,散热翅片与扁管同向倾斜设置,这样能使得冷凝水不易聚集在扁管和散热翅片上,从而提高本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散热翅片的宽度大于扁管的宽度,且散热翅片的至少一侧超出扁管的侧部。这样使得散热翅片外侧能超出扁管,这样能增加换热面积,从而弥补换热器下端设置架空结构造成换热面积不足的问题。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散热翅片由金属片材制成,所述的散热翅片相互平行地竖直相邻设置且每一散热翅片分别与各扁管交叉。优选地,这里的扁管横向设置在两根集流管之间,散热翅片纵向设置且与扁管相互交叉设置。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散热翅片侧部开有与各扁管一一对应设置的水平插槽,所述的扁管水平设置且插于水平插槽内,所述的水平插槽的深度大于扁管的宽度。即这里的扁管相互平行设置,散热翅片通过水平插槽与扁管相互交叉插接相连,且由于水平插槽的深度大于扁管宽度使得散热翅片侧部能超出扁管,这样不仅提高了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使得冷凝液顺着散热翅片流出。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散热翅片侧部开有与各扁管一一对应设置的倾斜插槽,所述的扁管倾斜设置且插于倾斜插槽内,所述的倾斜插槽的深度大于扁管的宽度。即这里的扁管倾斜于水平面设置,这样能使得冷凝液能更快排出,不易聚集在扁管上,且散热翅片通过倾斜插槽与扁管相互交叉插接相连,且由于倾斜插槽的深度大于扁管宽度使得散热翅片侧部能超出扁管,这样不仅提高了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使得冷凝液顺着散热翅片流出。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倾斜插槽倾斜向下设置且倾斜插槽的槽口位于倾斜插槽的下端。这样使得散热翅片与扁管相互插接时能倾斜向下插在扁管上,提高了散热翅片安装的牢固性,防止散热翅片脱离扁管,且优选地,散热翅片包括呈长条状的翅片侧边条,所述的翅片侧边条一侧设有若干分别倾斜向下的散热斜条,且所述的散热斜条沿翅片侧边条轴向依次分布设置,相邻两个散热斜条之间形成上述的倾斜插槽;所述的散热斜条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斜面,且相邻两个散热斜条上的导向斜面在倾斜插槽的开口处形成扩口部,这样能便于倾斜插槽与扁管相互插接,且所述的倾斜插槽与散热翅片的中线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的夹角的大小为110°-130°;所述的翅片侧边条上轴向设有若干依次均匀分布设置的第一冲压孔;所述的散热斜条端部设有第二冲压孔;所述的散热斜条的中部设有沿散热斜条轴向延伸的条形槽,且所述的条形槽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条形斜孔。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架空管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设置且位于架空空间内的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的上端位于最下方的一根扁管的一侧且当扁管为倾斜设置的扁管时所述的导流板位于扁管的下侧。优选地,这里的导流板上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流槽,当这里的扁管水平设置时,导流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架空管体外侧,导流板上侧分别与扁管两侧分别接触,这样能使得冷凝液顺着两个导流板外侧向下排出,当扁管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时,导流板的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位于扁管向下倾斜方向的一侧,这样使得冷凝液能顺着导流板外侧流出;同时导流板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的导流板呈中空结构,且导流板两端分别插接在架空管体上,且所述的导流板内部分别与架空管体内部相连通,这样即能对冷凝液起到导流作用又能提高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在上述的换热器中,所述的架空空间的下方设有积液盘,所述的积液盘的底部设有防水孔,在积液盘的侧壁开有排水槽,所述的排水槽沿着积液盘的侧壁竖直延伸。当换热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将防水孔堵塞时,排水槽能将排出液从积液盘外侧排出,防止出现积液现象,避免了扁管与散热翅片的腐蚀。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换热器的优点在于:该结构能使换热器的底部架空,底部的积液盘的积液腔能够收集排出液,从而达到防腐蚀的目的,当积液盘上通孔堵塞时能通过排液槽流出,散热翅片与扁管插接牢固,不易出现脱落,增强了散热翅片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中未设置积液盘时的立体图。
图7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中未设置积液盘时的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中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放大图。
图中,集流管(1)、扁管(2)、散热翅片(3)、水平插槽(31)、倾斜插槽(32)、槽口(321)、翅片侧边条33、散热斜条34、导向斜面341、扩口部342、第一冲压孔35、第二冲压孔36、条形槽37、条形斜孔38、架空结构(4)、架空管体(41)、架空空间(42)、导流板(5)、积液盘(6)、防水孔(61)、排水槽(62)、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换热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集流管(1),集流管(1)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扁管(2),各扁管(2)沿着集流管(1)轴向间隔分布,扁管(2)的两端分别与集流管(1)相贯通,集流管(1)之间还设有若干与扁管(2)接触的散热翅片(3),扁管(2)水平设置和/或倾斜于水平面设置,集流管(1)的下端设有能使扁管(2)和散热翅片(3)在工作时避免与积液接触的架空结构(4),使用该结构能使换热器的底部架空,防止扁管2与散热翅片3和积液相互接触,避免了扁管2与散热翅片3的生锈、腐蚀,且当扁管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时能使得扁管2上的冷凝液更快排出,不易聚集在扁管2与散热翅片3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结构(4)包括两根分别由集流管(1)向下延伸形成的架空管体(41),且两根架空管体(41)之间形成架空空间(42),架空管体(41)与集流管(1)连为一体或者可拆卸连接,安装时,通过架空管体41将换热器底部架空,这样能将扁管2与散热翅片3架空从而提高本换热器的防腐蚀能力。其中,这里的散热翅片(3)由金属片材弯折成连续三角波形,散热翅片(3)横向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扁管(2)之间且散热翅片(3)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两根扁管(2)接触,即各个散热翅片3夹在相邻两个扁管2之间,且当扁管2水平设置时,散热翅片3水平设置;当扁管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时,散热翅片3与扁管2同向倾斜设置,这样能使得冷凝水不易聚集在扁管2和散热翅片3上,从而提高本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翅片(3)的宽度大于扁管(2)的宽度,且散热翅片(3)的至少一侧超出扁管(2)的侧部,这样使得散热翅片3外侧能超出扁管2,这样能增加换热面积,从而弥补换热器下端设置架空结构造成换热面积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管体(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设置且位于架空空间(42)内的导流板(5),导流板(5)的上端位于最下方的一根扁管(2)的一侧且当扁管(2)为倾斜设置的扁管(2)时导流板(5)位于扁管(2)的下侧,优选地,这里的导流板5上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流槽51,当这里的扁管2水平设置时,导流板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架空管体41外侧,导流板5上侧分别与扁管2两侧分别接触,这样能使得冷凝液顺着两个导流板5外侧向下排出,当扁管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时,导流板5的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位于扁管2向下倾斜方向的一侧,这样使得冷凝液能顺着导流板5外侧流出;同时导流板5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的导流板5呈中空结构,且导流板5两端分别插接在架空管体41上,且所述的导流板5内部分别与架空管体41内部相连通,这样即能对冷凝液起到导流作用又能提高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空间(42)的下方设有积液盘(6),积液盘(6)的底部设有防水孔(61),在积液盘(6)的侧壁开有排水槽(62),排水槽(62)沿着积液盘(6)的侧壁竖直延伸,当换热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将防水孔61堵塞时,排水槽62能将排出液从积液盘6外侧排出,防止出现积液现象,避免了扁管2与散热翅片3的腐蚀。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与实施例一类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翅片(3)由金属片材制成,散热翅片(3)相互平行地竖直相邻设置且每一散热翅片(3)分别与各扁管(2)交叉,优选地,这里的扁管2横向设置在两根集流管1之间,散热翅片3纵向设置且与扁管2相互交叉设置,其中,这里的散热翅片(3)侧部开有与各扁管(2)一一对应设置的水平插槽(31),扁管(2)水平设置且插于水平插槽(31)内,水平插槽(31)的深度大于扁管(2)的宽度,即这里的扁管2相互平行设置,散热翅片3通过水平插槽31与扁管2相互交叉插接相连,且由于水平插槽31的深度大于扁管2宽度使得散热翅片3侧部能超出扁管2,这样不仅提高了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使得冷凝液顺着散热翅片3流出。
实施例三
如图4-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与实施例一类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翅片(3)由金属片材制成,散热翅片(3)相互平行地竖直相邻设置且每一散热翅片(3)分别与各扁管(2)交叉,优选地,这里的扁管2横向设置在两根集流管1之间,散热翅片3纵向设置且与扁管2相互交叉设置,散热翅片(3)侧部开有与各扁管(2)一一对应设置的倾斜插槽(32),扁管(2)倾斜设置且插于倾斜插槽(32)内,倾斜插槽(32)的深度大于扁管(2)的宽度,即这里的扁管2倾斜于水平面设置,这样能使得冷凝液能更快排出,不易聚集在扁管2上,且散热翅片3通过倾斜插槽32与扁管2相互交叉插接相连,且由于倾斜插槽32的深度大于扁管2宽度使得散热翅片3侧部能超出扁管2,这样不仅提高了换热面积,同时也可以使得冷凝液顺着散热翅片流出。
为了提高散热翅片3安装稳定性,倾斜插槽(32)倾斜向下设置且倾斜插槽(32)的槽口(321)位于倾斜插槽(32)的下端,这样使得散热翅片3与扁管2相互插接时能倾斜向下插在扁管2上,这样提高了散热翅片3安装的牢固性,防止散热翅片3脱离扁管2,且优选地,散热翅片3包括呈长条状的翅片侧边条33,所述的翅片侧边条33一侧设有若干分别倾斜向下的散热斜条34,且所述的散热斜条34沿翅片侧边条33轴向依次分布设置,相邻两个散热斜条34之间形成上述的倾斜插槽32;所述的散热斜条34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斜面341,且相邻两个散热斜条34上的导向斜面341在倾斜插槽32的开口处形成扩口部342,这样能便于倾斜插槽32与扁管2相互插接,且所述的倾斜插槽32与散热翅片3的中线之间形成夹角α,且所述的夹角α的大小为110°-130°;所述的翅片侧边条33上轴向设有若干依次均匀分布设置的第一冲压孔35;所述的散热斜条34端部设有第二冲压孔36;所述的散热斜条34的中部设有沿散热斜条34轴向延伸的条形槽37,且所述的条形槽37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条形斜孔3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集流管(1)、扁管(2)、散热翅片(3)、水平插槽(31)、倾斜插槽(32)、槽口(321)、翅片侧边条33、散热斜条34、导向斜面341、扩口部342、第一冲压孔35、第二冲压孔36、条形槽37、条形斜孔38、架空结构(4)、架空管体(41)、架空空间(42)、导流板(5)、积液盘(6)、防水孔(61)、排水槽(62)、夹角α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集流管(1),所述的集流管(1)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的扁管(2),各扁管(2)沿着集流管(1)轴向间隔分布,所述的扁管(2)的两端分别与集流管(1)相贯通,所述的集流管(1)之间还设有若干与扁管(2)接触的散热翅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管(2)水平设置和/或倾斜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的集流管(1)的下端设有能使扁管(2)和散热翅片(3)在工作时避免与积液接触的架空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空结构(4)包括两根分别由集流管(1)向下延伸形成的架空管体(41),且两根架空管体(41)之间形成架空空间(42),所述的架空管体(41)与集流管(1)连为一体或者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翅片(3)由金属片材弯折成连续三角波形,所述的散热翅片(3)横向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扁管(2)之间且散热翅片(3)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两根扁管(2)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翅片(3)的宽度大于扁管(2)的宽度,且散热翅片(3)的至少一侧超出扁管(2)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翅片(3)由金属片材制成,所述的散热翅片(3)相互平行地竖直相邻设置且每一散热翅片(3)分别与各扁管(2)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翅片(3)侧部开有与各扁管(2)一一对应设置的水平插槽(31),所述的扁管(2)水平设置且插于水平插槽(31)内,所述的水平插槽(31)的深度大于扁管(2)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翅片(3)侧部开有与各扁管(2)一一对应设置的倾斜插槽(32),所述的扁管(2)倾斜设置且插于倾斜插槽(32)内,所述的倾斜插槽(32)的深度大于扁管(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插槽(32)倾斜向下设置且倾斜插槽(32)的槽口(321)位于倾斜插槽(32)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空管体(4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设置且位于架空空间(42)内的导流板(5),所述的导流板(5)的上端位于最下方的一根扁管(2)的一侧且当扁管(2)为倾斜设置的扁管(2)时所述的导流板(5)位于扁管(2)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空空间(42)的下方设有积液盘(6),所述的积液盘(6)的底部设有防水孔(61),在积液盘(6)的侧壁开有排水槽(62),所述的排水槽(62)沿着积液盘(6)的侧壁竖直延伸。
CN201520571863.4U 2015-07-31 2015-07-31 换热器 Active CN205014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1863.4U CN205014855U (zh) 2015-07-31 2015-07-31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71863.4U CN205014855U (zh) 2015-07-31 2015-07-31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4855U true CN205014855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1863.4U Active CN205014855U (zh) 2015-07-31 2015-07-31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48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318A (zh) * 2015-07-31 2015-12-02 浙江金宸三普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6231869A (zh) * 2016-08-15 2016-12-14 安徽天祥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318A (zh) * 2015-07-31 2015-12-02 浙江金宸三普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6231869A (zh) * 2016-08-15 2016-12-14 安徽天祥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6670B (zh)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CN108917174B (zh) 一种气电耦合极限冷凝的铸铝硅镁燃气热水炉
CN201731683U (zh) 热交换装置
CN204177261U (zh) 一种换热器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05014855U (zh) 换热器
CN106895608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扁管
CN202793131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扁管型材
CN205784786U (zh) 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器
CN105115318A (zh) 换热器
CN202613755U (zh) 热泵热水器
CN101975491A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2002518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6159690U (zh) 换热器
CN103292617A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
CN105057901A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的加工方法
CN205014685U (zh) 防腐蚀型换热器
CN206037814U (zh) 具有优化排水的微通道换热扁管及其蒸发器
CN205014886U (zh) 换热器的防腐蚀结构
CN204923595U (zh) 一种新型一管式扁管冷凝器
CN204787960U (zh) 模块化的点阵式气液热交换器
CN203501848U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
CN105757923B (zh) 环保节能吸热器
CN204902323U (zh) 换热器、风管机及空调机组
CN208075379U (zh) 空调热交换系统高效罐式蒸发器
CN208296654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3

Address after: Ruan Zhen Jin Ling Cun,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802 city of Zhuji City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new king Che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802,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City, Shaoxing Province town of Yangmei Bridge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nchen Sanpu Heat Exchang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