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3662U -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3662U
CN205013662U CN201520714718.7U CN201520714718U CN205013662U CN 205013662 U CN205013662 U CN 205013662U CN 201520714718 U CN201520714718 U CN 201520714718U CN 205013662 U CN205013662 U CN 205013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wax formula
formula thermostat
thermosta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147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怡华
龚耿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147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3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3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3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涉及变速箱油冷技术领域,该系统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可控制。包括变速箱、油冷器和蜡式温控阀,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与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油路路径始终连通,一根一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出油端上,一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上,一根二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进油端上,二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出油口上,一根三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出油端上,三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上,一根四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进油端上,四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上。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油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变速箱油冷主要有纯粹的水冷方式和水冷与风冷结合的冷却方式。其中,第一种水冷方式是把变速箱油冷器集成于散热器的冷水室内,利用经散热器冷却后的冷水来对ATF进行冷却。水冷与风冷结合的冷却方式由内置水冷式油冷器和风冷式油冷器串联构成油冷系统,ATF(AutomaticTransmissionFluid自动变速箱用油,或自动传输流体)先通过内置水冷式油冷器冷却后再通过风冷式油冷器对ATF进行二次冷却。
第一种水冷方式的不足在于,油冷器的散热能力有限。也无法对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进行控制,由于受散热器冷水室空间的限制,置于冷水室内油冷器不会太大,虽然水冷式油冷器有很好的换热效果,但其整体的散热性能有限。现有的一些汽车发动机在某些恶劣的工况条件下,发动机的出水接近120℃,即使经过散热器的冷却,到达冷水室的水温在110-112℃,而变速箱要求的的理想工作油温在100℃左右,采用此方案会使ATF的工作温度高于112℃,此方案会给变速箱工作带来风险。
第二种水冷与风冷结合的冷却方式的不足在于,系统内部阻力大,系统成本高,系统无法对ATF的温度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高寒地区,ATF循环的流量与发动机相关联,经过油冷系统的ATF发生过度的热交换,使整个变速箱油冷系统处于过冷的状态,ATF的粘度会增加,不利于整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不可控制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可控制的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包括变速箱和油冷器,还包括蜡式温控阀,所述蜡式温控阀包括一号进油口、二号进油口、一号出油口和二号出油口,并且蜡式温控阀的阀门在蜡式温控阀的感温包的推动下控制一号进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连通油路路径的开闭大小,蜡式温控阀的阀门在蜡式温控阀的感温包的推动下控制二号进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连通油路路径的开闭大小,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与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油路路径始终连通,一根一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出油端上,所述一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上,一根二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进油端上,所述二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出油口上,一根三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出油端上,所述三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上,一根四号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进油端上,所述四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上。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
(一)、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关闭状态。
在整车冷启动初期,变速箱处于冷态,同样ATF的温度很低,为了有利于变速箱的快速热机;在高寒地区、变速箱仅通过变速箱表面的对流换热方式来满足其热负荷的散热要求。在这种情形下ATF不需要经过油冷器进行冷却,此时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关闭状态,ATF仅通过蜡式温控阀的阀腔进行阀腔内部循环,即从变速箱出来的ATF直接从二号进油口经过阀腔到达二号出油口后进入变速箱,也即全部ATF只经过蜡式温控阀进行循环,ATF的油路路径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
(二)、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部分开启状态:
随着变速箱的运行,变速箱ATF的温度逐渐升高,同时蜡式温控阀中的蜡包受ATF温升的影响会逐渐的膨胀,蜡包体积也增长,顶针上端是固定状态,随着蜡包的膨胀,当阀门向下移动力大于弹簧的向上的作用力时,蜡包带动阀门向下移动时一号进油口逐渐的打开,其阀腔内部循环的通道逐渐变小。此时,变速箱的出油会进行分流,一部分ATF流经油冷器冷却后再回流变速箱,这部分ATF经过油冷器冷却,通过蜡式温控阀调节油路内外循环的流量。另一部分ATF还是经阀腔内部循环后直接回流变速箱。ATF的油路路径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
(三)、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全开启状态:
当整车在恶劣工况运行时,变速箱处于大负荷、高转速状态,变速箱的热负荷增加,高温的ATF会使蜡式温控阀的阀门不断地向下移动,阀门最终会将阀腔的上下腔隔开,。此时,整个的ATF只会流经油冷器冷却后进入变速箱,以满足变速箱热负荷的散热需求,保证变速箱的正常运行。ATF经过油冷器冷却,通过蜡式温控阀调节油路内外循环的流量,即全部ATF都要经过油冷器进行循环。ATF的油路路径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
本方案实现了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可控制。
作为优选,一号进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上端,一号出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下端,二号进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右下端,二号出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上端;在阀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基座,在基座的下端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顶针,顶针滑动连接在阀门的滑动腔中,感温包密封装在顶针下方的滑动腔内,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阀门的下端上和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内底端上,在二号进油口和二号出油口之间的阀腔内壁上设有分割密封腔段,并且阀门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阀门打开一号进油口,阀门移动到分割密封段腔中后阀门能密封住阀腔的分割密封腔段的空腔,
作为优选,阀门下端部位为上大下小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油冷器为风冷式油冷器。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可控制,使得有效地解决变速箱热负荷大的问题。因为本技术实例采用的是独立油冷器,由于ATF与冷却介质(如进风)有温差大的特点,即使在高温地区,风冷式油冷器也有很好的散热性能。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解决高寒地区油温低的问题:
在高寒地区(-30℃),油冷器的冷却介质(进风)温度低,温控阀可以根据变速箱的出油温度,来调节油冷系统内、外循环的油流量,进而控制了变速箱进油的温度。根据变速箱工作温度要求,通过此温控阀可以有效地调节变速箱工作温度,保证变速箱在高寒地区同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部ATF只经过蜡式温控阀进行循环的一种使用状态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部分ATF经过油冷器进行循环,另一部分ATF经过蜡式温控阀进行循环的一种使用状态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部ATF都要经过油冷器进行循环的一种使用状态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冷器的进油端1,油冷器2,油冷器的出油端3,一号油管4,一号进油口5,蜡式温控阀6,基座7,顶针8,滑动腔9,阀门10,二号出油口11,变速箱的进油端12,二号油管13,感温包14,变速箱15,三号油管16,变速箱的出油端17,四号油管18,一号出油口19,阀腔20,弹簧21,分割密封腔段22,二号进油口23,油路路径24,油路路径25,油路路径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变速箱(15)和油冷器(2),还包括蜡式温控阀(6),本实例中的油冷器为风冷式油冷器。蜡式温控阀包括一号进油口(5)、二号进油口(23)、一号出油口(19)和二号出油口(11),并且蜡式温控阀的阀门(10)在蜡式温控阀的感温包(14)的推动下控制一号进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20)内的连通油路路径的开闭大小,蜡式温控阀的阀门在蜡式温控阀的感温包的推动下控制二号进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连通油路路径的开闭大小,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与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油路路径始终连通,一根一号油管(4)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出油端(3)上,一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5)上,一根二号油管(13)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进油端(12)上,二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出油口(11)上,一根三号油管(16)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出油端(17)上,三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23)上,一根四号油管(18)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进油端(1)上,四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19)上。一号进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上端,一号出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下端,二号进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右下端,二号出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上端;在阀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基座(7),在基座的下端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顶针(8),顶针滑动连接在阀门的滑动腔(9)中,感温包密封装在顶针下方的滑动腔内,一弹簧(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阀门的下端上和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内底端上,在二号进油口和二号出油口之间的阀腔内壁上设有分割密封腔段(22),并且阀门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阀门打开一号进油口,阀门移动到分割密封段腔中后阀门能密封住阀腔的分割密封腔段的空腔。本实例中的阀门下端部位为上大下小结构。
工作原理:
(一)、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关闭状态。
在整车冷启动初期,变速箱处于冷态,同样ATF的温度很低,为了有利于变速箱的快速热机;在高寒地区、变速箱仅通过变速箱表面的对流换热方式来满足其热负荷的散热要求。在这种情形下ATF不需要经过油冷器进行冷却,此时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关闭状态处于关闭状态,ATF仅通过蜡式温控阀的阀腔进行阀腔内部循环,即从变速箱出来的ATF直接从二号进油口经过阀腔到达二号出油口后进入变速箱,也即全部ATF只经过蜡式温控阀进行循环,ATF的油路路径(24)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
(二)、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部分开启状态:
随着变速箱的运行,变速箱ATF的温度逐渐升高,同时蜡式温控阀中的蜡包受ATF温升的影响会逐渐的膨胀,蜡包体积也增长,顶针上端是固定状态,随着蜡包的膨胀,当阀门向下移动力大于弹簧的向上的作用力时,蜡包带动阀门向下移动时一号进油口逐渐的打开,其阀腔内部循环的通道逐渐变小。此时,变速箱的出油会进行分流,一部分ATF流经油冷器冷却后再回流变速箱,这部分ATF经过油冷器冷却,通过蜡式温控阀调节油路内外循环的流量。另一部分ATF还是经阀腔内部循环后直接回流变速箱。ATF的油路路径(25)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
(三)、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处于全开启状态:
当整车在恶劣工况运行时,变速箱处于大负荷、高转速状态,变速箱的热负荷增加,高温的ATF会使蜡式温控阀的阀门不断地向下移动,阀门最终会将阀腔的上下腔隔开,。此时,整个的ATF只会流经油冷器冷却后进入变速箱,以满足变速箱热负荷的散热需求,保证变速箱的正常运行。ATF经过油冷器冷却,通过蜡式温控阀调节油路内外循环的流量,即全部ATF都要经过油冷器进行循环。ATF的油路路径(26)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
本实例实现了变速箱油冷的ATF温度可控制,使得有效地解决变速箱热负荷大的问题。因为本技术实例采用的是独立油冷器,由于ATF与冷却介质(如进风)有温差大的特点,即使在高温地区,风冷式油冷器也有很好的散热性能;
本实例实现了解决高寒地区油温低的问题:
在高寒地区(-30℃),油冷器的冷却介质(进风)温度低,温控阀可以根据变速箱的出油温度,来调节油冷系统内、外循环的油流量,进而控制了变速箱进油的温度。根据变速箱工作温度要求,通过此温控阀可以有效地调节变速箱工作温度,保证变速箱在高寒地区同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上面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实现时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

Claims (4)

1.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包括变速箱(15)和油冷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蜡式温控阀(6),所述蜡式温控阀包括一号进油口(5)、二号进油口(23)、一号出油口(19)和二号出油口(11),并且蜡式温控阀的阀门(10)在蜡式温控阀的感温包(14)的推动下控制一号进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20)内的连通油路路径的开闭大小,蜡式温控阀的阀门在蜡式温控阀的感温包的推动下控制二号进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连通油路路径的开闭大小,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与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内的油路路径始终连通,一根一号油管(4)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出油端(3)上,所述一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进油口(5)上,一根二号油管(13)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进油端(12)上,所述二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出油口(11)上,一根三号油管(16)的一端连接在变速箱的出油端(17)上,所述三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二号进油口(23)上,一根四号油管(18)的一端连接在油冷器的进油端(1)上,所述四号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在蜡式温控阀的一号出油口(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号进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上端,一号出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下端,二号进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右下端,二号出油口布置在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左上端;在阀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基座(7),在基座的下端竖直向下固定安装有顶针(8),顶针滑动连接在阀门的滑动腔(9)中,感温包密封装在顶针下方的滑动腔内,一弹簧(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阀门的下端上和蜡式温控阀的阀腔的内底端上,在二号进油口和二号出油口之间的阀腔内壁上设有分割密封腔段(22),并且阀门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阀门打开一号进油口,阀门移动到分割密封段腔中后阀门能密封住阀腔的分割密封腔段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下端部位为上大下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为风冷式油冷器。
CN201520714718.7U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Active CN205013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4718.7U CN205013662U (zh)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4718.7U CN205013662U (zh)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3662U true CN205013662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2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14718.7U Active CN205013662U (zh)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36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9175A (zh) * 2017-10-20 2018-01-09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油量自动调节装置
CN108361413A (zh) * 2017-11-29 2018-08-03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速器冷却系统的板式温控阀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9175A (zh) * 2017-10-20 2018-01-09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油量自动调节装置
CN108361413A (zh) * 2017-11-29 2018-08-03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变速器冷却系统的板式温控阀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9142B (zh) 动力系热管理系统
CN105065651B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度的调温系统
CN108625970B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水冷散热系统及工程车辆
CN206429294U (zh) 一种汽车汽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206017679U (zh) 一种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
CN205036847U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CN106931145A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油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358885A (zh) 多区域车辆散热器
CN205013662U (zh) 一种可控型变速箱油冷系统
CN105134927B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CN107882624A (zh) 工程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8730496A (zh) 变速箱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及汽车
KR101653876B1 (ko) 차량 내 열 교환기
CN106151470B (zh) 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
CN105840264A (zh) 油底壳和包括油底壳的发动机组件
CN201006707Y (zh) 机车油水冷却装置
CN107956569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管理系统
CN210483899U (zh) 一种缸体水套结构
CN206124680U (zh) 变速箱油和驾驶室温度调节系统
CN208073598U (zh) 油冷器与散热器连接结构及新型变速器冷却系统
CN104455355B (zh) 变速器油的冷却液路结构、油冷却集成模块及其安装结构
CN204344224U (zh) 发动机及其发电机冷却循环组件以及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CN111247360B (zh) 热控制装置
CN203082190U (zh) 齿轮分动箱冷却装置
CN202992611U (zh) 散热冷却装置和具有该散热冷却装置的齿轮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