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3096U -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3096U
CN205013096U CN201520683711.3U CN201520683711U CN205013096U CN 205013096 U CN205013096 U CN 205013096U CN 201520683711 U CN201520683711 U CN 201520683711U CN 205013096 U CN205013096 U CN 205013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oil
chamber
crankcase ventilation
gasolin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37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r Technology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hler Technology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r Technology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hler Technology Invest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37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3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3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30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主体,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一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设有排油口、出气口,排油口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油底壳,出气口连接通风管,通风管作为部分负荷通风管,部分负荷通风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阀,第一节流阀位于第一单向阀和出气口之间;出气口还连接通气管,通气管作为全负荷通风管,全负荷通风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阀,第二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本布置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通过节流阀和单向阀,代替传统的曲轴箱压力调节阀,不仅有效避免了结冰,噪音以及耐久性失效的风险,成本上也有较明显的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曲轴箱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小型化的发展,小排量增压汽油机越来越多的被各大主机厂青睐,而排放法规也变的越来越苛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主体,所述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一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排油口、出气口,所述排油口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连接一使出气口与节气门连通的通风管,以使出气口与节气门连通的通风管作为部分负荷通风管,所述部分负荷通风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所述出气口还连接一使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和增压器之间的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管,以使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和增压器之间的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管作为全负荷通风管,所述全负荷通风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本布置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通过节流阀和单向阀,代替传统的曲轴箱压力调节阀,不仅有效避免了结冰,噪音以及耐久性失效的风险,成本上也有较明显的降低。
节流阀可通过CAE计算节流阀孔径大小,结合发动机实际窜气量有效控制窜气流量,从而控制曲轴箱压力。单向阀优选平面氟硅橡胶阀片,可有效保证气密封性。所述排油口优选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油底壳的下部。这样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机油可直接回到油底壳机油液面下,有效保证回油的同时,也避免了窜气的回流。
所述油气分离器优选为撞击式油气分离器,撞击式油气分离器包括设有一中空内腔的分离器外壳,所述分离器外壳上开有用于引入发动机窜气的进气口、用于排除清洁气体的出气口,所述分离器外壳上还开有排油口,所述分离器外壳内设有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中空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位于气流方向的前方的第一腔室、位于气流方向的后方的第二腔室;
所述隔离板上开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通气孔联通,各所述通气孔的横截面的面积的总和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的面积,以所述隔离板作为精细分离加速板;
第二腔室内设有改变气流方向的板状体,所述板状体的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通气孔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存在夹角。
撞击式油气分离器采用独创的撞击式油水分离方法,通过设置改变气流方向的板状体,迫使气流撞击板状体,使得气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小的油滴颗粒会逐渐积聚在撞击板上,形成油滴,从而实现油气分离。另外,本专利各所述通气孔的横截面的面积的总和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在隔离板处的流通通道的口径小于在第一腔室内的流通通道的口径,气流被迫在隔离板处加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气流撞击板状体的力度。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降低了机油携带量。
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窜气通过管路连接进入到撞击式油气分离器,经过分离后的机油通过回油管路直接回到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下,可循环使用;在发动机低负荷时,由于节气门此时开度较小,产生很大的负压真空,使分离后的干净窜气,通过部分负荷通风管被吸到进气系统,同时第一节流阀控制窜气的流量,不至于过多的窜气被吸入保证了曲轴箱压力的稳定。与此同时,第二单向阀良好的密封性能,有效的保证了新鲜空气不被倒吸到撞击式油气分离器。
在发动机高负荷时,由于增压器开始起作用,进气歧管处产生很大的正压,第一单向阀有效的避免了增压后的气体被压入撞击式油气分离器,此时,分离后的干净气体借助空气滤清器的压力损失产生的真空,通过全负荷通风管路进入到进气循环系统参与燃烧。借助第二节流阀的调节,有效控制窜气通过流量,使曲轴箱压力达到稳定的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精细分离加速板的上部;
所述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两个所述板状体,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个板状体上方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下方设有开口,作为第一撞击板;
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个板状体下方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方设有开口,作为第二撞击板。
优选,所述排油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排油口、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开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之间设有一过滤网装置;
所述第二腔室的下部开有所述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开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排油口、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第二撞击板的后方。
使用时,发动机窜气由进气口引入,首先经过过滤网装置,进行初过滤,初过滤后的油由第一排油口排出,初过滤后的气经过精细分离加速板进入第二腔体,在隔离板处被加速,撞向第一撞击板,从而使得气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小的油滴颗粒会逐渐积聚在撞击板上,形成油滴,油气被二次分离,分离后的油由第二排油口排出,分离后的气经过第二撞击板撞击后,再次使得气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进而防止分离后的气体吹走分离出来积聚的液体,大大降低了干净气的机油携带量。本专利采用撞击式分离原理,比传统的迷宫式,旋风式或者螺旋式分离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撞击式油气分离器还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围成所述分离器外壳。以方便组装。
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焊接为一体。以整加气密性。优选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通过振动摩擦焊焊接在一起。可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密封性能。
所述第一撞击板的下边缘低于所述隔离板最下方的通气孔的高度。以保证通气孔排出的气更多的撞击到第一撞击板,提高油气分离程度。
所述第二撞击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第一撞击板的下边缘的高度。以减少气体吹走分离出来积聚的液体,从而进一步降低干净气的机油携带量。
为了窜气通过第二排油口反窜到分离器,所述第二排油口处设有一单向阀。
有益效果:本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适应于增压汽油机,不仅能更好的控制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性能,使曲轴箱压力更加稳定,降低机油消耗,而且成本也较传统的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主体,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一油气分离器1,油气分离器1设有排油口、出气口19,排油口通过回油管路9连接油底壳,出气口19连接一使出气口19与节气门6连通的通风管,以使出气口19与节气门6连通的通风管作为部分负荷通风管11,部分负荷通风管1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2和第一节流阀4,第一节流阀4位于第一单向阀2和出气口19之间;出气口19还连接一使出气口19与空气滤清器8和增压器7之间的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管,以使出气口19与空气滤清器8和增压器7之间的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管作为全负荷通风管10,全负荷通风管1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5和第二节流阀3,第二节流阀3位于第二单向阀5和出气口19之间。本布置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通过节流阀和单向阀,代替传统的曲轴箱压力调节阀,不仅有效避免了结冰,噪音以及耐久性失效的风险,成本上也有较明显的降低。
节流阀可通过CAE计算节流阀孔径大小,结合发动机实际窜气量有效控制窜气流量,从而控制曲轴箱压力。单向阀优选平面氟硅橡胶阀片,可有效保证气密封性。排油口优选通过回油管路9连接油底壳的下部。这样油气分离器1分离后的机油可直接回到油底壳机油液面下,有效保证回油的同时,也避免了窜气的回流。
油气分离器优选为撞击式油气分离器1,撞击式油气分离器包括设有一中空内腔的分离器外壳,分离器外壳上开有用于引入发动机窜气的进气口12、用于排除清洁气体的出气口19,分离器外壳上还开有排油口,分离器外壳内设有一隔离板,隔离板将所述中空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位于气流方向的前方的第一腔室、位于气流方向的后方的第二腔室;隔离板上开有通气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通气孔联通,各通气孔的横截面的面积的总和小于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的面积,以隔离板作为精细分离加速板15;第二腔室内设有改变气流方向的板状体,板状体的所在的平面与通气孔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存在夹角。撞击式油气分离器采用独创的撞击式油水分离方法,通过设置改变气流方向的板状体,迫使气流撞击板状体,使得气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小的油滴颗粒会逐渐积聚在撞击板16上,形成油滴,从而实现油气分离。另外,本专利各通气孔的横截面的面积的总和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在隔离板处的流通通道的口径小于在第一腔室内的流通通道的口径,气流被迫在隔离板处加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气流撞击板状体的力度。大大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降低了机油携带量。
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窜气通过管路连接进入到撞击式油气分离器1,经过分离后的机油通过回油管路9直接回到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下,可循环使用;在发动机低负荷时,由于节气门6此时开度较小,产生很大的负压真空,使分离后的干净窜气,通过部分负荷通风管11被吸到进气系统,同时第一节流阀2控制窜气的流量,不至于过多的窜气被吸入保证了曲轴箱压力的稳定。与此同时,第二单向阀5良好的密封性能,有效的保证了新鲜空气不被倒吸到撞击式油气分离器1。
在发动机高负荷时,由于增压器7开始起作用,进气歧管处产生很大的正压,第一单向阀4有效的避免了增压后的气体被压入撞击式油气分离器1,此时,分离后的干净气体借助空气滤清器8的压力损失产生的真空,通过全负荷通风管路10进入到进气循环系统参与燃烧。借助第二节流阀3的调节,有效控制窜气通过流量,使曲轴箱压力达到稳定的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通气孔位于精细分离加速板15的上部;第二腔室内设有两个板状体,靠近隔离板的一个板状体上方连接第二腔体的内壁、下方设有开口,作为第一撞击板16;远离隔离板的一个板状体下方连接第二腔体的内壁,上方设有开口,作为第二撞击板17。
优选,排油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排油口14、第二排油口18,第一腔室的下部开有进气口12和所述第一排油口14,进气口12和第一排油口14之间设有一过滤网装置;第二腔室的下部开有第二排油口18,第二腔室的上部开有出气口19,第二排油口18、出气口19均位于第二撞击板17的后方。
使用时,发动机窜气由进气口12引入,首先经过过滤网装置13,进行初过滤,初过滤后的油由第一排油口14排出,初过滤后的气经过精细分离加速板15进入第二腔体,在隔离板处被加速,撞向第一撞击板16,从而使得气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小的油滴颗粒会逐渐积聚在撞击板上,形成油滴,油气被二次分离,分离后的油由第二排油口18排出,分离后的气经过第二撞击板撞击后,再次使得气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进而防止分离后的气体吹走分离出来积聚的液体,大大降低了干净气的机油携带量。本专利采用撞击式分离原理,比传统的迷宫式,旋风式或者螺旋式分离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撞击式油气分离器还包括上盖板21、下盖板20,上盖板21和下盖板20围成所述分离器外壳。以方便组装。上盖板21和下盖板20焊接为一体。以整加气密性。优选上盖板21和下盖板20之间通过振动摩擦焊焊接在一起。可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密封性能。第一撞击板16的下边缘低于隔离板最下方的通气孔的高度。以保证通气孔排出的气更多的撞击到第一撞击板16,提高油气分离程度。第二撞击板17的上边缘高于第一撞击板16的下边缘的高度。以减少气体吹走分离出来积聚的液体,从而进一步降低干净气的机油携带量。为了窜气通过第二排油口18反窜到分离器,第二排油口18处设有一单向阀。本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适应于增压汽油机,不仅能更好的控制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性能,使曲轴箱压力更加稳定,降低机油消耗,而且成本也较传统的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更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主体,所述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包括一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设有排油口、出气口,所述排油口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连接一使出气口与节气门连通的通风管,以使出气口与节气门连通的通风管作为部分负荷通风管,所述部分负荷通风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所述出气口还连接一使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和增压器之间的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管,以使出气口与空气滤清器和增压器之间的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管作为全负荷通风管,所述部分负荷通风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是平面氟硅橡胶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口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油底壳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为撞击式油气分离器,撞击式油气分离器包括设有一中空内腔的分离器外壳,所述分离器外壳上开有用于引入发动机窜气的进气口、用于排除清洁气体的出气口,所述分离器外壳上还开有排油口,所述分离器外壳内设有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中空内腔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位于气流方向的前方的第一腔室、位于气流方向的后方的第二腔室;
所述隔离板上开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通气孔联通,各所述通气孔的横截面的面积的总和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的面积,以所述隔离板作为精细分离加速板;
第二腔室内设有改变气流方向的板状体,所述板状体的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通气孔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存在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两个所述板状体,靠近所述隔离板的一个板状体上方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下方设有开口,作为第一撞击板;
远离所述隔离板的一个板状体下方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上方设有开口,作为第二撞击板;
所述排油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排油口、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开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油口之间设有一过滤网装置;
所述第二腔室的下部开有所述第二排油口,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开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排油口、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第二撞击板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撞击式油气分离器还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围成所述分离器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撞击板的下边缘低于所述隔离板最下方的通气孔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撞击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第一撞击板的下边缘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油口处设有一单向阀。
CN201520683711.3U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3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3711.3U CN205013096U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3711.3U CN205013096U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3096U true CN205013096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371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13096U (zh) 2015-09-06 2015-09-06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30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288A (zh) * 2015-06-03 2016-12-2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为了减少颗粒数量在曲轴箱中的负压产生
CN115013117A (zh) * 2022-07-07 2022-09-0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通风管路接头、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288A (zh) * 2015-06-03 2016-12-21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为了减少颗粒数量在曲轴箱中的负压产生
CN106246288B (zh) * 2015-06-03 2022-10-04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为了减少颗粒数量在曲轴箱中的负压产生
CN115013117A (zh) * 2022-07-07 2022-09-0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通风管路接头、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CN115013117B (zh) * 2022-07-07 2024-01-0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通风管路接头、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7232B (zh) 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漏气流量控制系统
CN108894851A (zh) 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8457781A (zh) 一种重型柴油机燃油系统
CN205013096U (zh) 一种增压汽油机曲轴箱通风布置结构
CN103397926A (zh) 一种增压汽油机的呼吸系统
CN201116481Y (zh) 一种内燃机及其曲轴箱通风装置
CN105257367A (zh) 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
CN201568110U (zh) 新型气门室罩壳迷宫结构
CN203403924U (zh) 一种发动机的呼吸系统
US10316714B2 (en) Blow-by gas reduction device
CN203962099U (zh) 一种发动机呼吸系统以及发动机
CN106246289B (zh) 内燃发动机的高压增压空气进给装置及一种发动机系统
CN108894852A (zh) 一种发动机补气结构
CN206017000U (zh) 集成式h型射流阀装置
CN107476850A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装置、发动机和车辆
CN202140139U (zh)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8626098A (zh) 排气消音器及压缩机
CN205172686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5154298U (zh) 汽油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11258754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01110209Y (zh) 一种2.8l柴油发动机的闭式呼吸系统
CN109469531B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CN206092106U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6285832B (zh) 一种用于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曲轴箱压力自平衡系统
CN205977320U (zh) 油气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