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5716U -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5716U
CN205005716U CN201520485900.XU CN201520485900U CN205005716U CN 205005716 U CN205005716 U CN 205005716U CN 201520485900 U CN201520485900 U CN 201520485900U CN 205005716 U CN205005716 U CN 205005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er fan
incubation space
space
control system
incub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859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束学刚
刘钊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RU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RU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RU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RU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859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5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5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5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包括一由地面、天花板、左墙壁、右墙壁、前门和后门围成的孵化空间;在所述孵化空间的地面上设有孵化蛋车车位;还包括第一温控系统、第一搅拌风机、第二温控系统、以及第二搅拌风机;所述孵化空间分为第一孵化空间和第二孵化空间;所述第一温控系统、第二温控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间、第二孵化空间内;所述第一搅拌风机、第二搅拌风机相悖安装在第一孵化空间与第二孵化空间竖直交界处两侧的天花板上。本实用新型既避免了新入孵禽蛋时给其它批次的胚胎造成巨大的温度冲击、改善了整个孵化设备的温度梯度和初期局部低温造成胚胎发育迟缓的不利影响,显著提高了孵化率和健雏率。

Description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孵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由于其卓越的节能优势而获得了孵化场的青睐。其节能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整个搅拌风机的输入功率约1.5Kw,同时其容蛋量却为90720,而相比之下容蛋量为19200的孵化设备搅拌风机的输入功率为2Kw左右,仅风机这块节能优势极为明显。另外一方面是其独特的气流组织方式,将禽类胚胎后期新陈代谢的热量通过加热经过的气流直接用于加热早期的禽类胚胎(此时的胚胎吸收热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巷道式孵化设备600,包括地面601、相对设置在所述地面601表面上的左墙壁602和右墙壁603、设置在所述左墙壁602和右墙壁603两端的前门604和后门605、盖设在所述左墙壁602和右墙壁603顶部的天花板606、以及铺设在地面601表面的四条导轨607,在天花板606的两端开设有进风口608和出风口609。前门604或后门605均为两扇门体,两扇门体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墙壁602和右墙壁603上。
现有技术中的地面601、天花板606、左墙壁602、右墙壁603、前门604和后门605围成孵化空间610,在所述孵化空间的地面601上设有孵化蛋车611停靠的车位,在所述孵化空间610内安装有第一搅拌风机612。
从鸡胚产热图中就可看到随着鸡胚胚龄的增加,代谢热越来越大。由于鸡蛋水分蒸发吸热,胚龄从0-8天总体上是略微吸热的,9天时处于热平衡状态,不吸热也不放热10天后总体表现为放热,并且放热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加大。
巷道机是连续分批上蛋入孵,即第一批上蛋后隔3天上蛋一次,之后隔4天上蛋一次,再隔3天上一次,如此3天4天间隔上蛋,直至鸡胚到18天半后移出孵化设备,落盘至出雏机。在此过程中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车位均被占满(12辆蛋车),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5个车位均被占满(十辆蛋车),如图3所示。若6个车位均被占据,气流在经过第6、5、4车位时被加热,经过第3、2、1时被冷却。若5个车位被占据,可以认为气流在经过第5、4车位时被加热,经过第3、2、1时被冷却。
从图2a、图3a中的温度梯度的示意图中不难看出,图3a的温度梯度和理想的温度曲线很接近:尤其是3车位和4车位之间的的最高点和图2a中的温度的高点相比温度更为接近理想曲线。在孵化中期温度过高对鸡胚的发育极为不利,但由于要兼顾其它胚龄的孵化温度,中期的温度无法进一步优化,尤其是6个车位均被占满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加之现在商品代肉鸡鸡蛋越来越大,新陈代谢热进一步增大,导致温度梯度进一步被恶化,影响了出雏率和出雏质量,这是巷道孵化设备的一大缺点之一。
之所以在6车位均被占满时温度梯度恶化,主要原因是风阻过大,流过蛋区的的气流风速小,被加热后的气流温度过高,同时前期吸热的禽蛋数大。而在只有5个车位(10辆车)的情况下,风阻相应减小,气流速度加大,温度梯度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由于刚刚入孵的鸡蛋是温度在18度以下的蛋库储存的,因此入孵后至少4至5个小时整个孵化设备内的温度均很低,对先前入孵的鸡胚造成低温冲击,如何改进也是提升巷道式孵化设备品质的任务之一。
如图4所示,在实际使用中,在6车位均被占满时,0、1号车位上的蛋车内,在靠近顶部、侧壁、底部区域的胚蛋温度,远远低于理想孵化温度,会造成降低出雏率及健雏率的不利后果。同时1车位、2车位内的胚蛋蛋表温度还会出现过低的现象。在分布于蛋车上下各两层及靠墙外侧两层的胚蛋,蛋表温度都低于理想孵化温度,而低温会造成鸡胚发育迟缓等各种不利发育的状况,这也是现有巷道孵化设备另一个影响出雏率和出雏质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分区控制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包括一由地面、天花板、左墙壁、右墙壁、前门和后门围成的孵化空间;在所述孵化空间的地面上设有孵化蛋车车位;还包括第一温控系统、第一搅拌风机、第二温控系统、以及第二搅拌风机;所述孵化空间分为第一孵化空间和第二孵化空间;所述第一温控系统、第二温控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间、第二孵化空间内;所述第一搅拌风机、第二搅拌风机相悖安装在第一孵化空间与第二孵化空间竖直交界处两侧的天花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控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探头和与其相接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探头安装在所述前门上部,与所述第一搅拌风机相对;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搅拌风机周边。
优选地,所述第二温控系统包括第二温度探头和与其相接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探头安装在所述后门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搅拌风机相对;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搅拌风机周边。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风机同排安装有三个风扇。
优选地,所述第二搅拌风机同排安装有六个风扇。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间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孵化蛋车车位为六组,由左至右分别为0车位、1车位、2车位、3车位、4车位和5车位;其中所述0车位、1车位位于所述第一孵化空间内,所述2车位、3车位、4车位和5车位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每组孵化蛋车车位可放置两辆蛋车。
优选地,在所述地面的表面铺设四条供所述蛋车移动的导轨。
优选地,所述前门或后门均为两扇门体,所述两扇门体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墙壁和右墙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孵化空间内的0车位、1车位处由于只有4辆蛋车,风阻很小,风机负载很低,可以通过变频器在保证流场均匀的同时降低能耗,或者可以通过减少风机的数量来降低能耗,加上第一孵化空间、第二孵化空间之间由于没有隔断阻挡,第一搅拌风机和第二搅拌风机相悖设置,从而能使两个孵化空间能进行气体交换,经测算由加热所致的耗电基本与原来巷道持平。
通过将孵化设备的孵化空间及车位进行分区,位于0车位、1车位靠近顶部、侧壁、底部区域的胚蛋温度均能达到理想的孵化温度,极大提高了出雏率和健雏率。
本实用新型既避免了新入孵时给其它批次的胚胎造成巨大的温度冲击,更重要的大大改善了整个孵化设备的温度梯度,继而避免了中期高温对胚胎发育所造成的伤害,而且还改善了初期局部低温造成胚胎发育迟缓等不利影响,显著提高了蛋类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巷道式孵化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设有六组蛋车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设有六组蛋车内部气流温度梯度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设有五组蛋车的示意图;
图3a为现有技术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设有五组蛋车内部气流温度梯度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1车位、2车位胚蛋蛋表温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的立体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设有六组蛋车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设有六组蛋车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气流温度梯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内部0车位、1车位胚蛋蛋表温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5和图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100,包括地面101、相对设置在所述地板101表面上的左墙壁102和右墙壁103、设置在所述左墙壁102和右墙壁103两端的前门104和后门105、盖设在所述左墙壁102和右墙壁103顶部的天花板106、以及铺设在地面101表面的四条导轨107。
其中前门104或后门105均为两扇门体,两扇门体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墙壁102和右墙壁103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地面101、天花板106、左墙壁102、右墙壁103、前门104和后门105围成孵化空间,在所述孵化空间的地面101上设有孵化蛋车车位。
在所述孵化空间内安装有第一搅拌风机201、第二搅拌风机401、第一温控系统以及第二温控系统。孵化空间分为第一孵化空间,200和第二孵化空间400,第一搅拌风机201与第二搅拌风机401相悖设于其竖直面的交界处两侧的天花板106上。第一搅拌风机201与第二搅拌风机401相悖设置能使整个孵化空间形成气体交换。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间400内开设有进风口403和出风口404,进风口403和出风口404分布在第二孵化空间400的两端,开设在位于第二孵化空间400的天花板106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搅拌风机201、第一温控系统安装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间200内。所述第一搅拌风机201安装在第一孵化空间200与第二孵化空间400交界处,第一孵化空间200内侧,并且第一搅拌风机201通过拉杆2011上的固定件2012与天花板106的底部相接。
为了能使第一孵化空间200内的温度和风流达到预期要求,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搅拌风机201设置为三个轴流风机2013,三个轴流风机2013并排设置,并与天花板106成一定的角度。
如图6所示,第一温控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探头2021和与其相接的第一加热装置2022,所述第一温度探头2021安装在所述前门104的内侧上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022安装在所述第一搅拌风机201附近。
第二温控系统包括第二温度探头4021和与其相接的第二加热装置4022,所述第二温度探头4021安装在所述后门105的内侧上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4022安装在所述第二搅拌风机401的附近。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温度探头2021和第二温度探头4021,分别用于检测第一孵化空间200和第二孵化空间400内的温度,当温度降低或达不到预期的孵化温度时,第一温度探头2021和第二温度探头4021将感应温度信号发送至第一加热装置2022、第二加热装置4022,使其能够保证第一孵化空间200和第二孵化空间400内的温度,为正常的孵化温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搅拌风机401安装在第二孵化空间400和第一孵化空间200交界处,第二孵化空间400的内侧,并且第二搅拌风机401通过上述拉杆2011上的固定件2012与天花板106的底部相接。为了能使第二孵化空间400内的温度和风流达到预期要求,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搅拌风机401设置为六个轴流风机2013,六个轴流风机2013并排设置,并与天花板106成一定的角度,该角度大体与上述第一搅拌风机201的所成角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的孵化蛋车车位为六组,每组孵化蛋车车位可并列放置两辆蛋车500,蛋车500放置在导轨107内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中以以下顺序设置蛋车500的车位次序,由左至右分别为0车位、1车位、2车位、3车位、4车位和5车位,其中所述0车位、1车位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间200内,所述2车位、3车位、4车位和5车位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间400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100设置六个车位,在1车位左方增设0车位,并且在1车位与2车位之间形成一个交界处,将孵化空间分为相对独立的第一孵化空间400与第二孵化空间200;在两个孵化空间内,分布设置第一搅拌风机201、第二搅拌风机401、第一温控系统、第二温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一孵化空间200与第二孵化空间400的气体在流经交界处时,可进行一定的热量交换,便于维持平衡整个孵化设备内的温度,并且降低能耗。
参考图5和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新入孵的禽蛋放置在0车位处,与胚龄达到3天的1车位,共同处于第一孵化空间200;由于第一搅拌风机201、第一温控系统、和第二搅拌风机401、第二温控系统相对独立,两个孵化空间可单独控温和单独进行空气搅拌。期间由于第一孵化空间200与右边的第二孵化空间400在交界处有一定量的气体热量交换,能够利用第二孵化空间400中产生的代谢热;
2)直到在5车位的胚龄达到18.5天,并落盘移出巷道孵化设备100后,原来在0车位的蛋车可移到1车位,其余车体向右顺移。0车位所在第一孵化空间内的第一搅拌风机201由智能控制系统降低转速能耗,直至下一批新蛋入孵再恢复到额定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孵化空间200内的0车位、1车位处由于只有4辆蛋车,风阻很小,风机负载很低,可以通过变频器在保证流场均匀的同时降低能耗,或者可以通过减少风机的数量来降低能耗,加上第一孵化空间、第二孵化空间之间有一定的气体热量交换,经测算由加热所致的耗电基本与原来巷道持平。
如上所述,因本实用新型内的第一孵化空间200内,风阻很小,所以本实用新型能极大改善入孵8天以内的胚蛋温度,使该空间内两车位上蛋车里的所有胚蛋,都能处于理想的孵化温度,保证所有胚蛋发育速度同步,进而提高出雏率和健雏率,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既避免了新入孵时给其它批次的胚胎造成巨大的温度冲击,更重要的大大改善了整个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的温度梯度,继而避免了中期高温对胚胎发育所造成的伤害,显著提高了孵化率和健雏率,尤其是在商品肉鸡的鸡蛋个头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9)

1.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包括一由地面、天花板、左墙壁、右墙壁、前门和后门围成的孵化空间;在所述孵化空间的地面上设有孵化蛋车车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控系统、第一搅拌风机、第二温控系统、以及第二搅拌风机;所述孵化空间分为第一孵化空间和第二孵化空间;所述第一温控系统、第二温控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孵化空间、第二孵化空间内;所述第一搅拌风机、第二搅拌风机相悖安装在第一孵化空间与第二孵化空间竖直交界处两侧的天花板上;所述孵化蛋车车位为六组,由左至右分别为0车位、1车位、2车位、3车位、4车位和5车位;其中所述0车位、1车位位于所述第一孵化空间内,所述2车位、3车位、4车位和5车位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探头和与其相接的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探头安装在所述前门上部,与所述第一搅拌风机相对;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搅拌风机周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系统包括第二温度探头和与其相接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探头安装在所述后门的上部,与所述第二搅拌风机相对;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搅拌风机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风机同排安装有三个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风机同排安装有六个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孵化空间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孵化蛋车车位可放置两辆蛋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面的表面铺设四条供所述蛋车移动的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或后门均为两扇门体,所述两扇门体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墙壁和右墙壁上。
CN201520485900.XU 2015-07-03 2015-07-03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Active CN205005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5900.XU CN205005716U (zh) 2015-07-03 2015-07-03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5900.XU CN205005716U (zh) 2015-07-03 2015-07-03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5716U true CN205005716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85900.XU Active CN205005716U (zh) 2015-07-03 2015-07-03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57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0272A (zh) * 2015-07-03 2015-09-23 安徽瑞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CN107926760A (zh) * 2017-12-26 2018-04-20 安徽瑞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双环流孵化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0272A (zh) * 2015-07-03 2015-09-23 安徽瑞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CN107926760A (zh) * 2017-12-26 2018-04-20 安徽瑞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双环流孵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793B (zh) 一种巷道式孵化设备
CN203860224U (zh) 一种巷道式孵化设备
CN104920272A (zh)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CN205005716U (zh) 智能分区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CN202907625U (zh) 一种孵化设备
CN103931550A (zh) 一种甲鱼卵的孵化方法
CN204762799U (zh) 一种新型鹅蛋孵化装置
CN205623724U (zh) 改良式春、秋、冬季猪用养殖舍
CN101986832A (zh) 大容蛋量箱体式孵化机
CN108703085B (zh) 能均匀换热的变截面禽舍、禽舍组、禽舍设计和改建方法
CN208047740U (zh) 智能双环流孵化机
CN104430031A (zh) 一种鸡舍水帘降温方法
CN205005712U (zh) 智能巷道式孵化设备
CN204907526U (zh) 智能自动纠偏控制巷道式孵化设备
CN203985445U (zh) 一种育种猪舍
CN107926760A (zh) 智能双环流孵化机
CN203775880U (zh) 养殖箱
CN201528582U (zh) 大容蛋量箱体式孵化机
CN113179972B (zh) 一种禽舍纵向通风设计方法
CN207561142U (zh) 用于蛋鸡青年鸡培育的供暖系统
CN206099112U (zh) 一种预制舱空调制冷或制热系统
WO2017164416A1 (ja) 鶏舎および鶏舎の換気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206674785U (zh) 一种均衡通风降温鸡舍
CN105145404B (zh) 一种室内养鸡用地暖通风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Research on the energy load during incubation and the energy-saving potential of the traditional incub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