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5100U -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5100U
CN205005100U CN201520619293.1U CN201520619293U CN205005100U CN 205005100 U CN205005100 U CN 205005100U CN 201520619293 U CN201520619293 U CN 201520619293U CN 205005100 U CN205005100 U CN 205005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shell
bore
earphone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192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杰
马明鸿
秦国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vo las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192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5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5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5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听筒开口),听筒孔为通孔结构,听筒孔的孔径不大于100微米。这种听筒开口为孔状,并且孔径较小,水由于其表面张力较大,难以进入孔径这样小的听筒孔,因此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由于孔径较小,大粒的灰尘也难以进入听筒孔,因此也能起到很好的防尘作用;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因而可以保证了声音的有效传播,保证了一定的音效质量。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有效避免听筒(扬声器)受到水分和灰尘的损坏,保证音效,并能延长听筒寿命。包括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电子设备,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避免损坏内部的电路,延长设备寿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和一种应用该外壳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等人机交互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人机交互设备通常设有听筒,这些听筒的防水防尘性能往往较差,而人机交互设备外壳的听筒位置防水防尘性能也较差,从而影响听筒乃至人机交互设备的使用寿命。以手机为例,传统的手机,特别是触摸式的手机,其手机盖板上的听筒位置通常开设有圆角矩形状的听筒开口,以利于听筒开口下的听筒(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有效传播出来。这种听筒开口为圆角矩形状,使得外界的水分和灰尘都很容易进入手机内部,从而损坏听筒甚至损坏手机内部的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能够解决防水功能差、防尘功能差中至少一种的缺点。此外,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所述听筒孔为通孔结构,所述听筒孔的孔径不大于10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筒孔为圆孔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听筒孔之间的间距均不大于1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听筒孔形成规则的阵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材质包括玻璃和塑料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筒孔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工艺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人机交互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导航仪、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包括手机盖板。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
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听筒开口),听筒孔为通孔结构,听筒孔的孔径不大于100微米。这种听筒开口为孔状,并且孔径较小,水由于其表面张力较大,难以进入孔径这样小的听筒孔,因此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由于孔径较小,大粒的灰尘也难以进入听筒孔,因此也能起到很好的防尘作用;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因而可以保证了声音的有效传播,保证了一定的音效质量。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有效避免听筒(扬声器)受到水分和灰尘的损坏,保证音效,并能延长听筒寿命。
包括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电子设备,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避免损坏内部的电路,延长设备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种传统手机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听筒孔的放大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一种传统手机的外壳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其听筒开口10为圆角矩形状,由于听筒开口较大,防水和防尘性能较差,容易受到水分和灰尘的入侵,损坏内部的听筒甚至电路,因而需要改进。
下面描述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以解决防水和防尘性能较差的问题。
图2为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听筒孔的放大图,请结合图2和图3。
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电子设备的外壳100开设有多个听筒孔110,听筒孔110为通孔结构,听筒孔110的孔径d不大于100微米。听筒孔110的孔径d可以为20微米~100微米之间,例如可以是20微米、50微米、80微米、100微米等等。听筒孔110的孔径d越小,水分由于表面张力较大难以通过听筒孔110,大粒的灰尘也难以通过听筒孔110,因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外壳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就越好。当然为了保证一定的音效性能,听筒孔110的孔径d也不能过小,通常处于20微米~500微米之间是较为合理的范围。
听筒孔110可以做成圆孔结构,相邻的听筒孔110之间的间距s均不大于1毫米。听筒孔110之间的间距s越小,听筒孔110可以设置得越密集,音效性能越好。多个听筒孔110形成规则的阵列,例如多个听筒孔110可以相互等距的排成一列,又或者排成两列、三列甚至多列。当多个听筒孔110排成两列、三列甚至多列时,可以形成例如矩形的阵列,或者其他形状的阵列。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示意图,多个听筒孔排成两列形成矩形的阵列。
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材质可以包括玻璃和塑料中的一种,例如可以是钢化玻璃。对于听筒孔110的形成,传统的激光加工方法存在崩边较大、热应力较大等问题。近年来超短脉冲激光加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主要体现在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可以得到高于长脉冲激光加工的精度,最高可以达到亚微米甚至纳米。另外超短脉冲激光除了可以进行材料表面的加工,还能够实现对透明材料内部的加工与改性。适用于其他加工方法无法实现的高精度、复杂形状元器件的加工,实现真三维、可设计、可集成。超短脉冲激光的瞬间功率极大,可以和几乎任何材料相互作用,因而可用于激光加工的材料几乎不受限制。对于超硬、易碎、高熔点、易爆等材料的加工,更具有其他方法无法匹敌的优势。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听筒孔110可以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工艺形成。超短脉冲激光一般是指时间宽度处于飞秒到皮秒级别的激光脉冲,通常一般超短激光脉冲的时间宽度在几十飞秒到几十皮秒之间。
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听筒开口),听筒孔为通孔结构,听筒孔的孔径不大于100微米。这种听筒开口为孔状,并且孔径较小,水由于其表面张力较大,难以进入孔径这样小的听筒孔,因此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由于孔径较小,大粒的灰尘也难以进入听筒孔,因此也能起到很好的防尘作用;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因而可以保证了声音的有效传播,保证了一定的音效质量。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有效避免听筒(扬声器)受到水分和灰尘的损坏,保证音效,并能延长听筒寿命。
上述的电子设备泛指所有具备电路的设备,并且该电子设备具备听筒(扬声器),例如可以是人机交互设备。人机交互设备可以是具备听筒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导航仪、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一种。当上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电子设备的外壳可以包括手机盖板,手机盖板上的听筒位置开设有上述的听筒孔。当然,只要具有听筒(扬声器)的电子设备,都可以理解为上述的电子设备。
包括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电子设备,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避免损坏内部的电路,延长设备寿命。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外壳和听筒(扬声器),听筒设置在上述外壳内并位于听筒孔旁边,听筒孔的作用在于将听筒发出的声音从外壳内有效导出。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水和防尘,通常在外壳和听筒之间还会设置一层保护层,以防止外界水分和灰尘进入。保护层可以为膜状或网状,直接设置在听筒孔和听筒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开设有多个听筒孔,所述听筒孔为通孔结构,所述听筒孔的孔径不大于10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孔为圆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听筒孔之间的间距均不大于1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听筒孔形成规则的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材质包括玻璃和塑料、金属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孔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工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人机交互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导航仪、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包括手机盖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外壳。
CN201520619293.1U 2015-08-17 2015-08-17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05005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9293.1U CN205005100U (zh) 2015-08-17 2015-08-17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9293.1U CN205005100U (zh) 2015-08-17 2015-08-17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5100U true CN205005100U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6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19293.1U Active CN205005100U (zh) 2015-08-17 2015-08-17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51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623A (zh) * 2016-09-01 2019-04-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扬声器装置和搭载有该扬声器装置的移动体装置
CN110177163A (zh) * 2019-05-23 2019-08-27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听筒孔结构的盖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12311926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听筒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623A (zh) * 2016-09-01 2019-04-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扬声器装置和搭载有该扬声器装置的移动体装置
US10531170B2 (en) 2016-09-01 2020-01-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oudspeaker device and movable-body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CN110177163A (zh) * 2019-05-23 2019-08-27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听筒孔结构的盖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12311926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听筒装置
CN112311926B (zh) * 2019-07-29 2023-06-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听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5100U (zh) 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
CN204316708U (zh) 头戴式耳机、探测终端及探测系统
US10305167B2 (en) Antenna circuit,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osing antenna circuit
CN106254592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4810726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3607489A (zh) 一种消除电流音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3489452B (zh) 一种通话噪声消除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2712185U (zh) 静电保护电路、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606373B (zh) 一种音频还原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3225884U (zh) 一种超薄mems麦克风模块装置
CN204305451U (zh) 电子设备及其pcb板
CN204836577U (zh) Mems麦克风
CN102361502A (zh) 多功能收音机式听力耳机
CN204859557U (zh) Mems麦克风
CN218850763U (zh) 一种可远程播报的对讲机系统
CN204810506U (zh) 一种耳机插头及耳机连接部件
CN214045728U (zh) 通话装置
CN212476604U (zh) 一种听筒孔具有防尘防水功能的钢化膜
CN203851273U (zh) 一种智能音箱
CN202652292U (zh) 一种手机电路板及包括该电路板的手机
CN215956403U (zh)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CN209120270U (zh) 一种自带防尘装置的手机耳机接口
CN203492195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12332090B (zh) 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0743594U (zh) 一种录音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shan District, North Hill Road, No. two, No. 8, Qing Guang photoelectric building, No. 305

Patentee after: Innovo las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8000 Shenzhe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shan District, North Hill Road, No. two, No. 8, Qing Guang photoelectric building, No. 305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no Laser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