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0089U -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0089U
CN205000089U CN201520773305.6U CN201520773305U CN205000089U CN 205000089 U CN205000089 U CN 205000089U CN 201520773305 U CN201520773305 U CN 201520773305U CN 205000089 U CN205000089 U CN 205000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fabric
female
needle
need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733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加林
冯天元
巫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7733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0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0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008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包括机架、针床体、前后针板、机头、针踵推板、母针板、织物推耙、转移针板和大摆臂。母针板设置在置于后针板一侧的大摆臂的摆动端,织物推耙活动地设置在母针板上则,转移针板活动或固定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针踵推板作用于前针板对应的针踵上,母针板随大摆臂转动至前针板母针与织针相对接处,织针与母针相对运动,使所述织针上的织物线圈转移至母针上;织物推耙锁住织物,母针板和转移针板相对运动至对接位置,织物推耙将织物线圈推至转移针上。有益效果为:将大大提高毛衫编织物其衣片和衣领缝合的效率。

Description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机,尤其涉及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背景技术
横编织机编织的一些织物(例如衣领),由于要与其他织物(例如衣片)缝合,需要将其转移到缝制设备配合进行缝制。
现有将横编织机上编织物对目转移到缝制设备上,都采用手工的方法,非眼睛好操作细致的人不能胜任,尤其是衣领一类的编织物由于编织结构致密,更是需要眼睛好的操作人员才能胜任,工作效率受到操作人员的能力限制,一旦操作时间长了,即使再好的操作能手也可能会出现漏针,因此用人工完成所述线圈的转移无论在效率和质量上都不能达到较高要求,且用人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编织好且需要缝合的编织物,在横编织机上进行自动对目转移到转移针板上,以便后期自动转移到缝合机上进行缝合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为实现自动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同时由于使用了转移针板直接对目转移织物,省去了封口编织和封口纱线,提高整个编织过程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所述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包括机架、针床体、设置在针床体上均布有织针的前针板、后针板和在前针板、后针板上运动控制织针编织动作的机头,还包括针踵推板、织物推耙、大摆臂、均布有母针的母针板和均布有转移针的转移针板,且母针、转移针与织针的针距相同,所述大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母针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大摆臂的摆动端,织物推耙活动地设置在母针板上侧,转移针板活动或固定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或横机上方,针踵推板作用于前针板上织针或辅针所对应的针踵上;母针板做随大摆臂转动并相对大摆臂摆动的运动,母针板的母针前端运动至前针板织针的前端与织针对接,织针在针踵推板作用下与母针同时做相对运动,使所述织针上的织物线圈转移至母针上,织物推耙做相对母针板的运动,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线圈,母针板及织物推耙随大摆臂运动将织物移开横机筒口,母针板和转移针板相对运动,在对接处母针与转移针对接,织物推耙相对母针板运动,将母针板上的织物推至转移针上。
为了更好与织针或转移针对接,母针前部设有相连通的孔和槽;母针通过所述相连通的孔和槽容纳织针针尖而与织针对接;母针通过所述槽容纳转移针尖而与转移针对接。
为了适应横编织机的可用空间,避免可能的运动干涉,所述转移针板设置在后针板一侧或横机上方的形式可以为:移动或转动或移动加转动。
进一步的,转移针板的移动包括:转移针板相对针床体左右的横向移动,或相对针床体前后的前后移动,或相对针床体上下的上下移动。
更进一步的,转移针板的横向移动由滑动设置于横向放置的导轨上的滑座带动,所述转移针板可转动或固定地链接在滑座上,随滑座沿导轨滑动;所述滑座内设有螺母,一螺杆旋接于该螺母并支承在机架上,螺杆转动,螺母通过滑座座带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
所述织物推耙相对母针板的运动包括相对母针板转动和沿母针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或沿母针方向和与母针呈设定夹角方向的两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推耙前端设有若干耙齿,每一耙齿位于母针板上的两相邻母针之间,在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后,耙齿作用于两相邻母针之间的织物上,使母针板移动时,处于母针上的线圈不会脱落,保证了线圈转移可靠。
为了便于母针板的制造安装,进一步的,母针板通过小摇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大摆臂的摆动端,该小摇臂一端转动连接于大摆臂的摆动端,母针板固定连接在小摇臂上并可相对大摆臂的摆动端摆动,织物推耙活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推耙通过第一推耙传动机构转动和滑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织物推耙通过相对小摇臂的转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以触接所述织物或脱开对所述织物的接触,闭合后,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线圈,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时通过织物推耙相对母针的运动将所述织物由母针推至转移针上;或通过第二推耙传动机构沿母针方向和垂直于母针方向两垂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织物推耙通过垂直于母针方向的滑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以触接所述织物或脱开对所述织物的接触,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线圈,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时通过织物推耙相对母针的运动将所述织物由母针推至转移针上。织物推耙在两次线圈转移时分别在发挥不同的作用,以协助线圈的转移,利用织物推耙的复合运动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运动机构大大简化,且动作可靠。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耙传动机构包括转动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包括:导向杆、导向块、第二偏心轮、第二连杆、第二摆杆、曲柄、推杆和连接在小摇臂上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偏心轮的偏心一侧,一端与连接在第三转轴上的第二摆杆铰接,曲柄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一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推杆的另一端与织物推耙铰接,导向杆与织物推耙连接并滑动设置在导向块上,第二偏心轮转动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二摆杆带动第三转轴转动,曲柄随第三转轴转动,曲柄带动推杆运动,推杆推动织物推耙依据导向杆与导向块的导向而滑动;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连杆、第一摆杆、第二转轴、连接在小摇臂上的第一转轴、设有拨块销的拨块和设有拨块销槽且连接于导向块的摆块,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偏心轮的偏心一侧,一端与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一摆杆铰接,所述摆块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拨块连接在第二转轴上且拨块销插接在摆块的拨块销槽中,第一偏心轮转动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一摆杆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拨块随第二转轴转动,拨块销通过作用于拨块销槽推动摆块及导向块转动,使滑动设置于导向块的导向杆及连接于导向杆的织物推耙转动。
更进一步的,织物推耙第一推耙传动机构包括第四齿条、第四齿轮、蜗轮、蜗杆和第一转动块,所述蜗轮和第一转动块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与第一转轴同轴线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四齿条连接织物推耙并滑动设置在第一转动块上且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小摇臂上并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第四齿条及织物推耙随第一转动块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条移动,使织物推耙相对第一转动块滑动。
更进一步的,第二推耙传动机构包括由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组成的第一齿轮齿条传动副及由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组成第二齿轮齿条传动副,第一齿轮空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条沿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小摇臂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齿条上,织物推耙与第二齿条连接,第二齿条沿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第一齿条上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二齿轮齿条传动副传动分别使织物推耙沿母针方向和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采用两个齿轮齿条传动副使推耙完成两相互垂直方向的滑动的运动,结构十分简单,使传动更可靠。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耙传动机构包括由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组成的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副和螺杆,第三齿轮空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三齿条沿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小摇臂上且与第三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三齿条上并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啮合中心设有螺孔,并通过该螺孔旋接在螺杆上,螺杆按垂直于母针方向固定在第三齿条上,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传动和齿轮传动副传动分别使织物推耙沿母针方向和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通过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副和齿轮传动副及螺杆使推耙完成两相互垂直方向的滑动的运动,从而使传动结构简单,传动可靠。
进一步地,为方便地推动针踵运动,所述针踵推板上设有与织针针踵或辅针针踵相适配的凹槽,针踵推板通过该凹槽作用于织针上,使织针运动;或针踵推板置于织针前后针踵之间,或置于辅针的前后针踵之间,或置于由织针和辅针上针踵组成的前后针踵之间,针踵推板通过推动前针踵或后针踵,使织针运动;针踵推板由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传动。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与母针板的运动干扰,同时减少传动距离使运动更可靠,针踵推板传动机构设置在前针板一侧,该针踵推板传动机构包括前转轴、针踵推板转动单元和针踵推板滑动单元,前转轴设置在前针板一侧,所述针踵推板转动单元包括连接杆、第一连动杆、第一摆动杆和第一齿轮传动副,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前转轴并与第一连动杆一端铰接且与针踵推板滑动连接,第一摆动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齿轮传动副的输出轴上且摆动端与第一连动杆另一端铰接;所述针踵推板滑动单元包括第二连动杆、第二摆动杆和第二齿轮传动副,第二摆动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齿轮传动副的输出轴上且摆动端与第二连动杆一端铰接,第二连动杆另一端与针踵推板铰接;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传动通过第一连动杆带动连接杆及针踵推板绕前转轴转动,使针踵推板上的凹槽包容在织针对应针踵上,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传动通过第二摆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推动针踵推板在前针板上滑动,使织针沿前针板上针槽运动。
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也可设置在后针板一侧,该针踵推板传动机构包括后转轴、大摆臂、小摆臂、输入齿轮和输出齿条,所述后转轴设置在后针板一侧,大摆臂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后转轴上且摆动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小摆臂铰接,输入齿轮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铰接轴上,输出齿条滑动地设置在小摆臂上并与输入齿轮啮合且与针踵推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设置了转移针板,织好的织物通过母针板转移到转移针板上,为与缝合机配合进行自动对目转移缝合奠定了基础,同时省去了封口编织和封口纱线,提高了横机编机的效率,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2)本实用新型为将编织好的织物及时转移到一个可传送的转移针板上,采用了线圈两次转移的方式,首先将编织针板上的织物转移到一个可运动的母针板上,而后通过该母针板与转移针板的相对运动,使两针板在对接位置处进行母针与转移针对接,将母针上的线圈转移到转移针板上,第二次线圈转移是通过母针板与转移针板和织物推耙之间的相互运动,在编织针板一侧进行,新增加的相关线圈转移的机构,不对横编织机原先的结构形成干扰,至使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效率更高;3)本实用新型为了使线圈两次转移可靠,采用了一个织物推耙,该织物推耙在线圈从织针转移到母针时,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防止线圈可能的脱落,在线圈从母针向转移针转移时,可靠地推移线圈,该织物推耙一方面可靠地协助线圈转移,一方面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运动机构的结构大大简化,而且简化的结构更确保了其动作可靠稳定;4)本实用新型还有优先采用置于前针板一侧的针踵推板传动机构,这样该针踵推板传动机构在推移相关针踵进行由织针到母针的线圈转移时,可避免出现与母针板的运动干扰,同时将针踵推板传动机构置于前针板一侧还会减少传动距离,使运动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了横编织机的初始状态。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在母针板运动到前针板前端位置,母针与织针对接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中母针板与转移针板相对运动到对接位置时,母针与转移针对接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并进行织物线圈转移后,母针板相对大摆臂转动离开对接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母针分别与织针、转移针对接的示意图;其中:a图是母针与织针对接的结构示意图,b图是a图所示母针的G向视图;c图是母针与转移针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织物推耙的结构示意图,其上的耙齿位于母针板上两母针之间。
图7是图6所示织物推耙的A向视图。
图8是母针与织针相对运动相互接近,将要对接时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状态示意图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母针板与织针对接且织针、母针同时向上运动,针舌打开的状态示意图。图11是母针板与织针对接且织针、母针同时向下运动,针舌闭合的状态示意图。图12是母针板与织针对接且织针上线圈转移到母针上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线圈转移到母针板上后,织物推耙与织针形成交叉的状态示意图。图14是织物推耙向上运动,锁住织物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置于前针板一侧的针踵转动机构传动针踵推板及针踵推板作用于织针或辅针上针踵的示意图,其中a图是针踵推板通过其上的凹槽嵌接于辅针针踵的示意图;b图是针踵推板置于辅针的前后针踵之间的示意图;c图是针踵推板置于织针的前后针踵之间的示意图;d图是针踵推板置于由织针和辅针上针踵组成的前后针踵之间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中针踵推板转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所示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中针踵推板滑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置于后针板一侧的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传动针踵推板的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作用于辅针的示意图。
图20为一种第一推耙传动机构中的滑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所示滑动单元转动90°后的俯视图。
图22是一种第一推耙传动机构的转动单元所分解出的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一种第一推耙传动机构的转动单元所分解出的驱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2、23所示第一推耙传动机构的转动单元结构示意图转动90°后的俯视图。
图25是另一种第一推耙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5所示第一推耙传动机构的俯视图。图27是一种第二推耙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8是另一种第二织物推耙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转移针板另外的连接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母针与可转动的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对接前,通过随大摆臂转动,在转动至前针板前端与织针对接,将前针板上织物转移到母针板上的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转移针板结构中,母针板与转移针板相对转动,在对接位置处母针与转移针对接,将母针板上织物转移到转移针板上的示意图。
图31是转移针板另外的连接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母针与可移动的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对接前,通过随大摆臂转动,在转动至前针板前端与织针对接,将前针板上织物转移到母针板上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转移针板结构中,母针板随大摆臂转动,转移针板移动,两者在对接位置处对接,将母针板上织物转移到转移针板上的示意图。
图33是转移针板另外的连接方式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初始状态。
图34是图33所示转移针板连接结构中,母针将要与前针板进行织物转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5是图33所示转移针板连接结构中,母针与转移针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36是图33所示转移针板连接结构中,母针与转移针完成移圈动作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大摆臂,2-小摇臂,3-母针板,31-母针,311-槽,312-腰形孔,4-转移针板,41-转动臂,41′-滑动臂,41″-转滑动臂,42-转移针,43-滑轨,44-丝杠,45-滑动座,500-织物推耙,100-织物,501-耙齿,5-转动单元,50-导向杆,51-导向块,52-摆块,53-拨块,531-拨块销,54-第二转轴,55-第一摆杆,56-第一连杆,57-第一偏心轮,6-滑动单元,60-第二偏心轮,61-第二连杆、62-第二摆杆、63-第三转轴、64-曲柄、65-推杆,66-第四齿条,67-第四齿轮,68-蜗轮,69-蜗杆,610-第一转动块,611-第一转轴,7-第二推耙传动机构,71-第一齿轮齿条传动副,711-第一齿轮,712第一齿条,72-第二齿轮齿条传动副,721-第二齿轮,722-第二齿条,73-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731-第三齿轮,732-第三齿条,74-主动齿轮,75-从动齿轮,76-螺杆,77-定位销,78-孔槽,79-第二转动块,8-针踵推板,81-针踵推板传动机构,811-针踵推板转动单元,8111-连接杆,8112-第一连动杆,8113-第一摆动杆,8114-第一齿轮传动副,812-针踵推板滑动单元,8121-第二连动杆,8122-第二摆动杆,8123-第二齿轮传动副,813-前转轴,814-后转轴,815-第三摆动杆,816-第四摆动杆,817-输入齿轮,818-输出齿条,82-凹槽,9-织针,91-针钩,92-针舌,93-辅针,94-辅针后针踵,95-辅针前针踵,96-织针前针踵,97-织针后针踵,98-织针针踵,99-辅针针踵,10-机架,11-针床体,12-前针板,13-后针板,14-筒口,15-脱圈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横编织机主要由机架10、针床体11、设置在针床体上均布有织针的前针板12、后针板13和在前针板、后针板上运动控制织针编织动作的机头(未画出)、针踵推板8、织物推耙500、大摆臂1、均布有转移针的转移针板4以及均布有母针的母针板3组成,且母针、转移针与织针的针距相同。大摆臂1可转动地设置在后针板13一侧,母针板3可转动地设置在大摆臂1的摆动端,织物推耙500活动地设置在母针板3上侧,转移针板4可活动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机架10上,针踵推板8作用于前针板针槽内织针9的对应辅针93的针踵94上(可参见图15),亦可以直接作用于织针的针踵上(未画出),从而带动织针9运动。
上述横编织机在对编织好的织物进行织物转移时,首先将编织好的织物经前针板上的织针9转移到母针板的母针31上,参见图2。母针板3做随大摆臂转动并相对大摆臂摆动的运动,在运动至前针板12的前端与织针9对接,织物推耙500相对母针板3运动,锁住织物,协助织针和母针的运动,完成线圈由织针9转移到母针31的移圈动作;然后,母针板及织物推耙500随大摆臂1运动将织物100移开横机筒口,携带编织物100的母针板3及织物推耙500随大摆臂1转动,同时做相对大摆臂1摆动端的摆动,此时转移针板4也在转动,母针板3和转移针板4两者相对运动,不断相互接近,在对接位置处母针31与转移针42对接,参见图3,织物推耙500相对母针板3运动,将母针31上的织物100可靠地推至转移针42上。之后,母针板3做相对大摆臂的转动,离开对接位置,参见图4,接着随大摆臂转动到如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
如图5中的a、b图,母针31的前部设有槽311和孔312,孔312呈腰形,该母针31与织针9对接时,织针9前端的针钩部91容纳在槽311和腰形孔312所形成的空腔内,且针钩部91的上端露出母针外以便于针舌92搭接,这样织针9上的线圈可按图中箭头方向被无障碍地推移到母针31上。母针31与转移针42对接的情形如图5c,转移针42为普通的槽针,对接时,转移针42的前端插接在母针31前部的槽311中,母针31上的线圈按该图中箭头方向在织物推耙500作用下被无障碍地推移到转移针42上。
参见图6、7,织物推耙500其前端设有若干并列的片状耙齿501,耙齿501可等间距排列或不等间距排列,但相邻耙齿的间距为母针距的整数倍,这使得每一耙齿501都位于母针板上的两相邻母针31之间。
图8、9表示了织针9与母针31的对接过程,织针9在针踵推板8作用下沿针槽方向上运动,与此同时母针板向前针板12的前端运动,两者相对运动,相互接近,直至在对接位置处对接,对接时织针穿插于母针的孔312中,参见图10。
母针与织针对接后,织针在针踵推板8作用下沿针板上针槽向上运动,母针同时向上运动,此前线圈位于闭合的针钩内,脱圈片15抵住线圈使得线圈打开针舌并滑至针杆上。接着针踵推板8推动织针沿织针方向下运动,母针同时向下运动,线圈再次作用于针舌,使其闭合,参见图11。织针及母针继续向下运动,线圈从针舌闭合织针针头转移到母针上,参见图12。接着,织物推耙500通过做相对母针板转动,和沿母针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首先转动,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织物推耙前端的耙齿落向两相邻母针之间的织物100,参见图13,然后织物推耙向上运动,织物推耙前端的耙齿锁住织物100,使母针板移动时,处于母针上的线圈不会脱落,保证了线圈转移可靠,参见图14,完成线圈由织针到母针的转移,此时母针31与织物推耙500在大摆臂1的带动下离开对接位置,同时针踵推板8也脱开对织针或辅针针锺的连接。
参见图15a,针踵推板8推动织针9运动,针踵推板8上设有与织针9配合的辅针93的针踵相适配的凹槽82,针踵推板8通过该凹槽82嵌接辅针的后针踵94而作用于织针9上,推动织针9沿针槽运动。针踵推板8作用于织针的形式还可以由其它的形式来实现,如图15b所示,针踵推板8置于辅针93的前针踵95和后针踵94之间,也可将针踵推板8置于织针9的前针踵96和后针踵97之间,如图15c所示。针踵推板8还可置于由辅针93的针踵99和织针9的针踵98组成的前后针踵之间,如图15d所示,该状态下的织针针踵98和辅针针踵99分别相当于前、后针踵,针踵推板通过推动对应针踵,使织针运动。
而踵推板8的运动是由针踵推板传动机构81传动。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与母针板的运动干扰,同时减少传动距离使运动更可靠,一种优选的针踵推板传动机构设置在前针板一侧,继续参见图15,该针踵推板传动机构81主要由前转轴813、针踵推板转动单元811以及针踵推板滑动单元812组成。前转轴813设置在前针板一侧的机架10上,针踵推板转动单元811用以通过转动将针踵推板贴近针踵94,参见图16,该针踵推板转动单元811主要由连接杆8111、第一连动杆8112、第一摆动杆8113以及第一齿轮传动副8114组成,连接杆8111一端转动连接于前转轴813,且该端还与第一连动杆8112的一端铰接,连接杆8111的另一端设有滑槽,针踵推板8滑动连接在该滑槽中。第一摆动杆8113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齿轮传动副8114的输出轴上,而摆动杆8113的摆动端与第一连动杆8112的另一端铰接,摆动杆8113的摆动由第一连动杆8112传动至连接杆8111,而摆动杆8113由第一齿轮传动副8114带动。第一齿轮传动副8114由第一输出齿轮8114a和第二输入齿轮8114b组成,第一输入齿轮8114b的转轴即为第一齿轮传动副8114的输入轴,第一输入齿轮8114b固定连接在其转轴上,第一输入齿轮811b的转轴与一电机的转轴连接,由该电机传动第一齿轮传动副转动。当转动单元运行并使针踵推板贴近辅针93的后针踵94时,滑动单元处于静止状态。
参见图17并结合图16,针踵推板滑动单元812主要由第二连动杆8121、第二摆动杆8122和第二齿轮传动副8123组成,第二摆动杆8122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齿轮传动副8123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传动副8123由第二输入齿轮8123b和第二输出齿轮8123a组成,第二输出齿轮8123a为不完全齿轮,第二输入齿轮8123b的转轴与一电机的转轴连接,由该电机传动第二齿轮传动副转动。第二摆动杆8122的摆动端与第二连动杆8121一端铰接,第二连动杆8121另一端与针踵推板8铰接。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传动通过第一连动杆8112带动连接杆8111及针踵推板8绕前转轴813转动,使针踵推板上的凹槽包容在织针对应针踵上,在针踵推板8与针踵94配合牢靠后,第二齿轮传动副8123继续驱动针踵推板8推动辅针93的后针踵94带动织针沿前针板运动。针踵推板8在推动辅针93沿前针板方向滑动时,转动单元不运行。
参见图18,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也可设置在后针板一侧,形成另一种针踵推板传动机构,该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主要由后转轴814、第三摆动杆815、第四摆动杆816、输入齿轮817以及输出齿条818组成。后转轴814设置在后针板13一侧,第三摆动杆815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后转轴814上,且摆动端与小摆臂816铰接。输入齿轮817与输出齿条818啮合,输出齿条818滑动地设置在小摆臂816上,并与输入齿轮817啮合,且与针踵推板8连接。当织针等待母针接取织物100时,第三摆动杆815转动,带动输出齿条818上的针踵推板8贴近辅针93,此时后转轴814转动带动第四摆动杆816调整针踵推板的角度,使得针踵推板上的凹槽82包容在辅针的后针踵94上,接着通过输入齿轮817与输出齿条818的啮合传动,推动输出齿条818沿辅针93方向滑动,参见图19。
在母针与织针对接时,针锺推板通过上述针锺推板传动机构带动的转动,例如图15—17所示针锺推板传动机构中的转动单元811、或图18、19所示针锺推板传动机构中的第三摆动杆带动的相应转动,而使针锺推板贴近到对应织针位置,并使针锺推板上的凹槽82与辅针的针锺(也可是织针上的针锺)嵌合连接,再配合针锺推板滑动单元带动织针在针槽内滑动。在母针与织针对接并完成织物线圈转移后,针锺推板转动单元将在针锺推板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再次转动,使针锺推板脱开与对应针锺的连接。
参见图20,进一步的,母针板相对大摆臂1的转动是通过一个铰接于大摆臂1的摆动端的小摇臂2来实现。母针板通过小摇臂2可转动地设置在大摆臂1的摆动端。该小摇臂2通过第一转轴611与大摆臂1的摆动端转动连接,母针板固定连接在小摇臂上,织物推耙500通过小摇臂而活动地设置在母针板上侧,亦即织物推耙500活动地设置在小摇臂2上侧,使织物推耙500做相对小摇臂的运动。
织物推耙500相对小摇臂2(即母针板)的运动,可以是在第一推耙传动机构带动下相对小摇臂转动和滑动的复合运动,织物推耙通过相对小摇臂的转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以触接织物100或脱开对织物100的触接,通过相对小摇臂的滑动将母针上的线圈推移到转移针上。
结合图20、21,一种第一推耙传动机构主要由滑动单元6和转动单元5组成。滑动单元6主要由导向杆50、导向块51、第二偏心轮60、第二连杆61、第二摆杆62、曲柄64、推杆65以及连接在小摇臂上的第三转轴63组成,参见图20。第二连杆6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偏心轮60的偏心一侧,另一端与连接在第三转轴63上的第二摆杆62铰接。曲柄64一端与第三转轴63连接,一端与推杆65的一端铰接。推杆65的另一端与织物推耙500铰接。导向杆50与织物推耙500连接并滑动设置在导向块51上。第二偏心轮60转动通过第二连杆61和第二摆杆62带动第三转轴63转动。曲柄64随第三转轴63转动,曲柄64带动推杆65运动,推杆65推动织物推耙500依据导向杆50与导向块51的导向而滑动。
参见图22、23,转动单元5主要由第一偏心轮57、第一连杆56、第一摆杆55、第二转轴54、连接在小摇臂上的第一转轴611、设有拨块销的拨块53和设有拨块销槽且连接于导向块51的摆块52组成,参见图24。第一连杆56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偏心轮57的偏心一侧,一端与连接在第二转轴54上的第一摆杆55铰接。摆块52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611上。拨块53连接在第二转轴54上,且拨块销531插接在摆块52的拨块销槽中。第一偏心轮57转动通过第一连杆56和第一摆杆55带动第二转轴54转动,参见图23、24。拨块53随第二转轴54转动。拨块销531通过作用于拨块销槽推动摆块52及导向块51转动,使滑动设置于导向块51的导向杆50及连接于导向杆的织物推耙500转动。该第一推耙传动机构通过联动的滑动单元和转动单元使推耙完成转动加滑动的运动,结构简洁,且零件易于制造成本低,使得传动机构制造成本低。
图25、26是另一种第一推耙传动机构,该机构主要由第四齿条66、第四齿轮67、蜗轮68、蜗杆69和第一转动块610组成,蜗轮68和第一转动块610连接在第一转轴611上并与第一转轴611同轴线转动。第四齿轮67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611上。第四齿条66连接织物推耙,滑动设置在第一转动块610上,且与第四齿轮67啮合。蜗杆69转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并与蜗轮68啮合。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第一转轴611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块610转动。第四齿条66及织物推耙500随第一转动块转动,从而使推耙500相对小摇臂转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闭合时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触接织物,张开时脱开对织物的接触。而第四齿轮67转动带动第四齿条66移动,使织物推耙500相对第一转动块滑动,使织物推耙相对母针运动,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时,织物推耙500的相对母针的运动将织物由母针推至转移针上。
织物推耙500相对小摇臂2(即母针板)的运动,还可以是沿母针方向和与母针呈设定夹角方向的两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所述设定夹角一般为90°(当然也可以设定为其它角度的夹角),也就是母针方向和与母针垂直方向,织物推耙通过垂直于母针方向的滑动使织物推耙前端即耙齿501触接织物100或脱开对织物100的触接,通过母针方向的滑动,在织针上的线圈转移至母针后,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100线圈,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时将触接的织物100由母针推至转移针上。因此,织物推耙可通过第二推耙传动机构相对小摇臂两方向的滑动而活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由此完成织物推耙上所需的复合运动。
图27,给出了第二推耙传动机构7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传动机构主要由第一齿轮711和第一齿条712组成的第一齿轮齿条传动副71与第二齿轮721和第二齿条722组成第二齿轮齿条传动副72组成。第一齿轮711空套在第一转轴611上。第一齿条712沿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小摇臂2上且与第一齿轮711啮合。第二齿轮721转动连接在第一齿条712上。织物推耙500与第二齿条722连接。第二齿条722沿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第一齿条712上且与第二齿轮721啮合。第二齿轮通过一电机驱动转动。第一齿轮齿条传动副71驱动织物推耙500沿母针方向滑动至织针处,再由第二齿轮齿条传动副72推动织物推耙500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与织物100相抵,锁住织物100。
图28给出了第二推耙传动机构7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推耙传动机构主要由第三齿轮731和第三齿条732组成的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73、主动齿轮74和从动齿轮75组成的齿轮传动副以及螺杆76组成。第三齿轮731空套在第一转轴611上。第三齿条732沿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小摇臂2上且与第三齿轮731啮合。第三齿条732上设有两个孔槽78,两定位销77分别与对应的孔槽78滑动连接,该两定位销77可设置在小摇臂2上,或设置在与小摇臂2同轴转动的第二转动块79上,第三齿条732通过定位销77与对应孔槽78的插接实现与小摇臂2的滑动连接。主动齿轮74转动连接在第三齿条732上并与从动齿轮75啮合。从动齿轮75啮合中心设有螺孔,并通过该螺孔旋接在螺杆76上。主动齿轮由一电机驱动转动。螺杆76按垂直于母针方向固定在第三齿条732上。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73驱动织物推耙500沿母针方向滑动至织针处,再由主动齿轮74和从动齿轮75组成的齿轮传动副推动织物推耙500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与织物100相抵,锁住织物100。
织物推耙500相对小摇臂2(即母针板)的运动,还可以是相对母针板转动和母针板整体(母针板及安装在其上的织物推耙)绕一转动中心转动的复合运动。织物推耙通过相对小摇臂的转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以触接织物100或脱开对织物100的触接,通过按设定程序的织物推耙相对小摇臂的转动和小摇臂整体(包括安装在小摇臂上的母针板及织物推耙)绕一转动中心的转动,形成织物推耙50沿母针方向的移动,由此将母针上的线圈推移到转移针上,而小摇臂整体绕一转动中心的转动可以另外设置一转动臂,一个优选的方式是直接用大摆臂来代替转动臂。织物推耙活动设置在母针板上侧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这里不再一一例举。从上述可知,织物推耙的复合运动协助织物线圈从织针转移到母针和从母针转移到织针的动作,并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使线圈转移动作可靠,配合大摆臂的运动还使对应的线圈转移机构大大简化,增加的线圈转移机构(例如大摆臂、母针板和转移针板等),设置在编织针板一侧(后侧),不会对横编织机原先的编织动作形成干扰,至使本实用新型的横编织机具有织物线圈转移功能。
转移至转移针板4上的织物,例如衣领、附件等,如能现场与衣片缝合,这会使成衣编织的效率大大提高,出于对这种可能的新编织工艺的考虑,对转移针板4设置的一个优选方案是,将转移针板相对机架左右横向移动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具体的是,将转移针板4连接在滑座45上,并且该滑座45滑动连接于一个横向设置并位于后针板一侧的导轨43上,如图1、2所示。滑座由同样横向设置且转动的丝杠44传动,滑座上设置与丝杆相适配的螺母(未画出)用于旋接于丝杠44上,导轨43和丝杠44都设置在由型材制作的支架45上,该支架45连接于后针板一侧的机架侧边上。丝杠44由电机(或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在丝杠44转动时,滑座40中的螺母将通过与丝杠44的啮合传动带动滑座40及转移针板4沿丝杠44移动。这样转移针板可将母针板上接受的织物沿导轨43运动到缝合设备一侧进行现场缝合。
转移针板4与滑座40可以是转动连接,在转移针与母针对接过程中,大摆臂1自初始的垂直位置向转移针板4的方向转动,母针板3随大摆臂转动并相对大摆臂摆动运动到转移针板4一侧,与此同时转移针板4由初始位置转动到对接位置,此时大摆臂1基本转动到水平位置,母针与转移针两针对接,如图3,在织物推耙的作用下,将母针板上的织物100可靠地推至转移针上;此后,小摇臂2带动母针板3转动一个角度,从对接位置转出,如图4,大摆臂1转动使母针板3转离对接位置,直至回到初始的垂直位置,转移针板4同时也转动到初始位置。
转移针板4与滑座40还可以固定连接,转移针与母针对接是通过大摆臂1的转动和小摇臂2相对大摆臂1的转动来实现。
转移针板4的设置还可以有以下多种形式。
连接方式之一,转移针相对机架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参见图29、30,转移针板4通过转动臂41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0上。母针板3通过随大摆臂1的转动运动到前针床前端,母针与针床上的织针对接,如图29,以便将前针床上的织物转移到母针板上。之后,母针板和转移针板4相对运动,相互接近,在对接处母针31与转移针42对接,参见图30,此后,织物推耙相对母针板运动,将母针板上的织物100可靠地推至转移针上。
连接方式之二,转移针板4相对机架前后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转移针板4连接在滑动臂41′上,滑动臂41′设置在按机架前后纵向方向设置的轨道43上,并处于初始位置上,如图31所示,在准备对接时,转移针板4通过滑动臂41′在轨道43滑动水平移动至对接处,直接与对接处的母针31形成对接,参见图32。
连接方式之三,转移针板4相对机架转动和前后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机架上,参见图33—36,转移针板4连接在一转滑动臂41″上,该转滑动臂41″滑动连接于设置在机架10上的轨道43上并处于初始位置,如图33所示;转滑动臂41″通过移动到达对接位置,如图34所示;接着,转滑动臂41″带动转移针板4再转动一定的角度与对接处的母针31形成对接,参见图35;对接处完成织物线圈转移后,转动滑臂41″转离对接位置,如图36。
转移针板4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转移针板4通过上下平移的运动,在运动到对接处与母针31形成对接;或转移针板4通过上下平移和转动运动到对接处与母针31形成对接;或转移针板4固定,通过母针板的运动,使母针运动到转移针的一侧,与转移针对接,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Claims (17)

1.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包括机架、针床体、设置在针床体上均布有织针的前针板、后针板和在前针板、后针板上运动控制织针编织动作的机头,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针踵推板、织物推耙、大摆臂、均布有母针的母针板和均布有转移针的转移针板,且母针、转移针与织针的针距相同;所述大摆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母针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大摆臂的摆动端,织物推耙活动地设置在母针板上侧,转移针板活动或固定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或横机上方,针踵推板作用于前针板上织针或辅针所对应的针踵上;母针板做随大摆臂转动并相对大摆臂摆动的运动,母针板的母针前端运动至前针板织针的前端与织针对接,织针在针踵推板作用下与母针同时做相对运动,使所述织针上的织物线圈转移至母针上,织物推耙做相对母针板的运动,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线圈,母针板及织物推耙随大摆臂运动将织物移开横机筒口,母针板和转移针板相对运动,在对接处母针与转移针对接,织物推耙相对母针板运动,将母针板上的织物推至转移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针前部设有相连通的孔和槽;母针通过所述相连通的孔和槽容纳织针针尖而与织针对接;母针通过所述槽容纳转移针尖而与转移针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针板可移动或可转动或可移动加转动地设置在后针板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针板的移动包括:转移针板相对针床体左右的横向移动,或相对针床体前后的前后移动,或相对针床体上下的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针板的横向移动由滑动设置于横向放置的导轨上的滑座带动,所述转移针板可转动或固定地链接在滑座上,随滑座沿导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内设有螺母,一螺杆旋接于该螺母并支承在机架上,螺杆转动螺母通过滑座座带动转移针板横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推耙相对母针板的运动包括相对母针板转动和沿母针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或沿母针方向和与母针呈设定夹角方向的两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推耙前端设有若干耙齿,每一耙齿位于母针板上的两相邻母针之间,在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后,耙齿作用于两相邻母针之间的织物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针板通过小摇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大摆臂的摆动端,该小摇臂一端转动连接于大摆臂的摆动端,母针板固定连接在小摇臂上并可相对大摆臂的摆动端摆动,织物推耙活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推耙通过第一推耙传动机构转动和滑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织物推耙通过相对小摇臂的转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以触接所述织物或脱开对所述织物的接触,闭合后,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线圈,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时通过织物推耙相对母针的运动将所述织物由母针推至转移针上;或通过第二推耙传动机构沿母针方向和垂直于母针方向两垂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小摇臂上,织物推耙通过垂直于母针方向的滑动使织物推耙前端相对母针平面闭合或张开,以触接所述织物或脱开对所述织物的接触,与母针针头形成交叉,锁住织物线圈,在母针与转移针对接时通过织物推耙相对母针的运动将所述织物由母针推至转移针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耙传动机构包括转动单元和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包括:导向杆、导向块、第二偏心轮、第二连杆、第二摆杆、曲柄、推杆和连接在小摇臂上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偏心轮的偏心一侧,一端与连接在第三转轴上的第二摆杆铰接,曲柄一端与第三转轴连接,一端与推杆的一端铰接,推杆的另一端与织物推耙铰接,导向杆与织物推耙连接并滑动设置在导向块上,第二偏心轮转动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二摆杆带动第三转轴转动,曲柄随第三转轴转动,曲柄带动推杆运动,推杆推动织物推耙依据导向杆与导向块的导向而滑动;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一偏心轮、第一连杆、第一摆杆、第二转轴、连接在小摇臂上的第一转轴、设有拨块销的拨块和设有拨块销槽且连接于导向块的摆块,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偏心轮的偏心一侧,一端与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一摆杆铰接,所述摆块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拨块连接在第二转轴上且拨块销插接在摆块的拨块销槽中,第一偏心轮转动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一摆杆带动第二转轴转动,拨块随第二转轴转动,拨块销通过作用于拨块销槽推动摆块及导向块转动,使滑动设置于导向块的导向杆及连接于导向杆的织物推耙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耙传动机构包括第四齿条、第四齿轮、蜗轮、蜗杆和第一转动块,所述蜗轮和第一转动块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与第一转轴同轴线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四齿条连接织物推耙并滑动设置在第一转动块上且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小摇臂上并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第四齿条及织物推耙随第一转动块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条移动,使织物推耙相对第一转动块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耙传动机构包括由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组成的第一齿轮齿条传动副及由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组成第二齿轮齿条传动副,第一齿轮空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条沿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小摇臂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齿条上,织物推耙与第二齿条连接,第二齿条沿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第一齿条上且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二齿轮齿条传动副传动分别使织物推耙沿母针方向和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耙传动机构包括由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组成的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副和螺杆,第三齿轮空套在第一转轴上,第三齿条沿母针方向滑动地连接在小摇臂上且与第三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三齿条上并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啮合中心设有螺孔,并通过该螺孔旋接在螺杆上,螺杆按垂直于母针方向固定在第三齿条上,第三齿轮齿条传动副传动和齿轮传动副传动分别使织物推耙沿母针方向和垂直于母针方向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推板上设有与织针针踵或辅针针踵相适配的凹槽,针踵推板通过该凹槽作用于织针上,使织针运动;或针踵推板置于织针前后针踵之间,或置于辅针的前后针踵之间,或置于由织针和辅针上针踵组成的前后针踵之间,针踵推板通过推动前针踵或后针踵,使织针运动;针踵推板由针踵推板传动机构传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推板传动机构包括前转轴、针踵推板转动单元和针踵推板滑动单元,所述前转轴设置在前针板一侧,所述针踵推板转动单元包括连接杆、第一连动杆、第一摆动杆和第一齿轮传动副,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前转轴并与第一连动杆一端铰接且与针踵推板滑动连接,第一摆动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齿轮传动副的输出轴上且摆动端与第一连动杆另一端铰接;所述针踵推板滑动单元包括第二连动杆、第二摆动杆和第二齿轮传动副,第二摆动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齿轮传动副的输出轴上且摆动端与第二连动杆一端铰接,第二连动杆另一端与针踵推板铰接;第一齿轮传动副的传动通过第一连动杆带动连接杆及针踵推板绕前转轴转动,使针踵推板上的凹槽包容在织针对应针踵上,第二齿轮传动副的传动通过第二摆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推动针踵推板在前针板上滑动,使织针沿前针板上针槽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推板传动机构包括后转轴、大摆臂、小摆臂、输入齿轮和输出齿条,所述后转轴设置在后针板一侧,大摆臂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后转轴上且摆动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小摆臂铰接,输入齿轮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第二铰接轴上,输出齿条滑动地设置在小摆臂上并与输入齿轮啮合且与针踵推板连接。
CN201520773305.6U 2015-09-30 2015-09-30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00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3305.6U CN205000089U (zh) 2015-09-30 2015-09-30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73305.6U CN205000089U (zh) 2015-09-30 2015-09-30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0089U true CN205000089U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5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7330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00089U (zh) 2015-09-30 2015-09-30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008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167A (zh) * 2015-09-30 2015-12-09 冯加林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CN107326518A (zh) * 2017-08-31 2017-11-07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装置和方法
CN108113089A (zh) * 2016-11-28 2018-06-05 段昌龙 一种拿织物的多功能机械装置
CN113604954A (zh) * 2021-08-20 2021-11-05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自动整理系统
CN114229097A (zh) * 2021-11-09 2022-03-25 杭州高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整理功能的手套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3167A (zh) * 2015-09-30 2015-12-09 冯加林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CN108113089A (zh) * 2016-11-28 2018-06-05 段昌龙 一种拿织物的多功能机械装置
CN108113089B (zh) * 2016-11-28 2023-12-15 段昌龙 一种拿织物的多功能机械装置
CN107326518A (zh) * 2017-08-31 2017-11-07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针织机上取下织物的装置和方法
CN113604954A (zh) * 2021-08-20 2021-11-05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自动整理系统
CN114229097A (zh) * 2021-11-09 2022-03-25 杭州高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整理功能的手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0089U (zh)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CN105133167A (zh) 自动对目转移织物的横编织机
CN103334220B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及针织方法
CN100404742C (zh) 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CN205035568U (zh) 可变针距的织缝一体机
CN105113110B (zh) 可变针距的织缝一体机
CN107805875A (zh) 一种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
CN104372533A (zh) 一种缝纫机拖布轮装置
CN204550977U (zh) 一种压纱经编机成圈机构
CN203256436U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105350169B (zh) 用于横编织机上织物对目转移的针踵推移装置
CN108018647A (zh) 一种编织三角驱动装置
CN208815244U (zh) 一种新型仿手工缝制线迹的引被装置
CN208917434U (zh) 一种护膝机局部压针机构
CN208501216U (zh) 一种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
CN203668620U (zh) 一种纱线变换控制机构
CN207468854U (zh) 扫把自动针织机
CN207699814U (zh) 锁眼机驱动机构
CN102995273B (zh) 横式编织机导纱器
CN203212762U (zh) 能够自动取下衣片的横机
CN202936592U (zh) 一种防尘毛衣编织机
CN207525425U (zh) 具有移动生克罩的一体式织袜机袜体定位顶出装置
CN207062522U (zh) 一种大型双排多针绗缝机
CN201605433U (zh) 十字绣机
CN216639841U (zh) 电脑横机牵拉耙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11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