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9723U - 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9723U
CN204989723U CN201520579199.8U CN201520579199U CN204989723U CN 204989723 U CN204989723 U CN 204989723U CN 201520579199 U CN201520579199 U CN 201520579199U CN 204989723 U CN204989723 U CN 204989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optron
filming apparatus
framework
jut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791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贝智
守屋隆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9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97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具备:拍摄机构,其包括对被摄物进行拍摄的拍摄透镜;反射镜,其配置在所述拍摄透镜的入射侧,并反射来自所述被摄物的入射光;以及框体,其保持所述反射镜,其中,所述框体具备相对于所述反射镜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4年8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60923号为基础申请主张优先权,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部引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拍摄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一边利用反射镜确认拍摄者自身的图像一边进行拍摄的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拍摄装置,已知有如下的拍摄装置,其具备:半透半反镜,其使来自作为被摄物的拍摄者侧的一部分光朝向拍摄者反射并且使剩余的光透过;固态摄像元件,其接收透过该半透半反镜的光;聚光机构(拍摄透镜),其汇聚透过半透半反镜的光,以使得被摄物光学像容纳在该固态摄像元件的感光面内;以及存储机构,其将在固态摄像元件的感光面上产生的光学像存储为显示电子图像的图像数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78567号公报)。
根据该拍摄装置,能够在半透半反镜中映出拍摄者自身的图像,一边实时确认一边进行令人满意的拍摄者自身的拍摄。
然而,在上述现有例的技术中,存在半透半反镜的镜面容易被划伤这一问题。
即,在上述现有例的技术等中,由于半透半反镜的表面与框体的表面在同一面上,或者半透半反镜形成为框体的一个整面,因此,存在因摩擦等而容易划伤半透半反镜的镜面这一问题。
特别是在构成为箱形状且在框体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半透半反镜的拍摄装置中,若将拍摄装置放置在桌子上等且将半透半反镜的镜面朝下放置,则镜面容易被划伤。另外,在意外导致拍摄装置掉落的情况下,也存在半透半反镜破损、或者半透半反镜的镜面即便没有破损也容易被划伤这一问题。
而且,在半透半反镜的镜面被划伤的情况下,划痕碍眼,损害拍摄装置自身的美观,并且映在半透半反镜上的图像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射镜的镜面难以被划伤的构造的拍摄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拍摄机构,其包括对被摄物进行拍摄的拍摄透镜;
反射镜,其配置在所述拍摄透镜的入射侧,并反射来自所述被摄物的入射光;以及
框体,其保持所述反射镜,
所述框体具有相对于所述反射镜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从前表面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拍摄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拍摄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4是从右侧面侧观察图1的拍摄装置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拍摄装置的接地方式(其一)的图。
图6是示出图1的拍摄装置的接地方式(其二)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的拍摄装置的作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的从前表面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及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各处说明的变形例也能够尽可能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结构]
图1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0的外观。该图1所示的拍摄装置10的整体形成为大致箱形状。在主视时,该拍摄装置10的左右的各端部中央以山形或弧状向外侧稍微鼓起,但该拍摄装置10整体为大致长方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前后、上下以及左右各方向为图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
在该拍摄装置10的前表面中央设置有反射镜11。在前视时,该反射镜11的左右的各端部中央以山形稍微鼓起,但该反射镜11整体为大致长方形。该反射镜11形成为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
该反射镜11被设置为,以占据被拍摄装置10的上下的突起部130a、130a夹在中间的整个区域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扩展,并且左右方向以占据拍摄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上的约60%左右的方式扩展。
该反射镜11具有规定的球R。而且,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该反射镜11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上的中央朝向前方鼓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且如图3所示,在右视时,该反射镜11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上的中央朝向前方鼓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即,该反射镜11形成为中央部具有顶部且朝向前方鼓起的凸面镜。
这里,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使用凸面镜作为反射镜11的原因如下。
如图1和图4所示,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在反射镜11的顶部的后侧配置有拍摄透镜12。在该情况下,若使反射镜11的视场角与拍摄透镜12的视场角接近,则能够以与映在反射镜11上的图像相近的视场角对被摄物进行拍摄。因此,通过使反射镜11的视场角与拍摄透镜12的视场角接近,由此能够预先预测拍摄图像,因此对拍摄者来说是便利的。
但是,在使反射镜11的视场角与拍摄透镜12的视场角接近的情况下,若反射镜11是平面镜,则需要较大的反射镜11。
对此,只要将反射镜11设成凸面镜,与前视时相同大小的平面镜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视场角。
这意味着,能够利用较小的反射镜11使反射镜11的视场角与拍摄透镜12的视场角接近,有助于反射镜11甚至是拍摄装置10的小型化。
根据这种原因,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将反射镜11设成凸面镜,实现了反射镜11甚至是拍摄装置10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若不考虑这种效果,当然也能够将反射镜11设为平面镜。
该反射镜11由位于后侧的框体13支承。具体而言,拍摄装置10的框体13具备前侧框体13a、后侧框体13b以及装饰板13c,反射镜1由其中的前侧框体13a支承。例如,在前侧框体13a的表面上粘贴有反射镜11的背面。因此,与反射镜11的后表面对置的前侧框体13a的前表面也与该反射镜11的背面对应地成为朝向前方鼓起的凸面。
在支承该反射镜11的前侧框体13a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孔130c。而且,在反射镜11的后侧的框体13内的与上述孔130c对应的区域,配置有拍摄透镜12。作为该拍摄透镜12,优选使用将若干个单透镜以光轴彼此一致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复合透镜,以消除各种像差等。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由于反射镜11设置在拍摄透镜12的前方,因此需要具有映出被摄物的功能、和使来自被摄物的光向拍摄透镜12透过的功能。因此,尽管不特别限定反射镜11,但优选使用整体为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镜,或者仅全反射镜的一部分为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半透半反镜”并不是仅指光的透过率与反射率相等的反射镜,还指具有以规定的比率进行光的透过和反射来映出被摄物的功能、和使来自被摄物的光透过的功能的反射镜。
作为该反射镜11,在整体为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镜中,由于来自被摄物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镜11反射,因此,能够利用该反射光确认被摄物的图像。另外,作为反射镜11,在整体为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镜中,由于来自被摄物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反射镜11而透过,因此,能够利用该透过光来进行基于拍摄透镜12的拍摄。
另一方面,作为反射镜11,在全反射镜的一部分为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镜中,至少需要拍摄透镜12的前方为半透半反镜。若使用这种反射镜11,则来自被摄物的光在半透半反镜以外的部分被全反射,因此具有反射像清晰而容易观察这一优点。不特别限定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的反射镜11,但使用全反射镜的一部分为半透半反镜(透光部11a)的反射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作为反射镜11,介绍了全反射镜的一部分为半透半反镜的反射镜,但也可以代替半透半反镜,使全反射镜的一部分是透明的透光部。但是,由于在该透明的透光部不反射来自被摄物的光,因此,需要注意映在反射镜11上的被摄物的图像在该透明部分缺损的情况。
另外,如图4所示,在框体13内的拍摄透镜12的后侧配置有固态摄像元件15。作为该固态摄像元件15,例如使用CCD(ChargedCoupledDevice)、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该固态摄像元件15与上述拍摄透镜12一起构成拍摄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用于进行数字拍摄的拍摄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应用于使用卤化银胶片的拍摄装置。在该情况下,卤化银胶片与拍摄透镜一起构成拍摄机构。
另外,在框体13内配置有成为拍摄装置10的电源的电池16。作为该电池16,例如使用锂电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锂电池而使用干电池和其他电池。
另外,在后侧框体13b上设置有显示器17。作为该显示器17,例如设置LCD(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
在进行风景相片等普通的相片拍摄的情况下,该显示器17在监控拍摄前图像或监控拍摄后图像时等使用。
此外,在拍摄装置10的背面设置有菜单键、光标键和决定键等背面操作键18。
图4仅示出其中的一个背面操作键18。
另外,如图2所示,在拍摄装置10的上表面设置有快门键19和电源键20,在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对电池盖进行开闭的捏手21(参照图1)。能够通过操作该捏手21来取出电池,进行电池的更换、电池的充电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拍摄装置10中,在反射镜11的外侧具备闪光灯等发光部22(参照图1),在框体13内部具备电路基板23(参照图4)。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即框体突起部130a、130a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框体突起部130a、130a与前侧框体13a一体形成。该框体突起部130a、130a形成在前侧框体13a的前表面的上下端,并且在前侧框体13a的前表面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延伸。该框体突起部130a、130a以在俯视下或仰视时比反射镜11的前表面(表面)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前方鼓起的弧状。而且,框体突起部130a、130a突出,以使得在框体13外部的假想无限平面与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至少两个点接触时,在反射镜11的表面与假想无限平面之间出现间隙(参照图5和图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框体突起部130a、130a形成为与前侧框体13a一体成形的形状,但也可以最初使框体突起部130a、130a与前侧框体13a分体设置,之后将框体突起部130a、130a安装于前侧框体13a。
在该情况下,框体突起部130a、130a既可以由与拍摄装置10的框体13相同的材质(例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形成。例如也可以是,框体13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框体突起部130a、130a由弹性体或硅酮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在像这样框体突起部130a、130a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便在意外导致拍摄装置10向桌子上掉落时,弹性材料也能够吸收冲击,防止反射镜11和其他部件的破损。
接着,对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个数、突出量以及形成范围进行说明。
该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个数、突出量以及形成范围确定为,在假设拍摄装置10的形成有反射镜11的面侧与假想无限平面抵接的情况下,无论以哪种方式抵接,反射镜11的表面均部与假想无限平面抵接。假定该情况下的“假想无限平面”为桌面等平坦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的情况下,作为拍摄装置10的形成有反射镜11的面侧与例如桌面接地的情况,考虑如图5所示那样拍摄装置10的左右中央接地的方式、以及如图6所示那样拍摄装置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接地的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个数、突出量以及形成范围确定为,无论在哪种方式中,都仅是框体突起部130a、130a与桌面接地。
这样,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形成为在拍摄装置10的形成有反射镜11的面侧与例如桌面接地的情况下,框体突起部130a、130a以外的部分不接地的构造。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缩短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形成范围,从而拍摄装置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接地的情况下,框体突起部130a、130a与装饰板13c的一部分同时接地,阻止反射镜11的表面接地。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框体突起部130a、130a沿着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但框体突起部130a、130a也可以沿着反射镜11的宽度方向连续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框体突起部130a、130a也可以沿着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双方连续地形成。
这里,在反射镜11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凸面镜,且沿着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一方形成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情况下,优选不沿着反射镜11的宽度方向而沿着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形成框体突起部130a、130a。这是因为,在以反射镜11的中央的顶点为基准的情况下,由于反射镜1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挠曲量比反射镜1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挠曲量小,因此,若在半透半反镜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设置框体突起部130a、130a,则能够减小框体突起部130a、130a从反射镜11的镜面突出的突出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中,框体突起部130a、130a沿着反射镜11的长边(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但也可以按照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框体突起部130a、130a。需要将框体突起部130a、130a确定为,在假设拍摄装置10的形成有反射镜11的面侧与假想无限平面抵接的情况下,无论以哪种方式抵接,反射镜11的表面均不与假想无限平面抵接。
[作用和效果]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拍摄装置10,能够获得如下作用和效果。
即,由于拍摄装置10具有相对于反射镜11的表面突出的框体突起部130a、130a,因此,即使将拍摄装置10放置在桌子上等且将反射镜11的镜面朝下放置,由于框体突起部130a、130a与桌面接地,也阻止了反射镜11与桌面接地,所以防止反射镜11的镜面被划伤。
《第二实施方式》
图7和图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0A的从上表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A中,形成为支承反射镜11的前侧框体13a被施力构件30朝向前方施力的构造。而且,形成为在从表面侧对反射镜11施加外压的情况下,反射镜11相对于框体突起部130a、130a下沉的构造。在形成为相对于突起部下沉的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板簧作为施力构件30。而且,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框体13上,在板簧的另一端,利用例如双面胶粘贴有反射镜1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板簧而使用螺旋弹簧、合成橡胶和其他的弹性材料。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A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因此适当地省略图示和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A也具有框体突起部130a、130a。该框体突起部130a、130a以在俯视或仰视时比反射镜11的前表面(表面)进一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前方鼓起的弧状。而且,框体突起部130a、130a突出,以使得当框体13外部的假想无限平面与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至少两个点接触时,在反射镜11的表面与假想无限平面之间出现间隙。
因此,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A,即使在拍摄装置10A掉落时等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反射镜11也被框体突起部130a、130a保护,而且,假设即使反射镜11因冲击而挠曲接地,也会通过施力构件30来缓和冲击,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反射镜11被划伤。
因此,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突起部的突出量。
另外,能够防止掉落时的冲击所导致的反射镜11的破损。
《第三实施方式》
图9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装置10B的外观。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射镜11B整体为全反射镜,拍摄透镜12代替发光部22(参照图1)设置在反射镜11B的外侧,或者与发光部22一起设置在反射镜11B的外侧。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因此适当省略图示和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B也具有框体突起部130a、130a。
该框体突起部130a、130a以在俯视或仰视时比反射镜11B的前表面(表面)进一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向前方鼓起的弧状。而且,框体突起部130a、130a突出,以使得当框体13外部的假想无限平面与框体突起部130a、130a的至少两个点接触时,在反射镜11的表面与假想无限平面之间出现间隙。
因此,根据像这样构成的拍摄装置10B,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10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9)

1.一种拍摄装置,其具备:
拍摄机构,其包括对被摄物进行拍摄的拍摄透镜;
反射镜,其配置在所述拍摄透镜的入射侧,并反射来自所述被摄物的入射光;以及
框体,其保持所述反射镜,
所述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相对于所述反射镜的表面突出的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具有透光部,该透光部配置在所述拍摄透镜的前方,使来自所述被摄物的入射光向所述拍摄透镜透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部是具有规定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半透半反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是具有规定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的半透半反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是凸面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突起部突出,以使得在该框体外部的假想无限平面与所述框体的突起部的至少两个点接触时,在所述反射镜的表面与所述假想无限平面之间出现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突起部沿着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突起部由弹性体或硅酮橡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装置具备固定于所述反射镜的板簧,
所述反射镜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框体的突起部下沉的构造。
CN201520579199.8U 2014-08-07 2015-08-04 拍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97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0923A JP2016038450A (ja) 2014-08-07 2014-08-07 撮影装置
JP2014-160923 2014-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9723U true CN204989723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7919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9723U (zh) 2014-08-07 2015-08-04 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38450A (zh)
CN (1) CN2049897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1184A (zh) * 2016-11-11 2017-02-01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基于凸面反射镜的驾驶员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对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1184A (zh) * 2016-11-11 2017-02-01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基于凸面反射镜的驾驶员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对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8450A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9255C2 (ru) Компактная нашлемная система индикации, защищенная сверхтонк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CN104932102B (zh) 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
CN102628994B (zh) 虚像显示装置
CN110213408B (zh) 电子设备、转动组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1373309A (zh) 成像设备
US7382976B1 (en) Light source having a variable focal length
KR102340778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7170690B2 (en) Zoom lens
KR20180012688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EP2345931A1 (en) Photographic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0211500A (zh) 摄像显示模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7066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US7336896B2 (en) Display magnifier for digital camera
CN209089029U (zh) 移动终端和壳组件
CN204989723U (zh) 拍摄装置
CN111866330A (zh) 相机模组
JP2011209668A (ja) 映像投影及びキャプチャーシステム
AU2013260788B2 (en) Lens protector and imaging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0198367B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拍照控制方法
US2021038536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6212125U (zh) 双面一体式摄像头
CN204836340U (zh) 摄影装置
ES2312072T3 (es) Visor optico de una camara.
US8605231B2 (en) Digital photo frame with natural light
CN216387571U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