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81168U - 硅芯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硅芯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81168U
CN204981168U CN201520722410.7U CN201520722410U CN204981168U CN 204981168 U CN204981168 U CN 204981168U CN 201520722410 U CN201520722410 U CN 201520722410U CN 204981168 U CN204981168 U CN 204981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mating holes
silicon core
connecting hole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224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刚
王建鑫
吴一兵
辛均启
丁余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SAIWEI LDK PHOTOVOLTAIC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SAIWEI LDK PHOTOVOLTAIC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SAIWEI LDK PHOTOVOLTAIC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SAIWEI LDK PHOTOVOLTAIC S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224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81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81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811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芯夹持装置,所述硅芯夹持装置包括石墨基座、石墨套和至少两个石墨卡瓣,所述石墨基座的底端沿轴向开设有电极安装孔,所述电极安装孔用以插入多晶硅还原电极,所述石墨基座的顶端沿轴向开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电极安装孔相贯通,所述石墨套呈筒状,所述石墨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配合孔的内侧壁相配合,所述石墨套内侧设置卡合孔,所述卡合孔呈锥形,所述卡合孔的小端与所述电极安装孔相贯通,所述卡合孔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用以包覆于硅芯周侧,并插入所述卡合孔内,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与所述卡合孔相配合,并沿所述卡合孔的内壁滑入卡合孔,以驱动所述硅芯与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连接。

Description

硅芯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晶硅还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芯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晶硅生产的还原工序中,硅芯与电极用一组石墨件进行连接,两电极间形成导通。现有使用的方硅芯夹持装置是采用石墨基座上安装石墨卡瓣的结构,由于石墨卡瓣呈圆锥形,在应用于方硅芯的夹持时,石墨卡瓣夹持住硅芯柱,并插入石墨基座的锥形孔内,石墨卡瓣的外侧壁与锥形孔的内侧壁进行配合,由于两个相邻石墨卡瓣之间的卡槽内通常会沉积硅料,进而硅料会损坏石墨基座的锥形孔内壁,进而影响下一次石墨卡瓣的安装,导致多晶硅还原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多晶硅还原反应效率的硅芯夹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芯夹持装置,其中,所述硅芯夹持装置包括石墨基座、石墨套和至少两个石墨卡瓣,所述石墨基座的底端沿轴向开设有电极安装孔,所述电极安装孔用以插入多晶硅还原电极,所述石墨基座的顶端沿轴向开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电极安装孔相贯通,所述石墨套呈筒状,所述石墨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配合孔的内侧壁相配合,所述石墨套内侧设置卡合孔,所述卡合孔呈锥形,所述卡合孔的小端与所述电极安装孔相贯通,所述卡合孔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用以包覆于硅芯周侧,并插入所述卡合孔内,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与所述卡合孔相配合,并沿所述卡合孔的内壁滑入卡合孔,以驱动所述硅芯与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连接。
其中,所述配合孔呈锥形,所述配合孔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
其中,所述配合孔的锥度为10°~20°。
其中,所述配合孔的小端设置石墨限位台阶,所述石墨限位台阶对所述石墨套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电极安装孔呈锥形,所述电极安装孔的大端远离所述配合孔。
其中,所述电极安装孔的锥度为20°~30°。
其中,所述卡合孔的锥度为10°~20°。
其中,所述卡合孔的小端设置卡瓣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对所述石墨卡瓣进行限位。
其中,所述电极安装孔、配合孔和所述卡合孔均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石墨套高度大于所述配合孔深度,所述石墨卡瓣的高度大于所述卡合孔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硅芯夹持装置通过在所述石墨基座的顶端设置配合孔,将所述石墨套安装于所述配合孔内,并利用所述石墨套内侧设置卡合孔,将所述石墨卡瓣插入所述卡合孔内,进而实现石墨卡瓣夹持硅芯,使得硅芯插入石墨基座与还原电极进行连接,从而避免沉积的硅料损坏石墨基座,进而使得所述硅芯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有效,减少多晶硅还原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硅芯夹持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硅芯夹持装置100,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包括石墨基座10、石墨套20和至少两个石墨卡瓣30。所述石墨基座10的底端11沿轴向开设有电极安装孔111,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用以插入多晶硅还原电极1。所述石墨基座10的顶端12沿轴向开设有配合孔121,所述配合孔121与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相贯通。所述石墨套20呈筒状,所述石墨套20的外侧壁与所述配合孔121的内侧壁相配合。所述石墨套20内侧设置卡合孔21,所述卡合孔21呈锥形,所述卡合孔21的小端与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相贯通,所述卡合孔21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111。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用以包覆于硅芯2周侧,并插入所述卡合孔21内。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与所述卡合孔21相配合,并沿所述卡合孔21的内壁滑入卡合孔21,以驱动所述硅芯2与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连接。
通过在所述石墨基座10的顶端12设置配合孔121,将所述石墨套20安装于所述配合孔121内,并利用所述石墨套20内侧设置卡合孔21,将所述石墨卡瓣30插入所述卡合孔21内,进而实现石墨卡瓣30夹持硅芯2,使得硅芯2插入石墨基座10与多晶硅还原电极1进行连接,从而避免沉积的硅料损坏石墨基座10,进而使得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结构简单,安全有效,减少多晶硅还原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基座10呈圆柱状。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石墨基座10的底端11端面上。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石墨基座1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重合,从而使得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在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内受力均匀,增强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的稳固性能。所述配合孔121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石墨基座10顶端12端面,所述配合孔121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石墨基座1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重合,从而所述石墨套20在所述配合孔121内受力均匀,增强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的稳固性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基座10还可以是呈楔形圆柱体,或者是呈矩形柱体。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套20呈圆筒状。所述石墨套20包括相对设置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所述石墨套20安装于所述配合孔121内时,所述第一端20a靠近所述电极安装孔111,所述第二端20b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并露出于所述配合孔121,从而方便对所述石墨套20进行安装和拆卸。所述卡合孔21包括设置于小端的第一开口211和设置于大端第二开口212,所述第二开口212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211的孔径。所述第一开口211靠近所述第一端20a,所述第二开口212设置于所述第二端20b端面上。所述卡合孔21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石墨套20的几何中心轴线相重合,从而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在所述卡合孔21内受力均匀,从而增强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的稳固性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套20还可以是多边形筒状。
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相互拼接呈圆锥体。每一所述石墨卡瓣30均包括设置于外侧的锥形外壁31和设置于内侧的凹槽(未标示)。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的锥形外壁31共同拼接呈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与所述卡合孔21的内侧壁相配合。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的凹槽共同拼接呈矩形通孔(未标示),所述矩形通孔用以供所述硅芯2插入,从而利用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对所述硅芯2进行夹持。具体的,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包括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沿所述卡合孔21的内侧壁滑动,塞入所述卡合孔21内时,相互靠拢,进而相互挤压,进而共同对所述硅芯2产生夹持力,从而使得所述硅芯2稳固于两个所述石墨卡瓣30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芯夹持装置100还可以是包括三个或四个所述石墨卡瓣。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孔121呈圆锥形,所述配合孔121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1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孔121为盲孔,所述配合孔121的大端设置插入口,方便所述石墨套20插入所述配合孔121内所述配合孔121的底端贯通所述电极安装孔111。所述石墨套20的外壁呈锥形,所述石墨套20的外壁锥度与所述配合孔121的锥度相同设置。从而所述石墨套20可以与所述配合孔121紧密配合,且所述配合孔121对所述石墨套20的夹持力均衡。对所述石墨套20施加竖直方向的压力,即可使得所述石墨套20夹持于所述配合孔121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孔121还可以是四棱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孔121的锥度为1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配合孔121的锥度为16°,即所述石墨套20的外壁锥度为16°。利用所述配合孔121的锥度设置为16°,可以避免所述配合孔121因锥度过小,导致对所述石墨套20夹紧力过大,进而难以拆卸所述石墨套20;也可以避免所述配合孔121因锥度过大,导致对所述石墨套20的夹紧力过小,进而所述石墨套20不稳固的情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孔121的锥度还可以是19°。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孔121的小端设置石墨限位台阶122,所述石墨限位台阶122对所述石墨套20进行限位。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限位台阶122为所述配合孔121的底端,即所述石墨套20塞入所述配合孔121内,所述石墨套20的第一端20a端面与所述石墨限位台阶122的台阶面相配合。所述石墨限位台阶122限制所述石墨套20进一步塞入所述配合孔121,从而限制对所述石墨套20的夹持力过大,导致损坏所述石墨套2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限位台阶还可以是设置于所述配合孔12的内侧壁中间位置,在所述石墨套20的外侧壁设置相配合的配合台阶。利用所述配合台阶与所述石墨限位台阶相配合,以达到对所述石墨套20的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呈锥形,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大端远离所述配合孔121。利用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内侧锥面,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的外侧设置相同的锥面,从而方便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插入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内,且对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施加竖直方向压力时,即可以实现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夹持于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内,进而实现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的安装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锥度为20°~3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极安装孔的锥度为25°,即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的外侧壁锥度为25°。利用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锥度设置为25°,可以避免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因锥度过小,导致对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夹紧力过大,进而难以拆卸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也可以避免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因锥度过大,导致对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的夹紧力过小,进而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不稳固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孔21的锥度为10°~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孔21的锥度为15°,即所述石墨卡瓣30的外侧壁锥度为15°。利用所述电极安装孔111的锥度设置为25°,可以避免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因锥度过小,导致对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夹紧力过大,进而难以拆卸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也可以避免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因锥度过大,导致对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的夹紧力过小,进而避免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不稳固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孔21的小端设置卡瓣限位台阶213,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13对所述石墨卡瓣30进行限位。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瓣限位台阶213为所述卡合孔21的底端,即所述石墨卡瓣30塞入所述卡合孔21内,所述石墨卡瓣30的端面与所述卡瓣限位台阶213的台阶面相对设置。所述卡瓣限位台阶213限制所述石墨卡瓣30进一步塞入所述卡合孔21,从而限制所述卡合孔21对所述石墨卡瓣30的夹持力过大,导致损坏所述石墨卡瓣30。并且利用所述卡瓣限位台阶213承载所述石墨卡瓣30之间的硅料,进而避免硅料进入所述配合孔20和所述电极安装孔111内,进而避免所述石墨基座10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安装孔111、配合孔121和所述卡合孔21均同轴设置。利用所述电极安装孔111、配合孔121和所述卡合孔21均同轴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1、石墨套20和所述石墨卡瓣30均受理均衡。
进一步地,所述石墨套20高度大于所述配合孔121深度,所述石墨卡瓣30的高度大于所述卡合孔21深度。利用所述石墨套20部分露出于所述配合孔121,从而方便对所述石墨套20进而安装,也方便对所述石墨套20进行维护。利用所述石墨卡瓣30部分露出于所述卡合孔21,方便对所述石墨卡瓣30进行安装,也方便对所述石墨卡瓣30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硅芯夹持装置通过在所述石墨基座的顶端设置配合孔,将所述石墨套安装于所述配合孔内,并利用所述石墨套内侧设置卡合孔,将所述石墨卡瓣插入所述卡合孔内,进而实现石墨卡瓣夹持硅芯,使得硅芯插入石墨基座与还原电极进行连接,从而避免沉积的硅料损坏石墨基座,进而使得所述硅芯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有效,减少多晶硅还原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芯夹持装置包括石墨基座、石墨套和至少两个石墨卡瓣,所述石墨基座的底端沿轴向开设有电极安装孔,所述电极安装孔用以插入多晶硅还原电极,所述石墨基座的顶端沿轴向开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电极安装孔相贯通,所述石墨套呈筒状,所述石墨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配合孔的内侧壁相配合,所述石墨套内侧设置卡合孔,所述卡合孔呈锥形,所述卡合孔的小端与所述电极安装孔相贯通,所述卡合孔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用以包覆于硅芯周侧,并插入所述卡合孔内,至少两个所述石墨卡瓣与所述卡合孔相配合,并沿所述卡合孔的内壁滑入卡合孔,以驱动所述硅芯与所述多晶硅还原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呈锥形,所述配合孔的大端远离所述电极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锥度为1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的小端设置石墨限位台阶,所述石墨限位台阶对所述石墨套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安装孔呈锥形,所述电极安装孔的大端远离所述配合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安装孔的锥度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孔的锥度为10°~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孔的小端设置卡瓣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对所述石墨卡瓣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安装孔、配合孔和所述卡合孔均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套高度大于所述配合孔深度,所述石墨卡瓣的高度大于所述卡合孔深度。
CN201520722410.7U 2015-09-15 2015-09-15 硅芯夹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1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2410.7U CN204981168U (zh) 2015-09-15 2015-09-15 硅芯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22410.7U CN204981168U (zh) 2015-09-15 2015-09-15 硅芯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81168U true CN204981168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2241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81168U (zh) 2015-09-15 2015-09-15 硅芯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811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7264A (zh) * 2016-08-31 2016-11-30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多晶硅还原炉的电极组件
CN108675303A (zh) * 2018-08-14 2018-10-19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硅芯夹持装置及夹持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7264A (zh) * 2016-08-31 2016-11-30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多晶硅还原炉的电极组件
CN106167264B (zh) * 2016-08-31 2018-12-07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多晶硅还原炉的电极组件
CN108675303A (zh) * 2018-08-14 2018-10-19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硅芯夹持装置及夹持方法
CN108675303B (zh) * 2018-08-14 2019-07-26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硅芯夹持装置及夹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81168U (zh) 硅芯夹持装置
CN214481807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监控装置
CN206832859U (zh) 一种断路器试验用的夹式排接线试验插针
CN104384909A (zh) 自动锁螺丝装置及其螺丝夹头
CN201638979U (zh) 模块盒接插结构
CN204046682U (zh) 一种手机固定支架
CN202206107U (zh) 断接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可伸缩连接装置
CN204835107U (zh) Usb数据线理线板
CN204223505U (zh) 一种芯片储运治具用定位件夹具
CN206847598U (zh) 沉降观测立尺支撑架
CN105932454B (zh) 通信端子测试辅助工具
CN206685604U (zh) 一种低温连接器
CN206758720U (zh) 一种迷你型同轴电缆的电子连接器
CN205985369U (zh) 一种带有定位装置的母线连接器
CN209200595U (zh) 一种新型电子信息抗干扰器
CN216247141U (zh) 一种管胶快速撑开装置
CN210982534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治具
CN210092461U (zh) 一种方便安装拆卸的线路连接器
CN220010231U (zh) 一种用于下烟道导槽的放置烟支辅助装置
CN213816597U (zh) 一种带有线头固定装置的激光液面控制仪
CN202852206U (zh) 一种电缆桥架
CN209658787U (zh) 一种垂直组合式多方位调节线夹
CN203071317U (zh) 嵌入式墙壁电源插座
CN210033316U (zh) 一种用于连续油管测井的转接装置
CN216669499U (zh) 伸缩式工具试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