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3365U - 风道组件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3365U
CN204963365U CN201520555802.9U CN201520555802U CN204963365U CN 204963365 U CN204963365 U CN 204963365U CN 201520555802 U CN201520555802 U CN 201520555802U CN 204963365 U CN204963365 U CN 204963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ting chamber
refrigerator
supply passage
retur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558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耿秀华
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558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3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3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33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冰箱内形成有冷冻室与冷藏室,风道组件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本体内的有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及第二回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一端与送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冷冻室连通,以为冷冻室提供冷风;第二送风通道一端与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冷藏室连通,以为冷藏室提供冷风;第一回风通道一端与回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冷冻室连通,以将冷冻室内的冷风回流至回风管路;第二回风通道一端与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冷藏室连通,以将冷藏室的内冷回流至冷冻室内,再由第一回风通道回流至回风管路。本实用新型有效将冷藏室与冷冻室的送风通道与回风通道集成在一起,进而有效降低了组装难度。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多门的风冷冰箱,主要采用发泡层内的送风管和回风管进行冷气的输送及回流。常规的结构一般采用注塑成型的塑料(PP或PS)管道通过弯管接头分别与冷藏冷冻变温箱胆上的预留孔洞密封配合,从而实现冷藏、变温的送风和回风。这种结构的冰箱的箱体内管路较多,排布复杂,组装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冰箱,旨在将冰箱的送风管路与回风管路高程度集成在一起,进而有效简化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冰箱的风道组件,所述冰箱内形成有冷冻室与冷藏室,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内的有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及第二回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一端与送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以为所述冷冻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以为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一端与回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以将所述冷冻室内的冷风回流至回风管路;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的内冷回流至所述冷冻室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
优选地,所述冰箱内形成有变温室,所述变温室设于所述冷冻室与所述冷藏室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变温室连通,以为所述变温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与所述变温室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内的冷风回流至所述冷冻室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
优选地,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内设有调节阀门,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二送风通道进入所述冷藏室与所述变温室内的冷风量。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回风盖板,所述主体与所述回风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回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主体及所述回风盖板均由泡沫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送风盖板,所述主体与所述送风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送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送风盖板由泡沫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风道盖板,所述主体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以及第一回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风道盖板由泡沫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冰箱,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及填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风道组件之间的发泡层,所述冰箱内形成有冷冻室与冷藏室,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内的有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及第二回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一端与送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以为所述冷冻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以为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一端与回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以将所述冷冻室内的冷风回流至回风管路;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的内冷回流至所述冷冻室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本体上形成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及第二回风通道,再将本体安装于冰箱内,并与所述冷藏室及所述冷冻室连通,以实现冷风循环,进而实现对所述冷藏室与所述冷冻室的制冷,相比现有的通过管道连接实现制冷的风冷冰箱,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有效将冷藏室与冷冻室的送风通道与回风通道集成在一起,进而有效降低了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一实施例的风流走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的第一送风通道与第一冷冻进风口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走向示意图;
图4为实现图3所示风流走向的风道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冷冻室 200 冷藏室
300 本体 320 第一送风通道
340 第二送风通道 360 第一回风通道
380 第二回风通道 400 送风管路
500 回风管路 600 变温室
342 调节阀门 120 第一冷冻进风口
122 凸台 220 冷藏进风口
140 冷冻送风口 240 冷藏回风口
160 第二冷冻进风口 180 冷冻回风口
302 主体 304 回风盖板
306 送风盖板 308 风道盖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冰箱的风道组件,用于实现风冷冰箱中的冷风循环。
首先以只具有冷冻室与冷藏室的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一实施例的风流走向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风流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开门冰箱内形成有冷冻室100与冷藏室200,所述风道组件安装于所述冷冻室100与冷藏室200外,并与所述冷冻室100及冷藏室200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本体300及形成与所述本体300内的第一送风通道320、第二送风通道340、第一回风通道360及第二回风通道380,所述第一送风通道320一端与送风管路4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连通,以为所述冷冻室100提供冷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340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200连通,以为所述冷藏室200提供冷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360一端与回风管路5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连通,以将所述冷冻室100内的冷风回流至回风管路500;所述第二回风通道380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200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200的内冷回流至所述冷冻室100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360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500。在本实施例中,先在所述本体300上形成第一送风通道320、第二送风通道340、第一回风通道360及第二回风通道380,再将本体300安装于冰箱内,并与所述冷藏室200及所述冷冻室100连通,以实现冷风循环,进而实现对所述冷藏室200与所述冷冻室100的制冷,相比现有的通过管道连接实现制冷的风冷冰箱,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有效将冷藏室与冷冻室的送风通道与回风通道集成在一起,进而有效降低了组装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由EPS泡沫材料制成,相比现有的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管道,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通道320一端与送风管路400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冷冻室100的第一冷冻进风口120密封连接,其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为插接连接,也即(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冷冻进风口120上形成有凸台122,所述第一送风通道320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凸台122上。冷风在送风装置(未图示)的作用下由所述送风管路400进入所述第一送风通道320,并通过所述第一冷冻进风口120进入所述冷冻室100内,以实现对所述冷冻室100的制冷。所述第二送风通道340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的冷冻送风口140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200的冷藏进风口220密封连接,所述冷冻室100内的冷风对所述冷冻室100制冷完成后,经由冷冻送风口140进入第二送风通道340,并通过所述冷藏进风口220进入所述冷藏室200内,以实现对所述冷藏室200的制冷。所述第二回风通道380一端与所述冷藏室200的冷藏回风口240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的第二冷冻进风口160密封连接,所述冷藏室200内的冷风对所述冷藏室200制冷完成后,经由所述冷藏回风口240进入所述第二回风通道380,并通过所述第二冷冻进风口160进入所述冷冻室100内。所述第一回风通道360一端与所述冷冻室100的冷冻回风口180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风管路500密封连接,由所述第二冷冻进风口160进入所述冷冻室100内的冷风由所述冷冻回风口180进入所述第一回风通道360内,并最终进入到所述回风管路500内,然后经由制冷组件进行制冷后,再次进入到所述送风通道内,进而实现冷风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组件可以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分体制成后再组装在一起,均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下面以具有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的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另一实施例的风流走向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冰箱内还形成有变温室600,所述变温室600设于所述冷冻室100与所述冷藏室200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通道340与所述变温室600连通,以为所述变温室600提供冷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380与所述变温室600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200内的冷风回流至所述冷冻室100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360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500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340内设有调节阀门342,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二送风通道340进入所述冷藏室200与所述变温室600内的冷风量。具体地,可以通过在所述冷藏室200与所述变温室60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读取所述冷藏室200与所述变温室600内的实际温度,并根据所述实际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调整调节阀门342的偏转角度,进而实现对进入所述冷藏室200与所述变温室600内的冷风量的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4为实现图3所示风流走向的风道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300由泡沫材料分体制成后组装而成,其具体包括主体302、与所述主体302固定连接的回风盖板304、所述主体302固定连接的送风盖板306及与所述主体302固定连接的风道盖板308,其中,所述主体302与所述回风盖板304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回风通道380;所述主体302与所述送风盖板306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送风通道340;所述主体302与所述风道盖板308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送风通道320以及第一回风通道36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风道组件的内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其还可以对应不同的腔室分别设置送风与回风通道,只要将送风与回风通道均设置于本体300上,均可实现上述方便组装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及填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风道组件之间的发泡层,该述风道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冰箱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冰箱的风道组件,所述冰箱内形成有冷冻室与冷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本体及形成于所述本体内的有第一送风通道、第二送风通道、第一回风通道及第二回风通道,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一端与送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以为所述冷冻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以为所述冷藏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一端与回风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以将所述冷冻室内的冷风回流至回风管路;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冷冻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的内冷回流至所述冷冻室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内形成有变温室,所述变温室设于所述冷冻室与所述冷藏室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通道与所述变温室连通,以为所述变温室提供冷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与所述变温室连通,以将所述冷藏室内的冷风回流至所述冷冻室内,再由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回流至所述回风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通道内设有调节阀门,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二送风通道进入所述冷藏室与所述变温室内的冷风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回风盖板,所述主体与所述回风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回风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及所述回风盖板均由泡沫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送风盖板,所述主体与所述送风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送风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盖板由泡沫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的风道盖板,所述主体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送风通道以及第一回风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由泡沫材料制成。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及填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风道组件之间的发泡层,所述风道组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CN201520555802.9U 2015-07-24 2015-07-24 风道组件及冰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63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5802.9U CN204963365U (zh) 2015-07-24 2015-07-24 风道组件及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55802.9U CN204963365U (zh) 2015-07-24 2015-07-24 风道组件及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3365U true CN204963365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5580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63365U (zh) 2015-07-24 2015-07-24 风道组件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336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0963A (zh) * 2015-07-24 2015-11-04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冰箱
WO2017219518A1 (zh) * 2016-06-21 2017-12-28 南京创维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分立内嵌式风道结构
CN108286858A (zh) * 2018-01-08 2018-07-1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冰箱
CN109798726A (zh) * 2019-03-21 2019-05-2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冻储物盒、速冻加湿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CN109883111A (zh) * 2019-03-22 2019-06-1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N114543423A (zh) * 2022-02-16 2022-05-2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单系统多路进风风道装置的电冰箱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0963A (zh) * 2015-07-24 2015-11-04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冰箱
WO2017219518A1 (zh) * 2016-06-21 2017-12-28 南京创维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分立内嵌式风道结构
CN108286858A (zh) * 2018-01-08 2018-07-1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冰箱
CN108286858B (zh) * 2018-01-08 2020-09-0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冰箱
CN109798726A (zh) * 2019-03-21 2019-05-2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冻储物盒、速冻加湿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CN109883111A (zh) * 2019-03-22 2019-06-1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N114543423A (zh) * 2022-02-16 2022-05-2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单系统多路进风风道装置的电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63365U (zh) 风道组件及冰箱
CN105020963A (zh) 风道组件及冰箱
CN103575023B (zh) 一种冰箱风道系统
CN108088147B (zh) 冰箱
WO2015188623A1 (zh) 风冷电冰箱
CN103499172B (zh) 冰箱
CN203550387U (zh) 一种冰箱风道系统
CN103225939B (zh) 冰箱
CN101706189A (zh) 一种多变温室冰箱
CN104896838B (zh) 风冷冰箱
CN203964509U (zh) 风冷电冰箱
CN205536791U (zh) 风道结构及冰箱
CN204460895U (zh) 一种应用于风冷冰箱冷藏室的风道组件
CN208817816U (zh) 单系统对开门冰箱
CN203177566U (zh) 三间室全风冷冰箱的制冷风道
CN204115342U (zh) 一种回风风道
CN108286858A (zh) 一种冰箱风道结构及冰箱
CN103234320B (zh) 冰箱
CN112648777A (zh) 一种冰箱回风结构
CN204177009U (zh) 冰箱
CN205119608U (zh) 冰箱的风道装置及全变温冰箱
CN203286837U (zh) 冰箱
CN102997559B (zh) 冰箱
CN103115465A (zh) 一种冰箱的整体式风道系统
CN204718243U (zh) 风冷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