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3222U -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63222U
CN204963222U CN201520565289.1U CN201520565289U CN204963222U CN 204963222 U CN204963222 U CN 204963222U CN 201520565289 U CN201520565289 U CN 201520565289U CN 204963222 U CN204963222 U CN 204963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
water heater
liquid case
heating tube
heat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52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652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63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63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6322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和具有其的热水器,所述液箱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每个所述加热管内设有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绕流管,至少一个所述绕流管通过连接接头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管连接,每个所述绕流管内设有绕流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箱,通过在至少一个加热管内设置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对加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将至少一个绕流管通过连接接头与至少一个加热管相连,并在每个绕流管内设置绕流装置,通过绕流装置对流入绕流管内的水进行混合,不仅可以减小液箱的容积,而且可以避免水温分层。

Description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和具有该液箱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热水器,液箱的容积较大,而如果要减小液箱的容积,就会使得液箱内的水温分层的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当热水器的管路过长或管路中原存留水温较低时,对后续电子混水阀的恒温性能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液箱,该液箱容积小且水温不分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每个所述加热管内设有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绕流管,至少一个所述绕流管通过连接接头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管连接,每个所述绕流管内设有绕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通过在至少一个加热管内设置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对加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将至少一个绕流管通过连接接头与至少一个加热管相连,并在每个绕流管内设置绕流装置,通过绕流装置对流入绕流管内的水进行混合,不仅可以减小液箱的容积,而且可以避免水温分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绕流管包括绕流管体和设在所述绕流管体外的绕流保温件,其中所述绕流装置设在所述绕流管体内。
可选地,所述绕流装置包括两个支架和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架之间的绕流件,所述两个支架分别设在所述绕流管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绕流件为沿所述绕流管体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绕流片。
可选地,所述绕流管体为PPR绕流管体,所述绕流保温件为聚氨酯保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管体和设在所述加热管体外的加热保温件,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加热管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头和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头之间的第一连通管,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头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头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头包括沿轴向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三连接头,每个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在所述绕流管的轴向上错开设置的两个第四连接头和连接在所述两个第四连接头之间的第二连通管,每个所述第四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彼此连通且夹角为90°的两个第五连接头,每个所述第五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于热水器的液箱一步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设在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管上设有突跳限温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接头为PPR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由于具有上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从而可以减小液箱的容积,同时可以实现水温不分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的绕流管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的绕流管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液箱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液箱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液箱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液箱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液箱的连接接头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的堵头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液箱;
1:加热管;
11:加热装置;12:加热管体;13:加热保温件;14:突跳限温器;
111:发热管;112:陶瓷绝缘座;113:电源线;114:防水保护盒;
2:绕流管;
21:绕流装置21;22:绕流管体;23:绕流保温件;
211:支架;212:绕流件;
2111:连接环;2112:连接杆;2121:绕流片;
3:连接接头;
311:第一连接头;312:第一连通管;
321:第二连接头;
331:第三连接头;
341:第四连接头;342:第二连通管;
351:第五连接头;
4:堵头;
41:竖直管;4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
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下面参考图1-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1和至少一个绕流管2。其中,每个加热管1内可设有加热装置11,通过加热装置11可对加热管1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可以提高水温的一致性,同时,由于加热管1和绕流管2均形成为管状且容积较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液箱100的容积。
至少一个绕流管2可通过连接接头3与至少一个加热管1连接,每个绕流管2内可设有绕流装置21,通过设置绕流装置21,可以将进入绕流管2的热水和绕流管2内的预存水进行混合,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温分层现象的发生。
例如,如图1所示,液箱100可以包括一个加热管1和一个绕流管2,加热管1内设有加热装置11,绕流管2内设有绕流装置21,加热管1与绕流管2通过一个连接接头3连接,加热装置11可对加热管1内的水进行加热,由此,绕流装置21可对绕流管2内的水进行混合,使流入绕流管2的热水和绕流管2内的预存水充分混合,从而可以解决水温分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小液箱100的容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100,通过在至少一个加热管1内设置加热装置11,利用加热装置11对加热管1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将至少一个绕流管2通过连接接头3与至少一个加热管1相连,且在每个绕流管2内设置绕流装置21,通过绕流装置21对流入绕流管2内的热水与绕流管2内的预存水进行混合,不仅可以减小液箱100的容积,而且可以避免水温分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每个绕流管2可以包括绕流管体22和设在绕流管体22外的绕流保温件23,其中,绕流装置21可以设在绕流管体22内。由此,可以利用绕流装置21对绕流管体22内的水进行混合,并利用绕流保温件23对绕流管体22内的热水进行保温,从而可以减少热水的热量散失,并能够避免水温分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绕流装置21可以包括两个支架211和连接在两个支架211之间的绕流件212,两个支架211可分别设在绕流管体22的两端。可选地,支架211可以形成为圆片状镂空结构,以使水流能够通过镂空的结构方便地流入或流出绕流管体22,例如,如图4所示,支架211可包括连接环2111和两个连接杆2112,两个连接杆2112互相垂直,且每个连接杆2112的两端均与连接环2111的内周相连,两个支架211分别安装在绕流管体22的两端,利用两个支架211对绕流件212进行支撑,从而可以避免绕流件212损坏,而且,水流可通过十字交叉的两个连接杆2112与连接环2111之间的镂空流入或流出绕流管体22,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方便地使水流通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绕流件212可为沿绕流管体22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绕流片2121,由于绕流片2121沿绕流管体22的轴向螺旋延伸,所以水进入绕流管体22后,可在绕流片2121的作用下螺旋前进,使热水和绕流管体22内预存的冷水充分混合,避免出现液箱100中水温分层的现象。当然,绕流件212可以包括中心轴和多个沿中心轴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沿中心轴的轴向间隔开的绕流结构(图中未示出),多个绕流结构可交错分布,这样,热水进入绕流管体22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热水会与绕流结构发生碰撞,从而可使热水和绕流管体22内预存的冷水进行混合,降低出现水温分层的现象的概率。
可选地,绕流管体22可为PPR(polypropylenerandom,无规共聚聚丙烯)绕流管体,由于PPR材料的绕流管体22具有抗冲击能力强、挠性大、易加工等优点,所以采用PPR材料的绕流管体22,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可选地,绕流保温件23可为聚氨酯保温层,利用聚氨酯保温层对绕流管体22内的水进行保温,不仅保温性、密封性较好,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每个加热管1可以包括加热管体12和设在加热管体12外的加热保温件13,其中,加热装置11可设在加热管体12内。由此,可通过加热装置11对加热管体12内预存的水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出现水温分层的现象,进而可以降低对后续电子混水阀的恒温性能的影响。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11可以包括发热管111,利用发热管111对加热管体12内的水进行加热,成本低且效率高。例如,如图4所示,发热管111的一端可设在贯穿加热管体12的侧壁的陶瓷绝缘座112上并与电源线113相连,发热管111的另一端可伸入加热管体12内。可选地,发热管111可形成为U形,以进一步提高加热装置11的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加热管1上可设有突跳限温器14,以控制加热管1启动加热或停止加热。例如,突跳限温器14可紧贴加热管体12的外壁面设置且与电源线113相连,从而可利用突跳限温器14控制加热管体12内的水温。当加热管体12内的水温低于突跳限温器14的动作温度(例如65℃)时,突跳限温器14不动作,此时电源线113与发热管111连通,发热管111对加热管体12内的水加热;而当加热管体12内的水温达到突跳限温器14的动作温度(例如65℃)时,突跳限温器14动作,断开电源,发热管111停止加热。由此,不仅可以保证加热管体12内的水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且可以避免进入后续电子混水阀的水温过低,影响电子混水阀的性能。
可选地,加热管体12的外周壁上可设有加热保温件13,如图2所示,加热保温件13可以是聚氨酯保温层,通过将聚氨酯保温层设在加热管体12外,可对加热管体12内的水进行保温,减少热水的热量损失,避免加热管体12内的水温度频繁变化,从而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避免水温分层,从而降低突跳限温器14、发热管111、电子混水阀等器件损坏的概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热管111与电源线113相连的位置可设有防水保护盒114,通过设置防水保护盒114,一方面可以避免加热管体12出现漏水现象,另一方面,一旦发生漏水现象,可以避免电源线113与水直接接触,降低发生短路等安全事故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连接接头3可以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头311和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头311之间的第一连通管312,每个第一连接头311可与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端部相连,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连接接头3的两个第一连接头311可与加热管1的一端和绕流管2的一端分别相连,由此,通过第一连通管312将加热管1和绕流管2连通,结构简单紧凑。当然,两个加热管1也可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头311相连,以使两个加热管1连通。还可以通过两个第一连接头311将两个绕流管2相连,使两个绕流管2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接头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321,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321可与两个第一连接头311并排设置且可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头311之间,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接头3可与第一连通管312连通,第二连接接头3可与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端部相连,以减小液箱100的容积,并可使液箱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如图6所示,连接接头3可以包括一个第二连接头321,且一个第二连接头321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头311之间,这样,两个第一连接接头3和一个第二连接头321可分别与加热管1或绕流管2相连,并使三者通过第一连通管312连通,从而可将液箱100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连接接头3可以包括沿轴向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三连接头331,每个第三连接头331可与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端部相连。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三连接头331的两端可分别与两个绕流管2相连,通过两个沿轴向连通的第三连接头331,可方便地将两个绕流管2连接在一起形成直管,以满足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接头3可以包括在绕流管2的轴向上错开设置的两个第四连接头341和连接在两个第四连接头341之间的第二连通管342,每个第四连接头341可与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端部相连。例如,如图8所示,两个第四连接头341在与其相连的绕流管2的轴向方向上错开设置,且两个第四连接头341通过第二连通管342相连。由此,可以使液箱100的形状布置更加灵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接头3可以包括彼此连通且夹角为90°的两个第五连接头351,如图9所示,两个第五连接头351互相垂直且彼此连通,由此,即可将水平的管路和竖直的管路连成一体,每个第五连接头351可与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端部相连。例如,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竖直布置的绕流管2和水平布置的绕流管2可通过互相垂直且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五连接头351相连,从而可以将液箱100布置成隐藏式或装饰成艺术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堵头4,如图10所示,堵头4可包括竖直管41和封堵竖直管41的一端的挡板42。堵头4可设在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一端,以将加热管1或绕流管2的一端封堵,从而可以使液箱100的形状更加多变。
可选地,连接接头3可以是PPR接头,从而能够提高连接接头3的可靠性,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液箱100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图2和图3并结合图11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箱100进行描述。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箱100包括6个竖直放置的绕流管2、两个水平放置的绕流管2和4个竖直放置的加热管1,通过13个不完全相同的连接接头3将这些绕流管2和加热管1相连,可使液箱100形成为对称的门状。
其中,如图3所示,绕流管2的绕流管体22内设有沿绕流管体22的轴向螺旋延伸绕流片2121,绕流管体22外设有绕流保温件23,利用绕流片2121可将绕流管体22内的预存水和流入其的热水进行混合。如图2所示,加热管1的加热管体12内可设有U形的发热管111,加热管体12外壳可设有加热保温件13,且发热管111可与突跳限温器14相连,通过突跳限温器14,可控制发热管111的启停,保证发热管111体内的水温保持在突跳限温器14的动作温度(例如65℃)左右。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一绕流管2可通过轴向上错开设置且通过第二连通管342连通的两个第四连接头341与加热单元(图中未示出)相连,这样,从加热单元中输出的热水和管路中的预存水可首先由第一竖直绕流管2进行混合,以避免水温分层。
第一竖直绕流管2的与第二竖直绕流管2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且通过第一连通管312连通的两个第一连接头311连接,第二竖直绕流管2可位于第一加热管1的正上方,且第二竖直绕流管2与第一加热管1之间通过沿轴向彼此连通的第三连接头331相连。这样,第一加热管1中的发热管111可对预存水进行加热,且经过第一竖直绕流管2和第二竖直绕流管2混合的水可进入第一加热管1。
第一加热管1和第二加热管1并排设置,这二者的下端可通过两个并排设置且通过第一连通管312连通的两个第一连接头311连接。如图11所示,第三竖直绕流管2位于第二加热管1的正上方,第二加热管1和第三竖直绕流管2可通过沿轴向彼此连通的第三连接头331相连,由此,通过第一加热管1和第二加热管1加热后的水和液箱100内的预存水可由第三竖直绕流管2混合,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温的均匀性,进而可以避免水温分层现象的发生。
第三竖直绕流管2通过互相垂直且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五连接头351与第一水平绕流管2相连,第一水平绕流管2与第二水平绕流管2之间通过沿轴向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三连接头331相连,另一个水平绕流管2可进一步对两个加热管1加热的预存水和液箱100中的冷水进行混合,从而进一步降低水温分层的概率。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液箱100呈对称的门状,也就是说,液箱100左右对称,所以在此不再对后续结构进行详述,这样,不仅可以使液箱100的美观性较优,而且还可以实现隐藏装饰的目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避免出现水温分层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竖直绕流管2可与电子混水阀(图中未示出)相连,加热单元加热的热水和液箱100内的预存水通过绕流管2和加热管1混合后,在电子混水阀的作用下,与冷水按比例混合,输出用户所需温度的热水。
由于加热管1能对液箱100中的预存水进行加热,由此可以使预存水的温度保持在突跳限温器14的动作温度左右,而且,绕流管2可将流过绕流管体22的热水与预存水进行混合,从而能够避免发生水温分层的现象,并减小液箱100的容积。同时,由于连接接头3可形成为多种形状,从而可以将多个加热管1和多个绕流管2进行组合,使它们能够像积木一样任意摆放,实现隐藏式安装或装饰成各种艺术形状安装,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能够实现零冷水、极致恒温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避免由于水温过低而对电子混水阀的性能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延长液箱100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箱100,通过在加热管1内设置加热装置11,利用加热装置11对加热管1内的预存水进行加热,并在绕流管2内设置绕流装置21,利用绕流装置21对绕流管2内的水进行混合,同时,利用连接接头3将至少一个加热管1与至少一个绕流管2相连,并将连接接头3设为各种不同的形状,从而不仅可以减小液箱100的容积,而且可以避免出现水温分层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将绕流管2、加热管1和连接接头3组合安装,任意摆放,不仅可以使液箱100的美观性较优,而且还可以实现隐藏或形成为艺术形状装饰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100。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的其他构成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加热管,每个所述加热管内设有加热装置;和
至少一个绕流管,至少一个所述绕流管通过连接接头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管连接,每个所述绕流管内设有绕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流管包括绕流管体和设在所述绕流管体外的绕流保温件,其中所述绕流装置设在所述绕流管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装置包括两个支架和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架之间的绕流件,所述两个支架分别设在所述绕流管体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件为沿所述绕流管体的轴向螺旋延伸的绕流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管体为PPR绕流管体,所述绕流保温件为聚氨酯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管体和设在所述加热管体外的加热保温件,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加热管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头和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头之间的第一连通管,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头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头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包括沿轴向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三连接头,每个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在所述绕流管的轴向上错开设置的两个第四连接头和连接在所述两个第四连接头之间的第二连通管,每个所述第四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彼此连通且夹角为90°的两个第五连接头,每个所述第五连接头与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堵头,所述堵头设在所述加热管或所述绕流管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上设有突跳限温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为PPR接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
16.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热水器的液箱。
CN201520565289.1U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63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5289.1U CN204963222U (zh)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5289.1U CN204963222U (zh)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63222U true CN204963222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5289.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63222U (zh) 2015-07-28 2015-07-28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632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4452A (zh) * 2015-07-28 2015-10-07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4452A (zh) * 2015-07-28 2015-10-07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4964452B (zh) * 2015-07-28 2017-12-19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5356B (zh) 大型智慧城市工业建筑防冻裂智能管道连接装备的工作方法
CN203940598U (zh) 节能型电热水器
CN202254311U (zh) 电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
CN204963222U (zh)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201909428U (zh) 速热式电热水器
CN200993481Y (zh) 降低进水冲击力的进水绝缘管及电热水器
CN201818954U (zh) 外敷内热式保温装置的输油管
CN104344540A (zh)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02158645U (zh) 即热式液体加热器
CN104964452A (zh) 用于热水器的液箱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8332594A (zh) 一种套管型一体化蓄热装置及其蓄热应用系统
CN203561041U (zh) 速热式电热水器
CN206739409U (zh) 电磁感应采暖装置
CN203731653U (zh) 一种防触电式电热水器
CN100567840C (zh) 贮水式防电墙热水器
CN203400006U (zh) 饮水机
CN202792480U (zh) 涡轮速热式热水器
CN203375710U (zh) 热泵热水器水箱和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CN203336812U (zh) 一种立体螺旋加热超薄双胆电热水器
CN204313376U (zh) 燃电互补热水系统和管路切换装置
CN201964598U (zh) 安全高效热水器
CN202442467U (zh) 一种流体加热器
CN204165238U (zh)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CN205002390U (zh) 电热水器
CN203771672U (zh) 一种储水式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