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8677U -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8677U
CN204958677U CN201520680041.XU CN201520680041U CN204958677U CN 204958677 U CN204958677 U CN 204958677U CN 201520680041 U CN201520680041 U CN 201520680041U CN 204958677 U CN204958677 U CN 204958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wage treatment
settling region
pipe
distributing f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00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东盛
江郑
刘金梅
刘方芳
陈梁
李有为
唐世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anx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anx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anx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anx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00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8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8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86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耗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人工湿地和污泥池,其中,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调节池出口相连接的布水器、该布水器下方的集水槽、及设于该布水器与集水槽之间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区及设于该人工湿地区两端的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所述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分别由其中部所设置的第一斜管区、第二斜管区分隔为上下两区;在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该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分别通过污泥总管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

Description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地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中,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污水处理设备所采用的方法多样如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及生物法,其中生物法采用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形成新陈代谢过程,进而对污水中的COD、氨氮、磷酸盐等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去除,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而物理法即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隔油和气浮、离心分离等物理原理和方法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污水处理方法。目前有很多将物理法和微生物法相结合来对污水进行处理。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即在此基础之上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效果明显,且能耗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人工湿地和污泥池,其中,
所述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与所述调节池出口相连接的布水器、该布水器下方的集水槽、及设于该布水器与集水槽之间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间隔叠置,且由所述布水器流向集水槽的水流依次通过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
所述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区及设于该人工湿地区两端的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所述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分别由其中部所设置的第一斜管区、第二斜管区分隔为上下两区,该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下部区域对应为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由所述集水槽通过第一排水管排出的水流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一斜管区、第一配水渠上部区域、人工湿地区、第二沉淀区、第二斜管区后,最后由第二配水渠上部区域上的出水管排出;
在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该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分别通过污泥总管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帘式填料结构包括有若干个自然下垂的帘式曝气条、用于起支撑作用并可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的承托边框、设置于该承托边框上且用于定位所述帘式曝气条的若干填料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均水平设置,且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帘式曝气条包括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和内部的兼氧微生物菌群区。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帘式填料结构上端设有普通填料层或强化去污填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截面底部均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所述第一穿孔排泥管、第二穿孔排泥管对应设于该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的倒梯形状底部,并对应沿所述第一配水渠、第二配水渠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沉淀区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第一配水渠上部区域与所述人工湿地区之间连通有第一过水管,所述人工湿地区与所述第二沉淀区之间连通有第二过水管,在所述第二配水渠上部区域外接有第二排水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人工湿地区与所述第二配水渠上部区域之间连通有溢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水管、第二过水管、溢流孔数量为多个,其分别并列于所述人工湿地区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池中斜向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格栅,该格栅池与所述调节池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在所述调节池底部设有潜水泵与所述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的布水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依次通过格栅池滤渣、调节池均匀水质水量、多级跌水曝气装置利用生物群去除污染物质后,再通过人工湿地及其两侧的配水渠进行泥水分离、湿地效应后完成对污水的处理,总的来说,通过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试验效果明显,且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流程图;
图2是图1中多级跌水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3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格栅池1、调节池2、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人工湿地4和污泥池5,其中,
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包括与调节池2出口相连接的布水器31、该布水器31下方的集水槽32、及设于该布水器31与集水槽32之间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间隔叠置,且由布水器31流向集水槽32的水流依次通过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
人工湿地4包括人工湿地区41及设于该人工湿地区41两端的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分别由其中部所设置的第一斜管区421、第二斜管区431分隔为上下两区,该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下部区域对应为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由集水槽32通过第一排水管33排出的水流依次经由第一沉淀区422、第一斜管区421、第一配水渠42上部区域、人工湿地区41、第二沉淀区432、第二斜管区431后,最后由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上的出水管437排出;
在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该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分别通过污泥总管51与污泥池5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依次通过格栅池1滤渣、调节池2均匀水质水量、多级跌水曝气装置3利用生物群去除污染物质后,再通过人工湿地4及其两侧的配水渠进行泥水分离、湿地效应后完成对污水的处理,试验效果明显。多级跌水曝气装置3可在节约能耗的前提下优化污水处理效果,具有脱氮除磷作用,而人工湿地4在保证正常湿地作用外,还解决了杂质堵塞人工湿地的问题。
对于多级跌水曝气装置3来说,如图2所示,通过水流的势能,依次通过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实现对污水的曝气作用,省去了传统采用风机来作为曝气装置,节约了能耗,且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呈窗帘式下垂结构,延长了污水或厌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及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曝气效率及曝气质量。
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包括有若干个自然下垂的帘式曝气条、用于起支撑作用并可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的承托边框34、设置于该承托边框34上且用于定位帘式曝气条的若干填料支架35。根据布水器31与集水槽32之间的水流流量来具体设定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的数量及尺寸大小,由数个承托边框34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比如图2中的三层或者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的任意层,每层架体结构与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相对应,填料支架35均布在每层架体结构上,在该填料支架35上悬置有多个帘式曝气条,该帘式曝气条包括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和内部的兼氧微生物菌群区,通过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兼氧微生物菌群区分别对污水中的COD、氨氮、磷酸盐等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并去除。
优选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均水平设置,且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的水平设置,可使得由布水器31至集水槽32中的水流最大范围内与空气进行接触并实现最优的曝气效果。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场地对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进行特殊设置,比如倾斜设置、阶梯结构设置等,或者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之间的间距不等,均可实现对水流的有效曝气。
使用时,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上端设有普通填料层或强化去污填料层37,该强化去污填料层37采用特殊填料,对污水中的磷酸盐、氨氮、COD等污染物质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该强化去污填料层37可直接叠置于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之上,使得强化去污填料层37、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可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连续的除污效果。
对于布水器31与集水槽32,该布水器31包括有带穿孔的布水管或/和洒水喷头等,在该布水管上设有若干分支再配合洒水喷头,并可在布水管上具有堵头,进而可根据布水情况实现管路布局。在集水槽32上设置的第一排水管33使得进入集水槽32内的水流直接进入至人工湿地4的第一沉淀区422内。
对于人工湿地4如图3所示,在正常人工湿地效应下,还实现了对人工湿地的抑堵,其可应用于生态浮床、植物塘、或者其他形态结构。在第一沉淀区422上设有与第一排水管33相连通的进水管423;第一配水渠42上部区域与人工湿地区41之间连通有第一过水管425,人工湿地区41与第二沉淀区432之间连通有第二过水管435,在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外接有第二排水管437。
其中,第一斜管区421、第二斜管区431用于对水流或污水中的悬浮杂质等进行物理沉淀过滤,过滤后的悬浮杂质等沉淀于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底部,将该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截面底部均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对应设于该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的倒梯形状底部,并对应沿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长度方向设置。这样,沉淀的杂质于倒梯形底部,由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定期排出,以此保证整个人工湿地4的正常应用,且抑堵效果明显。
具体地,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的底部水平位置均低于人工湿地区41的底部水平位置,较之传统的人工湿地来说,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的深度大大增加,即通过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的深度调整,来使得第一沉淀区422、第一斜管区421之间,第二沉淀区432、第二斜管区431之间的合理布局。
在人工湿地区41与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之间连通有溢流孔436,最后,第一过水管425、第二过水管435、溢流孔436数量为多个,其分别并列于人工湿地区1的两端。
如图1中,格栅池1上设进水,并在格栅池1中斜向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格栅10,用于对污水中大体积的浮渣或杂质进行过滤,该格栅池1与调节池2之间通过连接管11相连通;在调节池2底部设有潜水泵21与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的布水器31相连通。格栅池1中通过水流的势能进行进出水,而调节池2中,通过潜水泵21向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进行定期或连续抽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相连通的格栅池(1)、调节池(2)、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人工湿地(4)和污泥池(5),其中,
所述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包括与所述调节池(2)出口相连接的布水器(31)、该布水器(31)下方的集水槽(32)、及设于该布水器(31)与集水槽(32)之间的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间隔叠置,且由所述布水器(31)流向集水槽(32)的水流依次通过该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
所述人工湿地(4)包括人工湿地区(41)及设于该人工湿地区(41)两端的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所述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分别由其中部所设置的第一斜管区(421)、第二斜管区(431)分隔为上下两区,该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下部区域对应为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由所述集水槽(32)通过第一排水管(33)排出的水流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沉淀区(422)、第一斜管区(421)、第一配水渠(42)上部区域、人工湿地区(41)、第二沉淀区(432)、第二斜管区(431)后,最后由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上的出水管(437)排出;
在所述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底部对应设置有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该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分别通过污泥总管(51)与所述污泥池(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包括有若干个自然下垂的帘式曝气条、用于起支撑作用并可组装成多层架体结构的承托边框(34)、设置于该承托边框(34)上且用于定位所述帘式曝气条的若干填料支架(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均水平设置,且相邻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之间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式曝气条包括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菌群区和内部的兼氧微生物菌群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帘式填料结构(36)上端设有普通填料层或强化去污填料层(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截面底部均呈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状,所述第一穿孔排泥管(424)、第二穿孔排泥管(434)对应设于该第一沉淀区(422)、第二沉淀区(432)的倒梯形状底部,并对应沿所述第一配水渠(42)、第二配水渠(43)长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沉淀区(4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管(33)相连通的进水管(423);所述第一配水渠(42)上部区域与所述人工湿地区(41)之间连通有第一过水管(425),所述人工湿地区(41)与所述第二沉淀区(432)之间连通有第二过水管(435),在所述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外接有第二排水管(43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工湿地区(41)与所述第二配水渠(43)上部区域之间连通有溢流孔(4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管(425)、第二过水管(435)、溢流孔(436)数量为多个,其分别并列于所述人工湿地区(1)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1)中斜向设置有供水流通过的格栅(10),该格栅池(1)与所述调节池(2)之间通过连接管(11)相连通;在所述调节池(2)底部设有潜水泵(21)与所述多级跌水曝气污水处理装置(3)的布水器(31)相连通。
CN201520680041.XU 2015-09-02 2015-09-02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8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0041.XU CN204958677U (zh) 2015-09-02 2015-09-02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0041.XU CN204958677U (zh) 2015-09-02 2015-09-02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8677U true CN204958677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5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00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8677U (zh) 2015-09-02 2015-09-02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86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896A1 (zh) * 2017-01-11 2018-07-19 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08404463A (zh) * 2018-06-07 2018-08-17 毛渊 一种利于清理的废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896A1 (zh) * 2017-01-11 2018-07-19 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的人工湿地系统
CN108404463A (zh) * 2018-06-07 2018-08-17 毛渊 一种利于清理的废水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25300U (zh) 一种用于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的净化槽
CN105502841B (zh) 一种叠泉层景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04098231A (zh)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人工湿地系统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6082562B (zh)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及应用
CN2036130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3951064A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7188379A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104085998B (zh) 一种增强微生物作用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9210593U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CN204661512U (zh) 一种农村污水微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CN204958677U (zh) 低能耗污水处理系统
CN207047066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田园景观式综合处理系统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105502829A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设备
CN205382060U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CN208166682U (zh) 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多级生态人工湿地
CN105753271A (zh) 一种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钢渣吸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09368941A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104118941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人工湿地装置
CN204689829U (zh) 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CN209740932U (zh) 一种用于湿地进水预处理的集成装置
CN203568898U (zh) 一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装置
CN204958536U (zh) 一种升流式生物预处理滤池
CN104086058B (zh) 好氧厌氧人工湿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