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5560U -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45560U
CN204945560U CN201520739255.XU CN201520739255U CN204945560U CN 204945560 U CN204945560 U CN 204945560U CN 201520739255 U CN201520739255 U CN 201520739255U CN 204945560 U CN204945560 U CN 204945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display panel
reflecting
substra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92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392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45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45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45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反射区和透射区,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内侧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或者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无需设置配向膜,从而降低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以其功耗小、显示效果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装置还需要光源以显示图像,根据采用光源类型的不同,液晶显示装置可分为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和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装置。
其中,半透半反式液晶装置兼具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和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但是,现有技术中半透半反式液晶装置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用于降低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反射区和透射区,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内侧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或者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上,所述第一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上;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偏振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上,所述第二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之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
可选地,若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时,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交替设置。
可选地,若所述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时,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上,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之上,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绝缘层之上。
可选地,所述反射电极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
可选地,所述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透半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上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好半透半反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或者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无需设置配向膜,从而降低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透射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反射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电场强度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时透射区的光线变化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时反射区的光线变化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透射模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反射模式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电场强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反射区和透射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设置蓝相液晶13。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1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内侧的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21。
本实施例中,内侧是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靠近蓝相液晶13的一侧,外侧是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远离蓝相液晶1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蓝相液晶13具有在没有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的优点,且蓝相液晶13还具有快速响应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反射电极可采用不透明金属制成。优选地,反射电极可采用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制成。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基板11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2为彩膜基板。图2为图1中子像素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多个子像素,该多个子像素可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射子像素和反射子像素,其中,透射子像素位于透射区,反射子像素位于反射区,透射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或者蓝色子像素B,反射子像素包括反射电极。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红色子像素R、反射电极、绿色子像素G、反射电极、蓝色子像素B、反射电极。其中,可通过在第二衬底基板的内侧设置色阻(图中未具体画出)而形成透射子像素,例如: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红色色阻以形成红色子像素R,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绿色色阻以形成绿色子像素G,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蓝色色阻以形成蓝色子像素B。像素单元依次重复排列以形成半透半反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各个子像素还以采用其它排列形式,例如:纵向排列或者菱形排列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图3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透射模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透射模式开启时,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能够透过透射区,从而实现彩色显示;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到达反射电极之后不能透过,而是被反射回背光模组14,其中,反射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112或者公共电极113。图4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反射模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背光模组14关闭以使反射模式开启,此时照射的光线来自于环境光。环境光照射到反射区的反射电极上而被反射回来,其中,反射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112或者公共电极113。开启背光模组14时消耗电量较大,反射模式时可不开启背光模组14,而是采用环境光实现反射功能,在强光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使得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具有广泛应用于移动显示产品的潜力。本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可以在较亮环境中主要采用反射显示模式,在较暗环境中主要采用透射显示模式。本实施例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在环境光较强的情况下增加了屏幕的可读性,尤其适合于在户外环境下使用。
本实施例中,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交替设置。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为平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简称:IPS)型显示面板。此时,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之上,且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同层设置。图5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电场强度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5所示,对于IPS型显示面板,相邻的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之间的电场强度较高,而像素电极112上方的电场强度和公共电极113上方的电场强度均较弱,因此,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由于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因此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由于背光模组发出的背光通过透射区而经过蓝相液晶一次,环境光通过反射区而经过蓝相液晶两次,而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要求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和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以控制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从而达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具体地,可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而实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以实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从而无需考虑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盒厚问题,进而降低了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反射电极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从而达到增强横向电场的目的。其中,凸起结构在图中未具体画出,且这里的下方指的是远离蓝相液晶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作为反射电极,因此像素电极112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公共电极113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从而增强了横向电场。
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底基板1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114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之上,第一偏振片114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之上;第二衬底基板1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偏振片122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21之上,第二偏振片122位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上。优选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相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的光轴方向和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例如:相对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横向电场的方向,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为4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的光轴方向为0°,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为90°,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为45°。
下面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的光线变化过程为例,对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图6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时透射区的光线变化示意图,如图1和图6所示,在透射区,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经过第一偏振片114之后变成第一线偏振光,该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一致。第一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之后变成圆偏振光。由于蓝相液晶13在没有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因此圆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13之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偏振特性,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第二线偏振光,该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该第二线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122而无法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出射,从而实现在无电压驱动下的黑态显示。
图7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时反射区的光线变化示意图,如图1和图7所示,在反射区,环境光经过第二偏振片122之后变成第三线偏振光,该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一致。第三线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圆偏振光。由于蓝相液晶13在没有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因此圆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13之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偏振特性,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反射电极的反射并再次经过蓝相液晶13后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第四线偏振光,该第四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该第四线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122而无法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出射,从而实现在无电压驱动下的黑态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本实施例的结构无需设置配向膜,从而降低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本实施例中,采用蓝相液晶且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从而提高了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光学效率。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反射区和透射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设置蓝相液晶13。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1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内侧的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像素电极112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21。
本实施例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116,公共电极113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之上,绝缘层位于公共电极113之上,像素电极112位于绝缘层116之上。
本实施例中,内侧是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靠近蓝相液晶13的一侧,外侧是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远离蓝相液晶1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蓝相液晶13具有在没有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的优点,且蓝相液晶13还具有快速响应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反射电极可采用不透明金属制成。优选地,反射电极可采用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制成。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基板11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2为彩膜基板。如图2所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多个子像素,该多个子像素可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射子像素和反射子像素,其中,透射子像素位于透射区,反射子像素位于反射区,透射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或者蓝色子像素B,反射子像素包括反射电极。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红色子像素R、反射电极、绿色子像素G、反射电极、蓝色子像素B、反射电极。其中,可通过在第二衬底基板的内侧设置色阻(图中未具体画出)而形成透射子像素,例如: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红色色阻以形成红色子像素R,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绿色色阻以形成绿色子像素G,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蓝色色阻以形成蓝色子像素B。像素单元依次重复排列以形成半透半反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各个子像素还以采用其它排列形式,例如:纵向排列或者菱形排列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图9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透射模式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透射模式开启时,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能够透过透射区,从而实现彩色显示;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到达反射电极之后不能透过,而是被反射回背光模组14,其中,反射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112或者公共电极113。图10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反射模式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背光模组14关闭以使反射模式开启,此时照射的光线来自于环境光。环境光照射到反射区的反射电极上而被反射回来,其中,反射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112或者公共电极113。开启背光模组14时消耗电量较大,反射模式时可不开背光模组14,而是采用环境光实现反射功能,在强光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使得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具有广泛应用于移动显示产品的潜力。本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可以在较亮环境中主要采用反射显示模式,在较暗环境中主要采用透射显示模式。本实施例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在环境光较强的情况下增加了屏幕的可读性,尤其适合于在户外环境下使用。
本实施例中,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为高级超维场转换(ADvancedSuperDimensionSwitch,简称:ADS)型显示面板。图11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电场强度的示意图,如图8和图11所示,对于ADS型显示面板,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之间的电场强度较高,而像素电极112上方的电场强度较弱,因此,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由于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因此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由于背光模组发出的背光通过透射区而经过蓝相液晶一次,环境光通过反射区而经过蓝相液晶两次,而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要求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和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以控制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从而达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具体地,可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而实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以实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从而无需考虑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盒厚问题,进而降低了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反射电极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从而达到增强横向电场的目的。其中,凸起结构在图中未具体画出,且这里的下方指的是远离蓝相液晶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像素电极112作为反射电极,因此像素电极112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从而增强了横向电场。
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底基板1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114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之上,第一偏振片114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之上;第二衬底基板1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偏振片122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21之上,第二偏振片122位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上。优选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相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的光轴方向和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例如:相对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横向电场的方向,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为4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的光轴方向为0°,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为90°,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为45°。
下面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的光线变化过程为例,对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如图8和图6所示,在透射区,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经过第一偏振片114之后变成第一线偏振光,该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一致。第一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之后变成圆偏振光。由于蓝相液晶13在没有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因此圆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13之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偏振特性,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第二线偏振光,该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该第二线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122而无法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出射,从而实现在无电压驱动下的黑态显示。
如图8和图7所示,在反射区,环境光经过第二偏振片122之后变成第三线偏振光,该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一致。第三线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圆偏振光。由于蓝相液晶13在没有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因此圆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13之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偏振特性,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反射电极的反射并再次经过蓝相液晶13后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第四线偏振光,该第四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该第四线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122而无法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出射,从而实现在无电压驱动下的黑态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本实施例的结构无需设置配向膜,从而降低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本实施例中,采用蓝相液晶且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从而提高了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光学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半透半反显示装置,该半透半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上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位于第一基板的外侧。
背光模组可采用LED光源。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参见上述图4和图10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装置中,第一基板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或者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本实施例的结构无需设置配向膜,从而降低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本实施例中,采用蓝相液晶且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从而提高了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光学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反射区和透射区,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内侧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或者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上,所述第一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上;
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偏振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上,所述第二偏振片位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时,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像素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时,所述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之上,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之上,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绝缘层之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电极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
11.一种半透半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
CN201520739255.XU 2015-09-22 2015-09-22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Active CN204945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9255.XU CN204945560U (zh) 2015-09-22 2015-09-22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9255.XU CN204945560U (zh) 2015-09-22 2015-09-22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45560U true CN204945560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1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9255.XU Active CN204945560U (zh) 2015-09-22 2015-09-22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4556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665A (zh) * 2015-09-22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CN106200070A (zh) * 2016-08-26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319069A (zh) * 2018-03-30 2018-07-2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面显示装置
CN108873522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665A (zh) * 2015-09-22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WO2017049888A1 (zh) * 2015-09-22 2017-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US10451931B2 (en) 2015-09-22 2019-10-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ransflective display panel and trans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106200070A (zh) * 2016-08-26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319069A (zh) * 2018-03-30 2018-07-2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面显示装置
CN108873522A (zh) * 2018-06-29 2018-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10921651B2 (en) 2018-06-29 2021-02-1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having an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support sections onto the base substrat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3665A (zh)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CN204576024U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241122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模式
CN10318597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40352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4945560U (zh) 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
US10816866B2 (en) Reflective electrochromic display panel
CN102096227B (zh) 透反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76307B (zh) 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291406A1 (en) Reflective type display device
CN102253527B (zh) 半穿透半反射透明显示器的显示面板
CN204790248U (zh)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显示装置
CN102087446A (zh) 透反电光特性曲线相匹配的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
CN103969899B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66132A (zh) 一种半反半透式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CN103293791B (zh) 一种可实现视角可控及透反显示的蓝相液晶显示装置
CN202771132U (zh) 一种液晶显示设备
CN102981324A (zh) 一种半透半反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30540B (zh) 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805194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1033768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496534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5204246B (zh) 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面板
CN101398549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02033561U (zh) 一种半透半反式的像素结构及半透半反式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