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0221U -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40221U
CN204940221U CN201520757169.1U CN201520757169U CN204940221U CN 204940221 U CN204940221 U CN 204940221U CN 201520757169 U CN201520757169 U CN 201520757169U CN 204940221 U CN204940221 U CN 204940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 shaft
shaft
well head
weir
pars infundibular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71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凤霞
王珏
温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5207571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40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40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40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井筒以及位于井筒的井口且与井筒连通的漏斗部,漏斗部由沿井筒的井口处的筒壁周向向上延伸的漏斗壁构成,漏斗部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井筒的井口处设置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的漏斗部,在泄流时,泄流水流沿着漏斗部的上边缘流入漏斗部的内部并顺着漏斗壁流入井筒中,由于漏斗部是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使得泄流水流通过漏斗部流入井筒时的溢流边长远大于泄流水流直接流入井筒时的溢流边长,从根本上增加了泄流水流的溢流边长,能够承受并及时疏导流量较大的泄流水流。

Description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洪降洪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竖井式溢洪道的堰首大多为环型堰,当水面高度到达环形堰的进口时,水从环形堰的进口流入井筒中,其消能原理是:当环型堰进口曲线下端的高速水流脱离井壁时,挟带空气射入消力井中,通过与井底的水相互碰撞和井壁摩擦消能。
2013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姜忠见等人提出了一种竖井溢洪道环型薄壁堰首结构,在竖井溢洪道堰首筒身上增加了由隔墩分隔的n个溢流表孔,改进了堰首设计型式。其中,该竖井溢洪道环型薄壁堰首结构采用环型薄壁堰首结构基础为悬臂底座,悬臂底座上设置环型薄壁井筒,环型薄壁井筒堰顶采用环型进流结构;环型进流结构包括n个均匀设置于环型薄壁井筒顶部的隔墩,以及由隔墩分隔形成的n个溢流表孔,n取4~6。
该技术方案溢流通过设置在井筒堰顶的n个溢流表孔进行溢流,溢流边周长d为表孔宽b×表孔数量n,d恒小于井筒周长D,当水位上升较快时不利于水流的泄流;同时当波动较大的泄流水流直接流入井筒时会对井筒的内壁造成非常大的的冲击力,容易对井筒的内壁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长溢流边长、能在水流进入井筒之前改善水流状态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所述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井筒以及位于所述井筒的井口且与所述井筒连通的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由沿所述井筒的井口处的筒壁周向向上延伸的漏斗壁构成,所述漏斗部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所述漏斗壁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由所述漏斗壁的上缘沿所述漏斗壁向下间隔的开设有多个溢流口。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所述溢流口设有4~6个,多个所述溢流口均匀分布在所述漏斗壁上。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所述井筒的上方设有能遮挡所述井筒的井口的防落组件,所述防落组件包括井口防落盖以及多根由所述井筒的井口处的筒壁向上延伸且相互间隔的支撑柱,所述井口防落盖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所述井口防落盖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井筒的井口直径。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埋设于所述井口防落盖中,其下端埋设于所述井筒的侧壁中。
如上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多根所述支撑柱沿所述井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井筒的井口处设置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的漏斗部,在泄流时,泄流水流沿着漏斗部的上边缘流入漏斗部的内部并顺着漏斗壁流入井筒中,由于漏斗部是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使得泄流水流通过漏斗部流入井筒时的溢流边长远大于泄流水流直接流入井筒时的溢流边长,从根本上增加了泄流水流的溢流边长,能够承受并及时疏导流量较大的泄流水流。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漏斗部,在泄流过程中,使得无论是从何种方向流入漏斗部内的泄流水流均沿着漏斗壁朝向井筒的井口向下流动,能够有效改善泄流水流的方向,使泄流水流平稳顺畅的流入井筒中,从而减小泄流水流对井筒的冲击力,保证了井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的另一主视剖面图;
图4是图3中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的另一主视剖面图;
图6是图5中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井筒
2漏斗部
21漏斗壁
22溢流口
3防落组件
31井口防落盖
3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井筒1以及位于井筒1的井口且与井筒1连通的漏斗部2,漏斗部2由沿井筒1的井口处的筒壁周向向上延伸的漏斗壁21构成,漏斗部2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井筒1与漏斗部2为一体成型设置,在泄流时,水面逐渐升高,当水面超过漏斗部2的上边缘时,泄流水流沿着漏斗部2的上边缘流入漏斗部2的内部,并沿着漏斗壁21向井筒1流动并最终从井筒1的井口流入井筒1中,通过设置漏斗部2使得泄流水流通过漏斗部2流入井筒1时的溢流边长远大于泄流水流直接流入井筒1时的溢流边长,从根本上增加了泄流水流的溢流边长,能够承受并快速及时的疏导流量较大的泄流水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漏斗壁2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夹角。由于泄流水流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故将漏斗壁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5°~10°就能够保证泄流水流沿着漏斗部2的径向顺着漏斗壁21流入井筒1中,在能够增加溢流边长的基础上对泄流水流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得无论是从何种方向流入漏斗部2内的泄流水流均沿着漏斗壁21朝向井筒1的井口向下流动,能够有效改善泄流水流的方向,使泄流水流平稳顺畅的流入井筒1中,同时,由于漏斗壁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小,不会使泄流水流朝向井筒1的流速太快,并且沿着漏斗部2的周向流下的水流会在井筒1的中央相互撞击并汇聚,从而减小泄流水流对井筒1的冲击力,保证了井筒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由漏斗壁21的上缘沿漏斗壁21向下间隔的开设有多个溢流口22。通过设置多个溢流口22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泄流水流的溢流边长,使得泄流水流在进入井筒1之前更进一步地得到了改善,使泄流水流流态更加平稳顺畅。其中溢流口22在漏斗壁21上向下延伸的深度可以根据水位上涨速度,泄流水量等因素灵活选择。
更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溢流口22设有4~6个,多个溢流口22均匀分布在漏斗壁21上。将溢流口22设置为4~6个即能很好的实现增加溢流边长的作用,同时设置多个溢流口22均匀分布在漏斗壁21上能够使得水流均匀的流入漏斗部2中,使得漏斗部2受力均匀,从各个方向流入井筒1中的水量均匀,以保证各个方向的水流在井筒1中央相互撞击并汇聚,从而减小井筒1受到的水流冲击力。其中,溢流口22的个数并不仅限于4~6个,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水位上涨速度、泄流水量等因素在漏斗部2上设置其他数量的溢流口22。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井筒1的上方设有能遮挡井筒1的井口的防落组件3,防落组件3包括井口防落盖31以及多根由井筒1的井口处的筒壁向上延伸且相互间隔的支撑柱32,井口防落盖31固定于支撑柱32上。设置防落盖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杂物从井筒1的井口掉落至井筒1中,保证井筒1内部的清洁,减少了外界杂物将井筒1堵塞的情况发生。其中支撑柱32可以设置为4~6根,既能对井口防落盖31进行支撑而且不会由于支撑柱32太多而影响泄流水流向井筒1流入。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井口防落盖3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井筒1的井口直径。当井口防落盖31的直径与井口直径相同或大于井口的直径时能够有效减少外界杂物掉落至井筒1内的几率,并且井口防落盖31越大,其对井口的保护作用越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井口防落盖31的直径大于井口直径时,需要相应的调整支撑柱32的高度,以保证井筒1的泄流功能不会受到井口防落盖31的影响。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支撑柱32的上端埋设于井口防落盖31中,其下端埋设于井筒1的侧壁中。将支撑柱32的上下端分别埋设在井口防落盖31和井筒1的侧壁中,能够增加支撑柱32与井口防落盖31以及井筒1的连接强度。或者支撑柱32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件与井口防落盖31及井筒1连接,或者将支撑柱32与井口防落盖31、井筒1设置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优选,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中,多根支撑柱32沿井筒1的周向均匀分布。将支撑柱32均匀分布能够使得井口防落盖31受到来自多个方向的支撑力,即使其中某一根支撑柱32受到损坏也不会导致井口防落盖31掉落,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对损坏的支撑柱32进行修理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泄流水流从漏斗部2的上边缘流入漏斗部2的内部顺着漏斗壁21朝向井口流动,泄流水流到达井口时绕过井口处的支撑柱32进入井筒1,来自各个方向的水流在井筒1中央相互碰撞并汇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井筒的井口处设置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的漏斗部,在泄流时,泄流水流沿着漏斗部的上边缘流入漏斗部的内部并顺着漏斗壁流入井筒中,由于漏斗部是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使得泄流水流通过漏斗部流入井筒时的溢流边长远大于泄流水流直接流入井筒时的溢流边长,从根本上增加了泄流水流的溢流边长,能够承受并及时疏导流量较大的泄流水流。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漏斗部,在泄流过程中,使得无论是从何种方向流入漏斗部内的泄流水流均沿着漏斗壁朝向井筒的井口向下流动,能够有效改善泄流水流的方向,使泄流水流平稳顺畅的流入井筒中,从而减小泄流水流对井筒的冲击力,保证了井筒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井筒以及位于所述井筒的井口且与所述井筒连通的漏斗部,所述漏斗部由沿所述井筒的井口处的筒壁周向向上延伸的漏斗壁构成,所述漏斗部呈由下至上径向渐扩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壁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1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漏斗壁的上缘沿所述漏斗壁向下间隔的开设有多个溢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设有4~6个,多个所述溢流口均匀分布在所述漏斗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的上方设有能遮挡所述井筒的井口的防落组件,所述防落组件包括井口防落盖以及多根由所述井筒的井口处的筒壁向上延伸且相互间隔的支撑柱,所述井口防落盖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口防落盖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井筒的井口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埋设于所述井口防落盖中,其下端埋设于所述井筒的侧壁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支撑柱沿所述井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CN201520757169.1U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Active CN204940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7169.1U CN204940221U (zh)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7169.1U CN204940221U (zh)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40221U true CN204940221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7169.1U Active CN204940221U (zh)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402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762A (zh) * 2018-12-19 2019-03-19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流墩的环形溢流堰
CN115814470A (zh) * 2023-02-22 2023-03-21 森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除油罐或气浮罐的可调节收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762A (zh) * 2018-12-19 2019-03-19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流墩的环形溢流堰
CN109487762B (zh) * 2018-12-19 2024-01-30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流墩的环形溢流堰
CN115814470A (zh) * 2023-02-22 2023-03-21 森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除油罐或气浮罐的可调节收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06668U (zh) 一种用于将鱼赶入到鱼道内的装置
CN204940221U (zh) 一种竖井溢洪道的堰首结构
CN105454001A (zh) 用于多功能灌溉施肥系统的升降柱
CN103437333B (zh) 螺旋上升水池式鱼道
CN204023521U (zh) 用于旋流竖井的泄水洞结构
CN102787588A (zh) 一种具有洞塞垂向旋流消能工的竖井
CN107034787A (zh) 一种具有稳定功能的桥梁建筑用支撑架
CN205839809U (zh) 一种防坠落溢流井口装置
CN101881020B (zh) 一种潜水起旋墩自调流竖井消能方法与装置
CN205224083U (zh) 新型裙式吸力基础
CN204715315U (zh) 一种分离式进水口布置结构
CN203140710U (zh) 一种炼钢连铸中间包稳流器
CN204097983U (zh) 隧洞式进水口事故闸门井结构
CN204147601U (zh) 圆形竖流式沉淀池
CN105083487A (zh) 近岸水面光伏电站浮式基础锚固装置
CN208586615U (zh) 一种减小混凝土离析的水下浇筑导管
CN201933471U (zh) 一种旁侧溢洪道双层分离泄洪结构
CN201943051U (zh) 自调节环状溢流堰
CN101934158A (zh) 一种新型塔器设备
CN205636632U (zh) 一种岸边式溢洪道引水渠导墙
CN219343015U (zh) 一种高位蓄洪体
CN204225250U (zh) 实现城市有序排水防涝的蜗壳装置
CN203961020U (zh) 用于顶模体系支撑箱梁防坠落装置
CN203307783U (zh) 一种竖井溢洪道环型薄壁堰首结构
CN204238191U (zh) 一种高水头鱼道的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