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0447U - 散热衣 - Google Patents

散热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0447U
CN204930447U CN201520626763.7U CN201520626763U CN204930447U CN 204930447 U CN204930447 U CN 204930447U CN 201520626763 U CN201520626763 U CN 201520626763U CN 204930447 U CN204930447 U CN 204930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assage
guide duct
lining
air
heat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267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3214874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499080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0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04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衣,包含由一左半部及一右半部组成的一前面部、一后面部及介于该前面部与该后面部之间的两个侧面部,该左半部、右半部及后面部分别形成一位于表布与里布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两个侧面部分别形成一位于表布与里布之间的第二纵向通道,且表布与里布之间还形成一与第一纵向通道及第二纵向通道的上端相连通的横向通道;第一纵向通道内设有一第一导风管,且第二纵向通道内设有一第二导风管,其用以将外部气流导引至横向通道,使经由横向通道流至第一纵向通道中的第一导风管,并由第一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流出;本申请还进一步设有三条排气管及一条总管,该总管的另一端与一空气净化装置连接。此设置达到散热效果,还能进一步提升其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衣,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排气通道的散热衣。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使工作场所不致过于闷热,人们会在工作场所内装设冷气以降低室温,但由于冷气用电量大且会排放大量热气造成地球暖化,因此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并减缓地球暖化,美国第US7272946号专利提出一种能够散热以使人体感到舒适且低耗电的散热衣。该散热衣具有一里布及一表布,并且衣服的前面及背面的上方设有一进气口,下方设有一出气口,风扇可装设在进气口朝进气口内吹入空气,或装设在出气口将衣服内的空气吸出,借此排除衣服内的热气,达到散热的效果。
但是这种散热衣背面上方的进气口、下方的出气口以及前面下方的出气口容易因穿着的人的后面部、腰部或腹部贴近一物体时被挡住,而无法让空气顺利流通,以致影响散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让空气顺利进入衣服内流通并排出,以产生良好散热效果的散热衣。
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衣,包括一衣本体、三个第一导风管、二个第二导风管、两个风扇及一控制器。该衣本体具有一表布与一里布,并包含由一左半部及一右半部组成的一前面部、一后面部及介于该前面部与该后面部之间的两个侧面部,以及一连接该前面部、该后面部及该两个侧面部的下端部,该左半部、该右半部及该后面部各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且该两个侧面部分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二纵向通道,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还形成一横向通道,其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一纵向通道;所述第二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该两个风扇设于该下端部,并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内的各该第二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以吹送一气流进入各该第二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二导风管将该气流导引至该横向通道,使经由该横向通道流至各该第一纵向通道中的各该第一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一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流出;较佳地,该散热衣还包括三条排气管及一条总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各该第一导风管的下端开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该总管的一端相连通,且该总管的另一端与一空气净化装置连接,使得由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下端开口流出的气流经由所述排气管汇流至该总管,并经由该总管输入该空气净化装置,经由该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出去;该控制器设于该下端部,并与所述风扇电耦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较佳地,该散热衣还包括一设于该左半部与该右半部之间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一设于该左半部、该右半部、该后面部、该两个侧面部的下缘与该下端部的上缘之间的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可将该左半部与该右半部连接或分离,该第二连接件可将该下端部与该左半部、该右半部、该后面部、该两个侧面部连接或分离。
较佳地,该第一连接件及该第二连接件为拉链或魔术毡。
较佳地,该散热衣还包括两个各别设于各该风扇上的致冷芯片,且该控制器与该两个致冷芯片电耦接,以提供电源给该两个致冷芯片并控制其一贴近该风扇的冷端产生的温度。
较佳地,该散热衣还包括一设置在该下端部的散热鳍片,其与该致冷芯片的一热端接触以进行散热。
较佳地,该散热衣还包括一遥控器,其可遥控该控制器使控制所述风扇及所述致冷芯片的作动。
较佳地,该散热衣的形成所述第一纵向通道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的该表布与该里布相对的表面上还形成有数个间隔块。
较佳地,在该横向通道中靠近各该第二纵向通道上端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第三导风管。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及所述第三导风管是由多个可拆离地拼接的中空管件连结组成。
或者,较佳地,所述第一导风管、所述第二导风管及所述第三导风管是一可挠性导风件,其包含一概呈U形的导风道及多个形成于该导风道底面相对两侧的翼部,且所述翼部被缝设在该里布上,使该导风道的底面贴近该里布,且该导风道的一开口朝向该表布并被该表布遮盖,而于该导风道与该表布之间形成一导风管路。
较佳地,该散热衣还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各该风扇的卡扣件,其可与一外部风管的一接头卡接,使该外部风管将来自一冷源的冷气传送至各该风扇,经由各该风扇将该冷源的冷气送入相对应的各该第二导风管中。
再者,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散热衣,包括:一衣本体,具有一表布与一里布,并包含一前面部、一后面部及介于该前面部与该后面部之间的两个侧面部,以及一连接该前面部、该后面部及该两个侧面部的下端部,该前面部及该后面部各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且该两个侧面部分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二纵向通道,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还形成一横向通道,其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的上端相连通;两个第一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一纵向通道;两个第二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两个风扇,设于该下端部并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内的各该第二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以吹送一气流进入各该第二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二导风管将该气流导引至该横向通道,使经由该横向通道流至各该第一纵向通道中的各该第一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一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流出;及一控制器,设于该下端部,并与所述风扇电耦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在散热衣的两侧及中间内部设置以横向通道相连通的第一纵向通道及第二纵向通道,并在第一及第二纵向通道中分别置入第一导风管及第二导风管,并由第二导风管将风扇送入的气流导引至横向通道,使吸收人体胸部、背部及腋下产生的热气后,再将热气经由第一导风管排放至散热衣外部,使散热衣发挥良好的散热效果,且散热衣还能借由搭配致冷芯片、散热鳍片、外部风管或设置在横向通道内的第三导风管,进一步提升其散热效率。更进一步地,藉由三条排气管及一条总管,经由该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衣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显示第一实施例散热衣具有一表布及一里布的示意图,其中还显示表布与里布相对的表面上设有间隔块。
图3是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主要电路方块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前面部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后面部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侧面部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中空管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卡扣件与一外接风管的接头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显示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卡扣件与外接风管的接头相卡接。
图10显示外接风管的接头脱离第一实施例散热衣的卡扣件。
图11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衣还包括三条排气管及一条与一空气净化装置连接的总管。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衣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散热衣的可挠性导风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可挠性导风件缝设在散热衣的里布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衣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衣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至少包括一衣本体1、三个第一导风管2、二个第二导风管3、两个风扇4及一个控制器5。衣本体1具有一表布11与一里布12,并包含由一左半部131及一右半部132组成的一前面部13、一后面部14及介于前面部13与后面部14之间的两个侧面部15,以及一连接前面部13、后面部14及该两个侧面部15的下端部16。其中里布12通常采用吸湿排汗布料。且如图1显示的衣本体1介于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的内部结构,左半部131、右半部132及后面部14各别形成一位于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17,且两个侧面部15分别形成一位于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的第二纵向通道18,且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还形成一横向通道19,其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及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的上端相连通。
所述第一导风管2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一纵向通道17,且所述第二导风管3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18。两个风扇4设于下端部16,例如固定在下端部16的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并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18内的第二导风管3的一下端开口31,且其一入风口41外露在表布11上,以将外界的一气流吹送进入各该第二导风管3,并由各该第二导风管3将气流导引至横向通道19,使经过横向通道19后,再流至各该第一纵向通道17中的各该第一导风管2,并由各该第一导风管2的一下端开口21流出。
借此,当人体穿着散热衣时,如图1及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横向通道19会经过人体最易排出热气或湿气(汗水)的胸部、背部及腋下部位。因此,里布12吸收的人体排出的热气或湿气(汗水)会渗透进入横向通道19中,并借由风扇4经第二导风管3送入横向通道19的气流,将横向通道19中的热气或湿气带走,并流向各该第一导风管2,经由第一导风管2的下端开口21排出,而达到使人体散热的效果。且由于第二纵向通道18与风扇4是设置在散热衣的左右两侧,因此即使穿着的人的背部、腰部或腹部贴近一物体时,风扇4的入风口41并不会被挡住,使空气仍然可以顺利进入第二导风管3,且由于第一导风管2的下端开口21朝下,因此空气亦能够顺利地从第一导风管2的下端开口21排出,而不会影响散热的效果。
且较佳地,如图1所示,为了让进入横向通道19的气流能针对人体的胸部、背部及腋下等特定部位加强散热,本实施例还可在横向通道19中靠近各该第二纵向通道18上端的两侧还分别容置一第三导风管6,它可让进入横向通道19的气流集中在相对于人体的胸部、背部及腋下等特定部位,以加强对人体的胸部、背部及腋下等部位进行散热。
又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导风管2、第二导风管3及第三导风管6如图1及图7所示,是由多个可拆离地拼接的中空管件7连结组成。中空管件7主要包括一管体71及设于管体71两侧的一连结部72。连结部72的一端具有一凸耳73,另一端具有一与凸耳73相匹配的凹洞74。因此,中空管件7可借由连结部72相互串联组接成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导风管2、第二导风管3及第三导风管6。
本实施例的控制器5设于下端部16,例如固定在下端部16的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并与所述风扇4电耦接,以控制所述风扇4的转速。且下端部16还设有一电源52,例如可充电电池,用以供电给所述风扇4及控制器5。
再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衣还具有一设于左半部131与右半部132之间的第一连接件133,以及一设于左半部131、右半部132、后面部14、两个侧面部15的下缘与下端部16的上缘之间的第二连接件161,且第一连接件133可将左半部131与右半部132连接或分离,以方便使用者穿脱散热衣,第二连接件161可将下端部16与左半部131、右半部132、后面部14及两个侧面部15连接或分离,借此,当散热衣需要清洁时,能够将设置风扇4、控制器5及电源52等电路的下端部16从散热衣上拆卸下来,以方便散热衣的清洗。且较佳地,第一连接件133及第二连接件161可以是拉链、魔术毡或其它可以达到相同功能的连接组件。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如图1所示,还可在各个风扇4的一出风道42的外壁面设置一受控制器5控制的致冷芯片50。致冷芯片50的一冷端(图未示)贴近风扇4的出风道42的外壁面,以将流经出风道42的气流降温(变冷)再经由第二导风管3进入横向通道19中。且当致冷芯片50的冷端的温度越低,致冷芯片50的一热端(图未示)的温度就会越高,所以,若能将致冷芯片50的热端的温度下降,其冷端的温度就可以更低。
因此,为了提高致冷芯片5的效能,如图1及所示,本实施例还可在致冷芯片50的热端再设置一散热鳍片51,以对热端进行散热,使热端降温,则冷端即能降到更低温,使散热衣能产生更好的散热效果。
而且,为了让散热衣的里布11与表布12不会相互贴合而堵住第一、第二纵向通道17、18及横向通道1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在表布11与里布12相对的表面,特别是所述第一、第二纵向通道17、18与横向通道19处的表布11与里布12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数个间隔块10。
再者,下端部16除了还设有一操作键162,供使用者启动控制器5,该操作键162可区分有两个操控面版(图未示),以调控风扇4转速以及致冷芯片50的致冷功率,此两者模式的混合控制,可让散热衣能视使用环境自由调整至用户喜爱的散热温度,诚能让散热衣扩大使用温度区间的选择,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器5还可被一遥控器100,例如具有遥控功能的手机或者万用遥控器等遥控。
再者,参见图1及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衣还可进一步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在各该风扇4的卡扣件9,其具有一扣接环91以及形成在扣接环91外壁面的两个相对的螺孔92,且卡扣件9的螺孔92能与风扇4的设于入风口41外侧缘的螺孔43对应螺锁,而将卡扣件9锁固在风扇4上,并使其扣接环91的开口对准风扇4的入风口41。且扣接环91的内壁面设有一弹片93,因此,当一外部风管200的一接头201刚伸入扣接环91时,会压缩弹片93,而当接头201完全伸入扣接环91时,扣接环91内壁面的弹片93回弹并卡入接头201外壁面的一凹槽202中,使接头201与扣接环91紧密卡接。借此,一外部冷源,例如冷气空调设备即可透过外部风管200将产生的冷气输送到各该风扇4,再经由各该风扇4将冷气送入相对应的各该第二导风管3中,将冷气导引至横向通道19,以对人体进行散热。借此,更进一步地提升散热衣的散热效果。
而当要将外部风管200与卡扣件9脱离时,如图10所示,只要将外部风管200的接头201旋转,使卡扣件9的弹片93离开接头201的凹槽202,即可将接头201从卡扣件9上脱离。
此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衣还可包括三条排气管101及一条总管102,所述排气管101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各该第一导风管2的下端开口21相连通,所述排气管101的另一端与总管102的一端相连通,且总管102的另一端与设于环境中的一空气净化装置300连接,使得由所述第一导风管2的下端开口21流出的气流能经由所述排气管101汇流至总管102,并经由总管102输入空气净化装置300,经由空气净化装置300进行冷却及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至环境中。借此,让穿着散热衣在厂房内作业的用户不致受到散热衣排放出去的热气影响,并使厂房内的空气质量及室温皆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又参见图12至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衣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管2’、第二导风管3’及第三导风管6’采用图13所示的一体成型的一可挠性导风件8,其包含一概呈U形的导风道81及多个形成于导风道81底面相对两侧的翼部82。且如图13所示,可挠性导风件8的翼部82被缝设固定在散热衣的里布11上,使导风道81的底面贴近里布11,且导风道81的开口83朝向表布12并被表布12遮盖,而于导风道81与表布12之间形成一导风管路84。
借此,如图11所示,同样地,第二导风管3’能够将风扇4送入的气流导引至横向通道19,再由横向通道19中的第三导风管6’将气流适当导引至特定位置,使加强对人体的胸部、背部及腋下等部位进行散热后,将横向通道19中的热气或湿气带走,并经由第一导风管2’排出,而达到使人体有效散热的效果。
另参见图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衣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散热衣是制作成背心的样式,因此其衣本体1’的前面部13’是一体成型,并且前面部13’只形成一个位于表布11与里布12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17。因此,前面部13’只有一个设于第一纵向通道17内的第一导风管2。至于本实施例散热衣的其它组件及构造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借由在散热衣的两侧及中间的内部设置以横向通道19相连通的第一纵向通道17及第二纵向通道18,并在第一及第二纵向通道17、18中分别置入第一导风管2、2’及第二导风管3、3’,并由第二导风管3、3’将风扇4送入的气流导引至横向通道19,使吸收人体胸部、背部及腋下产生的热气后,再将热气经由第一导风管2、2’排放至散热衣外部,使散热衣发挥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散热衣还能借由搭配致冷芯片50、散热鳍片51、外部风管200、设置在横向通道19内的第三导风管6、6’,以及将第一导风管2(或2’)连接至一空气净化装置300的排气管101及总管102,进一步提升其散热及净化空气的效果,确实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功效。

Claims (2)

1.一种散热衣,其特征在于:
该散热衣包括:
一衣本体,具有一表布与一里布,并包含由一左半部及一右半部组成的一前面部、一后面部及介于该前面部与该后面部之间的两个侧面部,以及一连接该前面部、该后面部及所述两个侧面部的下端部,该左半部、该右半部及该后面部各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且所述两个侧面部分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二纵向通道,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还形成一横向通道,其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三个第一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一纵向通道;
两个第二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
两个风扇,设于该下端部并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内的各该第二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以吹送一气流进入各该第二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二导风管将该气流导引至该横向通道,使经由该横向通道流至各该第一纵向通道中的各该第一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一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流出;
三条排气管及一条总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各该第一导风管的下端开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该总管的一端相连通,且该总管的另一端与一空气净化装置连接,使得由所述第一导风管的下端开口流出的气流经由所述排气管汇流至该总管,并经由该总管输入该空气净化装置,经由该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出去;及
一控制器,设于该下端部,并与所述风扇电耦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2.一种散热衣,其特征在于:
该散热衣包括:
一衣本体,具有一表布与一里布,并包含一前面部、一后面部及介于该前面部与该后面部之间的两个侧面部,以及一连接该前面部、该后面部及该两个侧面部的下端部,该前面部及该后面部各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一纵向通道,且该两个侧面部分别形成一位于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的第二纵向通道,该表布与该里布之间还形成一横向通道,其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两个第一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一纵向通道;
两个第二导风管,分别对应设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
两个风扇,设于该下端部并分别对应于各该第二纵向通道内的各该第二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以吹送一气流进入各该第二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二导风管将该气流导引至该横向通道,使经由该横向通道流至各该第一纵向通道中的各该第一导风管,并由各该第一导风管的一下端开口流出;及
一控制器,设于该下端部,并与所述风扇电耦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CN201520626763.7U 2014-08-20 2015-08-19 散热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304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874 2014-08-20
TW103214874U TWM499080U (zh) 2014-05-02 2014-08-20 散熱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0447U true CN204930447U (zh) 2016-01-06

Family

ID=5327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267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30447U (zh) 2014-08-20 2015-08-19 散热衣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97472U (zh)
CN (1) CN2049304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8523A (zh) * 2016-01-28 2017-08-18 康奈尔大学 分支管网络及带有分支管网络的调温服装
CN109171074A (zh) * 2018-09-28 2019-01-11 新乡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一种可防止交叉感染的医疗手术衣
CN111007928A (zh) * 2019-11-29 2020-04-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穿戴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4278B (zh) * 2018-11-30 2024-03-2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伊川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线杆户外作业背部通风散热装置
CN110574979A (zh) * 2019-10-15 2019-12-17 云南兆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野外作业的工作服
JP6952924B1 (ja) * 2021-06-16 2021-10-27 政彦 渡部 通気性に優れたベル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8523A (zh) * 2016-01-28 2017-08-18 康奈尔大学 分支管网络及带有分支管网络的调温服装
US10980292B2 (en) 2016-01-28 2021-04-20 Cornell University Branched tube network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ng garment with branched tube network
CN109171074A (zh) * 2018-09-28 2019-01-11 新乡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一种可防止交叉感染的医疗手术衣
CN111007928A (zh) * 2019-11-29 2020-04-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97472U (ja)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0447U (zh) 散热衣
CN203633536U (zh) 一种智能调节的空调服
TW201542111A (zh) 散熱衣
CN206433806U (zh) 一种除汗散热服装
CN104824875A (zh) 一种制冷服及包
CN203467363U (zh) 一种冬季热交换通风系统
CN105955432A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
CN205358314U (zh) 一种半导体空调服
CN205947179U (zh) 散热衣及其风扇装置
CN206739415U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取暖器
CN105286122A (zh) 散热衣
CN209197046U (zh) 半导体制冷联动风扇空调服
CN101737916B (zh) 具有下部出风口的柜式空调
CN203897335U (zh) 散热衣
CN206803298U (zh) 一种浴室暖风机
CN110226788A (zh) 一种基于相变蓄冷原理的便携式气体空调服
CN102551230A (zh) 固定作业冷暖空调衣
CN215303160U (zh) 一种具有净化空气及空调功能的衣服
CN103932423A (zh) 快速散热运动服
CN113142700A (zh) 一种具有净化空气及空调功能的衣服
CN106307699B (zh) 一种专门用于户外运动的制冷保温运动服
CN107157005A (zh) 空调鞋
CN201336966Y (zh) 一种工作服
TWM601319U (zh) 可攜帶式空調裝置
CN105157192A (zh) 一种空调排风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