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28332U -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28332U
CN204928332U CN201520533201.8U CN201520533201U CN204928332U CN 204928332 U CN204928332 U CN 204928332U CN 201520533201 U CN201520533201 U CN 201520533201U CN 204928332 U CN204928332 U CN 204928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wer supply
control
switch
batt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32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立新
巩欣
黄帮明
魏弢
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332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28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28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28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包括:电源输出模块、开关模块、配电模块和控制模块;配电模块包括至少N组具有负载单元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负载单元、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蓄电池组;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和第一控制开关对负载单元进行供电,可以看出,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和第一控制开关对负载单元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对各组负载单元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和第一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的,因此,不同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不一致,同时,由于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都是独立的受控于控制模块,从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一套开关电源。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的通信领域中开关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源模块经开关K0将三相交流电输入到交流配电单元,然后经开关K1-Kn向AC/DC模块供电,AC/DC模块将交流电进行转换后输出直流电给直流输出母排,直流输出母排的正极接地,直流输出母排的负极经电流传感器、继电器分别与一次下电、二次下电和外接蓄电池组连接。
可以看出,现有的通信领域中开关电源系统中的外接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直接来自于直流输出母排,这就要求外接蓄电池组中的每组蓄电池必须完全一致,即:容量一致、浮充电压一致、生产时间一致、生产厂家一致、新旧程度一致。
在现有技术下,哪怕外接蓄电池组中只有一只单体蓄电池损坏,按照通信行业现有的使用规范,整个外接蓄电池组必须同时更换,这样才能保证上述一致性,因此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随着新型蓄电池的发展,通信行业也开始使用诸如磷酸铁锂电池之类的蓄电池,但在现有技术下,开关电源系统不能同时满足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同时使用的要求,无法实现不同类型电池之间的优势互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关电源系统中的蓄电池组之间必须保证一致性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输出模块、开关模块、配电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输出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配电模块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向所述配电模块输出直流电;
所述配电模块包括至少N组具有负载单元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负载单元、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蓄电池组;所述负载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连接,所述负载单元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N为正整数;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所述负载单元进行供电。
较佳的,所述开关模块中至少包括N个与所述配电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一接触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供电时,控制第L个第一接触器及与所述第L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导通,以给所述第L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充电;1≤L≤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第M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充电完成后,控制所述第M组配电单元中第一控制开关断开,M为正整数且M≤N;或者,
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停止供电时,控制N个第一接触器均断开,且控制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以由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对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供电,X为正整数且X≤N;或者,
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停止供电时,控制第Y个第一接触器和至少Z个第一接触器导通,且控制第Y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且控制与所述至少Z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Z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均断开,以由第Y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对第Y组配电单元和所述至少Z组配电单元供电,Y为正整数且Y<N,Z为正整数且Z<N。
较佳的,所述配电模块还包括:备用配电单元;
所述备用配电单元包括: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蓄电池组;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备用配电单元对应的第二接触器;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停止供电时,控制与所述备用配电单元对应的第二接触器和至少一组配电单元对应的第一接触器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以由所述第二蓄电池组对所述第一接触器导通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供电。
较佳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备用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均为双向切换功率电子开关。
较佳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包括:一次下电支路和二次下电支路;
所述一次下电支路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三接触器和一次下电设备;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一次下电支路的电流大小,所述第三接触器导通时为所述一次下电设备供电;
所述二次下电支路包括:第二电流传感器和二次下电设备;所述开关模块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流大小;
所述一次下电支路与所述二次下电支路并联。
较佳的,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
至少N个与所述配电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电流传感器;
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对应的配电单元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和第三电流传感器,确定每组配电单元的电费积分值。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P个第三电流传感器检测与第P个第三电流传感器相对应的配电单元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确定与所述第P个第三电流传感器相对应的第P组配电单元的积分值,并根据所述第P组配电单元的积分值进行收费。
较佳的,还包括:蓄电池管理模块,
所述蓄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端电压信息,并将检测到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端电压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蓄电池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发送的端电压信息后,判断第O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是否低于预设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的基准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O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正向导通,以对所述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较佳的,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容量,通过所述蓄电池管理模块控制所述每组配电单元的充电脉冲宽度。
较佳的,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交流配电模块和整流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交流电;
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进行分配后向所述整流模块供电;
所述整流模块通过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整流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后输出直流电。
较佳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类型为锂电池或铅酸电池。
较佳的,所述配电模块中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所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机架,包括:
机架本体;
电源输出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的下部;
控制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开关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配电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关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配电模块包括并列设置的N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一次下电端口、二次下电端口和蓄电池组端口,所述二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关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一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二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蓄电池组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一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较佳的,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交流配电模块和整流模块;
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的下部;
所述整流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连接。
较佳的,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移动矩阵结构金属仓和整流单元;所述移动矩阵结构金属仓嵌入安装于位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整流单元安装在所述金属仓中。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输出模块、开关模块、配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输出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配电模块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向所述配电模块输出直流电;所述配电模块包括至少N组具有负载单元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负载单元、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蓄电池组;所述负载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连接,所述负载单元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所述负载单元进行供电,可以看出,首先电源输出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配电模块进行连接,开关模块可控制配电模块中配电单元的导通或断开,然后通过在配电单元中设置第一控制开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和第一控制开关对负载单元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对负载单元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和第一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的,因此,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不一致,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都是独立的受控于控制模块,从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一套开关电源。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机架,包括:
机架本体;
电源输出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的下部;
控制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开关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配电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关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配电模块包括并列设置的N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一次下电端口、二次下电端口和蓄电池组端口,所述二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一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二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蓄电池组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一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可以看出,控制模块可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对配电单元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对配电单元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进行控制的,因此,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不一致,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都是独立的受控于控制模块,从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一套开关电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开关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中配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中配电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机架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机架主视图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系统可包括:
电源输出模块21、开关模块22、配电模块23和控制模块24。
电源输出模块21通过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向配电模块23输出直流电。
其中,电源输出模块21包括至少N组具有负载单元的配电单元25,N为正整数。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负载单元26、第一控制开关27和第一蓄电池组28。负载单元26通过第一控制开关27与第一蓄电池组28连接,负载单元26还通过开关模块22与电源输出模块21连接。第一控制开关27还与控制模块24连接。
电源输出模块21和配电模块23还分别与控制模块24连接。控制模块24可通过控制开关模块22与第一控制开关27对负载单元26进行供电。
具体的,电源输出模块21可包括: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交流配电模块(图中未示出)和整流模块(图中未示出)。其中,电源模块可用于提供交流电;交流配电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可用于将电源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进行分配后再向整流模块供电;如,交流配电模块可通过一个三相空气开关和三个单相空气开关将电源模块输入的三相交流电分成三个单相后输出给整流模块;整流模块通过交流配电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对整流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后输出直流电。
可选地,开关模块22中可至少包括N个与配电单元25一一对应的第一接触器(图中未示出),则控制模块24可用于在电源输出模块21供电时,控制第L个第一接触器及与所述第L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导通,以给所述第L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充电;L为正整数,且1≤L≤N。控制模块24还可用于在第M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充电完成后,控制所述第M组配电单元中第一控制开关断开,M≤N。
具体的,在电源输出模块21经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正常供电时,控制模块24可控制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中的配电单元25均保持常态接通,并且控制模块24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在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充电完成后,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断开以停止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充电。
可选地,在开关模块22中可至少包括N个与配电单元25一一对应的第一接触器,控制模块24还可用于在电源输出模块21停止供电时,控制N个接触器均断开,且控制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以由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对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供电,X为正整数,且X≤N。或者,
可选地,在开关模块22中可至少包括N个与配电单元25一一对应的第一接触器,控制模块24还可用于在电源输出模块21停止供电时,控制第Y个接触器和至少Z个第一接触器导通,且控制第Y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且控制与所述至少Z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Z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均断开,以由第Y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对第Y组配电单元和所述至少Z组配电单元供电,Y为正整数且Y<N,Z为整数且Z<N。
具体的,在电源模块经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停止供电时,控制模块24可控制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中的配电单元25断开,并且控制模块24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反向导通,以由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对负载单元26进行供电。
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还可包括:蓄电池管理模块(图中未示出)。蓄电池管理模块可与控制模块24连接,并且控制模块24可通过蓄电池管理模块控制第一开关的正向导通或反向导通或断开。控制模块24还可设定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的基准值。
蓄电池管理模块可实时的或按照一定的周期检测配电单元25中第一蓄电池组28的端电压信息,并可将检测到配电单元25中第一蓄电池组28的端电压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4。在控制模块24接收到蓄电池组管理模块发送的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端电压信息后,判断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是否低于预设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的基准值,若是,则可通过蓄电池管理模块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在蓄电池管理模块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时,可根据第一蓄电池组28的容量,确定给配电单元25输出的充电脉冲宽度以对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其中,充电脉冲的脉冲宽度可由蓄电池管理模块根据蓄电池组的容量比例进行分配。在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一段时间后,若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达到预设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的基准值,则控制模块24可通过蓄电池管理模块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断开以停止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
具体的,蓄电池管理模块在对每组配电单元中蓄电池组的类型、容量、浮充电压等差异进行分析后,可按蓄电池组的容量比例输出对各组蓄电池对应的充电电流,当各组配电单元中蓄电池组的类型不同时,蓄电池管理模块还可根据配电单元中蓄电池组的类型输出不同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中各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当开关电源系统中设置有两组配电单元时,其中一组配电单元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为锂电池,另一组配电单元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为铅酸电池。
另外,上述实施例一中各组配电单元可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所使用。如当开关电源系统中设置有两组配电单元时,其中一组配电单元分配给第一运营商所使用,另一组配电单元分配给第二运营商所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当开关电源系统中存在多个整流模块并联时,控制模块可通过与整流模块连接的通讯口,控制每个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压值和电流值,以保证整流模块之间的均衡。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首先电源输出模块21通过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进行连接,开关模块22可控制配电模块23中配电单元25的导通或断开,然后通过在配电单元25中设置第一控制开关27,控制模块24通过控制开关模块22和第一控制开关27对负载单元26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24对负载单元26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22和第一控制开关27进行控制的,因此,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不一致,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都是独立的受控于控制模块24,从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一套开关电源,进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独立占用均等的机架空间与输出端口资源。
实施例二
基于图2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的基础上,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配电模块23还可包括备用配电单元31。
备用配电单元31可包括:第二控制开关32和第二蓄电池组33。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与控制模块24连接。
相应地,开关模块22还可包括与备用配电单元31对应的第二接触器。
控制模块24,可用于在电源输出模块21停止供电时,控制与备用配电单元31对应的第二接触器和至少一组配电单元25对应的第一接触器导通,并且还可控制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反向导通,以由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对第一接触器导通的配电单元25中的负载单元26供电。
在电源输出模块21经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正常供电时,控制模块24还可控制开关模块22中于配电单元25和备用配电单元31均保持常态接通,并且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按照预设的第二时间轮流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轮流进行充电。在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充电完成后,控制模块24还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断开以停止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充电。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控制模块24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按照预设的第二时间轮流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轮流进行充电进行具体的说明。
例如,假设在控制模块24中预设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充电时间为10分钟,而对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的充电时间为15分钟,则在电源输出模块21经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正常供电时,并且控制模块24控制开关模块22与每组配电单元25和备用配电单元31均保持常态接通后,控制模块24首先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导通10分钟以实现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进行充电,然后控制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导通15分钟以实现对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充电。控制模块24按照上述预设的时间(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充电时间为10分钟,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的充电时间为15分钟)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轮流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轮流进行充电直至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充电完成。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中的配电单元25中的负载单元26可包括一次下电支路和二次下电支路,参见图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中配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T1-1为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B1-1为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配电单元中25的负载单元26可包括一次下电支路和二次下电支路。
其中,一次下电支路主要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1-1、接触器J1-1和一次下电设备(图中未示出),例如,一次下电设备可包括BTS(BaseTransceiverStation,基站收发信机)等基站中的主设备;二次下电支路则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1-2和二次下电设备(图中未示出),例如,二次下电设备可主要包括基站中用于传输的设备。所述一次下电支路与所述二次下电支路并联。开关模块22可通过电流传感器R1-1与接触器J1-1连接,以通过一次下电支路向一次下电设备供电;同时,控制开关T1-1可通过电流传感器R1-2连接至开关模块22,如蓄电池组B1-1的负极通过电流传感器R1-2连接至开关模块的负极,而该第一蓄电池组B1-1的正极连接至开关模块的正极(即开关模块电流输出的另一端),以使得开关模块22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1-2和控制开关T1-1向蓄电池组B1-1供电。
另外,在上述的开关模块22与电流传感器R1-2之间的支路上还并联有若干个熔断器(如图4中所示的熔断器F1-1、熔断器F1-2…熔断器F1-9等),且开关模块22通过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二次下电设备供电;相应的,在一次下电支路上也可并联若干个熔断器(如图4中所示的熔断器F1-10、熔断器F1-11…熔断器F1-15等),即上述的开关模块22也可通过连接在一次下电支路上的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一次下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一控制开关T1-1的控制端还可与控制模块24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24能够根据市电供应状况及第一蓄电池组B1-1当前存储电量等条件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T1-1的翻转状态及开/合状态,使得开关模块22向第一蓄电池组B1-1充电或者利用该第一蓄电池组B1-1向一次下电设备和/或二次下电设备供电。
优选的,在上述的电流传感器R1-2与控制开关T1-1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1-16,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22与蓄电池组B1-1之间的电流超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熔断器均可根据每个支路的具体需求而设定或不设定,只要相应的支路能够在允许通过电流的范围安全运行即可;同样的,上述的电流传感器及其设定的位置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而设定,诸如当需要获取开关模块22和蓄电池组B1-1向一次下电设备供应总的电能时,可在设置在该一次下电设备分别与开关模块22及蓄电池组B1-1连接的主干路上(即一次下电支路通过电流传感器R1-1分别与开关模块22及蓄电池组B1-1连接),而当需要获知蓄电池组B1-1充放电的总电能时,则可设置该蓄电池组B1-1通过电流传感器R1-2分别与开关模块22、一次下电设备和二次下电设备连接即可。
为了每组配电单元均能够兼容多种类型的蓄电池组,基于图4所示的配电单元25结构的基础上,可对图4所示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进行扩展,扩展后的配电单元25的结构的示意图,可参见图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中配电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T1-1和T1-2为配电单元中的控制开关,B1-1和B1-2为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配电单元25中的负载单元26可包括一次下电支路和二次下电支路。
其中,一次下电支路主要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1-1和接触器J1-1,二次下电支路则可包括电流传感器R1-2和电流传感器R1-3;即开关模块22电流输出的一端通过电流传感器R1-1与接触器J1-1连接,以通过一次下电支路向一次下电设备供电;同时,控制开关T1-1则通过电流传感器R1-2连接至开关模块22,如蓄电池组B1-1的负极通过接触器R1-2连接至开关模块22的负极,而该蓄电池组B1-1的正极连接至开关模块的正极(即开关模块22电流输出的另一端),以使得开关模块22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1-2和控制开关T1-1向蓄电池组B1-1供电。另外,控制开关T1-2则可通过电流传感器R1-3连接至开关模块22,如蓄电池组B1-2的负极通过接触器R1-3连接至开关模块22的负极,而该蓄电池组B1-2的正极连接至开关模块22的正极(即开关模块22电流输出的另一端),以使得开关模块22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1-3和控制开关T1-2向蓄电池组B1-2供电。
进一步的,上述的控制开关T1-1的控制端还可与控制模块24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24能够根据市电供应状况及蓄电池组B1-1当前存储电量等条件来控制控制开关T1-1的翻转状态及开/合状态,使得开关模块22向蓄电池组B1-1充电或者利用蓄电池组B1-1向一次下电设备和/或二次下电设备供电。而控制开关T1-2的控制端还可与控制模块24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24能够根据市电供应状况及蓄电池组B1-2当前存储电量等条件来控制控制开关T1-2的翻转状态及开/合状态,使得开关模块22向蓄电池组B1-2充电或者利用蓄电池组B1-2向一次下电设备和/或二次下电设备供电。
优选的,在上述的第二电流传感器R1-2与第一控制开关T1-1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1-16,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22与蓄电池组B1-1之间的电流超标。在上述的电流传感器R1-3与控制开关T1-2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1-17,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22与蓄电池组B1-2之间的电流超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熔断器均可根据每个支路的具体需求而设定或不设定,只要相应的支路能够在允许通过电流的范围安全运行即可;同样的,上述的电流传感器及其设定的位置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而设定。
基于图5提供的配电单元25的基础上,在电源输出模块21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正常供电时,控制模块24可控制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中的配电单元25保持常态接通,并且控制模块24可通过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T1-1和T1-2按照预设的时间轮流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B1-1和B1-2轮流进行充电。在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B1-1和B1-2充电完成后,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T1-1和控制开关T1-2断开以停止对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B1-1和B1-2充电。
基于图5提供的配电单元25的基础上,在电源输出模块21经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停止供电时,控制模块24还可控制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中的配电单元25断开,并且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T1-1反向导通,同时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T1-2断开,以由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B1-1对该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进行供电。或者,在电源输出模块21经开关模块22向配电模块23停止供电时,控制模块24控制开关模块22与配电模块23中的配电单元25断开,并且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T1-2反向导通,且控制模块24可控制配电单元25中的控制开关T1-1断开,以由每组配电单元25中的蓄电池组B1-2对该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进行供电。
上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2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中的开关模块22还可包括至少N个与配电单元一一对应的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对应的配电单元的电流值。
开关模块22中与配电单元对应的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值发送给控制模块24,同时,配电单元中的电流传感器R1-1、R1-2也可检测到的电流值发送给控制模块24,或者配电单元中的电流传感器R1-1、R1-2、R1-3也可检测到的电流值发送给控制模块24。然后,控制模块15根据接收到的电流值,可确定相应的配电单元的积分值,并根据配电单元之间积分值的比例关系对使用配电单元的运营商收取相应的收费。
具体的,可通过计算电流传感器中的电流、电压与时间的乘积,确定相应配电单元的积分值。然后,基站管理者可根据各配电单元之间积分值的比例关系和各运营商实际资源占用率对使用配电单元的各运营商收取相应的费用,如电费、空调使用费、蓄电池组使用费、设备维护费、基站铁塔占用费、基站机房面积使用费等。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控制模块24通过控制开关模块22、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的导通或断开以实现对配电单元25中的负载单元26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24对负载单元26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22、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控制开关27和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控制开关32进行控制的,因此,在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容量不够使用时,可由备用配电单元31中的第二蓄电池组33对配电单元25中的负载单元26进行供电,从而能够在电源输出模块21停止供电且配电单元25中的第一蓄电池组28的容量不足时,避免发生配电单元25中的负载单元26的不能够正常的现象以影响开关电源系统的正常使用。
另外,当开关电源系统中有多组配电单元和一组备用配电单元,并且每组配电单元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使用时,可通过开关模块和配电单元中相应的控制开关,实现多家运营商共享备用配电单元中蓄电池组,而备用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可以一组,也可以是多组。同时通过备用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使用状况还可计量出每个配电单元所消耗的直流安时数,然后将每个配电单元所消耗的直流安时数换算成市电用电量比例系数,并可将每个配电单元的市电用电量比例系数作为向使用配电单元相应的运营商进行收费的依据。实施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包括:电源模块61、交流配电模块62,整流模块63,开关模块64,配电模块和控制模块66。
其中,配电模块可包括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配电单元653和备用配电单元654,则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和配电单元653的结构均相同。交流配电模块62可包括一个三相交流开关K0和若干个单相交流开关K1~Kn,用于将电源模块61提供的三相交流电进行分配后将单相交流电传送给整流模块63。整流模块63可包括若干个AC/DC单元,用于将220V单相交流电转换为48V直流电压。开关模块64可包括电流传感器R1~Rn和直流接触器J1~Jn。
开关模块64可经直流输出母排与整流模块63连接,开关模块64连接于直流输出母排的负极,直流输出母排的正极接地。并且开关模块64中的电流传感器R1用于计量配电单元651的总电流,开关模块64中的电流传感器R2用于计量配电单元652的总电流,开关模块64中的电流传感器R3用于计量配电单元653的总电流,开关模块64中的电流传感器R4用于计量备用配电单元654的总电流。另外,开关模块64中的直流接触器J1用于控制配电单元651与直流输出母排的接通或断开,直流接触器J1的通断可由控制模块66控制;开关模块64中的直流接触器J2用于控制配电单元652与直流输出母排的接通或断开,直流接触器J2的通断可由控制模块66控制;开关模块64中的直流接触器J3用于控制配电单元653与直流输出母排的接通或断开,直流接触器J3的通断可由控制模块66控制;开关模块64中的直流接触器J4用于控制备用配电单元654与直流输出母排的接通或断开,直流接触器J4的通断可由控制模块66控制。
配电单元651可包括一次下电支路、二次下电支路、控制开关T1和蓄电池组B1。其中,一次下电支路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1-1和接触器J1-1,二次下电支路则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1-2。即开关模块64电流输出的负极通过电流传感器R1-1与接触器J1-1连接,以通过一次下电支路向一次下电设备供电;同时,控制开关T1则通过电流传感器R1-2连接至开关模块64,如蓄电池组B1的负极通过接触器R1-2连接至开关模块64的负极,而蓄电池组B1的正极连接至直流输出母排的正极,以使得开关模块64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1-2和控制开关T1向蓄电池组B1供电。
另外,在开关模块64与电流传感器R1-2之间的支路上还可并联有若干个熔断器(如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F1-1、熔断器F1-2…熔断器F1-9等),且开关模块64通过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二次下电设备供电;相应的,一次下电支路上也可并联若干个熔断器(如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F1-10、熔断器F1-11…熔断器F1-15等),即开关模块64也可通过连接在一次下电支路上的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一次下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的,配电单元651中的控制开关T1的控制端还可与控制模块66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66能够根据市电供应状况及蓄电池组B1的当前存储电量等条件来控制控制开关T1的翻转状态及开/合状态,使得开关模块64向蓄电池组B1充电或者利用蓄电池组B1向一次下电设备和/或二次下电设备供电。
优选的,配电单元651中的电流传感器R1-2与控制开关T1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1-16,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64与蓄电池组B1之间的电流超标。
配电单元652可包括一次下电支路、二次下电支路、控制开关T2和蓄电池组B2。其中,一次下电支路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2-1和接触器J2-1,二次下电支路则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2-2。即开关模块64电流输出的负极通过电流传感器R2-1与接触器J2-1连接,以通过一次下电支路向一次下电设备供电;同时,控制开关T2则通过电流传感器R2-2连接开关模块64,如蓄电池组B2的负极通过接触器R2-2连接至开关模块64的负极,而蓄电池组B2的正极连接至直流输出母排的正极,以使得开关模块64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2-2和控制开关T2向蓄电池组B2供电。
另外,在开关模块64与电流传感器R2-2之间的支路上还可并联有若干个熔断器(如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F2-1、熔断器F2-2…熔断器F2-9等),且开关模块64通过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二次下电设备供电;相应的,一次下电支路上也可并联若干个熔断器(如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F2-10、熔断器F2-11…熔断器F2-15等),即开关模块64也可通过连接在一次下电支路上的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一次下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的,配电单元652中的控制开关T2的控制端还可与控制模块66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66能够根据市电供应状况及蓄电池组B2的当前存储电量等条件来控制控制开关T2的翻转状态及开/合状态,使得开关模块64向蓄电池组B2充电或者利用蓄电池组B2向一次下电设备和/或二次下电设备供电。
优选的,配电单元652中的电流传感器R2-2与控制开关T2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2-16,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64与蓄电池组B2之间的电流超标。
配电单元653可包括一次下电支路、二次下电支路、控制开关T3和蓄电池组B3。其中,一次下电支路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3-1和接触器J3-1,二次下电支路则可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流传感器R3-2。即开关模块64电流输出的负极通过电流传感器R3-1与接触器J3-1连接,以通过一次下电支路向一次下电设备供电;同时,控制开关T3则通过电流传感器R3-2连接开关模块64,如蓄电池组B3的负极通过接触器R3-2连接至开关模块64的负极,而蓄电池组B3的正极连接至直流输出母排的正极,以使得开关模块64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3-2和控制开关T3向蓄电池组B3供电。
另外,在开关模块64与电流传感器R3-2之间的支路上还可并联有若干个熔断器(如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F3-1、熔断器F3-2…熔断器F3-9等),且开关模块64通过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二次下电设备供电;相应的,一次下电支路上也可并联若干个熔断器(如图6中所示的熔断器F3-10、熔断器F3-11…熔断器F3-15等),即开关模块64也可通过连接在一次下电支路上的每个熔断器以向与该熔断器连接的一次下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的,配电单元653中的控制开关T3的控制端还可与控制模块66连接,以使得控制模块66能够根据市电供应状况及蓄电池组B3的当前存储电量等条件来控制控制开关T3的翻转状态及开/合状态,使得开关模块64向蓄电池组B3充电或者利用蓄电池组B3向一次下电设备和/或二次下电设备供电。
优选的配电单元653中的电流传感器R3-2与控制开关T3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3-16,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64与蓄电池组B3之间的电流超标。
备用配电单元654可包括控制开关T4和蓄电池组B4。控制开关T4可通过电流传感器R4-1连接至开关模块64连接的支路上,如蓄电池组B4的负极通过接触器R4-1连接至开关模块64的负极,而蓄电池组B4的正极连接至直流输出母排的正极,以使得开关模块64依次通过电流传感器R4-1和控制开关T4向蓄电池组B4供电。
优选的,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电流传感器R4-1与控制开关T4之间还串联着熔断器F4-1,以用于防止开关模块64与蓄电池组B4之间的电流超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熔断器均可根据每个支路的具体需求而设定或不设定,只要相应的支路能够在允许通过电流的范围安全运行即可;同样的,上述的电流传感器及其设定的位置也可根据具体需求而设定。
基于图6提供的开关电源系统,在电源模块61经交流配电模块62、整流模块63和开关模块64向配电模块正常供电时,控制模块66可控制开关模块64中的接触器J1、J2、J3和J4均保持常态接通,同时控制模块66可控制配电单元651中的控制开关T1、配电单元652中的控制开关T2、配电单元653中的控制开关T3和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控制开关T4按照预设的时间轮流正向导通以对配电单元651中的蓄电池组B1、配电单元652中的蓄电池组B3、配电单元653中的蓄电池组B3和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蓄电池组B4轮流进行充电。在配电单元651中的蓄电池组B1、配电单元652中的蓄电池组B2、配电单元653中的蓄电池组B3和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蓄电池组B4轮流充电完成后,控制模块还可控制配电单元651中的控制开关T1、配电单元652中的控制开关T2、配电单元653中的控制开关T3和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控制开关T4断开以停止对配电单元651中的蓄电池组B1、配电单元652中的蓄电池组B3、配电单元653中的蓄电池组B3和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蓄电池组B4充电。
在电源模块61经交流配电模块62、整流模块63和开关模块64向配电模块停止供电时,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供电模式:
供电模式一
当停止供电时,控制模块66可控制接触器J1、J2和J3由常态闭合转为断开,并控制接触器J1-1、J2-1、J3-1仍继续保持常态闭合,此时,由蓄电池组B1对配电单元651中的负载单元供电,蓄电池组B2对配电单元652中的负载单元供电,蓄电池组B3对配电单元653中的负载单元供电。
供电模式二
在停止供电瞬间,接触器J1~J4保持常态接通,控制开关T1~T4开关进行翻转(反向导通),由蓄电池组B1~B4同时向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和配电单元653中的负载单元供电,控制模块66开始对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和配电单元653进行检测,当确认正常后,将接触器J1~J3断开,此时,蓄电池组B4进入后备状态,当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和配电单元553中的任何一个配电单元需要蓄电池组B4进行增援时,控制模块66可通过控制开关模块54中相应的接触器接通以实现蓄电池组B4对该配电单元的增援。如,当配电单元651需要蓄电池组B4进行增援时,控制模块66可通过控制开关模块64中的接触器J1接通,以实现蓄电池组B4对配电单元651的增援。
供电模式三
当停止供电时,接触器J1、J1-1、J2、J2-1、J3、J3-1和J4保持常态接通,此时,由蓄电池组B1、B2、B3和B4同时对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和配电单元653中的负载单元进行供电。该种供电模式可以减少蓄电池组循环放电的次数,从而可延长蓄电池组的寿命。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三提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控制模块66通过控制开关模块64、配电单元651中的控制开关T1、配电单元652中的控制开关T2、配电单元653中的控制开关T3、备用配电单元654中的控制开关T4导通或断开以实现对配电单元651、配电单元652、配电单元653中的负载单元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对配电单元中负载单元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和该配电单元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的,因此,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不一致,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都是独立的受控于控制模块,从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一套开关电源,进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独立占用均等的机架空间与输出端口资源。另外,当多种配电单元共存时,还能够提供多种供电模式,方便管理。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机架。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机架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开关电源机架可包括:
机架本体71;
电源输出模块72,嵌入设置于机架本体71的下部;
控制模块73,嵌入设置于位于电源输出模块72上方的机架本体71中;
开关模块74,嵌入设置于位于控制模块73上方的机架本体71中;
配电模块75,嵌入设置于位于开关模块74上方的机架本体71中;配电模块75可包括并列设置的N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一次下电端口、二次下电端口和蓄电池组端口,所述二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开关模块74上方的机架本体71中;所述一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二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机架本体71;所述蓄电池组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一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机架本体71中。
优选的,电源输出模块72可包括:交流配电模块81和整流模块82,参见图8。
交流配电模块81,固定设置于机架本体71的下部;
整流模块82,嵌入设置于位于交流配电模块81上方的机架本体71中,与交流配电模块81连接。
优选的,整流模块82可包括:移动矩阵结构金属仓(图中未示出)和整流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移动矩阵结构金属仓嵌入安装于位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整流单元安装在所述金属仓中,并且金属仓内部可设置与整流单元相匹配的插座和通讯接口,金属仓外部可设置与整流模块直接插入机架的连接端口。由于整流模块的金属仓为移动矩阵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整流模块与机架本体分离,从而还能够将不同规格的机架柜体与整流模块进行兼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机架,包括:机架本体;电源输出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的下部;控制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开关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配电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关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配电模块包括并列设置的N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一次下电端口、二次下电端口和蓄电池组端口,所述二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一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二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蓄电池组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一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可以看出,控制模块可通过控制开关模块对配电单元进行供电,即控制模块对配电单元的供电是可通过开关模块进行控制的,因此,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的类型可以不一致,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蓄电池组都是独立的受控于控制模块,从而还能够实现多个运营商共享一套开关电源。另外,整流模块可以与开关电源机架本体分离,还能够实现整流模块与开关电源机架本体的分割。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出模块、开关模块、配电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输出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配电模块连接,用于将交流电进行整流后向所述配电模块输出直流电;
所述配电模块包括至少N组具有负载单元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负载单元、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蓄电池组;所述负载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连接,所述负载单元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N为正整数;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对所述负载单元进行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模块中至少包括N个与所述配电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一接触器;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供电时,控制第L个第一接触器及与所述第L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导通,以给所述第L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充电;1≤L≤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第M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充电完成后,控制所述第M组配电单元中第一控制开关断开,M为正整数且M≤N;或者,
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停止供电时,控制N个第一接触器均断开,且控制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以由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对第X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供电,X为正整数且X≤N;或者,
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停止供电时,控制第Y个第一接触器和至少Z个第一接触器导通,且控制第Y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且控制与所述至少Z个第一接触器对应的Z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控制开关均断开,以由第Y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对第Y组配电单元和所述至少Z组配电单元供电,Y为正整数且Y<N,Z为正整数且Z<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模块还包括:备用配电单元;
所述备用配电单元包括: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蓄电池组;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备用配电单元对应的第二接触器;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停止供电时,控制与所述备用配电单元对应的第二接触器和至少一组配电单元对应的第一接触器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反向导通,以由所述第二蓄电池组对所述第一接触器导通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供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备用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均为双向切换功率电子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负载单元包括:一次下电支路和二次下电支路;
所述一次下电支路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三接触器和一次下电设备;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一次下电支路的电流大小,所述第三接触器导通时为所述一次下电设备供电;
所述二次下电支路包括:第二电流传感器和二次下电设备;所述开关模块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流大小;
所述一次下电支路与所述二次下电支路并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
至少N个与所述配电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电流传感器;
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对应的配电单元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和第三电流传感器,确定每组配电单元的电费积分值;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P个第三电流传感器检测与第P个第三电流传感器相对应的配电单元的电流值;
根据所述电流值,确定与所述第P个第三电流传感器相对应的第P组配电单元的积分值,并根据所述第P组配电单元的积分值进行收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管理模块,
所述蓄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端电压信息,并将检测到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端电压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蓄电池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发送的端电压信息后,判断第O组配电单元中的第一蓄电池组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是否低于预设的浮充电压和/或均充电压的基准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O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正向导通,以对所述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容量,通过所述蓄电池管理模块控制所述每组配电单元的充电脉冲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交流配电模块和整流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交流电;
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进行分配后向所述整流模块供电;
所述整流模块通过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整流模块提供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后输出直流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配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类型为锂电池或铅酸电池。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模块中的所述每组配电单元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所使用。
12.一种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开关电源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本体;
电源输出模块,嵌入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的下部;
控制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开关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配电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关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配电模块包括并列设置的N组配电单元;每组配电单元均包括一次下电端口、二次下电端口和蓄电池组端口,所述二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开关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一次下电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二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蓄电池组端口固定设置于位于所述一次下电端口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电源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交流配电模块和整流模块;
所述交流配电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的下部;
所述整流模块,嵌入设置于位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关电源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移动矩阵结构金属仓和整流单元;所述移动矩阵结构金属仓嵌入安装于位于所述交流配电模块上方的所述机架本体中,所述整流单元安装在所述金属仓中。
CN201520533201.8U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Active CN204928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3201.8U CN204928332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3201.8U CN204928332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28332U true CN204928332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7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3201.8U Active CN204928332U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283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245A (zh) * 2015-07-21 2017-05-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机架及控制方法
CN111884197A (zh) * 2020-09-17 2020-11-03 金国卫 一种智能直流配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245A (zh) * 2015-07-21 2017-05-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机架及控制方法
CN106712245B (zh) * 2015-07-21 2023-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机架及控制方法
CN111884197A (zh) * 2020-09-17 2020-11-03 金国卫 一种智能直流配电系统
CN111884197B (zh) * 2020-09-17 2024-03-19 安徽省金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直流配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3051B (zh) 一种储能型充电桩及充电系统
CN103532158B (zh)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CN20455920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及系统
CN103138636B (zh) 一种光伏离并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
CN103138637B (zh) 一种光伏离并网、市网及储能混合供电系统
CN104795877A (zh) 电动汽车一体化直流充电机、系统及方法
CN207910499U (zh) 一种交直流充电桩
CN204761124U (zh) 具备智能功率分配功能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气回路
CN103532203A (zh) 一种电池组应用节点及矩阵电池管理系统与实现方法
CN104038150A (zh) 一种模块化、集中式的光伏发电接口装置
CN107069976A (zh) 一种可扩展的组串式大规模储能系统
WO2014166368A1 (zh) 非浮充锂电型站用直流电源系统
CN201341030Y (zh) 一种用于串联蓄电池组的监控及均衡装置
CN206807150U (zh) 一种可扩展的组串式大规模储能系统
CN109193723A (zh) 一种组合式的基站后备储能电源及控制方法
CN204928332U (zh)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机架
CN107154666A (zh) 一种电池组管理系统及供电系统
CN109449944B (zh) 变电站双向型直流电源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2712961U (zh) 服务器机柜及具有该服务器机柜的数据中心
CN106712245A (zh)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机架及控制方法
CN209088551U (zh) 一种组合式的基站后备储能电源
CN203339768U (zh) 光伏市电互补输入后备式储能电源
CN100375366C (zh) 充放电系统及充放电方法
CN207039203U (zh) 一种多支路双向储能变流器装置
CN207150208U (zh) 一种电池组管理系统及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