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2158B -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32158B CN103532158B CN201310518206.9A CN201310518206A CN103532158B CN 103532158 B CN103532158 B CN 103532158B CN 201310518206 A CN201310518206 A CN 201310518206A CN 103532158 B CN103532158 B CN 1035321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ystem
- energy
- energy storage
- battery
- electri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04S10/12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the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being or involv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4—Energy storage un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储能载体子系统、变流器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后台监控子系统。本发明通过BMS进行电池均衡,避免因电压、容量等参数不均一造成的短板效应,避免引起电池组性能恶性循环而导致整组容量下降、电池寿命缩短;同时通过热管理系统对空调设备制冷模式进行科学控制,使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保持适当、均一、稳定的环境温度;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本发明采用集装箱模块化储能方案,可以设计为小型临时发电系统,建设投入相对较小。使用方便,紧急情况下,可随时运输到野外等不良条件环境中,进行发电供电;能够集中建设为大型储能电站,且扩容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新能源储能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长期以来,储能载体是新能源发电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储能电池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储能载体之一,储能电池因使用温度不稳定、电池组中单体充放电不均一等缘故导致寿命缩短,增加了运行成本;
2.储能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从电池组串中及时识别不良电池,导致整个电池组不能发挥应有效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3.光伏组件在不同光照与温度下,光伏组件不能最大发挥其发电效能,以及因遮挡等引起的短板效应等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常规系统的储能电池通过多组并联后接到变流器子系统,容易引起电池组之间产生环流,使各电池组性能发生偏差,导致恶性循环。
5.一般的大型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需建设机房等基础设施,耗资巨大,且一旦落成,扩容困难,另外储能载体单一,不能具备同时作为电机大功率启动电源与后备电源的多种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该系统能通过对储能载体进行电压、容量与温度的均衡及管理,延长储能模块的使用寿命,提高产能效率,提高系统的带载能力,通过后台监控设定系统运行策略,抑制发电各环节中的能量损耗与浪费。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储能载体子系统、变流器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后台监控子系统;
所述微网又称微电网,区别于传统的大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组成的微型电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适合应用于微网;所述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设备或者还设有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可同时或分别发电,其中的光伏发电设备所发之电通过防雷汇流箱进行汇流输出;当同时有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机发电时,所述子系统又称为风光互补形式的新能源发电子系统;
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载体包括储能电池,储能载体子系统配有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进行电池均衡、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电池健康状态(StateofHealth,SOH)管理;
所述变流器子系统中设有对应光伏发电设备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将电压波动的新能源发电转换为电压稳定的电能输出;当设有风力发电设备时,所述变流器子系统中设有控制和逆变装置,风力发电设备的能量输出通过控制逆变装置转化为稳定的交流输出,输出的能量直接供负载使用或通过交流母线为储能载体子系统充电;所述控制和逆变装置可采用控制和逆变一体机或控制器与逆变器两部分。所述控制器可实现将不稳定的风力发电转换为电压稳定的电能输出,逆变器则将直流电能转化为稳定的交流输出。
所述变流器子系统还设有对应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电池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将发电子系统所发之电回充给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电池以及供所述储能电池放电;所述变流器子系统还设有直流/交流(DC/AC)变换装置,实现经所述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输出的电能与电网或负载的能量流动转换;
所述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可以是采用脉宽调制技术控制与稳定输出的变换装置,确保电网电压跌落3秒内交流侧输出不超过额定值,从而保证系统在电网短时电压跌落时不停止工作。在电网电压跌落不超过80%的工况下,通过直流/直流(DC/DC)的脉宽调制技术,提高变流器子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确保逆变交流侧输出不超过额定值,实现低电压穿越。
所述高低压配电子系统,通过隔离变压器变压,与电网380V侧实现并网,根据《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若系统新能源容量超出200kW,可通过升压变压器进行升压,与电网10kV侧进行并网,设计安装逆功率保护装置,防止剩余电量向电网倒送,确保市电的电能质量。
进一步地,储能载体子系统采用储能电池与超级电容搭配,相互配合,在负载电机需要大功率启动时,由超级电容和储能电池提供能量;在日常低功率负载的用电或后备电,由储能电池提供,同时,储能载体也可选用飞轮等储能形式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补充,储能载体采用储能电池的情况下,配备有BMS电池管理系统,使电池单体均衡运行,能大大提高模块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储能电池可以是铅酸蓄电池、铅炭蓄电池或锂电池等。
进一步地,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依据储能载体子系统的成组配置,设有电池组检测控制柜单元(BCU),以及在每个电池组,分别设有若干个电池检测模块单元(BMU),每个电池检测模块单元对应十几个单体电池进行电压、内阻、温度等数据采集监控,并能够控制电池组的外接电源,对低电压单体电池进行补充电,实现对单体电池电压的主动均衡。
进一步地,变流器子系统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采用多通道设计,储能载体的能量输出先经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在变流器子系统内部的直流母线汇集,再通过直流/交流(DC/AC)变换装置变换,这种设计能够防止储能载体各模块间出现环流;延长储能载体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稳定性。变流器子系统配有最大功率跟踪装置(MaximumPowerPointTracking,MPPT),通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对光伏发电输出进行调节,最大程度发挥光伏组件的发电能效;另一方面,通过新能源发电子系统为储能载体充电时,能量先通过变流器子系统内部的直流母线,再由储能载体子系统对应的DC/DC变换,即完成能量的转移,减少通过直流/交流(DC/AC)变换增加的能量损耗。
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由后台监控子系统控制,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根据后台监控子系统对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的指令,通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对光伏发电输出进行调节,达到系统输出最大功率的目标。
进一步地,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储能载体子系统、变流器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与后台监控子系统进行通讯,通过后台监控子系统实现对上述设备的远程操作。针对系统负载、备电时间、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使几个子系统间的参数匹配合理,使整个系统运行状态良好;针对峰谷电时间段设定系统储能载体的充放电策略,可实现无人值守,按设定程序自动运行。
进一步地,储能载体子系统配有分散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温度感应装置和热管理系统以及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在不同位置设有多个出风口,所有储能电池都对应有出风口,所述热管理系统控制空调设备的工作,使空调设备的出风口对集装箱内高温区域的储能电池进行针对性的出风降温,使空调制冷有效到达储能载体子系统中每一个区域的电池,即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电池也能够保持在15℃至25℃的合适温度下运行,确保各电池单体间最大温差低于10℃,这种有针对性的温度控制,能有效减少储能载体子系统在温度调节的投入,并对储能载体子系统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本发明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子系统分别在一个或若干个集装箱中建设,能够使储能控制系统实现移动式管理运行,方便临时供电与扩容,减少因远距离输电造成的电缆消耗,以及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BMS进行电池均衡,避免因电压、容量等参数不均一造成的短板效应,并且避免引起电池组性能恶性循环,而导致整组容量下降、电池寿命缩短;同时通过热管理系统对空调设备制冷模式进行科学控制,使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保持适当、均一、稳定的环境温度;从而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2.通过光伏发电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使光伏组件实时输出最大功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率。
3.变流器子系统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采用多通道设计,既方便了不同电压等级的新能源发电及储能载体子系统等多个支路通过变换为相同的直流电压,并联到直流母线,也避免了各储能载体各模块之间的出现环流。
4.采用集装箱模块化储能方案,既可以设计为小型临时发电系统,建设投入相对较小。使用方便,紧急情况下,可随时运输到野外等不良条件环境中,进行发电供电;又能够集中建设为大型储能电站,且扩容方便。
5.能够削峰填谷,充分合理利用电网能量。通过储能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多种载体混合储能,能够同时适用于功率型与能量型负载,提高系统供电适用范围。
6.本发明可通过信号采集,实时监控,与上位机通讯,实现远程操作。并能够通过运行策略编制,使系统的发电、储能等环节按既定程序自动完成,并对系统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总拓扑图;
图2为集装箱储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出风口和电池布置设计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后台监控子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网新能源储能控制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储能载体子系统、变流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后台监控子系统;
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可同时或分别发电,其中的光伏发电设备所发之电通过防雷汇流箱进行汇流输出;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中加装有旁路二极管,当有遮盖物对光伏发电产生影响时,将遮挡部分组件旁路,防止因热斑效应对组件造成损害。另外,本发明还可通过小型气象站对在线温度、风速等天气参数的检测,为系统后台监控的发电调节与数据分析提供便利,结合防雷汇流箱的支路电流等监测记录,能够有效进行节能减排,新能源发电的数据统计。
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载体采用储能电池与超级电容相互配合,储能电池可以是铅酸蓄电池、铅炭蓄电池和锂电池等,在负载电机需要大功率启动时,由超级电容或铅炭电池提供能量;在日常低功率负载的用电或后备电,由储能电池提供,而铅炭电池兼具铅酸电池与超级电容的优势,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发挥作用,同时,储能载体也可选用飞轮等储能形式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补充,储能载体子系统中,为储能电池配备有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对储能电池的单体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在线检测。能够通过比较相邻电池单体的电压高低,并使高电压电池单体对低电压单体进行电量补偿;也可以采用外接电源对低电压电池直接补充电的方式进行主动均衡,确保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的工作电压保持一致,从而防止因电池组内个别单体电压差异过大对电池组运行效率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每个电池组中电池的电压、内阻、温度等参数通过BMU(电池检测模块单元)对多个电池进行分路检测获得,将数据汇总到BCU(电池组检测控制柜单元),若单体电压或SOC、SOH数值超出设定门限,会由BCU发出告警讯息,通过维护保持储能电池良好的工作状态。
变流器子系统,通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的变换,将间断性、不稳定的光伏发电转换为电压稳定的直流输出;同时,由于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下,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不同,但只有在某一输出电压值时,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值,称之为最大功率点。变流器子系统中对光伏发电设备配有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由后台监控子系统控制,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根据后台监控子系统对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的指令,通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对光伏发电输出端口电源进行调节,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光伏组件的发电能效,达到系统输出最大功率的目标。因此,采用MPPT最大能效追踪装置,克服了以往光伏组件低功率输出的问题。变流器子系统的直流/直流(DC/DC)部分采用多通道设计,储能载体的能量输出经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先在变流器子系统内部的直流母线汇集,再通过直流/交流(DC/AC)变换装置变换。
所述变流器子系统中设有控制逆变一体机,风力发电设备的能量输出通过控制逆变一体机转化为稳定的交流输出,输出的能量直接供负载使用或通过交流母线为储能载体子系统充电,其路径为通过交流母线、隔离变压器到直流母线,然后在经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回充储能载体。
光伏发电设备所输出的能量为储能载体充电时,能量先通过变流器子系统内部的直流母线,再由储能载体子系统对应的DC/DC变换装置变换,完成能量的转移。在放电过程中,将电池的直流输出提供给直流/交流(DC/AC)环节,在直流/交流(DC/AC)环节,采用双向逆变技术,实现对发电设备与电网或负载的能量流动转换。在电网电压跌落不超过80%的工况下,通过直流/直流(DC/DC)的脉宽调制技术,提高变流器子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确保电网电压跌落3秒内交流侧输出不超过额定值,实现低电压穿越。另外在离网条件下,也能够启动孤岛运行模式,实现偏远地区的供电。
.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的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基极或Mos管栅极的偏置,来实现晶体管或MOS管导通时间的改变,从而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的改变,等效获得所需要的波形(含形状和幅值)。
本发明各子系统分别在一个或若干个集装箱中建设,能够使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储能系统实现移动式管理运行,方便临时供电与扩容,减少因远距离输电造成的电缆消耗,以及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集装箱模块中,既有部分储能载体的配置,也有对应的电池管理设备,以及热管理系统设计(图如2)。
储能载体子系统配有分散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温度感应装置和热管理系统以及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在不同位置设有多个出风口,如图3,方框内为20尺集装箱内部,标号1-14所示为储能电池部分,集装箱两侧储能电池以外的折线箭头所示即为热管理系统风道及出风口设计,所述热管理系统根据温度感应装置获得的储能电池温度参数,控制空调设备的工作,使空调设备的对应集装箱内高温区域的储能电池进行针对性的出风降温,对储能电池进行温度均衡(如图3)。空调制冷有效到达储能模块中每一个区域的电池,即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电池也能够保持在15℃-25℃的合适温度下运行,确保各单体间最大温差低于10℃,这种有针对性的温度控制,能有效减少储能载体子系统在温度调节的投入,并对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储能载体子系统的BMS的相关设备、变流器子系统通过交换机和以太网与后台监控子系统中的一台或多台监控服务器进行通讯,监控服务器实现对上述设备的远程操作。另外,新能源发电子系统通过防雷汇流箱将实时发电数据传输到485总线上,与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共同通过串口服务器与以太网联接,使高低压配电子系统中的直流屏、电度表等设备的相关数据能够在监控服务器上显示并存储,并能通过高低压配电子系统中的终端保护测控器对储能载体子系统的充放电等多个环节的断路器、接触器等开关的分合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如图4)。同时,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子系统设定整个系统的控制策略,控制新能源发电、储能电池以及市电的用电优先级别,依据电网峰谷电时间安排,设定电池的充放电时段,储能载体在峰电时段放电,谷电时段充电;若系统检测相应时段内储能载体已放电至电压下限或已充电至电压上限,则保持储能载体的静置状态;同时,为确保储能载体运行寿命,当静置超出时间限定时,储能载体运行状态转为小电流充电。系统供电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配合发挥储能载体的作用,使系统运行符合不同供电环境的需要(如图5)。
Claims (4)
1.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储能载体子系统、变流器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后台监控子系统;
所述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可同时或分别发电,其中的光伏发电设备所发之电通过防雷汇流箱进行汇流输出;
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载体包括储能电池,储能载体子系统配有电池管理系统模块(BMS),进行电池均衡、电池荷电状态(SOC)、电池健康状态(SOH)管理;
所述变流器子系统中设有对应光伏发电设备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将电压波动的新能源发电转换为电压稳定的输出;当设有风力发电设备时,所述变流器子系统中设有控制和逆变装置,风力发电设备的能量输出通过控制逆变装置转化为电压稳定的交流输出,输出的能量直接供负载使用或通过交流母线为储能载体子系统充电;
所述变流器子系统还设有对应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电池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将发电子系统所发之电回充给载体子系统中的储能电池以及供所述储能电池放电;
所述变流器子系统还设有直流/交流(DC/AC)变换装置,实现经所述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输出的电能与电网或负载的能量流动转换;
所述高低压配电子系统,通过隔离变压器变压,与电网侧实现并网,所述高低压配电子系统安装逆功率保护装置,防止剩余电量向电网倒送,确保市电的电能质量;
新能源发电子系统、储能载体子系统、变流器子系统、高低压配电子系统与后台监控子系统进行通讯,通过后台监控子系统实现对上述设备的远程操作,以及对系统运行历史数据的记录分析;
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依据储能载体子系统中的电池成组配置,设有电池组检测控制柜单元(BCU),以及在每个电池组,分别设有若干个电池检测模块单元(BMU),每个电池检测模块单元对应十几个单体电池进行数据采集监控;
变流器子系统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采用多通道设计,储能载体的能量输出先经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在变流器子系统内部的直流母线汇集,再通过直流/交流(DC/AC)变换装置变换;变流器子系统配有最大功率跟踪装置(MPPT),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光伏组件的发电能效;另一方面,通过新能源发电子系统为储能载体充电时,能量先通过变流器子系统内部的直流母线,再由储能载体子系统对应的DC/DC变换,完成能量的转移;
风力发电设备输出的能量通过交流母线为储能载体子系统充电,其路径为通过交流母线、隔离变压器到直流母线,然后在经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回充储能载体;
储能载体子系统配有分散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温度感应装置、热管理系统以及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在不同位置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热管理系统控制空调设备的工作,使空调设备对应储能电池高温部位的出风口进行针对性的出风降温;
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由后台监控子系统控制,所述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根据后台监控子系统对最大功率跟踪系统(MPPT)的指令,通过直流/直流(DC/DC)变换装置对光伏发电输出进行调节,达到系统输出最大功率的目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它通过小型气象站对气象参数的检测,为后台监控子系统的发电调节与数据分析提供便利,结合防雷汇流箱的支路电流监测记录,能够有效进行节能减排,新能源发电的数据统计,包括气温、风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子系统分别在一个或若干个集装箱中建设,能够使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实现移动式管理运行,方便临时供电与扩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储能载体的选择范围除了储能电池外还包括选取超级电容与蓄能电池进行搭配,或选用飞轮作为补充,储能电池采用铅酸蓄电池、铅炭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8206.9A CN103532158B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18206.9A CN103532158B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2158A CN103532158A (zh) | 2014-01-22 |
CN103532158B true CN103532158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993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18206.9A Active CN103532158B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321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6224A (zh) * | 2014-03-14 | 2014-08-1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风光电互补型移动电源 |
CN103928942B (zh) * | 2014-04-18 | 2015-10-28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光储联合分布式发电离网系统黑启动方法 |
CN104052159B (zh) * | 2014-06-25 | 2016-08-24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风光储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器 |
CN104333043B (zh) * | 2014-11-19 | 2017-04-12 | 武汉大学 |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三段式电流保护影响的评估方法 |
CN104569691B (zh) * | 2015-01-27 | 2018-11-02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多类型储能系统的参数检测方法以及系统 |
CN105990852A (zh) * | 2015-02-16 | 2016-10-05 | 徐振斌 | 一种集成分布式发电储能连续输供电装置 |
WO2016131161A1 (zh) * | 2015-02-16 | 2016-08-25 | 徐振斌 | 一种集成分布式发电储能连续输供电装置 |
CN104682442A (zh) * | 2015-03-20 | 2015-06-03 | 成都姜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集中管理功能的太阳能发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04836248B (zh) * | 2015-05-20 | 2017-11-21 | 沈阳工业大学 | 适用于风电机组的混合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5071518B (zh) * | 2015-08-04 | 2018-04-10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一种总线型混合能源装置和混合能源的循环控制方法 |
CN105048500B (zh) * | 2015-08-06 | 2017-04-19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光伏变压器损耗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光伏发电系统 |
CN105006876A (zh) * | 2015-08-09 | 2015-10-28 | 青岛威控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储能供电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
CN105071438A (zh) * | 2015-08-12 | 2015-11-18 | 安徽明赫新能源有限公司 | 光伏储能发电一体式并网系统 |
CN105223511B (zh) * | 2015-09-02 | 2018-05-18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用于风储接入系统的测试方法 |
CN105299800B (zh) * | 2015-10-15 | 2019-05-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空调 |
CN105490293A (zh) * | 2015-11-24 | 2016-04-13 | 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用于风力发电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
CN105552952A (zh) * | 2015-12-10 | 2016-05-04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
CN105515209B (zh) * | 2016-01-28 | 2017-09-22 |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7173246A1 (en) * | 2016-03-31 | 2017-10-05 | Flex Ltd. | Standard energy storage container platform |
CN105896598A (zh) * | 2016-04-21 | 2016-08-24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远礁海岛独立型预装式一体化微电网系统 |
CN107241052A (zh) * | 2016-04-28 | 2017-10-10 | 北京华泰美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独立运行的移动式储能电站 |
TWI562505B (en) * | 2016-05-17 | 2016-12-11 | Chung Hsin Electric & Machinery Mfg Corp | Micro grid stabilization device |
CN106784481B (zh) * | 2016-12-29 | 2023-04-28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卧槽堆叠式储能电池库 |
CN106972637A (zh) * | 2017-05-16 | 2017-07-2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混合型移动储能系统 |
CN107317386A (zh) * | 2017-06-21 | 2017-11-03 | 江南大学 | 基于风光互补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供能 |
CN107242107A (zh) * | 2017-07-24 | 2017-10-13 | 苏州普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扬水灌溉系统 |
EP3679635B1 (en) | 2017-10-12 | 2022-11-30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
CN107896006A (zh) * | 2017-10-17 | 2018-04-10 | 北京华泰美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储能包系统 |
CN107676901A (zh) * | 2017-10-18 | 2018-02-09 |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分布式储能电源系统的新能源冷热系统 |
CN107706997A (zh) * | 2017-11-09 | 2018-02-16 | 中山大学 | 智能均衡配电设备、智能均衡配电系统和复合能源系统 |
CN107947209A (zh) * | 2017-11-13 | 2018-04-20 | 李鑫 | 一种光储一体化的供电控制系统 |
DE102017130497B4 (de) * | 2017-12-19 | 2024-02-29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Modulares Heimenergiesystem mit BUS-System und AC-Fahrzeugladeeinrichtung |
CN108551229A (zh) * | 2018-04-03 | 2018-09-18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风光互补系统的飞轮储能装置与方法 |
CN108964014B (zh) * | 2018-05-24 | 2021-11-30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热电混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
CN108879855A (zh) * | 2018-07-14 | 2018-11-23 | 芜湖益浩昌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发电的储能装置 |
US11444546B2 (en) | 2019-04-18 | 2022-09-13 |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 Power supply device,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e scheduling method |
US11588337B2 (en) | 2019-04-18 | 2023-02-21 |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 Centralized charging cabinet provided with isolation area and charging area |
CN112531901A (zh) * | 2020-12-09 | 2021-03-19 | 武汉易飞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源方舱能量管理系统 |
CN112531754A (zh) * | 2020-12-09 | 2021-03-19 | 武汉易飞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能源接入的储能方舱设计方法 |
CN112713520A (zh) * | 2020-12-17 | 2021-04-27 |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离网风光储智能供电系统 |
CN112737130A (zh) * | 2021-01-08 | 2021-04-30 | 华能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液流电池和锂电池混合的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2803573A (zh) * | 2021-01-18 | 2021-05-14 | 天宏阳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光氢储互补的不间断供电系统 |
CN114427758B (zh) * | 2022-01-28 | 2023-04-28 | 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供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5118073A (zh) * | 2022-08-29 | 2022-09-27 | 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钻井系统的飞轮储能集装箱和钻井系统 |
WO2024067790A1 (zh) * | 2022-09-30 | 2024-04-04 |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能源站系统、能源站控制方法及能源站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37372A2 (en) * | 2010-10-04 | 2012-04-04 | The Boeing Company | Smart microgrid |
CN102522767A (zh) * | 2011-11-17 | 2012-06-27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度型光伏储能并网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2664429A (zh) * | 2012-05-29 | 2012-09-12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并网不上网微网系统及其控制保护方法 |
CN102710023A (zh) * | 2012-06-13 | 2012-10-03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风光储微网系统的监控系统 |
CN202651785U (zh) * | 2012-04-28 | 2013-01-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
CN103117552A (zh) * | 2013-03-06 | 2013-05-22 | 山东电力研究院 | 基于能量有序控制的混合储能系统 |
CN103269117A (zh) * | 2013-06-03 | 2013-08-28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多能源汇流协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3
- 2013-10-28 CN CN201310518206.9A patent/CN1035321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37372A2 (en) * | 2010-10-04 | 2012-04-04 | The Boeing Company | Smart microgrid |
CN102522767A (zh) * | 2011-11-17 | 2012-06-27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度型光伏储能并网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202651785U (zh) * | 2012-04-28 | 2013-01-02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
CN102664429A (zh) * | 2012-05-29 | 2012-09-12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并网不上网微网系统及其控制保护方法 |
CN102710023A (zh) * | 2012-06-13 | 2012-10-03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风光储微网系统的监控系统 |
CN103117552A (zh) * | 2013-03-06 | 2013-05-22 | 山东电力研究院 | 基于能量有序控制的混合储能系统 |
CN103269117A (zh) * | 2013-06-03 | 2013-08-28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多能源汇流协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2158A (zh) | 2014-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32158B (zh) | 一种微网新能源混合储能系统 | |
CN103427430B (zh) |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能量管理方法 | |
CN102104257B (zh) | 公寓楼的储能系统、集成电力管理系统及系统控制方法 | |
CN103236718B (zh) | 一种智能微网的源-网-荷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2593956B (zh) |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651785U (zh) | 一种交直流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 |
CN113644736B (zh) | 5g基站智能微电网多源供电系统 | |
CN108832646A (zh) | 一种适用于可动态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743111A (zh) | 梯次利用车用动力电池储能系统 | |
CN102468678A (zh) | 一种电网优化直流充电系统 | |
CN103580052B (zh) | 一种用于主动配电网的复合储能电站及其配电方法 | |
CN211790793U (zh) | 一种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系统 | |
CN202435050U (zh) | 风电场的分布式储能系统 | |
CN103337886B (zh) | 工业园区风光储微网系统 | |
CN206908304U (zh) | 一种智能微电网储能系统 | |
CN112713520A (zh) | 一种离网风光储智能供电系统 | |
CN116819355B (zh) | 一种电芯后段微网直流总线节能测试系统 | |
Xu et al. |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DC micro-grid in data center | |
CN202042930U (zh) | 一种太阳能空调用电池管理系统 | |
CN212258417U (zh) | 220kV智慧能源站站用直流电源系统 | |
CN208015378U (zh) | 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
CN208369226U (zh) | 一种混合储能光伏并网装置 | |
CN113572196A (zh) | 一种能量路由器 | |
CN102969754B (zh) | 蓄电池组连接电路及智能蓄电池组 | |
CN208489812U (zh) | 一种太阳能屋顶bipv光伏发电离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