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6076U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16076U CN204916076U CN201520618478.0U CN201520618478U CN204916076U CN 204916076 U CN204916076 U CN 204916076U CN 201520618478 U CN201520618478 U CN 201520618478U CN 204916076 U CN204916076 U CN 2049160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p
- rescue craft
- rotating head
- horizontal support
- support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它包括安装在船舶甲板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安装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的顶端通过垂向铰链与水平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套环,所述支撑立柱的位置处于艇吊与救助艇之间。所述旋转头的初始位置与母船航向一致,旋转头的限位方向指向救助艇的释放位置,旋转头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本实用新型在救助艇旋转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力控制艇的走向,避免艇在旋转过程中因人为原因造成艇的角度调整过大,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减少了艇的摆动,避免船员跌落入水,对于艇上的船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具体是指,辅助救助艇在释放时调整角度的工具。
背景技术
救助艇是大多数船舶尤其是大型海船必备的设备,它既可以作为救援他船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本船海员逃生、救生的工具。如图1所示,一般救助艇设备主要由艇吊1、救助艇2、艇基座3组成。释放救助艇的操作过程如下:1、解开艇基座对救助艇的绑扎,2、船员登艇,3、艇吊吊起救助艇及船员,4、艇吊旋转至舷外适合释放救助艇位置,5、救助艇下落释放。
救助艇的释放,需要足够的空间,而且有一定的要求:在横倾20°状态下,救助艇不能与船体碰撞。救助艇从释放位置算起,至轻载水线面位置,首尾15°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舷外排口。救助艇在释放时,其船头应该与船舶航向保持一致。
参考图2,传统方式是由船员利用辅助绳索4,依靠人力来调整其释放位置。但是由于救助艇甲板空间相对狭小,人员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如图3所示,在操作绳索的时候,如果用力太大,就会造成救助艇船头朝向母船舷侧,释放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碰撞的危险。如果海上风浪很大的时候还有可能造成协助调节救助艇状态的船员被绳索拽落入水,威胁船员生命安全。此外,由于艇吊和救助艇之间仅由吊索柔性连接,在艇吊旋转时,并不能限制救助艇的自由摆动。当船舶处于首倾状态时,救助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像首部摆动,碰撞其他设备。如图4所示,救助艇前端有一舷灯结构,当发生大角度首倾时,救助艇就会在旋转到舷外的过程中撞上舷灯5。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能够限制救助艇在旋转过程中产生大幅度的摆动,达到调节救助艇船头方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安装在船舶甲板上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安装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的顶端通过垂向铰链与水平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套环,所述支撑立柱的位置处于艇吊与救助艇之间。
进一步,所述旋转头的初始位置与母船航向一致,旋转头的限位方向指向救助艇的释放位置,旋转头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
再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与设置在甲板上的栏杆等高,所述水平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栏杆与支撑立柱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将水平支撑杆和栏杆连接,起到活动栏杆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形状为n形或L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首先将水平支撑杆上的套环与救助艇艇壁上固设的L型挂钩相连接。
2、然后完成救助艇释放过程的1~3步骤,在这过程中,水平支撑杆可以始终起到限制救助艇滑、摆动等不安全因素。在完成步骤3时,由于救助艇抬高,水平支撑杆的套环在自身重力及L型挂钩长勾的共同作用下,已连接稳定。不管是横倾还是纵倾状态,只要救助艇高度不变,就不会脱离辅助杆的限位。
3、在步骤4的过程中,救助艇会从位置①旋转至位置②(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的作用下,救助艇会始终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摆动。当到达位置②时,在水平支撑杆的限位与平衡下,救助艇船头很快会达到释放要求的角度。
4、达到理想位置后,便可以直接释放艇吊吊索。在下落过程中,辅助杆不会一直随艇的下降而转动,当辅助杆角度达到极限位置时,套环就会逐步从L型挂钩中自动脱落。不必人工手动脱钩,既方便又安全,并且不会增加释放艇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平支撑杆与艇吊在两个异心圆周的作用下,通过力的相互平衡,达到辅助旋转救助艇的目的,并且可以帮助救助艇限制摆动范围,以避免艇与其他设备相互碰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救助艇旋转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力控制艇的走向,避免艇在旋转过程中因人为原因造成艇的角度调整过大,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减少了艇的摆动,避免船员跌落入水,对于艇上的船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减少了操作人员,只需一名海员就可以完成释放救助艇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救助艇及艇吊的侧向视图。
图2为救助艇在船舶上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现有技术人工调节救助艇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船舶首倾状态下救助艇及艇吊的侧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套环连接在救助艇艇壁L型挂钩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支撑杆与栏杆相连接作为活动栏杆的示意图。
图10为水平支撑杆与栏杆相连接作为活动栏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5、图6及图8所示,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它包括安装在船舶甲板9上的支撑立柱6a,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安装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头6b,所述旋转头的顶端通过垂向铰链6c与水平支撑杆6d的一端铰接,水平支撑杆能够以垂向铰链为轴上下转动,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套环6e,所述支撑立柱的位置处于艇吊1与救助艇2之间。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形状可以为n形或L形,n形是指水平支撑杆与垂向铰链的连接处以及套环安装一端呈折弯形状。
所述旋转头的初始位置与母船航向一致,旋转头的限位方向指向救助艇的释放位置,旋转头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这样用以保证水平支撑杆起到限位作用,救助艇会始终被限制在这个范围内摆动,在支撑杆的限位和平衡下,救助艇船头很会能够达到释放要求的角度。图8中,A为水平支撑杆的旋转半径,B为艇吊旋转半径。
结合图9与图10,所述支撑立柱与设置在甲板上的栏杆8等高,所述水平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栏杆与支撑立柱之间的距离。水平支撑杆兼具栏杆扶手的功能。水平支撑杆长度较长,并且由于刚性要求不能采用折叠或伸缩的形式。一般船舶的救助艇甲板空间有限,很难容纳这样一根长杆。但是可以将水平支撑杆作为栏杆的一部分,在平时收纳位置,它与栏杆相连接,在救助艇释放时,只要将其挂在L型挂钩上即可。由于水平支撑杆与支撑立柱为铰链连接,在平时,它还可以作为活动栏杆使用,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首先将水平支撑杆上的套环与救助艇艇壁上固设的L型挂钩(见图7)相连接。
2、然后完成救助艇释放过程的1~3步骤,在这过程中,水平支撑杆可以始终起到限制救助艇滑、摆动等不安全因素。在完成步骤3时,由于救助艇抬高,水平支撑杆的套环在自身重力及L型挂钩长勾的共同作用下,已连接稳定。不管是横倾还是纵倾状态,只要救助艇高度不变,就不会脱离辅助杆的限位。
3、在步骤4的过程中,救助艇会从位置①旋转至位置②(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的作用下,救助艇会始终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摆动。当到达位置②时,在水平支撑杆的限位与平衡下,救助艇船头很快会达到释放要求的角度。
4、达到理想位置后,便可以直接释放艇吊吊索。在下落过程中,辅助杆不会一直随艇的下降而转动,当辅助杆角度达到极限位置时,套环就会逐步从L型挂钩中自动脱落。不必人工手动脱钩,既方便又安全,并且不会增加释放艇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平支撑杆与艇吊在两个异心圆周的作用下,通过力的相互平衡,达到辅助旋转救助艇的目的,并且可以帮助救助艇限制摆动范围,以避免艇与其他设备相互碰撞。
Claims (4)
1.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安装在船舶甲板上的支撑立柱(6a),所述支撑立柱的顶端安装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头(6b),所述旋转头的顶端通过垂向铰链(6c)与水平支撑杆(6d)的一端铰接,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套环(6e),所述支撑立柱的位置处于艇吊(1)与救助艇(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头的初始位置与母船航向一致,旋转头的限位方向指向救助艇的释放位置,旋转头的最大旋转角度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立柱与设置在甲板上的栏杆(8)等高,所述水平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栏杆与支撑立柱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支撑杆的形状为n形或L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18478.0U CN204916076U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18478.0U CN204916076U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16076U true CN204916076U (zh) | 2015-12-30 |
Family
ID=5496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18478.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16076U (zh) | 2015-08-17 | 2015-08-17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160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9483A (zh) * | 2015-08-17 | 2015-11-18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CN109436209A (zh) * | 2018-10-22 | 2019-03-08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船用安全组合装置 |
-
2015
- 2015-08-17 CN CN201520618478.0U patent/CN20491607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59483A (zh) * | 2015-08-17 | 2015-11-18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CN105059483B (zh) * | 2015-08-17 | 2017-05-10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CN109436209A (zh) * | 2018-10-22 | 2019-03-08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船用安全组合装置 |
CN109436209B (zh) * | 2018-10-22 | 2020-04-03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船用安全组合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27105U (zh) | 一种与滑道艇配合的收放结构 | |
US4602697A (en) | Escape means for sea-based construction | |
CN204916076U (zh)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
CN204873623U (zh) | 用于船用起重机伸缩套管式防摇装置的万向力矩机构 | |
WO2016116771A1 (en) | Multifunctional aft door | |
CN205440771U (zh) | 单臂救生筏降放装置 | |
DK2817210T3 (en) | The coupling element, the release device as well as the boat. | |
CN203511985U (zh) | 万向导缆装置 | |
CN105059483A (zh) | 一种救助艇限位辅助装置 | |
CN212738432U (zh) | 一种内河客船船锚连接结构 | |
NL2008207C2 (en) | A method of providing access between a floating vessel and a marine structure. | |
CN204037840U (zh) | 一种可倒式桅杆 | |
CN110962997A (zh) | 一种引航员登离船组合装置及船舶 | |
CN2843997Y (zh) | 小型巡逻艇起吊装置 | |
CN207737480U (zh) | 一种船舶救生筏释放装置 | |
CN206520725U (zh) | 下放平稳的海上石油平台用吊艇架 | |
CN206171768U (zh) | 一种双体救生船的救生装置 | |
CN204056280U (zh) | 一种帆船方向舵 | |
CN209757445U (zh) | 具有可回收功能的吊艇架 | |
CN204452827U (zh) | 伸缩式引航员舷梯 | |
CN207450156U (zh) | 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 | |
KR101412248B1 (ko) | 부력을 이용한 구명선 이탈장치 | |
CN206171733U (zh) | 船舶逃生系统 | |
CN204452832U (zh) | 自主升降式铰链梯 | |
CN205524831U (zh) | 平台救助艇艇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