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0917U - 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0917U
CN204910917U CN201520541533.0U CN201520541533U CN204910917U CN 204910917 U CN204910917 U CN 204910917U CN 201520541533 U CN201520541533 U CN 201520541533U CN 204910917 U CN204910917 U CN 204910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enter
filter element
filter
seale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415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晓旭
张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wanuo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3M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3M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415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0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0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0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包括密封腔室、过滤元件、中心杆和密封盖,其中,在密封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排气口;在密封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中心杆固定在密封腔室的底部,且位于与液体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过滤元件套设在中心杆上;在中心杆内设置有过滤通道,用于将由过滤元件过滤出的液体输送至液体出口;密封盖安装在中心杆上,且与密封腔室的底部过滤元件;并且,在密封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在密封腔室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其适用于小批量液体,降低液体的损失量,提高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过滤净化杂质含量较高的液体,特别是含有柔性胶体,例如中药浸提液、血液制品及细胞发酵液等,含有深层过滤元件的过滤装置是最佳选择,过滤后可以得到澄明度较高的液体,简化整个过滤工艺。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过滤装置仅适用于大批量、固体含量高的液体除杂过滤,而对于批量较小的领域(例如液体容量<100L),现有的过滤装置就凸显了其缺点,即:由于过滤元件的过滤面积过大,液体的吸附量较大,导致液体的损失量较大。在过滤少量液体时,甚至出现全部液体被纸板吸收,无液体流出的情况。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过滤装置,其能够适用于小批量液体,降低液体的损失量,提高过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过滤装置,其适用于小批量液体,降低液体的损失量,提高过滤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密封腔室、过滤元件、中心杆和密封盖,其中,在所述密封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排气口;在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中心杆固定在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且位于与所述液体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过滤元件套设在所述中心杆上;并且,在所述中心杆内设置有过滤通道,用于将由所述过滤元件过滤出的液体输送至所述液体出口;所述密封盖安装在所述中心杆上,且与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夹持所述过滤元件;并且,在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用以对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和所述过滤元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在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密封部,用以对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和所述过滤元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过滤元件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且多个过滤元件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依次叠置;并且,在每相邻的两个过滤元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在所述中心杆的周围,用以对相邻的两个过滤元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所述中心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中心杆具有与所述液体出口相连通的中心孔,并且在所述中心杆的外周壁上,且与所述过滤元件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所述多个径向通孔与所述中心孔形成所述过滤通道。
优选的,所述多个径向通孔沿所述中心杆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者,所述多个径向通孔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间隔分成至少两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中的多个径向通孔沿所述中心杆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拱形顶盖和底座,二者密封对接而形成所述密封腔室。
优选的,分别在所述拱形顶盖和底座上相对设置有上法兰和下法兰,其中,在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锁紧螺栓,且每个锁紧螺栓在所述下法兰的径向平面上与所述下法兰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上法兰上,且与各个锁紧螺栓一一对应地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凹槽,每个锁紧螺栓可向上翻转至所述安装凹槽内,并通过旋紧与所述上法兰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拱形顶盖和底座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用以对二者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优选的,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底座的支腿,所述至少三个支腿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所述支腿在所述中心杆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液体出口在所述中心杆的轴向上的高度。
优选的,在所述拱形顶盖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顶盖把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其借助中心杆和密封盖将过滤元件安装在密封腔室内,该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过滤体积,从而可以适用于小批量液体,降低液体的损失量,提高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I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II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密封盖的剖视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中心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密封腔室1、过滤元件2、中心杆6和密封盖7。其中,密封腔室1由拱形顶盖11和底座12密封对接而成。而且,在密封腔室1的顶部设置有液体入口13和排气口14;在密封腔室1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15。其中,液体入口13用于将液体输送至密封腔室1内;排气口14用于排出密封腔室1内的气体,以形成真空状态。液体出口15用于排出密封腔室1内经过过滤后的液体。
中心杆6固定在密封腔室1的底部,即,固定在底座12上,且位于与液体出口15相对应的位置处;过滤元件2套设在中心杆6上,容易理解,过滤元件2具有套在中心杆6上的中心孔。并且,在中心杆6内设置有过滤通道,用于将由过滤元件2过滤出的液体输送至液体出口15。液体的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未过滤的液体经由液体入口13进入密封腔室1内,直至充满整个密封腔室1;经过过滤元件2的过滤之后的液体自过滤元件2的中心孔渗出,并流入中心杆6的过滤通道,最后自该过滤通道和液体出口15排出密封腔室1内。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杆6的具体结构为:如图5所示,中心杆6具有与液体出口13相连通的中心孔61,并且在中心杆6的外周壁上,且与过滤元件2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62,多个径向通孔62与中心孔61形成上述过滤通道。液体在被过滤元件2过滤后,自过滤元件2的中心孔渗出,并依次经过径向通孔62、中心孔61和液体出口15排出密封腔室1。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通孔6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地分别位于中心杆6的两侧,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径向通孔6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为三个或者四个以上。优选的,多个径向通孔沿中心杆6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者,多个径向通孔沿中心杆6的轴向间隔分成至少两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中的多个径向通孔沿中心杆6的周向均匀分布。
密封盖7安装在中心杆6上,且与密封腔室1的底部夹持过滤元件2,即,密封盖7和底座12将过滤元件2夹持在二者之间。并且,如图3-4所示,在密封盖7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71,用以对密封盖7的下表面和过滤元件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在密封腔室1的底部(即,底座1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密封部121,用以对密封腔室1的底部和过滤元件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71为环绕在中心杆6周围的两圈第一环形凸部;与之相对应地,第二密封部121为环绕在中心杆6周围的第二环形凸部。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7与中心杆6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进一步说,在密封盖7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密封部71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孔72,且在中心杆6的外周壁上,且位于径向通孔62的上方还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螺纹孔72的内螺纹相配合。通过旋紧密封盖7,可以压紧过滤元件2。而且,密封盖7与中心杆6通过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可以根据过滤需求选择过滤元件2的数量和每个过滤元件2的厚度,从而可以实现对过滤面积的调节。通过旋松密封盖7,可以自中心杆6卸下密封盖7,从而可以对套设在中心杆6上的过滤元件2进行装卸。
在实际应用中,过滤元件的数量可以根据过滤需求设计为一个或者多个,且多个过滤元件沿中心杆的轴向依次叠置;并且,在每相邻的两个过滤元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环绕在中心杆的周围,用以对相邻的两个过滤元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拱形顶盖11和底座12密封对接的方式具体为:在拱形顶盖11和底座12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用以对二者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如图1所示,分别在拱形顶盖11和底座12上相对设置有上法兰3和下法兰4,其中,在下法兰4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锁紧螺栓5,且每个锁紧螺栓5在下法兰4的径向平面上与下法兰4可翻转地连接;在上法兰3上,且与各个锁紧螺栓5一一对应地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凹槽31,每个锁紧螺栓5可向上翻转至该安装凹槽31内,并通过旋紧锁紧螺栓5与上法兰3固定连接。进一步说,当需要卸下拱形顶盖11时,首先旋松锁紧螺栓5,此时锁紧螺栓5可以在下法兰4的径向平面上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将锁紧螺栓5向下翻转,以使其旋出上法兰3的安装凹槽31,此时上法兰3和下法兰4是可分离的,从而可以卸下拱形顶盖11。当需要将拱形顶盖11安装在底座12上时,首先将锁紧螺栓5向上翻转,以使其旋入上法兰3的安装凹槽31,然后旋紧锁紧螺栓5,直至锁紧螺栓5与上法兰3固定在一起(锁紧螺栓5的螺母与上法兰3的上表面摩擦固定),此时上法兰3和下法兰4是不可分离的,从而实现拱形顶盖11和底座12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2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支撑底座12的支腿16,至少三个支腿16沿底座12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支腿16在中心杆6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液体出口15在中心杆6的轴向上的高度,以保证液体出口15不会抵触到地面。
优选的,在拱形顶盖1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顶盖把手17,以便于过滤装置的搬运以及拱形顶盖11的装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待过滤液体的容量设计过滤装置所包含的各个零件的尺寸,以使其过滤面积和液体损失量符合小批量液体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腔室、过滤元件、中心杆和密封盖,其中,
在所述密封腔室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排气口;在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液体出口;
所述中心杆固定在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且位于与所述液体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过滤元件套设在所述中心杆上;并且,在所述中心杆内设置有过滤通道,用于将由所述过滤元件过滤出的液体输送至所述液体出口;
所述密封盖安装在所述中心杆上,且与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夹持所述过滤元件;并且,在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用以对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和所述过滤元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在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密封部,用以对所述密封腔室的底部和所述过滤元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且多个过滤元件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依次叠置;并且,
在每相邻的两个过滤元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在所述中心杆的周围,用以对相邻的两个过滤元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中心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具有与所述液体出口相连通的中心孔,并且在所述中心杆的外周壁上,且与所述过滤元件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径向通孔,所述多个径向通孔与所述中心孔形成所述过滤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径向通孔沿所述中心杆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者,
所述多个径向通孔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间隔分成至少两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中的多个径向通孔沿所述中心杆的周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拱形顶盖和底座,二者密封对接而形成所述密封腔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拱形顶盖和底座上相对设置有上法兰和下法兰,其中,
在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锁紧螺栓,且每个锁紧螺栓在所述下法兰的径向平面上与所述下法兰可翻转地连接;
在所述上法兰上,且与各个锁紧螺栓一一对应地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凹槽,每个锁紧螺栓可向上翻转至所述安装凹槽内,并通过旋紧与所述上法兰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拱形顶盖和底座的对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用以对二者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底座的支腿,所述至少三个支腿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且,
所述支腿在所述中心杆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液体出口在所述中心杆的轴向上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拱形顶盖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顶盖把手。
CN201520541533.0U 2015-07-23 2015-07-23 过滤装置 Active CN204910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1533.0U CN204910917U (zh) 2015-07-23 2015-07-23 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41533.0U CN204910917U (zh) 2015-07-23 2015-07-23 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0917U true CN204910917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0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41533.0U Active CN204910917U (zh) 2015-07-23 2015-07-23 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0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0917U (zh) 过滤装置
CN207856533U (zh) 一种真空过滤器
CN108916405A (zh) 一种拆卸方便的过滤式阀门
CN201711056U (zh) 通用型过滤器
CN204485453U (zh) 防滴水结构以及滤芯和过滤装置
CN207486147U (zh) 一种带有过滤器的调节阀
CN204051136U (zh) 气压过滤器
CN204447438U (zh) 滤芯和过滤装置
CN207356936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陶瓷膜组件
CN203556212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囊式过滤装置
CN104623944A (zh) 多级油脂过滤器
CN107213720A (zh) 一种新型精密过滤器
CN207237475U (zh) 一种柴油过滤器
CN204447517U (zh) 一种盖式过滤器
CN207401288U (zh) 一种新型精密过滤器
CN204485401U (zh) 滤芯和过滤装置
CN208726892U (zh) 一种高效静压过滤器
CN204447437U (zh) 滤芯和过滤装置
CN209193578U (zh) 一种分体式净水器用pp棉滤芯
CN204447434U (zh) 滤芯和过滤装置
CN208927718U (zh) 一种袋式过滤器
CN103041635B (zh) 一种固液分离袋式过滤机
CN202942741U (zh) 一种气体过滤分离器
CN207628105U (zh) 一种高密封性的空气滤清器
CN207654750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超临界co2萃取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8

Address after: 3rd Floor, Phase II Factory Building, No. 9 Nanxiang Second Road, Science C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3

Patentee after: Shuwanuo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9 Nanxiang 2nd Road, Science C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3M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