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07585U - 一种复式鱼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式鱼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07585U
CN204907585U CN201520472113.1U CN201520472113U CN204907585U CN 204907585 U CN204907585 U CN 204907585U CN 201520472113 U CN201520472113 U CN 201520472113U CN 204907585 U CN204907585 U CN 204907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curved
auxiliary
bill
auxiliary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721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721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07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07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07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式鱼钩,其包括顺次连接的柄头、钩柄以及固定设置在钩柄底端的主钩,所述主钩包括钩弯和钩尖,所述钩尖与钩柄之间形成沟门,所述钩尖与钩弯底部形成钩深;所述钩柄还设置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副钩,每层副钩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副钩弯,所述副钩弯分别设置有副钩尖;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副钩立体布置多钩尖,鱼吞后易钩挂,不易吐出,防脱钩,防跑鱼;副钩多层多个分布鱼吞钩后挂钩的几率大大增加,不易吐钩,并且副钩与主钩的钩柄固定连接,结构强度高钩体不易变形,鱼一旦咬钩不易逃脱,增加钓鱼活动带给人的快乐,更是初学钓鱼者的强心剂,弯折可以增加钩口宽度又不增加钩的直径,弯折还可以增加沟底内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复式鱼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钩,特别是一种复式鱼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休闲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钓鱼也作为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很多人的亲睐,渔具行业蓬勃发展,渔具也更加专业化系统化,针对各种人群生产各具特色的设备,但是鱼钩自始至终比较单调,为了提高钓鱼水平钓杆、钓线、鱼饵等各个方面都显著改善,但是鱼钩一直不如人意,尤其是初学者跑鱼现象普遍,经常会杆起钩空,给初学者带来挫败感,影响初学者的热情,缺少一种不易跑鱼的鱼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层次多样不易跑鱼的复式鱼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式鱼钩,其包括顺次连接的柄头、钩柄以及固定设置在钩柄底端的主钩,所述主钩包括钩弯和钩尖,所述钩尖与钩柄之间形成钩门,所述钩尖与钩弯底部形成钩深;所述钩柄还设置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副钩,每层副钩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副钩弯,所述副钩弯分别设置有副钩尖。
进一步说,所述钩弯和/或至少一个副钩弯与钩柄连接一端设置有折弯,所述折弯向钩尖另一侧弯曲,所述折弯的起点可延伸至钩柄与其它钩柄的连接处,所述副钩弯是1至3个,所述钩弯和/或0-4个副钩弯大小相同;所述钩尖和/或副钩尖每个设置有0-3个倒刺。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是一层设置,所述副钩弯最低点不低于所述钩弯最低点,且与钩尖的距离不大于一个主钩钩深高度。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弯是一个,所述副钩尖与钩尖的竖直面夹角是1°-180°。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弯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竖直面夹角是1°-180°,所述钩尖竖直面与副钩尖竖直面夹角是1°-180°。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弯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竖直面夹角是1°-120°。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是两层设置,所述上层的副钩弯最低点不低于所述钩尖,且副钩弯最高点与钩尖的距离不高于三个主钩钩深高度;下层的副钩弯不低于钩弯,且不高于钩尖一个主钩钩深高度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弯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竖直面夹角是1°-180°。
进一步说,所述副钩弯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竖直面夹角是1°-170°。
进一步说,多个所述副钩弯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副钩立体布置多钩尖,鱼吞后易钩挂,不易吐出,防脱钩,防跑鱼;副钩多层多个分布鱼吞钩后挂钩的几率大大增加,不易吐钩,并且副钩与主钩的钩柄固定连接,结构强度高钩体不易变形,鱼一旦咬钩不易逃脱,增加钓鱼活动带给人的快乐,更是初学钓鱼者的强心剂,弯折可以增加钩口宽度又不增加钩的直径,弯折还可以增加沟底内的空间。
副钩可以设置一层,副钩折弯与主钩折弯在两个层面上部分重叠缩小了整个复钩的体积,更易被鱼吸入的同时钩尖的朝向最大限度的减少跑鱼现象。
副钩所在的竖直面与主钩的所在竖直面夹角可以视鱼种和鱼的大小种类而定,有针对性的设置主钩和副钩的大小、主钩和副钩钩口的大小,这样钩型紧凑,针对性强,使用方便。
副钩可以多角度多位置设置,竖直方向错落设置,径向均匀或偏向主钩或偏离主钩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柄头、2钩柄、21折弯、3钩弯、31副钩弯、4钩尖、41副钩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1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复式鱼钩,其包括顺次连接的柄头1、钩柄2以及固定设置在钩柄2底端的主钩,所述主钩包括钩弯3和钩尖4,所述钩尖4与钩柄2之间形成沟门,所述钩尖4与钩弯3底部形成钩深;所述钩柄2还设置有一层及其以上的副钩,每层副钩设置一个及其以上的副钩弯31,多个所述副钩弯31分别设置有副钩尖41,至少一个所述钩弯3和/或副钩弯31与钩柄2链接一端设置有折弯21,所述折弯21向钩尖4另一侧弯曲,所述折弯的起点可延伸至钩柄与其他钩柄的连接处;所述本复式鱼钩有0-4个钩弯3和/或副钩弯31大小相同;所述钩尖4和/或副钩尖41设置有0-3个倒刺。
至少一个所述钩弯3和/或副钩弯31与钩柄2链接一端设置有折弯21,所述折弯21向钩尖4另一侧弯曲,所述副钩弯31是1-3个,0-4所述钩弯3和/或副钩弯31大小相同;所述钩尖4和/或副钩尖41每个设置有0-3个倒刺。本技术方案中的副钩和主钩的钩口有0-4个相同,副钩和主钩的钩深有0-4个相同相同,钩尖内侧的倒刺是鱼钩常规设置,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或不完全都设置倒刺。
副钩是一层设置,所述副钩弯31不低于所述钩弯3且不高于钩尖4一个主钩沟深高度。副钩弯31是一个,所述副钩尖41与钩尖4的竖直面夹角是1°-180°。副钩弯31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所述钩尖4竖直面与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副钩弯31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20°。副钩是两层设置,所述上层的副钩弯31不低于所述钩尖4,且不高于钩尖4三个主钩钩深高度;下层的副钩弯31不低于钩弯3,且不高于钩尖4一个主钩钩深高度。副钩弯31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副钩弯31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70°。多个所述副钩弯31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副钩是两层设置时,所述副钩弯31相对所述钩尖4的垂直距离范围为:以钩尖4为基点的±1.5个钩尖高度。钩尖高度的计算方法为:钩弯3的最低点到钩尖4最尖处的垂直距离。第二层副钩距第一层副钩之间的高度与第一层副钩距主钩的高度,范围相同。
所述柄头1可以是压拍成的扁型也可以是折弯成的孔型,拍成的扁形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任意形状,孔型的形状也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任意形状。所述复钩中各钩的钩形可采用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有的各种形状而不再赘述。所述多个钩柄2可以在适当位置焊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优先考虑在钩柄上半部分连接以保证各钩所需弹性。钩尖与钩柄的夹角为(0°-90°)。钩尖4可以是直尖也可以是向钩柄方向内扣的曲尖。所述钩弯3或(及)钩尖4可以是和钩柄2在一个立面上,也可以侧向扭曲不在一个立面上。复钩中的各个钩弯、钩尖可以等大,也可以不等大小。每个复式鱼钩中至少有一个钩柄设置折弯21,及至全部设置。复钩中各钩深度范围为3-300毫米。副钩弯31相对所述钩尖4的垂直距离范围为:以钩尖4为基点的±1.5个主钩钩深高度。
副钩是一层,所述副钩弯31不低于所述钩弯3且不高于钩尖4一个钩深高度。副钩弯31是一个,所述副钩尖41与钩尖4的竖直面夹角是1°-180°,其最佳的角度设置是90°、120°或180°。副钩弯31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所述钩尖4竖直面与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副钩弯31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31竖直面夹角是1°-120°,所述钩尖4竖直面与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90°。
所述副钩是两层设置,所述上层的副钩弯不低于钩尖,且不高于钩尖3个钩深高度;下层的副钩弯不低于钩弯,且不高于钩尖1个主钩钩深高度。所述副钩弯有两种分布形式:1、第一层副钩设置1个,第二层副钩设置两个;2、第一层副钩设置两个,第二层副钩设置一个。所述副钩弯31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所述钩尖4竖直面与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所述副钩弯31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70°,所述钩尖4竖直面与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90°。副钩尖的竖直面是副钩尖所在的副钩所在的竖直面,钩尖的竖直面指的是钩尖所在的钩体的竖直面,因此副钩尖与钩尖的竖直面夹角是两个钩体所在面的夹角。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副钩与主钩在一平面内,背靠背设置,两钩主体夹角180°。
实施例二:如图2、3所示,副钩高于主钩,副钩弯31位于主钩中部,两钩主体夹角90°。
实施例三:如图4、5所示,两个副钩弯31位于主钩中部,两个副钩夹角是锐角或直角,并与主钩背向设置。
实施例四:如图6、7所示,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副钩夹角是钝角。
实施例五:如图8、9所示,副钩是一个,副钩弯31高于钩尖4,背靠背设置,两钩主体夹角180°。
实施例六:如图10、11所示,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副钩与主钩的朝向相同且上下重叠。
实施例七:如图12、13所示,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副钩是三个,均位于主钩体上方,且处于同一水平面,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副钩体之间的夹角是120°。
多个所述副钩弯31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八:如图14、15所示,整个钩体可以分布为三层,每层一个钩体,轴向径向均相互错位设置,中间的副钩的副钩弯31位于最下方主钩的区域内,中间的副钩的副钩尖41位于最上面钩体的区域内。
实施例九:如图16、17所示,与实施例九不同之处在于,钩体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不同。
实施例十:如图18、19所示,与实施例九不同之处在于,最上端的副钩是两个背向设置的副钩;主钩和第一层副钩上下错开背靠背设置,且和最上层副钩竖直面上的夹角为90°。
下面是对鱼钩各个部分的解释:
柄头(又称钩轴)是指钩柄的最上端部分,它唯一的作用是防止绑好的钓线滑脱。柄头有直扁头、侧扁头、圆头、圆孔等多种形状,都要求其厚薄均匀,边缘应有一定厚度,否则薄似刀口,容易割断钓线。
钩柄(也叫钩把)是从柄头到钩弯处的一段,上端用于绑线。钩柄有长有短,长钩把适合挂蚯蚓、虫饵等长形饵,多用于垂钓吞食凶猛的鱼类。钩柄长可使钓钩刺得更深,且不易跑鱼,又方便摘钩;用面饵、米饭粒等小颗粒饵施钓,宜选用短钩柄的鱼钩。
钩弯,是鱼钩的弯曲部分,主要作用是能将鱼牢牢地钩住,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鱼对钩的拉力。钩弯会因钩形不同而有差异,有圆形、方形、流线形、下斜形等,角度设计合理的钩弯能增强鱼钩的抗拉强度。钩弯是竖直的存在一定长度,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钩弯的位置描述中,限定最低位时指的是弯钩的最低点,限制最高位时指的是弯钩的最高点,其余的位置高度的限制都是指该距离的两个顶点。
钩尖,因为它最先作用于鱼嘴,所以要求鱼钩的钩尖必须锋利,秃钝的钩尖或虚尖是无法将鱼钩牢的。有的钩尖内侧有倒刺,倒刺的翘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倒刺在钩尖的1/3处比较合适,有倒刺钩的穿刺速度不及无倒刺钩,不过一旦被刺中,鱼将很难挣脱。
钩门,也称钩口,是钩尖到钩柄之间的距离。钩门宽窄与钩型大小是成正比的,钩号越大一般钩门越宽,宽钩门的鱼钩适合钓嘴大的鱼,窄钩门的鱼钩适合钓嘴小的鱼。
钩底,又名钩深,是钩弯底部到钩尖的深度,它可以分担鱼对钩尖的拉力。钩底的深浅也很有讲究,过深,鱼难以吞入口腔;太浅,容易造成跑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复式鱼钩,其包括顺次连接的柄头(1)、钩柄(2)以及固定设置在钩柄(2)底端的主钩,所述主钩包括钩弯(3)和钩尖(4),所述钩尖(4)与钩柄(2)之间形成钩门,所述钩尖(4)与钩弯(3)底部形成钩深;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柄(2)还设置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副钩,每层副钩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副钩弯(31),所述副钩弯(31)设置有副钩尖(41),所述钩弯(3)和/或至少有一个副钩弯(31)在与钩柄(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折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21)向钩尖(4)另一侧弯曲,所述折弯的起点可延伸至钩柄与其它钩柄的连接处,所述副钩弯(31)是1至3个,所述钩弯(3)和/或0-4个副钩弯(31)大小相同;所述钩尖(4)和/或副钩尖(41)每个设置有0-3个倒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是一层设置,所述副钩弯(31)最低点不低于所述钩弯(3)最低点,且与钩尖(4)的距离不大于一个主钩钩深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弯(31)是一个,所述副钩尖(41)与钩尖(4)的竖直面夹角是1°-1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弯(31)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所述钩尖(4)竖直面与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弯(31)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是两层设置,所述上层的副钩弯(31)最低点不低于所述钩尖(4),且副钩弯最高点与钩尖(4)的距离不高于三个主钩钩深高度;下层的副钩弯(31)不低于钩弯(3),且不高于钩尖(4)一个主钩钩深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弯(31)是两个,两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8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钩弯(31)是三个,三个所述副钩尖(41)竖直面夹角是1°-17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副钩弯(31)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式鱼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副钩弯(31)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CN201520472113.1U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复式鱼钩 Active CN204907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2113.1U CN204907585U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复式鱼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72113.1U CN204907585U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复式鱼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07585U true CN204907585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56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72113.1U Active CN204907585U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复式鱼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075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5362A (zh) * 2018-11-30 2019-02-12 梁善春 一种改良钓鱼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5362A (zh) * 2018-11-30 2019-02-12 梁善春 一种改良钓鱼钩
CN109315362B (zh) * 2018-11-30 2023-09-01 威海高盛钓具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钓鱼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8033B (zh) 大湖甲鱼围栏养殖方法及养殖装置
CN204907585U (zh) 一种复式鱼钩
KR20170001270U (ko) 오징어 낚싯바늘
CN206314446U (zh) 一种专门捕虾的地笼
US8296992B1 (en) Saltwater fly fishing surf/jetty stripping basket
Savina et al. Effect of fisher’s soak tactic on catch pattern in the Danish gillnet plaice fishery
JP5111318B2 (ja) メダカ用産卵床およびメダカの産卵方法
CN206933066U (zh) 一种带有鱼饵的翻板钩
Sala et al. Final project repor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Mediterranean trawl gears (myGears)
CN206150179U (zh) 一种稻田养殖小龙虾栖息场
KR101180290B1 (ko) 전복 가두리 하부틀
CN202722292U (zh) 一种捕捉河蚌的工具
CN206274934U (zh) 一种豪猪养殖圈舍
US2706868A (en) Fishing lure
CN1273026A (zh) 一种养殖笼及使用方法
CN102835363A (zh) 一种捕捉河蚌的工具
JP3289149B2 (ja) 水中養殖場表面材
CN211721526U (zh) 一种浅海养殖筏架生态锚砣
CN202385632U (zh) 弹力鱼钩
CN101642083B (zh) 组合式龙虾垂钓装置的制作方法
Hovgêrd et al. Manual on estimation of selectivity for gillnet and longline gears in abundance surveys
JPH0739416Y2 (ja) 釣具およびその構成部品の集合体
JP3074992U (ja) ハリス止め付きオモリ
CN206213060U (zh) 一种天平式鱼钩分配器
JP5197879B1 (ja) 釣り用ルア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